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TPP談判拿汽車換稻米❓王美花這樣說...】
台灣遞交申請加入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對於農業衝擊,農委會主委 #陳吉仲 今天(27日)在立法院經委會指出,可循日本模式,也就是日本在 #TPP時期 是以汽車零關稅來保護本土稻米,台灣可朝此方向來保護敏感農產品🌾🌾🌾
對此,經濟部長 #王美花 回應表示,我國工業產品自由度高,要看屆時談判桌上,成員國關切的品項為何,還要再細談‼而陳吉仲的意思是在談判時,農業、工業等產品一起來做討論‼
⬇延伸閱讀⬇
✅CPTPP助農產外銷增5百億 陳吉仲:這是低估值 未來會更多
https://bit.ly/3F57Ilk
✅日福島5縣市食品成入CPTPP關鍵 陳吉仲:沒有核食會進口
https://bit.ly/2ZANn79
✅CPTPP恐衝擊農產 陳吉仲:談判得好就能化負面影響為正面
https://bit.ly/39HZ4um
📌加入Juiker,即時掌握央廣新聞📌
https://jkgo.in/gt/j/bGiJAm
📌歡迎加入央廣Rti官方TG帳號,每日新聞不漏接📌
https://t.me/RadioTaiwan
📌Google新聞也可追蹤央廣Rti📌
https://reurl.cc/LdGL5L
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意思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村八分」,這是多年前,我偶然在日本古裝劇中看到的名詞,意思是鄰里鄉民會把你家視為空氣,不給予任何交流和協助。這幾年的經典恐怖片《女巫》,居住於新英格蘭的主角一家人,因為被教會遺棄,不得不想辦法自力更生。但對活在當代社會的我來說,實在充滿困惑,就算真被社會給排擠,農業時代只要把自家的田種好,不就能順利生活了嗎? 何以兩方都好似被判了死刑一樣?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這幾年的親人喪禮,回了老家與爸爸共同送親戚最後一程。我印象非常深刻,父親說陳家人的棺材要由陳家人來抬,當天抬棺的也確實是幾個同姓長輩。當天結束後,我與父親聊了許多習俗,除了婚喪喜慶之外,耕作、搬家、疾病、生產等生活上的大小事情,過去都不見得有辦法用貨幣衡量,更多的是用「人情」交換。 「半桶師」即是那時代的特色,不管是建築、治病、祭祀等領域,都有這類半桶師存在,只不過平時他們依舊以務農為主,這些不過是偶而的外快。或許就在人生的這一刻,我才意識到農業時代原來並未遠去,而且價值觀與當代落差何止巨大。
堡壘文化 此次所出版的《人類憑什麼》,其主旨便是討論人類在不同的三個時代,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時期,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及其演進方式。作者伊安摩里士的前作《西方憑什麼》,論述何以是西方而非東方統治了世界,在台灣名氣很響亮。此次新書論述不同時代價值觀,所需的涵養更深更廣。
伊安摩里士將人類文明演進,分作「覓食者」、「農民」以及「化石燃料」三個時代,決定三個時代最大差異的,便是人類所生產的熱量多寡。
覓食者時代,人類生產及攝取熱量的方式非常不穩定,不管是捕獵動物或採食野果,都有傷亡及生病的風險。這種覓食方式,也不可能養起龐大聚落,因此多半是小型團隊活動。在無法確保明天仍能存活,且食物也無法妥善保存的情況下,「財產」觀念尚未形成,就連子女血統的確保也並非首要之事。
