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戲院,儼如一種城市遺址,讓人記住香港曾經區區都有戲院的歲月。
在香港激烈的空間爭奪戰中,老店或戲院結業後,往往很快便有新的經營入主。即使建築物仍在,改為商場、超市、教會或老人院舍的不計其數。好容易便讓人遺忘從前都是星光娛樂重地。
但在發展步調和形態不一的社區內 ,間中仍遺留一些昔日戲院的痕迹,即使人去樓去,也不知哪天哪日會被清拆,卻成為社區的獨特印記。而僥倖得以不死的,棲身在商廈之間,變成日常一部分,也是另一種續命的出口。
身兼建築師、城市及攝影師,同時也是本地招牌保育平台「街招」 @streetsignhk創辦人之一Kevin Mak,在夏季號《就係香港》的戲院專題中,分別拍攝位於紅磡舊區內的寶石戲院,以及觀塘金茂萍和長洲戲院兩家早已結業空置的戲院。其中金茂萍於1978年開幕,位於秀茂坪曉光街,主要服務街坊,是典型的舊式街坊戲院,八十年代時更增添桌球室。到了九十年代秀茂坪開始重建,戲院也隨之結業,至今空置三十年。戲院乃是傳統單幢式建築,與高層屋苑並立,高矮形成強烈對比。空置二十年的長洲戲院,建於戰前,樓高兩樓,採用中式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內有六百座位。在九十年代結業後,但至今仍然丟空。
至今仍然營業的寶石位於紅磡寶其利街,七十年代開張時,曾擁有一千四百多個座位,是區內規模最大; 到了九十年代,隨著電影業走下坡,樓下堂座影室和地下大被改為商舖,座位則減至433個; 大門口也大大縮小,需經由一條樓梯通往一樓的戲院大堂,異常隱蔽。2010年韓國集團購入營運權及翻新,並引入數碼放映及3D系統,卻仍保留舊有的人手劃位形式,不設電腦售票及劃位,而大堂仍保留原傳統戲院裝修,以白光管及雲石牆壁為主,更設有從前戲院常見的舊式出卡磅重機,寶石也以票價便宜出名,可以低於一般戲院票價觀賞首輪電影。
訂閱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products/%E5%B0%B1%E4%BF%82%E9%A6%99%E6%B8%AF%E3%80%8C2021%E5%B9%B4%E5%A4%8F%E3%80%8D
《就係香港》也可以在HKTV Mall網購!
https://www.hktvmall.com/hktv/zh/main/%E5%B0%B1%E4%BF%82%E9%A6%99%E6%B8%AF/s/H6143001
#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戲院 #香港電影 #戲院建築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00的網紅邰正宵 官方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生的擂台,充滿挑戰。練就十八般武藝,擁有見招拆招,四兩撥千斤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打贏每一場擂台賽。做人學藝有著共通的道理,用堅定的信念與毅力,追逐夢想的熱情與勇氣,來成就每一時刻的自己。 《十八般武藝》將中國古風式的Trap電音風格結合旋律說唱,全新的編曲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大膽融入DubSt...
後 壁 區區 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我家的800種生物之中,這隻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只是…..我家的遭遇不測了!
今天整理陽台,發現水缸旁本來封得好好的盒子,蓋子竟然被打開,裡面的延長線插頭整個泡在水裡,從水面的倒影,我彷彿看到了那兩隻藍鵲的微笑,台灣藍鵲的報復!水面的另一個角落則是浮著這隻無辜的犧牲者,應該是散步不慎落水被電死的吧!對不起,我心裡還是笑了,俗話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等這一刻等了三十年了!
三十年前,我還是個高中生,早上起床坐在馬桶上,看到地上一直壁虎跑過去,然後迅速再往牆壁爬上去,在鄉下長大的我,區區一隻壁虎哪嚇得了我,突然…..啪…….一聲,壁虎在牆壁上滑倒,然後直接掉到我的腳板上,說真的,壁虎不可怕,啪啪聲也不可怕,但是這兩件事在你昏昏欲睡、正在專心種芋頭的時候,同時發生在你的腳板上,就算是館長也會尖叫吧!
