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
翻转年纪的智慧
楊蓓老師
13/06/2021
2:30 p.m. – 4 p.m.
馮以量記錄
如是我聞。如是我記。
1. 這個讀書會,每個人可以去抓自己的重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本來讀書會大家讀一本書就是希望我們可以一同聚焦,可是這本書的題目很大,所以要怎麼談都可以。相對來說,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自由。
2. 有關學員說起的儒家思想,我們有不少人的人生都是如此鋪成的。因為,儒家的學說,其實在我們的文化裡頭,再怎麼說,它都是一個主流。 這一個主流對我們的成長來講,影響非常深遠。
這裡頭包括我們的角色怎麼扮演、要成為什麼樣的人、要怎樣在世界上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讓自己圓滿。儒家的確給了我們一個非常明確的軌道。
我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如果你選擇單身過日子的話,你還是會遇到別人會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啊。
對於人生該怎麼鋪成這件事,儒家其實已經盡了它最大的功能。 可是,這個功能底下,很多人付出了很多代價、很辛苦,而且傷痕累累。
3. 有些人會為了儒家思想所期待要保持的特定形象,付出很多代價。甚至有些人,會開始蠢蠢欲動,有了叛逆的動力。這沒有男女之分。
不少人往往到了中年,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會有這種想要叛逆的動力。 中年叛逆,這件事情,真的是我要的嗎?
有時候我們會想,我是要滿足別人呢,還是要滿足自己?
然後,我要如何看待“活出一個人的樣子”的慾望。
所以,有些人會開始停下來。做一些省思。 會有各式各樣的反應,以及思考“我想怎樣過我的下半生?”
這個時候就開始會有轉型的過程(transition)。那就是, 變。 你覺得你的人生需要變。
4. 有關變,我們常常疑惑、反對自己、否定自己。活了一大半輩子,努力了半輩子,都是去完成別人的期待。 你回頭發現,那,我對自己的期待呢?我自己呢?
今天如果你要停留在懷疑的狀態,我覺得是好事。可是,今天,你仍然用了一個你前半生的標準(如:儒家的標準),來評估自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掉到一個自我否定的狀態。 甚至是面對過去,不管是成敗的、是挫折或掙扎的,我們難免會升起消極的感受會出現。
這個地方是個關鍵的。
如果我可以全然放下過去的評價來自我懷疑,我可以提出疑惑,而我可以回頭去深入的去看看:我曾經走過的路裏頭,我到底盡了多少的力?我滿足了那些人?看看我自己下半輩子要怎麼過,那麼自然會有一些新的念頭產生。
這個時候的疑惑,就變成一個可用之疑。
5. 不要花力氣,評斷自己說這個不好,那個也不好。 時間都過去了,而且你已經做了。#我們何不換一個心態來想,#我照單全收。照單全收時候,你會發現會比較省力氣的。畢竟你前面那一口呼吸和這一口呼吸是不一樣的。
6. 當我們用過往的評價標準去說自己沒做好、沒做到,難免我們會有遺憾,愧疚。我所謂的照單全收,所有的愧疚你都得收住。這個時候,你突然間會發現自己比較清澈,去覺知你自己。
7. 你開始會想,我想要成為怎樣的自己?我還可以有更多的創新來創造自己嗎? 可以這樣嗎?我其實可以充滿創意的,我可以重新創造。
當你允許自己變的時候,那個允許很重要。當然有人會感覺到不安全, 萬一我的允許會傷風敗俗,怎麼辦?人,如果是清醒的,是不會做傷風敗俗的事情的。只有腦子不清醒的人,才會這樣。
如果你想要改變,對別人好、對自己也好,那有什麼不好?
即便儒家有點霸道成為我們文化主流價值,它也沒有錯,可是重點是,只要人活著,他都希望自己是好的,對自己是有利的、對別人是有利的。作為人類,這些價值,它永遠不會喪失。
我們要發現怎麼可以讓自己的前半生不被自己的批判,接納下來,而允許自己做改變。這件事,我想,這個地方就需要靠覺知這兩個字了。
8. 有了覺知,我們才會反思。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情緒性來做反應。
#感覺和情緒有什麼差別?
