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1]。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2]
因此,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資訊也成為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健康層面,因為身體老化後難免會有病痛,且容易受傷或行動不便。但其實銀髮族可以靠自己努力,儘可能地遠離病痛,或延緩病痛的到來。
運動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可以幫助銀髮族更有效地避免受傷和生病,不管運動的強度高低都有用。所以,銀髮族要多動,才能讓美好人生維持得更久![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說,邁入50 歲,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
娃森解釋,走路幾乎人人辦得到,而且隨時可上路,最容易執行。她建議所有不愛運動的人,想要無痛鍛鍊身體,第一步就是常走路:「事實上,走路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氧運動一樣好處多多。」
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可能有所受限。不過,依據個別體能、年齡,走路也有多元選擇,從散步、北歐式健走到超慢跑,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行方式。
■低強度:散步的速度,每天走半小時
一項針對全球17國、13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每週走路5天、每天30分鐘,就能有強健心臟、減少心臟病發的效果。
研究成員之一的加拿大醫師雷爾(Scott Lear)表示,最好將散步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辦公室不同部門間多走動,或是爬樓梯、起身到茶水間倒咖啡,都有益心臟健康。
▶另外,雖然一般印象要「日行萬步」,但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4,4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3]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
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湊,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4]。
■中強度:北歐式健走,可活動全身80%肌肉
體能狀況比較好、覺得散步無聊的人可以進階一級,挑戰斜坡快步走、或背負重物走路,也可以採取仿滑雪運動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北歐式健走不但促進熱量消耗,同時還能活動全身80%的肌肉。
▶北歐式健走:
想像一下,廣闊的雪地配上清澈的藍天,空氣冷冽又清爽,你穿上全套滑雪裝備、準備衝入一片銀白,展開一整天的越野滑雪之旅。然後再想像一下,你在自家附近模仿越野滑雪的動作,一邊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走路,一邊用「健走杖[5]」帶動身體前行;這就是北歐式健走。
麻省總醫院心臟科專家巴吉許(Aaron Baggish)醫師,非常支持這種運動方式。北歐式健走就是雙手各握一支「健走杖」,往前走的同時,上半身與手臂施力下壓健走杖,用力推動身體往前進。法國健康及運動醫學研究學院(IRBMS)巴蓋特(Patrick Bacquaert)博士說,健走杖可幫助身體平衡,能減少關節負擔,也可減輕背痛。
這套專業的健走技巧是由運動生理學、健身專家共同開發,原本是專為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族群設計,比起一般的走路,需要出更多力,能消耗較多熱量,加上健走杖強化穩定性,因此包括腿部有宿疾的人和老人家都適合。
北歐式健走不但是種心血管運動,也能訓練肩部、手臂、核心和腿部肌肉。巴吉許醫師解釋,「行走時不使用健走杖,只會啟動腰部以下的肌肉;如果加上健走杖,就會同時啟動上半身的全部肌肉。使用80-90%、而非50%的肌肉,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熱量燃燒益處。」
許多證據顯示,北歐式健走燃燒的熱量高於一般行走,增幅介於18-67%。與北歐式健走具關聯性的事物,還包括減少脂肪、「不良的」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憂鬱、焦慮、長期疼痛、腰圍,以及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耐力、肌肉強度、柔軟度、步行距離、心血管適能和生活品質。
巴吉許醫師表示,它還有另一個好處:「使用健走杖時會更加穩定,因為與地面有更多接觸點,而非僅止倚賴雙腳。」[6]
■高強度:碎步般的超慢跑,燃脂效果比健走更好
如果上述的健走對你來說還是太輕鬆,不妨轉攻「長距離慢跑( Long Slow Distance)」,也稱作「超慢跑」。超慢跑顧名思義比一般比慢跑速度慢、步幅也比較小。由於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超慢跑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換算成時速大約是5至6公里,雖然只比健走的4公里快一些,消耗的熱量卻多很多,原因在於,即使速度超慢,但「跑步」時仍有雙腳同時離地的時間,會比永遠有一隻腳撐地的健走使用更多肌肉。
超慢跑發明人德國醫師亞肯(Ernst van Aaken)強調,超慢跑是步行與慢跑的結合體,看重時間長度,而非距離長度。不妨從1天15分鐘開始入門,再慢慢增加到1小時,長期鍛鍊下來,成效相當顯著[7]。
■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走路4步驟」,矯正姿勢後走起來可以更輕鬆
走路姿勢錯誤,除了讓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或是造成其他身體上的病痛,為了讓大家不為「走路」所苦,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整理出正確走路4步驟,只要確實執行,7天後就能看出成效,想要「走」回正軌很簡單。
【步驟1】:遵循腳跟滾到腳尖的原理。
正確走路第1步:重點在從腳跟到腳尖的順序施力,讓腳底自然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步驟2】:運用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往前推。
正確走路第2步:使用到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腿部就能自然抬起,輕鬆走路。
【步驟3】: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
正確走路第3步:要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走路時下肢肌肉才不會過勞。
