【騎單車、跑步就可以給身體足夠刺激?】
#你以為你有在運動嗎?
許多人以為的運動,其實只是日常活動而已,缺少對肌肉的刺激,便沒辦法抵抗衰老所帶來的肌力退化與慢性疾病。例如,飯後散步、大掃除、去市場買菜等等。
也有許多人在工作之餘,培養自己喜歡的運動當興趣,像是打籃球、騎腳踏車、跑步等等。
這些運動已經遠遠比坐著不動好多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訓練?訓練可以做到哪些運動做不到的事情嗎?
#什麼是運動
根據一般體適能的定義,身體素質包含:肌力、肌耐力、心肺功能、爆發力、活動度、協調性、平衡能力,以及身體組成(BMI、基礎代謝、體脂肪、肌肉量等等)。這些生理指標,代表我們身體是否有能力去完成生活中所需的一切動作,也代表我們的身體是否是健康。
一定程度的運動,可以活化我們的身體,但若強度不夠,就無法刺激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無法強化,自然無法幫助我們對抗伴隨衰老衍生的疾病。舉例而言,對於虛弱、運動量低的高齡族群來說,飯後在公園慢跑、打太極拳等運動,就足以給身體刺激;但對於已經習慣運動的族群而言,這兩種運動強度就非常不夠。
因此在開始運動之前,我們要先了解自己身體處在哪種狀態。
#什麼是訓練
訓練的目的是「破壞生理恆定,讓身體向上適應」。訓練會包含不同的變數(訓練量、訓練強度、訓練組數、組間休息時間、單一動作的速度快慢、動作順序等等)
調整這些運動變數,並搭配長期的訓練規劃,就可以強化我們的身體素質。假如今天某一項運動能夠調整「強度」,就可以被稱為訓練。而它的強度,也最好也要是「可被量化」的。所以可以說,訓練其實就是有系統性、有目的性的運動。
最完整的訓練,就像醫生在診間開的處方,能夠幫助我們重塑身體機能。類似這種的訓練,就可以被稱為「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ption)」。
運動處方的概念,類似診間藥物,但他的功能並非抑制疾病的外顯症狀,而是用運動的方式,長期規劃,從根本面去改善身體,延緩老化。
根據ACSM所定義的運動處方(Exercise Prescriotion)必須包含FITT-VP (Frequency、Intensity、Time、Type、Volume、Progression)這六項指導原則。
1️⃣Frequency 頻率:多久運動一次、特定時間內(通常是一週)運動了幾次
2️⃣Intensity 強度:運動的強度。最好能依照不同人的身體狀況做調整。
3️⃣Time 時間:運動持續的時間。
4️⃣Type 形式:運動的形式,如:有氧運動還是阻力運動、單關節還是多關節動作
5️⃣Volume 總量:訓練總量,如:有氧運動在特定時間內的總和時間,或重訓的總公斤數
6️⃣Progression 進程:漸進式負荷,可以由增加運動時間、重量、頻率的方式呈現。
除了上述六個條件外,若該項運動還能同時包含「安全」與「易於理解」的特性,就可以說是非常理想的運動處方。例如阻力訓練(重量訓練)大多是在室內進行,訓練動作也符合日常生活中的肌肉使用軌跡,在合理的安排下,除了能包含FITT-VP所有要素,也同時具備安全跟易於理解這兩點。
我們認為,訓練與專項運動其實並不衝突。我們非常鼓勵大家培養自己喜歡的運動,但也建議先累積「一定的肌力水準」後,再去從事喜歡的運動,不但會表現更好,也更不容易受傷。畢竟只有愛上運動,才有可能持之以恆的動下去。
以下我們就用打籃球、慢跑、飛輪有氧、太極這四種運動為例,這些運動會增強的身體素質會以紅字標示,而較弱的項目,則必須調整運動變數,或是依靠其他的運動來補足,例如肌力訓練等。
