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紐約時報
*【拜登稱”我們的耐心正在消退”,要求員工都須接種疫苗】
拜登全力推動三分之二的美國員工都要接種疫苗,並要求私營部門所有員工超過100人的企業,都需要接種疫苗或每週進行檢測。拜登也強制要求醫護人員、聯邦承包商和聯邦工作人員注射疫苗,如果他們拒絕,將面臨紀律處分。總統在白宮演講的宣佈,影響社會方方面面,也反映拜登對大約 8000 萬有資格獲得注射但沒有得到注射的美國人深感沮喪。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biden-mandates-vaccines.html
*【拜登加強推動疫苗施打是為美國經濟而戰】
拜登總統積極擴大接種疫苗數量阻止Delta傳播,因其拖累了經濟復甦,餐館、航空和其他服務資料顯示,近幾周,直接性消費縮減。儘管消費者和企業,沒有像2020年春天疫情嚴重時,那樣嚴重的縮減開支,但該病毒仍威脅著經濟復甦。與前幾次浪潮相比,對商業活動施加限制的州和城市要少得多,政府官員誓言,美國不會回到“封鎖或關閉”狀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biden-vaccines-economy.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拜登總統宣佈的新疫苗要求,得到了渴望減緩冠狀病毒傳播的醫生們的讚揚,專家們的警告,這“太少且太晚了”。而共和黨成員則譴責這一舉措“違憲”。
#在拜登政府表示,將取消50萬美元的救災貸款上限後,中小企業將可從聯邦政府申貸最多200萬美元。
#拜登總統呼籲各州在冠狀病毒病例激增的情況下,採取更積極的措施讓兒童繼續上學,呼籲州長要求所有學校僱員接種疫苗,並呼籲各地區實施更定期的檢測。
#洛杉磯強制要求 12 歲及以上的學生接種疫苗。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博士告訴政治新聞網站 Axios,冠狀病毒感染率是結束大流行所需的十倍以上。目前,美國每天大約有150,000 例新感染病例。
#非洲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主任表示,一些富裕國家提供加強注射的決定將阻礙低收入國家獲得冠狀病毒疫苗,並認為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沒有免疫力低下的健康人需要接種疫苗。額外的注射。在包括德國、法國、以色列和美國在內的富裕國家,向某些弱勢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公眾提供額外劑量的勢頭越來越大。
#去年年底,聯邦政府的首席死亡統計員收到了令人震驚的發現:一份死亡證明稱,有人於 2020 年 1 月死於 Covid-19,這一啟示將提早了該病毒在美國傳播的時間。
#澳洲航空成為首批要求國際乘客接種疫苗的航空公司之一。
#一名法官發出禁令,以結束華盛頓州學區的反蒙面抗議活動。
#從 10 月 1 日起,蘇格蘭將需要疫苗接種證明才能進入擁擠的場所。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9/09/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
*【喀布爾機場重啟國際航線,塔利班允許美國護照持有者和外國人離開】
自美國的撤離行動結束以來,第一架民用航班於週四離開阿富汗,抵達卡達首都杜哈。機上載有100餘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的旅客。塔利班表示,美國人或其他外國人將被允許離開,但尚不清楚數萬名有資格獲得美國簽證的阿富汗人的命運。阿富汗過渡政府新總理重申,任何曾與美國一起工作的人將獲得大赦。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sia/taliban-americans-afghanistan.html
*【9·11恐襲20年:我們“永不忘記”的是什麼?】
每當人們在帽子、旗幟或汽車後面看到“永不忘記”這句話時,都會猛然想起9·11那一天。20年過去了,紐約人選擇記住什麼,或者忘記什麼?這裡是他們的故事。
https://cn.nytimes.com/usa/20210909/9-11-new-york-remember/
*【專欄:拜登,又一個失敗的總統】
拜登本應恢復白宮的尊嚴,卻成為固執但搖擺不定,雄心勃勃但無能的象徵。美國迫切需要避免又一段失敗的總統任期,拜登的表現令人擔憂。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909/biden-failed-afghanistan/
*【朝鮮慶祝建國73周年,舉行午夜閱兵】
參加遊行者包括預備役軍人、員警、工人和醫務人員。金正恩身穿西裝,身材明顯消瘦。他沒有利用這一機會發表激烈講話或展示新型導彈,升級與美國的衝突。分析認為,本次閱兵式的目的在於展示實力,增強防疫工作的士氣。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sia/north-korea-parade-covid-sanctions.html
*【美國司法部就“最嚴墮胎禁令”起訴德州】
司法部認為這項法律違憲。此前最高法院沒有採取行動阻止該法案通過,但也沒有就其是否符合憲法做出裁決。通過將這一問題置於訴訟的核心,司法部將迫使最高法院表態。如果大法官選擇審理此案,可能會導致不同的裁決。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us/politics/texas-abortion-law-justice-department-lawsuit.html
*【巴西總統禁止社群網路刪除特定內容】
波索納洛此前宣稱,他會輸掉明年大選的唯一原因將是投票舞弊。但民調顯示,如果現在選舉,他將下臺。波索納洛一直把社群媒體當作擴音器來推動他的政治運動,並成功當選。分析人士稱,巴西的新規似乎是首個限制科技公司控制網站內容的國家政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americas/bolsonaro-social-networks.html
*【新新世界專欄 | “開倒車”?中國弱化英語教育意味著什麼】
上海取消小學英語期末考試等“減負”政策認為是當局對英語和西方影響的抵制。中共正在加強意識形態控制和民族主義宣傳,弱化英語被許多人視為遠離開放世界的又一步。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909/china-english/
*【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即將達成全面合併】
俄羅斯總統普丁為他在白俄羅斯四面楚歌的獨裁盟友,提供了一條新的生命線,承諾提供便宜的天然氣和超過6億美元的新貸款,作為推動後蘇聯鄰國更緊密融合的一部分。普丁和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過去一年中六次會面,敲定了拖延已久的整合計劃,一些分析人士推測,這代表兩國即將進行全面合併。兩位領導人宣布了這樣一個計劃的輪廓,但重點是調整兩國經濟,同時擱置棘手的政治問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9/09/world/europe/russia-belarus-putin-lukashenko.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現代醫學發展迅速。醫生們的本領也越來越大。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就如同奇蹟一般。為了挽救孩子們的生命。醫生們可謂用盡了渾身解數。馬上進入正題吧。 0:00 給予孩子們第二次生命的醫生 0:40 歷時30秒的手術 2:00 恢復聽力 3:21 第一次看清世界 4:25 對抗腦癱 5:33 連...
