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 #作家的靈魂腳本 #每週三更新
海明威這兩集我非常喜歡~~談到面對人最根本的恐懼時,我們會怎麼讓 #重複出的場景事件 出現在自己的生命中,而這居然是 #自己的選擇?
⠀
如果你對這部分有興趣,歡迎來聽聽海明威的人生。
⠀
--
「地表最強作家」海明威,一生經歷多次且強烈的危險和創傷,他像是無人能敵的強者、哪裡有危險就往哪去、沒有脆弱與退縮,幾乎是大家心目中最強壯的男性權威的展現。
⠀
但實際的他真是如此嗎?「永遠不死」的海明威,最後為何死在自己的槍下?
⠀
⠀
「戰爭、死亡、創傷」的主題時常出現在海明威的作品裡,男主角因此得到難以復原的象徵傷痕,但後來又慢慢把自己拼湊起來。他不斷往危險的地方去,彷彿一種不可改變的命運,也可能象徵海明威面對恐懼與死亡焦慮的方式。
⠀
另一方面,海明威也經常在作品中打造一個「理想的自我」、賦予看似無意義的悲劇結局全新的意義。不停去重演這些恐懼、死亡,讓他感覺這些恐懼是可控的。
⠀
⠀
細讀海明威的作品,你會發現,這些故事,其實是在說一個天真無邪的小男孩,在探索這個世界後,被這個殘忍冷酷的世界整個打碎、又再把自己慢慢拼湊起來的故事。
⠀
⠀
他如此想要控制一切,是否更能暗示他所害怕的所有?海明威又是如何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安的呢?
⠀
⠀
在《作家的靈魂腳本》 本集重點:
【EP05|海明威(上集) :「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不能被打敗」——不停逃離死亡的英雄】:
⠀
⠀
03:42 人生腳本:重複式的,難以復原的創傷
⠀
07:14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一個被世界打碎的小男孩,不停用寫來控制自己的恐懼
⠀
09:11 強制性重複,是他面對恐懼與死亡焦慮的方式
⠀
13:40 試圖拼湊破碎的方法:壓力下的風度——死亡具有意義
⠀
21:22 想控制什麼,就是因為恐懼什麼
⠀
(歡迎收聽,收聽連結可參考留言)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婷婷姨說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年的第一則故事要來說經典童話 獅子與老鼠 ((本集片尾小彩蛋*與欣欣,澔澔說晚安)) 闡述強者與弱者間雖然有著顯著的差異, 但不見得永遠都是強者位於高處,弱者永遠都無法抬起頭, 善良的回報,能力的運用及展現, 一則簡單的寓言故事,卻有如此多面向的意義。 用婷婷姨的口吻重新詮釋 獅子與老鼠🦁🐭...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婷婷姨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分享] 弱連結的力量- 看板RIPE_gend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強連結- Explore 的評價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攝影144] 細說分鏡 Vol.21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98
🖍倘若無法充份解釋,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滴辛苦創作的過程心血
🖍對我來說
🖍那僅是空有點、線、面、色彩與明暗組合的作品
🖍那是空泛的靈魂,難以激起我心中的共嗚
好像,只有自己的照片,才會讓自己一看再看,無論在哪裡看到的作品,拍的再好、獲得金獎首選,當下感到驚豔,心底好像少了些什麼,說不上來,或許,這就是前幾篇所提到的「一張作品與攝影者的 “連結” 」少了吧,少了這個連結,我們與照片的距離也就越遠了一些。
🟥影片素材挑選
「細說分鐘」這一系列的文章,到這一篇已經第 22 篇,每一篇講的主題都不同,都是在講述這則影,每一個畫面、每一句旁白背後所隱含的意義與心血,而挑選出來的每一個分鏡,無論是「動態影片」或是「照片」,不但盡量符合旁白所說的內容,同時在挑選過程中,也有我與我自己作品「連結」的感受下,加以挑選出來。