#籃球運動
在籃球場上會不斷的衝刺、減速、跳躍、碰撞,所以需要的能力非常全面,包括跳躍的機制、變換方向、核心穩定、平衡、反應、協調的能力。
籃球屬於高度競技成分的運動項目,有著太多不可預測的變因(碰撞、落地、受力等等),因此相對阻力訓練來說風險較高,但如果有一定的肌力基礎、且本身就有打球的習慣,可以透過健身房內的訓練,提升這些能力。對於喜愛打籃球的人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運動處方。
#慢跑
慢跑算是大家最熟悉的有氧運動之一。從事跑步這項運動時,可以發展有氧能力,包括心肺功能、肌耐力等。
但因為慢跑是自身體重的運動,且缺乏對上半身強度上的刺激,因此我們可以調整跑速度(跑快一點)、增加阻力(風阻跑),更換跑步的場域(參加越野跑,訓練身體在非平面上的穩定),或是拉長總跑步距離或時間,把跑步變成訓練。
#飛輪有氧
不論是在室內踩飛輪機,或是在戶外騎腳踏車,都可以提升我們的有氧能力,包括心肺功能、肌耐力等。
如果今天只是邊騎腳踏車還可以邊聊天的強度,不太算是能影響生理恆定的運動。
但如果今天加快速度(競技單車或是HIIT)、改變環境(越野單車),就可以把腳踏車這項運動變成高強度的運動訓練。
不過,因為跑步及腳踏車訓練只對特定肌肉與特定生理功能做到訓練,因此可以用用重量訓練補足不足的部分。
#太極拳
太極拳每一個動作速度都十分緩慢,所處的運動場域也十分安全(平坦的地面)。在極度緩慢的條件下,可以訓練身體控制穩定度,是很棒的運動。
然而,因為太極拳因為是自身體重運動,缺乏強度與速度的訓練變因,儘管是很好的運動,但為了讓身體素質有全面性的提升,建議還是要加強其他身體素質,例如:有氧訓練與阻力訓練。
#運動從現在開始
總結來說,真正能夠給身體組成、生理狀態帶來改變的才是運動。而運動處方的概念與身體素質的八大向指標,則可以幫助我們評估自己平時從事的運動,是否足夠刺激我們進步?並為了正常且健康的退休生活做好準備。
上述舉例的專項運動,都有無法改變的固定特質,無法全面提升身體素質。對於生活忙碌、無法抽出更多時間來運動的族群而言,選擇對身體素質有高度涵蓋性的運動,更能體現出效率,因此在健身房裡的運動訓練,可以在安全的場域裡執行重量與有氧運動,能夠對體適能的全面提升更有效益。
如果把我們的一生視為一個長期的比賽,衰老就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共同敵人。在老化開始之後,強度不足以刺激肌肉的運動,沒有維持肌力的功效,更遑論日常活動。
隨著現代醫療進步,人的壽命延長,投入訓練,並不是為了更長的壽命,而是為了一個更有尊嚴、更有能力的晚年生活。
如果你已經知道運動的好處也開始運動了,為什麼還會放任最親密的家人、父母,將健身房視為危險之地、並且拒絕運動呢?
不論你現在幾歲,不論你有沒有疾病,不論你現在強不強、你的身體狀況好不好,你都可以開始訓練。就從看完這篇的下一秒開始訓練吧!
(註:圖片中的數值高低僅為示意,並非絕對數值)
圖、文: 林禹伸教練、練健康小編
#訓練 #身體素質 #體適能 #健康是練出來的 #阻力訓練 #有氧運動 #籃球 #騎腳踏車 #重訓 #肌力訓練 #肌力與體能 #增肌減脂 #硬舉 #臥推 #健美 #健力 #健體 #健身房 #台北健身房 #中高齡友善 #女性友善 #松江南京
