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副總統爸爸成為石油董事,小布希就是「經濟殺手」網絡的封建諸侯】#精選書摘
我們這些關心石油和國際情勢的人,還經常談到另一個話題,那就是副總統的兒子,小布希。我們都認為,背後有個當美國副總統的父親,對這起董事聘用案一定大有影響。
日後,當小布希的石油公司打入中東市場,我很清楚知道,布希正是我們經濟殺手所建立的網絡的一分子;他們就是封建諸侯及農莊莊主……
#經濟殺手的告白 #小布希 #老布希 #石油公司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
小布希老布希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每位總統卸任後都會有一所以他命名的總統圖書館 presidential library,珍藏與展示任內的各種紀錄。
今天來看看位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前總統卡特圖書館 Jimmy Carter Library and Museum。
#是否已經開始好奇以川普命名的總統圖書館長什麼樣?
#美國總統圖書館 #川普卸任倒數
📸遠見IG分享好照片:http://bit.ly/2HvEoJk
👉掌握新知!加入遠見LINE好友:https://bit.ly/2xL03L4
🔔訂閱遠見雜誌YouTube,記得開啟小鈴鐺!http://bit.ly/2FcCknT
📰追蹤遠見Google news,給你最新資訊:https://bit.ly/3cOC6l5
小布希老布希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吳旭:特朗普將連任的十大指標
觀察者網
10/26 10:00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吳旭】
吳旭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政治傳播學博士
吵吵嚷嚷的美國大選,還差一周就要揭盅開示,全世界的眼睛都關注著這兩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誰能率先沖過“270張選舉人票”的終點線。
受美國主流媒體——特別是像CNN、《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幾家“逢特朗普必反“的大牌媒體的影響,中國國內眾多關於美國大選以及大選結果的預測,堅定地認為拜登穩操勝券,必將把特朗普趕出白宮,還美國政壇以清靜與平穩。
這種看法,是對美國國內民情民意的誤讀,更是沒有深刻理解特朗普之所以能夠在四年前橫空出世、給美國政壇帶來一場完美風暴的深層原因。
簡而言之,雖然因為郵寄選票暴增和新冠疫情的干擾,今年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會出現一定時間的延遲,甚至局部地區會因為選票結果引發爭議,但筆者認為特朗普最終仍能以壓倒性優勢擊敗民主黨對手拜登,順利獲得連任。
很多人馬上會問,“哎,不對呀,美國民調結果一直在說拜登大幅領先,特朗普根本沒戲,只能做垂死掙扎啊?”是的,別忘了:2016年大選前一天的全國民調結果,也是希拉蕊大幅領先特朗普,而且其領先幅度甚至超過現在的拜登。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看看2016年大選前夜的預測結果(圖/美媒)
在2016年大選的當天晚上,《紐約時報》給出的希拉蕊勝選概率是92%。但是,結果如何呢?特朗普最終以選舉人票306-232的壓倒性優勢入主白宮,同時把“民調專家們”和所謂的“美國大選專家們”的眼鏡震碎了一地。
美國大選的民調,特別是關乎評價特朗普等一系列政治敏感議題的民意調查,因為其抽樣方法和問題設計的結構性缺陷,無法準確、客觀、公正地還原和呈現美國真正的民情民意。
一方面,特朗普的支持者在所有的抽樣樣本中,都是被嚴重低估誤算的;另一方面,因為嫌棄、鄙視那些偏自由派媒體及民調機構對於特朗普的“詆毀和中傷”,很多特朗普的“沉默支持者們”故意用說謊來隱瞞其真實態度,從而誤導民調結果,使其不僅不可信,而且往往與真實結果背道而馳。
既然關於大選結果的直接問卷不可信,那麼,還有什麼指標能夠預測美國選民們的真實投票意向呢?
