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講座(趙坤茂)
夢想無界的晶片傳奇
(圖為示意。路透)
擦身而過的路人嘀咕著,這突如其來的陣雨若是落在水庫該有多好。曾幾何時,不只路人關心民生用水,就連全球產經新聞近日也關注台灣的嚴峻旱情,尤其是攸關半導體晶片生產的竹科、中科與南科,鄰近水庫的即時水情更是動見觀瞻,唯恐缺水將影響製程,讓晶片缺貨更加惡化。
晶片是積體電路成品的別稱,依功能可區分為處理器晶片、記憶體晶片、系統晶片、特定用途晶片等,應用非常廣泛,幾乎涵蓋了任何需要運算、存取、通訊、感測、顯影等功用的電子裝置。
六十年前,時尚雜誌《生活》報導了仙童半導體所開發的晶片,內含四顆可開關、放大和改變電流的電晶體,而今晶片已可塞入數百億顆電晶體。仙童半導體更輕薄的電子元件,當年曾協助阿波羅登月計畫,而今人人隨身的智慧型手機,運算力已遠勝阿波羅十一號登月時所使用的電腦。
高登.摩爾(Gordon Moore)是仙童半導體的創始員工,後來共同創辦了英特爾。他觀察到晶片裡的電晶體個數,在時間軸上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初期成長每年倍增,而從七○年代起,一顆晶片所能容納的電晶體個數每兩年倍增,這就是著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儘管近年來元件愈做愈小,製程挑戰愈來愈大,但藉由極紫外光微影及三維晶片堆疊整合等技術克服難關,柳暗花明又一村,摩爾定律大致持續守恆至今,著實令人讚嘆。
隨著晶片內電晶體數量的指數增長,其單位價格也呈現指數衰減的趨勢。如果汽車工業維持類似的發展趨勢,股東會紀念品可能就是一部超跑了。倍數增長的威力後勁十足,假設存款一千元,每兩年倍增一次,經過六十年卅次倍增,存款就超過一兆元。而且只要再兩年,就可超過兩兆元,兩年間存款增量相當於先前累積數十年的總量。
另一方面,就經濟面考量的摩爾第二定律指出,晶片設備成本大約每四年倍增。五十幾年前英特爾草創時,一部晶片設備僅一萬二千美元,而今動輒上億美元。故當台積電和英特爾宣布將在亞利桑那州設廠時,投資金額皆以百億美元計。愈來愈高的資本支出,得靠相對增長的獲利才足以支撐,所幸兩國的護國神山都是勇冠群倫的佼佼者,相信必能再創高峰。
晶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未來從奈米製程進階到次奈米或皮米等級時,恐將受制於原子大小的物理極限及市場規模的投資瓶頸。摩爾定律早晚走入歷史,但人類夢想的傳奇將永無止境。(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電晶體放大電路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波雷達通訊 #X波段 #碳化矽基氮化鎵GaN-on-SiC
【探測及防禦型雷達首選:X波段】
依發射波形區分,雷達系統有脈衝 (Pulsed) 和連續波 (CW) 兩大類。前者是以方形脈衝波偵測目標,可同時偵測多個目標為其優勢;後者強在所需設備簡單、佔用頻寬不大且發射效率高,在同等條件下可實現更遠的通訊距離。
在通訊頻段方面,頻率為 8~12GHz、波長在 3cm 以下的 X 波段雷達 (XBandRadar,縮寫:XBR),由於視角廣 (上下左右各 50 度) 且能 360 度旋轉偵查各個方向,是探測及防禦型雷達的首選。
上述雷達產品組合涵蓋:MMIC (單片微波積體電路)、IM-FET (反轉式接面電晶體) 和基礎電晶體,關鍵指標如下:
●MMIC:微型、包覆成型的 QFN 封裝為佳,且具備多種功率位準、高增益及高效率特性;
●IM-FET:高效能、50Ω 建造模組,以支援高功率系統;
●電晶體:高準確度的塑模支援,可提供最大的靈活性以優化放大器設計。
此外,擁有各種功率等級、高每級增益和高附加功率效率 (PAE),可因應尺寸、重量、功率和成本 (SWaP-C) 持續演進,以便驅動新一代陸、海、空雷達平台,例如:氣象、空中交通管制、火控及其他基於國防和商業的系統;而具有高電子遷移率的碳化矽基氮化鎵 (GaN-on-SiC) 電晶體,可在更高頻率支援更多增益。
延伸閱讀:
《X 波段雷達產品組合》
https://www.digikey.tw/zh/product-highlight/c/cree-wolfspeed/x-band-radar-portfolio?dclid=CMCWyfLa0O4CFdgGlgod_yQMpA
#Cree #Wolfspeed #Digikey
電晶體放大電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3 分鐘搞定超級電腦 2 萬年完成的任務,53-Qubit Sycamore 量子電腦讓 Google 取得量子霸權
作者 Evan | 發布日期 2019 年 09 月 23 日 13:50 |
