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大安 #建設文山!穎孟第五會期問政報告出爐📖
📍 問政快報電子檔:https://reurl.cc/yE8lDO
.
2021上半年歷經了全台三級警戒,對各行各業及所有市民來說,都是特別辛苦的日子,感謝有所有對抗病毒的一線人員,與每一位在日常堅守防疫的大家,才讓疫情慢慢趨緩。
全民防疫期間,穎孟也在議會做大家的後盾!除了持續爭取一線人員福利,更全力監督疫苗接種市政、要求擴大紓困補貼,服務處亦積極協助確診者釋疑、幫助民眾申請紓困。
此外,我也專注於推動轉型正義、性別人權、友善育兒,關心特殊教育、實驗教育,並踏實建設在地,改善社區的行車行人安全。在此向大家報告我的問政成果與服務進度,下半年,穎孟也會和大家一起努力,繼續打造更好的台北!
.
#防疫紓困
▎接種市政
▸成功與區公所協調加開預約疫苗熱線。
▸第一批莫德納疫苗發配到各縣市後,我便以書面質詢建請市府開放讓孕婦優先接種莫德納,6月22日中央也成功宣布開放孕婦任選疫苗。
▸要求市府改善長者接種疫苗配套措施,提出完整交通配套、放寬到宅施打資格,並建立單一諮詢窗口,同時呼籲開放大型場館安排就近施打。
▎市場防疫
▸穎孟持續建請提升市場防疫補助,要求市府公告夜市及市場周邊防疫指引,協助自治會落實分流降載,目前已成功爭取市場處三度提高補貼金額,支援防疫人力與物資。
▸我多次建請市府輔導攤商媒合外送平台、建立扶持交易網絡,已成功爭取市府挹注金額補助攤商每月25%至50%的平台服務費。
▎基層協助
▸持續媒合防疫物資,更協助青商會到台北市消防局捐贈330桶防疫酒精,相當於消防局一個月的用量,為基層人員打氣。
▸穎孟不斷為基層發聲,已讓里長、里幹事納入優先接種順序。
▸成功爭取觀傳局為辛苦的警消醫護,加碼1萬名免費住宿名額,讓一線防疫人員能安心入住,不必擔心染疫或傳染給同住家人。
▎確診者與民眾釋疑
▸協助居家隔離多日的確診者取得隔離通知單。
▸協助確認確診者隔離日到期後之解列程序。
▸解決民眾自費疫苗相關疑惑。
▸釐清實聯制落實情形,要求市府確實協助確診者足跡上傳至「台灣社交距離APP」。
▎紓困爭取
▸穎孟積極要求加碼紓困、放寬條件,已成功爭取完善藝文產業、計時人員紓困。
▸協助確保新創基地的減租計畫,能實際落實到進駐團隊身上,減輕大家的負擔。
.
#轉型正義
▸中央法規已明訂,公共場域若含威權象徵,應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但北市卻獨創保留銅像、僅「抹除威權文字」的手法,來虛應故事,我已在當面質詢市長時要求積極改善。
▸台北市的威權象徵移除進度極其緩慢,至今仍未及10%,我要求市府應指派副市長主責轉型正義工作,但柯文哲市長僅含糊同意將由彭副市長督導。
#友善城市
.