我們不僅僅只是覺知情緒,也要覺知自己的感覺。
感覺就像大海,情緒像浪花的尖頭(浪尖)。如果你被情緒拉住的時候,你看不見大海。可是,當你不把注意力放在那個浪尖的時候,你才會感覺到大海的存在。
9. 我可以用一個充分的感覺去感覺我的前半生怎麼過日子的時候,我好像在看自己的連續劇。 我可以去想想看,我幾歲到幾歲怎麼過,是什麼樣子啊?來回顧自己的前半生。
我們人啊,是很健忘的。當我們回憶的時候,#我們都只抓住了浪尖(情緒),#還有那些讓我們有情緒的事件,#我們沒有辦法用更寬的視野來覺知我們是怎麼活的。
10. #所以如果你願意平心靜氣地去去看看自己所走過的路,我是怎麼做到的?我是做了什麼努力,讓自己成為這樣的男人(女人)?什麼曾經給我帶來成功的經驗、成功的評價,這裡面我的滿足是什麼?我是不是也有一些挫折?我不滿意的地方?可能通通都有。當這些資訊你愈來愈多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原來我要做一個這樣的男人(女人)也還真的不容易啊。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這就是對自己的慈悲。
11. 對自己慈悲這件事情不是自大。#你會發現當對自己慈悲的時候,你會真正完完全全和自己在一起,你會發現你開始真正擁有你自己。#你不是只擁有大海裡面的浪尖、浪花,#你開始擁有大海。當你開始擁有這些的時候,你看見的自己,和你以前認知的自己,開始有一些小小的改變。變的允許,有時候不需要你的允許,它就開始發現了。
這個時候,你會變得柔軟、也相對的脆弱。
#其實裡面最大的轉變是因為自己消融了自己。過往的生命歷程當中,不管是喜怒哀樂,成敗榮辱,它慢慢消融,變成自己可以擁有所有的自己。
所以年紀大了,有一個特權,就是開始能做回自己。應該不是說做自己,而是說開始去貼近自己。漸漸的,漸漸的,和自己愈來愈靠近。 身心比較一致統一的狀態。
12. 這個過程裏頭,感覺上,就是你的生命裡頭有過去的陽,而你培養的陰,道家說陰陽相濟。當陰陽相濟的時候,水火相濟,點土成金。回到人的身上,當陰陽相濟時,這個人漸漸地會比較完整了。
陽剛、陰柔,這兩種力量,在這個二元的世界裡頭,其實是相融並濟。你就會發現這個就是 #從儒家走到道家的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什麼叫做順其自然。
只要你的覺知有在的時候,你會體會到什麼是順其自然、天道。當然你也會發現有些人因為面對突然的死亡事件,所有有時候,有些人他會跳過道家,開始去學佛。
事實上,#在學佛的道路上,#所謂的修行,#它也不過是讓自己能夠進入剛柔並濟、#陰陽互通的一個狀態。 然後你才會有所謂的開悟、明心見性、了脫生死等。
13. 所以你會發現覺知的這條線,它產生一個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我們從文化的角度來看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的路線,它就是走儒家、走道家、走佛家的一個歷程。這樣的歷程,你走到後頭,並不是只剩下陽剛或只剩下陰柔,而是剛柔並濟。
特質就是人比較不容易對內(自己)、也不對外(外在)產生太多的衝突。因為有這兩把刷子,才能有四兩撥千斤的能力。
14. 前面所提到的過程,它就是修煉的過程。前面所走的路是為了符應社會的價值,遇到了挫折,您能夠培養一個照單全收的胸襟。
這個時候,你更加能比較完整的擁有你自己。當你擁有自己的時候,我們再來面對生命當中更大的磨難,老跟死的時候,比較能夠心平氣和。這樣的過程,華人社會、文化,比較完整的生命歷程。
15. 從自己的觀照及反思裏頭,對我們的生命會有新的詮釋。 去說自己的生命故事,才能找出來你的“變”(Transition),然後得到自己的允許,勇敢地去推動自己去進入改變的歷程。那份勇敢,我覺得是最可貴的。
Question & Answer:
16. 禪是可以操作的,它不只是停留在概念。所以從體驗當中慢慢去理解、體會禪是什麼。也因為禪,我把過去的儒、道,漸漸的可以把它們融合在一起。
