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新【當言論自由成為祭品——26年《蘋果日報》在港關上最後一盞燈】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蘋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這是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於1995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夕,向媒體述說的辦報理念。當時豪氣干雲的黎智英如今已在獄中,而咤吒香江26年的《蘋果日報》,這份親民主派大報,6月24日正式在政治的打壓下停刊。
內部員工表示,24日凌晨12時後,讀者無法再瀏覽網站內容,將留下一句停刊通知。23日晚上11時,許多讀者將車子停滿在壹傳媒大樓外周邊,聚集的人群以手機的燈光來送別《蘋果日報》。而最後一刊《蘋果》的頭版標題大字寫著「港人雨中痛別,我哋撐蘋果 (我們撐蘋果)」。
■香港言論與新聞自由快速萎縮,親自由和民主派媒體首當其衝
黎智英成立的壹傳媒(Next Media Group)(編按:2015年10月更名為Next Digital Limited),在1990年3月發行雜誌《壹週刊》,在1995年6月20日創立《蘋果日報》,成為香港最暢銷的中文報紙之一,在香港單日最高銷售量有50多萬份。高峰時期在2012年,集團合計約有5,000多名員工。當時它以全港首創的全彩色報紙印刷出版,打著「每日一蘋果,冇人呃到我(沒人能騙我)」的旗號,以大眾化、通俗的語言特色,配以搶眼、煽動的標題,快速拿下香港主流報紙的地位。近年因為黎智英的反共及自由立場,成為香港少數敢於批判北京和港府,同時也鮮明地支持香港反修例運動(台灣稱反送中運動)的傳統媒體 。
香港媒體近年的言論自由快速萎縮,不少做調查性與深度報導的媒體首當其衝。
《報導者》曾採訪前《明報》總編輯劉進圖,這位長期在香港做調查報導的新聞老將,2014年2月26日在港島遭2名歹徒重砍6刀,當時《明報》頭版的報頭和標題套黑,說那是「香港最黑暗的一天」。劉進圖回憶,2003年後,港媒受到的政治壓力愈來愈大,「2003~2013這10年間,媒體首當其衝⋯⋯一旦你批評北京,批評特區政府,中資機構,例如中國銀行就不在你的媒體投放廣告⋯⋯再後來華資的機構、國際的機構,如果它是重視大陸市場的,它也會迴避在北京批評的媒體投放廣告。」
近年立場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媒體,大量流失了廣告。其中香港《蘋果日報》每年投放大量資源報導六四周年、七一遊行等議題,也因而流失了紙本的廣告主,於是轉而在數位上爭取付費讀者。國際媒體關注港媒光譜的變化,2019年《紐約時報》採訪黎智英,當時以「香港媒體大亨黎智英(Jimmy Lai),一個有良心的攪局者」(A Hong Kong ‘Troublemaker’ With a Clean Conscience)來形容他,而當時受訪的黎智英說,廣告主的離開使得《蘋果》每年損失約4,400萬美元(約12億新台幣)的營收。
根據壹傳媒的財報,2011年至2014年財政年度,壹傳媒每年收入超過30億元港幣(約108億新台幣),但2016年後連續5個財政年度,累計虧損19.5億元港幣(約70億新台幣)。而《蘋果日報》的銷售量從最高峰的50幾萬份,到2020年不到10萬份;員工也從5,000多人的高峰,降至2020年9月30日約有2,000位左右的員工(其中香港1,228位,台灣866位),現在員工不多於800人。
雖然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開啟後,蘋果日報網站仍是港人追看的主流即時新聞平台,但同時,中國官媒開始鎖定並批判黎智英與他的媒體,《環球時報》就形容他是「大漢奸」、「亂港頭目」、「賣國者」、「被中國歷史唾棄者」。
2020年的5月29日,黎智英曾投書《紐約時報》,文章標題〈我的推文能威脅國家安全嗎?〉(Do My Tweets Really Threaten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強調港版《國安法》將終結港人的言論自由,只能說中國政府容忍的話。
■港版《國安法》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搜索《蘋果》編輯室並凍結資金
就在港版《國安法》於2020年6月30日落地後,8月港警派出上百人警力,對香港《蘋果日報》報館進行大搜查,並援引港版《國安法》下第29條罪行「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拘捕73歲的黎智英;2021年5月,香港保安局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股份,以及黎智英所擁有的3間私人公司於當地銀行賬戶內的財產。