不過,犧牲要犧牲得值得,我就把你放在花盆醒目處,也算是還給那兩隻藍鵲一個食物。
#agnes.b
#quattro
後 壁 區區 長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是西方繪畫史上第一位以極度細密寫實方式記錄自己面貌的畫家,從他13歲時,接受正統藝術訓練之前所完成的清純美少年自畫像,就可以清楚明白〝人比人,氣使人〞這件事。🤣🤣🤣
杜勒的自畫像各有不同姿態,皆是展現他個人信念與自我認知,其中,或許又以《穿著毛皮滾邊外袍的自畫像》(Self Portrait with Fur-trimmed Robe,1500)最為著名。這位「自畫像之父」前前後後畫了13幅自畫像。數量雖然比不上林布蘭那80幅或梵谷的36幅自畫像,但他才是祖師爺。😎👴🏻✌️
不過《穿著毛皮滾邊外袍的自畫像》最令人印象深刻也引起不少爭議的一點,就是他把自己畫成耶穌基督的模樣。區區凡人如何自抬身價成為救世主?這不是褻瀆聖子嗎?😱
杜勒的〝史上第一〞不只自畫像而已,簽名花押、細描自然,還有革新版畫等等。這般有才又強大,自戀有理,臭屁真的只是剛好而已。🤩😍😁
#有才就是自戀啊怎樣
#杜勒大神快拜
#北方文藝復興
#周末早午餐正好搭長文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blog/0d14c45ac57
後 壁 區區 長 在 邰正宵 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人生的擂台,充滿挑戰。練就十八般武藝,擁有見招拆招,四兩撥千斤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打贏每一場擂台賽。做人學藝有著共通的道理,用堅定的信念與毅力,追逐夢想的熱情與勇氣,來成就每一時刻的自己。
《十八般武藝》將中國古風式的Trap電音風格結合旋律說唱,全新的編曲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同時大膽融入DubStep元素讓整首歌曲始終充滿力量感,加上極具故事性的敘事歌詞,給人以勵志熱血充滿無限向上的正能量。
《十八般武藝》
詞曲:邰正宵
編曲:劉旭陽
所有螳螂 詠春 太極 八卦 我都想學會
每日清早鍛鍊 刻苦耐勞 我不會貪睡
學過形意 猴拳 龍形 八極 才不會吃虧
每天練到黃昏 日落歸家 也不覺得累
記得腰馬合一 以柔制剛 動作似流水
所謂一膽二力三功夫 不是花拳繡腿
記得來留去送 甩手直衝 要以進為退
盡量少說兩句 學會謙虛 要不亢不卑
八歲那一年我血氣方剛 蠻不講理
幸虧那時候迷上了很酷的Bruce Lee
把所有精力都投入武術 跑步 練氣
改變了我的脾氣
別的小朋友都在看電視或者下棋
我卻在家裡對著沙包苦練著拳擊
所有零用錢都花在偷偷拜師學藝
不敢告訴我Daddy
苦練鷹爪 洪拳 擒拿 散打 十二路潭腿
偷偷練習輕功 飛檐走壁 覺得猴賽雷
學會白鶴 峨眉 武當 白眉 去對付敗類
還有刀槍劍棍 飛鏢暗器 要無堅不摧
還要謹記教誨 以德服人 要尊重前輩
學會尊師重道 得罪師父 肯定要下跪
中國功夫深奧 苦練半輩 才略懂精髓
越練心胸越寬 其實門派根本無所謂
好捨不得變賣了所有的漫畫書籍
好不容易換來了區區三十塊港幣
買了一隻雙節棍來模仿「死亡遊戲」
開心了半個世紀
每天下課後都會偷跑到師父那裡
與師兄師弟切磋之後變成了知己
夢想長大以後開設武館收收徒弟
雖然沒有人鼓勵
不知道那時候哪裡來的勇敢和骨氣
我只想用中國功夫試試證明我自己
面對人生擂台我更需要十八般武藝
我會一樣努力 見招拆招 不輕言放棄
面對風風雨雨 我已身懷十八般武藝
我會加倍努力 迎向挑戰 四兩撥千斤
---------------------------------------------
◎歡迎來粉絲團按讚 就可以看到邰正宵新專輯最新訊息!!
邰正宵FB官方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amueltai1106/
邰正宵微博:
https://weibo.com/u/1316872222

後 壁 區區 長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ong Wai Man
亂世好修行。一條沙中線,搞到區區沉降,站站危機,象徵了九七後香港的現實處境。
大陸的文化在侵蝕,香港的核心價值在剝落。
欺上瞞下,層層呃呃騙騙,過到骨就係神仙,理得你將來死人冧樓。
由地盤工人,到監工主管,簽字工程師,到那批年薪千萬的高層,到問責局長,人人不負責任,唔關我事。
陳帆徹底揭開了董建華問責制的虛偽和有權無責。
作為負責運輸的問責局長,他說:
看新聞才知道這單事件;
他和公務員團隊的表現有目共睹;
他是否要問責?公道自在人心!
