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米其林評鑑⭐#一星餐廳🔥🔥
T+T開在捷運小巨蛋附近,走過去非常的近,大概只要5分鐘,
不過很多台北的熱門餐廳困難的都不是怎麼去,而是怎麼訂。
這一次來吃T+T的原因有二,
第一個,聽高雄某一位很厲害的餐廳外場說,
T+T是他的一位在台北嗜酒如命的朋友非常推薦的店,
因為餐酒的搭配非常的厲害。
雖然壽司羊不喝酒,不管是吃法餐還是吃日料都一樣,
對於那些很愛喝酒的朋友來說,
壽司羊應該是一個冥頑不靈的傢伙吧XDDDD
第二個,也是主因:
T+T也是某一位台北老饕推薦給壽司羊的店,
因為其對於美食的詮釋,跟壽司羊喜歡的感覺差不多,
所以也在其大力的推薦之下,
在這一次的魔都放鬆之旅中選擇了T+T,做為某一天的晚餐。
T+T並不是一間很好訂的餐廳,
當天這最後一個吧檯的位子,也是託其的福,才能訂到。
雖然對於一些人來說,吧檯的位子並不是用餐的首選,
坐起來並不是很舒適(不會不舒服,只是沒有沙發或是矮木椅這麼放鬆),
而且迎面而來也會有微微廚房的熱氣,
但是對於壽司羊來說,這些缺點都不是什麼問題,
因為可以看到廚師在處理食材時,那認真與專注的神情,
還有每一道菜從無到有的過程,
這樣的美景絕對是無可替代,
而這樣的坐位,也是壽司羊心中最好的位子。
聽說T+T是一間很難訂的餐廳,
當天去吃的時候也確實高朋滿座,
所以還是一樣感謝老饕朋友幫忙訂位,
不然壽司羊真的吃不到。
吃完之後會讓人感覺到,
T+T並不是因為座位少而難訂,
而是因為真的好吃,所以才會不好訂位。
雖然甜點的部分相比前菜或是主餐會讓人感覺到比較弱一些,
但是吃完之後也完全不會有後悔的感覺,
因為前菜跟主餐都還蠻讓人喜歡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
一整套十道菜吃下來也只要1850元,
以台北的晚餐來說,
真的是還蠻便宜的價格,或是保守一點的說,真的不貴。
雖然這樣說可能會被打,
但是,如果能訂得到,就去吃吃看吧,不會後悔的,
如果會,那⋯⋯⋯壽司羊也不會負責喔XDDDD
另外,提醒一下大家,因為某些活動的緣故(可以參考T+T的官方粉絲頁),
2021年04月到2021年05月的時候會換成2880元的特別菜單,
不確定6月之後的菜單會長什麼樣子,所以也跟大家告知一下。
店名:T+T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65巷11號
電話:02 2719 9191
營業時間:12:00~14:30 / 18:00~22:00
圖文好讀版:https://lintzuyang79.pixnet.net/blog/post/353549382
#台北 #壽司羊 #餐酒館 #美味 #好吃 #推薦 #牛舌 #鴨肝 #松露 #櫻花蝦 #伊比利豬 #美食 #難訂位
座位還是坐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卻坐
Mony klyf he ouerclambe in contrayez straunge,
Fer floten fro his frendez fremedly, he rydez.
─Gawain
屋子裏有一種秋葉
燃燒的氣味,像往年
對窗讀書在遙遠的樓上
簷角聽見風鈴
若有若無的寂寞。我知道
翻過這一頁英雄即將起身,著裝
言秣其馬
檢視旗幟與劍
逆流而上遂去征服些縱火的龍
之類,解救一高貴,有難的女性
自危險的城堡。他的椅子空在
那裏,不安定的陽光
長期曬著
--
小編哲佑賞析:
「卻」作動詞有「退」之義,作副詞則有「倒、反」、「還、再」等義,因此「卻坐」既可以是空著椅子的「退離座位」,也可以是復而再來地「又坐」,甚或欲拒還迎地「反(而)坐」。而這個迴還的空間,在詩裡彷彿以「坐而書」與「起而行」來對比辯證,前半段為房內對窗讀書,後半段為英雄起身策馬冒險,再映照此詩做為詩集《涉事》的開卷作,則文學涉事與否,詩人涉事與否,在意圖上或在能力上,恐怕一直都有著「不安定的陽光」。
若再細究,會發現這首詩其實不是一個單純的二元對立結構。首句「秋葉燃燒的氣味」,像一個儀式或刺點,召喚過往的情境,將詩人投擲至生命某個特定片段。在所有感官裡,「氣味」往往比視覺、聽覺更能召喚回憶,它能夠直接進入人類的情感與記憶中心,帶來更強烈的情緒化效果(注一); 於是詩人被強制帶離當下,重回多年前的青年時代,遙遠之樓彷彿是洞悉世事的制高點,對窗卻不望遠,埋首書裡每一個輾轉的可能。翻頁過去,風鈴拂動,一遍遍交代了現實的寂寞。第五句的「我知道」既是兩邊的轉場,又是提醒、拉抬了第三個視角──如同許又方先生分析此詩所言,此處的「我知道」是一個「已然」(注二), 從回憶再度扣回當下,書裡故事不受限制,這表示詩人清楚意識自己的隔閡。
楊牧在《涉事》後記裡寫到,曾經的壯於閱讀而弱於分析判斷,是如此合宜於一個學生。但多年後重新憶起往昔,竟覺得這個遠行的啟示,相較於自己,原來是「有限的英雄」與「無盡的悲劇」;若當時的逃避與怯弱是印證英雄之有限,那麼這秋葉燃燒的氛圍,便是時間大神留下的悲壯痕跡。在中國文學傳統中,秋之悲不只在於時空滄桑變化,還在於個人老大無成的遺憾,火灼之葉彷彿是無邊落木墜入黃昏,那已是中年的再回首。留存在記憶裡的場景:靜與動,落筆與力行,畢竟是選擇了前者,但後者的姿態卻在書裡出現,像是某種啟示,又像是某種質疑與追悔,永恆地纏繞於心。
而書裡寫的故事是什麼呢?詩題下引了兩句中古英語,來自英國中世紀的騎士傳奇《甲溫與綠騎俠》,是一首長篇敘事詩,楊牧曾將之翻譯為中文。在《涉事》的後記中,楊牧也將二句的中文譯出:
他陟降無數域外陡削的山頭,
漸行漸遠離開友伴策騎跋涉。
一個彷彿無止境追索與戰鬥,對可能不存在的形上主體(是否有神?)信仰、追求、奉獻。當騎士的選擇是起身著裝,年少的楊牧卻是對窗讀書,這不知哪一個更令人不安?
