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悲傷龜山島》
* 聽好了,所謂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距離感。——伊阪幸太郎
* 我喜歡愛讀書的女人。書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書不是棍棒,卻會使女人鏗鏘有力。書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飛翔。書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席慕蓉《我所喜歡的女子》
* 假如我來世上一遭
只為與你相聚一次
只為了億萬光年裡的那一剎那
一剎那裡所有的甜蜜與悲淒
那麽就讓一切該發生的
都在瞬間出現吧
我俯首感謝所有星球的相助
讓我與你相遇
與你別離
完成了上帝所作的一首詩
然後再緩緩地老去
——席慕蓉《抉擇》
* 我是沒有選擇的做了暫時的不死鳥,雖然我的翅膀斷了, 我的羽毛脫了,我已沒有另一半 可以比翼,可是那顆碎成片片的心,仍是父母的珍寶,再痛,再傷,只有他們不肯我死去,我便也不再有放棄他們的念頭。—-三毛 《夢裡花落知多少》
* 書到無窮處,笑看雲起時,好一輪紅太陽破空而出,光芒四射,前途一片光明,彼岸便是此身。—-三毛《送你一匹馬》
* 曾經擁有的東西被奪走,並不代表就會回到原來並不擁有那種東西的時候。
——東野圭吾《白夜行》
*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從田野上度過的四時。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紀伯倫《先知》
* 別有寄託的友誼,不是真正的友誼,而是撒入生活海洋裡的網,到頭來空收無益。
——紀伯倫
* 世間從不缺少輝煌的花冠,缺少的是被花冠暈染的淡定。—-季羨林《不完滿才是人生》
* 哪怕是再平常的事,只要你把它隱藏起來,就顯得饒有趣味。—-王爾德《道林格雷的畫像》
* 為了自己,我必須饒恕你。一個人,不能永遠在胸中養著一條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靈魂的園子裏栽種荊棘。—-王爾德《自深深處》
* 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麼?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繫,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卡夫卡《午夜的沈默》
*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魯迅
—-圖片:來自大學同學魯蛋,拍攝宜蘭龜山島。那塊海域是我的祖父葬身之地。才三十初頭的年輕人,帶著員工,在84年前自羅東遊船至龜山島。一陣大浪突然撲來,船沈了:祖父跳下海準備游回岸邊,一旁落海的人抓住他的手,衆人彼此扶持,也互相牽制,又一個大浪把他們打回深海,站在岸上等待的妻子就這樣看著丈夫愈來愈遠,而海上有成群的鯊魚。浪潮那麼驚擾,龜山島靜靜看著一切。一個家,就這樣破了,那一年我的父親才五歲。再隔九年,二戰結束。傷心的日本籍母親,踏上歸途,回到日本故土。她流淚告別了孩子們,而在此之前,她的淚水已盡付海中。
84年後,龜山島依舊,海看起來那麼平靜。好似什麼都未發生過。
這個世界是表象的,這個世界是欺人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正:資料來源資訊有誤,應該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特此更正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共讀
#怪獸媽媽
#親子之間愛與擔憂的學習
孩子出生前,你是否曾思考過未來想成為怎麼樣的媽媽呢?而孩子出生後,你又變成怎麼樣的媽媽呢?