事實上,除了那個被美國媒體不厭其煩、津津樂道的單一問題:“你將投票支持特朗普還是拜登”以外,幾乎所有的其他相關民意指標、大選歷史慣例和週邊事實數位,都毫無例外地指向現任總統將獲得連任,而且將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對手。
篇幅所限,以下僅列出十大相關指標,來作為以上論斷的佐證。
一、新增註冊選民人數
美國大選的一項歷史資料顯示,在大選前錄得更多新增註冊選民人數的黨派和候選人,幾乎毫無例外地會獲得選舉的勝利。
道理很簡單——新增選民數量這一指標,客觀顯示了黨派支持者的參與熱情,顯示了基層競選機構挨家挨戶鼓動徵召支持者的效率和成果,更顯示了候選人政策立場的帶動力。
很顯然,在過去幾個月中,特別是在關鍵的幾個搖擺州,包括亞利桑那、佛羅里達、北卡羅萊納、賓夕法尼亞等州(以上幾州,特朗普在2016年都是以微弱優勢獲勝),特朗普在這一指標上都是遙遙領先。
以佛羅里達州為例,從三月份黨派初選至今,民主黨新增了10萬個新註冊選民,而共和黨增加了超過20萬個,是民主黨的一倍;再看賓州,截至九月底,民主黨新增選民六萬人,而同期共和黨新增14萬人。這一整體趨勢,可以推展至美國其他州。
二、競選集會的聲勢與規模
新冠疫情的蔓延肆虐,無疑衝擊打亂了美國大選前密集造勢集會、總統候選人穿梭各州、月臺登場合影演講的歷史傳統。
以拜登為例,過去半年中,除去非常特殊的公開場合造勢外,他基本上都是以靜制動,呆在德拉瓦州自己家裡(用特朗普團隊的挖苦說法是,“躲在地下室裡面視頻競選”)。
而特朗普則不然,從八月初開始,他就不顧大型公共集會可能加重新冠疫情大幅傳播的風險,馬不停蹄地到各大關鍵州和城市,有時候甚至一天三個城市,舉行有上萬人參加的公眾造勢集會。
美國各大媒體、民主黨大佬們和很多傳染病專家,都紛紛指摘特朗普不負責任,為個人政治前途而置選民的健康與安危於不顧。這些抨擊、指責暫且放在一邊,有一點連特朗普的反對者都不得不承認:特朗普的帶動力和號召力是驚人的——
天上下著大雨,在機場搭設的臨時競選集會現場,兩三萬特朗普的支持者們冒著感染病毒的風險,在大雨中群情激昂地聆聽特朗普嬉笑怒駡,抨擊虛假新聞媒體與“睡眼惺忪”的拜登。這一場景不斷在愛荷華、俄亥俄、佛羅里達、亞利桑那、賓州等地重複上演。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集會現場(圖/Facebook)
這是特朗普一周前在賓夕法尼亞州(圖/Facebook)
這與拜登在亞利桑那、俄亥俄等州舉辦的幾場造勢集會前稀稀落落的參與者、跟隨記者人數甚至超過參會人數的寥落場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同一時間,拜登在俄亥俄州的兩場競選集會現場(圖片分別出自《紐約時報》、Twitter)
三、美國股市連創新高
美國總統大選、特別是現任總統尋求連任時,有這樣一個兩百年來形成的規律:在大選當天,如果美國主要指數(道鐘斯指數或是標普指數)超過四年前現任總統當選時的20%,則現任總統有高達87%的概率獲得連任;而且,股市上漲的幅度越高,獲選連任的機會越大。從喬治·華盛頓第一任開始,共有16位總統謀求連任時其相關的股票指數升幅超過20%;其中,14位成功連任。
這個道理其實很好理解——股市的繁榮意味著選民財富的增加,意味著經濟基礎的強勁,意味著投資者信心的充盈。
2016年11月3日特朗普勝選當日,美國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2100點左右。截至2020年10月23日收盤,標普指數的收盤價是3465點;美國股市在特朗普任期的四年間,雖然受到世紀級疫情的衝擊,仍舊上漲了高達65%。雖然特朗普仍有13%的可能打破這一連任規律,但是,他的贏面顯然更大。
圖片來源:穀歌截圖
四、黨派凝聚力和向心團結性
雖然在共和黨黨內初選時,特朗普沒有面臨任何強大的挑戰者,但是在最終的黨內初選投票時,特朗普還是創造了多個記錄:其吸引的黨內投票人數,不僅遠超布希兩任任期的人數,而且更是超過了奧巴馬兩任任期的人數(一般來說,在民主黨總統任內,共和黨初選因為會有多名競爭者參選,往往經過多輪廝殺,所以本黨內參與熱情會更高)。
舉例來說,布希2004年競選連任時,威斯康辛州共和黨初選投票的人數是158933人;在奧巴馬2012年連任時,共和黨初選投票人數是293914人;而今年特朗普的投票人數是創紀錄的616705。同樣,在佐治亞州,布希(2004年)是161374人,奧巴馬(2012年)是139273人;而特朗普(2020)是925212人,是前兩任的五倍以上!