同時也有3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邱個開箱 #台灣優力建材 #ATPonly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真香"~~的樣子。by 邱個 這次邱個開箱,我要移動Office GYM到隔壁更大的會議室!! 首先需要更多地墊,一樣購入沒有味道,最棒的台灣優力建材地墊👍 📍 台灣優力地墊👇👇👇👇 #激推 https://lihi1.cc/rQS...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Kofgy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養成良好嘅訓練習慣與目標達成:
健身係刻苦嘅,係需要忍耐嘅,要達到一定程度嘅目標所花費嘅時間並不能以日或月嘅單位去計算,再加上重量同使用健身器材嘅技術之高深,一唔小心或者唔以合適嘅方法去訓練,係會增加受傷風險嘅,種種因素令到好多人都會唔願意踏出第一步,唔願意去變強,一日到黑就怕呢樣怕果樣,最終強字就無你份,弱就伴隨你一生
唔好意思,但一啲都唔誇張,可能你會話:唔係咁易架X師傅
點解唔易,因為響你心目中覺得好難,無方向,無從入手,所以你需要嘅就係方向同去計劃
第一步:搵到訓練上嘅樂趣與滿足感
一開始你需要嘅唔係點樣去學習好複雜嘅技巧,而係先搵一啲容易嘅方法去進行左初步嘅訓練先,例如係健身室入面嘅器械,門檻較低,男女老幼新手都易於掌握上手,受傷風險低,咁就可以先小試牛刀都激活左久未活動嘅肌肉先,或者如果你本身係愛好技術型嘅人士都可以先從徒手訓練開始,去掌握一啲初步嘅肢體控制,當你完成初期嘅訓練後,你會得到肌肉嘅彭脹感或者係學習嘅成功感
第二步:搵到持續性嘅契機
當你嘗試過新手入門嘅感覺之後,其實你就可以開始一步一步搵出你自己最有興趣嘅訓練方法,而唔係週圍聽人講邊個方法係最好可以點邊個訓練門派又係最快有效果,你應該去自己搵出一個你中意而又想繼續發掘嘅方向,例如你係中意舉起重量提升力量果種感覺嘅就應該嘗試去尋找力量訓練進步方法,你係中意完成訓練之後嘅果一種膨脹感嘅就應該去覺習鍛練肌肥大,如果你係中意操到盡好爽嘅,你就可以發掘一下混合式訓練體能與力量嘅模式,總之就搵出你中意,你想進步嘅方向
第三步:技術
嚟到第三步先係技術有無搞錯,無搞錯,如果最初你連鍾唔鍾意都唔知,又搵唔到開心嘅感覺,你又點會有心去學更加多呢,所以當你以最安全同低門檻嘅方式得到左興趣同滿足感之後,你係時候就要精進自己嘅技術去進步同防止自己受傷,去實踐更高嘅目標啦,例如係開始去嘗試進行高難度與三大項槓鈴動作,更重嘅重量接觸,完成引體上升與雙槓撐體等等之基本挑戰,進一步強化身體能力
第四步:正確嘅健身理論與科學
學識正確嘅健身理論與科學知識,就好似係肌肉增長嘅原理,漸進超負荷,代謝壓力,機械張力,最大回復訓練量,訓練強度,學下點樣寫Program,等等等等.......
呢個一定係最後,反而係於想打造良好訓練習慣嘅大眾群中應該要放得最唔重視,因為咁多繁複嘅科學理論,如果要你一開始就去深究先再去訓練嘅話,當堂就望而生畏啦,仲想我去操野,放呢一點響最高位係因為當你真係愛上左訓練之後,真係有興趣去再深究令自己變得更好你其實就自然會想知得更多,就算你覺得再去學習去辛苦唔去行埋呢一步都已經無所謂啦,因為你而經可以持之以恆去做你中意做嘅事啦
上述嘅四步曲其實就唔係真係要你逐步逐步去做嘅,如果係真係好有心其實你係應該要一齊去進行嘅,但最容易咁樣做到嘅通常有咩人呢,就係有會課金去搵健身教練嘅人啦又或者係真係天生就好熱衷去研究嘅人,但作為一個忙碌嘅都市人,一個大壓力嘅學生,又或者係想放鬆心情訓練嘅人,有一個好嘅循序漸盡嘅觀念去踏出第一步先係最重要,訓練應該係開心嘅,有滿足感嘅,就係通向良好習慣嘅開始!!!
