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是暢銷書但書名太中二我之前看到都直接略過覺得莫名其妙。後來看到有人推薦才去找來看的,內文的呈現方式是我不太習慣的年輕人與哲學家對話。
但整本書講的觀念倒是很清楚易懂,也發現我早在看書之前就是書中的實踐者了。
例如課題分離,早在小玫瑰出生不久我就寫過他是他、我是我,他有他的人生要過我有我的。我不介入但提供支援,用《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裡的分類應該就是放任型父母吧!
關於創傷的部份,我並不同意書中創傷並不存在這樣的說法。有些創傷它無論從任何角度看它都是創傷不會是別的東西。
但我高度同意「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人生。這個論述有它的危險性在,只能拿來對自己說,但不能也不該去要求那些正在受苦的人「走出來」。
我自己是「賦予過去經驗意義」的實作者,但這條路是完全個人的旅程,是無法在旁人的催促或鼓勵下就能走上去的。書裡能做的也僅僅是指出還有這樣的一條路存在而已。要不要走上去完全只能看自己。
💬「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和的目的而行動。」
💬「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
我一直都是這樣生活的啊!我本來就不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生活著。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清楚我人生的優先排序是什麼。活在當下,人生是由一連串當下的點所串接起來的。
💬「必須有人開始去做。就算其他人不配合,也和你沒關係。」
我真的是找到知音了!這就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啊!想做的事就開始去做,其他人想不想不重要。
這本書真的不是雞湯文,書裡講的也很簡單,只是不見得能非常容易的做到。但以我這個實踐者的角度來說,人生真的很幸福。幸福的能力是來自自己的。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AP🔗 http://moo.im/a/7fvFKL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後大未來》📚
這本書的前半部可以當作作者前一本書《四騎士主宰的未來》的續集,但後半部提到美國高等教育和共富社會論點又和Michael J. Sandel《成功的反思》有雷同之處。
先說前半部,冠狀病毒帶來的淘汰賽是強者恆強,蘋果、Amazon 、還有幾乎壟斷所有廣告業務的google和臉書疫情期間都表現的更好。作者也預測了接下來幾個獨角獸或他不看好的公司並說明理由。
對於高等教育,作者預言破壞性創新的時機已到,過去四十年美國大學學費增加1400%,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94%。現在上大學遠遠要比過去昂貴的多。
學校能提供的價值在三個面向:證書、教育和校園體驗。
以下是書中的原文——
面臨生存威脅的學校是那些價值主張偏向於體驗為主的大學。它們就類似於電影院和遊輪,收錢帶你進入和陌生人共處的封閉小空間,這些大學投資在打造漂亮的遊輪(校園)建築,仰賴被名牌大學拒之門外的學生來源 ——結果現在有麻煩了。有些學校以菁英名校的收費,提供類似菁英名校的體驗,卻沒有同等分量的證書,如今準備經歷一場清算。
以普度大學為例,據報導,校方購買超過一英哩長的壓克力板,以便在校園各處設置隔板。這一切都看在校外觀察家們的眼裡,他們對於校方想讓數以千計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維持社交距離的想法感到不可置信(如果真能做到,人類的繁衍不息可能早早就有問題)。
——《疫後大未來》
換句話說,疫情造成衝擊最大的會是這些比照菁英學校收費但證書卻不菁英的體驗型大學。而改變則在移除了實體的教室大小限制後,優秀教師會更受歡迎,和同儕的薪資差異也會拉大。這些改變會是永久性的,將來更多的學習可以在自己臥室完成。
最後一章比較像在呼籲大家團結、愛國、尊重政府,不要選出實境秀主持人當總統。他也說了資本主義社會讓大家接受的價值觀就是努力就能成功,這句話的反面就是你不成功是因為你不努力。但美國現在是個階級流動性不高的社會,很多環境的影響大過自身。例如從你出生的郵遞區號就能預測你的預期壽命。類似的觀點在《成功的反思》當中也有提到,這兩本可以一起看。