醫生們 6 在 約克在哪裡?Where is Yor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冠疫情在巴西
隨著輝瑞疫苗抵台,我在臉書看到有些人又批評起政府,其中也看到不少留言評論到:台灣一年來的防疫綜合表現,成績應該是世界倒數名次吧?
我寫這篇,不是要大家別批評政府,而是想就這些日子在巴西生活聽到的故事,來描繪一個防疫表現真的倒數的國家,會是甚麼模樣。
.
(1)
6 月或 7 月,疫情已經好轉一點了,我們還住在里約,搭上 Uber 與司機攀談,我記得那段回家車程,沿著 Flamengo 與 Botafogo 區的海岸線往南行,天光尚好。
我們聊到疫情拖垮了經濟,這是這個時代最好上手的話題,雙方能一齊抱怨不已,而且常常,10 個有 8 個司機們會告訴我們說,就是因為疫情他才丟了工作、關了公司,整天跑車養家。
.
在靠近 Botafogo,糖麵包山與基督山之間那段最美的路,50 多歲的司機說出這句話:「我失去了 15 個朋友。」他說的極其平淡,我猜想他大概常常跟乘客聊到這一題,越說越無情了。
「我自己得到新冠的時候,那天我下午就感到很不舒服,趕緊提早收工,開車進我家車庫、準備走進家門時,我真的覺得我要死掉了。我在家發燒了 3 天。」他沒有去醫院,除非真的要死掉了或是超有錢,去醫院在巴西不是個選項。再來就是換我們分享我們的染疫經驗,但怎麼說,我們都是幸運的,都還有工作、付得起房租、染疫時的症狀也沒太嚴重。
.
下車,走進家門後,我跟 Filipe 才互看著彼此,兩人有一樣的驚嘆:「你聽到他說他有 15 個朋友死掉嗎?15 個耶!」
.
(2)
說到去醫院,這邊補充另一個得新冠送醫的故事,是我 6 月回巴西利亞拜訪巴西家人時,莎拉媽媽跟我們說的。
.
她叔叔在距離巴西利亞一小時外的小鎮 Formosa 當醫生,他所在的醫院,所有插管治療的病人都沒有救回來。
不是因為新冠肺炎可怕,醫生們後來檢討發現,病人都是因為插管沒插好造成死亡的。送醫的病人太多,醫生跟護士忙到焦頭爛額,從未有插管經驗的護士或實習生也得上場動手。
聽到這樣的故事,我們只能搖搖頭,默念:「Welcome to Brazil!」
.
也常常有很多到醫院回診或是因其他病症而住院的病人,跟新冠病患沒有分隔,在醫院被傳染新冠肺炎。幸運一點的能回家,不幸運的就連同原本的病症併發,跟人世道別。
.
(3)
句點前再寫一個我們上週六才在聖保羅碰到的故事,走去附近麵包店吃早餐的路上,遇到一隻像是娃娃一樣可愛的狗,剛好牠到我們腳邊時也自動跑來撒嬌,我們就伸出手去摸摸牠,順道跟遛狗的老阿姨閒話幾句。
阿姨年紀看似 60 歲以上了,她先是虧了這隻狗,說牠就是愛到處討拍,然後說到自己以前養過一隻狗活到 16 歲。「這隻是我兒子的狗,常常丟給我幫忙照顧。自從我老伴半年前過世後,我就一個人住,沒甚麼事,還得照顧這一隻。」
儘管是玩笑地繼續虧這隻可愛的狗,但提到老伴時,她眼裡有好多悲傷。
.