圖: KAPO, 文:Burger
#KOFGYM #Training #concept #muscle #strength #enjoyment #I #practical #strong #science #sustainable #happy #health #Fitness #Coach #Progress #easy #stepbystep #訓練 #Hongkong #肌肉 #力量 #科學 #系統化 #循序漸進 #不進則退 #持續性 #開心 #滿足感 #樂趣 #自強不息 #肌力訓練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淺談長距離訓練(中)
本篇延續相同主題,繼續探討上篇提及的兩種已被證實有效之訓練手段:第一類-低強度、大量訓練、第二類-少量、高強度訓練。
前篇討論過,根據之前的研究與經驗結合,目前能推論出:長距離項目的訓練應該把較多比例投資在第一類,因為第二類可能引起自主不平衡、需要足夠恢復時間、可短時間適應見效、可能較快接近臨界值。既然第一類型的訓練手段佔了最大比例,那麼更要釐清如何讓這部分訓練的效益最大化,避免浪費時間。
美國田徑教練協會給出的有氧能力訓練指南是:採用每分鐘心跳130-140下、或最大攝氧量的65%強度、訓練量為20分鐘~2小時的方式去刺激脂肪氧化能力(用脂肪供能)、加強檸檬酸循環效率…等。看起來是非常合理的訓練方向,但我仍然想著找出不一樣的答案,即使無法,至少得更清楚知道跑在不同心跳率強度、攝氧量強度究竟會產生的影響是什麼?因為過去很常看到選手即使是在進行有氧野外跑或有氧間歇…等練習,過程也會莫名越跑越快、開始乳酸堆積、甚至最後一趟要all out全開,我很好奇那樣子跑得較快、心跳跳得較快的效果會是什麼?
1932年關於最大攝氧量的研究發現,當跑動速度大於某特定點(依人能力而異)之後,人體對於攝氧與用氧的能力,不管是心肺、循環、肌肉…等都到達極限,即使能夠用更快速度奔跑,並不代表身體用氧能力、效率跟著變高,相對的,超過這個速度(1975研究改稱關鍵速度)跑動時,氧債(現稱運動後過耗氧量=EPOC)會隨之提高。有研究也顯示氧債對人體影響可達24-48小時以上,而氧債的償還並非透過加快呼吸、心跳,因此練習之後的安靜心跳率可能無法幫助檢測恢復水平。看到這些之後,似乎能夠合理推斷在進行有氧訓練的時候,如果不小心跑得太快了,雖然實力上或許能夠輕鬆應對,但也可能悄悄的留下未知比例的氧債,若是在身體尚未從氧債中恢復又銜接可能影響自主平衡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如此循環下去,可能這就是最終導致訓練量、訓練強度明明都夠高,但成績卻踟躕不前的一些案例?(且這裡尚未加入肌力訓練,這項不可缺少且可能需要足夠休息與恢復去得到效果的訓練)
如何讓第一類-低強度、大量訓練的效益最大化,是否要關注在:“不要不小心跑得太快?”做出這樣的推斷似乎非常合理,畢竟,“想讓身體最大化產生有氧適應,因此想辦法讓身體在有氧區間強度下延長運動時間,同時不造成氧債、過多疲勞影響練習與恢復”這個論述對於想要強化有氧能力來說十分合邏輯,這就像“一個人為了練出更多肌肉,因此延長身體接受阻力訓練、破壞肌纖維組織的機會,同時不影響恢復、不造成傷害疾病,配合營養休息充足,好可以增加訓練的頻率。”雖然兩者談論著不同生理適應,但是邏輯應該都是相似且正確的。
如果那樣推斷是較正確的,那麽,在進行最大化有氧適應的訓練過程中,除了不小心會跑太快以外,還有什麼情況可能導致長距離訓練的效益降低呢?研究顯示持續相同運動強度時,有種尚未完全知曉機制的慢性物質會出現並導致肌肉收縮效能降低、逐漸增加疲勞感、逐漸提高心跳率…等,有理論認為是因為逐漸徵招TypeII型肌纖維,而當TypeII型的肌纖維參與反覆形式的有氧運動便會使效率變得較低,因此,即使一開始看起來不是很高的強度,可能也會在運動一段時間之後逐漸受慢性物質影響變得無法承受而必須停止。
綜合以上,能否合理推斷出:1.如果強度選擇過高,跑者會一直以過快的速度跑動,而無法讓身體最大化產生有氧適應,也可能因此讓身體留下不易監控的疲勞。2.即使一開始選擇看似輕鬆的配速或強度,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受到慢性物質影響,最終使肌肉收縮效能降低、心跳加快…等,繼續堅持跑動下去,只是跑在偏離有氧適應的區間。3.如果已經跑到TypeII型肌纖維大量參與運動,甚至跑到出現腿痠的情況還要堅持跑動下去,是否那是造成腿型粗壯的原因之一?回想Max國內外觀察過長距離選手訓練與多年前實際培訓中長距離選手的經驗,很多時候教練or選手以為自己在練有氧,但可能跑著跑著不小心就跑到乳酸區間去了(只是乳酸量可能沒高到無氧閾值那樣痛苦,最佳有氧適應在4mM/L以下),或以為自己在鍛鍊有氧肌纖維的工作效能,卻跑著跑著就變成在鍛鍊TypeII型肌纖維,導致腿越跑越粗,也使得TypeII型肌纖維適應了那種慢速收縮的工作模式,以至於在比賽中偶爾想要進行衝刺都無法順利發揮。
