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歡HOM 大城小事-Big City,Little Things 的漫畫,HOM擅長觀察人性,對於小人物的故事總是能細緻描繪。她和編劇柯雁心以原創漫畫《魔幻時刻 THE ACTOR》描繪植劇場小Q演員的養成過程,那部漫畫後來拿下金漫獎,而她所取材的小Q們,也在影視圈發光發熱了。
過去一直覺得HOM自我要求極高,是個有點「緊」的創作者。去年她以《大城小事4&5》拿下金漫獎時,她的致詞特別讓我感動。過去她總是要求自己要更好再好,但這幾年,她好像「鬆」了一點,開始再找回畫畫的初心了,也找回畫畫的快樂。
HOM最近一本作品《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確實讓我驚艷,漫畫故事節奏順暢不說,色彩光影運用與漫畫分格的突破,加上處理輪廓線的細膩,真的是非常精采的一本作品。
日前為《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做了小小的訪談,在HOM突破自我的階段,能採訪她對於這部作品的創作過程,真的非常美好。也敬請期待,HOM會來上Podcast節目哦! 🥰 🥰
總之,是非常好看的漫畫,請大家都買一本吧!
***********************
「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 受臺灣油畫大師感動
漫畫家HOM耗時兩年創作《無價之畫》,絕美改編楊三郎畫家之路
漫畫家HOM說起一開始。
那是她第一次到新北市永和的楊三郎美術館取材,看著臺灣油畫大師的真跡,她細細觀察著畫作裡的光影、畫布上的顏料濃薄,試想楊三郎經歷過怎麼樣的創作生涯。同為創作者,同樣傾注青春與信念在畫畫上,也曾經歷過迷惘仍不曾停筆,離開博物館前,HOM看見楊三郎生前的一句話:「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幾個字震懾了她,「那是我覺得跟他最靠近的時候。」
彼時,HOM才剛開始取材。兩年之間,她大量閱讀臺灣藝術史的資料,大學就讀美術系的她,在密集的取材過程中,重新了解臺灣藝術脈絡。兩年後,HOM完成《無價之畫:巴黎的追光少年(上)》,故事描繪主角楊佐三郎如何醉心於畫畫,原本自信滿滿、懷抱畫家夢的少年,在第五回臺展中落選後受挫,因著哥哥的一句警語,他決心赴法學畫,尋找繪畫的意義。
漫畫家HOM連續兩年獲得金漫獎肯定。2019年,她以《魔幻時刻-THE ACTOR 2》獲得青年漫畫獎,去年再以《大城小事4、5》獲得年度漫畫獎。過去,她擅長現代的題材,漫畫角色的年齡也與自己差不多。《無價之畫》是與國立臺灣美術館合作的漫畫,也是她第一次嘗試歷史改編題材,整整176頁都是全彩漫畫,還得跟上網路連載的節奏壓力。
🎨 一個漫畫家畫一個畫家的故事 🎨
接到這個案子時不擔心嗎?「不會耶,我覺得好有趣哦!講歷史、談繪畫,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也是全新的挑戰,是我從來都沒有嘗試過的題材。」一個畫家去畫一個油畫大師的故事,也是吸引HOM的一大原因,「創作過程,我一直想著該如何演繹另一個人畫圖的想法,還有他的成長歷程。雖然我們都是畫畫的人,但一定會有很不一樣的地方吧。」
