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研究:多吃3類食物預防大腸癌: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後天危險因子
全球常見癌症為乳癌、肺癌、大腸直腸癌,而台灣最常見癌症為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資料顯示,癌症時鐘持續快轉,台灣2018年平均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罹患癌症,癌症新診斷人數達11萬6,131人,每天有318人被確診為癌症【註1】。
■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大腸直腸癌(簡稱大腸癌)高居我國十大癌症之首已超過10年,許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病人甚至已經是第3、4期,大多數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
大腸癌的病人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特別的是,家族性腺瘤 (FAP) 的病人主要是 APC 基因的突變,此基因的突變會導致大腸息肉廣泛增生,進而增加癌變的機率。此類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齡約16歲,若沒有適時治療,到40歲前罹患大腸癌的比率將近100%【註2】。
■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有哪些危險因子?
一、年齡增長(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二、有家族史(近親罹癌)
罹患大腸直腸癌病人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三、相關病史
▶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
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
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s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1、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2、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3、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四、不良飲食(愛吃紅肉、加工食品、油炸燒烤類)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五、肥胖(體重過重:BMI≧24)、缺乏運動(每週運動小於3次或每次運動小於30分鐘)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六、不良嗜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七、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八、每週工作時間遠遠超過40個小時【註3】、【註4】
■《JAMA》研究【註5】:降低腸癌風險,多吃膳食纖維、鈣和優格等3類食物
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通過對已發表的45項研究進行分析,評估了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之間的關係。該研究發現,較高的總膳食纖維、鈣和優格攝取量,較低的酒精和紅肉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降低有關。隨著這3類食物攝入量的增加,腸癌風險逐步降低。
另外,有2種飲食因素與腸癌發病風險增加有關,包括較高的紅肉攝入量和大量飲酒。隨著這2種食物攝取量的增加,腸癌發病風險逐步升高【註6】。
呼籲民眾許下自己對健康的承諾,不論在飲食、生活環境都有癌症風險隱藏其中,因此別提醒民眾小心生活周遭的致癌物,鼓勵國人在生活上要力行五大防癌好習慣,也就是「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即能降低60%~70%的罹癌風險【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Yahoo 新聞)響應世界癌症日 注意自己身體的癌症警訊! :http://bit.ly/2OaZe64
∎【註2】
家天使:在家真好 「大腸癌7種常見症狀!6大高危險群首重預防」:http://bit.ly/3uKGxa7
∎【註3】
調查:90%大腸瘜肉患者工時大於40小時,台灣癌症基金會~熱愛生命 攜手抗癌 上班族「大腸瘜肉問題與生活習慣調查」:https://bit.ly/303lJfY
∎【註4】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癌的高危險族群-大腸直腸癌懶人包1」:https://bit.ly/3b5lY09
∎【註5】
Veettil SK, Wong TY, Loo YS, et al. Role of Diet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ies. JAMA Netw Open. 2021;4(2):e203734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0.37341
▶( JAMA / JAMA Network Open)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76517
∎【註6】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 Heho健康
http://bit.ly/3r6CgeU
➤➤照片
∎【註4】
大腸直腸癌的高危險族群
∎【註2】
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新版運動指引】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5/
▶【全面建構健康體位生活與文化指導原則】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5-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大腸癌 #腸癌 #直腸癌 #癌 #癌症 #膳食纖維 #鈣 #優格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天使症候群機率 在 鍾繼賢醫師 不孕症尖端科技新世界 Jimmy Chung, MD, Fertility Special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求子路上暈頭轉向嗎? 小寶貝在哪裡?
誰能找回迷路的小天使?
#星孕為妳打開好孕之門,讓你迎接天使寶寶👨👩👧👦
首先~我們一起來探究妳的生育密碼AMH吧!
🌟AMH🌟
Q1:什麼是AMH呢?
A1:AMH(Anti-mullerian hormone)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是一種評估女性「卵巢庫存量」指標,由卵巢內小濾泡分泌(潛在可成熟的卵子數)。
Q2:AMH數值代表意義?