17. 戒就是我們心裡頭的規矩。其實我發現儒家的禮義廉恥,佛家的戒律和內心的規矩,是相通。儒家注重和別人關係,佛教看你自己內在心的邊界,戒律在哪裡。佛教其實也講倫理。就像儒家的倫理一樣。
大家都聽過,“人成,則佛成。”人成,這種角度,就是得從儒家的角度、熟悉的倫理來看待。有些人對外可能已建構成自己的疆界,然而人也需要對內心的心界建構。
因為倫理是長在心裡頭的,戒也是長在人的心裡頭的。日常生活裏頭,你如何把人做好,那就開始融合了。
18. 有關照單全收這說法,妳講接納兩個字的時候,會讓我們掉到刻板印象裡頭。不管怎樣,我雖然心裡不願意,腦子裡也不願意,然而我還是接受下來了。可是照單全收,可是妳就認了。妳就痛快的把它收了。
我覺得那個痛快,減少我們的遲疑。所以我採用照單全收,而不是接納字眼。
臣服。其實就是更近一步。 已經進入狀態,臣服還需要更多的心理歷程。可是,照單全收,是妳不管它好壞,先收了再說。 痛快一些。
19. 要如何關照自己?這個是需要練習的,也可以練習的。可以多獨處。練習獨處,練習你自己和自己在一起。你會有各式各樣的思緒冒出來。練習,好像有另外一個我在看自己這樣。禪修,身在哪裏,心就在哪裏。
唯有在獨處的時候,妳才能夠漸漸地有能力捕捉到你那個觀是什麼? 讓自己的觀慢慢有這個能力。例如:散步的時候,感覺一下自己。獨處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要開始往內看自己,關照自己的功能會愈來愈好。甚至最後到和別人共處時,你都可以關照自己。
自己跟自己對話,你還要#發現自己和自己對話。而且你要問問看自己,#這個真的是對話嗎?有時候我們和自己在吵架,自己安慰自己、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我們和自己有各種各式的對話。只要問一句,我現在是和自己對話嗎,你就讓之前的自我對談,他就會現形。
20. 認識因緣、順應因緣、創造因緣。因緣這兩個字,還蠻不可思議的。佛法講的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在這個脈絡之下,因緣這麼來,怎麼去,因緣產生什麼果。
在佛家的角度來看,妳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可是我們習慣用一個邏輯說一個所以然。 這幾個字,其實說實話,超越我們的認知,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在處境裏頭,我們只能夠憑自己所接觸到的訊息,來理解現象。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系統去理解這個現象。我只能夠在理解的範圍之內,做出我的選擇。在做出這個選擇,有沒有創造,我覺得已經有了。因為選擇本身就是創造。對於自己的選擇,這個因緣可能所帶來的果報負責任,就接受了。
這個時候,我們會把公平、正義等這些社會條件加進去的時候,我覺得那是一個層次。可是,這些東西放在個人理念裡頭,它又是另一個層次。 它還是回到,我在這裡面,我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做出我願意負責任、接受的果報。
#謝謝楊蓓老師的解說
#讚嘆不已
#活著可以如此聽聞對佛法對儒家對道家的統整說法
#實在痛快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的推薦目錄: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邀請你回想一下自己的經驗,你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你的行動力會最好,完全沒有拖延的狀態,給你幾秒鐘想一下哦~
會不會是那種deadline已經到了,或者是你明確的知道,這件事情拖下去會要人命的?
