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自我療癒的一集 | 李長潔 😖
.
你覺得每天都打不起精神工作嗎?是不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積極正向、邁向成功的貼文就想要摔手機?是不是才剛放假就在想週一已經要來了!很好,那你存在。最近,偽小編因為開學太過厭世,每天哀哀叫,叫到好友特地傳訊給我說:「你也厭世太久了吧~有完沒完?」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厭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為何我的生活會感到如此的無力與匱乏?甚至感受到憂鬱。如果說,厭世與憂鬱無可迴避地作為當代普遍的集體感情與情緒,我們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個貫穿個人與社會的問題,並且承認厭世視為一種存在的姿態。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天啊我超級厭世der
▶ 當代厭世文化的誕生
▶ 厭世與憂鬱的思想
▶ 憂鬱的政治
▶ 精神痛苦跟馬克思主義有甚麼關係
▶ 厭世作為一種存在方式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f0t2lh12x608360yw9xojg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6wAF4BvDon7VWFyeUKfKI
.
📲 #FB 完整版: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576226469231639&id=208541192666847
----------
//// 完整論述 ////
.
▓ #所謂厭世的文化
.
「厭世文化」是1990年至2000年後一代人所流行的次文化,其核心是顛覆過往推崇的正向思考與積極價值,並以戲謔嘲諷的方式在網絡空間發放負能量,調侃現實生活的缺憾。各種以「厭世」為主軸的內容、梗圖、金句充斥在生活之中,像是「每天睡醒張開眼睛,就是想著我要離職」、「人生三階段:出生、不知道活著幹嘛、生命結束」、「我就爛」、「大家一起爛」。其他像是《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等。
.
從關鍵字搜尋來看,「厭世」開始大量出現於2016-2018年,一開始為真的「厭世」(想死),後來在「厭世動物園」、「厭世哲學家」出現後,「厭世」與社會處境與流行文化關聯在一起,相關詞彙如「風格」、「表情」、「臉」,主題例如「年輕人低薪厭世」、「厭世少年」、「厭世臉」樂團等。憂鬱當然是一直都有的詞彙,並且與「症狀」、「藥物」、「醫生」、「患者」,主要被表達為一種疾病,常見主題如「情緒容易失調,出現憂鬱的反應臨床上」。因此,我們大概可以稍做定義,憂鬱是一種情緒(emotion),而厭世是一種處世狀態(situation)。
.
未來學研究所的鄧建邦教授,在《台灣年輕世代對未來2030年的意象》的調查中發現,如果以戰後世代與現在年輕世代在工作態度與實踐上相互對比,有完全不一樣的條件。新型態社會對勞動者要求更多的「彈性」(flexible) ,其可能是在時間、空間、能力與報酬上不確定性與反脆弱性之間的拉扯。我們晚期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鼓勵個人積極邁向解放、彈性移動,但另一方面卻更加重了多重結構性的經濟與地位的競爭。於是,厭世、憂鬱成為一種無能為力下的逃避手段。
.
既然努力失效,那就不要太努力,總之你認真就輸了。如果說憂鬱是一種情緒的內容,那厭世應該就是它的表現形式。厭世的表現形式,反映了歸因於個人、受制於制度結構、沒有出路的未來,也是一種對「正向思考」、「成功價值」的嘲諷與反擊。而厭世的表現,或是憂鬱的充盈,有著複雜的社會與文化脈絡。
.
▓ #厭世的思想脈絡
.
從《瘋狂簡史》(Porter, 2002)的討論來看,可以見到人類精神痛苦的歷史可以分成三大階段:希臘時代的體液論、中古世紀的靈魂論、啟蒙時期以降的主體論。也就是說,康德(Immanuel Kant)在啟蒙時代建立「理性主體」之後,人之所以為人,是以「理性」作為標準,而這個標準測量的背後則是「工作倫理」的運作,也就是說,如果你無法好好負責地把手上的工作完成,你可能就是一個「失常」的「人類」。
.
更遑論19世紀精神醫學的機制建構與技術介入後,精神正常與失常的人類,成為現代人主體無時無刻審視自己本體安全的一種存在手段(Foucault, 1961)。「厭世」態度或許成為對峙個體失常與社會失序的一種策略。
.
這裡不得不提到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對前述理性的人類社會之衝擊與質疑,現代社會的陰影產生了悲觀主義思想,尤其像是存在主義。法國哲學家沙特(Jean-Paul Sartre)結合了海德格對於人獨特存在模式的看法,以及馬克思對於階級的批判,思考了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
在作品《嘔吐》(La Nausée)中,主角感受到每日的無聊無奈(ennuyer),便陣陣作嘔,這個噁心的感覺,使他察覺自身的存在。所以今天的我們,每天都焦慮到胃痛,是因為我們存在(?)而存在的本身,就是地獄,在(新)自由主義的情境中,就是永無止盡的與他人共處與競爭。
.
