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個教育部修正「各級學校健康中心設施基準」,我們辦公室追了三年。#終於修訂了。
#咆哮不會解決問題但是圈粉有用
#可惜我認為做政治不是做網紅
2017年1月的研議紀錄: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34342440004627&substory_index=0&id=536076903164519
當時的相關新聞: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213104
原先在護理人員法、醫師法、緊急醫療救護法,以及教育部主責的各級學校健康中心設施及設備基準的各法律規定之間,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即使學校健康中心的護理師,是取得中華民國護理師執照,擁有護理師專業的專業醫療照護者,在學校健康中心,卻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提供護理師依法可以提供的醫療專業服務。
也就是說,學校護理師必須證明「緊急」,不然即使家長提供醫師診斷書和醫囑,學校健康中心護理師也不能協助學生使用已經準備好例行使用的藥物。譬如說,學生因為罹病,醫師開了藥讓學生帶到學校依照醫囑服用,卻因為「不是緊急」,學校護理師不能協助學生使用藥物。
或者,學生在學校跌倒受傷,護理師可以「緊急」協助他送醫,可是不能幫他包紮傷口,或是在學校幫他換藥。甚至,可以使用成藥,卻不能給與指示用藥;也就是說,媽媽去藥局買普拿疼回來給兒子吃,可以,校護給學生吃普拿疼,或者是用優碘幫學生更換弄髒了的傷口包紮紗布,不行。
很扯,很荒謬,很可笑吧。
可是因為學校護理師是在學校健康中心提供業務,所以場所和業務管理的規範,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而非主管醫事人員和醫療行為的衛福部。
在我們辦公室找了教育部和衛福部開會溝通,之後教育部又開了二次跨部會研商會議、三場座談會、五場研習和四場專家會議,最後分別在2017年三月和2018年五月,提供 #各級學校校護用藥原則。
然後2019年七月,在開過研商修正會議、函請相關部會和各級學校提出修正建議,函請衛福部檢視確認修正規定是否符合現行法令之後,終於重新發布各級學校健康中心設施及設備基準,主要在第六條規定「學校護理人員得依專業判斷使用學校健康中心配置之藥品……」
很小的一件事。但是跨部會,開了數次會議,走了三年,才修改成比較符合現實和尊重專業的規定。
沒關係,國家一步一步能變好,專業能夠回歸專業、發揮所長,很慢、很微小,也要做。
同時也有6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98sbVh_RhKo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終於修訂了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做事】
去年以來,一直有醫界的朋友、性別圈的朋友、兒童與婦女權益的朋友,問我「2020年之後呢?」
我都傻傻笑說「不知道欸。」搞得很多合作議題的朋友們非常擔心,因為我們希望做的很多事情,需要慢慢整合、一點一點拆解、逐步生出資源、建立支持系統。都需要時間。
我在立法院本屆任期到了最後一個會期,我也知道很多同事各自有所動作,政治是複雜的權力角力,這些我都懂。而我自己,認為我是老天的「工具人」,老天賦予我什麼責任,把我們放在什麼位置上,我就把事情一點一點做好。
我們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要推動「國家肺癌智庫」,為這個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包括合理的篩檢與追蹤指引、精準醫療為方向的治療計劃和支付模式、同時必須修改相關法規,重新盤整重大傷病資源、建立新藥給付制度、建立國內治療能量及研究資源。
