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之選《女人與女孩的原罪》❗️❗️❗️
雖然今年還沒過完,但我已經遇上了我今年的年度之選,就是這本!
這本書痛快、辛辣、說出了很多我也這樣想的事情:包含「合理的」對男人使用暴力!
書中列舉了七點女人/女孩被父權主義認為不應該擁有的特質/權利,而現在是該把這些權利拿回來的時候了。
這七點是:憤怒、關注、粗話、野心、權力、暴力、慾望。
本書太多金句值得摘錄了,先分享書中的金句摘錄,心得下收。
"我已經受夠了女人與女孩獲得的只有足以讓我們生存下去的方法,而非反擊的武器。女性主義與反抗應該帶來危險與恐懼"
"我們需要少一點和父權主義和平共處、訂定條約與路線圖,我們需要更多如何毀滅父權主義的宣言。《女人與女孩的原罪》就是我的宣言。"
🔴憤怒:
"我們必須教導女孩,她們的憤怒是一種寶貴的武器,能用來挑戰、反抗與瓦解正毆打與扼殺女孩怒氣的父權主義。它將女孩社會化,讓女孩只懂得默許與順從。因為溫馴的女孩長大後將會變成父權主義的溫馴步兵。她們在長大的過程中內化了父權主義的規則,因此開始監督那些不服從規則的女人。我們不能讓父權主義將女孩打造成不懂反抗的女人。行為端正、文靜、柔順又平靜:我們拒絕這種教條。"
🟠關注:
"一名女人所能做到的所有事情中,最具破壞性的一件就是在談論自己的生命時,表現的像是你的生命真的很重要。它的確很重要。"
"所以我在推動「#清真寺我也是」的標籤時,我一點也不意外人們又一次指責我「是為了獲得關注才這麼做」,我不和他們爭論這件事。我為什麼不該為了獲得關注而這麼做?我的主張很重要,它們值得受關注。"
"關注是獎賞、負擔、嘲笑、汙點、指控。關注是父權主義掛在女人面前的一根肉骨頭:如果我們想要太多關注,我們就是婊子,如果我們在父權主義要求我們必須被關注時不想要關注,父權主義將會偷偷跟蹤我們,然後用關注毆打我們。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會贏。"
"因此,我們應該拒絕參與父權的這套遊戲。我們應該挑戰並顛覆父權主義隊關注定下的規則。無論你是女政客、女模特兒、女小說家、女收銀員或女的任何身分,人們過於頻繁地認為女人一醒來之後,腦子裡就只裝著一件事:我要如何吸引其他人關注我?因此,想要貶低一名太____的女性時(你可以自行填補空格:大聲、愛挑戰、叛逆、愛搞破壞),最快也最險惡的方法,就是指責她「是為了獲得關注才這麼做」。"
"無論女人是在哪裡以何種方式受到性騷擾和性侵害,無論她是誰、穿什麼,無論她受到性侵害的地點是聖地或世俗場所,眾人都很有可能會說她只是想要吸引關注。說的好像敘述創傷能帶給我們一大堆好處、不朽的名聲和財富一樣,但事實上我們必須忍受的是:質疑、譴責、批判和攻訐。"
🟡粗話:
"我的名字是莫娜.艾塔哈維,我要在此說出我的信仰宣言:我操你的父權主義。"
"我確確實實知道我在做什麼。而我說「我操你的父權主義」,是因為我是個女人,是個有色人種女人,是個穆斯林女人,而我不應該說「操」。"
"父權主義用無所不在的各種方法把女人社會化成喜歡縮小自己——體型方面與智力方面皆然——並且延伸到語言方面,控制我們可以與不可以說什麼。"
"這種管制的核心,有一個概念像是守衛一樣舉著警棍,隨時準備要痛打我們,這個概念看起來簡單的不可思議:#禮貌。"
"獨裁者、男性權威者和父權主義都要求順從、藐視破壞,並特別容易被無禮惹怒。事實上,他們認為所有與究責相關的要求都是一種沒禮貌的行為。我們怎麼膽敢質疑他們?我們怎麼膽敢期待公義?"
