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大屠殺82週年。1937年12月13日,日軍在南京展開長達6個星期的姦殺擄掠,造成30萬人死亡,數萬名婦女慘遭強暴、三分之一南京遭焚燬、無數文物被劫掠。
4年後,1941年12月,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珍珠港後攻擊菲律賓。眼見情勢危急,在菲同盟國人員紛紛撤離,但中華民國駐菲律賓領事館總領事楊光泩與7名館員,為堅守護僑責任而不願離開。隔年1月,馬尼拉淪陷,日軍違反國際公法拘捕具外交官身分的楊光泩,脅迫他必須承認日方所扶持的汪精衛南京政府、撫平菲國華僑抗日,並向華僑募款供日軍使用。楊總領事嚴詞拒絕日方要求,與7名館員在備受酷刑後,慘遭殺害。
菲國僑界為紀念殉難的楊光泩等8人,於60年代在華僑義山修建烈士堂,並訂4月15日為華僑烈士節,每年舉行公祭。中華民國建國100年時,僑界翻修烈士堂,我以中華民國國家元首身份贈匾「忠藎垂型」,表彰忠烈典範。上個月我到菲律賓參加「菲華文經總會」百週年慶,特別前往馬尼拉華僑義山,祭拜楊總領事、殉職館員與菲僑抗日烈士紀念碑。
這是日軍第二次殺害中國外交官。第一次是1928年5月3日在山東濟南。日軍故意製造事端,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並拘禁前來交涉的總司令部外交處主任蔡公時。蔡主任精通日語,在以日語力斥日軍無理暴行後,遭日軍割去其耳、鼻並挖取其眼、舌後加以殺害,同仁10餘人同時遇難。當時日軍殺害我國軍民超過6千人,史稱「五三慘案」。
1945年2月,日軍從馬尼拉撤退時,也大規模屠殺平民,遇難人數達10萬以上。其中包括馬尼拉南方85公里處的南呂仙答洛市(San Pablo)。當時距離日本投降不到半年,但當地日軍仍強迫600位15到60歲的華人男子集中做工挖坑,在殘忍虐待後殺害,埋在坑中。上個月的菲律賓之行,我也特別到當地向抗日殉難僑胞紀念碑致祭,慰問年過八十的家屬李青雲老先生。
五三慘案、南京大屠殺、楊光泩殉難、馬尼拉及仙答洛屠殺,都道盡戰爭的殘酷。雖然二戰早已結束,但殺戮戰場仍未消失。近年「伊斯蘭國」(ISIS)血腥濫殺無辜、擄掠雅茲迪族(Yazidi)和基督教徒婦女為性奴,羅興亞人(Rohingya)被緬甸軍屠殺、強暴、迫害,敘利亞內戰導致50萬人喪生,泯滅人性的暴行還是現在進行式。
我一再強調,「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容遺忘」;若無法從反思歷史中記取教訓,就無法正視並改正錯誤。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人士,對日軍在二戰期間的屠殺強暴罪行,抱持迴避、淡化、甚至否認的態度。像是旅美作家張純如暢銷世界的名著「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這本書的日文版,因作者不同意出版商要求刪除部分內容,竟無法在日本發行,令人極為遺憾。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歷史的教訓不能罔顧。希望執政者能聽進忠告,不要再為了選舉利益,刻意激化兩岸關係,操弄亡國感。兩岸和平不僅對臺灣,對全世界都有利。我們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現狀,讓我們的子孫不必再面對殘酷無情的戰爭,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
#南京大屠殺
#楊光泩
#抗日烈士
#菲律賓
#馬英九
#mayingjeou
濟南慘案真相 在 1928年北伐時期濟南被日軍占領,'濟南慘案'罕見影像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非常感謝您訂閱新青年歷史頻道,您的訂閱將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 ... <看更多>
濟南慘案真相 在 1928濟南五三慘案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5月3日,90年前震驚世界,日軍大屠殺的五三 慘案 ,就發生在 濟南 。 1928年的 濟南 市不過38萬人口,就被日本軍屠殺了1萬多人。 您說這是怎樣的悲傷所以有人這麼說過 ... ... <看更多>
濟南慘案真相 在 Fw: [疑問] 國共內戰的真相-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JeIzXxO ]
作者: calebjael (calebjael) 看板: historia
標題: Re: [疑問] 國共內戰的真相
時間: Wed Jun 18 14:19:11 2014
※ 引述《jimmy5680 (會飛的企鵝)》之銘言:
: 我不清楚細節是怎樣,但是維基百科說是第一集團軍作為表率第一個開始裁軍,
: 而且裁軍之後中央軍的兵力也是縮水不少,和你說的相反耶,可能要請高手解答
: 中原大戰中,中央軍兵力應該是比反蔣聯軍少吧,並沒有軍閥加總不及中央一系
老蔣在1929年確實是帶頭裁軍﹐這點包括中共史觀都承認。
不過畢竟當時整個中國的情況都比較特殊(一堆小軍閥牆頭草﹐誰強就投靠誰)﹐
任何精兵政策﹐最終必然會是“原本的強者戰力強也就得以保留、原本的弱者
戰力弱也就優先被裁”﹐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
因此﹐老蔣帶頭裁撤“蔣系第一集團軍”(中央軍)的結果﹐也必然是
嫡系(黃埔系)得以保留者多﹐各路投靠老蔣的牆頭草小軍閥(半嫡系、旁系)
被裁撤者多﹐這是必然的事實﹐無可厚非。當然在這個撤換的過程中﹐
老蔣在同等情況或資歷相差不大下﹐優先起用黃埔軍官﹐也是人之常情﹐
而反對者反對他這樣優先自己人﹐也是人之常情...