不僅參與熱情爆棚,而且特朗普在黨內的支持度也是一直超過90%(這不是民意調查,而是實際選票結果),這一結果超過了小布希、老布希、雷根、尼克森等所有近五十年內共和黨的前總統候選人在同時期的表現。
五、大選最關鍵、選民最關注的議題
美國大選既是選人,更是選事——也就是競選人在關鍵議題上的政策立場。
很多人一定會自然而然地認為:當今美國最重大的議題肯定是如何控制新冠疫情啦!當然,如果真是這樣,被疫情搞得焦頭爛額、自己也在幾周前中招住院的特朗普,肯定是棋輸一招了。但事實不是這樣。
美國多個調查機構的最新結果顯示,排在美國人最關注議題第一位、遙遙領先於其他議題的選項是:法律與秩序(占比超過40%);排在第二位的是重振經濟(占比超過30%);而疫情控制僅排在第三位,占比剛剛15%。而僅就“維護法律秩序”與“重振經濟”這兩點而言,這都是特朗普的強項。
可能有人會指出:你不是說民調不可信嗎?這個議題排序也是基於民調啊?是的,民調失真,是一個帶有系統性、結構性的問題,它反映出整個民調行業在社交媒體氾濫、民意碎片化、瞬息萬變的輿情環境下的落伍與失位;但其失真程度是因人、因事而異的。
有一點可以肯定:凡是事涉特朗普本人的任何問卷和問題,都會因為“政治正確”、“沉默螺旋”、“錯進錯出”等美國輿情的特有壓力環境,而大幅失真——這是因為特朗普本人所帶有的“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性別歧視”、“性醜聞”等特定政治符號和道德撕裂因素,所帶來的附生效果。
換句話說,只要是跟特朗普無關的民意調查,一般來講,其失真度還是在可以接受的誤差範圍內的。
六、黑人與少數族裔的支持度打破歷史框架
與美國偏自由派的主流媒體所描述的情形不同,特朗普執政以來所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放鬆聯邦政府管控(比如,在其任內,特朗普政府刪減了超過2000多項限制中小企業經營發展的法律法規)、制止非法移民對於美國社保體系和社會治安的衝擊等政策,都從根本上改善了少數族裔中那些從事商業、服務業、企業管理等具有穩定工作人群的收入與福利。即便是疫情的衝擊打破了過去三年來持續上升的勢頭,以黑人和西班牙裔為首的少數族裔仍是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
當然,特朗普在有關員警暴力執法、種族衝突等議題上,時時說出一些種族主義意味很濃的話;但是,絕大多數美國的少數族裔更關注的是法律與秩序,以及經濟繁榮所帶來的個人和家庭生活改變。所以,這就不難解釋為什麼特朗普在黑人中獲得了超過15%以上、在西班牙裔中獲得將近40%的支持率。
要知道,在美國現代歷史上,共和黨領導人從沒有在黑人群體中獲得超過10%的支持率。特朗普打破了這個種族的藩籬。要想打敗特朗普,拜登必須獲得90%以上的黑人選票,以及60%以上的西班牙裔選票;而從目前的資料和趨勢來看,拜登遠遠達不到這一最低標準。
七、實踐競選承諾比率
特朗普是以“政治素人”的身段和人設,橫空出世,在2016年打敗共和黨內16位強勁的候選人,並最終在與“政治豪門”希拉蕊的對決中,順利勝出的。他在競選中最擲地有聲的一句競選宣言就是,“我不是政客;我不會說一套、做一套;我承諾的,一定會做到。”
上任以來,四年時間不到,特朗普大鬧天宮一般,攪擾得國內、國際秩序天翻地覆;但不得不承認,他確實實踐了大部分當初的競選承諾——不管這些承諾當初聽起來是多麼的荒誕不經:
(1)成功大幅減稅;(2)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3)從伊拉克、阿富汗撤軍;(4)在美墨邊境修牆;(5)向中國徵收懲罰性關稅、並將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6)推動以色列與中東國家建交,並將美國駐以大使館移到耶路撒冷;(7)壓迫北約盟國提升國防費用;(8)與金正恩兩次見面,至今使得朝鮮沒有再次試射導彈與核子試驗;(9)精確制導刺殺美國在伊朗的宿敵蘇拉曼尼將軍,等等等等。
這上面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美國以往的政客和總統候選人,多次承諾但從沒有做到的。然而在短短的四年內,特朗普都做到了。先不管這些政策實施的最終效果和戰略意義如何,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一點,特朗普不同于傳統的美國政客,確實說到做到。
八、“隱形”特朗普支持者