【步驟4】:雙手要擺動。
正確走路第4步:注意雙手有沒有自然擺動,若無就得回頭檢查,下半身推進力是否出現問題。
詹珞瑤強調,其實對姿勢正常的人來說「走路是不費力的」,只要連續7天確實執行上述4步驟,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變化,走路會變得愈來愈輕鬆[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呼籲, 50歲之後,一定要多走路。雖然走路人人都會,但依強度可再分成散步、北歐式健走和超慢跑,走對了,心臟自然好[7]。
■「維持規律的運動」- 銀髮族保健之道
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也減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對關節沒有太大壓力的有氧運動為原則,如快走、游泳、騎固定式腳踏車、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為原則,運動頻率建議每週三至五次,亦可搭配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的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建議30分鐘以上,如果較高齡或體力無法負荷的長者,可以一天分開數次來運動,加起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亦可。
總括來說,維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如果能夠每天做體操等適度的柔軟度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對健康的好處更多[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llo醫師)「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https://helloyishi.com.tw/senior-healthcare/active-aging/exercise-is-important-for-the-elderly/
∎[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80215.aspx
∎[3]Lee I, Shiroma EJ, Kamada M, Bassett DR, Matthews CE, Buring JE.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179(8):1105–11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34709
∎[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871
∎[5] 健走杖與登山杖不同;登山杖附有可以套上手腕的腕帶,健走杖則是附有類似手套的特殊系統。巴吉許醫師解釋,「你是將手部滑進去,然後利用掌心而非手指,將力量傳至健走杖並帶動身體向前。」
∎[6] (天下雜誌)「不只是走路 歐美健身新趨勢,「北歐式健走」是什麼?」: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0
∎[7]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醫生:請將步行當日常」: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34?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30-dgt
∎[8]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注意4重點,執行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430W0122
▸ ( YouTube /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4重點 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youtu.be/iZG87bzP0Co
∎[9]2016年8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銀髮族保健之道】(作者: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溫瓊容主治醫師):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8/project_2.html
➤➤照片
∎(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37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運動 #老齡化 #長者 #高齡化 #步行 #走路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散步 #北歐式健走 #超慢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爬樓梯會喘要看什麼科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花的佛系減脂團要重新開車了,萎靡了兩個多月,除了整個人又腫了一圈之外,身心狀況也越來越糟。坦白說我不覺得自己變胖有什麼好羞恥的,胖跟瘦對我來說就是個選擇而已,並不能代表我這個人的價值。
但我不能否認停止運動後對我的身體狀況帶來的影響,嚴重退步的體能讓我光是爬樓梯都會感覺氣喘如牛,更別提只是爬個樓梯而已也能讓我的臀部隔天出現延遲性痠痛。
多巴胺過低會讓我很容易感到情緒低落,這是沒辦法靠個體心理學去解決的問題;我能夠透過目的論讓自己不要拿情緒低落當藉口而不去處理自己該做的事情,但我沒辦法靠著目的論讓自己的情緒變得高昂。
我的多巴胺因為後天的疾病影響,所以在分泌上原本就比一般人來得少,我必須透過其他的方式來刺激多巴胺分泌,而運動就是個物美價廉的選擇。相較於抽菸喝酒約炮嗑藥等其他方式,運動是個健康安全又省錢的方式。
只是我這陣子飲食作息不正常,孩子們學校的老師又一天到晚跟我murmur他們的狀況;疫情惡化、經濟壓力等等,都讓我每一天不是想把全部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就是當一灘爛泥躲進電動的世界裡逃避面對這一切。
逃避終究沒辦法解決問題,兒子們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幾乎可說是要回到去年的模樣了,而我自己的身心問題也是每況愈下;幻聽、幻覺時不時會出現,妄想和焦慮幾乎是24小時糾纏著我。
我有考慮過重新回去身心科拿思覺失調的藥物,不過在那之前,我還是希望先透過運動讓我的大腦運作能夠穩定些,若是一段時間後仍然沒有好轉的話,我就會回診身心科了。我是個有病識感的精神病患,很安全👌🏻
以下分享
❌ 我的一日行程表
⭕️ 我的業配吃到飽
由於疫情的關係,我現在暫時不敢上健身房,原本我家有轟菌,但農曆年前因為需要大量現金支出,只好忍痛出售了我的蹲舉架跟槓鈴組;還好我家還有壺鈴跟少量啞鈴,怎麼說我也曾經是壺鈴小野貓,防疫期間就在家裡跟壺鈴重新培養感情吧!