如果有氧能力就像耐力型選手說的一樣,佔了運動專項能力相當高的比例,甚至高到沒空安排肌力訓練,那更應該要在鍛鍊有氧能力時,好好的把訓練效益發揮到最高。
P.S.該主題旨在探討長距離項目的訓練概念,並從最大化有氧訓練的效益著眼,較適合已定型的長距離選手、跑者採納,並不鼓勵所有人都以此種概念進行訓練,尤其是國小、國中、以及新手運動員階段。
下篇會根據“上、中篇”的概念給出訓練方向,以及一些實際訓練上可用的計算方式。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路跑、運動表現訓練、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
#訓練知識 #美國大學運動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馬克操 #陸上競技 #肌力與體能 #路跑 #馬拉松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邱個開箱 #台灣優力建材 #ATPonly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真香"~~的樣子。by 邱個
這次邱個開箱,我要移動Office GYM到隔壁更大的會議室!!
首先需要更多地墊,一樣購入沒有味道,最棒的台灣優力建材地墊👍
📍 台灣優力地墊👇👇👇👇 #激推
https://lihi1.cc/rQS0H
TYLBM台灣優力建材100cm X 100cm X 8mm:
售價 $1800 NTD/片 (含運費,一片地墊 約10kg重)
另外再把原本買的ATPonly的深蹲架【魚躍框】改成他們家的【吧台框】
兩柱半的深蹲架,後面還可以放置槓片,好用省空間。
原本買魚躍框是要來做負重行走,大力士測試賽使用,但因疫情比賽延期至明年。
我先改成適合Home Gym使用的吧台框,同樣超高品質,真香👍
📍 吧台框:重型兩柱半深蹲架 售價:$43,670 NTD/組
ATPonly👇👇👇👇 #爆推
https://lihi1.cc/MnLyW
還要推薦:為了握把式深蹲而生的 SSB【經典長壽槓】
還有針對銀髮族群的:【銀牙長壽槓】
📍 【經典長壽槓】售價:22,500 NTD
📍 【銀牙長壽槓】售價:23,330 NTD
ATPonly清大學長就是棒~~~
最後還有兩個重要的配件:
📍 ATPonly - 鑄鐵槓片【太一璧】:售價 100NTD/KG #邱個激推 👍
📍 ATPonly - 軟式護槓 (好鄰居硬舉神器) 套件:售價 一對 $1890NTD #真的讚
ATPonly👇👇👇👇 #推到爆
https://www.facebook.com/atponly
台灣優力地墊資訊補充:
➤ 味道最低,揮發空氣成分符合綠建材要求。
➤ 密實表面不透水。
➤ 皮膚接觸面的安全性:
1.表面平順,不刮皮膚。
2.材質不掉屑不汙染衣物或皮膚。
3.不含重金屬(依據CNS 4797重金屬含量試驗 )
4.不含多環芳香烴。
5.不含乳膠,減少少數使用者因乳膠成分產生過敏的風險。
6.不含國際間公認限定有毒物質(歐盟SVHC及美國PBT要求項目)
-產品強度特性:根據EN14904歐盟室內運動地板規定
耐撞擊/耐重壓/耐重物滾壓/耐磨損
-產品防焰特性:內政部防焰產品認證,耐菸灼(DIN51961燒熔停止,不延燒貫穿)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 支持地表最棒的SBD護具商品: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 Instagram: @SBDTaiwan
📍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 邱個IG: @chiougrr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邱個開箱 #僑泰鑫 #Concept2划船機
錢並沒有不見,只是變成你喜歡的樣子~邱個繼續買!🔥
邱個的Office GYM加入了新器材,這一次要跟大家開箱分享,用划船機做有氧/心肺/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好處,以及邱個選擇划船機的原因,看看是否有改變你對划船印象呢?
