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 AI 不斷打怪升級,DeepMind 打造「宇宙」
作者 雷鋒網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7 月 30 日 8:15 |
DeepMind 又給我們小驚喜。我們都知道,強化學習苦於類化能力差,經常只能針對單個任務從頭學習。
DeepMind之前開發的AlphaZero,儘管可以玩圍棋、西洋棋和日本將棋,但每種棋牌遊戲都只能從頭訓練。類化能力差也是AI一直被詬病為人工智障的一大原因。人類智慧的厲害之處,就在藉鑑之前經驗迅速適應新環境。
但類化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就像玩遊戲,也是先做簡單任務,逐步升級到複雜任務。《空洞騎士》(Hollow Knight)一開始只需要隨意走動揮刀砍怪,但噩夢級難度的「苦痛之路」關,沒有前面累積的技巧,只能玩寂寞。
多任務宇宙
DeepMind此次採用「課程學習」,讓智慧體於不斷擴展升級的開放世界學習。也就是說,AI新任務(訓練資料)是基於舊任務不斷生成。智慧體可盡情鍛鍊自己,簡單的如「靠近紫色立方體」,複雜點的如「靠近紫色立方體或將黃色球體放在紅色地板」,甚至和其他智慧體玩耍,如捉迷藏──「找到對方,且不要被對方發現」。
每個小遊戲存在世界小角落,千千萬萬個小角落拼成龐大的物理模擬世界,如下圖的幾何「地球」。總體來說這個世界的任務由三個要素構成,即任務=遊戲+世界+玩家,並根據三要素關係,決定任務的複雜度。
複雜度的判斷有四個維度:競爭性、平衡性、可選項、探索難度。
比如「搶方塊」遊戲,藍色智慧體需要把黃色方塊放到白色區域,紅色智慧體需要把黃色方塊放到藍色區域。這兩個目標矛盾,因此競爭性較強;同時雙方條件對等,平衡性比較高;因目標簡單,所以可選項少;DeepMind把探索難度評為中上,可能是因定位區域算較複雜的場景。
再如「球球喜歡和方塊一起玩」遊戲,藍色和紅色智慧體有共同目標,讓相同顏色的球體和方塊放在相近位置。
這時競爭性自然很低,平衡性毋庸置疑很高的;可選項比上面遊戲高很多;探索難度沒有定位區域,智慧體隨便把球體和方塊放哪都行,難度就變小了。
基於這四個維度,DeepMind打造超大規模「宇宙」任務空間,幾何「地球」也只是這宇宙的小角落,是四維任務空間的一點。DeepMind將「宇宙」命名為XLand,包含數十億個任務。
來看XLand的全貌,由一系列遊戲組成,每個遊戲在許多模擬世界進行,這些世界的拓樸和特徵平滑變化。
終生學習
數據有了,接下來得找到合適的算法。 DeepMind發現,目標注意代理(GOAT)可學習更通用的策略。
具體來說,智慧體輸入包括第一視角的RGB圖像、本體感覺以及目標。經過初步處理後,生成中間輸出,傳遞給GOAT模組,會根據智慧體目前目標處理中間輸出的特定部分,邏輯分析目標。
邏輯分析是指,每個遊戲可藉由一些方法,構建另一個遊戲,並限制策略的價值函數的最優值上限或下限。
DeepMind提出一個問題:對每個智慧體,什麼樣的任務是最好的?換句話說,打怪升級時,什麼樣的關卡設置才讓玩家順利升級為「真」高手,而不是一刀9999?
