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受困其中,體驗豐富的困境】
全國高中以下的學生,在家停課不停學已經進入第二週,能不能終止在家學習的日子,讓孩子回到學校去學習,這週是關鍵。
然而不管這週結束後結果如何,父母們至少還有四+二天(假日)的時光得熬,這六天對完全不能出門透氣的一家人而言,是真的煎熬。
這兩週,孩子在家停課不停學的日子,父母的角色突然承載了原本不屬於父母的職責,家庭日常,一下子變成了學習場域,對父母而言,真的是成了名符其實的「校長兼撞鐘」的甘苦人。
停課的一週又兩天的時光,我經歷了幾個印象深刻且難忘的特別的經驗與體悟。
1. 驚慌失措的適應期:停課不等於自學,父母變撞鐘:
我在教育部公告停課之前啟動防疫假,因此硬是比全國孩子多了兩天停課的日子。剛開始停課的頭幾天,老師們還在為線上課程佈置做準備,而這段時間卻是我家的孩子在家自主學習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自己帶自學團孩子學習有近五年的經驗,因此在決定讓孩子停課之前,我與孩子們就已經協商出在家自學的內容,也確認了都是他們可以負擔的起的學習方式,我只需要放手讓她們去實踐。
然而到了第三天,老師給的平台、學校的帳號、各科老師發下的作業,一一發下來,數量多如雪花,我與孩子就在漫天的雪花之中,迅速被淹沒了。
我這才發現,停課在家不等於自學,而只是把「家」變成「學校」,相信許多父母也發現自己成了身份多變的尷尬職位:叫孩子起床(父母)、提醒孩子上課(學校鐘聲)、裝置電腦設備(學校工程師)、煮飯(營養午餐廠商)、指導孩子功課(老師)、整理教室整潔(學生)、輔助寫作業(安親班老師)、洗衣煮飯睡覺(父母)……
零零總總的工作量,加上父母自己原本承擔的工作,別說大部分父母會有驚慌失措的感受,就連我自覺已經很能與自己感受相處的人,在衝擊一瞬間來臨時,我連氣也喘不太過來,彷彿泰山壓頂般的沈重與吃不消。
我這才意識到,停課將會造成全國父母什麼樣的劇烈影響。
解方:幾經沈澱之後,我才慢慢緩過來,辨別自己的目標之後,將教學的掌控權,還給學校老師,將學習的責任還給孩子,將家庭的責任與規範切割清楚,我是母親,我作身為母親的工作,至於學校課業與學習,那是屬於孩子的責任,我僅僅是陪伴者,而非管理者或執行者,因此我得信任孩子有能力擔起他的責任,讓彼此的角色回歸正常。
2. 直播上課系統:舉手、舉手在哪裡?
學校老師在停課的第二天,便透過多方管道聯繫父母通知孩子測試線上直播系統。
測試那天,三三用的是平板,前置作業,我先幫三思設定所有帳號與連結,頂著發帳的的腦袋,為了確保測試時軟體能順暢無阻,不停的來回點擊,然而軟體根本是父母的剋星(對不熟悉軟體的老師而言也可能是地雷),帳號時而正常時而無法登入,我也不知道問題在哪裡,只能不停的測試、點擊。
還好到了測試的時間,軟體非常聽話,順利的讓三三進入到「google meet」的軟體,看到了同學也看到了老師。
老師宣布了幾件重要班級訊息之後,開始與孩子談線上上課的規範:1進會議室先將麥克風關閉2. 有問題可以打在留言板上3.上課期間若有問題請務必先按「舉手」4.老師點到名字才能開啟麥克風說話……
三三這時回頭輕聲叫喚我:媽!媽!來一下!
我輕聲躡腳走近三三:怎麼了?
三三:老師說留言板,我不知道阿!在哪裡?
我:喔。
我像一隻老貓一樣,貓凹著身子,靠近在家上學的小祖宗,伸手隨便亂按一通,很快的留言板現身!
我:有了,你可以把游標點一下放在可以輸入字的地方,然後輸入注音,就可以送出去了。
三三:喔,好。
我才剛起身要告退,三三一把又拽住我的衣角。
我:怎麼了?
三三:我找不到舉手功能!
我:那你告訴老師阿。
三三對著平板該使喊:老師、老師!老師,我……老師?老師?老師!我、我、我……
我在一旁看著三三乾著急,卻始終沒有發言成功。因為視訊裡,孩子各個七嘴八舌的講話,一時之間,聲音雜踏,視訊大亂。
三三看著我,問:怎麼辦?