個人感想是現在是時勢造英雄的時代,疫情持續下的我們如何順應時勢生存或進而成長,看的就是個人的特長能否被時勢所接納了。不是所有的時間都一樣重要,而疫情帶來的現在就是關鍵時刻。
照片:🏖度假中用mooink看了很多書~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疫後大未來》
http://moo.im/a/BEHISY
🔗《成功的反思》
http://moo.im/a/0iqxzA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http://moo.im/a/besxTW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厭女的資格》📚
這本比作者的前一本《不只是厭女》好讀許多,前一本的前面幾章真的完全不知道是在幹嘛的,很難看下去。被前一本嚇到的可以給這本一次機會,真的好很多。
這本裡作者進一步闡釋了男性資格感這回事,同樣扣著她原先的付出/取用模型。也很好的解釋了我之前看一些身為母親的作者寫的育兒的焦慮和困擾的源頭是怎麼回事,之前看我只會覺得這些寫育兒的作者毛也太多了,這本則是解釋其中的機轉,那些毛怎麼來的。包括《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這本心理師媽媽的作品還有我最近看到的也是心理師媽媽的粉專都帶給我同樣感受,《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這本書裡也提到了不少。
第七章 不獲支持的女人——男人享有家務勞動的資格感很具體的描述了我前面說的情形。在異性戀伴侶關係中女人被設定成比男人更高的標準:維持家庭運作是"她的"責任而不是"他的",小孩也是"她的"責任而不是"他的"。
"當女人內化了自身被認定的義務,認為必須犧牲自己照顧他人時,就會產生情感和行為上的後果。她有可能會因為對男性伴侶究責而感到內疚與羞恥"
"於是,此處的問題之一,可能是女人對自身資格的認定——或者說,是女人缺少對自身資格的認定。某些女人可能不覺得自己有資格獲得公平的家務工作安排,並給予自己和丈夫等量的閒暇時間。抑或,她們可能覺得自己理論上有資格,但在現實中卻無法堅持,因為周遭的社會力量告訴她們不要堅持,還要她們永遠「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於是她們傳達給伴侶的訊息也是混亂不一致的,一方面覺得不公平、委屈憤怒怎麼都我做,但同時也容許另一半享有這種「不做的資格」,因為究責同樣對她們造成內疚感。
說到這個,其實我對於「快樂媽媽,快樂寶寶」這樣的說法是有點微詞的,不是說媽媽快樂不好,而是這被預設了媽媽快樂的原因是因為要提供更高品質的照護給寶寶。這有點像是給牛聽音樂因為牛心情好會產更多牛奶,但動機不是為了牛本身而是為了更多牛奶。
我值得快樂、值得好好照顧自己是因為我是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因為我是媽媽、因為我被賦予的照顧者角色才值得被好好對待。
關於失衡的情緒勞動這點我也不買這個帳,我不在意有沒有被認定是好媽媽(說真的,關別人啥事啊!)。在家裡我和我家玫瑰花有同樣的資格休息和擁有自己的時間,我們互相配合而不是我委屈求全他心安理得,沒這回事!但至少這本書解釋了很多我觀察到的母職現象,那些感覺委曲、不公的同時又覺得內疚、自己不盡責的感覺是怎麼來的。
🔗《厭女的資格》
http://moo.im/a/134fsB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moo.im/a/89AIOT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http://moo.im/a/goxBJL
這本我之前寫的心得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578115682406814&id=1549910091894050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在 你是我的玫瑰花-龐龍-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我的玫瑰花讀書筆記 在 閱讀筆記- 《小王子》:愛情中你是玫瑰還是狐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小王子走的時候,玫瑰花裝作很堅強,望著小王子漸漸遠逝的背影,她就泣不成聲了。 她明明也是愛他的,他們明明是相愛的。但他們不知道在無形中傷害了彼此,後來,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