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中秋節幹嘛烤肉? #這是誰的中秋節? #從國定假日看權力運作 〕
今天是中秋節,不知道各位壯士們是否有搭上返鄉專車回到熟悉的家人身邊,一起共度月圓佳節。
在享受四天連假的同時,建議各位壯士們不妨抬頭看看天空賞月之餘,享受中秋必做三件事:烤肉、吃月餅、吃柚子。
今天,除了談中秋幹嘛烤肉之外,也想談談「國定假日」背後的社會學思維。
▌中秋節的過去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但直到唐朝,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尤其在唐朝之後,中秋賞月的習俗愈來愈普及,慢慢演變成中秋節。至明清,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有關中秋節的典故,除了大家經常聽到的: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玉兔搗藥與月餅起義,這些不少人都耳聞過的古老傳說,但是其中都與烤肉無關。
▌中秋節與烤肉的關聯究竟為何?
中秋烤肉的起源有幾個說法,1982年的《民生報》認為係因1981年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內銷的結果。
2007年《聯合報》也有民眾投書表示中秋烤肉是他於1990年代發明;而在2004年左右,「廣告說」出現,《聯合晚報》提到:
「中秋節烤肉的風氣是因為烤肉醬廣告推波助瀾的關係。網路上有人相傳,十多年前,萬家香醬油推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電視廣告,隨後競爭廠商金蘭醬油也密集推出金蘭醬油烤肉醬的電視廣告相呼應。」
而根據亞州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案助理教授陳峻誌考察後發現,從史料分析上,無論是萬家香或是金蘭公司的烤肉醬商品推出時間或是電視廣告的播出,都晚於台灣「中秋烤肉」的現象出現年代。
不可否認的是,相關業者的推波助瀾,的確讓中秋烤肉變的更加普遍。
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中秋節烤肉」這個與中秋習俗無關的活動,也儼然成為台灣相當具備特色的中秋活動。
▌所謂國定假日
而中秋節之所以能夠放假,則是根據「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之中的規定,其實該法規當中,將節日分為三類:紀念日、民俗節日與一般節日。
紀念日大多與中華民國史上重大事件以及宗教相關,例如:開國紀念日、和平紀念日、臺灣聯合國日與佛陀、孔子誕辰紀念日等;
民俗節日則與台灣民俗活動有關,春節、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農曆除夕以及原住民族歲時祭儀(自2006年起,具法定16族原住民身分者,得於所屬族群的歲時祭儀放假1日。)。
而一般節日則是多與特定群體有關,如:婦女節、青年節、兒童節、軍人節等。以及臺灣光復節、中華文化復興節。
而其中能夠放假的節日,則被俗稱為「國定假日」。
▌國定假日也代表什麼嗎?
若是歸納上述假日的特質,可以發現許多的國定假日與漢民族的民俗信仰相關。
但是在台灣,也有客家族群、原住民族與新住民等,讓台灣這座島,能夠有著多元的族群展現其各自獨一無二的樣貌,每個族群都有自己的文化與歲時祭儀。
國定假日作為一社會制度,假日政策的行使與規劃必然是權力運作的結果。然而在國定假日規定上,特別是「民俗節日」的安排,讓尊重台灣多元文化的美意造成反效果,反而更可能忽略、排除了其他族群的歲時祭儀。
▌結語
國定假日的儀式與活動,是產生維持、創新、改變、增強或削弱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的工具,透過儀式與慶典維持了國家認同的符號與神聖性象徵。
藉由儀式激發人民的共鳴,人潮聚集構成了獨特的集體記憶,產生國家命運共同體的感受,增強了國家及社會認同。
在台灣,國定假日的形成與發展是政治權力和宗教共同賦予假日使其有所意義的結果,在不斷的社會變遷當中,假日如何被定義,意即國定假日的制定與形式,是多族群國家必然面臨的課題。
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族群平等、文化傳承間取得平衡,並給予台灣多元族群更友善的環境,需要主政者審慎思考。