一貫的輕佻,毫不尊重自己。
這就是今日官場的行事風氣,這就是今日的香港。
骯髒的污泥,可以長出潔淨的蓮花,這是香港這個城市修行的好機遇,也是個人修行的好環境。
《周易》作為衰世之學,其中第五十二卦,艮為山卦,是教我們止欲修行的卦。
第五十一卦是震為雷,第五十二卦是艮為山。震為雷,艮為山,震代表腳,艮代表手;震為動,艮為止。行是震,止是艮。兩卦合起來,就是人生的行止。
震艮相綜,代表人生的行止關係。
時行則行,時止則止。時機成熟便行,時機不當便止。
行中有止,止中有行。行極則止,止極則行。
兩者既對立,又統一。
人,不能永遠的行,也並不可能永遠在止。這便是陰陽循環的道理。
行是陽,止是陰,行止永遠在交替運行。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靜到極致,我便看到萬物的運作模式,是循環往復的。
第五十一卦的震為雷卦,本意是動,上下都是震,重雷疊至,一個又一個的雷響,象徵人生的打擊。一個接一個,永不休止。
生命既有嚇你一跳的打雷,就有五十二卦的艮為山的處理智慧。
上卦是艮,下卦也是艮,重山之象。古人見山即止,這個卦叫你停下腳步。
里仁篇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人生修養第一課,就是學習約束自己。懂得約束自己,在言行上犯上過失,是很少有的。
這個止,是教我們止欲修行。
人生的打擊,往往根源於我們與生俱來的欲念。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有無窮之欲,像孫悟空的如意金剛棒。這支可大可小,用的時候拿出來的東西,就是人類的煩惱根源。孫悟空就是用它來大鬧天宮。
天翻地覆,群仙束手無策,最後如來佛祖出手,這個手,就是艮卦,艮為手,為指。
如來將孫悟空壓在五指山,任他法力高強,就是跳不出佛祖的掌心。那便是艮,止欲修行的象。佛祖的手,五根手指,壓住悟空五百年。
艮卦的卦辭:
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無咎。
艮為止,卦名在這裡作動詞用。艮其背,在亂世修行,要止欲,將我們的欲念壓下去。
一切有情眾生的痛苦源頭,都是身體,要修行就得從身體開始修。
老子說: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們所有的煩惱,都是因為這個身體,這副臭皮囊,無論儒家道家佛家的修行,都是為了超脫肉身的障礙。人間的欲望無窮,要修到及吾無身,沒有肉身的包袱,吾有何患?那裡還有什麼煩惱呢?
這就是解脫禍源的概念。
艮其背,就是佛家修行的面壁。用背,對著滾滾紅塵中飲食男女,金錢權力的誘惑。
人開始修行,總因為定力不足,先要跟塵世隔離,到山上,艮為山,塵世人多煩惱多,在山上人少煩惱相對便少。所謂「艮其背」,就是從遠離誘惑開始。
「不獲其身」,好像連肉身都不見了。這是象徵性的說法,因為一切煩惱都是從肉身而來,一旦艮其背,通過面壁苦修,到肉身彷彿都不見了。小乘佛法修到最後就是這個境界。
金剛經說:無我相,先空掉自己開始,然後再進一步無人相;做到無我無人,時間空間都失去意義,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進入永恆的空相了。
但這只是羅漢的境界,只不過是個自了漢,只是自渡,沒有渡人,小乘境界而已。
佛教追求的,是兼善天下,濟渡眾生,所以必須重返人間,照顧自己以外的眾生,這是菩薩的層次。
有了「艮其背,不獲其身」的基本功,走入人群,各行各業都是修行道場。
政客可以修,豬肉佬可以修,有錢佬可以修,乞兒可以修,動中修定,就是「行其庭,不見其人。」
走出門戶,接觸人群,不論在朝在野,都不見其人。芸芸眾生,不管男女老少,鰥寡孤獨廢疾者,無眾生相,都沒有差別。
離一切諸相,無一切諸相,故名諸佛。
這樣,結果就是無咎。
艮卦,止欲修行,就是追求無咎。不是吉凶悔吝,不是成敗得失。
無咎,就是沒有遺憾而已。
不要怨恨今日甩甩爛爛的香港,佛教的本義是蓮花,生長在最骯髒的污泥,修行就是在最髒的地方,開出最潔淨的蓮花。
#沙中線 #FCC #廿三條
2018年8月14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FCC陳浩天 #沙中線 #廿三條立法