如前所述,特朗普鮮明突出的“白人至上主義”和“種族主義”標籤,以及其個人在私德、品質、人性等方面的明顯瑕疵,使得很大一部分信教守禮、道德意識感強烈的美國人,無法在公眾和私下場合透露自己對特朗普的支持——雖然從很多政策立場上,他們強烈相信特朗普是唯一能解決美國華盛頓官僚腐敗機制的“毒藥”,正所謂“以毒攻毒”。
這部分“隱形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無法從直接的民調問題中檢測出來;但是,稍微動動腦筋,改變一下問題的角度和切入點,這部分潛在特朗普支援群體就立刻昭然若揭了。
比如,成功預判了特朗普2016年當選的“民主研究院周日快報” (Democracy Institute Sunday Express)就換了一個提問角度:“你覺得你身邊的朋友、親戚、同事會投票給特朗普嗎?”高達77%的受訪者回答“是的”,而只有23%的受訪者說“不是”。一個更令人震驚、但也順理成章的問題結果是:78%要投票給特朗普的美國人不願意自己的同事、朋友和親戚知道自己的投票意向;而只有13%要投票給拜登的美國人會在意這一點。
九、特朗普的對手太弱了
從1972年當選美國參議員至今,拜登已經在美國政壇上活躍了將近半個世紀。雖然一直覬覦總統大位,但是拜登多次參選,都沒能闖過民主黨初選的門檻——2008年敗給了初出茅廬的奧巴馬;2016年自忖不是希拉蕊的對手,拜登根本沒有出場。
這一次民主黨的初選過程,拜登也是步履蹣跚,在民眾的調動力和個人魅力上,遠遠落在本党對手桑德斯和沃倫的下風。其最終能夠勝出,與其說是拜登擊敗對手,不如說是民主黨捉襟見肘,新人黯淡,最後只能矬子裡挑將軍,把老廉頗請了出來。
試想,12年前,還算精力旺盛的拜登都無法調動民主黨內的熱情;12年後,年近八十、精力頭腦都每況愈下的老政客,如何來挑戰一個精力無限、新冠確診住院三天就滿血復活的特朗普呢?難怪特朗普在總統辯論場上的一句話,讓拜登無言以對——“我47個月裡做到的事,超過你47年在華盛頓做成的事。”
資料圖:視頻截圖
十、美國人認為疫情應對的錯漏,不能全怪在特朗普的頭上
單從今年新冠疫情的應對來看,特朗普政府的成績單,確實是讓人難堪沮喪、顏面無光的。從二月份開始,美國國內的疫情不僅沒有控制住,而且愈演愈烈,目前可以說已經大面積失控。最新的單日感染人數逾8萬,超過6、7月份的高點。死亡人數超過20萬,新冠疫苗遙遙無期,經濟復蘇緩慢無望,這肯定需要特朗普來承擔主要責任。
是的,民主黨支持者及美國自由派媒體,一直也是這樣來抨擊特朗普的;但是,美國的民意主體似乎並沒有把責任全怪罪在特朗普頭上。為什麼?
一來,這次世紀級的大瘟疫,恰恰擊中了美國政治體系架構以及個人自由主義傳統的軟肋。不僅美國如此,其他西方歐洲國家在疫情應對上,也基本上是不及格的。如何改進美國三權兩黨制度在應對突發危機事件上的效率,如何說服那些崇尚個人自由、天性抗拒政府管控的美國人來重新調整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是換一個黨派執政、或者換一個領導人就能馬上改頭換面那麼簡單。
二來,特朗普及其支持者,非常成功地將疫情的肇始及原罪,算在了中國的頭上。他更在多個場合重申,這個賬,將來一定要跟中國算的。很顯然,大多數美國人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是認可這個立場的。由此也可以預見,一旦特朗普成功連任當選,中美關係會走上新一輪更危險、更緊張的衝撞週期。
綜上所述,雖然美國民調機構還是每天不厭其煩地重複著“拜登遙遙領先特朗普”的老調子——就像四年前一樣,但從我觀測和掌握的指標資料來看,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特朗普贏多贏少的問題。雖然一周後的大選會有拖延和爭議,但特朗普勝選連任,幾無懸念。
小布希老布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美國自由派大法官RBG病逝,會掀起政治風暴嗎?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上個週末我想趁著美國大選前,週末還能休息,就到屏東去玩了一趟,結果就收到這個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金斯柏格(Ruth Bader Ginsburg),18日因為胰臟癌併發症過世,享壽87歲。