"「陰道」、「屄」和「穴」。身為女人我們必須忍受其他人拿我們的身體部位當作最猥褻的粗話,然而,若身為女人的我們膽敢使用生殖器官的名稱來咒罵或者只是說出口,我們就會受到嚴厲責罵。父權主義堅持要控制女人的嘴巴與陰道,甚至於控制進出這些孔洞的所有事物。"
"父權主義把冒犯他人與猥褻他人的權力都留給它自己,同樣屬於它的還有隨心所欲替我們的身體部位取名與決定身體性別的權力、使用我們的身體對付我們的權力,以及因為我們膽敢覺得我們的身體部位在稱謂上或實質上,應該屬於我們自己而懲罰我們的權力。"
"我有權擁有我的陰道、我的穴和我的屄。我不禮貌、我拒絕端莊,我堅持我們要告訴順性戀霸權:我操你的給我滾。"
🟢野心:
"野心之所以是原罪,是因為父權主義希望女人要受限制,而擁有野心代表的是太超過。"
"是誰或什麼事物決定了女人應該是什麼樣子、想要什麼東西和做什麼事?"
"日本醫學院的操縱爭議所帶給我們的道德啟示是,順性別女人應該因為拒絕在生物決定論的祭壇上自我犧牲而遭受懲罰~~女人怎麼膽敢想要成為超過這些限制的存在?我們的地位就是應該受到限制。父權主義會努力確保這一點。這也就是為什麼野心是原罪。"
"人們告訴女人要把目標設的更高、要懷有更多自信、要____(請自行添加動詞)更____(請自行添加副詞),同時父權主義毫髮無傷地堅持個體必須靠自己對抗整個系統,然後又在她無法靠著個人努力打擊該系統時責怪她。"
"野心是一種違抗。是對著堅持我們該退縮的父權主義舉起的一隻中指。關注和野心是一對表親。前者想信「我值得關注」,後者宣告「我能更超過」"
🔵權力
"不徵詢許可的女人才是擁有權力的女人"
"博所納羅的女性支持者和支持川普的那些美國女性非常相似,為了保護自己與她們所愛的人,她們希望的是有權擁有武器,而不是有權瓦解父權主義——也就是厭女暴力根源——的武裝。"
"雖然父權主義讓針對女性的暴力得以發生並保護這些暴力,但與此同時,父權主義又表現得好像自己是女性的偉大保護者。"
"父權主義總是把有限權力的麵包屑丟給女人作為回報。它認為接受了這些麵包屑的女人應該要支持父權主義、內化父權主義的命令、管控其他女人,而且這些女人永遠都不能忘記,這些權力是父權給的,它隨時可以收回。父權主義會允許寥寥數個女人獲得她們或去不准獲得的地位,然後將之稱為進步。與此同時,它還會要求我們不准指出,其實真正擁有權力的是那些丟出麵包屑的人,而不是接受麵包屑的人。"
"父權主義不願意讓女人獲得權力後跑到它為女人劃出的限制之外,也不願讓女人獨立於它賦予女人的角色之外。但若你沒有野心、沒有自我、表現的慷慨無私,我們就會分出前所未有的(專門給女孩的)許多權力給你喔。"
"父權主義若允許女人擁有權力,那些女人基本上必定會是一片空白的白板,能讓父權主義恣意作畫。"
"不徵詢許可的女人之所以會成為擁有權力的女人,是因為她警告了父權主義,她不會原地等待父權賞賜禮物。"
"我們必須清楚理解,有些女人接受了父權主義的麵包屑,藉此交換有限的權力和「保護」的空洞承諾。我們不能因為那些女人——她們就像在遇到種族主義時還堅持禮貌很重要的白人一樣——而失去對抗父權主義的力量。並不是只要身為女人就全都是我的盟友或我的姊妹。"
"當我說起關注那些對抗父權主義的戰役與女性主義本身很重要時,常有人說:「那些是可以再等等!你知道還有這些和那些人正在被壓迫嗎?戰爭!政治犯!」對抗各種壓迫的戰役當然都很重要也很必要,但是這種要我們「等等」的言論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女人沒有重要到值得受關注。"
🟣暴力
"女人不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教導成順從的人,我們基本上也被教導成不能表現出暴力行為,就算是為了自衛也不可以"
"如果有更多女人願意用合理的暴力對待男人,如果有更少的男人願意用不合理的暴力對待女人,社會整體將變得更好。為了達到這個結果,我們應該鼓勵、保護並推廣女人對男人使用合理的暴力。"
"我和許多女人一樣,我們都知道——因為我們已經成為受害者許多年了——男人認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對待我們的身體,不會有任何後果。這就是為什麼我想要揍那個男人那麼多下。"
"在面對男性暴力時,女人在事後採取暴力報復或事先採取暴力行動的可能性越真實、越顯著、男性暴力就會越少。"
"美國的男人殺掉女性伴侶後,被判處得平均刑期是兩年到六年,但女人殺掉男性伴侶後配判處的平均刑期卻是十五年,更不用說多數女人殺掉伴侶都是因為要保護自己不受伴侶最先出現的暴力行為傷害。"
"女人不只擁有反擊父權主義犯罪的權利,女人絕對也同樣擁有攻擊並瓦解父權主義本身的權利。"
❤️慾望
"我擁有我的身體。
我擁有我的身體:國家、街道或家園並不擁有我的身體。
我擁有我的身體:神廟、教堂、清真寺、任何其他崇拜的場所並不擁有我的身體。"
➰➰➰➰➰➰➰➰➰➰➰➰➰➰
