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戰後,從上海到北平(李怡)
抗戰末期,從上海淪陷區逃難到國民政府統治區的安徽省屯溪市。為甚麼是屯溪?因為江浙等東南各省許多大城市相繼淪陷後,位於安徽南部的古鎮屯溪,就成為一些黨政軍機關、文化團體及大中院校緊急遷往的小後方,是東南部抗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原來只2萬多人口的小鎮,增加到20萬。江浙人之多,市場之繁榮,有戰時「小上海」之稱。但即使是住在這個「小上海」的旅舍,我還是第一次見識了在地上牆上爬滿蛀蟲的糞坑,並必須在那裏方便的恐怖。這似乎是我對短期寄居的屯溪,仍然記得的印象了。
沒有多久,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我家在屯溪大概只待了兩個月,就遷回勝利後的上海。
到處掛滿了慶祝抗戰勝利的標語,和領袖蔣介石的肖像。市民在狂喜中,迎接重慶國民政府的回歸。重新掌權的國民政府,一方面懲治「漢奸」,另方面也出現大規模的「接收」敵偽資產行動,「接收」後來被形容為「劫收」,因為許多並非敵偽資產的公營或私營機構,也因為在淪陷時期不可避免與汪政府打交道而被「接收」。「接收」是一塊肥肉,不同級別的接收大員是大小肥差。貪污行賄瞬即氾濫,而黑社會也很快恢復活動。淪陷時期上海儘管多數人生活艱困,但治安和社會秩序良好,黑社會絕迹,戰後似乎一切都回來了。
回上海後住了大約半年,社會變化太多太快,來不及存入記憶中。記得的事有:當時還在國共合作時期,姑姐李麗蓮和姑丈從延安來上海做統戰工作,聯絡文化界;稱作「法幣」的貨幣開始貶值,房屋的交易用金條;很少見到父親,他在北平和東北有新的工作。大約1946年初,媽媽帶着姐姐和我,遷去北平。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飛機很小,飛行時機身搖晃,我們都嘔吐了。
從住慣了的繁華的上海,移居到古老純樸的城市北平,對我可以說是耳目一新。那時的北平,只有100多萬人口,是中國末代皇朝的帝都,但自1927年起,這裏已經不是政治中心,也自然不是經濟、文化活躍的城市了。所有的房子仍然是平房,或兩三層的小洋房,因為帝居規定,所有民居不能高過皇宮。那裏風沙和塵土飛揚,遇到下雨天,就是滿街泥濘,故有「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壞名聲。
但古城散發着美麗迷人的氣息。那裏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不像上海或南方那樣天氣變化不測。穿單衣、穿夾衣、穿棉衣,都有一定的時候。城市到處有大樹,也有許多公園,最多人去的公園,是曾經作為皇室們花園的北海。北海有全城最高的白塔。夏天從白塔望下來,全城被大樹濃蔭和湖水籠罩,一片綠色;冬天從白塔望下來,全城又被白雪覆蓋,一片銀白。冬夏都看不到屋瓦和馬路。而秋天,城中有一大片鮮紅,那是香山的紅葉。
北平的居民,純樸而幽默,街上到處都響着「勞駕,勞駕」的聲音,「勞駕」大約就是香港人說的「唔該」之意。馬路上極少路人的爭吵,講話的聲音也不大,不管哪個階層的人,都很有禮貌,相互忍讓似乎已成為人民的生活習慣。這是我在大上海所見不到的。
我不知道那時候的市政是怎樣運作的,但大概國民黨並不那麼中央集權,地方應有自治的權限。那時的北平市長是教育家何思源。
我於1946到1948年居住北平,是10歲至12歲的少年,那時的生活,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氛圍,一直讓我懷念。十多年後,我到北京找尋過去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萬的網紅笑哈哈LO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有人家鋼琴半夜會發出聲音的嗎? 也太恐怖了吧😱 原來是⋯ 我們這集也告訴大家要怎麼樣保養鋼琴喔! Subscribe Us▶️▶️▶️ http://bit.ly/subscribelol Ou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lsunn...