DeepMind的答案是,每個新任務都基於舊任務生成,「不會太難,也不會太容易」。其實恰好是讓人類學習時感覺「爽」的興奮點。
訓練開始時,太難或太容易的任務可能會鼓勵早期學習,但會導致訓練後期的學習飽和或停滯。不要求智慧體某任務非常優秀,而是鼓勵終身學習,即不斷適應新任務。所謂太難、太容易是較模糊的描述。需要量化方法,在新任務和舊任務之間彈性連接。
怎麼不讓智慧體做新任務時不適應而「暴死」?進化學習就提供很好的靈活性。總體來說,新任務和舊任務同時進行,且每個任務有多智慧體參與「競爭」。舊任務適應好的智慧體,會選拔到新任務繼續學習。
新任務中,舊任務的優秀智慧體權重、瞬間任務分佈、超參數都會複製,參與新一輪「競爭」。除了舊任務的優秀智慧體,還有很多新人參與,這就引進隨機性、創新性、靈活性,不用擔心「暴死」問題。
當然,因任務不斷生成、動態變化,一個任務可訓練不同長處的智慧體,並往不同方向演化(隨著智慧體相對性能和強健性進行)。最終每個智慧體都會形成擅長任務的集合,就像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說打怪升級顯得格局小,簡直是模擬地球。
DeepMind表示,「這種組合學習系統的特性是,不最佳化有界性能指標,而是更新定義的通用能力範圍,這使智慧體開放式學習,僅受環境空間和智慧體的神經網路表達能力的限制。」
智慧初現
最終這複雜「宇宙」升級、進化、分流的智慧體長成了什麼優秀物種?DeepMind說,智慧體有很明顯的零樣本學習能力,比如使用工具、合圍、數數、合作+競爭等。
來看具體例子。首先智慧體學會臨機應變。目標有三個:
黑色金字塔放到黃色球體旁邊
紫色球體放到黃色金字塔旁邊
黑色金字塔放到橙色地板
AI一開始找到一個黑色金字塔,想拿到橙色地板(目標3),但搬運過程瞄見黃色球體,瞬間改變主意,「我可以實現目標1啦」,將黑色金字塔放到黃色球體旁邊。
第二個例子是,不會跳高,怎麼拿到高台上的紫色金字塔?智慧體需要想辦法突破障礙,取得高台上的紫色金字塔,高台周邊並沒有類似階梯、斜坡的路。
因不會跳高,所以智慧體「掀桌子」,把周邊幾塊豎起來的板子弄倒。然後一塊黑色石板剛好倒在高台邊,「等等,這不就是我要的階梯嗎?」這過程是否體現了慧體的智慧,還無法肯定,可能只是一時幸運。關鍵還是,要看統計數據。
經過5代訓練,智慧體在XLand的4千個獨立世界玩了約70萬個獨立遊戲,涉及340萬個獨立任務,最後一代每個智慧體都經歷2千億次訓練步驟。智慧體已能順利參與幾乎每個評估任務,除了少數即使人類也無法完成的任務。
DeepMind的研究,或許一定程度體現「密集學習」重要性。也就是說,不僅資料量要大,任務量也要大。這也使得智慧體在類化能力有很好表現,如資料顯示,只需對一些新複雜任務進行30分鐘集中訓練,智慧體就可快速適應,而從頭開始用強化學習訓練的智慧體根本無法學習這些任務。
往後我們也期待這「宇宙」更複雜和生機勃勃,AI經過不斷演化,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喜(細思極恐)的體驗。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21/07/30/deepmind_xlan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KINUKU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 東周列萌志 Philosophic Love / 實況者 鬼怒川+長右﹝@SandM2013﹞ / 類型 哲學戀愛 / 主旨 比子聚更會說奇怪台詞的人出現了 作者:離水三尺工作室 下載: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528060/_Philosoph...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舊作選篇(之45)
端午與屈原
(以下是由2017年和2010年端午節寫的兩篇文章,彙合而成。)
發表在2017年5月30日的文章。
端午節,又稱詩人節,紀念中國第一位詩人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前278)是戰國時代楚國人。與中原各國文化相比,楚文化有顯著不同。屈原之前,中國的詩篇只有無法考證作者是誰的《詩經》,屈原是第一位詩人。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戰國之世……在韻言則有屈原起於楚,被讒放逐,乃作《離騷》。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後人驚其文采,相率仿效,以原楚產,故稱『楚辭』。較之於《詩》(即《詩經》),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於後來之文章,乃甚或在(《詩經》)三百篇以上。」中國後來成為詩的王國,可說是屈原帶動的。
由於語言年代久遠,《楚辭》也像《詩經》一樣,讀來不似唐宋詩詞那樣流暢易明。但《詩經》中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會啟動你無限遐想;《楚辭》中的「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今天讀來仍然艷麗感人。又想起《紅樓夢》中「襲人」這名字,最早典故應該是屈原《九歌》的「綠葉兮素華,芳菲菲兮襲予」。花氣襲予,帶來一陣淒美。
屈原最動人的詩篇當然是《離騷》了,其中一些句子,我年輕時讀後深思,就抄在筆記本上:「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路漫漫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那份對百姓和家國的深情,對追求良政的執着,終句是:「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以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是殷代賢大夫,諫君不聽,於是投水而死。屈原這個結句預示了他會作出與彭咸相同選擇,並因此而為後世留下悲壯的傳說和端午節的種種習俗。
近年有大陸學者對屈原之自沉,認為是不懂得政治需要妥協的不智,一死無助於政治的改進,反而忍辱妥協還能夠伺機施行良政。這或許是當今一些知識人為與極權政治合作而尋找的心理托詞。但屈原在《漁父》中已作了回答:「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既然是舉世皆濁、眾人皆醉,混入權力層中,除了同濁同醉之外,還能夠有甚麼作為?