比如說這麼一句話「每一滴辛苦創作過程心血」好了,為何會挑選那段影片? 因為錄製那段影片時,那天是剛下飛機第二天,還有一點時差外,白天走了大半天,回到旅館休息了一會,醒來還有一點昏沉,算好適當的時刻,也就是天空出現藍調的時候,背起器材前往該處,並且設定好器材開始錄製教學所需要的影片。
選擇這些片段,是一段辛苦的過程,除了還有點時差外,為了往後工作,白天的踩點、拍攝與記錄,晚上更帶著更多的器材走出門,對當下其實也是精神與體力的壓力,如果要我再多說一些,我可以再用 3000 字細說更多的故事,但這裡,省了免了,雖然看影片的觀眾無法了解當時我的身體狀況,而我也只在這裡輕描淡寫過,是不容易體會我挑選這段影片的考量,其實,就是那個「連結」,不然 15 天的旅程,更多次的「攝影旅行」,我可以選的素材更多,為何挑選這畫面,背後有一小段挑選的抉擇。
🟥攝影、生活脈絡
過去我曾對自己說,或是對朋友,學生說過一些這近 20 年的拍照片得,有一段時是這麼說:
🔹「我不會刻意的去追大景,我知道漂亮出色照片,這個 “大景” 是很需要的,過去剛接觸攝影,也會去追尋特別的主題來拍攝,但隨著好幾年下來,好像這種追尋的精神越來越薄弱,一般人可能會說…,拍多了,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很清楚我並不是如此,而是心中有一種想法 – 我不喜歡刻意去拍,與我生活較無直接關係的主題。」🔹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這層感受,而是在我從事現在的工作,每天都在跟「攝影、照片」相處,因為「二件事情」的發生,讓我思考出這個心得。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曾發現疑似他人盜用我的圖片,很久很久前,久到不知何時去了,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那張照片是拍攝高雄西子灣的燈塔,日落時太陽落下,很接近燈搭的漂亮日落,直幅構圖,海面比例佔四分之一左右,一時間我心裡一楞 – 怎麼會有人拿我拍照片,當作自己的作品去分享呢? 於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原作」,當然第一個念頭就是去找出原檔,上頭有日期可以證明,是找出來了,但構圖略有不同,近 8 成接近,燈塔與太陽相對位置略有不同,海面在照片比例也不同,直覺看是很像沒錯,細細比就差很多、很多。
找完比對後才覺得,自己真不該花這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因為這種西子灣燈塔本來就是當時熱門的景點,再說這樣子的主題也很多人拍,會拍出「很像的照片」也再所難免,何必花上那麼多時間去翻找自己這張照片做比較呢?
其二的原因就是,當開始做這些攝影教學、寫作工作後,翻找照片就成為日常工作之一,為了找尋特定的照片,有時會找找十幾年前曾經拍過的照片,那些照片性質,大多是記錄自己生活「吃喝玩樂」居多,偶爾會有些為了追景而拍的照片,我發現…,我的目光停留在「吃喝玩樂的照片」上的時間,遠多過在欣賞「追景拍攝照片」還要更多。
也許你會說「你在找照片時分心了哦」,對,有一部分的心情是分心了,但在看那些「偏向記錄生活的照片」比較讓耐得住我一看再看,因為這些照片可以告訴我很多故事,比如「我當時年紀、住在哪裡、生活型態、打工、感情關係…」等等,因為這些照片就是因為與「生命脈絡」有著非常強大的連結關係,「如果不是那時候我的生活條件,也不會有這些朋友、這些事件發生」,所以在看這些照片,特別能勾起腦海中曾經深刻卻又漸漸淡忘的故事。
而那些「刻意追景」的照片,儘管這些照片漂亮順眼,有些也在後期處理特別下了一些功夫處理,確實比前者照片更加精彩許多,但過了十數年後再次欣賞,那種當時的感動好像「沒了」,我仍記得當時為何去拍這些照片,但帶給我心頭迴響,比前起者卻少了許多,有一種與「當時自己生活脫節」的感覺,因為這些照片並非是我平時會去想拍的 (可能心情不對? 或是不符合當時生活作息?),這些照片無法帶給「現在的我」更了解「過去的自己」。