HOM大學讀的是美術系,她坦言,楊三郎是美術系學生讀臺灣美術史時一定會讀到的畫家,但當時多半是為了考試,並沒有額外多做功課。第一次造訪楊三郎美術館取材時,看著眼前楊三郎常用的畫具、旅法時的工具等等,她腦海裡也冒出畫面,好像一步一步跟著楊三郎成長,從最初畫畫的少年開始,到後來成為臺灣油畫大師。
「有個很有趣的觀察是,起初,楊三郎畫畫時塗的油彩顏料比較薄,但後來,他帶著妻子小孩去歐洲時,畫作裡的顏料變厚了。」HOM在心裡揣想,是不是經濟比較寬裕了呢?「感覺很合乎脈絡呢。就像他當時去法國或日本,是一邊打工一邊畫畫的,直到後來愈來愈成功,顏料就變厚了。」在故事裡,HOM也細膩描繪楊佐三郎如何經驗於各種畫派,以及受到印象派畫家的影響。
像是在楊三郎身後的一雙眼睛,HOM慢慢理解畫家的成長,自我的心境如何改變,「我慢慢透過這個案子的創作過程,好像愈來愈了解他。」於是,HOM在作品裡也突破過去習慣的作畫方式,她大量使用光影變化,也是對畫家的致敬。「從楊三郎的作品裡,會知道他是一個很追求光線的人,多數時候都在戶外寫生,他很喜歡光線打在物品上的感覺,屬於『外光派』。」
🎨 細緻講究漫畫裡的光線,向畫家楊三郎致敬 🎨
只是,昔日的楊佐三郎是在花園裡迎著下午的光線作畫,但HOM多數時候是窩在家裡畫畫,因為整個過程都在趕稿,「有啦,我有在外面畫畫,不過是在高鐵上趕稿……(淚)我只能用腦袋與作品來致敬,行動上完全無法致敬。」HOM也確實非常強調光線,《無價之畫》的第一頁便是光線非常美麗的跨頁,畫面上的楊佐三郎執著調色盤,自信地看向漫畫家望過來的視角。
在《無價之畫》裡,HOM也運用較實驗性的分鏡破格處理。她笑說,自己其實是滿框架裡的人,畫圖時也滿中規中矩的,但在法國安古蘭駐村的那一年,她閱讀許多歐洲漫畫,從法國漫畫裡看到各種趣味的破格方式,對話框也不似傳統日漫常見的Z字型走格方式。「我滿框架內的,比較沒有那麼爆發或突破的畫法,也想藉著這次機會,去思考分鏡的改變,嘗試做突破。」
跳脫框架,對HOM來說自然是個挑戰,「但這個挑戰不會太痛苦,一點一點改變,試試看一點一點調整,反而很好玩。」而在全彩漫畫裡,輪廓線有時也會是干擾閱讀的因素。對此,HOM亦有自己的巧思,她捨棄傳統使用的黑色輪廓線,改以咖啡色輪廓線處理角色,有時輪廓線外再上一些白,讓人物更加跳出,但又不致於讓全彩漫畫讀起來感覺到負擔。
在176頁的全彩漫畫裡,HOM也有自己特別喜歡的一幕,便是第32頁。在前一頁,故事描述「楊佐三郎」的名字與哥哥不同,「佐」字來自父親之名「楊仲佐」,「佐」也是幫助的意思。「但只有楊三郎的名字加上了佐,我的解讀是,爸爸把自己的名字冠到他身上,也像是在幫助他。確實在一路上,他也受到爸爸和哥哥的幫助。」
🎨 從楊佐三郎的畫家人生,思索畫畫的意義 🎨
在HOM最喜歡的第32頁裡,幼年的楊佐三郎在父兄的互持下往前走,第二個鏡頭則是楊佐三郎一個人騎著單車往前行,背影看起來有點孤獨。台詞是這樣的:「即使我期望是三個人相扶相持,但實際上,只有他們單向幫助我,只有變強,才有能力報答他們。我只會畫畫,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別人,我還是只能往畫畫這個方向前進吧?」
HOM記得,「畫這頁的時候,我感覺到,他很想前進,但又很徬徨。」這樣的心境其實也呼應著HOM的自我投射。「我常會想,畫畫真的是一件很任性的事。好比我如果是個廚師,還能為家人做一桌飯菜。但畫畫是很自私的,這也是畫畫的人很脆弱的時候吧,畫畫沒辦法帶給家人幸福呢。三十歲左右的我,三不五時會想到這樣的問題。」