農民時代,馴化了農作物後,熱量的生產得以確保,隨著耕作土地面積的增加,能養活的人口數也越來越多。人類開始有了「財產」觀念,因此開始注重後代的血統問題,貞操觀念及性別文化開始興起。隨著人口數變多,適用於較大群體的政治制度開始萌芽,就連宗教也逐漸轉變為大型社群適用。政治、宗教及社會的增大,導致了財富分配的不均,階級差異,這在長久以來的農業時代,甚至形成一種既成的風俗。
化石燃料時代,燃料得以取代人力生產,生產總值大量提高。人類擺脫了生存問題,並將重心放到了創造更多價值的工業製品上。更多的技術人才、更普及的教育、更多的中產階級,以及隨之而來的民主化浪潮。民主化浪潮後的貧富差距降低,以及之後帶來更多的平等觀念等等。
書中三個時代價值觀的演進,其實說明了許多隱含其中的課題,其中包含了「私有財產制的起源」、「人類不平等之起源」、「道德的形成」、「父權文化的興起」、「大型宗教的興起」、「封建制度的起源」、「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變革」、「共產主義的背景」、「國民教育的普及」、「貧富差距的以及「民主社會的平等價值」等課題。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這些時代演變而帶來的價值觀變遷,會逐一被提及並解釋。
《人類憑什麼》的歷史格局極大,因此若讀者曾讀過上述任一課題的專書,便能從本書中以更寬闊的視角重新審視。若讀者本身就針對這類課題有相關背景和知識,則從中能感受到的價值觀演變則更是深刻。本書主旨便言明,人類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會因應熱量生產的方式及數量,獲得適宜於時代的新價值觀。重點在於熱量生產的多寡與方式。
當然這套說法並非人人都能認同,這類恢弘歷史格局的書籍,都嘗試以「一種觀點」自圓其說整條人類文明發展線,中間必然會有許多疏漏及例外。我認為本書最為精華且驚喜之處,即是收錄了其他學者對於本書的看法及反應,其中有針對「熱量生產」、「道德是否為人類本能」、「農業時代的平等觀念」等課題,作者針對此些質疑逐一回覆並討論。這些來自兩方學者的討論及思想衝突,不只讓人重新思考本書內容,也盡可能的避免以單一思想灌輸讀者,本書後段的爭辯與讓讀者能有不同面向的思考方式,實為可貴。
台灣屬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國家,工業化發展得晚。戰後嬰兒潮這代長輩們,兒時都還有過農耕的經驗和記憶,時至今日也還有不少晚輩遵循農業時代不吃牛的習俗。本書作者曾打趣的說,當代人對「覓食者時代」的種種文化感到興趣,但卻對「農民時代」的文化無比厭惡。說得其實挺有意思,對齋主這代人來說,出生時的社會即為工商業社會,對社會快速變遷未能有太過深切的感受。但對於如今長輩來說,他們自童年至暮年,社會快速由農業時代變遷為今日之社會,其中價值觀的演變與衝突可想而知。這也算是閱讀《人類憑什麼》意外的收穫。
本書已於各大通路上市,有興趣的齋友千萬別放過這本好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109
當然,這次 堡壘文化 也準備了兩本贈書,要給酸齋的讀者們。
只要你完成以下條件,就可參加抽獎活動
只要你在7/18(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本貼文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堡壘文化 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曬柿餅|袋鼠肉|嚮往新鮮空氣的人類」
——
在日本,有個曬柿餅的傳統
柿子呢,據網路上資料,最早是從中國長江流域傳來的
古時候的水果,大部分都沒有現代的那麼好吃,因為現代水果基本上都經過改良與配種
培育出好栽種、果實結的大、又甜皮又薄、生長期短,反正水果也好比工業時代一般,經過了相當革命性的轉變,才有現在你我日常在吃的水果