上週三(6月17日),港警第二度封鎖蘋果大樓,再次以「勾結境外勢力」罪名,拘捕包括行政總裁張劍虹、總編輯羅偉光、副社長陳沛敏等5名高層,保安局也在同日凍結壹傳媒集團旗下3間關聯公司、共1,800萬港幣的資產,港蘋即時陷入財政危機,管理層一度向保安局申請解凍銀行資金未果,沒有足夠金錢繼續營運下去。
此外,大量蘋果員工即日辭職,旗下網路平台在今(23)日正式宣告停止營運後,蘋果網站裡的各個頻道,包括《壹週刊》、《果籽》等品牌,在Facebook粉專留下告別聲明,內部人員表示,網站內容將在24日凌晨起全數被移除。但在最後一夜,《蘋果日報》仍堅持印刷出最後一份紙本,數量高違100萬份。
6月18日在香港股市中停牌交易的壹傳媒,在《蘋果日報》停刊後,復牌機會減低。根據《香港01》的報導,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規則》的規定,若主板上市的公司未能維持足夠的業務運作或資產,港交所便可根據指引決定是否能將其停牌或除牌;若主板公司因業務運作或資產問題而致連續停牌18個月,港交所可取消該公司的上市地位。有分析指出,在失去主要業務後,壹傳媒可能因業務或資金問題,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又或因停牌超過18個月,而被取消上市地位。
■記者、讀者的哀悼,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
「很心痛、很傷心,這幾乎是香港唯一一份,敢於向政府對抗、為群眾發聲的報紙。」朱小姐是蘋果達20年忠實讀者,自倒閉危機消息傳出後,市面捲起數次的搶購潮,她每次都排隊買下一份紙本以示支持。
在《蘋果日報》港聞組工作逾10年的資深記者朗峰(化名)表示,觀察到其他業界同行,在2014年雨傘運動、及在2017年6月立法會議員因宣誓風波被褫奪議員資格後,不少報紙都減少人手、或減少篇幅報導示威或抗議的新聞。他以悼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死難者、每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作為例子,「蘋果是願意投放全公司人手和資源去做。由事前的人物訪問,到當天動員及部署等都報導,也到現場朴咪(現場訪問)不同年齡層及職業的市民。」
「以前公司與某些財團或地產商關係密切,不能報導它們的壞新聞,也禁止做反送中抗爭的周年回顧報導,」在去年8月大搜捕後才轉職至《蘋果》的記者心怡(化名)則透露,以前在親建制派的報社工作,經常要「掩埋良心」報導有利政權的論述,而且在反送中運動一周年後,只要是觸碰到「年輕人問題」,即便是軟性角度如「失業浪潮」也成了議題禁忌。她亦強調,針對一些批評香港警方的議題,建制媒體只允許固定同事處理,並大幅縮短文章篇幅,未能讓讀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但在《蘋果》,只要你能向上司解釋到故事題目,你都可以做。」她預估到,《蘋果日報》倒閉後,最後一間親民主派的媒體倒下,第四權報導異見、監察及批評政府的空間將愈來愈少。另外,據她收到的行內消息指,不少建制媒體高層即將禁止聘請從《蘋果日報》離職的記者,意圖進一步扼殺記者的生存空間。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講師梁麗娟表示,《蘋果》正式關閉,意味著最香港會失去一份最敢言的報紙,「因為目前看來,它對政權及北京政府來說,最民主及最具批判性的聲音,」她強調,這一份異議報紙的象徵式死亡,亦預示著香港報界生態不再多元化,「特別是蘋果日報本來的讀者群廣大,代表大多數市民的不同聲音。」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創調查以來8年新低
香港記者協會在今年5月公布的「新聞自由指數」顯示,新聞從業員對香港新聞自由的評分下跌,創調查以來的8年新低。港版《國安法》在2020年6月30日訂立和實施後,警方持續搜查新聞機構,也讓新聞採訪工作寸步難行。
《蘋果日報》在1995年的創刊社論〈我們屬於香港〉中,有幾段是這麼寫的:
「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尚有兩年香港的政權便要移交了,在這個時候辦報,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在世界的資訊走廊上,香港雖然只是斗室一個,但我們清明通透,時刻與整個世界資訊交流:每一分、每一秒都受到世界傳媒注視、受世界輿論監察。在舉世眾目睽睽之下,誰敢貿然對香港胡作非為?