接下來的第35頁,騎著腳踏車的楊佐三郎來到基隆港邊,HOM的視角落在單車的車輪。從單車車輪看出去,是一艘巨大的郵輪,正準備航向世界,這也是她刻意製造的類比,「船在前進,腳踏車也在前進。我刻意把輪子放在前側,跟遠方的船比起來,腳踏車很渺小。感覺我們在很小的地方,嚮往很厲害的遠方,就像創作者看見很厲害的作品,忍不住會想,『一樣在畫畫,一樣在前行,他們為什麼這麼強大?』」
但相較於早期的作品,HOM這幾年顯得「放」了許多。過去,她會很努力希望表現得好,期待很多鼓勵與回饋,「說穿了,早期比較譁眾取寵。」但這幾年不一樣了,她開始重新拾回畫畫的快樂,「或許是畫久了比較敢做自己?(笑)我還是好喜歡畫畫啊,以前會覺得,『天啊,我這樣畫好嗎?』但現在不會了,我愈來愈能回到畫畫的樂趣。」
🎨 在成長的土地理解土地的故事,繼續畫畫吧 🎨
當然也有痛苦的時候。
HOM記得,在畫《大城小事4、5》時,她一度罹患肌腱炎,手碰到鍵盤就痛,「那時我一直在復健,但即使不畫畫時,手也痛得不得了。醫生跟我說,不能再畫了。但我覺得我還沒畫夠啊!那陣子,物理上與心境上都好痛苦。創作是這樣有趣的事情,永遠都有畫不完的東西。其實,我已經不太去想有多少人喜歡我的作品了,只要能畫畫,都是開心的。」
現在,她正在著手準備《無價之畫》下集。問她想跟讀者說些什麼?她是這麼說的:「我希望大家可以多認識臺灣藝術家,了解臺灣藝術的成長脈絡,以及裡頭歷史的演進,可以更理解臺灣美學的狀況。當年藝術特別蓬勃發展的時候是日治時期,全世界的藝術都在興盛,臺灣受到日本影響,自然會出現傾向日本的官派美學,但也有像楊三郎、陳澄波較傾西方的畫風。」
「這跟臺灣漫畫環境很像,我們受早期日本漫畫影響,近年受歐美、韓國影響,到底該如何把這些力量融合起來,讓這塊創作土地更強大,這是到現在都無解的事情,也是我們畫畫的人共同面對的課題。但沒關係啊,我們會繼續畫。所以我很想跟讀者說,去了解臺灣美學的脈絡,就能更了解臺灣美術現在的狀況。這就是我們生長的土地,我們要自己對這裡有所了解。」
同樣是畫畫的人,以楊三郎故事為底改編,有一時半刻覺得自己與楊三郎特別靠近嗎?HOM說起最初,「那是第一次去楊三郎美術館,我看完博物館,要離開之前,看到了那句話,『我下輩子還想再畫畫。』我很能明白呢。因為楊三郎喜歡畫畫這件事情,完全不用懷疑,他的產量太多太多了,完全不需要懷疑這句話。看到這句話的時刻,我覺得,是我跟他最靠近的時刻了。」
腳踏車畫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一次的遊覽車事故,火花羅希望大家可以去側重在台灣標線畫法混亂的問題,只要有國外自駕過的人都能體會到人家原則上都是靠右行駛,不會有烏龜車佔用內側車道的問題,但是卻可能不知道人家是如何落實在 #道路工程 上就盡可能實現這個原則
👇延伸閱讀遊覽車山區車禍,標線這樣改更安全:
http://sparkmoto.piee.pw/3dlf7r
歡迎大專院校公司行號邀約道安講座
👍以德國來說,山區的如果空間夠寬可以畫出三線車道變成可超車設計,那麼一定是讓 #車道線從中間延伸出去,這樣的設計可以讓慢車直覺上就是靠右側行駛,然後要超車的人自然的就是變換車道從 #左側超車
👎而台灣一些南迴公路等路段的雙線車道設計,則是變成從路側延伸出去,這樣的畫法自然的就引導烏龜車繼續行駛在內側車道,而要超車的人就變成要從 #右側超車,不但違規也增加行車風險
🤌當然台灣腦殘的交通設計沒有下限,這次出車禍的蘇花公路路段的兩線車道設計是直接不演了(圖示非車禍路段因google map拍攝的畫面不清楚),道路粗暴地拉寬後車道線就從路中間憑空變出來,是他媽要駕駛跳恰恰膩?
不要以為台灣圓環一國五制很蠢了,我告訴你連車道線都可以一國兩制啦!