終於打完我想分享的金句摘要了,這也差不多就是我的心得。關於慾望作者更聚焦在性別gender而非性sex本身。另外推薦幾本書可以和這本互相搭配著看:《道德浪女》開放式關係元老,有更多的深入討論關係與慾望,《親密關係暴力》關係中的暴力是一種性別現象,它極度不均等而是由男性對女性的暴力佔壓倒性多數。
來分享一些個人經驗,罵粗話是需要練習的,需要習慣到成為反射動作要用時才可以順利地講出口,不然罵髒話的時機稍縱即逝。我沒有練習過英文的粗話這部分應該會有困難。中文的倒是沒有問題,國中時候有段時間學習了不少至今依舊可以用。
暴力/打架,下的了手打人也是,你不一定會下的了手。弔詭的是當你下的了手時也很可能你並不用真的動手,只要對方知道你是來真的就行。一件往事是我出國念書那時分手的前男友N,他在我們不愉快分手並失聯半年後還住在我家,我出國一年回到家打開門看到他坐在裡面我當場趕他出去。他做出想摸我胸部的動作我真的怒了隨手抓了尖頭鑷子叫他試試看,當時想的是我一定要戳到你見血。結果他也看出我真的很想戳他沒有再伸手就離開房子讓我休息睡覺。
這本書就是宣戰而不是那些什麼也要同理男人的鬼東西。並且清楚指出不是女性就是女性主義者,事實上很多女性是支持、捍衛父權主義或根本沒想過自己接受的價值觀就是父權主義的,作者稱之為父權主義的步兵。
或者說父權主義透過社會建構來分化出「好」與「壞」女人,並以此馴化、把女性限制在社會中被認為「應該的樣子」。而接受這套治理的女人會自動去競爭「好女人」的位置並當起糾察隊去「糾正」那些「壞女人」。一個完美的自動運作系統!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說:我們不吃這一套!
作者是埃及出生的穆斯林女性,七歲搬到英國,十五歲又移居沙烏地阿拉伯,成年後移居美國。她也不斷提醒這些壓迫並非只發生在「那些國家」而不是「我們這邊」,事實上這是全球性的問題。
很久沒看到這麼犀利直白的文字了!我特別喜歡作者書中反覆提到的:革命來自於邊陲。因為中間的舒適圈是不會引發革命的。
#女人和女孩的原罪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 http://moo.im/a/hipyKU
縮小自己 靜 思 語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榮格與密宗的29個覺》
第三覺:無我不是沒有自我是沒有我執
高雄中學 陳立倫 老師
什麼是「自我」?什麼又是「我執」?乍看之下內心依稀能夠辨別這兩者是不同的,可是卻又未必能夠精確地道出兩者的差異。然則當無法清楚地釐清兩者的意涵,那麼面對無我的議題則往往慌了手腳,直覺地把自我丟棄,卻可能掉入了另一種盲從與茫然。
作者透過佛教心理學的收縮概念來談我執,讓人不覺心中一震。過往談及我執總是從字面的意思來解讀,執妄的概念清晰又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卻未必能解釋如果那是修行最大的羈絆,為何無法擺脫,又為何內心總是被那樣的想法所綁架。究竟背後的原因為何?亦即當我們去論述我執這個概念所帶來的傷害與阻礙時,也許得先想想既然其充斥著我們所以為的負向概念,那麼理當在轉念修行之時,便能輕易拋卻,可是事實卻不然。是故,或許得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維我執的意涵,也因此當作者透過收縮的概念來闡述,旋即引發心中的波瀾。
什麼是「收縮」?簡單的說收縮是指我們收縮在自己的身分感裡。為何得要收縮在自我的身分感裡,那是我們習慣性地所採取的自我保護的方式,面對外在的風暴,與情緒的起伏,我們選擇躲到原所熟悉的自我世界中。書中有段話著實發人深省:
有人碰到我們的痛處,使我們感覺到情感上一股沈重的「我」感之時,我們才會清楚的覺察到這個受傷的自我。這個「鮮明顯現出來的我」——西藏人這麼說——和佛教心理學所說的「我執」有很大的關係:前者是一種「自我」或「我」的體驗,這個「自我」或「我」收縮成固著的「我」,具有很強的情感特色;後者「我執」緊緊抓住不放的是「我」這種感覺,而這種「我」的感覺存在著,有人威脅或侮辱我們的時候,這種「我」的感覺最明顯,恐懼、哀傷、羞恥、欲望、嫉妒、罪惡感等等強烈的情感,都會使我們清楚的意識到這個敝帚自珍的「我」。
好個敝帚自珍的我,看見這樣的描述時,不免讓人感到會心一笑,不論對自我的概念多麼的鄙夷,在面對外在的威脅時,潛在裡仍視為珍寶。那是一種自我防衛,然則防衛的背後卻也是一種畏懼。試想若連那一丁點兒的自我感都消失,那麼關於存在的焦慮感將無以復加。於是防衛於焉而生,那是對抗存在焦慮的首要課題,弔詭的是那也是凸顯內在不安的關鍵因素。因為我們內在根深蒂固的不安,我們不得不緊抓著自己的自我身份,我們甚而選擇不斷地縮小自己,因為唯有如此防衛才能更加堅實。可是收縮的代價卻是失卻自我內在的連結,而在這樣的狀態下,面對外在廣大無垠的空間感將更顯焦慮。