🔹感覺自己拍的照片,與自己的 “連結” 感受越來越淡了,對此,我也找到了答案 – 因為這些照片並不符合我的生活「脈絡」,不是我平時生活中會去拍的照片,一個照片資料夾裡上百張照片,在還沒打開細看前,大概心中就有點拒絕去看的心情,當我發現「為了記錄生活所拍照的照片」與「刻意追景而去拍的作品」之間的落差後,漸漸我就不再去拍這種照片了。🔹
🟥作品生命
誠如前幾篇文章說到,一張照片的「生命」不該有 0 與 1 的數位磁性電腦記錄所組成的照片,更多的故事留在身為「創作者」我們身上,如果可以的話,用簡單的文字、錄影、錄音,來為這張照片給予更多生命記錄,但我們是無法為每一張照片做到這一點,隨著我們日子一天天的過,這些照片永遠保存原有的樣貌,只是「他的故事」漸漸消失在我們的腦海裡,就像是製作成標本的動物,保有他的外在,卻無法留住牠的靈魂。
🔹「這張照片死了」,我會這麼說,過去拍的照片已經無法再帶給我心中一點漣漪的話,那麼這張照片是「死了」,就算是照片永遠保留住他的點、線、面、光影、色彩,就像是動物標本一樣「永恆」地存在,我還是會說,這張照片依然是我所拍的,由於這張照片生命對我來說,已經到此為止,但連結依舊存在。🔹
至於越久的照片,是不是越先走到死亡? 倒也不是,如果這一張照片更與我的生活脈絡結合,這張照片並不只是個漂亮的作品,同時也代表那時我的生命、我的生活。
🔹「這張照片是用 Canon 350D 所拍攝,我的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透過標準 Kit 鏡頭,我帶著它出門練拍,讓我第一次獲得感動,竟然是拍出過去從來得不到的夜間清晰的夜景照片,雖然這台相機是水貨,也不是最新款的入門級單眼,但那時為了練習夜拍,同時也測一測新買的相機,這些練習的照片不見得多漂亮,但帶給我的記憶恍如昨日般清晰,那份感動還在」🔹
越能結合我生命脈絡的照片,越是記錄著當下種種大腦與身體的感觸,藏在大腦裡某一處,直到你回頭看到這些照片,你又重新想起當時的印像,也許更加深刻讓你省思現在的生活,或是帶給你新的攝影想法與目標,我想這也許也是多數喜歡、熱愛攝影的朋友們,也曾經感受過的體驗。
🟥感動不了自己
又怎麼能感動得了他人? 藝術,不只是創作,也同時代表著「表達與分享」,少了前後一環,都是作為攝影藝術可惜的地方,但往往欣賞他人作品,驚豔的作品下,都是辛苦創作的心血,卻缺乏好的表達、好的陳述、好的呈現,讓他人無法擁有你十分之一的感動、感觸,我覺得很可惜,而且天天在生活中出現。
🔹如果感動不了自己,如何感動他人? 照片呈現已經是固定不變,卻帶給觀者差異解讀,唯有創作者本身給予照片更多的生命故事 – 就是除了照片外,更多照片的故事,以及你與照片之間的連結,才能讓他人在各自差異解讀下,更多一些作者想傳達的想法在心中,我相信,越能感動自己的照片,越能帶給更多值得與他人分享的故事內含,產生「作品、攝影者、觀者」三者的共鳴的機會也越多。🔹
當我欣賞他人精采的作品,不時產生這種感覺 - 這些空有外表,空泛的靈魂,激起不了心中的認同與共鳴,但這感覺是一定存在,因為…,自己多年前的作品,一但被我宣布「死亡」那一刻,也是同樣的感覺。
於是我告訴我自己,若想要讓自己對攝影的熱忱能持續下去,並且保持快樂,那麼…,未來所拍的那些稱作「照片、作品」也好的東西,必然更加與我的生命更加貼切,讓往後自己再看這些照片、作品,能讓未來的自己感動、感受,而不是一張張僅有外表精彩的照片而已。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盤前三大指數都是下跌
尤其是科技股在這個禮拜表現最為弱勢
道瓊工業指數連續四天上漲
所謂的價值股似乎又因為殖利率的上升而有表現
在上個禮拜的盤勢分析的文章中
對於三大指數的強弱我也有做分享
經濟數據呈現的是整體仍是朝向復甦發展
雖然因為Delta疫情影響而有延遲
但是聯準會對於緊縮的態度已算明確
文章中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
市場對於未來的預期也會產生變化
股市向上動能趨緩、債券殖利率上升與美元轉強
都是可觀察到的指標
債券殖利率形成的整理格局向上突破壓力
我自己主要是看1.5%更具意義
除此之外
由於對債券殖利率升高的預期
我認為即便指數在下周仍顯弱勢
但道瓊工業指數會是更穩定的一塊
因為殖利率的上升有利於金融類股
而道瓊金融類股占比較高
相比於S&P500和納斯達克
目前看起來大型科技巨頭的股價偏弱
而有可能拖累行情走勢
這個禮拜的盤勢分析文章
也有針對加減碼與風險控管做了討論
有讀者問到近期旅遊航空類股的強勢
是否代表進場訊號?