要細緻「兒虐防治資源」,今年初我們終於修訂了家庭教育法,未來要讓地方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實質成為脆弱家庭、風險家庭的資源整合單位、支援教養困境的家庭,同時也要建立兒童心理及兒童發育專業的後援系統,讓面對特別體質或氣質兒童的家長,得以尋求專業協助。而疑似施虐或施虐者及目睹的家人,未來都還是會面對孩子,類似性侵害加害人刑後治療的後續輔導模式要生出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要修健保法,讓藥價調整及給付方式能夠成為分級醫療的助力而非阻力,而且必須建立比較合理與符合區域情況的藥價給付機制,逆轉過去20年健保只顧砍低給付成本,卻導致國內藥品研發、精進、治療方式、醫材衛材品質無法提升,甚至藥品撤出市場的問題。另外,健保法和施行細則對於停復保的規範,以及境外給付申報的規定,真的必須要修,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健保使用需求只會更多,但是繳健保費的勞動人口,只會變少;健保不能一直以砍醫師給付點值來維持假象。
前年開始,與金管會保險局,和癌症病友與專業組織,還有幾個駐台外國代表處研擬中的癌症治療部分負擔co-payments 及癌症治療保險制度,因為需要蒐集其他國家私人醫療保險給付制度,以及專家提供癌症治療未來發展趨勢評估,所以雖然一開始是想改變「私人醫療保險與健保給付重複」,不利於新藥新治療科技的發展,也增加健保負擔的現有問題,但是後來討論到更廣泛而長遠的部分,就需要一些時間了。
分級醫療的落實需要時間,需要與民眾溝通,需要協助建布廣泛而均值的基層醫療系統,也需要在制度預算與態度上,給分級醫療制度最強的支持;而同時在要求大型醫療院所「輕症下轉」的同時,要開始協調各專科醫學會,提出「應該調高合理給付」的急、重、難症項目。
偏鄉醫療缺乏的問題,我一直認為應該直接由國家資源挹注醫療資源不足區,提供具有誘因的定薪,不要讓業績制的給付模式導致醫療提供者的都會區集中。譬如醫中計劃的補助不該再由醫學中心過一手,而是直接補給醫療人力不足的區域和機構。而部屬醫院應該整合成為一個醫院系統,各縣市的部屬醫院類似分院的模式,才不會都會區部屬醫院強強滾,偏鄉部屬醫院苦哈哈;以部立醫院各縣市分院模式,資源整合分配,人力也能以彈性調度,加上國家原本拜託私立醫療院所支撐基礎公共衛生、防疫、預防注射和篩檢的資源,回到部屬與軍方醫院,實質讓公立醫院可以以這些重要醫療任務營運存活。而鬆綁對於私立醫院的新治療新研究及對於非健保身份外國人的自費業務,讓私立醫療院所發展醫療研發和創新,不要大家通通困在一灘低價健保死水之中。
「四癌篩檢回歸基層」去年與國健署和基層醫療醫師們多次討論,但是今年的計劃依然有幾個細節讓基層很難參與,明年的修改和逐步整合基層醫療院所來承接癌症篩檢,同時促進生活習慣改善與慢性病控制,是還需要幾年的工作。
糖尿病整合計劃跨越國健署和健保署,甚至還未納入口腔照護的部分,我一直在與新陳代謝科、牙科、眼科的學長們討論怎麼來要求衛福部整合可以用的相關資源,應該有更完整和友善的計劃及給付。糖尿病控制得好,我們洗腎與中風、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後續醫療費用才會少。
另一個很大工程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許多細節修訂,以及朝向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整合。這二個法都牽涉到末期或者臨終照護,以及醫療委任代理和醫療決策權力的處理,但是二個法之間有些規範不同、決策順位不同、專業用詞不同,到了第一線醫療人員這邊,怎麼決定哪個部分援引病主法,哪個部分援引安寧條例?更包括醫療委任代理的委任和終止不在同一個法律位置(委任程序有一定嚴謹,但是終止可以隨時),對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來說,法律相關問題的困擾,根本難以配合。
有幾個比較細碎的修法,包括男女結婚年齡拉到18歲,因為之前民法修法與其他法條綁在一起出委員會,結果一直無法協商,看來是得重新再提。而優生保健法的幾個細節,和其中幾個不符需求的規範(譬如醫師發現「有礙優生」又無法治癒的時候要「勸其結紮」),包括「優生」一詞早已不被遺傳諮詢專業所接受等等,雖然修法草案早在去年就提而且已經與行政單位討論過折衷,不過看來都得等下一屆重新提修法草案了。
