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拍板通過的紓困4.0即將上路,防疫紓困預算總額高達8,400億元,各行各業都受到疫情衝擊,民眾最關心的即是,自身是否符合這波紓困對象,以及紓困相關措施。
昨日政院公布布紓困4.0的具體内容,時代力量檢視目前所公布的紓困方案,補助對象涵蓋個人如中低收入戶、自營工作者、農漁民生活補貼、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以及企業紓困貸款等產業薪資補助,但其實仍有許多受到疫情波及的民眾與產業,正等待政府提供即時的援助。時代力量針對行政院紓困預算方案的缺失提出以下補強措施,希望在下週立法院召開臨時會時,能併入審查處理,儘速完善紓困措施,盼望紓困及時雨能落在每一位需要幫助的民眾手中,讓全民都能安穩度過疫情。
一、#紓困顧全民
📍#租屋族房租補貼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台租屋人口超過三百萬,弱勢租屋族在疫情之下成為最受衝擊的族群之一,但目前的紓困方案完全未見房租補貼。時代力量呼籲政府應正視租屋族權益,若台灣疫情無法在短期內緩解,除了發放一次性的現金補貼外,相關部會應超前部署、研議調整法規和政策,協助租屋族度過難關。
📍#居家夏季電價減免
目前全國防疫警戒皆為三級,且至少持續到6月14日,企業與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採居家辦公或受疫情影響在放無薪假時,居家用電量增加,加上6月起夏季電價上路,隨之而來的便是電費有感增加。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在防疫警戒升級期間,區分家戶用電和工業用電。調降家戶用電的夏季電價計算方式或計算時間,讓人民可以安心居家防疫;而工廠則維持夏季電價計算。
二、#一起挺父母
📍#幼兒園減免退費
目前教育部針對幼兒園的紓困方案為:若幼兒園業者欲申請紓困,條件是須讓家長免繳代辦費、同時應正常支付教職員工全額薪資。
目前的補貼方案受到許多家長反彈,因為對家長而言,雖然免繳代辦費、但仍需繳納學費裡比重最重的學雜費,目前孩童家庭防疫津貼僅一萬元,根本無法填補,無助於減輕幼兒家長的經濟重擔,甚至反而讓家長考慮藉退學來免除學雜費繳納。政府應思考疫情時間拖長時,該如何協助家長。
在業者部分,收不到學費的幼兒園業者面臨著營運困難,但仍需支付教職員工全額薪資。業者在進行成本評估時,若申請到的紓困補助金額低於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所節省的支出,反而會讓業者決定不申請紓困補助,教育部的政策一樣無法支援到這些被迫放無薪假的教職員工。因此,時力黨團呼籲教育部應提出合理的幼兒園收退費機制,並更審慎評估請領補助政策。
📍#改善特教生遠距學習困境
特殊教育生部分,在目前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下,遠距教學無法協助中重度、無口語或認知功能缺損較嚴重的特教學生進行學習,停課期間也沒有特教助理員進行專業的協助,使這些學生在停課期間無法獲得日常的學習效果。時代力量呼籲政府應研擬相關措施,包括特教助理員的即時協助機制,以及對特教學生所需之遠距教學輔具進行盤點及支援。
📍#留意停課學生心理健康
在高風險、高關懷學生部分,目前的心理輔導的措施及配套措施不夠清楚,雖然有電話訪視與關懷,卻無法如面對面輔導一樣給予適時協助。時代力量呼籲政府應盤點並支應相關的硬體設備並確保資訊安全,讓各級學校的輔導系統有所依循,並能透過通訊方式提供學生心理支持。
📍#照顧長輩納入家庭防疫補貼
在家庭防疫補貼部分,則應擴大補助範圍至長者與身心障礙者的照顧人。在三級措施之下,除了停課外,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服務,也因疫情而暫停服務,因此在時力黨團的爭取下,防疫照顧假除了孩童的照顧外,也納入了長者的照顧。但目前行政院規劃的一萬元補貼,對象僅限國小以下孩童或國、高中特教學生的家庭,時代力量再次呼籲,家庭防疫補貼應納入長者與身心障礙者以符合公平性,也為照顧長者以及身心障礙者而請假的人民提供適時的補助,協助人民撐過這段辛苦的時間。
三、#產業要救急
📍#政府公有租金減免與產業租金補助
由於此波疫情主要衝擊內需型的服務業,如KTV、網咖、K書中心、社教機構、日間照護中心、小吃店等商家,相較去年受影響的產業,整體資本額更小,現金流也更緊,對於經濟衝擊的容受力更低。
因此,除了現行針對企業的紓困外,協助降低或減免租金負擔,會是最重要的協助。時代力量主張,如果是因應政府要求停業的行業,政府公有租金部分應該在停業期間全面減免租金,而民間的租賃契約部分,也應該在停業期間給予全額補助。
針對受防疫升級政策影響的行業,如受全面禁止內用或禁止人流而受到衝擊的餐飲業,則政府公有租金也應提供遠高於現在只有2成的租金減免,同時針對民間部分,政府也該給予相同成數的補助。
此外,由於大多商家並沒有租賃公證合約,因此在申請程序上,時代力量也建議不強制要求有公證合約才能申請,以實際幫助到店家。