沒錯!通常我們在火燒屁股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大很大的行動力,就像是你知道明天要考試,那麼今天晚上臨陣磨槍,不亮也光!
明天要做一個很重要的報告,怎麼樣今天熬夜也要把它趕出來;或者是呢,你是一個業務人員,你感受到這月底結算的時間,已經步步的進逼了,這個時候呢,無論如何,死拼活撐的都要把業績生出來!
然而也因為這樣子哦,很多人會有一個錯覺會想說,那要讓我的效率提高、不拖延,是不是我都把自己的時間逼得很緊,這樣子就可以有效的發揮自己的行動力?
其實這是一個謬誤哦,這樣的一個狀態,它會把你的心態導向一個「稀缺」的心態;然而「稀缺的心態」,就是會導致我們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
比如說吧,那些總是趕在deadline的人,你會發現他只會越來越沒有時間、 越來越沒有辦法空出時間,去做那些對他真正有幫助的事情。
同樣的,那些總是被帳單追著跑的人,你也會發現,他根本不可能有多餘的錢,幫助他自己做投資;無論是做財務的投資,還是投資在他自己身上。
那麼今天之所以會想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啊,是因為我最近讀到了一本書,這本書呢,有繁體版也有簡體版,它的繁體版的書名叫做《匱乏經濟學》,而簡體版的書名叫做《稀缺》。
我想在這書名的翻譯上,這是少數,我覺得簡體版的書名,會比繁體版的更精準到位的哦!
你看看哦,「稀缺」這兩個字,它其實是一個中性的詞彙,它只是在描述一個狀態「稀少、缺乏」的狀態。
然而匱乏,「匱乏」這兩個字哦,聽上去就有一點負面的指涉,我個人一向覺得,如果一件事情能夠用中性的表達就把它說清楚,那就盡可能不要有太多的預設,它正面還是負面。
所以呢,我們回到稀缺的心態,這本書《匱乏經濟學》或者是《稀缺》,它都在談稀缺的心態,會怎麼樣影響到我們?
無論體現在時間的稀缺,還是財務的稀缺,其實稀缺的狀態會導致我們「心理」跟「行為」上有一些影響。
在這裡呢,我先跟你分享兩個影響,而在明天的內容當中,跟你分享另外兩個影響。
「稀缺心態」的第一個影響就是「隧道效應」,什麼是「隧道效應」呢?
你想像一下,我自己開車在隧道裡,隧道其實是很昏暗的,通常這個時候你的視線是不是只能專注在前方,或者專注在隧道出口的那一點點的亮光。
也就是說這周圍發生了什麼事,甚至與隧道外,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你是完全不知道的。
你再茲念茲就只能看著那隧道的出口、那一點點的亮光,因為隧道效應的影響會給我們一種所謂「專注的錯覺」。
就像我今天開頭說的,當你的時間不夠了,這個時候你就會有行動力,趕緊的把事情完成。
可是也因為「隧道效應」的影響,我們很容易忽略那些更背景、更重要,而且可能是更根本的事情。
那就像是我們平常在認知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都習慣看自己習慣看的,聽自己習慣聽的;又或者是因為時間跟財務的壓力,去直接做那個最急、最重要,或者是最有壓力的。
也因為這樣子我們根本不可能去思考,為什麼這件事情會變得又急又重要?甚至於你根本不會去思考這件事情,它的重要性到底在哪裡?
你只是處在一種很倉促,一種被壓迫的狀況底下,不得不去做這件事。想想看你的生活,不管在財務還是時間,是不是有很多的不得不?
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話,其實你就進入了「隧道效應」,而「隧道效應」的影響,常常會導致我們認知的貧乏,讓我們只專注在某個很狹獈的點。
就好像你如果很討厭一個人,你在生一個人的氣,這樣的一個心理狀態,就會讓你忽略他平常其實有做一些好事,他平常也沒有那麼壞。
然而呢,因為這樣的狀態,你就會越想越氣,越來越強化他不OK的部分!