不知道從甚麼時候開始,屈原就被稱為「愛國詩人」。他的「愛國」,不是愛統一的中國,而是愛周朝各諸侯國之一的楚國。他畢生的政治追求,是抗擊強秦的侵略,維護楚國的獨立,實行清明的政治。實際上,分離狀態的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文化、思想、學術百家爭鳴的最輝煌時期。秦統一之後,焚書坑儒,百家寂滅,楚文化也消失了。
抗暴秦,避秦,移民潮,讓人想起屈原的《哀郢》。
2007年 6月19日端午節,我發表的一篇文章,講到《哀郢》。89年六四後,畫家黃永玉畫了一幅題為《哀郢》的大畫,全畫是穿大紅袍蓄長髮伏地吟詠的屈大夫,畫的上方,畫家抄下了屈原全首《哀郢》,最後畫家寫:己巳年仲夏日黃永玉接家書後奮筆作之於山之半居。己巳年即89年,這年夏天何以有此奮筆之作?當年我初看此畫,心中已戚戚然。詩句中的「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和結句的「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使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局勢,並引起共鳴。
一年來,香港局勢大變,兩制的人身安全和自由的保障,日日向一國靠攏。《哀郢》的「去故鄉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是香港人成為中國人之後,擺脫不掉的秦以後專制時代中國人的宿命。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建置派 #共和君主論 #袁世凱稱帝
上一篇文章談到,打倒建置派的人,最終成為了建置派,那麼如何避免這樣的惡行循環?
我們從袁世凱稱帝時所發表的《共和與君主論》,裡面非常強調的一件事情,就是民智未開,不適合民主制度,中國不能沒有皇帝,因為中國人民智未開。那麼什麼造就了整個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奴性與民智未開?
中國思想最開放的時代,莫過於春秋戰國,分裂的時代,思想自由、百家爭鳴。只有真的好的、有用的思想才能勝出,因為各國交戰,必須要非常實用的學問才會獲得重用。沒用的、廢的學問,就只能周遊列國而不得志。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因為思想太過自由不利統治。後來的漢武帝深知這個道理,但是他也看到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獲得了極大的民怨與罵名。因此他就找了春秋戰國當中最廢,但是統治(洗腦)人民最有效的學說,就是孔子與他的儒家思想。用儒家思想控制人民,因為儒家思想主要都是保守,且不反抗的思維。這就是後來史學家所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自此、華夏民族就進入了一個思想的禁錮,中國人都以儒家思想為依歸,科舉制度也都是考儒家思想,自然而然的,學習其他學派的人就會少的很多。有趣的是,連北方遊牧民族統治大陸這塊土地的時候,也維持科舉制度鞏固儒家思想,因為他們發現,原來這塊土地已經有非常完善的洗腦系統,他們只要維持這套洗腦的體系,就能夠安穩的統治這塊大陸。這就是為什麼幾千年來,大陸這塊土地上人,都維持這套思考的系統,包含台灣自蔣介石統治時代也是沿用這套系統。
相對而言,西方國家自14世紀文藝復興以來,他們開始不斷的思考,開始不斷地追求事情的真理。思想上是自由的、開放的,大幅推進了整個西方世界的思想,也造就了目前中西方思想上有著極大的差異。從最簡單的角度來講,西方的教育著重思考,東方的教育就是死背為主。
因此所謂的中國人『民智未開』,其實只是統治者幾千年來便於統治的手法,而不是中國人從根本上就是笨蛋。人民必須要從思想上被解放,不再受到『傳統思維』的禁錮,能夠自由的思考,追求事務的真理,如此才能打破這個惡性循環。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在 KINUKUR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遊戲 東周列萌志 Philosophic Love / 實況者 鬼怒川+長右﹝@SandM2013﹞ / 類型 哲學戀愛 / 主旨 比子聚更會說奇怪台詞的人出現了
作者:離水三尺工作室
下載:https://store.steampowered.com/app/528060/_Philosophic_Love/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在 知史-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 的推薦與評價
百家爭鳴 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 ... ... <看更多>
百家爭鳴春秋戰國 在 [討論] 光靠商鞅變法跟遠交近攻就能一統天下?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yokann ( )》之銘言:
:
: 徙木立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 就連國小課本都有收錄
: 但是當年戰國七雄 秦國雖然量體不差
: 但也就1/5大小版圖而已
: 就靠商鞅變法內政+遠交近攻外交
: 就能短短15年內一統天下
: 是變法真的直接level up太多 還是六國太廢?
