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3年十二夜上映時,因為怕傷心所以一直不敢去電影院看,後來想到票房要捐給流浪狗相關的公益團體,於是鼓起勇氣去電影院,記得那天因為朋友遲到,開演10分鐘後我們才進到影廳中,在黑暗中我們一直找不到座位燈號,為了確認,我不得不拍了一個陌生女孩的肩,輕聲問
「不好意思,請問妳這邊是K排嗎?」
「對,這邊是K排」轉過頭回我話的女孩,臉上全是淚痕😭😭😭😭😭😭😭😭
我當時心想,天啊,才開演10分鐘,觀眾就已經爆淚😱
後來我們坐下來沒多久,也開始哭。整個影廳都是啜泣吸鼻子的聲音😭😭😭😭😭😭
《十二夜2》即將於11/27上映,看了一下電影介紹,這次的影片主題是從尋找浪浪切入,以探討流浪動物的根本問題,帶大家「回到第0天」,走訪台灣11個縣市、以及海外3個國家,紀錄各個收容所、獸醫、動保團體、200多位專業人士,歷時三年拍攝才完成。少了第一集那些生命倒數不忍直視的鏡頭,但卻多了更多教育意義與問題的探討,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十二夜2
收容所燈號 在 波波研究室 Popo Lab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怎麼可以騎象象?吳哥窟政府下令,騎象ban不見!】
什麼?!原來不只人會過勞,大象也會過勞?
同學有聽過吳哥窟大象過勞致死的悲情故事嗎⋯⋯
到底是什麼讓大象工作過度,吳哥窟當地又做了什麼來保護大象呢?
🏃 動物的痛不是痛?跟著研究員一起看下去!
🔴 小飛象痛痛,但小飛象沒有說
吳哥窟是世界有名の觀光勝地,每年都有超過百萬的旅客造訪,在吳哥窟除了可以看到世界級的古蹟,當地還有一個特別的「服務」,就是 #提供遊客騎大象遊古蹟。
BUT!對大象來說,在炎熱的天氣下載人其實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像是在2016年就有一頭大象體力因為透支而倒下⋯⋯引來動物團體以及各方的撻伐。
所以,吳哥窟保護局近期宣布2020年開始 #禁止騎乘大象的活動,目前也開始把大象送回附近的森林,預計在明年初 #把所有大象送回森林,當地政府的措施,呈現了 #觀光利益 與 #動物權利 相互衝突之時,吳哥窟政府的價值選擇,無疑為當地的動物權發展以及觀光產業開啟嶄新的一頁!
🔴 動物們ㄟ心聲,你聽見了嗎
事實上,世界各地近年來都越來越重視動物們的權利。
例如,與太陽馬戲團並稱#世界三大馬戲團之一的 #玲玲馬戲團(Ringling Bros. Circus),在2017年結束了 #長達146年的馬戲團表演,正是因為馬戲團的各種表演、大量觀眾的吵雜聲,對於動物們是一種折磨,人們漸漸意識到#為了娛樂讓動物們這麼痛苦,是不對的!當我們正開心看表演的時候,馬戲團動物們其實正OS:好可怕⋯壓力好大⋯好累⋯好吵⋯崩~潰~潰~ (;´༎ຶД༎ຶ`)
🔴 台灣的動物們現在過的還好嗎QQ
回到台灣,動物權的保障足夠嗎?
其實,台灣社會一直有人在關注著台灣動物們的權益,例如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呼籲民眾拒看海豚秀,意識到這展演對動物的傷害。此外,為了讓動物真的好好生活,#台南頑皮世界的動物劇場 也在2015年吹響熄燈號,結束了 #長達20年的動物表演,回到環境教育的初衷。
🔴政府站出來!動物護起來!
政府政策與法律,除了提供社會規範以及強制力之外,也一定程度地表現了我們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偏好以及排序。近年來我們的政府陸續推動幾項 #保護動物權益的法令。
例如2017年立法院三讀通過對《#動物保護法》的修正,俗稱 #小白條款,#對虐殺動物者加重刑罰,保護貓貓汪汪等;對 #展演動物的保護,則是在 #阿河不要哭 事件後,於2018年通過《動保法》中動物展演規範修正條文,擴大了 #展演動物的定義範圍,也 #加強業者責任。
透過法條的保護和社會的態度轉變,台灣變得能讓動物們也可以安居樂業#快樂呼吸!
(小白條款與阿河不要哭事件,詳情可以看留言區的研究員補充(⁎⁍̴̛ᴗ⁍̴̛⁎)!)
🔴 不過⋯⋯立了法,就能保護動物了嗎?
現在的動保法的立意雖然很好,但還是有一些限制,根據《民法》規定,動物是人類財產的一部份,即使有動保法的制定,動物在法律上的地位還是跟一般無生命體一樣!
另一方面,政策的施行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非預期的效果,像是政府在2017年正式實行「#流浪動物零撲殺」的政策,後續便產生收容所供不應求、甚至有收容所爆籠的情況⋯⋯
最後,違反動保法的取締成效也有限,因為動物無法說話,無法根據法律為自己作主,如果有違反動保法的情況卻沒有人發現,就很難為動物們伸張正義!
所以,除了法案的通過、政策的實行,還需要正確觀念的宣導跟民眾的配合,大家一起落實保護動物的初衷!下次,同學們身邊如果有朋朋去泰國騎大象、到清境騎小馬,記得傳這張圖給他——「#給本寶寶滾下來!」(^-^)
收容所燈號 在 張宏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板橋持續高溫,注意】
高溫,注意!
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板橋連續七天都將是高溫的橙色燈號,最高溫都在攝氏36~34度間。提醒鄉親要做好防護措施,避免熱傷害。
預防熱傷害,「3保」不能少:「保持涼爽、保持喝水、保持警覺」,我提醒大家,多關懷老人、小孩、慢性病人、弱勢族群及戶外工作者,是否有良好的避暑措施及環境,避免在高溫環境下待太久。
天氣熱,不少人都有避暑妙方,有人會到大買場、百貨公司吹冷氣,也有人到圖書館看書;或是到游池都是不錯的消暑良方。
但是,有沒有想到:平常露宿街頭的街友、流浪貓犬、或是動物收容所裡的毛小孩們,他們在炎炎夏日,如何避免高溫傷害?我呼籲,相關單位也要關注這些社會角落裡的弱勢族群。
天氣很熱,除了多喝水,歡迎分享您的消暑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