📍#審慎思考政策的實際效益並參考其他國家作法
目前紓困措施採「一次性發放,以及以正職員工為乘數的規模」,時代力量建議,經濟部應該研議更能實際幫助店家持續經營的紓困措施,或者參考新加坡去年封城時「封城期間的餐飲人員薪資補助 75%,封城結束後以下調比例的方式延續補助」的做法,用比較長期支持的措施來給予人民信心。
📍#紓困措施應多與業者進行討論
以餐飲業為例,員工有很多是半工半讀者或兼任多份臨時工者,但此次經濟部的措施主要聚焦在全職員工作為給付的基準。因此,如何實質認定並真正照顧到實際從事工作的人,以及追蹤後續的執行情況,將會是時代力量未來處理紓困預算時考量的重點。
四、#更要顧弱勢
📍#領補助企業不得解雇勞工
時代力量強調,紓困預算是人民的血汗錢,為了共度難關,應該是國家挺企業,企業挺勞工,企業不應一邊請領政府紓困補助,又一手解雇勞工。然而,在此次經濟部的紓困補助方案中,卻出現企業可依據其規模,有一定的離職額度的規定。時代力量將就這部分提案探討,避免政策本末倒置,違反政府欲安穩勞工就業的目的。
📍#放寬勞工生活補貼資格門檻
去年「家戶」定義是以「實際共同生活」認定,今年卻改採取「同一戶籍」為標準,將壓縮到有實際紓困需求的民眾。若限制一戶一人申請,並僅給予單一額度一萬至三萬元的補助,忽略了家戶人數及收入的差異性,恐出現一戶 8 口和一戶 1 口皆補助三萬元的現象。
時代力量認為,衛福部應調整擴大急難紓困方案,就家戶認定及給付額度進行通盤檢討,補助金額應分級,按戶數人口給與適當補償,以協助真正需要幫忙的弱勢家庭。
📍#改善擴大急難紓困審查流程與標準
以去年文化部的紓困為例,規定申請紓困時須附上「自然人受委託或邀請參與藝文活動證明書」,且證明書上又需要取消演出的委託負責人簽章才能請領補助。但因為現在全國已進入三級警戒,要找到負責人親簽並不容易,因此,時代力量呼籲文化部應簡化程序及開放電子簽章,使藝文工作者能夠快速得到紓困補助。
認知功能缺損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來聊聊譫妄(Delirium),什麼叫譫妄?
其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樣,並不是只有意識不清、亂講話才是譫妄的症狀。
譫妄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急性的精神狀態的波動或改變。症狀包含了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狀態的改變,無法結構性的跳針思考...等等。
先來看看譫妄的症狀和臨床表現:
#急性發作且波動起伏的病程(Acute onset and fluctuating course): 在幾個小時或是幾天內突然發生,症狀的嚴重度會隨時間改變,有時一天內就有明顯差異。
#注意力不集中(Inattention):難以專注、維持或轉移焦點,有溝通與遵從口頭指示的困難。
#無結構性的思考(Disorganized thinking):沒有組織、無相關性、漫談或無邏輯思考。
#意識狀態改變(Altered level of consciousness):減少對環境的警覺程度,降低清醒的程度
#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turbances) :間斷性的恐懼、妄想多疑、焦慮焦躁、憂鬱冷漠、憤怒或狂喜。
#認知功能缺損(Cognitive deficits) :包含失去定向感、記憶力缺損與語言功能損傷。
#睡眠週期改變(Altered sleep-wake cycle) :白天嗜睡和夜晚失眠,常有分段睡眠或睡眠週期日夜顛倒的問題。
#知覺障礙(Perceptual disturbances) :產生錯覺或幻覺。
譫妄在老藍人,啊不對,我打錯字,是在老年人身上,是一種常見但很容易被忽略的症狀,尤其是生活上接受到了重大刺激。比如說:住加護病房、接受重大手術、感染、藥物、酒精、生活上的重大改變刺激(ex:失業十七年突然找到工作、被配偶背叛)。
失智和譫妄怎麼分辨呢?
簡單說,#長期慢性的叫失智, #短期突然發生的叫譫妄,比如說我們都聽過的故事『范進中舉』,范進失業了十七年,突然考上了有官做,然後就爽到失心瘋了,這種時候就需要他最害怕的岳父,給他狠狠的來一巴掌,他才會恢復意識。
譫妄的患者以支持性療法居多,除非患者有傷人或自傷的可能,才會考慮給予藥物治療。
老年患者發生譫妄,會大幅度增加失智、長期認知功能的缺損的可能性,而且死亡率與心肌梗塞或是敗血症等不相上下。
#請多多關心身旁的老人。
筆者擔任加護病房醫師時,遇過幾次開完刀的長輩,尤其是大手術或是心臟手術術後,整天嚷著天花板有鬼,隔離病房有鬼,或是要拔除國家機器,啊,不對,我是說呼吸機器。有時候出了加護病房就恢復了,甚至是換到隔壁床就沒事了。
我印象很深的,有一個月,ICU的某一床翻床率很高,早上送走一個,下午住進來的晚上又走了,結果大夜住進來的,就一直說有人壓他,要害他並且要帶他走,說也奇怪,後來把他換到隔壁空床之後,他的情緒就恢復平靜,意識也恢復正常了。
所以遇到譫妄的病人,通常都是建議保守治療,並且先移除掉誘發因子。如果是失業人口突然找到工作,這種刺激造成的譫妄,#也許我們把他的工作拿掉,他就會正常了呢?