在一份新的科學出版刊物裡,Google 聲稱透過一台 53 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取得「量子霸權」地位,意味著解決了最先進傳統電腦也無法在合理時間內解決的問題。這是目標首次達成,代表量子運算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雖然「霸權」這個詞有點誇張,因為只涉及單一應用,不過表明具備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儘管離商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終於解決了傳統電晶體式電腦或超級電腦永遠無法解決的難題,這也從根本上證明了量子電腦確實可行。「據我們所知,這個實驗代表第一個只能在量子處理器進行的運算,」Google 研究人員寫道。
除 Google 外,IBM、微軟與 Intel 在 Qubit 數方面皆有進展
實驗涉及計算某些專用電路輸出,並以「經由涉及量子現象的特殊場景產生」的隨機生成數字來輸入。量子處理器花了 200 秒時間取樣一個量子電路實例 100 萬次,一台超級電腦需要 2 萬年才能完成這項任務。據 Google 研究人員指出,這實驗使用的量子電腦是 53-Qubit 的 Google Sycamore 系統,是 72-Qubit Bristlecone 機器的縮減版,為何採用這個縮減版,Google 沒有提供理由。
研究人員進一步預測,量子運算效能將以雙指數速度成長,這可能指的是每個新量子位元效能會呈現指數性成長,至於量子位元的數量則會以類似摩爾定律的指數速率成長。
《財富》雜誌聲稱英國《金融時報》率先報導這個消息。本週稍早,Google 在 NASA.gov 網站發表了相關論文,但不久後就撤下。Google 發言人拒絕發表評論,但《財富》某位消息人士指出,這篇論文可能是通過同儕審查程序前意外發表的。
據報導,量子運算將繼續在物理和化學模擬發揮巨大作用,因傳統電腦無法模擬複雜的化學物質。一旦量子運算更完善成熟,有望在藥物、太陽能技術、投資組合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對一般人來說,很難理解量子電腦到底比一般電腦先進多少。就如量子電腦指南解釋那樣,這是一台截然不同的機器。傳統電腦系統是透過 0 與 1 位元運作,然而量子電腦採用同時存在的量子位元。量子電腦是在稱為量子力學之亞原子粒子法則下運行。在先進的系統上,理論上可讓這些新電腦解決傳統機器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久前,量子電腦還像是科幻小說才有的情節。但近年來,包括 Google、IBM、微軟與 Intel 等幾家公司在擴大量子位元數量方面已取得重大進展。早在 2018 年,Google 就表示,對 72-Qubit 量子電腦晶片 Bristlecone 及有機會取得量子霸權地位的發展性感到非常樂觀。去年 IBM 證明了量子電腦可在某些問題優於傳統電腦,最近,IBM 宣布 53-Qubit 量子電腦將透過雲端開放大眾使用。英特爾則在 2018 年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展示 49-Qubit Tangle Lake 量子電腦。
資料來源:https://technews.tw/2019/09/23/google-claims-quantum-supremacy-with-53-qubits/?utm_source=fb_tn&utm_medium=facebook&fbclid=IwAR0spKcw9bdAgzZBAs8X3VkCZ1FOuFJDV1L7vUFW_6nXT30j_MJorZx43kQ
電晶體放大電路 在 Rti微波站- 電晶體放大電路工作原理...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以固定偏壓的共射極放大電路為例,其合成訊號(或稱瞬間總值)就是直流成分疊加交流成分,經放大後的輸出訊號Vce被電容濾除直流成分後,輸出端可以得到純放大後的交流訊號。 ... <看更多>
電晶體放大電路 在 [問題] 為什麼IC裡的電晶體放大電路可以直接耦合 的推薦與評價
我的電子學是史密斯第五版的
第四第五章講到MOS跟BJT,有講到他們的CE CC CB CD 等等的放大電路
其中訊號輸入都會加一個理想的電容(趨近無限大)以隔絕直流(電源)成分參與放大
可是第六章講到IC內部的放大電路卻可以直接耦合,這樣一來不但少了個電容,
甚至解決了低頻呈現的問題,讓低頻完整呈現而不衰減
但是這樣一來直流成分不就也進去一起放大了嗎??
如果這樣可以正常運作,那為什麼第四第五章的要加一個電容下去(還會造成低頻問題)
我目前猜測的是是不是第六章IC部分是用電流鏡的電流源供電所以可以直接耦合
而第四第五章的則是用偏壓供電所以要隔絕直流?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非IC(PCB規格)的放大電路是不是也可以仿造這種方法以增加低頻
部分呢? (這樣對音頻電路的低頻呈現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麻煩各位大大解惑了,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8.55.2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