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X 時報出版思潮線:《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
#文末有抽獎喔
你是我明亮的喻依 ◎劉曉頤
我偏不說你是雨,是玻璃樂府
不說你
是耽於潮濕的病
你是太多事的稗官
專朝我采集素材
攝入我身體詩學裡的黃昏,說那是你
偏好書寫的紫圓桌
我暗下來,你的性
是揉碎的星星,颶風後
依然在那裡
制禮作樂——
但我
偏不說你是千年炊煙的野史中
款擺而升
靜默的襤褸
鳥巢築成的節奏,接近
天空的情味。我的破曉內蘊一枚蠻荒時代的蛋黃
你心愛地抱著
在我體內顛簸晚霞馬車
在我不開燈的臥房,你
像松香焚亮——
只要一切我偏偏不說
你就是我
明亮的喻依
--
◎作者簡介
劉曉頤,詩人、特約記者。天秤座A型,無可救藥的愛與美信仰者,愛好和平,但反骨因子不時蠢動。東吳大學中文系畢,現任中華民國新詩學會及中國文藝協會理事,藝文雜誌特約主編及採訪主任,詩刊編委工作。
得過中國文藝獎章新詩類,新北市文學獎新詩首獎,飲冰室徵文首獎,葉紅女性詩獎等多項詩獎。入選《2018臺灣詩選》、《2017臺灣詩選》、《創世紀65年詩選》等多本國內詩選集,大陸《臺灣當代詩選》。詩獲中華民國筆會英譯。著有詩集《春天人質》、《來我裙子裡點菸》、《劉曉頤截句》。《來我裙子裡點菸》獲選臺灣文學館107年度「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
◎小編林宇軒賞析
本詩選自劉曉頤詩集《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劉曉頤的詩作具有非常鮮明的個人風格,從詩中停留聚焦的時間推移手法、選用的詞彙以及構築的情境裡頭,可以發現她獨特而乾淨的世界觀;也因為劉曉頤所書寫的文字往往色調一致,所以在美感上呈現出一種正面的特色,這也使得她的作品在一片詩海之中能夠獨樹一幟。
既像是一個人自言的獨白,卻又有一個明確的對象。在詩中,「我」以七種意象去比喻「你」,分別是:雨、玻璃樂府、耽於潮濕的病、太多事的稗官、千年炊煙的野史中/款擺而升/靜默的襤褸、松香、明亮的喻依。從這些物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它們共有的特質——典雅樸靜。
劉曉頤以古典意象作為「你」的修飾,前面以不完美的「病」、「多事」等字詞去形容你,中間書寫時間長流裡的緩慢過程,後頭寫道「你就是我/明亮的喻依」的全然接受與珍惜,可以看出這種愛並不是表層的,從器物層次的雨、玻璃、潮濕到制度層次的野史和制禮作樂,最後再昇華到思想層次的「愛」上。有趣的是,這裡劉曉頤卻故意「偏偏不說」,讓情感的表述更隱晦而純真。
比喻的意義在於「以一物去類比另一物」,但奠基於萬物的獨特性及無可取代性,我們往往只能盡可能地去接近而永遠無法抵達,也因此在這首詩中的各種比喻都只能呈現出「你」的一個面向,可能是身體、儀表、個性等等,但這一切都一再表現出「我愛他的身體,愛他的靈魂,愛他的全部」。當然,相較於你的明亮,這裡的我不一定就是黑暗,只是在我的面前,你就代表了什麼是「明亮」,可見得這份情感的深厚與純實。
在無數譬喻修辭之後,劉曉頤寫道「只要一切我偏偏不說/你就是我/明亮的喻依」展現出人類對於情感的原始本能與生命力。在詩的最後,劉曉頤統合前面所有敘述,寫「你」是「我」明亮的喻依,意即「你」是明亮版本的「我」,這是多麼美好理想而用情至深的形容,且詩中並不是選擇「最明亮」的最高級而僅僅寫道「明亮」,讓「你」在我的世界之中獨一無二,除去了我以外的其他所有可能比較的對象——除了你,沒有其他明亮的事物了,你就是明亮的我。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手法是劉曉頤在時間設計上的遲滯。整首詩看似時間完全沒有推移,但實際上在我的精神層面從千年之前的蠻荒時代就已開始,並且穿越了多重而複雜的時空,顛簸、緩緩的移動而持續進行著,最後回到不開燈的臥房裡,在個人的睡夢與最私密的空間中,「你」就是我精神上所有寄託的明燈。劉曉頤以畫面感取代文字的細部描寫,這已經遠遠超越了愛的表象,全然而決絕地指向了本質上唯一的答案:我愛你,最深最深的那種。