當然性別平等教育的戰場還在。要要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和其他成人與家庭教育資源,能夠開始投入成年人、「長輩」的性別平等教育。同時必須幫忙整合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資源,落實校園內的教師培力與社群的性別平等教育組織,這個是需要奮戰一陣子的工程。
其他幾個很大的法律提案,包括「勞動教育法」、「國定假日法」,一直無法進入審議,當然我理解其實事涉複雜,但是總是非常希望有可以開始的那天。而「環境教育法」有許多已經不符真正永續環境的精神目標,也需要再處理。
而物理治療師法,還有幾個必須斟酌與協調的部分;長照制度和給付之下的職能治療服務如何可以更從預防失能端介入,也是希望能夠再處理的部分。啊對了,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的更有實質訓練效益,以及難得爭取到的預算分配使用規劃,必須再盯個幾年。保健食品或食品濫用固有成方與療效暗示,還有以中藥作為西藥的名稱和廣告,也還要繼續與中醫師們合作。
嗯然後我們還要再追幾年「醫院手術煙霧呼吸防護」和「職業安全衛生專業人力」的案子。
外交的部分,除了答應了要繼續推動與波蘭、捷克、瓜地馬拉等國家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外交部國際組織業務,要啟動目標式、策略式的補助規劃案,建立積極而有策略性的國際組織參與模式。
嗯,還有很多……
我一直覺得,當醫生,唯一目標是把病人照顧好、治好;當立委,唯一目標也是把工作做好,協調折衝、充分考慮,一一解決問題,即使再小,再沒話題性。
我跟很多關心明年選舉的朋友們都說,「能做多少事,我們努力就是了」。這樣洋洋灑灑隨手捻來,寫得像發表政見一樣XD,其實只是想說,我們有很多事要做,如果有機會,我們就繼續努力吧。
終於修訂了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事】
去年以來,一直有醫界的朋友、性別圈的朋友、兒童與婦女權益的朋友,問我「2020年之後呢?」
我都傻傻笑說「不知道欸。」搞得很多合作議題的朋友們非常擔心,因為我們希望做的很多事情,需要慢慢整合、一點一點拆解、逐步生出資源、建立支持系統。都需要時間。
我在立法院本屆任期到了最後一個會期,我也知道很多同事各自有所動作,政治是複雜的權力角力,這些我都懂。而我自己,認為我是老天的「工具人」,老天賦予我什麼責任,把我們放在什麼位置上,我就把事情一點一點做好。
我們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要推動「國家肺癌智庫」,為這個台灣癌症死亡率第一名的疾病,訂定短中長期目標,包括合理的篩檢與追蹤指引、精準醫療為方向的治療計劃和支付模式、同時必須修改相關法規,重新盤整重大傷病資源、建立新藥給付制度、建立國內治療能量及研究資源。
要細緻「兒虐防治資源」,今年初我們終於修訂了家庭教育法,未來要讓地方縣市家庭教育中心可以實質成為脆弱家庭、風險家庭的資源整合單位、支援教養困境的家庭,同時也要建立兒童心理及兒童發育專業的後援系統,讓面對特別體質或氣質兒童的家長,得以尋求專業協助。而疑似施虐或施虐者及目睹的家人,未來都還是會面對孩子,類似性侵害加害人刑後治療的後續輔導模式要生出來,才能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要修健保法,讓藥價調整及給付方式能夠成為分級醫療的助力而非阻力,而且必須建立比較合理與符合區域情況的藥價給付機制,逆轉過去20年健保只顧砍低給付成本,卻導致國內藥品研發、精進、治療方式、醫材衛材品質無法提升,甚至藥品撤出市場的問題。另外,健保法和施行細則對於停復保的規範,以及境外給付申報的規定,真的必須要修,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健保使用需求只會更多,但是繳健保費的勞動人口,只會變少;健保不能一直以砍醫師給付點值來維持假象。
前年開始,與金管會保險局,和癌症病友與專業組織,還有幾個駐台外國代表處研擬中的癌症治療部分負擔co-payments 及癌症治療保險制度,因為需要蒐集其他國家私人醫療保險給付制度,以及專家提供癌症治療未來發展趨勢評估,所以雖然一開始是想改變「私人醫療保險與健保給付重複」,不利於新藥新治療科技的發展,也增加健保負擔的現有問題,但是後來討論到更廣泛而長遠的部分,就需要一些時間了。