▎推動親子廁所設置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及表演藝術中心,是「5+3無圍牆博物館」政策的重要地標,將陸續落成啟用。然而兩大場館內的尿布台、親子廁所等硬體設備,卻嚴重低於法規要求建置的數量。穎孟歷經與文化局、經營團隊的多次來回溝通,已成功爭取場館承諾改善標誌問題、增設親子衛廁設施。
▸去年開始,我便積極督促公園處改善市有公園缺乏親子廁所的狀況,工務局重新盤點公園公廁整體情形後,已成功將文山區景美運動公園、大安區福州山公園納入優先施作!景美運動公園預計今年八月中即可啟用親子廁所,福州山公園則規劃於2022年施工改善。
▎關注性別人權
▸穎孟發現北市公務人員的性別主流化線上課程中,竟含有許多性別歧視的不當內容,在質詢後已成功要求公訓處下架5堂問題課程。
▸親子館、公托機構等,都是市府委外經營、與親子習習相關的業務,一線人員會頻繁接觸多元家庭與同志家長,卻不見得具備性平知能。我建請社會局在委外契約中,明訂從業人員應受多元性別與人權訓練,已成功爭取於2021年底換約前陸續明文納入。
▸商業處的「友善店家」標章,具備友善空間與反歧視精神,如:寵物友善標章,由動保處訂定手冊,清楚告知店家空間規劃、服務上的應注意事項。但性別友善標章卻缺乏相關指引,容易造成實際情形與標章原有目的產生落差、構成民眾困擾,我已提案建請局處製作相應之輔導手冊。
▎無家者關懷
「城市導引員」是協助無家者建立信心,由社會局、勞動局等合作建立的臨時職缺。許多無家者都有積極重回職場的意願,但政策執行2年來,轉職率卻極低。我已成功建請就服處納入每3個月一次的評估期,建立具體輔導轉職期程,今年已有1名無家者成功穩定就業。
▎監督社宅建設
北市社會住宅興建速度緩慢,柯市長上任7年,實際完成進度卻不到當初宣稱「八年五萬戶」的一半。我向柯市長當面要求,興建戶數應提升至30~50%、往每年至少應完工兩千戶以上調整。
.
#教育關懷
▎優化特殊教育
「心理評量」是特殊教育中,執行相關鑑定、幫助孩子獲得適性安置及支持的重要工作。
但台灣的心評工作由特教老師一肩挑起,不僅造成教師負擔超重,也連帶侵害孩子的受教權。穎孟要求教育局全面檢討改善,擬定優化待遇方案,並參考外國經驗,朝特教心評專職化發展,才能讓特教老師專心回歸教學工作、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每個孩子。
▎爭取公托資源
公共托育中籤率低,是所有家長的煩惱。穎孟發現大安區平均每名兒童可享有的公托資源數,竟是全市最低,私立托育機構也僅有38%成功轉型「準公共化」。
我已要求社會局特別關注大安區,提出因地制宜的托育推展策略,並訂定準公共化轉型的年度目標,務必完善友善托育服務。
▎關注教育民主
北市宣稱將於6月全面解除學校的髮禁、衣禁。中央法規已要求,學校僅有在保障安全、健康與公衛的前提下,才能對學生髮式訂定規範,但教育局卻以華岡為「藝術型學校」為由,讓華岡成為解禁的漏網之魚。我已要求教育局積極改善。
▎環南沿線加裝氣密窗
捷運環狀線南環段,是木柵居民期待已久的建設,但預計工期長達9年,沿線又經過7間學校、市圖永建分館及文山區親子館等設施,施工噪音勢必影響學童上課的安寧。
穎孟特地提案,建請市府出資,為沿線受擾的教育機構裝設氣密窗等隔音措施,相關提案將進入委員會研議討論。
.
#綠能減碳
▎鼓勵民間減碳
柯市長宣示將於2030年減碳30%,但去年整體用電量仍微幅增加。我建請環保局提出檢討與具體改善方案;也和財政局討論,應如何以稅務補貼或減免,鼓勵綠能、節電、綠建築。
▎統整氣候治理數據
▸北市的氣候治理計畫和預算散布在各局處,因此我要求主計處統整各局處數據,建置清楚的氣候預算架構,規劃整體性能源政策,處長也承諾研議。
▸產發局今年已釋出私部門電能管理狀況,及用電大戶資料,卻未同步以開放資料的格式,放到「台北市資料大平台」中,我建請局處將資料上傳,才能讓民間運用、促進公私協力資料治理。
▎推動產業節電
▸產發局的節電政策,部分受中央「縣市共推住商節電行動」的經費補助,但中央經費已於今年停止,我已建請市府主動補足經費、勿讓計劃停頓。
▸市府節電工作雖訂有2030年目標值與KPI,但卻僅有估算值,我建請產發局應掌握實際用電增減數量,才能有效推動政策。
▎掌握降溫效率與實績
內政部研究已指出,綠屋頂覆蓋率需達80%才有降溫效果。但北市目前田園城市計畫所推展之綠屋頂,多為盆栽種植,覆蓋率不高。我建請局處與研究組織合作,才能掌握田園城市計畫的降溫實績。
.