我:在留言區打字問。
三三:媽,我、我、我……來不及在留言板打字,老師說如果沒問題的話就可以下線了,怎麼辦?
因為平常工作用習慣筆電輸入,一時要幫三三以平板打字,瞬間氣勢就矮了半截,等我打完提問,一半的孩子已經下線了。
老師:三三,舉手的功能,在畫面的最底下會出現有個手的圖。
三三(我):平板裡沒有手的圖。
此刻一些還留在視訊裡熱情的孩子和父母回應:平板的舉手功能,只要點擊畫面,就會出現了。
然而不管我和三三怎麼按,三三的平板就是沒有出現「舉手」功能。
那天晚上,我將問題詢問了家人、朋友,收到最多熱心的回應都一樣「點擊螢幕」或「螢幕最下方」就會有「舉手」功能。
於是就看到一個母親(我)不停的用手指頭「戳」著螢幕,像個喪屍一樣。
唉,捻死一隻螞蟻都比不停戳螢幕來得帥氣。
我告訴家人:沒有舉手功能耶。
二哥安慰:沒有也不會怎麼樣吧!可以上線聽課就好了吧!
我:嗯。
沒有舉手功能,我其實一點也不介意!因為介意的,是孩子呀!
但這些話,一來沒有身在其中的人,是無法體會的,二來是家人已經釋出能力所及的善意與安慰,我又何需將問題丟給家人,讓她們感到困擾?
解方:想通這件事之後,我便決定做兩件事,1.告知三三,明天正式上課可能不會有舉手功能,我們得接受。2.將困境告訴先生,讓電腦能力比我好的先生來協助處理。
只是沒想到我這一傾訴,就把我先生拖下水了。先生為了幫忙孩子解決「舉手」功能,那一夜上網查資料、裝外掛軟體,一直弄電腦設定弄到半夜都還處理不好。隔天凌晨,先生不死心,又早起床花了三四個鐘頭設定,但怎麼弄都弄不好,先生最後也放棄,接受自己失敗,讓孩子也接受設備是沒有「舉手」功能的。
但正式上線課時,我給三三換了一台電腦設備,不知為什麼,舉手功能居然出現了!各方猜測是「不同品牌的設備影響舉手功能的正常」或「邀請上線的主事者是付費軟體,就會顯示出舉手功能」。
這些都是猜測,答案是什麼,始終是個謎。
隔兩天,二哥也嚐到沒有舉手功能的苦楚,輪他自己的女兒上網課時,老師說有舉手就可以加分,女兒卻因為設備沒有舉手功能,而眼睜睜看著同學都在加分,唯獨自己不能,因而大喊不公平,二哥才感覺事態嚴重。
3. 親師聯繫平台:表單選擇性開放
在去年初,疫情剛進入台灣時,學校老師就已經先做好停課的準備,設置了classroom的親師聯繫平台,因此各科老師發佈功課,也是透過這個平台作業。停課第五天,也是線上課正式上線第三天,原以為一切都步入軌道,不會再有麻煩的設定困境,直到孩子們收到某科老師要求的作業,以google表單形式完成,但無論孩子怎麼點擊表單,系統都顯示「沒有開啟權限」。
三三:媽,這個東西打不開。
我:點開就好了吧?
三三:我點啦!
我將三三的電腦拿過來,親自點擊,表單果真打不開。
不得已,我只好在班級群組裡求問同學的父母:今天表單作業,你們點的開嗎?
一個母親很快的回我:可以!
這一句可以,讓我意識到的是「難道是我電腦設定錯誤,所以造成表單打不開?」
母親解釋:要用學校給的mail設定帳號才會打的開,不能用自己的gmail。
我這才恍然大悟。
為了這麼一句話,我找出三三學校發的mail,想要重新設定帳號,然而這一設定,就花了我一整天的時光,始終無法設定成功。
過程曲折離奇,設定的困境讓我整日頭殼隱隱作痛。
因為太專注,導致腦袋回路出現損耗性的頭疼。
最後,其他孩子的母親紛紛表示,自己的帳號也無法開表單,而他們的帳號不是自己的,而是孩子的帳號。這個答案一出,讓我多少有點釋懷,至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於是我向導師求救,請導師聯繫該科老師開放表單權限,讓每個知道連結的點擊者,都能順利開啟表單。
沒多久,我的帳號能順利開啟表單了。
我:三三,表單可以開了喔,你用你的電腦再開一次。
三三按著電腦幾番操作。
三三:還是不行阿。
我將三三的電腦搬過來一看,用三三gmail帳號,還真的開不了表單,但用我的gmail帳號,卻是可以開啟的,這是怎麼回事?表單已經進步到有人工智慧?還有選擇性權力?