我們有緊扣世界脈搏的靈通資訊網絡,優良的自由法治傳統,無數世界級的人才⋯⋯我們對中國和世界貿易發揮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權衡利害,中國能不讓我們有一個自由充裕的生存空間?」
在下了連場暴雨後的晚上,《蘋果日報》在香港關上最後一盞燈。被關閉的命運,映照26年前的創刊詞,難免令人感傷。中共與港府連番打壓香港的新聞自由,有良心的媒體與新聞人已難有棲身之所。(文/李雪莉、金蕊;攝影/陳朗熹)
★閱讀並分享報導完整版:https://bit.ly/3d8ZMmw
#香港蘋果日報 #港蘋 #壹週刊 #壹傳媒 #停刊 #香港 #民主派 #中共 #港府 #新聞自由 #港版國安法 #AppleDaily #HongKong #我哋撐蘋果 #最後一夜
★事實從未如此重要,記錄關鍵時刻,#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黑暗棲身者尚氣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好書分享:懸疑推理/桐野夏生《獸之夢》】
「當野獸本能侵蝕了人性,再也沒有人能夠掙脫黑暗的束縛」
黑暗女王桐野夏生的作品,總瀰漫一股陰濕氛圍,幽暗文字似爬蟲類滑膩身軀,輕輕蠕動,在讀者心中搔刮著,留下不愉快的汙穢痕跡。
「這男人太噁心了吧!」閱讀時,我忍不住斥罵《獸之夢》的主角薄井正明,彷彿他聽的到似的。軟弱、自私、貪婪、好色、氣量狹小,裝模作樣的外表無法遮掩滿溢而出之慾望及獸性,人類外皮像腐爛軀殼般輕易脫落,張揚地露出赤裸裸動物本能。不,動物都比書中角色高尚吧!動物依循本能而活在於延續生命,人類只想藉由各種權力鬥爭滿足野心慾望,獲得更多,還要更多,是永遠填不滿的深淵,當你凝視深淵,深淵也凝視著你。
《獸之夢》如此骯髒、墮落,我卻無法移開目光,如獲珍寶般捧著細細閱讀,任諸般負面情緒於腦海衝撞,覺得自己也被展延出書頁的墨跡,一點一點染黑了。或者是我原本便懷抱陰鬱想法,和薄井產生了共鳴。
難道你不想爬上高位?不想掌握大權?不想受人攀附?不想盆滿缽滿?不想伸出滑溜的舌,一寸寸舔舐青春肉體之豐滿華美?桐野夏生以手術刀般犀利筆鋒,尖銳劃開寄生於人心上的毒瘤,流出扭曲人性、流出利益遊戲的醜陋可笑、流出濃稠到化不開的墨黑膿汁,而我們在膿汁斑駁反射中看到搖曳的倒映身影。
書中沒有半個討喜的角色,個人樂於看到他們迎向絕望及毀滅,若有必要,當人物站在搖搖欲墜的懸崖底端,我很願意推上一把,讓棋盤上被擺弄的卒子歸於終局,迅速殞落之於他們甚至太過痛快,抵不上刀刀割下之漫長折磨。
桐野夏生寫作《獸之夢》時,做了一個嶄新嘗試,以日本傳統「鳥獸戲畫」繪卷概念發想,全書分為:「追二兔者、數算狸皮、蛙之隊列、饞貓守魚、狗的遠吠、猴練游水、逃走的魚」,共七大章。除了以鮮明動物意象影射角色形象及行為,每則章節標題,皆為傳統日本諺語。閱畢該章節,會訝然發現內文敘述與諺語寓意巧妙重合,帶有濃厚諷刺意味。在深刻社會寫實外,桐野夏生尋求自我突破,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元,不得不配服其慧黠巧思(我連牆都不扶,就扶她!)。
以「追二兔者」為例,原句乃「追二兔者,不得一兔」,意旨貪多必失,同時追逐兩隻兔子,最後連一隻都追不到,只能自己抓兔子(指嘔吐)。此段對照小說首章,年近六十的薄井倚靠棲身之所:家庭帶來之平和穩定,又貪戀高貴美麗的情婦,持續十數年不倫關係。如今情婦年長色衰,轉眼覬覦公司年輕女同事相異於情婦之性感肉體。深不見底的貪得無厭昭示薄井未來命運。
再舉例,「數算狸皮」指還沒捕捉到狸貓,便在算計賣狸皮能賺到多少錢,比喻過於自大樂觀,對未確定的事抱有不切實際妄想。在第二章,薄井的慾念如火山爆發,滾燙岩漿欲吞噬公司高位、父母遺產、新任情婦等,然而這一切不過是按捺不住的盤算與想像,他洋洋得意一心沉醉於計畫,未料前方波瀾。
《獸之夢》的主角是男性,然桐野夏生擅長之女性觀點書寫依然發揮的淋漓盡致,乍看是薄井正明自行選擇前進道路,如挑選商品般玩弄、拋棄女性;實則周遭女性角色左右著薄井的人生,她們城府深重的心機在空氣中發出電流般的滋滋聲,蟄伏母獸隨時等待致命一擊。
為保留閱讀樂趣,其他章節不一一詳細解釋,僅能說薄井跨越了身為人類不該跨越的那道界線,步步陷阱的非日常最終打破重重誘惑的日常,混淆邊界如迷離幻境,末尾對「不為猿」之解釋更是耐人玩味,為《獸之夢》畫龍點睛,畫下黃粱一夢之句點。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獸之夢》,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為了贏得讓所有人羨慕的人生,你願意犧牲什麼人事物來換取?
例如:『《獸之夢》:我願意用最重要的螺弟來換取無盡財富喔呵呵呵呵(被螺弟殺)~』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8/20(二)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8/21(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獸之夢 #桐野夏生 #猿の見る夢 #麥田 #黑暗天后 #透視欲望傑作 #諸多大獎得主 #江戶川亂步獎 #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直木獎 #泉鏡花文學獎 #谷崎潤一郎獎 #紫式部文學獎 #讀賣文學獎得主 #一出書即席捲重量級媒體 #日經新聞 #週刊文春 #週刊現代 #週刊SPA #每日新聞 #婦人畫報 #社會派推理 #懸疑 #人性 #諷刺
★博客來:http://bit.ly/2TyLlNy
★讀書花園:http://bit.ly/2KNVfam
★誠品:http://bit.ly/2HbCMTU
★金石堂:http://bit.ly/2OYhpvE
★讀冊:http://bit.ly/2MiGOy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