之前在IG直播中(未留檔)有提到
旅遊航空是疫情受害股
因為Delta疫情拖累營運表現的恢復
也延遲了原本我們預期的股價表現
就是等一個催化劑的發生
而上周美國放寬了對英國與歐盟的旅遊限制
當然對於行情有顯著激勵作用
以基本面來看
我自己是覺得郵輪對比於航空會比較滯後
畢竟商務旅遊會先於娛樂休閒
但市場對未來發展預期
同時推升兩個板塊的股價
以型態面來看
我會覺得前面仍有壓力
之前沒有佈局的投資人
可以觀察一下到底動能的可持續性有多高
油價反而也是可以關注的一個點
畢竟也是所有產業的主要成本
近期油價已突破波段高點
若是在這邊沒有慢下來的跡象(包括供需與政策面)
對市場的影響也會逐步發酵搂
連結放留言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婷婷姨說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年的第一則故事要來說經典童話 獅子與老鼠
((本集片尾小彩蛋*與欣欣,澔澔說晚安))
闡述強者與弱者間雖然有著顯著的差異,
但不見得永遠都是強者位於高處,弱者永遠都無法抬起頭,
善良的回報,能力的運用及展現,
一則簡單的寓言故事,卻有如此多面向的意義。
用婷婷姨的口吻重新詮釋 獅子與老鼠🦁🐭
趕快一起來聽聽看巴🎧
--
故事改編: 婷婷姨
角色配音: 婷婷姨
封面設計: when_katiholdapen
如果喜歡聽婷婷姨說故事
歡迎訂閱以及到apple podcast給五星支持喔⭐⭐⭐⭐⭐
希望小朋友的名字也出現在片尾,歡迎留言私訊跟我說
合作信箱 tingstory@outlook.com
IG搜尋 : tingstorytime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ingstorytime
各大平台連結 : https://linktr.ee/tingstory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建立人脈#人脈變現#拓展人脈#書單分享#書籍心得
很多人問蕾咪要怎麼教朋友、建立對的人脈、擴展舒適圈?我其實不太喜歡有利益地去交友,覺得用真心去對待彼此才是最好的,但「人脈變現」這本書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利益,它會告訴你善用弱連結帶來的優勢,以及如何找到好的社群樞紐,對想經營好人脈的你們非常有幫助喔!❤️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喔❤️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次要分想人脈變現ㄧ書中的心得與重點!
01:32什麼是強連結、弱連結?
03:38如何建立關鍵的弱連結?
07:35如何選擇適合的樞紐?