分級醫療的落實需要時間,需要與民眾溝通,需要協助建布廣泛而均值的基層醫療系統,也需要在制度預算與態度上,給分級醫療制度最強的支持;而同時在要求大型醫療院所「輕症下轉」的同時,要開始協調各專科醫學會,提出「應該調高合理給付」的急、重、難症項目。
偏鄉醫療缺乏的問題,我一直認為應該直接由國家資源挹注醫療資源不足區,提供具有誘因的定薪,不要讓業績制的給付模式導致醫療提供者的都會區集中。譬如醫中計劃的補助不該再由醫學中心過一手,而是直接補給醫療人力不足的區域和機構。而部屬醫院應該整合成為一個醫院系統,各縣市的部屬醫院類似分院的模式,才不會都會區部屬醫院強強滾,偏鄉部屬醫院苦哈哈;以部立醫院各縣市分院模式,資源整合分配,人力也能以彈性調度,加上國家原本拜託私立醫療院所支撐基礎公共衛生、防疫、預防注射和篩檢的資源,回到部屬與軍方醫院,實質讓公立醫院可以以這些重要醫療任務營運存活。而鬆綁對於私立醫院的新治療新研究及對於非健保身份外國人的自費業務,讓私立醫療院所發展醫療研發和創新,不要大家通通困在一灘低價健保死水之中。
「四癌篩檢回歸基層」去年與國健署和基層醫療醫師們多次討論,但是今年的計劃依然有幾個細節讓基層很難參與,明年的修改和逐步整合基層醫療院所來承接癌症篩檢,同時促進生活習慣改善與慢性病控制,是還需要幾年的工作。
糖尿病整合計劃跨越國健署和健保署,甚至還未納入口腔照護的部分,我一直在與新陳代謝科、牙科、眼科的學長們討論怎麼來要求衛福部整合可以用的相關資源,應該有更完整和友善的計劃及給付。糖尿病控制得好,我們洗腎與中風、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的後續醫療費用才會少。
另一個很大工程是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許多細節修訂,以及朝向與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的整合。這二個法都牽涉到末期或者臨終照護,以及醫療委任代理和醫療決策權力的處理,但是二個法之間有些規範不同、決策順位不同、專業用詞不同,到了第一線醫療人員這邊,怎麼決定哪個部分援引病主法,哪個部分援引安寧條例?更包括醫療委任代理的委任和終止不在同一個法律位置(委任程序有一定嚴謹,但是終止可以隨時),對於第一線醫療人員來說,法律相關問題的困擾,根本難以配合。
有幾個比較細碎的修法,包括男女結婚年齡拉到18歲,因為之前民法修法與其他法條綁在一起出委員會,結果一直無法協商,看來是得重新再提。而優生保健法的幾個細節,和其中幾個不符需求的規範(譬如醫師發現「有礙優生」又無法治癒的時候要「勸其結紮」),包括「優生」一詞早已不被遺傳諮詢專業所接受等等,雖然修法草案早在去年就提而且已經與行政單位討論過折衷,不過看來都得等下一屆重新提修法草案了。
當然性別平等教育的戰場還在。要要求教育部終身教育司和其他成人與家庭教育資源,能夠開始投入成年人、「長輩」的性別平等教育。同時必須幫忙整合性別平等教育輔導團資源,落實校園內的教師培力與社群的性別平等教育組織,這個是需要奮戰一陣子的工程。
其他幾個很大的法律提案,包括「勞動教育法」、「國定假日法」,一直無法進入審議,當然我理解其實事涉複雜,但是總是非常希望有可以開始的那天。而「環境教育法」有許多已經不符真正永續環境的精神目標,也需要再處理。
而物理治療師法,還有幾個必須斟酌與協調的部分;長照制度和給付之下的職能治療服務如何可以更從預防失能端介入,也是希望能夠再處理的部分。啊對了,中醫負責醫師訓練制度的更有實質訓練效益,以及難得爭取到的預算分配使用規劃,必須再盯個幾年。保健食品或食品濫用固有成方與療效暗示,還有以中藥作為西藥的名稱和廣告,也還要繼續與中醫師們合作。
嗯然後我們還要再追幾年「醫院手術煙霧呼吸防護」和「職業安全衛生專業人力」的案子。
外交的部分,除了答應了要繼續推動與波蘭、捷克、瓜地馬拉等國家的合作,更重要的是要要求外交部國際組織業務,要啟動目標式、策略式的補助規劃案,建立積極而有策略性的國際組織參與模式。
嗯,還有很多……
我一直覺得,當醫生,唯一目標是把病人照顧好、治好;當立委,唯一目標也是把工作做好,協調折衝、充分考慮,一一解決問題,即使再小,再沒話題性。