到1929年秋﹐老蔣編遣精簡為20個師﹕
劉峙 第 1師﹐嫡系﹐原嫡系第1軍一部及張克瑤部魯軍合編。
顧祝同第 2師﹐嫡系﹐原嫡系第1軍一部及李明揚部贛軍合編。
錢大鈞第 3師﹐嫡系﹐原第32軍(嫡系第1軍北伐中留粵部隊)縮編。
廖培南第 4師﹐半嫡系﹐原粵系第4軍留守廣東部中被陳濟棠趕出廣東投蔣部。
熊式輝第 5師﹐半嫡系﹐原贛軍賴世璜第14軍縮編。
方策 第 6師﹐半嫡系﹐原浙軍周鳳岐第26軍縮編。
王鈞 第 7師﹐半嫡系﹐原追隨孫中山在廣東並參與北伐之建國滇軍朱培德第3軍縮編。
朱紹良第 8師﹐嫡系﹐原湘軍賀耀祖第40軍縮編﹐1928年濟南慘案後已嫡系化。
蔣鼎文第 9師﹐嫡系﹐原嫡系第1軍第1師改編。
方鼎英第10師﹐嫡系﹐北伐中在廣東新組建嫡系第46軍及原黔軍王天培第10軍縮編。
曹萬順第11師﹐嫡系﹐新建南京警衛師及原閩軍曹萬順第17軍合編。
金漢鼎第12師﹐半嫡系﹐原建國滇軍朱培德部第31軍及滇軍金漢鼎部縮編。
夏鬥寅第13師﹐半嫡系﹐原鄂軍夏鬥寅部第27軍縮編。
魯滌平第18師﹐半嫡系﹐原譚派湘軍第2軍一部縮編。
陳調元第46師﹐半嫡系﹐原陳調元蘇軍第37軍及安武軍(武衛右軍+張勛部)第27軍縮編
徐源泉第48師﹐半嫡系﹐原張宗昌直魯聯軍第10軍縮編。
任應岐第49師﹐旁系﹐原建國豫軍任應岐第12軍縮編。
譚道源第50師﹐半嫡系﹐原譚派湘軍第2軍一部縮編。
魏益三第54師﹐旁系﹐原奉系魏益三第30軍縮編。
陳耀漢第58師﹐旁系﹐原張宗昌直魯聯軍新26師改編。
此外還有一些未及編遣的地方部隊、非正規部隊、沒有資格拿國家軍餉的部隊等。
之所以不厭其煩列舉出來﹐是為了對比明顯看出﹐真正的嫡系在此時依然不多﹐
主要依然是原來北伐的黃埔黨軍第1軍所分支開花而來。
並且很明顯的﹐作為蔣系第1集團軍的總兵力是大為縮編了﹐但黃埔嫡系並沒有縮編。
所以客觀來說﹐兩種說法都沒有錯﹐老蔣確實是帶頭縮編很大力了﹐
但同時也確實可以說是私心極重﹐編遣的同時用各種方法擴大自己實力。
不過也正如前面我提到的﹐在當時的中國﹐即使是從純理性角度留強裁弱﹐
結果也不會相差太遠。
另外﹐編遣僅及於一二三四集團軍﹐西南軍閥、東北軍等並沒有涉及﹐
而在編遣中﹐實力受損最大的是馮玉祥部。
在二期北伐結束之後﹐馮玉祥部是當時中國實力最強、兵力最多的部隊
為了讓編遣能夠進行﹐馮玉祥主動提出將第2集團軍減至與第1集團軍相等﹐
但馮玉祥想要的是跟老蔣聯手共治中國﹐因此對閻、桂及其他小軍閥態度比較強硬。
結果在跟老蔣一起硬完了小軍閥之後﹐反過來被老蔣聯合閻桂婊了一下。
馮玉祥是提案是蔣、馮、閻、桂、其他分別為1.5:1.5:1:1:1(以其他為1基準)
最終幾乎變成了3:2:2:2:1(以其他為1基準)。
1929年秋時﹐編遣初期完畢的國軍主要派系為
蔣20師、馮14師、閻13師、桂11師、粵5師。總兵力裁撤了50多萬。
: : 問題來了,為什麼前兩次"只派雜牌軍"?