《怪獸媽媽》為台灣繪本插畫家貓魚的首部圖文創作,以親身體驗,描繪出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愛與擔憂,保護與放手之間的掙扎,因此開頭便以破題方式,道出為人父母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人生課題。
繪本每頁可愛繽紛且筆觸細膩的圖樣,適合帶著孩子一起共讀,培養美學,與感受母愛的溫暖。而若以探討內容來看,我則認為非常適合身為父母的大人閱讀,在一頁頁的故事劇情之中,反思自己給予孩子的愛是否太過滿溢,而造成雙方的壓力。
——
此繪本每頁文字僅簡單幾句,以壓克力顏料為主,搭配色鉛筆、油性粉彩及一些拼貼,呈現出母親對孩子的真實情感與暖意。在繽紛的色彩之中,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與帶出親子之間所需面對的課題,進而反思自己究竟希望成為什麼樣的父母,養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而這也讓我想起曾讀到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詩句,談到身為父母必須了解,孩子是個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的所有物。需由他們自行探索生命,對自我認同,而父母僅需好好做自己,學習尊重並理解孩子,這樣也才能培養出有同理心,並對未知的未來充滿勇氣的孩子。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
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
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
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
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你好比一把弓,
孩子是從你身上射出的生命之箭。
弓箭手看見無窮路徑上的箭靶,
於是祂大力拉彎你這把弓,
希望祂的箭能射得又快又遠。
欣然屈服在神的手中吧,
因為祂既愛那疾飛的箭,
也愛那穩定的弓。
——黎巴嫩詩人-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完整分享文請見Blog:https://reurl.cc/MAqbv4
敦煌書局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4歲女孩的遺書: 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
昨天半夜,我看到這個在微信上流傳的三張手寫遺書,寫下這封訣別信的人,是一名上海的14歲女孩,看完後我就失眠了。
遺書的開頭,她寫下這樣一段話:
「人生一趟,遇見你們我很榮幸,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
遺書裡面,全篇都是用“你們”,而沒有出現“爸媽”,遺書中的每一句話,字裡行間平靜又絕望,看完讓人覺得好心疼。
她寫的每一句,仿佛像要用盡力氣似地把自己身上的肉一塊塊割下來還給父母,最後毫無牽掛的離開這個世界。
#無法喘息的學業壓力、父母殘暴辱罵的對待方式,都讓她窒息、最後身心受創。
裡面寫道:
“這年頭就是這麼怪,坐在沙發上躺在床上的人,永遠有資格指著鼻子罵一個正在讀書或寫功課的人。”
“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讓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眾,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聲罵最難聽的話。”
“失眠的原因是睡前被罵或被打,躺在床上接著聽從主臥傳來的謾駡聲,剩下的時間用來回味一天的難過。”
就這樣,在父母的暴力相向和辱罵中,少女漸漸走向絕望。就像她寫到“毀掉一個人的童年很簡單,只需要毀了她的童年。”
但是女孩是一個非常懂事且細心的孩子,哪怕自己即將要離開這個世界,也不忘把所有事情都考慮安排好。學校借的書叫父母要記得還,還把自己的壓歲錢都整理好。為了不讓家變成凶宅,選擇死在外面。踩過的榻榻米,也用了一個小紙條寫上備註。
#越是懂事的孩子越讓人心疼
也許有人會說,現在孩子的承受能力太差了,而她最後是這樣提到 “你們把我們想得太堅強了,反省這件事就留給歲月好了”
大概自己也是經歷過這種唯有讀書考上好學校才是成功的教育年代,特別有感。
「每個世代都有每個世代的痛苦,我想我們這一輩的課題,就是學習不要再複製同樣的悲劇。」
我自己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和孩子教養、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有理智線斷裂、心浮氣躁的時候。真的必須不斷提醒自己,孩子健康成長比成績分數重要,要好好和孩子說話、不吝惜給予愛和擁抱。我相信愛和管教,從來都不用互相矛盾。
孩子,一路好走,願天堂裡沒有痛苦,願妳來生獲得幸福。
註記: 後來有媒體質疑這封遺書的真偽(自殺是真),但在中國每年因課業家庭因素而自殺的孩子非常多,信中描述的內容也確實常發生在現實中,不管如何,都是給我們為人父母一個警示。
#紀伯倫《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達到的明天。
你要向他們學習,而不是使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在昨日流連。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裡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安全妹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正:資料來源資訊有誤,應該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特此更正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 孩子 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你的孩子不是你 的,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 ... ... <看更多>
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在 乘風歷史-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的推薦與評價
紀伯倫 《先知》散文詩選: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 文:卡里.紀伯倫(Kahlil Gibran) - 孩子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