相較於前一本詩集《來我裙子裡點菸》,《靈魂藍》可以說是更深層而精神上的情詩集,她用更多面向的角度去探討情感上的對應與關係,將愛情提升至更寬廣而巨大的層次——靈魂的鄉愁。這是多麼溫暖樂觀的設定,屬於靈魂與靈魂的對話——在這個重視表象的現代社會,或許我們可以從這首詩中看見另一種愛的可能。
--
美術編輯:ㄈㄈ
圖片來源:自攝
--
購書連結
博客來|https://reurl.cc/V6N0A6
讀 冊|https://reurl.cc/V6N0rN
-
▎抽獎辦法: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要設公開哦)
3.在文章下面以「隱喻」形式留言,寫下「你是_____(填入任何比喻)」
抽獎活動至5/5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兩位幸運讀者,贈送《靈魂藍:在我愛過你的廢墟》(親簽本)一本。
#劉曉頤 #靈魂藍 #時報思潮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樂府詩特色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創意教學】別說了難,就心安理得放棄了!
我設計了一份
最有意義的寫作題,
然後成功得到:
史上最低的交件數⋯⋯
先說我到底
設計什麼寫作題吧!
課程正好教到
白居易的「新樂府」。
所謂新樂府,
就是白居易的社會觀察。
藉由淺白的詩句,
反映民生疾苦、社會亂象。
「惟歌聲民病,願得天子知。」
是白居易寫詩的動力,
也是他對國家盡忠的表現。
像是「賣炭翁」這首詩,
他這麼寫:
「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多淺白!
但多有力量啊!
這根本是中國版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可憐老翁賣炭幫人取暖,
自己直打哆嗦,
卻還希望再冷一點,
炭才賣得出去。
最後賣出去了嗎?
有,被朝廷收購了,
換來了半匹紗、一丈綾。
你問:這能幹嘛?
不知道,
因為那不是政府關心的,
包括老翁的溫飽。
這就是新樂府的力量,
勾勒故事、給你畫面,
讓你察覺人世間的荒謬。
所以,我的寫作題是:
請從新聞找一個社會事件,
用新樂府來表現。
我滿懷期待,
能收回他們筆下,
那些遠方的哭聲。
最後聽見自己心底的哭聲。
沒啥人交啊!
不過,正合我意,
剛好給他們上一課。
「各位,這次作業
你們沒交的原因是什麼?」
「沒時間!」
幾個孩子不加思索回答。
「噢?那有交的同學,是時間太多?」
台下哈哈大笑,
知道這個理由不攻自破。
「那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繼續追問下去。
「太難寫!」
另外幾個孩子給了我原因。
這我可以接受,
畢竟,寫作沒作過詩啊!
「很好,我承認不容易寫,
但是別忘了,
新樂府的特色是什麼?」
不限格律、
老嫗能解、自創新題⋯⋯
他們腦中,
回想起新樂府特色。
「也就是說,
唯一的限制,
只有五言或七言嘛!
甚至你要長短句我也可以。」
所以,真的難嗎?
很多的難,
其實是我們在接觸新事物時,
習慣給自己找的藉口,
好掩蓋我們懶得嚐試的事實。
就像有時,
我帶老師們桌遊研習。
基本上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一聽規則,
就直嚷嚷著說好難!
另一種是,
儘管面露困惑,
但還是努力想嚐試。
最後說難的那些人,
往往研習到一半,
就消失了,沒再回來。
而努力嘗試的,
最後笑著學會,
我可以想見,
她的教學生活,
從此又豐富了一點。
很多時候,
這世界在意的,
根本不是你做的好不好,
而是,你真的去做了嗎?
還是還沒做,
就死在自己的嘴裡了?