在此或可進一步釐清,收縮是為了對抗焦慮,對抗自以為來自於外在威脅的焦慮,可是收縮卻又衍生了另一層焦慮,那是失卻自我內在連結的焦慮。也就是說當執著於我的時候,那所謂的執著底下其實是一種根本的焦慮。作者提及我執這種習性背後,其實是一種逃脫的反應,為得是逃離存在的廣大。當面對存在焦慮的不確定性,本能的更想緊抓住自我感,任何能夠強化自我感的都可以,為得就是證實我們的存在,以便緩解廣大無垠所衍生的生存焦慮。那所謂的緊抓住自我感,解釋了收縮的意涵。當原本不穩固的自我感在面對外在的衝擊時,原本就容易變得更加縹緲,於是緊縮成了必要的歷程,即便緊縮同時意味著切割、意味著失卻外的連結,甚至將導致更深的焦慮,卻無能為力,因為心裡頭早已認定「緊縮」為緩解當下的焦慮唯一之法。那是不得不的選擇,卻也是將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淵的選擇。
在那看似無解的狀態裡,作者帶入了創傷的概念。更以「相對我」(relative I)與「情感我」(emotional I)來闡釋自我這個概念。什麼是「相對我」,作者從自我覺察談起,過往總是不斷提醒自我覺察的重要,這個覺察到的自我雖然因此分割了主觀與客觀,但是卻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因為這個自我形成了在世界生活運作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其提供了生命的焦點和存在的連續感。也就是說「相對我」使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生存,使我們知曉人我之別,使我們看見、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相對於此,「情感我」則是指原有的「相對我」和我執混在一起,也因此往往混淆了與「相對我」的差別。「情感我」以情感的創傷為核心,當其被喚醒,往往以扭曲的現實觀來看待一切。保護自己成了唯一在乎的信念,可是龐大的情感負擔卻形塑了內在的盲目,並且放大了潛在的焦慮,遂也掉入了前述焦慮交雜的迴圈之中。
情感我的衍生在成長歷程中是無可避免的課題,因為環境壓力與內在性向兩相結合構成了我們成長的要素,卻也在我們的心理留下創傷。我們面對與調適創傷的方式,往往在當時是恰當的,但是卻在事後成為習慣性的反應模式,限制了我們,使我們感到挫折,並且反覆地傷害我們搖搖欲墜的自我感。然則,卻也因為「相對我」與「情感我」之間的難以分辨與覺察,使得因為情感創傷的發生,容易讓「情感我」取代「相對我」。
當有人碰觸到我們的痛處,使我們感覺到情感上一股沈重的壓力時,「情感我」旋即顯示出來。而如同前述,面對外在的威脅,根本的焦慮會被喚起,這使得人們會努力想要抓取什麼。不論快樂或痛苦,任何只要可以加強自我感的方式都可以。這同時也解讀了上癮行為在現在生活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尤其是虛擬世界中所衍生的另一個自我感,往往成了許多人緩解存在焦慮的憑藉,殊不知那同樣陷入了飲鴆止渴的盲亂之中。因為在那依附背後,不僅傷害了原本早已殘破不堪的自我,甚至強化了根本的焦慮。
為此作者提出了觀照創傷的概念,其以靜坐觸及這樣的自我觀照,亦即採用接收的態度來看待自己,捨棄了批判與評價,才能夠使我們以負面想法為中心的收縮狀態鬆懈下來。書中說得極好,這種對自己慈悲的修行方式好像在培養「內在的父母」,而最重要的是這個父母對我們是毫無條件接受的。果真如此,負面想法就會鬆懈下來甚至消失,我們便能進入有關懷心的內在空間。而一種健康的流動的、有彈性的自我感便開始浮現。
也就是說,我們不是一味地要除去我們生存所依賴的自我感,也不是一廂情願地要去鬆動緊縮的自我感。而是回過頭觀照存在於內心的情感創傷,而是重新去培養接納我們過往的內在父母。那並非從外而內的改變,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允許與涵容。難嗎?確實不易,可是別忘了作者的用語,「培養」兩字,原就點出了其非一蹴可幾的改變,而是一步一步緩慢而堅定地踩踏著,關於人生,關於旅途。
縮小自己 靜 思 語 在 轉運達人依玲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依玲語錄368
別讓忙碌剝奪我們的健康與快樂
忙碌一直讓我無法好好休息,因為長期工作必須使用電腦,今天要去開刀眼睛,如果粉絲好友有訊息未回,請包容見諒,我的小編只會分享我的文章給大家,不會回訊息。請大家見諒。
人身難得,趁自己還健康有活力的時候多多增加智慧、看透生命,幫自己找到真實的人生答案,過自己健康快樂的生活。
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作主。唯有尊重自己的人,才能勇於縮小自己。
當一個人生命走到盡頭,不能挽救的時候,錢算什麼?