行程表中可以看到,這全部都是業配lol
花花業配的產品都是自己喜歡使用的,而會讓我開第二次以上的就是愛用產品,能開到第三次的表示我的生活沒有這東西不行。既然都得自己花錢補貨了,不如跟廠商談合作用更優惠的價格入手,也推大家入坑,我也能夠賺點生活費(計畫通4我
#纖益菌 👉🏻 國立體育大學研發的產品,優惠價今晚十點截止。
纖益菌這邊買: https://lihi1.com/VTlr2
#乳清 #能量棒 👉🏻 UP Sports(UP運動吃沙拉)消費時花花的折扣碼請大力用起來:HANA
#初榨橄欖油 #巴薩米克醋 👉🏻 St.Rita 聖塔麗塔 產品,預計六月初開團。
#汲氣 #爆氣 #蔘氣茶 👉🏻 神農在世 產品,預計七月底開團。
原本我的肉都是吃UP他們家的,但他們的生鮮已經停止,未來會著重在營養品的研發上。真的覺得很可惜,UP的雞胸肉一包就是正150克,我在計算上非常的方便,連秤都不用拆一包吃了就可以。
花花現在的雞胸改跟我朋友 硬派廚房 購買,花花沒有折扣碼可以供大家使用,但4如果大家去跟硬派買雞肉時,說是花花介紹過去的,以後我丟包兒子們給老闆照顧時會比較沒有罪惡感lol
感恩讚嘆硬派老闆偶爾可以支援托嬰,讓生母可以獲得八小時自由身在台北街頭走跳,大家趕快去跟他買爆雞牛魚啊!
以上,謝謝大家看完我的業配大全,提醒大家纖益菌的優惠到明天截止唷,週一會統一為各位出貨。佛系減脂團後天要開車了,還沒上車的旅客請準備上車~
那我們下週見啦❤️
文末提醒大家下載 #台灣社交距離APP,這APP可以幫助我們知道附近有沒有確診者,但若是下載的人太少的話一點屁用都沒有,請還沒下載的團員們趕快載一波,順便提醒身邊的家人朋友都去下載喔!
iOS :https://reurl.cc/7yvEXQ
Android :https://reurl.cc/v5jEDN
下載完APP後,若接觸到確診者,將會自動警示注意。
記得手機的藍芽功能要保持打開喔!
爬樓梯會喘要看什麼科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足月了,需要多爬樓、深蹲才會好生嗎?
不需要,而且綜合來看常常弊大於利。
好不好生的因素有很多,包含產道寬窄、胎兒的大小,胎頭是否有卡正,以及待產時胎兒心跳是否穩定。這些其實都是不可控制也無法改變的因素。即使大家都說運動有助於順產,那也是因為孕婦在持續鍛鍊的情況下,維持一定肌力與體能,因而對自己的身體有自信、骨盆底肌、核心較有力,上了產檯比較知道該如何控制身體發力。但要養成這樣的身體能力需要時間累積,光靠最後一個月才急就章根本來不及。更何況如果孕期前八個月都沒運動,對身體感覺逐漸陌生,最後一個月才挺著大肚子開始動,連走平路都可能不穩了,更何況腳抬起來連腳趾都看不到,拼命爬樓梯勢必更容易跌倒。深蹲難度高,很可能因姿勢不熟悉、重心前傾,使壓力集中在膝蓋,導致疼痛甚至受傷。
過去會認定這些動作可以「助產」,也許是因為爬樓梯時,腳要反覆抬高,髖關節、骨盆都有活動到,加上一喘會造成宮縮,而深蹲時會拉扯到骨盆底肌,動作模式又和生產接近,因此只要做了這些動作後引發產兆,大家就會一股腦地把快速進入產程、順產的結果歸咎於這些動作。加上到底怎樣算「多做」沒有人說得清楚,如果孕婦沒有因此順產,大家就會認為「啊,那是妳做不夠,不夠勤勞」,使得這個講法永遠不會被擊破。
我常覺得生產就像馬拉松比賽,當下的體力是需要好幾個月的堆疊累積,快靠近比賽時,訓練量應該慢慢遞減,而不是靠近賽事才開始練,這樣的做法完全不符合運動科學。我也常聽到許多產婦不解地抱怨,懷孕前期想動大家不允許,等到最後一個月又被警告「妳都不多動,這樣會生不出來」,覺得話都是別人在講,苦都是自己在受。
當然,就我這一、兩年的觀察,持續訓練運動的孕力媽的確產程較快,恢復又好。但這並不代表完全沒運動的產婦不能順產,畢竟生產的變數很多,無法武斷的說有做什麼一定好生,反之就不好生。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規律運動絕對可以促進媽媽健康,在孕期和產後都可以變得更強壯、有自信。
爬樓梯會喘要看什麼科 在 胸悶呼吸不順到底要看哪一科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一直覺得胸悶呼吸不順每次總覺得吸氣吸不足有時有點喘去看胸腔內科照了X光跑了新竹醫院新竹馬偕長庚台大都說胸部沒問題有的醫師說是太胖有的醫師說是睡眠呼吸中止 ... ... <看更多>
爬樓梯會喘要看什麼科 在 你的肺功能行不行?爬樓梯一分鐘就知道! 健康2.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