當然啦,這篇文可能會有人回覆下列質疑,所以我一次講完省得還要回覆:
1.台灣這叫爬坡道,是讓載重車靠右的
🙅♂️事實上爬坡道這個想法遠不如德國式的慢車靠右原則,因為不是只有載重車會變成慢車,買車沒選配油門的人也會,腳踏車、鐵牛車、農耕機都是慢速車輛
台灣這種設計如果低速載重車靠右了結果另一台載滿全家大小老爸笑得很開心的慢速自小客車一樣靠左側繼續行駛的話不就整條路都塞滿了?
更不用說你要本身視線死角就多、要更小心駕駛的車輛去『變換車道』進入右邊爬坡道的話,本身就是增加風險的行為
2.三寶駕駛沒有在管你原則靠右啦
🙅♂️道路設計不可能完全杜絕違規,所以交通3E另外兩點就是教育跟執法,沒人說交通工程做得好就可以達成零死傷,但是如果能夠降低10%三寶駕駛繼續龜在內線,這樣的標線設計就已經達到他的目的,當每個設計都降低10%的違規時,3個設計上的改善就能達到30%的事故降低效果,莫因善小而不為,懂?
#我覺得中央下次出國考察交通帶上我好了
#我一個人寫你們全部的考察報告這樣可以嗎
=====================================
歡迎大專院校公司行號邀約道安講座
贊助我們一起為交通努力:
https://pay.firstory.me/user/corgimoto
買一張貼紙代表你與我們站在一起 :
https://sho.pe/3b7j9d
==================Podcast==================
火花羅的podcast『公路漂流』開張啦!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g86pDL
Spotify:https://reurl.cc/R6eEqg
KKBOX:https://reurl.cc/DvlLjj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ZQVqea
SoundOn:https://reurl.cc/a5d8L3
延伸閱讀:
圓山八掛陣機車上不去也下不來的結界
http://sparkmoto.piee.pw/3cfh8u
蘇花改通行機車敗訴,法官你有事嗎?
http://sparkmoto.piee.pw/3a89f9
揭露謊言!蘇花改長隧道最科學分析!
http://sparkmoto.piee.pw/3afb6l
台灣圓環一國五制,超越世界奇觀
http://sparkmoto.piee.pw/QJP3Y
腳踏車畫法 在 Xh: xavi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XH不負責專欄 006 Ginger 線稿篇
動物其實一直也不是我的強項XD但是畫畫這種事情重點是要開心,又不是要出國比賽我們畫畫手帳夠用即可,這星期就來畫毛茸茸的橘貓 (然後大部分時間我都覺得牠畫起來很像食物?) (參考圖取自網路)
線稿的步驟:
1. 先畫圓圓的眼睛,但我疑似把它畫太兇XD管他的,貓就是要傲嬌阿
2. 畫耳朵、頭上半部的外型,基本上毛茸茸的外觀畫法跟上一期的炸物很像(難怪很想吃?)
3. 畫鼻子、嘴巴、臉上的紋路,基本上都可以用點狀、短線段的方式畫上
4. 慢慢延伸到下巴、胸前、右手,觀察毛色紋路深的地方可以斟酌畫上,當然要等上色的時候一起也可以
5. 畫左手,還有被左手壓住的尾巴(甚麼謎樣動作) 注意毛流,筆觸盡量順著毛的走向
6. 畫謎樣?抬起的左腳,陰影部分滿深的我就一起畫上
7. 畫右腳(有肉球!),補上右手右腳的毛髮紋路
不定期下集待續: 腳踏車、植物、司康、可麗露或麵包剖面、舒芙蕾鬆餅、焗烤的表面
#歡迎許願 #歡迎大家交作業
腳踏車畫法 在 愛畫畫- 【上週兒童美術教案腳踏車】 腳踏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推廣至今,大部分的學校都很願意推廣此新數學教法,讓每位學生真正拿到巧球教具學習,讓孩子們真正的喜歡,自會取代孩子每天玩手機傷身體的壞習慣,這是很好的功德! #於新社 ... ... <看更多>
腳踏車畫法 在 公路車手畫車架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那時候畫的反而是比腳踏車便宜很多的BB槍.... 然後還有射控平台因為我家長怎樣就是禁止我玩那種危險的玩具然後上了大學住外面後就開始狂 ... ... <看更多>
腳踏車畫法 在 《學前版》大家來畫自行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