邱個許願!希望未來能邀訪到奧運甜姐兒黃義婷!❤️
👇👇👇
Concept2 划船機傳送門:https://lihi1.cc/2VxcY
➤ 運動效率高,同時間全身有80%的肌肉參與作動(手臂、核心肌群、臀部大腿)
➤ 划船機當作有氧訓練,不像跑步有衝擊性的落地過程,對於腿部或膝蓋有舊傷的人,是非常安全以及友善的訓練
➤ 訓練的動作活動範圍大,久坐的上班族能夠以此訓練到平常很少使用到的肌群
➤ 划船機可以同時兼具有氧的耐力訓練,與短時間的高強度間歇訓練
➤ 使用者的受眾範圍很廣,橫跨各個年齡層,人人都可以使用
➤ 划船機不需插電,不用加水,可以擺脫訓練空間限制
➤ 此外也有兩種收納方式,完全直立收納與拆掉滑軌收納,可以依照空間來調整收納方式。
如果有跟邱個有相同的需求的話,歡迎到下面的網址參考看看~👍
傳送門:https://lihi1.cc/2VxcY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 Instagram: @SBDTaiwan
📍 SBD官網傳送門: https://www.sbdapparel.com.tw/
廣告/業配合作 Email聯繫邱個:chiou@sbdapparel.com.tw
邱個IG: @chiougrr
您的按讚訂閱與分享,是我們最大的支持!每週更新!記得開啟小鈴鐺!
#SBDTaiwan #邱個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光頭神童 李翰暄 Shind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單純在跑步機上慢跑有點無聊!?覺得跑步健身減肥效果不太明顯!?
推薦跑步機搭配其他運動器材的高強度交叉訓練
不只增加跑步樂趣,更快速提升運動效率,強化肌力與心肺功能!
跑步國手光頭神童李翰暄示範六組不同模式的訓練組合,讓跑步訓練富有變化。跑步機與登階箱、跳繩、滾輪的交互訓練
30秒衝刺時要用盡全力,維持高心跳數與熱量消耗,搭配其他運動器材,達成速效燃脂的效果。
【拍攝日為7/31,均符合政府拍攝防疫管理措施】A
對影片中跑步機有興趣的朋友
點選SOLE dyaco 官網
https://www.solefitness.com.tw/
SOLE 美國第一大健身品牌
喜歡的朋友幫我按👍並訂閱及開啟小鈴鐺🔔喲!
未來會有更多跑步相關的影片出爐~敬請期待!
#光頭神童Shindo
#Akeobono曙光跑團
#田徑國手
#跑步教練
到這裡追蹤更多光頭神童:
Facebook|李翰暄Li-Han-Hsuan
https://www.facebook.com/HanHsuan.tw
Instagram|Akebono_Shindo
https://www.instagram.com/akebono_shi...
訓練相關|https://forms.gle/r9vJy25GMqPLohA56
訓練量訓練強度 在 [情報] 阻力訓練訓練量相同下不同強度的影響- 看板MuscleBeach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設計出一個有效率的課表對於不論是提升肌力、運動表現還是肌肥大亦或是瘦身都是
至關重要的一件事。
設計課表時有許多不同的變因是我們要納入考量的,例如:訓練動作的選擇、動作的順序
、訓練頻率、組間休息時間以及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在阻力訓練中"訓練強度(intensity)"通常主要是指阻力訓練動作的重量相較於1RM
(One-repetition Maximum 單次動作能舉起之最大重量) 的百分比或 _N_ RM
(N-repetition Maximum 以完成N下動作下為前題能舉起的最大重量,例如:5 RM 視為能
完整做完五下動作為前題下能執行的最大重量)作為強度單位,通常以_% 1RM 或_RM作
為表示阻力訓練強度的方式。
訓練量(Training Volume/Load)是指在單位時間內(通常以周為單位)所做的訓練的總
量,而由於我們做體能訓練通常會涵蓋許多不同動作、訓練肌群、訓練器材及訓練方式,
因此對於訓練量的概念我們有許多不同的計算方式,但在此篇我們將以阻力訓練做為討論
主軸,因此會以單純計算阻力訓練的訓練量為前題做討論。
在阻力訓練中最主要也最常見的方式應該是以重量/阻力(kg)*次數(rep)*組數(set)去做
計算,但因阻力訓練有許多不同的變因,當我們單純以重量*次數*組數來當作訓練量的計
算方式時,即使是相同訓練量的課表可能還是會有許多不同的地方,例如:
A. [80公斤做3下5組]
B. [50公斤做12下2組]
舉例的A與B是兩種不同的訓練課表,阻力訓練動作的訓練次數和強度都不大相同,但A和
B的總訓練量計算起來卻會是相同的,那麼問題來了,不同的強度下相同訓練量的阻力訓
練,帶給身體的刺激(Stimulus)與造成的生理適應(Adaptation)會是相同的嗎?亦或是會
有哪些的不同?以下會以相同訓練量不同訓練強度的阻力訓練對肌力(Muslce Strength)