解方:最後,就在我快放棄的時候,我突然成功的以三三學校的mail重新設立chrome帳號,讓三三得以用學校帳號登入系統,成功開啟表單連結。
至今我仍不記得我自己是怎麼設定成功的,總之蒙對了。
在學習的種懂體驗之後,我在短短一週內,歷經了一次肩頸緊繃,一次類中暑性頭痛。
當我內在不平靜時,我會回到「一念幸福」的正念裡,細數自己擁有的事物,體會幸福。
會將這些在家學習的混亂經驗寫出來,是想告訴所有的爸爸媽媽,我們不是老師,家庭環境也不是教室,我們為了停課不停學,做了許多努力,我們都盡力了,你們此刻經歷的停課不停學的混亂過程,我也從頭撤尾走過一次,因此我比任何人都知道這個學習的過程異常艱辛。而我已經是個長年學習與自己相處的大人,長時間不曾發生過頭痛緊繃的情況,但歷經了這次停課在家學習的混亂經驗,我都已經感受到如此大的困境,更何況其他家庭的父母,混亂可想而知。
然而,在家上學最混亂的情況已經過去,爾後再來的學習,該設定的、該測試的,都已大抵完成,不會再比前期更混亂的時刻了,現下就讓我們好好的將剩下的六天學習歷程完成它,做好最壞的打算,也永遠不放棄懷抱對未來的希望。
我會陪著你們走這一趟停課不停學的理想與現實殘酷之路。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以上工作坊三人以上團體報名另有優惠,請洽「長耳兔心靈維度」https://reurl.cc/kV2VZn 私訊詢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870的網紅Video建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4:48 全新單元幹話洨教室 vocal 偉民 威利 guitar 建中 訂閱並且按讚填寫表單即可獲的精美吉他譜一份~ 👇🏻👇🏻👇🏻 https://goo.gl/forms/mDoQDA0Ry90FQMBc2 錄音介面:Roland UA-55 Camera:fuji XT2 / X...
學校鐘聲軟體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開始線上學習,心上線了嗎》
歷經一天混亂,政府終於拍板定案停課不停學,去年的演練突然變成人生現實;群組裡的家長們手忙腳亂分享資訊:買筆電、嘗試連帳號、排家中課表…,而最有趣的莫過於群組裡分享「上下課的鐘聲」!這段被許多家長如獲至寶下載珍藏的音檔,不知道對孩子而言有沒有用,裊裊鐘聲倒是先安撫了家長們焦慮的心啊!
要孩子們坐在電腦前還不算太難,難的是忍耐心中的各種焦慮和「不順眼」,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該如何盡快協助孩子收心、專心、用心呢?
一、 給孩子漸進式的適應期:
不要把一切想得過度完美。即使在學校上課也會有放空、發呆、想睡的時候,只是家長沒有看見而已;家裡原本就屬於較為放鬆的空間,加上許多事物仍然不斷調整變化,因此初期要能容許一些彈性,不論是直播遠距或是觀看影片,都需要給孩子犯懶的空間,別因為在眼皮子下就時時刻刻緊迫盯人,讓線上學習變成親子衝突戰場。
二、建立家中開工的「儀式感」:
學校有鐘聲「制約」,那麼家裡有沒有甚麼有趣的「提醒」呢?或者透過重新整理書桌、把房間收拾整齊,準備好家中作息表,和孩子討論配合學校的學習與自學時間,趁機睡飽一點再「開機」,至少給一周的適應期,重新找到生活節奏,再來談學習。
三、 提供多元學習平台:
自學的好處之一,便是能夠挑選適合自己的教材;目前各式數位教育平台百花齊放,孩子們有機會可以找到「對味」的教學影片,重拾學習興趣。家長們別急著追進度,不妨先花些時間陪伴孩子瀏覽各個平台,找到對的「線上家教」,這才是最棒的個人化學習。
四、 別忘了孩子的社交需求:
少了同儕在身邊哈拉,孩子們仍然想與同學們互動,或許會更想「黏」在社交軟體上;建議家長白天時與孩子協議,比照上下課時間,下課十分鐘時可登入通訊軟體,線上課時就登出,練習新的社交模式,也不至於和同學們脫群喔。
除了學習,也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時間,畢竟無法從事很多活動,必要的電玩、影片,此時屬於「必要之惡」,如果不放心,就加入他們吧!