: 閒聊看看
(文極長,慎入)
這個問題,問李斯最知道。大家高中都讀過的諫逐客書,李斯就把秦國如何強大、如何擴
張的歷史梳理了一遍。以下按照諫逐客書的內容,把李斯提到的幾位對秦國稱霸有重要貢
獻的人物稍微介紹一下。我不是歷史系的,這些是給高中生的備課資料,有任何問題還請
不吝指正,感謝。
首先我們要知道,秦國在春秋末年被晉國暴打了一頓(殽之戰),元氣大傷,東進之路被
中原最強大的晉國阻斷,導致長時間內無法向東擴張。於是秦穆公轉向西方發展,用由余
之計,兼併諸戎十二國,開地千里,成功稱霸西戎,使秦國成為西方霸主,東進時無後顧
之憂。(諫逐客書寫并國二十是李斯誇大)
由余本為戎王派來秦國的使者,秦穆公問由余關於戎國和中國的治亂之道,認為由余十分
賢能,恐成秦國之害,內史廖便建議穆公送女樂給戎王,並厚待由余,讓他滯留在秦,以
此離間由余和戎王。之後戎王沉迷女樂,由余回國後勸諫不聽,穆公又數度邀請,由余便
歸降秦國。
再來就是秦國強大的開始,秦孝公抽客卿卡池抽到的超級SSR:商鞅。
商鞅本名公孫鞅,年輕時在魏國當官,公叔痤知他賢能,但還沒推薦他就生了重病。魏惠
王來探視,公叔痤建議重用商鞅,否則就殺了他,不要讓他去到別國。後來公叔痤告知商
鞅此事,要他快逃,商鞅說:「王既不會照您所說重用我,又哪會照您所說殺我呢?」便
不離開,之後魏惠王果然沒有殺他。
商鞅聞秦孝公求賢而來到秦國,孝公接見了他,談話過程中卻一直聽到睡著,之後孝公十
分生氣,商鞅說:「我用帝道遊說國君,看來他志不在此,無法領悟。」孝公又見了商鞅
,這次狀況好了一些,但還是沒有領會。商鞅說:「我用王道遊說國君,還說得不夠透徹
,請再接見我。」這次孝公稱讚商鞅說得很好,但還沒有重用他。商鞅說:「我用霸道遊
說國君,看來他打算接受,請再接見我,我知道怎麼做了。」這次孝公與商鞅談話,膝蓋
不自覺地靠向桌子,談了數日也不厭倦。旁人問起,商鞅說:「我本來用三代帝王之道遊
說國君,但他覺得太慢了等不及,於是我改說富國強兵之道,他十分喜歡。」
徙木立信:
孝公起用商鞅後,他制定了新法,但擔心百姓不相信他,於是在首都市集南門立了一根三
丈的木柱,宣佈能將木柱搬到北門的人將賞賜十金。百姓覺得很奇怪,都不敢去搬,於是
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便有人真的去搬了,商鞅立即賞給他五十金,藉此讓百姓知道他守
信不欺,然後便能推行新法。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新法推行之後,秦國百姓覺得新法不便者數以千計。此時太子犯了法,商鞅認為新法難以
推行是因為上位者帶頭違反,便要處罰太子,但太子不能用刑,便處罰太子的兩位老師。
隔天,秦國百姓紛紛開始遵守新法。新法推行十年後,人民都感到快樂,路不拾遺,沒有
盜賊,家戶豐足,人民勇於參軍戰鬥,但不敢私鬥,鄉里大治。而那些原本認為新法不便
現在又說方便的人,商鞅認為他們是擾亂教化之民,把他們全都遷往邊疆,從此無人敢議
論新法。
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
秦晉殽之戰後,秦國國勢逐漸衰弱。戰國初年,強盛的魏國多次進攻秦國,奪取了黃河以
西的河西之地。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後,國力變得強大,便趁魏國在東方和趙國交戰時,派
