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業的寒色
從麥穗出版結業, 看獨立出版生態與危機
在瘟疫持續蔓延之時,繼在本地扎根超過40 年的大眾書局於3 月中旬突然宣布16 間書店全線結業,大型連鎖書店商務印書館亦宣布結束旗下兩間分店,連繫近日世界各地書業書商紛紛告急。近日,再次收到書業的哀號:一家在港經營20 年、主力文學及文化書籍出版的獨立出版社麥穗於4 月9 日宣布結業。連串敲響的喪鐘讓人惋惜感嘆,然而我們從中學懂什麼,或得到什麼啟示?
文———— 林凱敏
對香港文學稍有認識的,幾乎必然會知道陳滅的《市場,去死吧》,一本在2008年由麥穗出版、旋即絕版的詩集,麥穗更曾賣斷過的,有文於天《狼狽》、黃夏柏《憶記戲院記憶》及智海《默示錄》。從2000年代中起,麥穗就出版過不少得獎書集,在文學出版上佔一定席位,作家兼文化評論人鄭政恆如是說:「麥穗是在青文(書屋)最後階段時冒起的一家文學出版社,似乎是繼青文後比較重要的文學出版社。若從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名單看,2005年至2006年算是麥穗比較出色的一段時間。」那屆雙年獎獲獎的麥穗出版包括黃茂林新詩集《魚化石》、葉輝散文集《煙迷你的眼》、可洛小說集《繪逃師》、陳智德文評集《愔齋書話:香港文學札記》,包含不同文學書種,有創作類及評論類。較宏觀地看,鄭政恆觀察到在1990年代尾,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對文學出版有一定影響,讓文學書籍開始有穩定的出版量,以及讓20多年來不同時期的文學出版社得以持續經營,其間以文學文化作為重點去建立自家品牌的出版社相繼而生,包括青文書屋、文化工房、匯智等,麥穗固然是其中之一,這類出版對本土文化裨益不淺:「文學出版本身不是一種很商業的行為,有藝發局是好事,可以平衡香港大眾市民的閱讀質素。」
可是,能成功申請藝發局資助的出版社始終有限,文學界相對其他藝文界別獲得的資助額可算寥寥,譬如不及於戲劇或音樂等界別,然則這類非主流出版社終究需面對外界市場機制及種種經營壓力,而隨着青文、麥穗等慢慢沒落,鄭政恆看到的是,「這是一個很困難的生存遊戲」,在殘酷困境下,一些出版社被迫淘汰。
出版人的「對手」太多
要在逆境下存活,不少獨立出版行內人都一兼多職、過着斜槓(slash)生活,麥穗負責人之一徐焯賢說:「跟很多其他文藝工作者一樣,我們很多心力其實都放在教學、教育工作坊等方面,若只做出版的話,很難維生。」回顧多年經驗,他說麥穗在做的更多是推廣、教育及舉辦工作坊等工作,以平衡收支。走進校園,接觸青少年市場是不少出版社其中策略,對出版社來說這市場較易掌握、比較「有數得計」。可是最近數年,他留意到「要令人對一件事感興趣、對書有反應」,比以往更形困難,「你不知道怎樣可以點燃別人的興趣」,即使是獲獎作品,他說也不見得會賣得好。
為何會有如此情况?徐焯賢以較寬容的角度看:「做出版的人要競爭的對象很多,也許要面對的,更多是非出版行業,你不看書,可以有很多其他事做,有很多其他選擇,人的時間畢竟有限。」在視像娛樂變化萬千、資訊爆棚的年代,書,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如別國意大利在疫症下優先放寬書店時所說的,是「必需品」。書業步入寒冬期,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閱讀氣氛差、認真讀書的人減少是箇中原因,他形容現在是「碎片化」時代,「大家不讀長文、不再捧着一本書讀」,另外至關重要的因素,他認為是「教育制度出問題了」:「你令到啲學生淨係顧住睇教科書,或者教科書相關嘅嘢,而唔去睇雜書,呢個係好大影響嘅!」延伸到社會層面,「三中商壟斷,當它們入書有選擇時,變相冇咗多元化、多樣化,而出版社受制於它時,出版內容亦會變得較狹窄,大家便不會有興趣去寫一部大書,近來都沒有」。