巴西人很愛聊天,聊天的問答也很直接,不介意把家務事、傷心難過受苦的事說出來給一面之緣的陌生人聽;也是因為這樣,我們時不時就會聽到對方因為這場傳染病失去多少親人摯友,他們不知道已說出口了幾次、還會再說幾次,我們只是其中一次的傾聽對象,幫他們分擔一點點沉痛的重量。
.
疫情,儘管我說我們在巴西的生活很正常,巴西人仍是很歡樂地在出門,彷彿疫情不存在。
但它其實是存在的,深深刻在每個人心裡。
在我們的談笑風生裡,說的是死亡、是染病、是道別、是孤獨、是恐懼,一點也沒有少,只是我們懂得、且不得不去包裝,如此,才得以繼續過日子。
.
一個被疫情重擊的國家社會是甚麼樣子?
是如果得以活著,聊天時就問對方,你被傳染過了嗎?你的症狀有哪些、有多嚴重?
是不用問,對方就會親自吐出,因此失去了多少個親友,自己現今又是如何繼續活下去。
是就算像我們如此幸運,好好生活著,但心底也會持續害怕還能不能這樣、以及擔心自己認識的那些親愛的人們能不能繼續幸運。
甚至,是眾人不認為疫情會好轉、不認為疫情有結束的一天...
醫生們 6 在 盧小桃的小太陽戰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斷食日記:day 1。
/
1.
決定實施斷食前幾天,我跟啾啾先減緩進食。
吃得特別清淡,好像在坐月子。
去台中看中醫,順便跟堂兄弟姊妹分享了夫妻的計畫。
「我下週一要斷食排毒了。」我很堅定。「試試看清水斷食。」
堂兄弟姊妹的表情各種震驚,好像我剛剛在他們面前吃了兩隻青蛙。
#那瞬間我才發現
#大家對斷食很敏感
「你想抗議什麼嗎⋯⋯」我聽見有人問。
#我沒有甘地這麼偉大
#我只是想排毒
只有盧弟持正面態度。
「你平常吃太多毒素進去,斷一下也好⋯⋯」
#謝謝你的支持喔
2.
開始斷食的第一天,其實沒有想像中痛苦。
本以為飢餓感會很強烈,但其實很像海浪,是一波一波的。
忙著忙著就下午四點了。
第一次感到痛苦,是幫兒子準備食物。
炒一人份青菜,準備一人份餐點,兒子還帶我去逛麵包店⋯⋯
#醬汁滴出來的時候差點吸手指
#切蘋果的時候差點啃核
#處處是危機
3.
最痛苦的是第二天,跟啾啾看機智醫生生活。
追劇不能吃東西,精彩的戲劇都少一味。
尤其那天看的那一集,醫生們不停在大吃。
喝啤酒,炒年糕,冰淇淋,他們還去吃烤肉⋯⋯
#別集都沒吃成這樣
「我之後要吃泡麵。」「我要吃灣仔碼頭辣水餃。」「我想吃麻辣鍋。」「也想吃烤肉。」「我要喝珍奶。」「我要吃侯布雄蛋糕捲。」
追劇短短30分鐘,我至少說了三十種菜名。
#腦內跑馬燈
#帶著滿滿的食物我酣然入夢
/
有小太陽問,為什麼想要斷食?
一方面是為了愛,一方面是因為想要排毒。
從以前,我就不是個養生的人。
每天一杯咖啡跟茶,愛吃宵夜,加工零食,無辣不歡,喝珍奶肯定是全糖,而且我還特愛吃油炸物。
每週都會吃精緻澱粉跟蛋糕。
#高油高鹽高糖
#你想得到不健康的食物我都愛
#前陣子開始有努力減少
#多吃原型食物
#但還是不夠
我人生最健康的一段時光,是懷孕,以及哺餵母乳。
很認真吃青菜水果,幾乎不碰咖啡跟茶,少吃餅乾零食,連最愛的麻辣鍋都少碰。
所以,我想試試看,能不能靠意志力,戒斷這些不營養的東西。
事前我們有先做一些準備,先開始吃得清淡,減少進食。
實施時,我們瘋狂喝水。擔心生活受到影響,我有準備雞湯跟果汁,以利隨時暫停。
但完全沒派上用場。
斷食第一天,說真的,沒有大家想像的可怕。
沒有頭暈腦脹,沒有餓到發抖,對抗的都是自己的慾望。
才發現,身體有多努力在運作著,平常吃太多不必要的食物了。
/
第一天的感想,原來吃,跟購物一樣,都是想要勝過需要。
#斷食日記
/
📷 附上斷食的廢柴媽媽,還在為了兒子洗手作羹湯做臘味飯,我真的是真愛。
醫生們 6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現代醫學發展迅速。醫生們的本領也越來越大。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故事就如同奇蹟一般。為了挽救孩子們的生命。醫生們可謂用盡了渾身解數。馬上進入正題吧。
0:00 給予孩子們第二次生命的醫生
0:40 歷時30秒的手術
2:00 恢復聽力
3:21 第一次看清世界
4:25 對抗腦癱
5:33 連體雙胞胎
6:35 手指移植
7:45 五彩繽紛的世界
追踪老王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aow1006_/
任何合作邀約,請直接聯繫: gankaiquan@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