我來不及唸那些,
回家努力看懂新樂府,
咬著筆桿、搔著頭、
好不容易擠出靈感的孩子作品。
但我宣布了一件事:
「這份作業,
我決定算兩倍成績!」
蛤!
為什麼?
幹嘛這樣!!
「很簡單,因為越少人交,
代表願意嘗試的人越少,
而這些人的勇氣和努力,
世界會給他們更多的紅利!」
我娓娓道來,眼神堅定。
是啊!
我就是這樣過來的啊!
很多人說想寫作,
但後面說得更多的是:
沒時間、沒靈感、怕被笑⋯⋯
但我就這麼去做了,
天天寫,維持了三年,
直到寫作成為我的反射動作。
下課後,我翻了翻
那些少數準時繳件的作品,
不禁噗吃一笑⋯⋯
他們就像當年的我,
寫得不是那麼的好,
才情也不是那麼豐沛,
但心是熱的、筆是勤的,
未來,也將是他們的!
別說了難,
就心安理得放棄了。
因為到頭來,
你會發現,
人生都馬很難,
只有變胖最容易。
#歡迎分享
#所謂的難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
#對不起我變胖了
樂府詩特色 在 相聲百人一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柳公權》
柳公權,是唐代書法家。他曾擔任太子少師,輔佐太子,世稱「柳少師」。
柳公權最初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又鑽研顏真卿和各家書法,繼承前人,融合不同書體的長處,且有所創新,自成一家。他所寫的行書、楷書特別精妙,字體瘦勁,結構嚴謹,因為有獨到特色,被稱為「柳體」。
柳公權在唐朝當代就享有盛名,民間甚至流傳著「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說法。公卿王侯們以重金聘他書寫碑文,若有人為先人立碑,卻沒有得到柳公權的手書,還會被人譏笑不孝。他二十九歲考上進士,做的是地方官。但是因為書法寫得好,被唐穆宗看中,才調任長安。
《舊唐書》記載,唐穆宗曾問柳公權:「該如何才能把書法寫好呢?」柳公權回答:「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寫書法,是發自內心。如果落筆時心中正直,自然就能寫出好字。如果人品不高,是寫不出好字的。事實上,柳公權說出這一番話,是為了勸諫唐穆宗。當時唐穆宗怠於朝政,耽溺酒色,柳公權以書法比喻朝政,一方面說明了自己對書藝的創作態度,一方面,巧妙地藉由書法精神「筆諫」。「心正筆正」,比喻內心公正,則行事正直。「心正筆正」也成為書法倫理標準,除了書法,文學、繪畫等藝術作品都相當程度反映出作者的性格、修養和思想。柳公權為人剛毅不阿,人品高尚,正所謂「字如其人」,他的字體也因此清勁挺拔。後人不但看重他的書法作品,也同樣敬仰他的為人。
柳公權曾向唐文宗建言,不要派郭文做分寧縣的主管。文宗聽了不大高興,就問:「郭文做官一向沒有過失,我這樣安排難道有什麼不妥嗎?」柳公權答:「郭文對國家貢獻很多,您如此分派本來應該是對的。但有許多議論的人,他們卻說,郭文是因為讓兩個女兒入宮,才能得到這樣的安排。」文宗說明,郭文兩個女兒進宮,是為了參見太后,與皇上無關。柳公權回答:「瓜田李下的嫌疑,又怎麼能夠使每個人都明白呢?」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懷疑的場合。樂府詩〈君子行〉,旨在告訴世人君子應有的行為舉止,開頭兩句就是:「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走在瓜田中,彎腰整理鞋子,難免引人懷疑是在借此掩飾偷摘瓜果的惡行。同樣的,走在李樹下,舉手整理頭上的帽子,也會讓人起疑是在偷摘李子。要謹慎小心,不要製造讓人懷疑的處境,自然也就不會惹來麻煩。
楷書在唐代發展到極致,其中又以顏真卿、柳公權為代表,兩人並稱「顏柳」。「顏筋柳骨」,指的是兩人的字體風格,顏真卿字體筋肉豐滿,柳公權則存其骨感,但兩人皆筆力遒勁。柳公權留下的〈玄秘塔碑〉、〈神策軍紀聖德碑〉、〈金剛經〉,都是書法經典作品。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Q9cH4_dXE&t=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