沒了健康,其他的諸如:財富、名譽、地位、面子、奢華、豪車、名宅……都是浮雲。身體是工作的本錢,不管有錢沒錢,都要花錢保養好自己,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財富。
沒病也要體檢,不渴也要喝水,再煩也要想通,有理也要讓人,有權也要低調,不疲勞也要休息,不富也要知足,再忙也要鍛煉。所以,別讓忙碌剝奪我們的健康與快樂。
有健康叫「資產」,
沒健康叫「遺產」!
做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然後面對來臨的事實。能積極面對問題,就能把握隨問題而來的成長機會。
時間有三種步驟: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般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真正有涵養、能力的人,是不需要透過踐踏別人來墊高自己的。因為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好不好命,看他怎麼說話就知道。那些自詡為直性子,打著心直口快的幌子去無所顧忌地傷害別人的,只不過是自私。
一念起,一念滅。善意就在這明滅間,已是天壤之分,雲泥之別。
不要把直接當作藉口...話從口出得經過思考,別無形中傷人!能夠把別人的感受考量在心底的人,才是能「直接」相處的人。即使不穿防護衣、不戴面具,也不怕被刺傷。
在和平民主年代,你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著你成功的程度。以尊重和善意為前提,才有資格談直爽和率性,成人就該遵循這世界的秩序與規則。以尊重和善意為前提,才有資格談直爽和率性。當自我感真正消失了,眼界也開闊了,胸襟也搏大了,心地坦然,一切順乎自然,更可以頤養天性,健康長壽。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說出來的目標,是口說無憑。寫出來的目標,是紙上談兵。實現完成的目標,才是築夢踏實。做人要厚到才能長久。
如果說人生中總有一段路需要一個人走,那就一個人,勇敢的走完它。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抵達夢想的瞬間,而是堅持走在夢想道路上的過程。
當你一個人走路跌倒時,旁邊沒人,所以你不會抱怨,你會站起來繼續走。不管傷有多痛,你也會靠自己的辦法撐過。
相同的,人生是自己選的,不管路有多遠,即使以後會跌倒,會受傷,也都要學會自己承受,自己療傷。因為我們都是這樣,才學會長大的。
如果幸福,那是因為我愛這個世界,也被這個世界所愛。
讓勇氣與堅持轉彎我們的人生,也讓我們手牽手一起加油>謝謝所有在術前陪伴身邊的朋友。
縮小自己 靜 思 語 在 靜思語's post - 縮小自己,則海闊天空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縮小自己 ,則海闊天空; 擴大自己,則無路可走。 恭錄自證嚴法師靜思語. Arvin Tsai and 573 others · 574 · 8 · 86. . Top fan. ... <看更多>
縮小自己 靜 思 語 在 静思语,缩小自己,则海阔天空。扩大自己,则无路可走! 的推薦與評價
朗读者:吉打人文学校洪俊哲。PPT制作者:慈少陈麒行. ... <看更多>
縮小自己 靜 思 語 在 靜思語- 縮小自己,鑽進他人眼裏和心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縮小自己 ,鑽進他人眼裏和心裏乘願學院主任方彩嫦問道:證嚴上人用什麼方法讓各行各業人士歡喜地為慈濟服務? 「沒有方法,但有堅定的作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