這首詩裡沒有給出答案,卻將詩收束在空而未撤的坐位,遂讓人再次反思詩題;卻坐之「卻」,不只是離開,還是再來。於是在此,詩作又往上翻了一層意義了:如果遠行的目標是歸返,那未曾遠行之人,是否也有歸返的核心?更繼續推想,如果將追索化為無形,那對窗讀書的我,是否也正跋涉著自己的荒野密林,通過種種考驗淬煉?這些問題,在詩集後記裡楊牧說:「文字符號為我展開的是嚴密,深邃的象徵和寓言,跌宕的聲韻,飄浮游離的旋律若即若離,可能我也和他一樣,經歷著永無止歇的戰鬥,渴望著休息」、「旗幟與劍是他挺進的姿勢,詩是我涉事的行為」,如果詩得以成就楊牧的「涉事」,那麼這首〈卻坐〉,無寧是其懺悟、辯解與告白。
注一:相較於其他感官,氣味能直接進入大腦的中樞系統,因此能直接影響情緒、記憶與荷爾蒙,2004年,兩位美國科學家理查阿克塞爾(Richard Axel)與琳達巴克(Linda Brown Buck)因嗅覺受體與嗅覺系統,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而用氣味召喚情感與記憶,最有名者為普魯斯特,其他歷來文學家關於氣味與記憶的描寫,可參考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注二:許又方:〈詩學理念的實踐:讀楊牧的〈黃雀〉與〈卻坐〉〉,《東海中文學報》第36期,2016年12月。
--
美術設計:�李昱賢
攝影來源:�李昱賢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人文歷史 #卻坐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郭哲佑
座位還是坐位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乘坐大客車請繫安全帶
#避開最後一排面向走道的危險座位
蘇花公路前天發生大客車擦撞山壁的行車事故,我要先向罹難者與受傷乘客及家屬致意。
檢調單位和運安會已展開調查,在此也呼籲各界靜待調查結果,不宜以訛傳訛。
然而,這次重大事故再次凸顯民眾搭乘大客車的安全性,仍有值得加強的部分。今天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我也特別針對三點,向林佳龍部長、公總許鉦漳局長與高公局趙興華局長請教。
1.乘坐大客車應繫安全帶,#觀念仍未普及
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07年的統計,乘坐汽車未繫安全帶在交通事故中的致死率,大約是有繫安全帶的21倍。
大部分民眾在乘坐小型車時,無論前後座也會繫上安全帶。#安全帶在交通事故中的保護作用不證自明。
一換到大客車,大多數人就不太會繫上安全帶了。
《道交條例》和《公路法》均有明訂大客車乘客應繫安全帶,經勸導不聽者,處罰乘客。然而,警政署交通組和交通部卻 #沒有相關統計。這其實反映執法有難度,路邊攔查大客車執法,也會造成民眾不便。
問題不在強力執法,而是應該加強民眾乘車時的安全認知教育,還有其他的提醒機制。
我具體建議交通部參考歐洲新式車輛做法,強制裝設警示燈,#未繫安全帶不能發動,#行進間鬆開也會觸動警示燈。
此外,應該修正法規,更明確地規定 #大客車乘客有繫安全帶的義務,司機勸導未果,#可依法拒絕開車。
更重要的是,公路監理單位除了定期檢驗外,應該 #不定時抽查大客車安全帶,讓民眾不會因為安全帶故障、被座椅壓住等問題而無法繫妥。
2.#避開最後排面向走道的危險座位
大客車最後一排,面向走道的座位最危險。在交通事故的撞擊下,縱使有繫安全帶還是很容易噴飛。
今天部長也坦言如果是他,也會盡量不坐這個坐位。根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41條第1項第2款,有關大客車座位、立位規定的附件(附件六之一到四),目前僅分開規範走道和座位的設置,我認為應該合併檢討,#規定禁止於此設立座位,公總許局長也承諾會積極研議。
3.#途中非乘客上車的安全問題
這次大客車事故中,還有位受傷民眾並非乘客,而是推銷員。
我們可以理解遊覽車產業或駕駛本身,常配合各地攤販或小商人,在固定地點讓他們上車推銷。
但推銷員並非乘客,既無保險,加強攔查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如果車輛靜止時上車推銷,或許還可接受,#但行進間則應該加以禁止。
因此,我也請交通部研議,如何具體改善上車推銷所衍伸之行車安全問題。
希望每次事故之後,我們都能學到教訓,提出具體改善措施,別讓下一個家庭,繼續承受交通事故的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