商鞅攻魏,打敗了魏軍並收復了部分失地。之後,魏國攻破趙都邯鄲,但被救趙的齊軍打
敗(孫臏圍魏救趙),商鞅又趁機佔領了魏國的安邑、固陽等地。
不久魏齊戰爭再起,魏軍大敗,商鞅認為魏國與秦國以黃河為界,控制了殽山以東,既能
向東擴張、又能向西侵秦,乃秦國「心腹之患」,兩國終將互相兼併,建議孝公趁機攻魏
使之東撤,以奪取黃河殽山險固的地勢,便能向東控制諸侯,成就帝王霸業。秦孝公便派
商鞅與齊、趙聯軍攻魏,商鞅用計欺騙並俘虜魏軍統帥而大破魏軍,魏國割河西地求和。
魏惠王說:「我真後悔沒有聽公叔座的話。」商鞅因戰功獲封商地等十五邑,號為商君。
當然,商鞅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就是作法自斃,aka五等分的商鞅。但不可否認的是,變
法使秦國迅速富強,經濟軍事實力從此遠超六國,奠定秦國爭霸中原、統一天下的國力基
礎。之後張儀、范雎等人的縱橫之術,都是以秦國的強大為前提而施展的。
此外,商鞅擊敗魏國、奪回戰國初年被魏國佔領的河西之地,既扭轉了秦國從春秋末年以
來長期受挫於中原國家的頹勢,使秦國勢力終於得以進入中原,也宣告了秦國不再是西方
戎狄,更要和東方諸國爭霸天下。
商鞅之後,就是戰國第一嘴砲王張儀。
張儀曾和蘇秦一起從學於鬼谷子。他學了遊說諸侯之術後,有次與楚國相國共飲,結果相
國遺失了一塊璧,門下人都認為是張儀偷的,因為他「貧無行」,將他抓起來打了幾百下
。張儀的妻子說:「如果你不讀書遊說,哪會受到這種屈辱?」張儀問妻子:「看看我的
舌頭還在嗎?」妻子笑說:「還在。」張儀說:「那就夠了。」
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東據成皋之險:
司馬錯曾和張儀爭論要先平定蜀地苴蜀兩國的戰爭,還是先對付侵秦的韓國。張儀主張攻
韓三川以威脅周王室,據九鼎、挾天子以令天下,司馬錯則認為攻蜀地能獲得大量領土和
財富,攻韓劫天子則會導致各國聯合反秦。最後惠王採取司馬錯的意見攻取蜀地,使秦國
獲得蜀地大量的財賦和糧食,變得更加富強。
這裡要注意,秦國真正攻取韓國的成皋並設三川郡,是秦莊襄王(秦王政之父)時期,而
非張儀相秦期間,而併吞巴蜀亦非張儀之計,但李斯在此仍將二者均歸為張儀之功,算是
誇飾之法。取得蜀地對秦國的富強也有巨大的幫助,差不多等於開了二礦的程度,因此這
裡還是記上一筆。
北收上郡:
秦惠王派公子華和張儀圍攻並佔領了魏國蒲陽,但張儀勸惠王仍與魏國交好,派一位公子
到魏國當人質。接著張儀又遊說魏王:「秦王對魏國很好,魏國不可無禮。」剛被暴打一
頓的魏國便乖乖將上郡、少梁獻給秦國,惠王於是任用張儀為相。沒錯,先揍你一頓再跟
你當好朋友,然後要你交保護費,張儀就是這麼靠北。
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
秦國想攻打楚國,但擔心齊楚聯盟,便派張儀到楚國離間。張儀建議楚懷王以和齊國絕交
換取秦國的六百里土地,並且彼此結盟,懷王高興地答應了,還任張儀為相,斷絕與齊的
盟約。但張儀回秦後假裝受傷,三個月不上朝,懷王以為自己做得不夠,便派人到齊國邊
境大罵齊王,齊王大怒,廢止與楚的盟約並轉為結交秦國。於是張儀這個機掰人便對楚使
者講了一句超機掰的話:「我有六里封地,願意獻給楚王。」
懷王聽聞當然大怒,發兵攻秦,秦齊聯軍攻楚,大破楚軍,奪取了漢中等地。兩軍再戰於
藍田,楚軍又大敗,於是楚國割讓城池求和。