五、 創造與孩子共同的休閒時光:
為了避免眼睛過勞,可與孩子一起煮三餐、玩桌遊、整理舊物說故事…等等,睡個懶覺也不賴,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和孩子不處於緊繃狀態就好。
大人們得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輕易轉移到家人身上,千萬別因為焦慮、無聊而不自覺「找碴」。以「星期」為週期做滾動式修正,和孩子一起擬定生活作息表,切實做到「按表操課不多額外要求」,相信說到做到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適應力不容小覷。
歡迎大家留言互相「取暖照顧」,一起想辦法和孩子和平共處啊~
學校鐘聲軟體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社會運動/變遷 與 emoji的關係】🤓
▍前言
作為文字偏執狂的我,以前認為emoji只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庶民文化,開始重視並改觀,還是從在數位廣告公司工作後開始
當時開始要學習在文案中,emoji可以在哪呈現畫龍點睛的作用、人們的眼球如何被符號吸引
進而觀察一場突然的社會運動和長期推動的社會變遷中,這些emoji在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emoji作為這十多年來,通訊方式改變後的全球人類通用語言,尤其近年不同平台、不同系統也被整合,符號的傳遞更沒有阻礙
(Tyler Schnoebelen 表示,emoji是種民主及前衛的溝通方式,跨階級、文化及地理)
觀察這些符號不停的被人類賦予意義、並快速傳播、引起行動的過程
✊🏽BLM
在emojiall.com這個網站(非官方)裡,有每個符號的辭典解釋、使用情境、使用頻率,以及不同「專題」
比如「季節」「數字」「節慶」「covid-19」
當中有一個專題,就叫做「BLM 黑人的命也是命」正是美國black lives matter擴及全球的社會運動
在這專題裡,收錄了跟黑人民權運動有關的文章當中常提及的emoji
包括黝黑皮膚的拳頭手勢、勝利手勢、愛你手勢
生理男女的黑人警察、警車
代表街頭運動的大聲公、告示牌標語
這是所有「被認證合格」的專題裡,唯一和完整的社會運動
一個符號的使用,「直接」代表了整個社會運動的參與與支持
是很特殊的一個現象
🇭🇰反送中
在2019年下半至今,在許多香港人的文章、ig主頁,和交友軟體都會出現:
用來代表「黃絲」的🎗️
這是從傘運後出現的政治傾向標誌,在反送中期間意義被固化
以及代表「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的✋☝️
這是從警暴事件以來開始有的口號和手勢
這兩者使用量是非常非常高的,且只要一搜尋就全是反送中相關文章
在抗爭白熱化,到國安法之前,使用次數明顯暴增
不只香港語境中,包括國際戰線、以及支持香港抗爭的外國議員也曾多次使用
不是只有在華人世界中具有標誌性,在全球的抗中浪潮中更是倍受關注的焦點
我個人認為這些emoji的形成機制和意義,幾乎可以拼比BLM了
但在emoji詞典中,黃絲帶提及了二戰和俄國十月革命
還沒對突然不正常暴增的使用量作出解釋
不曉得是有被刻意壓制,還是還沒有人註冊?
ps.在這個網站的討論里,曾出現以下這段話:
「要辦理中國大陸的網站備案時發現需要域名註冊實名認證,能做域名註冊實名認證的機構只有中國國內認證的域名註冊商,godaddy是被排除在外的。
須先辦理域名轉移手續,將註冊商從godaddy改為中國國內的某一家(例如阿裏雲),再進行備案工作。」
🇦🇺澳洲原住名
這個故事我會在下一篇「澳洲更改國歌歌詞」講得更詳細!
一個簡單的符號,是澳洲原住名耗費多少心力的平權追求
現在只要在store下載indigemoji,就可以看到許多和澳洲原住名相關的符號
包括他們的旗幟、回力鏢、圖騰、手勢、和圖像文字、和臉譜!
這對失傳文化的保留和傳播是多麽大的進步!
我想,這可以作為許多弱勢文化的典範了。
🏳️🌈性別平等
2020年新釋出的一批Emoji中,出現了「聖誕老婆婆」「用奶瓶餵嬰兒的男生」、「穿燕尾服的女生」、「穿婚紗的男生」,都各自打破原先性別刻板印象!
除了原本LGBTQ的彩虹旗,也出現了跨性別的旗幟!
