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年農曆七夕,七娘媽廟都的七娘生日,都會舉行十六歲成年禮。正在台南小旅行的小編正好路過,趕緊記錄一下這一年一次的祭典。只見人山人海,父母帶著子女,在炎熱的氣溫中,汗流浹背地進行各種祭祀典儀。根本就很難參加阿,趕快看個影片,湊湊熱鬧~ . ▓ #關於星星的信仰 . 之前偽學術曾經在大阪的郊野踏查「星崇...
碗粿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成為半公眾人物最該注意的就是話語權吧!
就在剛剛,經歷了一段,此生最難忘、最不舒服的按摩體驗,若是一般人早就給一顆星了吧!
發洩文打了又刪,碗粿提醒「別人說了就是別人說的,但是你說的話,代表的意義不一樣,最近店家生意不好…」
是阿,
寫了推薦文,店家生意好,不見得會感謝你。
但寫了負評,店家肯定恨你,即便是真實感受。
想想,
還是來把硬碟內的照片清一清吧!
https://nurseilife.cc/kde/
繼續把想吃的名單吃一吃,
你也知道,
現在就是個政策隨時都會滾動的時刻~~
天知道下一秒,
你想吃的店,是否能等你呢?
碗粿意義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和 BIOS 睡一晚(?):U.I.J Hotel & Hostel - 友愛街旅館,一間雙魚座的旅館會有多浪漫
⠀
⠀
WFH 第 N 天,這才明白旅行的意義就是思念。最後一次去台南吃了:超鮮味小卷米粉,Q 彈意麵,淋滿醬汁、撒上花生粉跟芫荽的粽子,還有碗粿、白糖粿跟豬舌刈包⋯⋯。把對台南(美食)的香甜思念一筆一筆記下來,發現下次去不住個四天三夜哪裡吃得完?
⠀
⠀
位處台南遊客集散地,周圍環繞排隊小吃, U.I.J 站在熱點,發著亮光,似乎招著好客的手:「(吃)累了請來這裡歇歇,但這裡也可能會好玩到你捨不得睡喔。」比起一間收納睡眠的旅店, U.I.J 更像一名浪漫又熱情的地陪兼旅伴。
⠀
⠀
寬裕不冰冷的工業風設計,隨處可見書籍與黑膠,充滿柔軟文化細節。不只要旅人享受空間的品味, U.I.J 更期許成為一個「平台」,替各式各樣的相逢牽紅線。
⠀
⠀
設計飯店(Hotel)和青年旅舍(Hostel)混種的結果是創造流動,看似兩個客群的極端匯聚在同一個空間,更多有愛的設施與設計,讓旅人捨不得躲進極舒適的房內——24 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將飲食與文化的書籍選好選滿,歡迎閱讀大食客,共享廚房的設計除了圍繞在飲食,更強調打開人與人對話的可能性。你走進旅館,同時更多不期而遇上前擁住你。
⠀
⠀
雙魚座的 U.I.J 有著浪漫又多面向的性格,一方面有意識地與在地文化連結,期待成為台南的文化櫥窗,讓入住的旅客不會只是過客,與台南交陪,最後他鄉似故鄉。另一方面也對外串連,從全台灣到國際,透過展覽、Open Day,甚至是跨年音樂祭,突破一間旅館的可能性,牽起更多不可預期的緣分。
⠀
⠀
例如 2020 年底封館舉辦跨年音樂祭「跨過祭」,當時邀請了「不見不傘」的插畫家小高潮社長擺攤,一間間背包客房像一座座洞穴,裡頭是各攤主的創作結晶,當晚攤主可以直接入住床位,一起跨年倒頭就睡。色長說當天氣氛實在太「鬆勢」,最後她棄攤於不顧地跑去聽團——這或許就是 U.I.J 的魅力所在吧,旅行最美之處就在於出乎意料。
⠀
⠀
共享空間的設置,熱鬧喧嘩的活動,都像好客的台南人,就是要旅人來到這好好結緣,讓好人好事都在這座友愛之處不見不散。
⠀
⠀
⠀
▍BIOS monthly #傘開計劃,邀請 U.I.J 撐起不見不傘,以超強有愛熱度,匯集台南好人好事,替你撐起旅行的意義——
⠀
⠀
Q :
U.I.J 是否發生過有緣或浪漫的故事呢?
⠀
A :
哇!真的超級多!不確定是不是巧合,但 U.I.J 或許真的有個好名字,常常有很多「有愛」的故事! 遇過在活動上相識相戀的客人,也常常接到客人委託的求婚任務,露台也時常有人包場舉辦婚禮,最後也會收到客人喜獲新生兒的訊息。我們常常覺得何其有幸,作為一間旅館可以參與大家生命中的浪漫時刻。
⠀
⠀
Q :
如果 U.I.J 是一個人?