我跟很多關心明年選舉的朋友們都說,「能做多少事,我們努力就是了」。這樣洋洋灑灑隨手捻來,寫得像發表政見一樣XD,其實只是想說,我們有很多事要做,如果有機會,我們就繼續努力吧。
終於修訂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5月28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98sbVh_RhKo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引發特區政府一度取消「回港易」的廣州荔灣區疫情,確診病例從兩宗增加到4宗,發展情况以及如何影響「回港易」安排,還要拭目以待。處理「回港易」出現「烏龍」,是特區政府理解國家衛健委的公布風險地區範圍有所偏差,後來糾正也並非如特首林鄭月娥所言是「內部調整機制」。如果香港與內地政府在處理疫情的機制繼續出現不一致,不但通關無望,還可能會引發更多烏龍。
蘋果頭條
8.31太子站事件至今21個月,速龍衝入地鐵車廂無差別突襲乘客、市民跪地抱頭痛哭等畫面,在港人心中仍難以磨滅。油尖旺民主派區議員過往一直要求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追究事件,負責替市民收花獻花的林兆彬表示,在政局不斷變化下,今個月起將不再收花,但承諾當晚會繼續作被捕支援服務。他解釋,有關決定是由於擔心日後連收花也成政權DQ的藉口。
東方正論
未開市,先炒高。壹傳媒自本月17日停牌後昨日終於復牌,股價一如所料再次大幅波動,開市前競價交易時段更一度飆逾29倍至5.6元的競價盤,令人咋舌。更誇張地的是,甫開市其股價一度暴升逾141%,即市最高更飆330%,最終全日收報0.28元,升50%,猶如搭上瘋狂過山車。一間全無利好消息的上市公司,「最大水喉」黎智英的股份及資產又遭凍結,股價大幅上落的最合理解釋乃係人為舞高弄低,造市嫌疑濃得化不開。
星島社論
改變香港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二〇二一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草案》,經歷三個月立法工作後,昨日於立法會以四十票贊成、兩票反對下三讀通過,下周一刊憲生效。修例後的立法會將會增至九十席,選委會增至一千五百人。特首林鄭月娥形容通過草案是在「一國兩制」下確保「愛國者治港」具重大標誌意義的時刻,其後政府將全力以赴籌備未來三場選舉;她將適時就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作出任命,並向中央提交報告備案。
經濟社評
中美關係近乎全方位緊張下,經貿出現小突破,兩國貿易代表昨天9個月來首次對話,反映中美商貿互惠本質,疫下尤難脫鈎。中方致力藉工商界阻止兩國全面衝突,爭取共贏,惟美國總統拜登延續了前朝不少對華強硬立場所獲的不公平着數,且事事放眼只顧自身利益,雙邊關係崎嶇難免,北京要遇難拆局,更要努力自強,謀求科技不斷突破進步,在全球立信自強。
終於修訂了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讓歧視從心消失……》
~高金素梅 2021.01.15
歷經半年的本土語言課程納入必修議案,終於在1月9日有了決議:
‘’針對「原住民族語言課程」在國中一、二年級為「必修」,國中三年級則為「必選修」的課程發展。’’
簡單來說:國中三年,在各個年級都有族語學習的課程,並且學校必須為各個年級的原住民學生開設族語課程,保障我們的孩子學習族語的權益。
我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圓滿的,這要感謝各方各界的努力。我們共同說服課審委員及社會大眾,藉由不斷地溝通讓彼此的聲音充分交流,讓課審委員理解族語學習對原住民族的重要性,最後才可以做出貼近基層需求的最佳決議。
我認為這是原住民族與主流社會對話的示範,我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的對話,更期望未來因為《原住民族教育法》的修訂通過,實施對象擴增為全體人民,能增進族群間的理解與尊重。
讓我們一起將美麗的多元文化流動在台灣社會,讓歧視從心消失。