RBG是媒體給美國大法官金斯伯格取的外號,台灣觀眾對她可能比較陌生,但知道她的人,我相信不少都是透過電影認識她的,這兩年剛好有兩部片以RBG為原型,一部是紀錄片《RBG不恐龍大法官》,另一部是《法律女王》,我自己非常喜歡,而且RBG一直都是美國大法官裡我最欣賞的一位。但RBG的逝世,不單只是美國失去了一位偉大的明星大法官,還有可能撼動美國總統大選,甚至牽動整個世界的局勢!真的那麼嚴重嗎?我們就先來看看RBG這位法官是什麼來頭,她到底有多「不恐龍」。
RBG出生於1933年的紐約布魯克林區,1956年進入哈佛法學院,是當屆500個學生中,僅有的9名女學生之一,她的表現一直都非常亮眼,是歷史上第一位通過激烈同儕競爭、擔任哈佛知名法學研究期刊《哈佛法律評論》(Harvard Law Review)編輯的女性。不是我要一直強調女性就多了不起,實在是因為美國雖然1920年代就讓女性獲得投票權,但當時的社會氛圍依然是覺得,女生就是男人的附屬品,應該畢業後就找個男人嫁了,乖乖待在家相夫教子,1970年代時候的總統尼克森,甚至認為女人不該受教育。
就是這樣的社會氛圍,RBG當時在公務員考試中拿到高分,最後卻只能找到打字員的工作,還因為懷孕而丟了飯碗,後來她懷二寶的時候就學聰明了,故意穿得很寬鬆,這才成功保住教職工作。而且就算RBG成績那麼優異,還獲得哈佛法學院院長強力推薦,當時的一位大法官依舊斷然拒絕她的實習機會,只因為她出生就「不帶把」。或許就是因為自己處處遭到性別歧視的經歷,讓她幾十年來致力於推動性別平權。
1980年,RBG被指派為聯邦上訴法院法官;1993年獲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並且獲得高票通過,是美國史上第2位女性大法官。這樣聽起來好像沒什麼,但其實截至2018年10月,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114位大法官,女性竟然只有4位,而且其中兩位還是歐巴馬時代任命的。她在任期間最被津津樂道的,就是「維吉尼亞軍校案」。1839年創校以來,從來不招收女學生的維吉尼亞軍校,被想就讀的女學生一狀告上法院,校方後來因為外界壓力,在校外設立「女子學院」,但最後還是被RBG判違憲,因為設女校就跟種族隔離措施沒兩樣,此案成為了美國女性平權的重要一步。
這位老太太雖然生活傳統,但思想開明,在兩性同工同酬、女性墮胎權、同志議題上,都秉持平等自由。左派傾向加上不斷衝撞體制,讓她成為高院的「頑固反對派」,2016年甚至曾經公然砲轟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川普,結果讓她人氣爆衝,瘋狂圈粉,有粉絲就以饒舌歌手「The Notorious B.I.G」為靈感,幫她取暱稱叫「The Notorious R.B.G」也就是「聲名狼藉的RBG」。有多少大法官可以被拿去比饒舌歌手?從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RBG很受年輕人歡迎,曾被診斷出罹患大腸癌、肺癌、胰腺癌,但她一直不願意向病魔低頭,80幾歲的老太太還可以上健身房、舉啞鈴、做伏地挺身,她能做的可能比我還多啊!她去世前幾天還跟孫女說,希望能撐到川普下台,可惜最後未能如願,在選前不到七週過世了。不過她的離開跟川貴人又有什麼關係呢?其實美國的大法官任命,比宮鬥劇還精彩啊!
我們先解釋一下,根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是由總統提名,經過參議院同意而任命,一旦任命就是終身職,除非是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是遭到彈劾,才會被撤銷職務,所以新任命的大法官很可能一當就是二三十年,目前平均任期是16年。因為流動性不高,有的美國總統在位期間都不見得有機會任命一位大法官,結果川普就職以來已經任命了兩位,現在又出現第三個難得的機會。
大家可想而知,川普當然會任命「自己人」,也就是理念跟他相近的保守右派,目前高院的保守派佔據了9席中的5席,已經使得高院略為右傾,如果再找一名保守派法官,就會變成6比3,恐怕讓高院變成一個深度保守的機構,美國未來幾十年,無論政治、司法或文化,都會受到影響。先不談那麼遠,拿美國總統大選來說好了,2000年美國大選發生選票爭議,最後就是交由最高法院判決,才讓小布希勝選,所以有些選民就很不服氣啊,認為是當時保守派法官佔多數,才被小布希撈到一個總統寶座。那最近川貴人不是一直在吵郵寄選票會造成選舉不公嗎?萬一到時候出現爭議、開不出票、選不出總統,最後交由裡面多數是川普人馬的高院裁定,後續情況大家可想而知,球員兼裁判,人民服不服呢?