若書展告吹 出版業雪上加霜
彭志銘解構出版行業的連鎖關係,出版行業包括出版社、印刷、發行 、運輸司機及服務、零售等,它們環環相扣。大型連鎖書店相繼結業,鏈帶表面出現問題,顯示買書的人減少,此外「當三中商壟斷了全港書業七至八成的零售額,即是說只有兩三成是其餘的獨立書店或其他書店」,然而矛盾又弔詭的是,「現在很多香港人都不喜歡三中商,一個中資大財團,以任務為先、意識形態為基調,有一班年輕人說罷買,雖然罷買似是在對付中資機構,但因為它佔據全港書業大部分零售額,即是說,最後受影響或受損的,都是小出版社」。代理多間港台出版圖書的獨立發行商里人文化,近來因經營困難無奈地結業,加上早前聯合書刊物流把倉庫由本地遷移至內地,對很多小型或獨立出版社造成的影響不小。再看看出版的另一環:印刷,據彭志銘所了解,很多印刷廠商已結業,競爭減少導致出版成本上漲,加上租金等問題,使小出版社小書店都在狹縫中顫顫巍巍地生存。這生產鏈上另一層,還有編者、作者,鄭政恆認為香港需要更多新的作者、新的策劃者以不同方式去編輯,在文學出版上需要持續展現活力動力。彭志銘觀察到本地出版量不斷下跌,雖然香港現時沒統計機制計算,但他說,以行內人自身觀察,香港本地出版持續減少,從台灣運過來的書種亦比以往少,以往久不久會有一本「好爆」、「坊間有voice有人討論」的書,但現在真的很少,「可能由舊年6月開始,運動再加瘟疫,大家都很忙、心情都放不下,所以現在爆出好多商店唔掂,唔止書或出版,即是說大家都冇心情去睇書」。
去年底因社會運動,自2009年起民間自發舉辦的九龍城書節需要取消,今年一年一度於7月舉辦的香港書展,又在全球疫情未轉好的時勢,具停辦隱憂,至今未有定案,兼任中小企書刊業商會副會長的彭志銘說,貿發局在6月中才能確定書展能否如期舉行,對出版業界潛藏着更大衝擊,鄭政恆指出:「這些透過書展去接觸讀者的活動,若接二連三再度取消,接觸讀者的渠道就更加有限,7月的書展對出版業界是一大盛事,也是營銷的命脈所在。」彭志銘以超過30年經營出版的經驗,闡釋書展的重要:「每年參加書展的現金流對書商影響好大,因為畀發行的話,發行商會在3個月後才找數,但如果在書展,可以即時收到現金,而每年書展佔據每間中小企平均40%收入,即是說全年接近一半的收入都在這個書展攞到,如果書展搞唔成,我哋係唔夠錢去運作或者會頂唔住。」
行業救亡亟待轉型
相比大型書商,獨立出版行業固然在出版內容上相對獨立自主,由年輕力壯時自己做發行、全港九新界拖着行李箱四圍走的徐焯賢,在談及近日麥穗結業時平靜地說:「我以為只是一家很普通的公司結業了,做了20年覺得很困難,希望轉一轉環境和工作模式。」問到有沒有不捨?他說當然也有,尤其近日愈多報道或文字紀錄湧現,但他豁然說:「我讀人類學㗎嘛,好多嘢都睇得好開,緣起緣滅,所有嘢都變幻不定,唔捨得都冇辦法。」對未來出版該怎樣轉變、如何走下去,他說大家要一起探討,「用以往模式去做是困難的,不可能像以往一樣,一個好出名作家的書賣賣賣賣,賣到好墟冚,現在要做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
那麼獨立出版,或文學文化出版未來該如何走,有沒有出路呢?鄭政恆建議說:「可能是轉型,更多地在網絡上宣傳,第二點可能是,文學出版社不可單靠藝發局或單靠一個水喉、一個書種,始終任何單一化的營運,對於它的生存都不利,或許不止出文學書,應該多元化些,例如出版多一兩種書,無論是旅遊書、財經書也好,需要分散投資,令出版社的讀者圈不至太過狹窄。」
####
鄭政恆最喜歡的麥穗出版,由鄧阿藍和馬若著、也斯寫序、陳智德編的《兩種習作在交流》,是少有的二人詩合集,具關注民生的平實詩風。
「裨海紀遊選重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Pang Chi Mi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Kiang著讀文學】課本沒講的郁永河,根本清代版《秘境探險 ... 的評價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選擇題應考重點: 國文考題,以閱讀理解能力為主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期中考 的評價