09:05如何擁有好人脈
10:34蕾咪想知道~歡迎留言分享喔:)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強連結-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強連結at Facebook. ... 連結vs 弱連結】. 上週po了一篇有關朋友圈對人生的影響,有臉友提及強連結、弱連結,今天就來談談強弱連結的意義與影響。… See more. ... <看更多>
強連結與弱連結的意義 在 [分享] 弱連結的力量- 看板RIPE_gend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弱連結的力量」原論文:
https://sociology.stanford.edu/people/mgranovetter/documents/
granstrengthweakties.pdf
(縮 https://goo.gl/twdVO )
商周「泛泛之交,可能才是貴人」原文: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1907
摘要:
1. 懷才不遇的Field,因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介紹,而人生扭轉,平步青雲。
這一長串「朋友」連結之中,甚至大多不是熟識的朋友,只能算點頭之交。
2. Granovetter凸顯兩種對比觀念,一是親朋好友間的「強連結」,
一是「弱連結」,亦即偶然、短暫的接觸。
而那些不常相處的人對我們的幫助可能大得多,
因為親近的朋友多擁有相同的資訊,
要讓不同資訊傳遞到另一邊遙遠的群體,唯一的方法就是靠弱連結。
反思:
不久前好像看到一篇網路文章,說facebook上的朋友大多無法在你急難時伸出援手。
正如最近流傳的一個智慧阿媽的智慧語:
「那些只在你facebook wall上說『生日快樂』的,不是你朋友。」
但,facebook上的所謂「朋友」中,正有許多是Granovetter所說的「弱連結」。
你要如何把這種「弱連結」,變成你的貴人?
所以,我很在乎「網友」。
我的生活保守而平順,不如商界投資者需冒風險、需要救命的貴人,
可是,任何一點契機,我仍抓得很牢。
我曾跟別人說:
「我交網友,就是為了見面。」
我不可能只停留在網路上用鍵盤吹噓的階段,
我搭訕的最終目的,就是:約你出來。>///<
最後,我真的認識了一些跟我生活圈迥異的朋友,
對我而言,他們談吐新鮮、資訊寶貴,我十分珍惜,
即使我們在現實生活上的交集,只有一兩個月、甚至一年才一次的聚餐聊天。
其實,我的第一批網友(「批」聽起來很大,但事實上只有幾位),
從網路相識到第一次見面,
幾乎距了八九年之久。
因為我當時人在美國,
因台灣家庭變故,正經歷人生最低潮、最危險的階段,
藉著用中文文字與這群台灣網友對話,
我得到一些安慰,
很輕很謹慎的抓著這個 不知道是羽毛還是浮木還是熱氣球的什麼東西,
不讓自己下沉。
這樣一抓,就抓了八九年。
所以,「積極」。
不是指積極拓展朋友圈,拓展個沒完沒了加了一千個朋友然後每個都沒有特殊意義,
而是指認真看待、記憶一次讓你心動的契機,
他的言論,他某次生活分享,
就算你跟他之間看起來再怎麼不可能,
你都把手伸出去,
嘗試去握到他的袖口。
就像我根本不預期我會在某次吃喝唱聯誼裡遇到愛爬山的人,
根本不預期他對我說的「有機會一起爬山」真的會讓我走上爬山之路,
我甚至沒預期過我「愛樹」這回事兒跟「定期爬山」有任何關係,
我本以為我就坐在公園裡某棵樹下一下午就心滿意足了。
有了身週的親友,在加上網路上認識的朋友,我的心靈被充實得很飽。
真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0.170.26
※ 編輯: ballII 來自: 118.160.170.26 (02/12 21:38)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那篇論文,
在學術界引用超級頻繁呢!不只有業界的保險和傳銷。
另外引用商周,是因為它是中文而且易讀。
最近接連收到告白...謝謝你~>///<
其實過去我發表文章前,沒預料到會被網友質疑,
所以我收到反對聲浪時是訝異的,因為現實中的我很能融洽的融入人群裡。
(而我網路人格與現實人格相同。)
因此我本來是用「大家都會贊同我吧」的歡樂心情發表文章的,不特別是因為勇氣...
但我不會因為跟別人不同而覺得羞赧,這倒是沒錯。^^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那篇論文在社會學中頗富盛名,
應該是探討一般社會現象、於理有據的實在論文,
不是太過理想化的期許式文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