: : 這就是人家在說蔣介石找藉口削弱其他軍閥的原因啊~~~
嚴格來說不算衹派雜牌軍﹐單就前述蔣系各師中﹐第一次圍剿參戰的有第8師、
第12師、第18師(師長張輝瓚中將此役被俘)、第49師、第50師。
第二次圍剿參戰的有第5師(從北伐前就追隨孫中山的師長胡祖玉中將殞於該役﹐
追贈上將)、第8師、第12師、第49師、第54師。
這些此時也算是老蔣的心頭肉了。
其實當時軍閥們也很樂意打紅軍﹐因為可以搶地盤擴充實力﹐所以跟鬧紅區接壤的
川軍、湘軍何鍵部、桂系﹐以及陝西、湖北的各地中小軍閥﹐都很主動去打紅軍﹐
問題是打不贏就變成被削弱了。
真正能算得上是炮灰的是東北軍﹐因為918之後的東北軍沒有地盤及穩定兵源來源﹐
兵力死多了就肯定補充不上﹐特別是東北系軍官﹐死一個少一個。
所以一般講到老蔣削弱其他軍閥﹐都是以東北軍為例﹐很少會有人去舉桂系為例的﹐
桂系、晉系在廣西山西建設模范省﹐推行民間保甲以抗紅軍土地革命﹐搞得很爽。XD
: : 唔....除了德械師以外的...?
: : 這部分我沒有太理解,
: : 但是你上一篇用"中央軍系不足"跟這一篇的"德械師"拿來當例證,
: : 還是根本沒有解決掉國民黨是否派非嫡系去當砲灰的問題啊XD
: : 或是說砲灰或雜牌軍的詞你覺得太over? 沒那麼灰,沒那麼雜?
: : 但是認同老蔣先派別人去擋擋,順便削弱軍閥勢力?
: 嗯...應該說中央把嫡系部隊也丟上去打到主力喪失大半、精銳幾乎全軍覆沒,
: 就算雜牌軍看起來好像是被當炮灰,也無法證明嫡系和雜牌有明顯差別對待,
: 因為中央軍看起來也沒有比較輕鬆
老蔣也好﹐閻、桂等人也好﹐甚至包括老毛這些梟雄們其實都一樣﹐
對於關鍵性的作戰﹐絕對是派自己足夠信任的嫡系上去硬拼﹐因為自己的嫡系才
最可信任也最了解﹐通常也是手中戰鬥力最強的牌﹐不會因為關系親近而舍不得。
另一方面﹐對於必敗之戰、不是很關鍵的作戰﹐那也都一樣會留牌以後用﹐
絕對不肯派出嫡系去浪費。
在補給方面﹐如果自己手中有多余﹐他們都舍得補充別人﹐甚至低價或免費贈送給
盟友﹐來增強盟友的作戰能力﹐這種事例都有不少。
但同樣的﹐沒有誰會給盟友的資源更多於給自己的資源。
而當時的中國還有另外一個現實﹐就是絕大多數情況下﹐資源不是有多余﹐
反是常常不足。
所以理性客觀來講﹐優先補充嫡系、優先拿雜牌當炮灰﹐是任何一個人在當時那種情況
下的必然結果。
雖然﹐老蔣確實比部分人私心要更重一些﹐有順便而為的機會﹐他絕對不會心軟。
但他的私心還是有底線的﹐也即不影響到大局﹐他不會明知是廢材還因為是嫡系就濫用﹐
也不會因為不是嫡系就把桂系鋼軍第7軍、粵系鐵軍第4軍當炮灰消耗掉。
因此我的觀點是﹐說“老蔣私心比較重”確實沒錯﹐但指責“老蔣純粹是私心為重”﹐
就不夠公正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3.4.222.12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03072353.A.ED8.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immy5680 (118.160.119.99), 06/18/2014 22:50: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