- 關於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108學測國文-古文30《全》考前速翻- Clearnote 的評價
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臉書上,看到前輩金蓮寫過去幫國小邀請幾米演講的不好經驗,我編輯轉錄如下,後面會再寫我的經驗跟方法:
「寫了一篇介紹文,附列書目。三個月後,幾米去演講,回來後把我痛罵一頓,叫我以後不要再找他去跟老師演講....原來,演講後的提問時間,老師們問了非常不得體的問題,譬如「這本書的圖也是你畫的嗎?」等等。
幾米發我脾氣,我沒話說,如果我是他,我會當場發脾氣。三個月的時間,不夠你稍微去了解一位圖文作家嗎?如果教師自己沒有學習的熱忱和習慣,怎麼好意思要求學生學習?」
====================================
因為我曾經到某明星高中資優班演講(這是國家圖書館的經典講座,我選了《裨海紀遊》,但實際我談在地旅行跟大歷史),一開始學生就擺明睡覺,我很生氣,後來想想,這是老師的問題,老師沒有進行包裝跟引導,導致學生沒動機。
我原本拒絕任何學校邀請,但一位朋友希望我不能拒絕偏鄉的演講,能夠給偏鄉學生一些新視野。
我心軟了,後來到南投、高雄的高中演講,我就請老師事先要導讀、說明,就我跟他們形容就像一部電影需要宣傳一樣,大家才會想去看,結果學生在演講時非常投入,甚至拿出我的《旅人的食材曆》找我簽名,我怎能不感動呢?
幾年後,因為好友的邀請,我再度回到這個明星學校演講,因為老師事先的宣導,學生相對就投入,那一場的效果就蠻好的。
如果沒有事先清楚的要求與說明,老師往往就會便宜行事,或是沒有思考學生需求,導致一場難得的演講就被浪費了。
我還是要讚許雲林土庫的永年中學,有一次我是去對全校老師演講故事力,但開放高三學生旁聽,沒想到事後邀請我的老師給我一本他們編輯的心得與筆記,學生們用圖像、文字書寫心得跟筆記,讓我激動得快哭了,因為我的演講內容比較難,他們孩子應該會聽不太懂,但是他們的用心,讓我至今難忘。
但是,相對學生,不少老師們的心得就少了很多...........這場是老師的研習啊。
=============================
這個暑假,原本要到一個國中對全校老師演講三小時(名目
是老師研習),我的要求是老師先讀書,主辦老師也提出組讀書會討論,因為很有誠意,我的演講就切重點,再引導老師說故事。
快到演講日期時,我詢問老師的閱讀狀況,想到交接不清楚,根本沒有讀書會,我就請主辦單位用一週的時間解決這件事,否則我就不來演講了。
因為我的態度很堅持,老師們認為沒辦法讓每個參與老師買書與讀書,就放棄這個講座。
我也欣然同意,省下大好光陰,可以做很多事情。
對我來說,既然演講費非常微薄,那就用誠意與動機來吸引講者,但許多老師缺乏同理心跟換位思考(因為他們的學習過程根本沒有這個訓練),很多事情都視為理所當然,我反向要求,也是一種溝通與訓練,否則浪費彼此的時間,也弄錯彼此的期待。
最近也有國中老師要求學習提問力,希望改善他們的教學方法,我的回應很簡單,既然講師費這麼微薄,你們也說很不好意思,那就是用誠意打動我,付出學習代價,才能積極學習。
我的條件就是課前作業,看完我的兩本書,寫下採訪提綱,我需要看到學員的積極學習態度,才有可能學到更好的教學方法。
寫這麼多,我表達的是,如果沒有準備好的學習態度,講者就不會有好的互動回饋,老師們更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不
如事先溝通清楚,以免浪費彼此時間。
如果只是要填補演講時數,那就另請高明吧。