「蛀蟲聲音」的推薦目錄: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李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笑哈哈LO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問題] 沙發裡有叩叩叩的聲音... - 看板Spac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木製天花板內有不明生物聲.求救...除蟲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房間常發出怪聲音的注意了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蛀蟲聲音 在 除害達人-消毒除蟲公司- 木蠹蟲(粉蠹蟲/蛀蟲)成蟲體型小一年 ... 的評價
蛀蟲聲音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戰後,從上海到北平(李怡)
抗戰末期,從上海淪陷區逃難到國民政府統治區的安徽省屯溪市。為甚麼是屯溪?因為江浙等東南各省許多大城市相繼淪陷後,位於安徽南部的古鎮屯溪,就成為一些黨政軍機關、文化團體及大中院校緊急遷往的小後方,是東南部抗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原來只2萬多人口的小鎮,增加到20萬。江浙人之多,市場之繁榮,有戰時「小上海」之稱。但即使是住在這個「小上海」的旅舍,我還是第一次見識了在地上牆上爬滿蛀蟲的糞坑,並必須在那裏方便的恐怖。這似乎是我對短期寄居的屯溪,仍然記得的印象了。
沒有多久,日本投降,二戰結束。我家在屯溪大概只待了兩個月,就遷回勝利後的上海。
到處掛滿了慶祝抗戰勝利的標語,和領袖蔣介石的肖像。市民在狂喜中,迎接重慶國民政府的回歸。重新掌權的國民政府,一方面懲治「漢奸」,另方面也出現大規模的「接收」敵偽資產行動,「接收」後來被形容為「劫收」,因為許多並非敵偽資產的公營或私營機構,也因為在淪陷時期不可避免與汪政府打交道而被「接收」。「接收」是一塊肥肉,不同級別的接收大員是大小肥差。貪污行賄瞬即氾濫,而黑社會也很快恢復活動。淪陷時期上海儘管多數人生活艱困,但治安和社會秩序良好,黑社會絕迹,戰後似乎一切都回來了。
回上海後住了大約半年,社會變化太多太快,來不及存入記憶中。記得的事有:當時還在國共合作時期,姑姐李麗蓮和姑丈從延安來上海做統戰工作,聯絡文化界;稱作「法幣」的貨幣開始貶值,房屋的交易用金條;很少見到父親,他在北平和東北有新的工作。大約1946年初,媽媽帶着姐姐和我,遷去北平。這是我第一次坐飛機,飛機很小,飛行時機身搖晃,我們都嘔吐了。
從住慣了的繁華的上海,移居到古老純樸的城市北平,對我可以說是耳目一新。那時的北平,只有100多萬人口,是中國末代皇朝的帝都,但自1927年起,這裏已經不是政治中心,也自然不是經濟、文化活躍的城市了。所有的房子仍然是平房,或兩三層的小洋房,因為帝居規定,所有民居不能高過皇宮。那裏風沙和塵土飛揚,遇到下雨天,就是滿街泥濘,故有「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壞名聲。
但古城散發着美麗迷人的氣息。那裏的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不像上海或南方那樣天氣變化不測。穿單衣、穿夾衣、穿棉衣,都有一定的時候。城市到處有大樹,也有許多公園,最多人去的公園,是曾經作為皇室們花園的北海。北海有全城最高的白塔。夏天從白塔望下來,全城被大樹濃蔭和湖水籠罩,一片綠色;冬天從白塔望下來,全城又被白雪覆蓋,一片銀白。冬夏都看不到屋瓦和馬路。而秋天,城中有一大片鮮紅,那是香山的紅葉。
北平的居民,純樸而幽默,街上到處都響着「勞駕,勞駕」的聲音,「勞駕」大約就是香港人說的「唔該」之意。馬路上極少路人的爭吵,講話的聲音也不大,不管哪個階層的人,都很有禮貌,相互忍讓似乎已成為人民的生活習慣。這是我在大上海所見不到的。