所以「稀缺的心態」就會導致「隧道效應」,讓我們只去看,我們狹窄範圍內的緊急事件。
而隧道之外的所有一切發生的事情,你都不會去關注,這就讓我想到我常說的,有時候關鍵不在於你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多強;而關鍵在於,你是不是能夠讓問題不要發生!
然而你要能夠讓自己,能夠去發現如何讓問題「不要發生」它的前提條件,就是你要有一個更寬廣的全觀視野,而不是隧道效應,讓你只去看那隧道盡頭的光。
而「稀缺心態」導致的第二個狀況,就是會讓我們「預支」跟「透支」。
同樣的,這不僅在財務、在時間也是如此;比如說吧,信用卡或者是信用貸款,是不是很多人都很喜歡用的工具。
可是因為信用卡跟信用貸款,也很容易讓你去預支自己的財務,進而讓自己每個月領到的錢,都處在一種透支的狀態。
因為你並不是借100還100,別忘了有利息,而且信用卡或者是信用貸款,它這個利息其實是很高、很恐怖的!
它還會有循環計算的規則,所以導致了你可能還了很多很多的利息,但是你的本金一點都沒還到,那這個時候你是不是處在一種財務上的寅吃卯糧呢?
而時間更是如此,多少時候我們都知道今日事今日畢,可是當你把今天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那明天是不是也有它本來該做的事?
於是一天拖一天,你是不是就會活在一種,你老是時間不夠用的感覺?而因為這樣的感覺,是不是又更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讓你只能專注在那些很立即的、很短淺的事物上?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你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看很多事情都像是「隧道效應」一樣?
只能看那個很短淺的,或者是只能看到那個觸目所及的,而這之外的所有的一切,你雖然知道,或者你雖然有感覺,但是你完全無法處理!
再不然,你是不是常常處在一種財務跟時間的預支跟透支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其實你就是進入了一種「稀缺的心態」。
然而,我為什麼一直強調「稀缺的心態」呢?我並不是說你沒有時間、沒有錢;其實關鍵就在於,「稀缺的心態」是你沒有錢沒有時間的原因。
而並不是因為你真的沒有錢沒有時間,而導致稀缺心態;所以稀缺的心態它是原因,它不是結果。你要解決任何問題,你一定要先從原因做著手啊!
然而不管你聽到這裡,你的感受上是如何,其實回想今天開頭我說的,如果你很享受那種「稀缺」導致的行動力,在今天的分享結束之後,我邀請你真的要好好的想一想~
你還要繼續享受因為稀缺導致的專注和行動力嗎?這到底是幫助你還是害你,其實它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狀態啊?
所以呢,如果你聽到這裡,你冷汗直流的話,那麼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持續follow我們接下來要跟你分享的內容。
然而,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很鼓勵你,其實稀缺心態的解決,就要從我們的心理跟信念的層面去做處理。
否則啊,這個時候再給你更多的時間或者是更多的錢,它一樣只是讓你有更多的條件,進入更大的惡性循環裡而已!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能夠覺察到自己有哪些稀缺的心態,並且透過信念跟具體行動的調整,讓你迎向一個更富有的人生呢?
在這裡我特別跟你推薦嘉玲老師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線上課程,尤其是這門線上課程,1399的優惠價在6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你加入了嗎?
歡迎你加入,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並且要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尤其是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1399的優惠,在6月30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能夠知道你透過學習之後的前進與發現,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會不會常常問那些,別人不知道該怎麼回答的問題?如果你很難去思考這個狀況的話,倒過來就比較容易了!
也就是說,你會不會常常的被問那些哦,別人問完之後,你真的不知道從何回答的問題?