終於修訂了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1月20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_dbke5VSyv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去年反修例風暴,香港陷入「街頭戰爭」狀態,網上「起底」頻頻,防暴警察執勤不展示警員編號,引起爭議,昨天高等法院裁定,有關做法不符合《人權法》。警員未有展示獨一無二的身分識別標記,有礙投訴處理制度運作,警方認為非常時期需要非常處理,高院認為即使情况緊急,亦不能凌駕《人權法》。過去一年,有關反修例風暴的案件,上訴裁決屢有反覆,法律程序一日未完,仍有變卦可能,警方和律政司會否就今次裁決提出上訴,有待觀察。無論如何,時至今天,暴力鬥爭已經走入死胡同,「街頭戰爭」告一段落,社會不應停留在當時的狀態,警方執法安排亦應「復常」,不展示警員編號是偏離常態的做法,至於現行監警機制不足之處,亦需好好檢視。
蘋果頭條
中大上星期宣佈將原定今天舉行的畢業禮改至網上進行。有學生發起校內遊行,應屆畢業生穿上畢業袍參加,其間高叫「一息尚存,抗爭到底」、「毋忘義士,釋放十二」等口號,聲援至今仍被扣押在內地的12名港人。校方就事件報警,警方指現場有人展示「港獨」橫額和旗幟、叫喊「港獨」口號,涉違反《國安法》,國安處已展開調查。該活動呼籲畢業生及學生自備文宣,從中大百萬大道遊行至「特定地點」為運動默哀,然後返回百萬大道。有關活動簡介提到,政府今年以防疫爲名打壓自由,大學生面對社會不公應「勇敢説不」,繼承在去年社會運動中傷亡者及12名被扣押在內地的港人的意志,表達訴求。中大學生會早前表示,不會干預同學自發的活動,望校方勿出手阻止甚至報警。
東方正論
早就說過,一時的平靜不等於永遠的平靜,黑暴就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果不其然,趁着中大一連3日舉行畢業禮,潛伏在校園內的百足之蟲終於按捺不住破土而出,身穿畢業黑袍的大學生高舉港獨標語,高呼港獨口號,高唱港獨之歌,將校園當成是宣獨場、法外地,黑暴回魂捲土重來,擺明視《港區國安法》如無物。直到晚上,教育局才發聲明譴責,警方國安處才接手調查,簡直姍姍來遲。中大向來是黑暴重鎮,去年11月爆發的「二號橋之戰」令人猶有餘悸,他們卻津津樂道,視之為一場勝仗。儘管國安法生效猶如一記重擊,黑暴被迫大大收斂,但無可否認的是,他們並非心服口服,而是忿忿不平,隱忍潛伏,只待「適當時機」來臨便會大爆發。
星島社論
中文大學昨日舉行網上畢業禮,正值「中大風暴」一周年,約百名畢業生及學生發起遊行,其間呼喊及展示「港獨」口號與旗幟,校內多處更遭人塗鴉,校方兩度發聲明譴責並首次報警,教育局晚上發聲明,表示支持校方行動,而警方國安處即接手調查。據了解,中大認為今次事態嚴重,有人在未經申請下進行有組織遊行,加上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及刑事毀壞,故報警是為免學生以為校園是法外之地。中大把昨天起一連三日舉行的畢業禮改為網上進行,被質疑校方阻止學生在典禮表達訴求,有人在社媒發起「暴大2020我們的畢業禮」,號召畢業生遊行紀念反修例運動,並呼籲關注十二名被內地扣押港人,約百人昨日響應號召,不少人身穿畢業袍或戴上「V煞」面具,手持黑色氣球、「港獨」旗織及寫有「毋忘義士、釋放十二」等橫額。
經濟社評
拜登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多名重量級政治家開腔要求對華強硬,美國參議院更呼籲聯歐制華,皆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簽署後,美國深感威脅,急須聯合盟友重訂貿易以至世界秩序標準,求遏制中國發展。中國近期加力開放,進一步敞開大門,藉經濟實利突破美國圍堵。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發表報告,指中國已變成一個真正系統性競爭對手,美歐需要將此共識化為行動,建議取消中國在世貿的「發展中國家」地位、修訂世貿有關工業補貼的規定,並加強對中國的關鍵技術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