其他的厭世作品,像是波特萊爾(Ch. Baudelaire)《巴黎的憂鬱》(Le Spleen de Paris)對現代性乍現的感受紀錄,或是,莎岡(Françoise Sagan)《日安憂鬱》(Bonjour tristesse)。都在在指出現代性出現後,人在情感與情緒上的複雜情愫,以及表現在憂鬱上的政治性。
.
▓ #厭世代的憂鬱政治
.
為何要將憂鬱政治化?因為這個憂鬱、厭世的個人情緒主題,反映個人主義的趨勢,在現代社會的晚近發展中,深深地被鑲嵌在個人抉擇、身體健康、社會制度、醫療知識、工作倫理之間。令我們感到痛苦的地方,正是我們要突然發現要面對自己之處。
.
這種憂鬱的政治,可以分成四大類型:一般心理學解釋、強的社會建構論、佛洛伊德馬克思主義、弱的社會建構論。我們傾向最後一種憂鬱中個人與社會關係的理解。即個人心理有深層無意識結構,隱含著個人生命史的偶然因素,但同時也包含了有意識的生物、社會、心理、身體納入到現代性反思中。
.
甯應斌和何春蕤(2012)在《民困愁城:憂鬱症、情緒管理、現代性的黑暗面》中提出賴希(Wilhelm Reich)的「民困愁城」觀點(people in trouble)。這個說法不只是說people客觀上處於一個有trouble的具體困境中,同時還描述了people的心理情緒,也就是為這些trouble而憂愁困擾的情緒。民困愁城因此不只是佛洛伊德的「愁」,還有馬克思的「困 」,它同時關注了社會現實條件以及心理情緒狀態。people in trouble不但有著弗洛伊德馬克思理論的豐富蘊涵,並且洞悉了一個時代的症候,似乎更為普遍與貼切地描述了人類現況。
.
我們的情感與情緒的痛苦狀態,跟著資本主義社會環境在勞動著,兩者產生互動的關係。例如我很討厭一句話「在壓力中成長」、「離開你的舒適圈」等等,看重表現效能、生產性與積極性,人們生活在忙碌、焦躁、過動的氛圍下,「焦躁」、「過動」的情緒某程度上,被視為可增加生產力與效能。
.
但情緒上揚後則無可避免地反跌到谷底,這個「抑鬱」的「不能動」就會被視為產能的缺乏、不負責任等。然而,此兩種各走極端的情緒,在當代卻成為普遍現象。
.
▓ #馬克思主義與精神痛苦
.
而個人的身心(個體),就成為自我與結構交鋒之處,各種「自我表達」、「自我品牌」、「正向思考」等等的觀點,都顯示出,我們要求一個人需要展現出完整、良好的個體化,其是世俗的、現實的、自由的、解放的,但同時卻也是一種被囚禁、被要求,充滿正負情感交雜。既然人是因為資源的獲得而能存活著,那最直接的關聯,就是勞動(labor)的實施,它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移動途徑、追求解放的形式與生命評價方式。
.
於是你可以看到,無論許多感到憂鬱的人,其憂鬱程度被衡量的方式,常常會首先關連到「還可不可以工作」,工作倫理成為承受精神痛苦的理由。因為,人們害怕失業,擔心工作能力被削弱,恐懼社會地位下降,害怕失去自由與自主的權力。
.
▓ #精神分裂的我們 在社群媒體裡幸福與厭世
.
啟蒙時代以來的社會情感就是憂鬱,我們在個體解放又囚禁的愛恨交織中生長成現在的模樣,我們一路認得自由主義、批判主義、社會主義,面臨巨大現代資本主義體制與權力關係,自己要痛苦地做出決定。而進一步到當代社會的後現代情境中,他衍伸出來一種矛盾弔詭的、認真又不認真的生命態度。其試圖讓「意義」懸空擱置,流動飄盪(葉啟政,2005)。「精神健康」的要求變成一種嘲諷,「精神分裂」的表現則成為一種遊戲。
.
上述的個體特徵在人我關係加倍密集的數位時代變得更加劇烈,我們渴望招喚公共,卻又想保持個體自由。在某個作用下,正向積極的形象治理,就成為一種表現出個體化的重要顯現。諷刺的是,英國公共衛生皇家協會於2017年根據1500位青年(18–24歲)的調查數據發現,社群媒體的使用,對心理健康有負面作用。
.