有時候呢,有些問題之所以會不好回答,是因為我們缺乏了一些必要的「前提」跟「脈絡」。
打個比方哦,如果我跟你談一個觀點,叫做「為了多數人的利益,有時候要犧牲少數人的權益」;你贊成、還是反對這個主張?
在你急著回答之前,你仔細深思一下,你會發現,它好像就是一個那種「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或者是「不好回答」的問題。
我們從一個很有名的「電車難題」,來看看這個問題該怎麼思考喔!
假設有一列正在運作的電車故障了,沒有辦法從內部去控制它的方向,控制電車方向的唯一方法,就是你要把軌道旁邊的控制桿拉起來。
而拉起這個控制桿之後呢,電車的方向就會改變,朝右邊開過去;可是如果放著不管,則會繼續往左邊走。
左線道呢,目前有五個人在施工,但他們不知道電車要來了;所以如果放著不管,這五個人就全部都會死。
但如果把電車的行進方向,切到了右邊,那只有在右邊工作的那一個人會死。所以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
其實根據過往的研究,在這個前提底下參與研究的人,大多數都會選擇「變換電車的方向」;死一個,總比死五個來的好!
雖然我們知道喔,生命其實是不能這樣子衡量,但是多數人,就是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因為他們認為~為多數而犧牲少數,是合理的選擇。
可是如果我們改變一下「前提」。同樣是電車的故障,有5個人會死在軌道上;不過這一次呢,你站在橋上面,電車呢,從你底下經過。
在你面前有個健康的人,如果你把那個男人推下去,他就會掉到軌道上;而電車撞到這個男人之後,就會停下來。
這樣子一來啊,軌道上面那五個工人,就能夠存活。但是如果換成是這樣的情況,一樣是「以一換五」,你會怎麼選擇呢?
你會眼睜睜的看著那五個工人死掉,還是會把你旁邊那個人推下去,去救活那個五個工人?
根據研究告訴我們,在這樣的前提底下,只有少數人會選擇把人推下去;因為他們會認為無論再怎麼樣「為多數著想」,都不能將「犧牲少數」這一件事情,正常化、合理化。
同樣叫做「以一換五」的狀況,為什麼在第一個情況,為了多數而犧牲少數是比較好的選擇;可是換成第二個情況,我們卻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項?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腦袋不清楚,或者是我們沒有原則,是因為它的框架、它的「前提」不同。
所以任何問題,在沒有「前提」的狀況底下,我們都沒有辦法做出任何的判斷;也就是我們都「很難回答」這樣的問題!
其實說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常常會有同學寫信,把他的狀況跟我說。
可是我遇過非常多人,他把他自己遇到的困境、困難、情緒上的困擾,或者客觀上面的阻礙,全部跟我說完之後。
但是他就是沒有告訴我,他期望怎麼辦?或者是他怎麼想這件事、或者是他認為比較好的處理方法,可能會是什麼?
那我說喔,這就叫做,你把整個狀況跟我描述的很清楚,但是我根本沒有辦法回答你;因為你沒有告訴我,你怎麼想這件事情的「前提」啊!
其實這也就凸顯出幾個現象,其中有一個現象,就是當我們不具備「思考」的能力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有一個潛意識,叫做期望別人「直接給我們答案」、期望別人「只要告訴我怎麼做就好」,自己是不想思考的!
也因為不想思考,所以很多人就會問出,那些別人不知道怎麼回答的問題;因為在他心中覺得,你只要告訴我怎麼做就好了!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別人告訴你怎麼做,你就一定滿意、你就一定會照做嗎?
你有沒有遇過更多人,就是你真的給他答案了,他還嫌你的答案,或者是他還認為你有問題、你有狀況;可是他不會去反身看看自己,他其實沒有告訴你任何的「前提」。
可是這裡又引出外一個,那麼你在什麼樣的狀況底下,別人沒有給你任何前提,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信心,覺得自己的答案,就是「答案」呢?