(秦國首次攻陷楚國鄢、郢二都是昭王時期事,李斯將之歸功張儀,一方面是誇大張儀之
功,一方面也是因為張儀之計確實使楚國開始衰落,為秦國之後屢次破楚奠定了基礎。)
後來秦國想和楚國交換黔中,懷王說:「我只要得到張儀就願意。」秦王不忍派張儀去,
但張儀說:「我和楚王夫人鄭袖的寵臣靳尚交好,鄭袖所說楚王都會聽從,而且我拿著大
王的符節出使,楚國哪敢害我?如果能用我的命為秦國換到黔中的土地,我十分願意。」
張儀到楚國後,懷王本來將他囚禁並打算殺了他,卻在靳尚和鄭袖的勸說下反悔,又像原
本一樣禮遇張儀。(屈原表示吐血)
如果說商鞅帶來內政上的改革,張儀帶來的就是外交上的成功,他以連橫使各國和秦交好
,破壞六國合縱抗秦的可能,又靠一張嘴幫秦國向東奪取一堆領土,再靠著一張嘴嘴爆了
齊楚聯盟,重創了楚國,導致秦國最強大對手的衰落,對秦後來統一天下有重要貢獻。
再來則是范雎,著名的遠交近攻提出者。
秦昭王時期,秦用計幽禁了楚懷王,名將白起又數次大敗韓趙魏三國,更攻陷楚國鄢郢二
都,國勢強盛。相國穰侯(華陽君)是昭王太后之弟,又有戰功,私家比王室更富有。穰
侯為秦將領時,想越過韓魏攻打齊國,以擴大自己的封地,范雎為此上書秦王。范雎在離
宮謁見秦王時假裝迷路,秦王到來時宮人生氣地說:「大王來了!」驅逐范雎,范雎卻假
裝說:「秦國哪有王?秦國只有太后和穰侯而已。」想藉此點醒秦昭王。
遠交近攻:
范雎見秦王,指出秦國雖強而長年無法征服六國的原因,在穰侯不忠於秦,並批評穰侯越
韓魏而攻齊的失策。他以當年齊國破楚,領土卻沒有擴大,反而被諸侯趁虛而入為例,指
出齊遠道伐楚只讓韓魏得利,是「借賊兵而齎盜糧」,因此要遠交而近攻,才能確實擴大
領土。
廢穰侯,逐華陽,彊公室,杜私門:
范雎受到重用後,又以太后和穰侯等外戚專權的危險說秦王,指出他們掌握秦國大權,戰
勝的利益都歸於他們,戰敗的危害卻歸於國家,又以權臣害主、主失其國的史例,警告昭
王萬世之後恐怕只有秦國、而沒有王室子孫了。昭王聽了非常恐懼,便廢了太后,將穰侯
等外戚驅逐到函谷關外,收回穰侯的相印並命他回到封地,然後改拜范雎為相。
至於有名的長平之戰,也可說和范雎有關。范雎以遠交近攻說昭王時,即建議昭王先取韓
魏,後來又建議攻擊滎陽和太行之道,阻斷成皋、上黨等地的聯繫,將韓國斷而為三。之
後秦昭王派名將白起攻取韓國南陽和野王,切斷了上黨與本土的聯繫。孤懸的上黨郡向趙
國投降,趙國內部爭論後決定接受上黨,秦出兵攻趙,是為長平之戰。
後來的發展大家也都很清楚了,廉頗堅壁固守堅不出戰。但趙王不滿廉頗的策略,秦國又
用范雎的反間計,讓趙王以趙括取代廉頗,並暗中改換大名鼎鼎的戰國殺神白起為主帥。
趙括選擇主動出擊,結果中了白起的詐敗之計而陷入重圍,又被白起繞後截斷糧道。趙軍
被秦軍圍困四十餘日,數度突圍失敗,最後趙括陣亡,趙軍四十萬降秦,最終全數為白起
所坑殺,秦軍包圍趙都邯鄲。
這時候范雎就出來坑人了,他聽了韓趙使者的遊說,擔心白起戰功太高,自己將屈居其下
,便說服秦王軍隊需要休息,希望答應韓趙割地求和之請,秦王答應,白起聽聞後便和范
雎有了嫌隙。之後秦軍再次攻趙不利,秦王想請白起為將,但白起認為攻趙形勢不利,稱
病不出;秦軍強攻邯鄲失利,諸侯亦如白起所言出兵救趙,秦王見情勢危急,多次逼迫白
起出山,之後又因范雎等大臣之言,認為白起有不服之意而命他自殺,後來秦軍再攻邯鄲
,果然再次戰敗。然而這也只是稍微延後了趙國的滅亡時間,後來雖然李牧扛著巨大的劣
勢逆天幹爆了秦軍兩次,仍然阻止不了秦國滅趙的步伐。