後 壁 區區 長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舊中區警署在1864年落成,是香港第一所警察總部。舊中區警署與舊中央裁判司署,以及域多利監獄組成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995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香港賽馬會於2007年4月,向政府提交了活化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概念建議,並建議以捐贈形式承擔建築群的翻新工程及發展費用,及支付管理及維修保養費用與營運虧損。2008年7月,政府與馬會訂立伙伴合作關係推展項目,保育和活化古蹟。馬會曾預算耗資18億元活化整個建築群,擬加建一座「巨型竹棚」設計的藝術地標大廈,大樓內更會有瞭望台、表演廳、兩間戲院,及零售店等。不過,大樓被指喧賓奪主,及過份商業化,引來大量反對聲音,最終馬會亦放棄該計劃。至2010年10月,馬會公布中區警署建築群的修訂設計,包括兩座新建築物「奧卑利翼」及「亞畢諾翼」。建築工程則到2011年11月展開。中區警署建築群由「赫佐格和德默隆建築師事務所(HERZOG & DE MEURON)」負責總體規劃及設計,該所建築師事務所過去曾設計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北京國家體育場。項目的執行建築公司為本地建築師嚴迅奇領導的「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有限公司」,保育顧問則為建築師事務所Purcell。而據民主黨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峯透露,負責活化保育工程的是金門建築。
曾為港督府邸,前身為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1917),有圓頂小教堂,大樓外亦有曾安放聖像的壁龕。大樓亦曾是維多利亞地方法院(1965)及最高法院(1989)等。1989年大樓成為香港法定古蹟。1997年主權移交後,大樓成為終審法院,直至2015年9月搬至前立法會大樓。又名中央警署及大館,因應1850年代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引發的難民潮而建設;最早的建築為1864年營房大樓,原高3層,1905年再加建1層;大樓屬維多利亞式建築,揉合中西建築風格,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面向荷李活道的主樓建於1919年。正門寫著Hong Kong Police,並有G及R兩個紋飾,代表英皇喬治5世 (1910-1936年在位)。中央裁判司署建於1913年,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大樓的上部和下部分別由紅磚及花崗岩砌成,設有狹窄長門供法官出入;門頂寫著1914年落成年份,並有英國皇冠標誌。當時疑人要到法院應訊,警察會將其由地道押解往來裁判司署、警署及監獄。附近的亞畢諾道,曾是公開執行死刑的地方。域多利監獄又名中央監獄,是香港首個監獄,建於1841年。於二戰日治期間曾用作囚禁英軍及政治犯,1980年代改作接收越南船民及非法入境者。於1995年成為法定古蹟,2005年停止運作。域多利監獄為三層高、兩層高和單層式建築物各三幢所組成,於1841年落成,分為 A、B、C、D、E、F 倉。當中的 D 倉分有東翼和西翼,於1895年以新喬治亞式建築風格興建,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興建 F 倉。整個監獄群大部份為紅磚屋,內部包括有單式、複式囚室及特別看守室,尚有醫院診所、廚房飯堂、洗衣工場、庭園操場、營房宿舍和行政大樓等。早期域多利監獄由印籍警察看守及巡邏,不定期有太平紳士前往視察及接受犯人的投訴。有記載指域多利監獄活像一個陰暗的古代地牢,三層樓內居下者為初犯;居中為在獄復犯者;居上則為女犯及罪應淹禁者。囚犯皆穿白衣,餐為各白飯一盂,鹽漬魚數尾;禁至三年者,則肉各一臠。至五十年代,黑暗的情況才逐步改善,舊監房陸續拆卸重建,新監房的光線較為充足,設施亦較完善。域多利監獄最初因拘捕大量海盜及土匪興建而滿額,為可容納更多囚犯曾改建和擴建。孫中山先生(1866年~1925年) 於1900年代在香港的革命地下活動至後期,曾一度在監獄拘留。傳聞港英政府當時收容了一些反清革命分子,再安排轉送外國,而國父孫中山據說亦在其中。另外,曾在香港組建越南共產黨的胡志明,於1931年亦在香港被港英政府逮捕,關押在域多利監獄,並等候押返越南的法國政府處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