#麻的法課
reference: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065676/
認知功能缺損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位酒癮兼思覺失調患者的故事】
講到最近時事很夯的 #被監控妄想,作者想起一件承辦過的案件。
(以下改編自思覺失調患者在妄想被國家機器監控下犯罪的真實案例,非隱射任何政治事件,請勿多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小明在案發前好幾年前開始出現情緒與焦慮症狀、思考混亂難以專注、難以執行或決定的狀況,導致完全無法工作,因為屢次曠職而被解雇,之後就躲在家裡每天喝酒,更無法好好找份工作。
由於小明是么子,上頭有好幾個姊姊,在重男輕女的傳統地方,被父母當成寶貝疼愛,所以家人對於他總是包容。
在本來精神狀態有問題,加上酒精與藥物濫用下,小明的精神症狀越來越惡化,在案發前三、四年開始出現妄想,#幻想某分局偵查隊在他家裡裝監視器、#偵防車系統隨時都在監視他、#肚子裡被植入不明監控設備,
但小明一直以來毫無病識感,不覺得自己有病,在保守的鄉下地方,精神病被當成「可恥」的疾病,所以家人在小明病發初期也拒絕接受寶貝兒子精神異常。
案發前一、兩年,小明開始出現竊盜行為,喝醉酒後把鄰居或同村村民的車開走,四處遊蕩,然後自撞、擦撞。
小明的家人只好帶被告去看病,醫生診斷他患有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
但小明沒有病識感,家人也沒有正確衛教觀念,沒有協助小明配合醫生好好治療服藥。
對他們而言.診斷證明似乎只是用來給檢察官、警察、被害人交代,甚至有些善良的鄰居知道小明有精神疾病,發現東西被偷後,選擇不報警,案件就這樣被蓋下來;就算報警,取得被害人原諒,被害人不計較,司法也就輕輕放下,甚至有檢察官依照一份診斷證明直接認定無責任能力不起訴。
但小明完全不認為自己有病,他 #覺得自己是被國家機器迫害的被害人,繼續酗酒,病情越來越惡化。
最後一次,他偷了第一台車去買酒,喝酒後擦撞,又連續偷了好幾台車,邊喝酒邊開車(酒駕),不斷連續偷車,擦撞完以後再換偷另一台,甚至開著其中一台車,#在深夜衝去撞機場。
他 #宣稱國家監視他、某分局偵防車跟蹤他,他要 #去機場接美國總統,#憂國憂民的為台灣的外交努力。
一夜之間,機場大門整面大玻璃碎裂、門框變形(但航警局完全沒有發現,到隔天早上才被機場人員發現),村莊與機場內數台車輛遭竊,#不知情的人還以為是遭到恐怖攻擊,當地分局嚇壞了,線上到處找他(至於航警局?他們負責打電話給分局,要分局處理)。
最後,他在偷最後一台車時被聞風而至的派出所員警當場發現,依現行犯規定逮捕。逮捕時還宣稱他是要接美國總統。
當然,這樣的行為,讓小明一天之間上了全國各平面與電視媒體,還被製作動新聞反覆播送,搶盡版面。
但是,#搶盡媒體版面爆紅以後並不能出來選總統,而是被解送到地檢署,被檢察官聲押、法官裁定羈押。
大家以為羈押起來,司法就輕鬆了嗎?並沒有。
他進看守所的第一天,#妄想監所管理員在監視他換衣服,於是出手毆打了他心目中的 #國家機器——監所管理員,再加一條妨害公務。
他的嚴重妄想與暴力傾向,不但讓監獄頭痛,也讓檢察官頭痛,最後,為了減輕法警與警察的戒護負擔,檢察官只好親自去看守所就訊,但是連他的律師都有點怕他,偵查時,律師縮在看守所偵查庭的角落,離他遠遠的。
偵查中送司法精神鑑定,#鑑定結果當然不是國家機器在監視他,而是精神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妄想系統化、幻聽干擾嚴重,再加上酒精引起的譫妄反應,更增被告認知功能缺損及混亂行為。
最後,小明沒有出來選總統,而是被法院判刑與判決監護處分送去治療。
------------
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疾患者都會惡化到犯罪,大多數的精神疾患者是不會去犯罪的。(偵查實務的經驗也告訴我們,犯罪的人大多不是精神疾患者........)
如果早期治療,也許就不會有後續這些遺憾的事情了。
所以重點在於,要有正確的衛教觀念,正確面對疾病,戰勝它!
Hsin-Yi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