#建設在地
▎推動智慧站牌
穎孟致力推行大安、文山公車站牌100%智慧化,今年已會勘完成天恩宮、政大學苑、草楠橋口、指南山莊等多站設置,景福街、文山運動中心亦已納入規劃改善。
▎增設Youbike 2.0 站點
我經常接獲居民陳情,希望增設Youbike站點,今年會勘後,已成功確定於景美醫院前增設站點,預計新增15個車柱,8月底即將完工。
▎推動學校風雨操場
博嘉實小是主力於藝術美學教育的公立實驗學校。文山多雨,但博嘉一直苦無可以遮雨的大型活動場地,穎孟便在教育委員會建請中央補助興建風雨操場,成功獲得校長、家長、里長及市府齊心協力的支持,風雨操場已在今年5月正式落成。
▎東區、師大商圈振興
由於商業處目前多以單次行銷活動,推動地方振興,不僅難以留住人流及商機,也缺乏空屋率、空店率等指標性數據。我已建請市府依據各商圈的特色與困境,提出具體的長期振興計畫,並建置例行指標以評估成效,商業處也承諾會朝向此方向努力。
.
#安心出行
▎人行安全
萬寧街人行道狹窄,輪椅無法通行,經會勘協調後已移除立桿式道路燈,改為附掛式路燈,並安排公車站牌內移。
▎道路安全
▸景美堤便增設標誌,並將人孔蓋降噪改善,保護行車安全。
▸光輝路21巷、光輝路71巷、下崙路交叉口增設號誌桿。
▸渭水新生南路口,交通標誌改善。
▸協調改善新生南路與八德路、市民大道兩路口,及光華商場周邊號誌秒數,減緩尖峰時段車多、滯留路中央,與行人通行不易問題。
▎整理市容
▸育英街57巷的側溝已長期堆積淤泥,不僅無法排水,還有黑色液體從旁邊管路不斷流入,會勘協調後已確定將翻新改善。
▸敦化南路一段161巷69弄7號旁國有地綠美化,將設置步道供民眾休憩,預計2022年4月底完成。
---
#大安 #文山 #林穎孟
陳情與免費法律諮詢請洽 https://forms.gle/pG7YjamwHcN1735d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4的網紅Sandra Tavali李婉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
華岡台灣第一等 在 楊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楊影老師
💼簡介經歷
曾被華語樂壇天王級製作人林隆璇盛讚「台灣當代難得一見的氣質美聲,能將古典與流行巧妙融合,是位唱功了得才華洋溢的創作歌手。」並簽約為旗下創作歌手,也是跨界音樂人。
2015年簽約進入青田音樂,經過四年的訓練,成為能獨當一面的音樂製作人。楊影喜歡羅大佑批判分析的理性部份,同時又喜歡姚謙及姚若龍日常又細膩的情感敘事,台大數學系畢業的他,嘗試在兩者之間拉扯,以熟悉理性的思維拼湊出情感的模樣。
第一張專輯《二分之一的世界》楊影從製作至詞曲完全一手包辦。合唱團出身的背景,促使他將東西方古典風格融入流行音樂,由外而內探索「外在世界」與「內在情感」的連繫。《二分之一的世界》專輯中做的各種融合,從第一首至最後一首連貫,表現音樂風格的流體變化,楊影嘗試探索音樂在自己身上的各種共生可能性。
「二分之一的世界,想像中的白與黑,拆開了湊不成對仍然是一片灰。分類只不過是一種想像,人與人的情感如此,音樂應該也是如此吧。」
酷似金城武的外表與抒情獨特的嗓音受人矚目。學生時期任台大合唱團學生指揮,在2013年音樂會《隨愛》於國家音樂廳指揮,曾與舞團「玉舞蹈劇場」合作《在愛裡流浪》現代舞劇場表演,擔任吟唱者及音樂內容設計,以音樂作為橋梁連接了現代舞和一般民眾的距離。多元的音樂經歷讓音樂內容風格獨樹一幟。