及肌肥大(Hypertrophy)的成長做討論。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肌力與肌肥大在本質上完全不同,肌肥大是阻力訓練後產生的一種"
生理適應",也就是阻力訓練後身體對訓練刺激產生反應造成肌纖維橫切面尺寸增加的單
一生理適應,而肌力是阻力訓練後產生許多不同的"生理適應"(例如:神經元招募Motor
Unit Recruitment Rate增加、神經驅動 NeuralDrive能力成長、神經編碼Nueral
Coding/Firing Frequency能力提高、肌肉橫切面積增加、協調性Coordination提高、拮
抗肌共同收縮Antagonist Co-activation減少、快縮肌纖維比例增加、肌纖維結構改變、
肌腱及其他結締組織剛性Stiffness提高等),由許多不同因素共同造成的"成果"。
-
對肌肥大而言,研究已經指出了三個主要造成肌肥大的原因:機械張力、代謝壓力、肌纖
維損傷,而在機械張力超過一定的閥值也就是阻力強度高過閥值(目前運動科學界還沒有
發現一個特定的強度)後,就能產生肌肥大的效果,而在強度閥值之上有機械張力下,肌
纖維收縮伸展的次數越多,能累積的代謝壓力和肌纖維損傷也會越多,因此肌肥大的效果
基本上單純就是在一定強度以上的訓練量越高,肌肥大的表現就會越好,而與訓練強度無
關,因此如果有兩個訓練課表
C. [50公斤*15下*4組]
D. [70公斤*8下*3組]
即使D課表的訓練強度比C課表高出許多,但總訓練量C課表是遠大於D課表的,因此對肌肥
大的表現C課表會優於D課表。
但正如前述所言,肌力不像肌肥大只是單一個生理適應的現象,是由許多不同生理適應,
除了肌肉橫切面積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肌肉的力量輸出,而許多是神經肌肉系統
的因素在低強度的阻力訓練下是沒辦法得到充分的刺激而因此不會有所成長,因此以肌力
成長為出發的訓練計畫應以最大化所有神經肌肉、肌肉骨骼系統的生理適應為出發點去做
設計,而大部分的神經肌肉系統的成長都需要較高強度的訓練才會產生,因此即使C課表
的訓練量比D課表高,但對肌力的成長應該會是D課表比較顯著。
-
Schoenfeld et al. (2014) 實驗中,實驗對象(平均:23.2 ? 2.7歲;平均阻力訓練年資
4.2 ? 2.4年),分為兩組進行訓練
甲. 健美式訓練: 10 RM* 3 set 組間休息90秒
乙. 健力式訓練: 3 RM* 7 set 組間休息3分鐘
兩組都每周訓練三天,課表安排除了強度、次數、組數和組間休息外其他變數都一致,訓
練動作為:
一. 上胸槓鈴握推(Incline Barbell Press)、機械式腿推(Machine Leg Press)、
寬握滑輪下拉(Wide-grip Lat Pull-down)
二. 平胸槓鈴握推(Flat Barbell Press)、槓鈴背蹲舉(Barbell Back Squat)、窄
握
滑輪下拉(Close-grip Lat Pull-down)
三. 機械式胸推(Hammer Strength Chest Press)、機械式腿伸展(Machine Leg
Extension)、坐式滑輪划船(Cable Seated Row)
8周後,肌肥大方面,健美訓練組肱二頭肌增加12.7%而健力式訓練組肱二頭肌增加12.8%
;肌力方面,1 RM握推的成績,健美式訓練組進步8.1%而健力式訓練組進步10.9%,1 RM
背蹲舉成績,健美式訓練組進步18.9%而健力式訓練組進步22.2%,因此能看出高強度和中
等強度訓練在訓練量一致的情況下對肌肥大的結果相當一致,但肌力成長則是越高越好。
2015搞了個更極端的實驗,分為高強度及低強度訓練組,受試者(平均年齡:23歲;平均體
重:82.5公斤;平均身高175公分;平均阻力訓練年資:3.4年)分別接受兩種不同的訓練課
表,每周三次持續八周,高強度組做8-12 RM (70-80% 1 RM);低強度組做 25-35 RM
(30-50% 1 RM),是的你沒看錯,相當喪心病狂,低強度組一組居然要做"25-35"下做到
力竭,而八周後的結果,即使訓練的強度差異極大(30-50% 1 RM和70-80% 1RM),肌肥大
表現基本上也是沒有顯著差異,但肌力差異則是根據訓練強度而有顯著差異,而目前大部
分的其他研究也是顯示出差不多的結果。
因此總而言之,在一定強度閥值以上時,"相同訓練量下",阻力訓練計畫不同的訓練強
度不會對肌肥大的結果造成太大的影響,相同的訓練量基本上會造成差不多的成果,但以
肌力發展為主軸出發的話,訓練強度則是越高會帶來越大的進步。
*低強度下阻力訓練要訓練至接近力竭甚至力竭是相當重要的,但高強度訓練則傾向較不
必也不建議訓練至力竭
如果有什麼問題或想法歡迎留言討論,我才疏學淺,文章有疏漏也煩請指正,謝謝
References:
1. Campos, G. E., Luecke, T. J., Wendeln, H. K., Toma, K., Hagerman, F. C
.,