而柿子,最初是相當澀的,不是苦,是吃起來舌頭上會沙沙的,除非要等到整顆柿子熟成後,質地成果凍狀時,才適合食用
可是這時的柿子嚐鮮期相當短暫,由於已經熟到質地軟化了,下一步就是濫掉了
所以也不適合運輸與販售,就是自家人吃一吃罷了
不知何時哪個日本人發現把不熟的柿子在太陽下曬一曬之後,柿子的水分大量揮發,成了柿子乾
(八成就是忘記了之後才發現,歷史上有太多被忘記的食物結果變得超好吃,起士就是一個案例lol)
一吃發現,哇,居然不澀不苦,吃起來相當甜,這件事在古時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畢竟,古時候鹽巴與糖,這種現代很便宜的調味料,是相當稀少且昂貴的,通常都是有錢人家或達官顯貴才有能力吃的
所以原本難以入口,苦澀無比的柿子,經過大自然零成本的陽光洗禮,居然成了高檔的甜味果乾
當這神奇的加工法被發現以及廣泛運用時,柿子搖身一變,成了日本當時家喻戶曉的水果
而且日曬後不單單是有了甜味,因為水分濃縮了,也方便儲藏與攜帶,根本是神之發現
這個,是現代柿餅的由來,而這曬過的柿餅,用的是苦澀的柿子,而非你我常吃到的改良甜柿,這一點要特別說明
——
之前忘記是看哪本奇怪的書,日本的翻譯書,裡頭是一則則的小故事,關於日本一些很民間的傳奇,不一定是鬼故事,大部分帶有濃厚的傳奇或地方色彩的那種
其中一則故事的標題就叫「曬柿餅」
故事主要說,主角有一天到日本一個鄉下小鎮出差,當時正值秋天,在逛名產店的時候,他看到了當地特產的柿餅,買了不少
之後便詢問老闆娘說哪裡有在曬柿餅,他想去參觀看看
老闆娘聽到之後滿臉笑容地問他說,你想看哪種的曬柿餅呢?
主角一聽覺得奇怪,柿餅就柿餅,還有分別?
之後想詢問下去,老闆娘聽了笑而不答的指向街道的另一邊說
「這邊直直走下去,有一種當地特殊的曬柿餅,很值得去看看。」
主角一聽也不疑有他,便往街道的另一邊走了過去
過去之後街道的景色從商店街,變成了住宅區的樣貌
一整排的建築都是一致性的二層樓建築,而每一間房子的頂樓,都有一根直立的竹竿子
隔三差五的,房子的竹竿子上,會掛著看起來不小的不規則物體,表面霧白霧白的,看起來像人類小孩的形狀
主角看到不禁停下了腳步,正好,離他最近那棟房子的頂樓走出了個老奶奶,熟練且緩慢地把竹竿子上霧白色物體降下來,並拿出刷子開始刷著那白色物體,看似是在清潔表面灰塵似的
由於畫面實在太過詭異,主角就這麼站著,大氣都不敢喘地,看著老太太很仔細地刷完整個白色物體,接著把那白色物體在升上去
當一切結束時,老奶奶轉身時剛好跟主角對到眼,並瞇著眼露出笑容地跟主角點頭致意
俗話說的好,好奇心害死貓,但顯然害不死好奇的人類
於是主角便問老奶奶說
「老奶奶,你剛剛是在整理什麼啊?!」
老奶奶回答說
『這個啊?這個是我們當地最有名的曬柿餅啊!』
主角忍不住想問
「但我沒看過這麼大的柿餅呢,請問是什麼品種的柿子呢?」
老奶奶聽到好似懂了什麼地笑說
『抱歉抱歉,沒講清楚,這不是柿子,是人類的小孩,從都市送來的,送來的時候都有各自的問題與脾氣,曬一曬之後不好的個性與脾氣都會被蒸發,曬完之後,剩下的就會是個乖小孩喔!』
(故事情節我瞎拼湊的,應該有一些細節會不一樣,但我也忘記書名叫啥了,所以如果你也看過這本書發現細節不一樣,歡迎留言修正 <3)
主角一聽冒了個冷汗,但這時只能保持鎮定,繼續與老奶奶聊下去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這樣通常要曬多久?」
老奶奶走近了一些,依然在二樓,說
『這得看天氣,也得看小孩子本身的個性,情況不糟糕的小朋友,曬一曬很容易就出「柿霜」,有些小朋友本性比較差的,就得曬久一些才會出霜喔!』
男主角相當訝異,回答說
「原來那是霜啊,我還以為是黴菌呢!」
老奶奶耐心的回答說
『就好比曬柿子一樣,「柿霜」其實是柿子果肉裡的葡萄糖與果糖經過日曬,水分蒸發後,跑到柿子表皮,而這些糖分吸附空氣中的水分後而轉化凝結而成的糖分!