除了音樂人身份之外,同時也是歌唱老師,曾與林隆璇、葉歡、周思潔、管麟、林亭翰、周書彥…等藝人合作。
演唱發表作品
2018 發行創作單曲〈拼圖〉
2018 《沪上五韵 EP》〈桃園記〉
2019 電影《最是橙黃橘綠時》 插曲〈畫筆〉
2019 TOUCH蘇州亞洲青年創意營創意作品〈誰的魔法〉
2019 電影《傀儡姬》插曲〈斷情愁〉
2019 網劇《你好,對方辯友》插曲 〈Ivy leaves〉
2019 首張創作EP《二分之一的世界》
創作
梧桐〈微光〉作詞
李碩〈好好先生〉詞曲
莫海婧〈準備不了分手〉詞曲
周暘〈不再〉詞曲
卓猷燕〈還是很想說愛你〉詞曲
林隆璇〈先別說以後〉、〈我也很想相信〉作詞
配唱製作
林亭翰
〈遠方〉、〈最堅持的夢〉、〈盜夢遊戲〉、〈支配者〉、〈想想〉、〈笑著哭了〉、〈用心地寫一首歌〉、〈不完整的再見〉、〈鯨落〉、〈北港小鎮〉、〈寒暄〉
林隆璇
〈先別說以後〉、〈我也很想相信〉、〈也很好〉、〈從前的以後〉、〈那些歌兒〉、〈為愛往前飛〉
周書彥
〈我愛你所以每天吃吐司〉、〈流浪到哪去〉、〈周書彥〉、〈我希望的〉、〈那時不懂〉、〈沒朋友〉
網劇《你好,對方辯友》插曲 〈Ivy leaves〉
TOUCH蘇州亞洲青年創意營創意作品〈誰的魔法〉
管麟
〈開滿花的路〉
製作人
2019 楊影《二分之一的世界》
和聲
林亭翰
〈遠方〉、〈最堅持的夢〉、〈盜夢遊戲〉、〈支配者〉、〈想想〉、〈笑著哭了〉、〈用心地寫一首歌〉、〈不完整的再見〉、〈鯨落〉、〈北港小鎮〉、〈寒暄〉
林隆璇
〈先別說以後〉、〈我也很想相信〉、〈也很好〉、〈從前的以後〉
周暘
〈不再〉
電影《華麗上班族》合唱團和聲
羅大佑專輯《家III》合唱團和聲
音樂設計、配樂
2019電影《最是橙黃橘綠時》配樂
2019劇場《在愛裡流浪》音樂設計
戲劇
2017微電影《覓食者》 飾 阿勇
2019電影《最是橙黃橘綠時》 飾 克強
2019劇場《在愛裡流浪》 吟唱者
其它
華岡藝校 應用音樂主修老師
佛光山三重禪淨中心梵樂合唱團 指揮
馬爾巴佛學會梵音合唱團 合唱指導
2013-2016 Focal Plus瘋人聲樂團 男高音
2013年苗栗國際藝術節跨界歌手羅素華生專場音樂會 和聲
2014年音樂劇《悲慘世界》世界巡迴演唱會《你聽見人民的歌聲嗎》台灣場次和聲
2016青田音樂歌手創作發表會《貝士的四根藍調琴弦》行政統籌
2016《雨你同在生聲不息》張雨生50歲生日音樂會 和聲
2016聖者之歌音樂會 歌手
2017文化大學原創中文音樂劇《白屋戀習曲》歌唱指導
2018《恐龍復活了》新加坡歌唱指導
2018青田音樂歌手創作發表會《我愛你所以每天吃吐司》行政統籌
2018聖者之歌音樂會 歌手
2019林隆璇演唱會《林隆璇 「三分之一的時間 」30週年音樂全紀錄演唱會》和聲
2019 中國科技大學第十六屆金嗓獎——再造張清芳,台北校區初賽評審
🔎相關連結:
CH ID:wingyang526
instagram : wingyang526
粉專:https://m.facebook.com/wingyang526/
🌟《百秒達人秀》
百秒歌神—週四晚上八點海選
CH🔎 百秒達人秀 (100show.cc)
華岡台灣第一等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給點顏色 |
重新粉刷我們臥房的牆面,這次我想要在床頭的那面牆上加一點顏色,什麼顏色好呢?