年節習俗的演變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年初二,回娘家】
宜回娘家。
照過去的習俗,出嫁的女兒不能常常回娘家,否則表示在夫家過得不好,才要常常回娘家求助。在春節初二,也要以必須以「外人」的身份回娘家,而且只能待到傍晚,就必須返回婆家,否則會對娘家運勢不利⋯⋯。不過,隨著時代演變,已漸漸打破這樣觀念。很多父母更是將女兒視為掌上明珠,即使出嫁了,也希望她能夠常常回家。
出嫁,不是與原生家庭斷了緣分,而是多了更多的家人。傳統與現代的思想有時難免衝突,多用包容的心,找出其中的平衡點。春節的意義,在於和我們所愛的家人一齊團聚,只要協調好,大家都能有個開心年節~💖
年節習俗的演變 在 風雨的古早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烘焙小常識】第134篇
✴️課程分享
http://bit.ly/2whKYQf
《年節習俗甜點》篇之20【清明節】之一
再過兩個星期就是清明節了!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
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
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
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
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
清明節後來還有另外一個被遺忘的節日
農曆『三月初三日』,以前農業社會
清明掃墓都在農曆三月初三日舉行,
我們台灣的祖先大都來自福建泉州, 漳州
現在台灣一般民眾多以「清明節」為主要掃墓祭祖的時節。
早期因泉、漳械鬥演變出三日節或稱小清明,
大部份利用農曆三月初三日掃墓。
民間習俗親人埋葬後第二年一定要去「培墓」,
第一次培墓俗稱「開墓頭」,必須在當年春秋日前培墓,
第二次培墓在隔年清明節當天上午,
第三次培墓在隔年清明節下午,
連續培三年後即不再培墓,
只有在清明前後上山掃墓掛墓紙。
在傳統台灣習俗中,家裡若有長子娶媳婦、
添丁生子、買房子等喜事時一定要培墓,
不受三年後不再培墓的規定。
一般墓紙分紅、黃、白的古仔紙
及紅、黃、白、綠、粉紅的五色紙兩種。
現代則多用五色墓紙,
其用意是蓋厝瓦或表示子孫已祭拜過。
壓墓紙在墓塚部份以奇數為主,
放置的地方首重趨吉避凶,
第一先壓墓碑、
第二壓左右墓手、
第三壓左右腰間、
第四壓墓中、墓後等;
象微七星地,子孫出士。
另一方法是先將墓紙壓在墳頭上,
然後在墓的四周壓上十二張銀紙,
具有驅邪除煞的作用。
掃墓時必須先拜后土再拜祖先,
祭拜牲禮新墓須準備五牲(即豬肉、雞、鴨、魚、豬肝),
舊墓用三牲(即豬肉、雞、魚);
拜完后土的牲禮可以拿來拜祖先,
除了五牲、三牲外,必須再準備鴨蛋或雞蛋
以及麵粿、紅龜粿、草仔粿等。
掃墓一般須注意「清明節」當天沒有任何禁忌,
十二生肖都可以掃墓,
其他的日子則須擇個吉日免得沖煞。
掃墓時間以早上太陽出來,下午太陽下山前最佳。
千萬別在太陽未昇或已經西下時仍在墳區
從前,還有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
稱為「乞墓粿」象徵「祖德流芳」
但是現在殯葬法己經修改,
只有私人土也才可埋葬,
公家單位只有火化
, 現在只能選擇海葬, 樹葬或進入納骨塔,
#未來清明節這些習俗, 恐怕只有在書裡才能看到
#資料來源取自民間傳說及網路
年節習俗的演變 在 春節由來年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節慶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按民間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 ... 除夕?圍爐?守歲?過年習俗的演變不可不知! 五互樂活誌. 但是「除夕」一 ... ... <看更多>
年節習俗的演變 在 春節由來年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節慶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按民間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 ... 除夕?圍爐?守歲?過年習俗的演變不可不知! 五互樂活誌. 但是「除夕」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