👁🗨反霸凌emoji
Eye in Speech Bubble,代表我正在看你所說的東西。
因為美國社會的青少年霸凌問題十分嚴重,於是 Ad Council 呼籲青少年遇見欺凌事件時應勇敢地站出來,舉辦了「 I am a Witness 」的反霸凌運動
▍符號學小科普
「探討人們如何賦予意義、產製符號、並怎麼在解讀時將這個意義提取出來」
(我自己下的註解,我覺得比較白話一點)
►可以用三個角度去看:
符號本身|系統|它所依存的文化
►三種符號:
肖像|指標|象徵
肖像符號—不需要特定區域文化所支撐,看見什麼型態就長什麼樣子(ex廁所標示
指標符號—是有邏輯性的推理 (ex看到煙想到火、聽到鐘聲想到學校
象徵符號—需要特定文化支持,比如在華文語境中,「四」諧音「死」代表不吉利
符號學高度應用在設計、廣告行銷、藝術、攝影....太多。
我不懂設計,但攝影裡的符號學可以再寫另一篇文
▍鑑往知來
目前已有許多關於「表情符號如何改變網絡交流」、「性別和政治聯繫如何透過表情符號再現」、「電腦表情符號對日常語言處理的挑戰」的研究,也有在危機發生期間團結的標誌:「Je suis Paris🙏🇫🇷」
BLM作為完整的社運符號專題的篇幅仍然不多,但如何就是找不到關於香港/反送中與符號的關聯,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
▍意識形態標記/區別
符號作為一種「身份標示」,最常見的是國旗
而在香港的社群生態裡、或交友軟體中,出現一種特別的現象:
自介處可以顯示一兩行最重要的資訊,一般會是講自己的title、喜好
而自2019下半以來,「政治傾向」成了「身份認同」和「擇偶標準」
社會極化隨著壓迫加劇而嚴重到幾乎不可復返,這個符號的層次已經拉升到「自我認同」的程度,而不只是「立場與否」
▍做為輿情分析的功能
最後想提一下,符號的高度流通不只是個可觀察的社會現象,更是有「功能性」的
在社群行銷、輿情分析的領域裡,會列為「變數觀察」的項目
包括「流量」「詞彙標籤」「情緒」
數據分析的工作,就是從一堆亂七八糟的數字堆裡,理出有用資訊
可作為商業應用、和新聞觀察、政治輿情分析
看一件事件、一個新聞,是怎麼在網路上發酵、正反方聲量、輿論怎麼倒向
文章怎麼流傳的、這個過程中的情緒是不是有疊加
大眾的呼聲/民怨到了什麼程度,政府或公司應該要做出怎樣的公關方法
就是利用「標籤詞彙」和「解讀emoji」做到的
這個emoji除了文章內容本身的、還有轉發的註解、以及FB的表情功能,都會被後台判讀到
\\
這篇文有關 #社會學 #符號互動論 #行銷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可以搭配著跟你有關的領域用關鍵字搜尋,
會發現更多「一個社會現象」與你的關係喔!
學校鐘聲軟體 在 Video建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4:48 全新單元幹話洨教室
vocal 偉民 威利
guitar 建中
訂閱並且按讚填寫表單即可獲的精美吉他譜一份~
👇🏻👇🏻👇🏻
https://goo.gl/forms/mDoQDA0Ry90FQMBc2
錄音介面:Roland UA-55
Camera:fuji XT2 / XF 10-24mm F4 R OIS
MIC:RODE NT-1
使用軟體:Final Cut Pro / Logic Pro
錄音/剪輯/攝影:王建中
等你下課
作詞:周杰倫
作曲:周杰倫
你住的巷子裡 我租了一間公寓
爲了想與你不期而遇
高中三年 我爲什麽 爲什麽不好好讀書
沒考上跟你一樣的大學
我找了份工作 離你宿舍很近
當我開始學會做蛋餅 才發現你不吃早餐
喔 你又擦肩而過
你耳機聽什麽 能不能告訴我
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
教室裡的燈 還亮著你沒走
記得我寫給你的情書
都什麽年代了 到現在我還在寫著
總有一天 總有一年 會發現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邊
也許我不該在你的世界
當你收到情書 也代表我已經走遠
學校旁的廣場 我在這等鐘聲響
等你下課一起走好嗎
彈著琴 唱你愛的歌 暗戀一點都不痛苦
痛苦的是你根本沒看我
我唱這麽走心 卻走不進你心裡
在人來人往找尋著你 守護著你不求結局
喔 你又擦肩而過
我唱告白氣球 終於你回了頭
躺在你學校的操場看星空
教室裡的燈 還亮著你沒走
記得我寫給你的情書
都什麽年代了 到現在我還在寫著
總有一天 總有一年 會發現
有人默默的陪在你的身邊
也許我不該在你的世界
當你收到情書 也代表我已經走遠
#HOW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