目前還不清楚提名程序會跑多久,但過去通常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民主黨主張等到大選結束,新總統上任後,再審查提名案,不過把持參議院的共和黨,已經講得很清楚,說「會儘速安排投票事宜」很明顯是打算趕在選前,趁川普還在任的時候闖關,鞏固保守派的優勢。其實四年前就有類似的情況,當時一名大法官過世,前總統歐巴馬想要提名,結果被共和黨杯葛程序,故意弄掉歐巴馬的人選,等川普上台後,才讓川普提名保守派的大法官。不過這次共和黨強調,今年和四年前情況不同喔,他們說當年民主黨當總統,共和黨控制參議院,不適合在總統選舉年填補空缺,但是今年同一黨派同時掌管白宮和參院,就可以提名喔~好啦好啦!都是你在講!
雙標的這麼明顯,但我就不罵了,因為今天是我,我也這樣搞。川普已經表示,將會提名一位女性來繼任,而且預計在RBG告別式的隔天,也就是本週五或週六(9/25-26)公布人選,「以示尊重」。先前傳出華府內有人擔心,RBG還沒入土為安就急著公布繼任人選,恐怕被民主黨拿來作文章,現在初步時間表出爐,看來川普多等一天,已經是他對RBG最大的尊重了,不過這我也不罵,因為是我,我也這樣搞。如果民主黨想要把整個提名程序延到大選後,最少要讓4名共和黨參議員跑票才行,目前已經有幾位共和黨人表態倒戈,不支持川普選前提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關我們什麼事啊?美國那麼遠,我幹嘛一定要知道他們家高院長怎樣?雖然川貴人把全球政局搞到「併軌」,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目前仍是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各方面都是其它國家的榜樣。就司法方面來看,台灣如果想要取經,很大程度會參考美國高院的判決。透過司法學習比較,美國會把他們的價值觀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如果美國高院組成保守,將對全球司法產生深遠影響,進一步影響到各國的文化與社會風氣。
舉例來說,許多國家一直到近年才好不容易在人權、女權、同婚方面取得進展,例如我們台灣,美國老大哥萬一態度轉趨保守,恐怕會讓全世界跟著開倒車,大法官選誰難道不重要嗎?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惡名昭彰的RBG
#美高院恐右傾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小布希老布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約翰波頓」(John Bolton),6月23日出版了新書《事發之室-白宮回憶錄》(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 : A White House Memoir),內容之辛辣,很多評論家都說有可能衝擊川普選情。
川普任內到現在已經換掉過五個國家安全顧問,現在是第六個,這次出版書籍的波頓就是川普的第四個國家安全顧問。雖然川普任用官員像在用免洗筷,已經換到第六個國家安全顧問,但其實過去的美國總統有的愛換有的都沒換,也不算是非常不正常。以前換過最多的是總統雷根,一樣也是有過六任國安顧問,但是雷根至少做了兩屆總統,川普一屆都還沒完就追平了他的紀錄。
而波頓的經歷很豐富,從雷根、老布希的時代就在幫政府工作,到了小布希時代成為美國駐聯合國的大使。後來因為民主黨在參議院強烈反對之下才卸任回國。在歐巴馬的時代沒事就跑到電視上當名嘴批評政府,後來川普當選才又把他找回來幫政府工作,有這麼漂亮的履歷,還會被川普撤換的原因,主要就是他的路線太激進了,激進到大家很難跟他一起工作,連川普都很受不了他。
小布希的時候波頓是在國務院任職,當時911事件發生後,波頓就大力支持美國發動反恐戰爭,鼓吹美國要入侵伊拉克。然後在聯合國的時候也是一直很好戰,一直叫說聯合國就是無能、迂腐、阻礙美國發揮實力,一直跟其他國家的大使起衝突。