這柿霜可是好東西,還可以入藥,具有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
「原來如此啊!真是神奇呢!」男主角回答
老奶奶接著說
『別看這一整排房子,住的人已經不多了,兒時玩耍的朋友有些走的早,孩子也都搬去大城市了,還有在接這「曬柿餅」工作的,除了我之外,也就只剩三四個家庭還有人知道怎麼曬了!』
老奶奶越說越落寞,但還是不忘熱情地跟主角說,要是有小孩子想曬的可以找她,不少問題小孩曬一曬回去之後,當醫生當老師從政的都不少呢!
——
澳洲是個地緣獨特的地方,也孕育出了不少只有澳洲才有的物種
袋鼠,就是其中一種,很多人只要想到澳洲,都會想到袋鼠
自然而然地,袋鼠也成為了國家保育的動物,畢竟他代表了國家
正常來說需要「保育」的物種,都是瀕危的,需要人為管控其數量,且幫助其繁衍
但在澳洲,袋鼠除了人類之外,是沒有其他天敵的,加上其繁殖能力極強,所以袋鼠在澳洲可說是逛大街的物種
去過澳洲打工度假的人肯定能明白,光是我自己在澳洲開車撞到的袋鼠就有三隻了,更別說停在國家公園還是沙灘上看到的那些袋鼠
一般來說,袋鼠是可愛的,尤其當你參加過動物園觀光的行程,八成都會跟無尾熊或是袋鼠拍上照片
但在野外,袋鼠是危險的,雄性的袋鼠體型巨大,直立時高度可達1.6-2公尺高,重量在65-100公斤左右
袋鼠本為食草動物,雄性袋鼠很少攻擊人類,大部分時間是在發情期時會有攻擊性,但也是跟其他雄性袋鼠打架,爭奪交配權
而近代頻發的袋鼠攻擊人類事件,多半跟觀光客的逐年增長有著絕大的關係
袋鼠本身是種草食性動物,意思是他主要是吃草的,跟馬差不多,但袋鼠偶爾還是會吃些真菌類或者是灌木叢裡的果實
之前我在澳洲打工換宿集二簽時有在馬場工作過,每天早晨的工作就是推著推車,載滿乾草,接著推去餵馬,一頭成年的馬一天能吃掉的草量相當驚人
不過也不難想像,草麻⋯是能有多少熱量與營養,但這些動物強大的地方就在於,現代肌肉發達的人類得喝高蛋白搖搖飲長肉,但袋鼠與馬只要吃吃草就能屌打肌肉發達的人類
那時我無聊,拿了顆甜橘子,剝了皮之後拿去餵了其中一隻馬
不唬爛,那隻馬邊吃居然眼睛瞇起來開始笑,邊笑鼻子邊噴氣的那種,還一直ㄏㄧㄏㄧㄏㄧ的叫
這跟觀光客餵食袋鼠是一樣的道理,對於大部分的小孩,甚至是極大部分的成年人來說,紅蘿蔔是討人厭的,不好吃還有奇怪的菜味
但對於主要食物來源是草的袋鼠來說,紅蘿蔔之於袋鼠,就好比小孩看到可樂與雪碧一般
紅蘿蔔所含的糖分,經過研究指出,還會對袋鼠帶來偶發性的牙齦問題,因為殘留在牙齒上的糖分經過發酵之後(很明顯袋鼠不知道也不會睡前刷牙),若袋鼠在啃食這些相對較硬的紅蘿蔔時傷到牙齦,這麼殘留在牙齦上的發酵糖分將會給袋鼠帶來口腔病變
只要是拿「餵食袋鼠」當噱頭,吸引觀光客的觀光農場或是動物園
對他們說,紅蘿蔔絕對是取得最容易,而且也是最便宜的食材選項
這輩子都在吃草的袋鼠,一吃到相對高糖分的紅蘿蔔,基本上沒有不瘋掉的道理,肯定狂嗑猛嗑