Murray, T. F., ... & Staron, R. S. (2002).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response
to three different resistance-training regimens: specificity of repetition
maximum training zon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88(1), 50-60.
2. Lopez, P., Radaelli, R., Taaffe, D. R., Newton, R. U., Galv緌, D. A.,
Trajano, G. S., ... & Pinto, R. S. (2021). Resistance training load effects
on muscle hypertrophy and strength gai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53(6), 1206.
3. Morton, R. W., Colenso-Semple, L., & Phillips, S. M. (2019). Training
fo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Current Opinion in
Physiology, 10, 90-95.
4. Schoenfeld, B. J. (2010). The mechanisms of muscle hypertrophy and the
ir
application to resistance training.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4(10), 2857-2872.
5. Schoenfeld, B. J. (2013). Is there a minimum intensity threshold for
resistance training-induced hypertrophic adaptations?. Sports Medicine,
43(12), 1279-1288.
6. Schoenfeld, B. J., Peterson, M. D., Ogborn, D., Contreras, B., & Sonme
z,
G. T. (2015). Effects of low-vs. high-loa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in well-trained men.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9(10), 2954-2963.
7. Schoenfeld, B. J., Ratamess, N. A., Peterson, M. D., Contreras, B.,
Sonmez, G. T., & Alvar, B. A. (2014). Effects of different volume-equated
resistance training loading strategies on muscular adaptations in
well-trained men. The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28(10),
2909-2918.
--
一魯蛇家世務農
一年黃瓜豐收也
採瓜取一贈學妹
學妹答不需黃瓜
魯曰不用可食之
------------------魯蛇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175.16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46809761.A.338.html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09/2022 15:11:21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09/2022 18:37:29
該有不同的1RM,1 RM要用動作模式去看不是差不多的動作都用同一個1 RM,強度本來就
是照動作變化,就算你臥推1RM是50公斤,你腳懸空臥推只能用正確姿勢做30公斤1下,你
腳懸空臥推的1RM就是30,不是動作差不多就用一樣的算法,槓鈴啞鈴、寬握窄握、有裝
備無裝備等等都要區分開來
根本不存在什麼肌肥大肌力的動作不同,就是單純你刻意把動作模式用不同方式做而已,
不同動作模式要視為不同訓練動作
級組
1 RM當然會有差
※ 編輯: jeff0801 (110.26.163.166 臺灣), 03/10/2022 09:10: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