⠀
A :
雙魚座的他應該很喜歡浪漫,也追求有趣的火花。不約而同,在開館前我們也籌備了傘面超大的傘,希望旅客遇雨時,兩人共撐一把也不會淋濕,散起步來心情有餘裕,誰也不委屈。所以 U.I.J 應該會偷偷把這把「不見不傘」混入常態使用的傘,隨機借出,然後躲在旁邊偷看偷笑吧~
⠀
⠀
⠀
——
⠀
【 疫情期間,你也可以替 U.I.J 撐傘 】
⠀
就在疫情爆發前, U.I.J 完成了和瑞士設計環保包袋品牌FREITAG的絕版品收藏展覽佈展:【FREITAG EXHIBITON │ 基因資料庫】。
⠀
卻逢疫情,緊急讓展覽內容和難得的 POP-UP SHOP 線上化,讓大家在家就能先選包購物,預覽展覽內容,等到疫情趨緩解封後,再住進來逛展,約好了不見不散!
⠀
U.I.J x FREITAG POP-UP SHOP 線上選包,24小時不打烊 ➤➤ https://bit.ly/3pCo51c
⠀
⠀
——
⠀
誰能體諒我有雨天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了解你的偶爾膽怯
⠀
天空和心情都會下雨
#傘開計劃 把勇氣送到離你最近的店家
一把傘寄託在店裡 提供給受夠被世界淋濕的你
⠀
三款設計傘熱賣中
https://bit.ly/35segty
碗粿意義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每年農曆七夕,七娘媽廟都的七娘生日,都會舉行十六歲成年禮。正在台南小旅行的小編正好路過,趕緊記錄一下這一年一次的祭典。只見人山人海,父母帶著子女,在炎熱的氣溫中,汗流浹背地進行各種祭祀典儀。根本就很難參加阿,趕快看個影片,湊湊熱鬧~
.
▓ #關於星星的信仰
.
之前偽學術曾經在大阪的郊野踏查「星崇拜」,談到了大阪地區的牛郎與織女神話脈絡(有興趣的人請見下方網址)。古人觀測星象,根據星星的亮度作為認識星象之基礎,並作為標誌天象,與人間生活之相對意義。
.
織女與牛郎的星辰模樣,織梭與水牛,就激發了以農業與紡織為生活基礎的人們,一種浪漫的想像。男子勤耕、女子巧織,夫妻相愛相助,家庭生活幸福美滿,一直是傳統農業社會最美好的生活憧憬。
.
▓ #愛情七夕跟生子養育有甚麼關係
.
我們常說,女生有「二七」月事,有「二七」才有生子的可能,因此「二七」是一相當特別的數字。由於織女為女子,所以織女節日便以「七」有關之時間為節。因此人們也才選擇讓天帝以此特別之「七日」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時間,以增進此愛情故事之神秘美感(林素英,2009)。
.
織女與牛郎每年一見,礙於環境所迫,難為人母。所以衡情論理,織女便願意藉機會照顧大家的小孩,以補償身為人母的匱乏。於是,臺南開隆宮即選擇在七月七日之時,為「七娘媽」之眾多「契子」(#原來台語的乾兒子是這個字!)舉行「成年禮」之盛大活動,藉機答謝「七娘媽」照顧「契子」之辛勞。
.
▓ #狀元騎馬與感恩鑽桌
.
就在今天,臺南府城地區,還保有讓契子、契女去七娘媽廟拜七娘媽答謝的禮俗,感謝小孩順利長大成人。「#七娘媽生」這一天,家長與小孩前往祭拜,舉行成年禮,俗稱「#做十六歲」。在進行成年禮時的祭品,包含有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四果、紅龜粿、麵線、麻油雞酒等,及「七娘媽亭」,依古禮先燒香拜「七娘媽」,行三跪九叩禮,祭祀結束,做十六歲的青少年鑽過七娘媽亭下供桌3圈,然後由家長扶起。還有狀元郎騎馬繞境的奇妙景象(可惜沒看到)!
.
📚 #參考文獻:
.
1. 吳建昇、陳志昌(2020)。《臺南生育禮俗研究》。蔚藍文化。
2. 林素英. (2009). 七夕節俗論略. 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7), 1-28.
\\\\\
👧 #星落傳說一 - 枚方的「天野川」: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vanity=Pseudoscholarship&set=a.1121316364722654
.
👧 #星落傳說二 - 動畫《你的名字》中星落傳說的起源?:被隕石衝擊的大阪交野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81%BD%E5%AD%B8%E8%A1%93/%E5%B9%BB%E6%99%AF%E8%A1%97%E9%81%93-%E5%8B%95%E7%95%AB%E4%BD%A0%E7%9A%84%E5%90%8D%E5%AD%97%E4%B8%AD%E6%98%9F%E8%90%BD%E5%82%B3%E8%AA%AA%E7%9A%84%E8%B5%B7%E6%BA%90%E8%A2%AB%E9%9A%95%E7%9F%B3%E8%A1%9D%E6%93%8A%E7%9A%84%E5%A4%A7%E9%98%AA%E4%BA%A4%E9%87%8E-%E6%9D%8E%E9%95%B7%E6%BD%94/1124332221087735/?av=208541192666847&eav=AfZpUHEntvARB0qWnvYQz3UnsI_jKWez8_HtR5EmrecyH5c2H00dGphOoLhlBGSHR9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t7Xl8dIvw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