不同於商鞅改革的是國家整體,范雎改革的是權力核心,他為秦國指出了內部的隱患
權臣坐大的威脅,幫助秦王室在權力鬥爭中除掉了穰侯等外戚權貴,強化了君主的集權,
避免了秦國走上晉國被貴族瓜分、齊國被權臣篡位的老路;他也以遠交近攻指導秦國的軍
事外交戰略,使秦國能不受阻礙地一步步侵略六國、向東擴張。
經過上述的發展,到了秦王政和李斯時期,六國事實上都已在秦國的攻擊和彼此交戰下衰
敗,而秦國的經濟軍事實力也和六國不在同個次元了,秦滅六國只是時間問題。
順帶講一下諫逐客書的緣起「鄭國渠事件」,史上最低能的間諜。
韓國得知秦國有意東侵,便派了一位水利工程師鄭國去秦國當間諜,說服秦王在關中興修
水利,藉此耗損秦國國力。後來被抓包時,鄭國辯解說:「我一開始確實是來當間諜的,
但這條水渠蓋好對秦國也有利。」秦王一聽沒錯,就讓他蓋完。蓋完之後呢?「溉澤鹵之
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關中盆地從此沃野千里
,和蜀地並列秦國兩大糧倉,讓秦國經濟直接起飛。是的,當間諜當到幫人家開礦,這位
鄭國就是這麼猛。
總結一下,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簡單說就是地利和人和。這些客卿和將領在秦國發展
的每個時期,帶給了秦國最需要的事物。同時,秦孝公以降的歷代秦國君主不只抽到了商
鞅、張儀、范雎、白起這些頂級SSR,他們本身大多都能察納雅言、知人善任,讓這些人才
完全發揮自己的價值,願意接受好的意見,並放手讓這些客卿去執行。
至於地利,關中盆地山河險阻,易守難攻,本身極具軍事價值,之後秦國又拿下蜀地,再
靠著鄭國渠改良一波,天下兩大糧倉騎臉,就問你怎麼輸。
後來秦末楚漢相爭,劉邦再統一天下只花五年,正是直接照抄秦國的老路。就像秦國有一
群一流客卿和將才,劉邦也有漢初三傑和許多良將;就像秦國拿著關中和巴蜀兩礦經濟暴
打六國,劉邦也靠著蕭何在關中農好農滿的經濟優勢暴打項羽。如果項羽不是那麼白痴,
因為錦衣夜行這種低能理由把已經到手的關中放給劉邦撿去,劉邦恐怕就只能龜在蜀地當
個一般軍閥,歷史也會改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190.20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_Chat/M.1686140248.A.5A6.html
差不多,經濟優勢差太大了,六國沒有贏的可能
我跟晉國不熟,交給其他高手
要說東進中原的話,肯定是商鞅之功。穰侯很猛很能打,但范雎和後來的韓非都指出穰侯
指揮的戰爭雖然常勝,利益卻都歸於他自己,對秦王來說當然不能忍
真的,想出這招的韓國君臣也是北七
蜀國沒關中啊,而且魏國有關中加上中原,農不贏人家
是的。反過來說,要是給諸葛亮巴蜀加上關中,他絕對可以農死魏國
事實上,戰國初年魏國還很強的時候,秦國也是被魏國打成豬頭,如果不是秦孝公神抽商
鞅,真的是連河西都出不去。諷刺的是,商鞅正是在魏國不受重用才去秦國的
真的,楚漢相爭直接重演,統一天下的大概就是蜀漢了
韓國本來大概就是想讓鄭國在秦國這樣搞,結果秦王政很有眼光,真的讓他蓋完了,重點
是蓋完了效果還超好,既然本意是在耗損國力,你派個三流的傢伙去就好,派個那麼厲害
傢伙去幹嘛……
其他五國:韓國你他媽
確實,六國一直都是互相背刺不遺餘力
雖然用在這裡有點怪,但也算是一種君臣相得吧……?