某社群媒體在兩年前推出了限時動態功能。限時動態的出現,雖然降低了發文壓力,但也因為發布變得輕鬆且具時效性,用戶們分享生活的頻率會更頻繁、更瑣碎,刷新內容的次數也更多。難怪大家都想要用限時動態,適當的貼文與刪文手段,這似乎有助於人們躲避在線上和線下不必要的關注,一方面可以建立自我形象,另方面又能夠開闢一條逃脫壓力的路線(周妏蔆,2019)。
.
▓ #那就我厭世所以我存在
.
社群媒體裡的情感與情緒流體,快速湍急,變化莫測。在數位社群媒體中,時時刻刻「忽悲忽喜」。數位環境所提供給人們的「理想的自我」,像是一種揮別傳統社會的自由解放,但在自我籌畫、情緒管理、與面對惡的世界的失敗可能下,卻更加導致一種厭世與憂鬱的狀態。
.
在這樣的正負情愫交融下,我想,「厭世」搞不好是一種最安全的存在方式。想到葉啟政老師在《愛情的正常性混亂》的導言提到,進出個體與集體之間的愛恨交織,無入而不自得,那是一種處世的修養(范綱華,2014)。一方面放下自我,感人身受,一方面貞定地與世間的悲喜保持距離。
.
厭世無敵。
|
#參考文獻
.
1. Foucault, M. (1961). History of madness. Routledge.
2. Porter, R. (2002). Madness: A brief history.
4. 何春蕤、甯應斌著(2012)《民困愁城》。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5. 周妏蔆(2019)。我寫故我在—年輕女性社群媒體之憂鬱貼文實踐。
6. 范綱華(2014)。本土理論再想像 : 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群學。
7. 游家權(2019)。不只是貧窮:淺談厭世的幾種成因。ROUTER文化研究。
8. 葉啟政(2005)。現代人的天命 : 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群學。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問題] 生科系畢業後出路-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出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出路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出路 - 藥局地圖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請益] 幫朋友問問生科博的出路 - PTT 問答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技术到底怎么样? - 知乎- Zhihu 的評價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產業訊息>生技論壇/劉扶東:發展生醫 兩大關鍵
#發展生醫兩大關鍵 #基礎研究 #產學合作 #劉扶東 #台灣具備發展生醫的條件與優勢 #健保系統資料庫 #多年國家型計畫NRPB #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劉扶東昨(13)日指出,台灣發展生醫產業未來要注意兩大關鍵,基礎研究與產學合作。
劉扶東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七年前從美國返台貢獻所學,2016年9月1日擔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劉畢業於台大化學系,之後在美取得醫學博士,並先後擔任美國各大學研機構生物與化學領域研究員、負責人等,學術研究著作等身、獲獎無數。2010年受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延攬回國,擔任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品研究員兼所長,他目前也是國內多所大學講座與特聘教授。
現在全球生物產業蓬勃發展,劉扶東認為,台灣具備發展生醫的條件與優勢,譬如健全的健保系統資料庫、多年來政府投入的國家型計畫,如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NRPB)等,還有已經建構逐漸完成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以及即將完成的國家南港生醫研究中心等,都可以協助台灣盡快找到生醫產業的出路。
對於「基礎研究」,劉扶東指出,近年紅極一時的免疫療法CTLA-4、PD-1等免疫檢查點,後開發出的藥物讓許多癌症迎刃而解,並且讓藥廠獲取極大利益,但事實上,當初發現這些關鍵的人,幾乎都是學術型的基礎研究者,起初並非有意商業化。
另外,在「產學合作」方面,劉扶東強調的是「自由化」,意即,產學合作的自由化。劉扶東表示,產學能夠自由的合作,學術界能夠自由的把技術技轉、授權甚至賣給產業界,成立私人公司開發產品,才能夠讓產業活絡。
資料來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0166/2816768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年輕人逐夢從興趣開始】
國立中興大學創新產業推廣學院 李宗儒副院長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系 王青怡