我不知道那時候的市政是怎樣運作的,但大概國民黨並不那麼中央集權,地方應有自治的權限。那時的北平市長是教育家何思源。
我於1946到1948年居住北平,是10歲至12歲的少年,那時的生活,所處的社會環境和人文氛圍,一直讓我懷念。十多年後,我到北京找尋過去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了。
蛀蟲聲音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受邀為這本《此乃書之大敵》作推薦序。
巧合的是,序文交稿之後,逛舊書店時發現這本著作以前在台已有譯本
--
永不止歇的藏書保衛戰
每個愛書、藏書人,或多或少,都能講出幾個親身經歷或聽來的,珍本化為廢紙的故事。
這種噩夢,老祖宗早就經歷過了,還編成一句成語:「水火兵蟲」。
水,就是直接泡水,或者受潮。我曾在舊書店看過一九二〇年創刊的《臺灣青年》雜誌合訂本共三冊,扉頁還有蔡培火、林呈祿、杜聰明三人蓋章,珍貴非凡,可惜受過水溼,三本皆黏成書磚無法翻閱,見之心痛不已。
臺灣近年舊籍「泡湯」比較嚴重的事件,當屬二〇〇八年台中一中圖書館淹水了。當時該校圖書館正在整修,將原本存於四樓的數萬本日文圖書搬到地下室暫放,怎知突然來了一場暴雨,泥水灌進地下室,造成文化資產的憾事。
就算不直接接觸水,空氣中過多的濕氣也容易讓書發黴、受蟲害。受潮的書,紙頁會長黴斑、掉粉、碎裂。如果讀者住在空氣潮濕到可以擰出水的地區,請務必檢查一下家裡的鞋櫃後方,那塊靠牆挨著的夾板是不是會發黴,如果是的話,家裡的藏書就有危險了,建議使用除濕機,維持相對濕度五〇—六〇%即可,太過乾燥,紙頁也容易碎裂。
火,就是失火,是最可怕的災害。被水泡過的書,用冷凍脫水等專業方法仍可能救回;被火燒過的灰燼,縱使大羅金仙也無法將它復原。臺北有家舊書店,書籍堆疊如山,通道僅容瘦子側身,是攝影家拍下獵奇影像的知名景點;這家舊書店內側有一牆書,全已焦黑,老闆無奈地說是多年前有人放火燒店,這些已然燒毀的書卻由於店內通道狹仄,無法運出,整牆保留劫餘模樣,也是書店一絕。
兵則是戰亂。我們這一代人住在承平世界,幾乎忘了其實臺灣也經歷過戰火,以及政權的更迭。對於前朝政策的壓制,對於書籍言論的禁制以及銷毀等等行為,事實上也造成臺灣無數的文獻書籍不見天日或者絕版。戰亂中發生的火災,以及強權有意銷毀圖書,對文化的損失難以估算,都屬於這個「兵」字。
水、火乃是自然現象,什麼時候要發生,多少屬於「天意難逃」的無可奈何;兵災雖是因人而起的禍難,也不是區區平民可以左右。但是一捏就死的小蟲,藏書家也對牠們束手無策,這就頗教人哭笑不得了。
許多愛讀書的人總愛自稱「書蟲」,但真正有愛書被書蟲啃過的藏家,提起「書蟲」便氣得青筋暴露,打死也不會以「書蟲」自居。家父曾經拜訪一位藏書家,這位藏家興高采烈招待家父看他珍藏已久、不輕易示人的古籍,想不到紙箱一打開,裡面藏書早被不知名生物囓咬成一堆破紙,主人悲痛莫名,客人尷尬萬分。而我家也曾經在整理許久未動的藏書時,在紙頁中掉出短小的白色蠕蟲,一批書被牠們恣意鑽成四通八達的地道,非常可惡;於是找了個假日搬桌椅到戶外,用錐子從書縫一隻隻挑出,幸好這種蟲行動極慢,毫無反抗逃逸之力,掉在地上後就被巡邏的螞蟻搬走了。
據聞這種蠕蟲是一種蛀蝕木頭的甲蟲之幼蟲,若在舊書上看到像是挖隧道一般的穿洞蛀蝕,大概就是牠們的傑作。雖然行動緩慢,但穿孔型的蛀法十分陰損,雖然吃得不多,但可以貫穿整疊書,一洞到底,造成極大的價值損失。不過我曾聽過一位舊書店老闆說:「這種蛀蟲吃書,總會避開有字的地方,因為牠知道文字有靈性。」舊書店老闆與書蟲,本應是不共戴天的存在,竟然還頗有詩意地為牠開脫,我聞言也大為感動。後來仔細想想,等一下,蛀蟲就算真的避開字不吃,也是因為油墨不好吃的緣故吧?
蠹魚反而是被大家過度汙名化的書蟲。蠹魚又稱銀魚,一向是「書蟲界」的代表,瘂弦曾歌詠曰:「一條美麗的銀蠹魚,/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但其實蠹魚愛吃的是澱粉,也就是舊書裝裱用的漿糊,紙張反而不太吃。我曾經活捉一條蠹魚,把牠關在透明罐裡,投以三種紙類餵食,想不到紙張原封不動,蠹魚活活餓死。後來我學聰明,活捉蠹魚丟一顆米餵牠,足足可吃一個月,放在書桌上,倒是別緻的擺飾——或者寵物?