長平之戰這裡沒有展開來說,還有很多可講的。其實秦趙兩國都是傾盡全國之力打這場,
趙王不滿廉頗的戰略確實有後勤撐不住的考量,但廉頗認為正面幹秦軍沒勝算,不如賭一
把遠道來攻的秦國會先斷補給。事實上秦國的後勤也的確有危險,否則也不會特地搞個反
間計,後來甚至還打到秦昭襄王要親自下去徵兵。
秦軍遠道來攻,後勤壓力也不小,所以也打算短期決戰。趙軍的戰力確實很強,可能是六
國最強,但問題是秦軍也很猛,更別提秦國不講武德偷偷換上白起。說真的,被白起幹爆
也不能全怪趙括,當時從魏國楚國到趙國誰能不被白起幹爆
沒錯,秦國也是幾乎把全國人力物力都打空了,後來的邯鄲之戰沒了白起也被趙國和魏楚
援軍幹爆,讓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拖延了二十幾年
這個觀察非常好,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提出來,我肯定給他大加分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能百家爭鳴,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沒有統一的政權,也還沒有後
世那種只能效忠一家一姓的觀念(當時儒家的忠是「盡己之謂忠」),所以大量人才在各
國之間流動,這國不受青睞就去別國,縱橫遊說之風極盛,人人各憑本事爭取重用,造就
了中國思想的鼎盛時期。
為什麼秦國的這些頂級人才幾乎都是客卿?因為秦國偏處西方,在秦穆公稱霸以前甚至一
直被視為戎狄外族,人才本不如中原諸國之多,所以歷代秦君都求賢若渴,大力招攬賢才
;而中原因為人才過剩,不容易受到重用,因此很多人選擇往秦國發展,他們在那邊有稀
少價值,歷代秦王正是因此抽到了這些SSR人才。
然而到了後世天下一統的時期,人才的出路變得極度單一,只能通過科舉等選才制度晉身
仕宦,春秋戰國時的這種盛況自然不復得見。
那個時候確實如此,韓魏早就爛光,齊國也已衰弱,楚國先被張儀嘴爆(物理)再被白起
一路幹到鄢郢爆炸也沒了,燕國本就邊緣,最有戰力的只剩趙國。趙軍長年跟匈奴對幹,
又經過胡服騎射的改革,戰力是真的猛
蘇洵的分析有其道理,在張儀這些的外交運作搭配秦國的軍力威嚇下,六國其實一直都不
能同心抗秦,互相捅刀不說,還常常送地送城池給秦國,看看那個楚國怎麼歡樂送的
秦昭王直接把穰侯踢到函谷關外,但好像沒殺他,我猜他也沒膽反叛吧,上個在秦國境內
起兵反叛的傢伙已經變成五等分了
基本上就是地利人和都佔盡了,地理形勢優越,內政、外交、軍事也都有頂級人才,各種
因素相輔相成,才成就了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帝業
王翦也很猛啊,滅楚還得靠他,只是戰國殺神太殺了
王翦:給我六十萬兵,不然滅不掉楚國
秦王政:少騙,那個李信說二十萬就可以
還是秦王政:對不起我錯了,給你六十萬兵,拜託你去打楚國
說到晉國,就要講另一篇高中課文燭之武退秦師(下略五千字
感謝指正
亂世都有這樣的特徵,出路很廣(?
所以說燭之武很猛啊,殽之戰都可以算是燭之武那場的後續影響,偷襲鄭國被一個賣牛的
搞掉,回家路上又被晉國捅爆,直接衰小到戰國初年,你看蹇叔在講都沒在聽
學生喜歡歷史故事,老爺在講有沒有在聽,我看你是要非聖無法喔
確實,李信一開始打得還是挺順的。不過反過來說,也許如果一開始就讓王翦帶六十萬去
打,即使昌平君反叛說不定也能直接車過去?(純推測
雖說史書的數字不一定精確,但從這個兵力就能看出秦國當時的國力真的跟鬼一樣
確實,穰侯其實可以說是宗室勢力的代表,廢穰侯、逐華陽其實就是把他和一干宗室勢力
踢出去,強化王室的集權
職業道德笑死,原來是職人精神,失敬失敬
啊幹對啦,打到昏頭,感謝
秦穆公:賺爛了賺爛了
欸這也有可能,王翦早已看透了一切所以才覺得要帶六十萬(?
那啥www
戰國史真的很有趣
到了唐朝,地理形勢又稍微不一樣了,因為江南已經開發起來,糧食財賦變成主要來自江
南而非關中,所以才需要大運河,關中產糧已經不足供應本身人口,只剩軍事價值。安祿
山就是看準這點,打下洛陽直接切斷江南往關中的運輸路線,差點直接幹死唐朝
宣太后我沒研究,但年輕時為了鬥爭政敵而支持改革、上位後轉向保守也確實是常有的
笑死,原來如此www 感謝稱讚,RTS和真實戰史最接近的一點,就是經濟優勢的重要。不過
現在小孩都不玩RTS惹
※ 編輯: hwsh60013 (223.138.190.200 臺灣), 06/08/2023 10:19: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