所以呢,「思考」它有趣的地方,就叫做它是一個辯證的過程。它永遠幫助我們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更全面的觀點。
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希望跟別人更容易達成共識,也能夠更自在的實踐你的人生,那麼你在看待任何觀點、提出任何問題,或回答任何問題之前啊;你有沒有真正的去思考,它的「前提」跟「背景」是什麼?
談到這裡就讓我想到,在我的課程裡面【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表面上是教大家怎麼樣看懂,跟聽懂別人那種沒有說出口,或者說不清楚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
但這背後,我花更多的力氣跟時間,來帶著大家去思考「前提」跟「背景」是什麼?!
因為我想啊,你只要在你的生命裡足夠認真,在你的領域裡有一定的專業;答案不用任何人告訴你,你自己就一定有能力能夠找到它。
但是比較重要的關鍵,是你在遇到任何情境跟事件的時候,你有沒有去還原它的「前提」跟「背景」?
缺了這個,那麼你所有的努力,很有可能在本質上,跟「瞎猜」沒什麼兩樣。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剛剛在內容分享裡,談到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我們下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在2020年,也就是明年的3月6號開課;或許你聽到這邊,你會覺得太誇張了吧!明年3月6號!?
然而我在這邊,也必須要很坦誠的告訴你,之所以會跟你分享「明年」3月6號的學習機會;它的「前提」啊!就是我在3月6號之前的所有課程、所有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全部額滿了!
所以呢,謝謝大家的支持,這個的「前提」就是大家願意相信,而且這門課真的有幫助。
所以呢,回到你的生命,如果你想要有效的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的話,前提就是你要把握學習的機會。
明年2020年的3月6號,期待你的加入,而且在錄音的這個時候;3月6號的課程,其實已經有很多朋友報名了!我的每一門課都是小班教學,以確保你的學習成果。
所以如果你想要踏進教室,還好前進的話;越早報名,你才能夠把握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我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次節目的主角是在美國正在競選總統的台裔楊安澤。
楊安澤其實在兩年前就己經開始宣布競選美國總統。我知道現在可能很多觀眾在電視前開罵了,台裔選美國總統耶!寰宇漫遊居然等了兩年,現在才報?你是幹什麼吃的?
大家稍安勿躁好嗎?我有很好的理由,楊安澤選總統,我一直不覺得他可以選多久,你知道以前有多少亞裔候選人出來爭取美國兩大黨提名選總統嗎?我講的是爭取提名喔不是當選喔?我只查到兩個,分別是2016年的Bobby Jindal跟1972年的Patsy Mink,但有人知道這兩個人是誰嗎?
我本來也以為楊安澤會就這樣悄悄的走入歷史,但這次楊安澤能撐到快兩年,擠進民主黨電視辯論第三輪,民調還很高,就真的很厲害;根據CNN搜集各大民調所做的分析,楊安澤的平均支持率為3%,排名第六,如果看網路社群媒體,更不得了,排名第四,要知道連紐約市長白思豪都選不下去了,但楊安澤還活跳跳。
所以我現在覺得是談談楊安澤很好的時機,因為再不介紹,搞不好又再見了。
亞裔要選美國總統真的非常不容易。這次楊安澤選總統,名聲才一打開,很多種族歧視的言論就出現了,像是美國一位電台主持人,彼得森,他就說:
「有一個小亞洲人,還是中國人。不管他是什麼,他應該回到中國,或他來的地方,這個人就是楊安澤。」
「There is this little Asian guy or chinese guy,whatever he is,he should go back to China or whatever he came from,this Andrew Yang. 」
這段話我真是嘆為觀止,太厲害了,這麼短,我可以挑出至少三個,來當做種族歧視的教材,比如「little Asian guy」,楊安澤身高182,明明就是個健碩的大漢,他說「little Asian guy」,這是嘲笑亞洲人刻板印象個子小。
接下來他說「Chinese or whatever he is」,他今天要評論楊安澤,連人家的族裔背景都搞不清楚,這口氣裡是擺明了看不起人。
再來他說楊安澤應該「go back to China」,楊安澤的爸媽是來自台灣第一代移民,但楊安澤是美國出生的美國人,跟中國有什麼關係?他叫楊安澤回中國去,就是因為楊安澤有個黃臉孔,這是在說只要你長得跟我不一樣,你就不是美國人,不應該跟美國公民一樣平等,享有應有的權利。這不是歧視是什麼?