對於顏色的問題,我很少會選擇困難,通常是心無懸念很快決定,因為我和我另一半的顏色就是黑和白,還有黑白之間的各種灰階。家中牆壁白色、廚具深灰色、我的小書房地板淺灰色、浴室磁磚也是灰,馬賽克磁磚是銀灰,洗完衣服的曬衣架上全身黑。
聽起來我們的生活好無趣,放眼望去都沒有顏色。其實,我們對於顏色的敏銳度和想像,幾乎全部都用在工作中了,尤其是我,因為每次的展覽或各種案子的色譜都是我在定調,需要因應各種主題找出一系列的主色、副色、互補色等等。有時也會在色彩創作上油盡燈枯感到自己江郎才盡。
顏色有這麼重要?是低~在法國顏色的處理大到都市規劃(每個城市都有規定大門、防盜窗、屋頂等顏色規定,不是屋主想要怎樣就怎樣),小到超市裡販售到任何物件或信箱裡的傳單。顏色是美學、是歷史、是市場行銷、也是心理學。
培養對顏色的敏銳度,最簡單也歷史最悠久的方式,就是觀察天空的顏色。以前我在華岡藝校修習燈光設計時,第一堂課的作業就是看每天的日出日落,這是天空顏色變化最多、最複雜的時刻。西方繪畫也是如此,法國十七世紀的田園畫家Le Lorrain以其畫作天空的顏色著名,是法國天空顏色的完美演繹。
天空不就是藍藍的,然後陰天時是白色的,還有什麼好觀察?不,天空的顏色變化多端,每個國家的緯度高低和不同的時間都會出現不同的顏色。而早晚太陽升起落下時暖色系的轉變,更是練眼力和感受度的好時候。
如果以色彩學的專業來說,日本在這個領域一直是很專業、很超前的國家。除了色彩學基礎與和風色彩學,日本有許多主題類的色彩研究專書,是我每次去日本旅遊時的必買,現在巴黎的設計書店偶爾也能找到日本的色彩學研究專書。
好了,我應該停止了,不然關於顏色,我還可以說法國的顏色、中國的顏色、色彩心理學⋯⋯好多好多。
那我們臥房那面牆到底漆了什麼顏色?嗯,有一天我突然腦中出現了一種說不出來的灰藍色,是一種有點白的灰,但不是灰而是藍的灰。我在賣場現成的油漆裡找不到我心裡的顏色,最後在調色區挑色票做出自己心中的顏色。外子看到後說是灰色,我說不是,是藍色。回到家中他又說:「妳要刷灰色的油漆了嗎?」「不,是藍色!」對我來說,有了藍,就不再是灰。
這是一個平靜又曖昧的顏色,油漆未乾的時候看起來是灰白,早上太陽下是藍,沒了陽光換灰跑出來。這就是我要的顏色,像變化多端的天空。
(我小的時候,台灣有一本漫畫雜誌叫《漢堡漫畫》,在盜版日本漫畫的年代,那是第一本台灣漫畫家們的創作平台雜誌。其中有一期裡,一位名叫王宜文的台灣漫畫家畫了一個短篇故事,內容是一位因意外而失去一隻眼睛的藝術家怎麼都畫不出他心中的顏色,那是他失明時看到的顏色。藝術家因為畫不出來而憂鬱、暴躁、憤怒,最後為了再看到那個顏色,他乾脆把自己的另一隻眼睛戳瞎了。後來他就一直看到他心中美麗的顏色,卻再也無法畫畫了。)
華岡台灣第一等 在 Sandra Tavali李婉菁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時間:
2017-11-19(日) 15:00~16:30 (GMT+8)
地點: 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捷運:中正紀念堂站-2號南門市場出口,沿南海路往重慶南路方向,步行約五分鐘到達。)
秋日電音~比Perfume更香濃的在地花露水—電子異響聲音創作。
很多人因為Perfume喜歡上電音,在台灣也有一群人,在電音創作上嶄放著另一種優雅的氛圍,值得您來鑑賞。
ㄧ場結合劇場、即興、電腦互動程式、異響、即時混聲的電音音樂會,在秋日的午後,與您一起度過。
11/19(日) 15:00 @臺北牯嶺街小劇場2F,演出:黃柔閩、邵韋傑、張欣、林亭君、黃芮盈、余致賢、楊政、李婉菁
秋日電音
2017 電音工作坊創作發表音樂會
時間:2017/11/19 週日 3:00pm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二F (台北市中正區牯嶺街5巷2號)
購票:本頁