蠹魚喜從封面、書脊的邊緣慢慢吃,因此被蠹魚肆虐過的書,通常只有封面破損、書頁脫落,內文倒是可能絲毫無損的。這麼一講,這種優雅的小動物對於愛書人,竟是嘴下留情了。
食量比較大的是蟑螂、老鼠,不過這兩者除非是餓極了,否則有其他食物可選擇的話,是不太會吃書的,但還是要提防老鼠磨牙或蟑螂生蛋。蟑螂的橢圓卵鞘老愛黏在書頂,不留神一翻書,就撕破紙。在臺灣最恐怖的生物類書之大敵是白蟻,連書帶架一起吃,邊吃邊拉邊築巢,所到之處,不是被吃得精光,就是被排遺汙黏,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用Google搜尋圖片「白蟻吃書」,保證讓你永生難忘。
水火兵蟲之外,看似愛書的人也可能傷害書。圖書館的管理員顢頇怕事,建築漏水不處理、過期書籍隨意報廢。書店老闆嫌整本古籍太貴不好賣,把書裡的相片、地圖剪下,化整為零賣出,造成文獻四散、研究不易。有些書打從出生就註定活不長,出版社用劣等的紙張和三流的裝訂,書被自己的重量扯破、出版不到十年書口便黃點斑斑。這些故事實在太多,都是書之大敵。
這本成於十九世紀的《此乃書之大敵》,因為時地的隔閡,有些內容不免感到陌生;不過看看這些古人的「抱怨」,讓現代的藏書家心裡也舒坦許多,一時百感交集,腦海浮現「吾道不孤」、「世上焉得更有此人」、「嘿嘿,怎麼可以只有我的書遭殃」等聲音。回頭看看自己的書房,有氣密窗、除濕機、防蟲香、水煙殺蟲劑、滅火器……古人沒有的,今天都有了。然而書之大敵永遠不死,我們嚴陣以待,繼續守衛人類的智慧。
蛀蟲聲音 在 笑哈哈LO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有人家鋼琴半夜會發出聲音的嗎?
也太恐怖了吧😱
原來是⋯
我們這集也告訴大家要怎麼樣保養鋼琴喔!
Subscribe Us▶️▶️▶️
http://bit.ly/subscribelol
Ou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olsunnyeric/
微信公眾號▶️▶️▶️
笑哈哈音樂
我們的微博▶️▶️▶️
https://www.weibo.com/6208760034/
各方合作請洽▶️▶️▶️
lolericsunny@gmail.com
有想要製作的影片可以找▶️▶️▶️
酷酷行銷
thecoolcontentcreate@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_ebPyaI-ys/hqdefault.jpg)
蛀蟲聲音 在 木製天花板內有不明生物聲.求救...除蟲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最上方是鋼筋水泥.下面是木製天花板. ... 每到晚上(因房間沒有對外窗.在中段所以很安靜)就會聽見類似咬木頭的聲音. 重新裝潢走道前不曾有上述狀況.一直到 ... ... <看更多>
蛀蟲聲音 在 房間常發出怪聲音的注意了 - 居家生活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發出霹靂啪啦的聲響。當時我想破腦,仍想不出個所以然,就放著不管。直到某天睡覺時,想說被蚊子叮,要起- 房間,聲音,居家佈置,蟲蟲. ... <看更多>
蛀蟲聲音 在 [問題] 沙發裡有叩叩叩的聲音... - 看板SpaceArt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家去年買了一組沙發
底下是木頭的可是在半年前就隱約發出一點叩叩叩的聲音
原本不想理他
可是叩叩叩的聲音越來越大聲
大到連電視打開都可以聽得到
而且聲音是一連串的
我跟媽媽還把沙發翻過來把拉鏈打開
滴很多樟腦油進去
後來有一陣子沒發出聲音了
可是大約一個月後那個聲音又出現了
我媽媽又打開一次還用殺蟲劑噴
可是都沒有效
不曉得裡面是什麼東西
打開裡面看完全都沒有蟲蛀過的洞的痕跡
而且如果是白蟻的話應該會有木頭粉末
可是裡面乾乾淨淨的完全沒有一絲跡象
已經束手無策了
每天看電視都會聽到叩叩叩的聲音
感覺裡面的蟲好像很餓牙齒很大吃得很爽的感覺
好恐怖...
不曉得各位大大有沒有辦法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求求你們幫幫我了....>"<
--
歡迎參觀我的水晶賣場 https://kuso.cc/1xOz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85.7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