而波頓在當川普的國安顧問的這段期間,要美國進一步制裁伊朗跟委內瑞拉,要擴大跟中國的貿易戰。他就是覺得,不管美國遇到什麼問題,總之先把對手揍一頓再說。大家都覺得他就是個戰爭狂魔。以他這麼激進的路線,就會跟那些想要用別的方法解決問題的人處不好阿。
最後他就是在美國的一些政策上跟川普意見不合,像是從敘利亞撤軍阿、跟塔利班和談阿、跟北韓的川金會阿,有時候還會刻意洩漏消息給媒體,阻礙他反對的計畫。因此川普把他開除也正常!不過兩邊各說各話,川普表示自己開除波頓,波頓則說是自己辭職的。
就有人疑惑如果波頓真的要指控川普,當初民主黨在做彈劾調查的時候為什麼不去國會作證?波頓受訪時表示,因為他不願意隨民主黨起舞。他覺得民主黨根本只是要彈劾川普的歷史定位,而沒有要好好調查,所以他討厭川普不代表他支持民主黨的所做所為。
因此波頓乾脆就寫一本書來罵川普,順便來大撈一筆。上一個跟川普鬧翻的FBI前部長,被開除後出書第一個星期賣了60萬本。還有之前幫川普競選的記者出的《火與怒:川普的白宮內部》賣更好,賣超過一百萬本。
而波頓的書中也有提到,川普其實不在乎中國對維吾爾族的迫害,也不在乎香港的抗爭,也不在乎六四天安門事件,還說台灣只是個「筆尖般的小籌碼」,或許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是以國家利己的角度來看,其實沒看到什麼不能相信的地方,因為自己國家權益都管不完了,更不用說別人家的人民,而且權益是要靠自己爭取的,不用妄想有別的國家會像超人一樣來拯救你,最多最多只會聲援,不會有更多實質的支援。
而我們身為老百姓能做的就是讓支持人權的進步會有票,才有機會迫使這些領導人必須要給出承諾還要兌現承諾,才不會讓政府走回頭路,但不是民主國家的不就沒辦法用這一招。所以國家的路線其實就是要我們自己來好好控制,認真的看清楚,好好投票。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小布希老布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高雄罷韓成功,最後的同意票高達93萬票,很多高雄人非常的驕傲。因為罷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台灣史上第一次直轄市長罷免成功,你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羡慕,我們家就有一個,我那老美老公蘿蔔頭,聽到高雄罷韓成功,羡慕到流口水流滿地,我都要去拿拖把來拖地了,他就很不平衡為什麼台灣可以罷韓,這個人還可以天天在白宮正事不幹,天天在....發推特 ?
像蘿蔔頭這樣在搥胸的人,全球至少有一億多,差不多美國一半的人口而已啦。
最近有很多美國人的挫折達到新高點。先是成為全球最大疫情國,讓大家懷疑美國的醫療制度,失業率高漲,讓大家懷疑美國的經濟制度,非洲裔佛洛伊德的死亡事件,讓大家懷疑美國的警察制度,後續的暴動,讓人懷疑美國的教育制度。
6月1日傍晚,民眾在白宮旁的拉法葉廣場和平示威,原本一切好好的,但就在6點半的時候變了調,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突然開始向示威者推進,丟催淚瓦斯和閃光彈驅趕人群,武警和士兵手持盾牌、強力清場,連澳洲記者都莫名被揍。
就在示威者驚慌逃竄時,川普在白宮裡召開記者會,強調「法律與秩序」,揚言派軍隊鎮壓,講完還一路走去拉法葉廣場隔壁的「聖約翰教堂」,高舉女兒伊凡卡幫他準備的聖經「擺拍」,連聖經都沒打開,也沒進去禱告,單純像網美一樣拍拍照,拍完收工。
看到這裡大家才恍然大悟,你叫軍隊向人民動手,只是因為你想要在鏡頭前看起來很威武 ?想看起來很威武就學我們善子去修片就好了啊,幹嘛要搞得像軍事強人 ?
不幸的是,川普就是喜歡軍事強人,他說俄羅斯的普丁有男子氣概,羨慕習近平成為終身主席,連北韓的金小胖他都說是既能幹又成熟,成熟 ?really? 至於菲律賓杜特蒂,他還是個俗辣。
但這件事情發生後就讓很多人開始擔心,這是不是美國走向強人政治的開端 ?