電音工作坊,源自於2013年夏天的一場長達10次的「手作電音工作坊」,由李婉菁與許志遠(DJ Point) 開始發想,在身體氣象館團隊多年的大力協助舉辦下,發展如何在不限制軟體,任何筆電都可以製作、創作電音的工具主軸下,呈現出每一個參加者心中的聲音創意。當時之所以取名為 「手作」,並不是要去手作器材,而是希望學員從像是媽媽煮的菜或縫補衣服的感覺,回到自己本質的溫度,去創作自己的電音作品。 工作坊除了標榜使用只要是可以上網的筆電、耳機,不需要有音樂學習背景,不需要會看五線譜之外,應用大量的視覺藝術家作品,如康丁斯基、羅森伯格等來啟發聲音創作的思考是最大的特色。五年來令人驚喜的是,藝術家們不斷地自我發展,累積成創作與演出的風格,其中幾件獲得國際展演或現場演出的作品所獲得的鼓舞,更是讓藝術家們累積許多持續勇往直前的動力。
電音創作者/演出人員簡介:
黃柔閩
Rou-ming Huang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系畢業。國小教師、劇場演員、電視暨電影演員。1990年代初曾赴美研習達克羅斯音樂教學法,後於西雅圖與舊金山等地研習音樂治療與即興舞蹈表演, 並多次發表即興音樂(人聲與大提琴)與舞蹈表演。曾擔任第一屆台北市國際舞蹈節「音樂與肢體」課程助教。劇場演出作品有《妻夢狗》、《我用我的身體和靈魂在旅行》、《軍史館殺人事件》等。電視作品曾獲金鐘獎最佳女配角(公視人生劇展《月光》),以及金鐘獎、新加坡亞洲電視節最佳女主角入圍等。另有《三方通話》等多部電影演出作品。 2016年,演出電視電影「上岸的魚」。公視人生劇展「最後的詩句」。「麻醉風暴2」影集。周美玲導演網路劇「替身」。關於生之重力的間奏式─第十屆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為你朗讀「Merry land」讀劇演出。 2017年,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評審。青藝盟戲劇營隊老師。現任景興國中表演藝術課、戲劇社團指導老師。博嘉國小全方位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安德森
Anderson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學系畢業。曾赴“上海新偶像藝術學校”研習戲劇表演。參與多部電視廣告、MV、短片及魏德聖導演電影《52赫茲我愛你》演出。2012於廈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演出《我們一同走走看》舞台劇。近年編導《遇見小王子》、《親愛的小王子》,創作「一齣由孩子們演給大人們看的兒童劇」。 曾任青藝盟戲劇營隊講師。中華微電影創新產業發展協會「繁星計畫」演員培訓講師。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capatain。受邀「2017慈光萬盞-教育公益交流計畫」,遠赴斯里蘭卡分享戲劇課程。公視青少年創意表演營隊講師。 2016年與黃柔閩老師共同創立37度2戲劇工作室,致力於戲劇教育發展與推廣「身體對話—感官開發訓練工作坊」。現任博嘉國小藝術教育實驗課程指導老師。景興國中表演藝術、戲劇社指導老師。華岡藝校表演藝術科兼任教師。
張欣
Shery Cheung
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目前居於台北。她的藝術實踐是變化性的,常透過共感的過程與他者對話,以錄像、聲音、表演等方式進行。其抽象繪畫與合唱的背景深刻地影響她的認知過程。作品曾發表於上海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台北滲透影像藝術節、台北失聲祭、JOLT Arts Festival、韓國Jeju National Art Museum。她的表演《Inland》於2013年獲得Arte Laguna Art Prize提名。
林亭君
Xia Lin
lololol藝術組織共同創辦人,使用多媒體、錄像、文字及行為創作,2013年網路作品參與Homeostasis Lab - The Wrong: 新媒體藝術雙年展、2016年於韓國濟州美術館展出、2017年藝術項目 ”3C形意拳” 於台北當代藝術中心發表。
黃芮盈
Raying Huang
台中人,畢業於台中二中,國防大學應用藝術學系,曾師事陳明宏老師。現就讀國立中山大學音樂研究所,主修作曲,現師事張琇琇老師。在校期間擔任復興崗合唱團鋼琴伴奏、2011年於「台灣原味好聲音─原夢計畫」擔任原住民歌謠音樂改編。2017年9月於中山大學「好樂」聯合作品音樂會發表個人器樂創作。