道理不難想像,就好比不要讓小朋友吃太多糖,不然晚上睡不著煩死的肯定是爸媽
更別說觀光客偷餵食的其他食物,好比餅乾、薯條、漢堡與雞塊、更高糖分的香蕉與蘋果
這些沒有出現在袋鼠菜單上的食材,高糖分、調味過、甚至是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都會影響著袋鼠單純的賀爾蒙
而改變了賀爾蒙的袋鼠,就算不是在發情季節,也漸漸開始出現攻擊性,甚至會出現搶奪餵食而意外傷人的事件
除此之外,沒有天敵的袋鼠,對於農業來說,袋鼠也是相當具有破壞性的
不少當地的農場主人都會配槍,驅趕袋鼠,以免他們辛勤種植的農作物被袋鼠偷吃甚至是踩踏破壞的農地
對於這一點,澳洲政府決定,制定「特定獵殺區域」,每一年開放一定的數量,給領有「合法獵殺袋鼠執照」的獵人以人道的方式獵殺袋鼠,並將獵物登記之後送往合法的處理廠,處理成各式各樣的袋鼠肉產品
袋鼠漢堡排、袋鼠香腸、袋鼠排、袋鼠絞肉⋯等等的袋鼠產品
我吃過不少,不好吃,但是低脂且高營養,澳洲露天的BBQ台上,肯定少不了幾塊袋鼠排或是漢堡排
而我個人也在深夜的野外遇過兩頭成年袋鼠,應該是雄性,因為目測那兩頭袋鼠站立起來時起碼有190cm+,體型之巨大
那時我跟朋友站著連動都不敢動,就這麼跟兩頭成年袋鼠看著,還好,我們身上沒有隨身帶紅蘿蔔或是麥當勞的習慣,所以只是看了看他們就跳走了
但不唬爛,他們跳一步最少快兩公尺,沒幾下就消失在我們眼前,真要打打不過,跑也跑不贏,馬的到底是吃什麼草能長成這樣⋯
——
OK
以上兩個漏漏長的故事只是為了以下這小故事做鋪陳
今天在騎車往新莊的路途中,經過了鶯歌的腳踏車步道與河濱旁的公園
沿路上沒有100也有60-70個成群結隊騎著腳踏車的人,騎著就算了,不少就在路邊休息,卸下了口罩,野餐起來的也有
更別說河濱旁的公園我還看到一家人在打羽毛球與排球
是怎樣,我意外有騎進時空裂縫嗎?我來到了一年前的台灣嗎?
騎著騎著我腦袋裡的惡魔小漢克不禁開始想著
要是這樣的地方可以修法變成「合法捕捉不聽話人類(澀柿子)」的區域
我們就可以招開「合法捕捉想透氣人類」的訓練營,訓練獵人
我們人道一點,獵人會用沾滿橄欖油的網子罩著這些人,然後分別掛在滿是大樹的公園裡
再從日本請來幾個曬柿餅的專家,讓他們好好在上頭曬出柿霜來,這樣下來之後相信他們就會成為乖乖待在家的好人類
而不是「哦哦哦我需要出門透透氣啦」或是「我們都待在戶外內」的奇怪人類
曬完之後相信台灣疫情會更好的(笑
——
#以上純屬幹話
#感謝你花了好一段時間看我講幹話
#廚師漢克
——
資料來源|https://www.tsunagujapan.com/zh-hant/seven-things-about-persimmons-a-popular-autumn-fruit-in-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