最需要精進學習的人,就是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的老師,他們負責教學,卻沒有換位思考的訓練,幾乎都是老師教老師,沒有跨界的學習,這樣的學習,都是同溫層的學習,進步非常有限。
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沒有理所當然的學習】
這幾年,在各大學、研究所,甚至高中演講的經驗,有些想法可以跟邀請我的老師、同學分享。
學習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學習需要動機。
有一次,我被台灣圖書館(央圖)邀請,到各高中、大學講授十大經典文學,我選了跟我專業有關的《裨海紀遊》(郁永河來台灣的探險遊記),當時先到一所台北明星高中資優班演講,一開始不少學生們就開始睡了,而且一問三不知。
當時我離開後,非常生氣,後來南投一所高中也來邀請,我直嚷著再也不講了,我的朋友、南投一所大學的老師希望我能為這個資源不如台北的學生努力,我當下請邀請的老師要認真宣傳,讓學生有好奇動機,我才願意去講。後來那場演講蠻轟動,學生、老師都很投入。
接著是高雄,許多老師都事先講完這本書,讓學生了解脈絡,接著輪我來講,我其實是用旅行跟書本的對照,我再用提問鼓勵學生表達想法,可以看到學生的熱情與活潑。
另一次是,我在雲林永年中學(這個故事我曾講過了),之前對學生演講過一次,第二次是針對老師的說故事能力,但開放給高三(或高二)學生旁聽,因為是針對老師,我講的其實比較難,但是事後老師交給我一本學生與老師的上課心得筆記,我看到老師的筆記多半很簡單,但是學生們卻寫得很仔細,筆記有圖有文,有心得感想。
我看了感動到都哭了。這是一種共鳴,知道學生的認真與積極,講者當然願意拼命的掏心掏肺。
我建議,不要讓學生覺得上課聽講是理所當然,老師授課,是要讓學生思考,引發好奇與學習之心,老師要示範發問,幫學生歸納與整理講者的內容,帶著學生去思考、推演。
例如,這個講者(或閱讀書籍的作者)的內容主軸、動機,為什麼他會這麼想?他有什麼背景脈絡?他的觀點有什麼獨特之處?我們可以如何應用、他有哪些不足、或是我們可以再去強化?
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去抓出這個演講的架構、脈絡,去練習詮釋講者(作者)的想法。提問能力很重要,詮釋能力也不能忽略。
學生要事先做功課,不然就是事後要更清楚去分析、整理講者的重點,並說出自己的看法,去查資料、去挖掘更多,「學習」才會真的進入內心。
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選擇題應考重點: 國文考題,以閱讀理解能力為主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樂儒私塾『金榜題名專欄』 第二回:國文科應考重點一、選擇題&寫作: 自107 年起,學測非選 ... 臺灣古典散文共3 篇28 裨海紀遊選郁永河 ... <看更多>
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國立臺東高級中學10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期中考 的推薦與評價
35、以下關於《裨海紀遊》的敘述,何者正確? (A)裨,音ㄆㄧˊ。裨海,小海也(B)作者為康熙時人郁永河(C)以採硫任務為主軸,記述沿途見聞,及北投煉硫的經過(D)書中所記 ... ... <看更多>
裨海紀遊選重點 在 【Kiang著讀文學】課本沒講的郁永河,根本清代版《秘境探險 ... 的推薦與評價
郁永河《 裨海紀遊 》是高中國文課本有選過的文章。不過可惜的是,課本並沒有選到這本書最精彩刺激的部分。《 裨海紀遊 》根本是他的探險紀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