余致賢
Chih-Hsien Yu
喜歡尋找與創造生活中有趣的小事
楊政
Cevo Yang
現場電音即時演奏者、配樂工作者。使用電腦音樂當作創作媒材,關注聲音與現今社會的現代性關係,透過聲音/物件/文本傳達一種普世狀態。常與其他領域藝術家合作嘗試物件與文本的透過聽覺設計置入演出空間,以及前置取樣/現場取樣的手法與表演主體做互文的手法,曾獲數個國際電腦音樂節徵選,於國外演出相關電聲音樂作品,也於台灣舉辦過數場無門檻電腦音樂、聲音藝術的講座與工作坊分享國際經驗。
李婉菁
Sandra Tavali
西拉雅人, 東吳音樂系、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電腦音樂研究所畢業,師事Dr. Geoffrey Wright,畢業論文 “A Performer's Musicological Research in Performing Interactive Computer Music” 獲選發表於 International Computer Music Conference [國際電腦音樂協會 - ICMC] 2004。經年致力於電腦實驗音樂的演奏與創作,並於台北/台南長期主持「電音工作坊」,培育年輕音樂人。近年來並常與台灣藝術家姚立群、吳俊輝、陳明秀、陳偉、劉守曜、區秀詒等,以及探索頻道合作,擔任配樂製作。 創作風格傾向專著於使用冷冽的電子音色表現最真摯的人性面。音樂型式跨越古典、電子異響、重金屬搖滾等。曾任閃靈樂團鍵盤手。2009 年起,結合電腦音樂、配樂作曲、黑腔形式、聲音採集混音與環境音樂等多重形式,與聲樂手、DJ、劇場導演創作並發展實驗音樂劇《黑暗巴洛克》(牯嶺街國際小劇場藝術節 2009/驅魔記 2009)。 音樂作品〈扮仙〉獲選音樂資訊檢索領域專業級別的年度國際學術會議展演(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 [ISMIR], 2014, 台灣)、電聲暨音樂大會(Sound and Music Computing Conference [SMC], 2015, 愛爾蘭)、2016 klingt gut! 聲音研討會 ( 2016 klingt gut! Symposium on Sound,德國); 〈Dirge〉獲選 [ICMC]展演 (2015, 美國-德州),〈River〉獲選 [ISMIR] (2015, 西班牙)、紐約電子音樂節既紐約愛樂雙年展展演(New York City Electroacoustic Music Festival and New York Philharmonic Biennial, 2016, 美國-紐約); "The Wind Bloweth Where It Listeth (風隨意 )" 受邀發表於 WOCMAT-ISMIR 2016。 現為台北牯嶺街⼩劇場/ 身體氣象館聲⾳與⾳樂策展人之一。(sandrawcl.wix.com/demo)
華岡台灣第一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2016羅浮CJKB國際服務心得分享
邀請來賓:
台北市華岡羅浮群 施佩君夥伴
北市星宿海童軍團 黃星逵夥伴
台北市內湖社區童軍團 路翔皓夥伴
這集邀請到今年代表團的三位羅浮夥伴,來到節目分享,他們參加第12屆2月13日到22日,到孟加拉的沙利亞普(Shariatpur)的國際服務,今年台灣代表團共4位、日本代表團12位、韓國代表團8位。
計劃緣起:
CJK Project 又名「筷子計畫」,係因中日韓三國均有使用筷子的習慣而得名。是一項由中、日、韓三國童軍總會合作組成的服務計劃,目標是結合中、日、韓三國羅浮童軍共同規劃,前往第四國進行社區和學校服務。計劃主軸為健康教育、公共衛生、環保等議題和文化交流。
我國與日本、韓國合作推動CJK計畫多年,從2002年開始在菲律賓執行,直到2012年完成第一個十年的計劃成果。並於2014年起,將服務地區改移至孟加拉進行,開始新的服務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