又到了大學放榜的日子,也是學子們抱頭苦思應該選擇什麼科系的時候。該違背自己的心意而一味選擇目前大家口中熱門科系?還是該順應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系,不管那個科系是否熱門或冷門?我想,隨著時代變遷,當年的大家覺得熱門的科系或許並不是那麼適合套用在當前的社會。而過去大家不看好的,認為冷門的科系,到了現代或許又會火紅起來,這一切端看個人以及當時的環境而定。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有位同學在大學聯考放榜時,雖然他的成績可以填到當時熱門的科系如生物科技系、資訊管理系,但是他最後決定選填森林系,身邊許多人包含家人、朋友,都覺得那位同學特立獨行,無法理解為何他要去選一個冷門,甚至可以說是個式微的科系,並對他未來的工作出路感到憂心。但是對他而言,就只是一個信仰自然的單純思維,選擇一個他有興趣的科系來讀。幸好家人並沒有太多反對,在經過溝通後,轉而支持他的所選。
之後隨著進入大學,一連串的林業知識課程與到學校林場的實地實習,讓他更瞭解森林系這個科系的歷史興衰與未來展望,在民國70年代以前森林系是一個錄取分數不亞於醫學系的科系,原因在於當時台灣林業發達,大量的木材生產為台灣賺進了不少外匯,許多人也因為林業而致富,如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先生,他早年的工作是與木材有密切關係,他事業經營的第一桶金,就是來自台灣的林業,但是隨著政府政策頒令全面禁止伐採林木後,林業開始逐漸式微,森林系也被人認為是一個冷門的科系。而到了近幾年,森林經營逐漸從過去的林業生產轉變成遊樂、環保走向,非常符合當前大眾對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旅遊的需求,因此森林系又開始熱門起來。但是他大學一路走來並不受這些大眾的價值觀影響,只是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系來就讀,而在就讀的過程中更深深的喜歡上這個科系,並開始更深入探究自然森林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關係,一路從大學、研究所甚至是念到的博士班,而在畢業的時候正值當前的社會環保意識抬頭,森林與環保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也成功了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繼續為台灣的森林研究貢獻一份心力。
紫丁香婦幼關懷協會的成員們,當你們的身邊出現對未來感到徬徨,不知道應該選擇興趣還是該順應潮流去選擇熱門科系的年輕人,不妨可以用上面的例子給他們一些建議,選擇自己有興趣的科系就讀,不用一味的追求要符合當前社會的價值觀去選填熱門科系。並且用心且深入的讀好自己的選擇,依然還是可以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全篇完)
--------------------------------------
更多文章與新知~請上紫丁香官網:
http://www.lilac.org.tw/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生物科技 系出來到底可以幹嘛啊QQ. ... 出路非常多啊洗馬桶洗碗掃地掃廁所 ... 1研究所2後醫,後中醫3業務4助理5換跑道(空姐,公務員,…等). ... <看更多>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生科系出路薪水- 科技貼文懶人包出路。 生物科技系出路完整相關資訊- 健康急診室。 2021年9月10日· 碩士研究所留學費用、愛爾蘭學校排名等... tw 跟著美國小學課本學.生科 ... ... <看更多>
生物科技研究所出路 在 [問題] 生科系畢業後出路- 看板CareerPl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晚安
小弟我今天讀高雄一個靠山靠海的大學
目前讀生物科學系碩一
讀了半年 感覺這個領域未來出路真的蠻狹隘
實驗室的學長姐畢業後都從事研究助理或是讀博士較多
而我個人讀這兩個方向比較沒有興趣
最近開始有想要跨領域學別的或是考考證照
想請問
1.我對環工領域略有興趣,想考幾張證照來增加錄取機會(甲空甲水甲廢之類的,或是勞
安衛),有前輩可以推薦一下哪些證照在職場上比較有用呢?
2.親戚目前在消防公司上班,他說目前蠻缺消防設備士,推薦我可以去考考看,未來說不
定能進他們公司上班。請問這個領域的現況如何呢?
3.重考,但是方向不明確。
4.考中鋼師級。
5.繼續讀。當然這是最後的手段,因為本身對研究沒什麼興趣。本來想說能趕快讀完碩士
趕快找工作,但是後來發現讀完生科碩士好像對自己沒什麼幫助
6.其他的方向,歡迎大家提供意見
希望前輩能為迷茫的生科人指引方向,越來越接近出社會的年紀就越緊張。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5.180.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eerPlan/M.1549540596.A.EE0.html
※ 編輯: siscom (49.215.180.54), 02/07/2019 20:02:16
環工部分是因為大學教授的計畫有涉足,因此覺得可能也能往這方面發展。
消防部分是因為自己親戚在公司擔任要職,因此提供想法讓我考考看設備士,未來有機會
進他們公司,或是到其他地方找工作也較方便。
對我來說,興趣當然還是生科。但在求職方面,我也願意往其他領域嘗試,我自己對工作
的接受度也很高。
※ 編輯: siscom (49.215.180.54), 02/08/2019 11:38: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