為什麼美軍在示威中扮演的角色那麼敏感呢?我們來看一下「使用手冊」。
我們先講大前提,美軍成立245年來一直是無黨派、不問政的,他們維護的是憲法,保障的是美國人民,不是專門替總統服務的部隊,更不是川普的私人保鑣。這幾點在入伍誓詞裡就說得很清楚了:
「我范琪斐鄭重宣誓,我將支持和捍衛美國憲法...我將依據《軍事司法統一法典》,服從美國總統的命令,服從軍官對我的命令...」
幫各位畫個重點,第一:美軍支持捍衛美國憲法;第二:服從美國總統和上級命令,前提是要遵守《軍事法》。而士兵也會被再三告知,他們被容許抗命,拒絕「非法、不道德或錯誤」的命令,所以才會有像大美國英雄主義片裡面演的,士兵勇敢違抗上級指示,結果成功化解危機這樣的情節。
就是因為超脫黨派的傳統,再加上制度設計上,讓美國軍人多了一些能抗拒的空間,這使得美軍在人民心中形象一直非常崇高,根據蓋洛普年度民調顯示,有高達73%的美國人信任軍隊,是榜單中最受信賴的單位。比公務員,甚至司法系統還要更中立。
所以當天川普,只為了擺拍就叫軍隊打人的做法,很多人就開始質疑,軍隊的中立性是不是也開始鬆動了。像是清場當天陪川普走向教堂的,除了把城市稱作「戰場」的國防部長埃斯柏,還有身穿迷彩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麥利身為上將、總統的高級軍事顧問,卻在清場當時穿戰鬥服和川普「同框」,被外界質疑軍方悄悄選邊站,讓軍方形象跌到谷底,逼得麥利寫公開信重申捍衛憲法、保障集會言論自由。
既然美軍本來應該要聽憲法的,那憲法怎麼說呢?
其實要維持各州州內秩序,基本上是各州州長才有這樣的權限。根據1878年「民兵團法」(Posse Comitatus Act)的規定,聯邦軍隊是不能拿來用在國內執法的,最多只能用來被動防禦,或是在有警察的情況下,從旁協助執法。
但凡是規則必有例外,1807年《暴亂法》規定,萬一發生嚴重動亂,美國總統有權不經過州政府同意,直接派出「正規軍隊」在國內維穩。不過歷史上美國總統只要動用《暴亂法》,都是爭議無法擋。最近一次是1992年老布希派兵平定洛城暴動,但當時是加州州長說他罩不住了,向中央求助。而2005年卡崔娜風災後,紐澳良陷入無政府混亂局面,但當時的總統小布希就糾結了,他不想讓外界覺得他凌駕於地方首長上,最後還是拒絕動用《暴亂法》。所以萬一川普真的要援引法條「強行派兵」,鎮壓示威者,也不是不可以啦,但就會很難看,不只州政府會覺得自治權被損,軍方也一萬個不願意。
清場爭議後,國防部長埃斯柏,趕快說他不支持動用《暴亂法》,顯然感受到軍方壓力。既然聯邦軍隊不能用在國內執法,這次清場的是誰?
其實當天出動的主要是「國民警衛隊」,俗稱「國民兵」。但這些國民兵,既是國民又是兵。但是這只是後備軍力,平常各有各的職業,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訓練,緊急時才調用。訓練跟正規軍隊不同,但有時也會出正規軍隊不會出的包。像電影藍波裡,最後跟藍波對峙的就是國民兵。美國50州加上華盛頓特區以及海外領地,都有自己的國民兵,而且各州可以透過法律調派,和需要總統授權的聯邦軍隊不同。不過當時維州、紐約州聽到川普打算徵調數千名國民兵,覺得苗頭不對,叫停了派遣計畫,因為對川普來說,徵調國民兵只是「象徵性」的秀秀肌肉,但已經被各界視為「獨裁分水嶺」,尤其被退役軍官痛批「越界」。
當天動員的執法人員包羅萬象,街上還能看到美國緝毒局人員,是打算清場順便抓毒販嗎?有些武裝人員甚至連制服都沒穿,不知道替哪個單位效力,難道是黑警嗎?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時候,我們看的不是這個國家的投票機制,而是看這個國家能為人民保障多少自由, 以及能防止多少來自政府的暴力。
這是為什麼川普用軍隊來清場,即使沒有太多人傷亡,都可以造成軒然大波,因為在很多美國人的民主素養裡,這件事已經跨過了紅線,必須要馬上被制止。所以你覺得美國在走上極權國家嗎 ?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拉法葉清場 #美軍選邊站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小布希老布希 在 美國現任和在世前任總統齊聚,左起為Obama、小布希 的推薦與評價
Joe:「五位總統齊聚一堂,真是難得的景象。」 前美國總統小布希的紀念圖書館及博物館在德州達拉斯市的南美以美大學落成,前美國總統老布希、卡特、柯林頓及現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