另一個引起更大矚目的是喜劇演員Shane Gillis,他上廣播節目抱怨中餐館服務生的英文講太爛,害他聽不懂,這種言論當然不OK,美國是移民國家,各種種族各種語言都有,我講英文有台灣口音,至少我還在講英文,為什麼比你的whatever口音低級?
但真正讓Shane惹上大麻煩的,是他說楊安澤是「Jew chink.」
「 Chink」這個字,最早可能來自”清朝”的清字,也有可能是某中亞語系對中國的古稱,但現在在美國你講Chink,它就是罵人的話,就好像肥豬,在古時候某一個年代也許是稱讚,或只是描述,但這大概是一千年以前的事,但最近一千年,應該99%時候對方會覺得你是在罵人,你要是跟我講,大概有87%會被我K。
把Chink這個字冠在楊安澤身上,有多嚴重呢?大家知道Negro這個字是絕對不能講的吧?你就想像有人把這個N開頭的字用在歐巴馬身上,在美國這是有可能出人命的。
Shane Gillis用Chink形容楊安澤這事被報導出來之後,他本來拿到美國喜劇最高殿堂的saturday night life的工作機會就這樣飛了。當然很多媒體就跑來去問楊安澤意見,楊安澤一方面說他原諒Shane,而且不希望他因此就丟了工作,但另一方面他也說他覺得大眾對歧視亞裔的話語,沒有像歧視其他種族的話,那麼被放在心上
但沒想到楊安澤的回應,又引發了另一波爭議。
有些人認為楊安澤自己也在用亞裔的刻板印象,因為他曾經說過他跟川普完全相反的原因,是因為他是一位「愛數學的亞洲人」。
愛好數學的亞洲人,還成為楊安澤的競選口號,他的帽上寫的MATH,一方面是數學的簡稱,另一方面也是楊安澤的競選口號「make america think harder.」 這當然是在諷刺川普最有名的口號「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但我們亞裔數學好啦,醫生很多啦,這聽起來都像是好事啊,為什麼是問題呢?這就來到困擾美國亞裔己經很久的「model minority myth」少數族裔模範生迷思。
這是指在美國有一種迷思,認為我們亞裔是少數族裔模範生,只要看到你的黃面孔,他就假定你就一定數學很好,工作很勤勞,人生目標就是一定要拿到全A。但事實上是如此嗎?當然不是,我數學就爛得一塌糊塗,而且我的人生目標,誰要A啊,明明就是能畢業就好,最好每天可以穿著比基尼在海邊看帥哥。哈佛大學招生被告種族歧視,就是因為落入了這個刻板印象,覺得亞裔就是會念書,但沒有個性。這些亞裔的刻板印象,就是把亞裔全縮到一個樣子,忘了亞裔也是一款米養百種人。
所以楊安澤用這樣的方式來競選,到底是打破亞裔的刻板印象還是加深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 在 感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上個月終於脫單了,好不容易在聖誕節前交到女友,結果約會回來覺得自己把聖誕節搞 ... 出去還騙說自己的老婆是你表姐你這種人真的最噁心了問了還不承認繼續裝傻我有跟 ... ... <看更多>
當你能描述自己活成這個樣子還真不容易啊的時候 在 夢參老和尚在香港西方寺三壇大戒開示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要發了菩提心,你絕對能成佛,但是中間它是經過許多障礙的,不是那麼容易的。等你出了家,受了戒,受了戒以後要行道的時候,你如果是經常保持你這個菩提心的覺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