A2:AMH代表妳的生育力,正常年輕女性AMH在2-5之間,隨著年齡會逐漸衰退,35歲以前低於1,40歲以後則下降至1以下,正是所謂的 #卵巢早衰,建議你提早 #凍卵較佳若指數高於5可能為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則建議提早治療。
-AMH < 2 (卵巢衰退)
-2≤ AMH ≤ 5 (正常)
-AMH > 5 (多囊性卵巢)
Q3:為什麼要做AMH檢測?
A3:醫師藉此數據評估卵巢功能及受孕機率來判斷治療方法。
Q4:AMH卵數量越高,比較容易懷孕?
A4 : 想懷孕卵子品質好比較重要 跟數量比較無關 年紀越輕通常卵子越健康。
你是否也知道自己的生育密碼呢?
找時間檢測一下自己的AMH (3/31止費用800元)
提早了解狀況 才能做好完美生育計畫......
天使症候群機率 在 跟著黑羊遛小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報告好消息🥰
#我們的NIPT跟帶因篩檢都是低風險喔~~~~~
因為這一胎是高齡的關係
但我又超級害怕羊膜穿刺!!
上一胎明明是早早排隊去給柯滄銘大神穿刺
但我還是痠痛了兩天嚇死我了~~~~~
隔天還請假在家休息
整個心神不寧XDDD
很怕寶寶有甚麼意外
這胎想到又要被這麼長的一根針插肚子
就很緊張~~~~
這次我的產檢醫生就建議我可以直接做非侵入的NIPT
抽血就好、風險低
如果結果有疑慮
一樣可以做羊穿雙重保障!
我們這次是去掛台大醫學中心的遺傳門診找專攻遺傳學的 林芯伃醫師做諮詢
剛好跟醫師提到我老公當兵時因為地中海貧血被驗退
考慮到先生有其他狀況
可以考慮進行大範圍的帶因疾病檢查!
最後我們選擇孕唯諾 TaiwanNIPT + 愛唯美帶因篩檢
✅【NIPT完整型方案】
包含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性染色體異常、狄喬治症、小胖威利症、天使症、貓哭症、1p36缺失症、沃夫·賀許宏氏症候群等
重點式篩查抓出 13種常見染色體異常疾病!!
唐氏症檢出率 99%
✅【愛唯美@帶因篩檢】
包含了脊髓性肌肉萎縮、X染色體脆折症…等 288 個基因項目
當然也包含了亞洲人常見的地中海貧血!
還有我周邊好多小朋友都有的蠶豆症
畢竟帶因者通常健康與外觀上都看不出來
但如果我跟老公都帶因
小朋友就有1/4的機率會發病!
單基因遺傳病種類繁多
目前就超過一萬多種
綜合發生率高達1/100
我們為了節省時間
乾脆夫妻一起做!!!
免得到時候媽媽有問題
又要驗一次爸爸的~
🥇🥇🥇啾比的NIPT結完整型13項目都是低風險
愛唯美帶因篩檢媽媽我都是陰性喔💃
爸爸不出所料
是陽性地中海型貧血帶因(亞洲人有1/20的機率帶因真的好高)~~~~~~~
還好其他帶因篩檢都是陰性!!
如果爸媽都是帶因
就會看醫師建議要羊膜穿刺
或是至少也可以告知家族其他人去做相關檢測!!!!!!!!!
重點是醫生還稱讚我要全陰性真的很難得!!!!!!!!
非常適合再生下一胎哈哈哈哈哈哈
#但超怕第三胎又是男生XDDDD
我懷第一胎前在備孕時就被醫生讚美說是超級子宮
這胎產檢又被讚美剖腹產完美範例
肚皮完全零疤痕🥇
這次帶因篩檢又是陰性無帶因
好像很適合一直生下去??
朝野蠻王妃路線前進🤣🤣🤣
#以後就叫我嬌蠻王妃吧XDDDDDD
每一胎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
能健康把寶貝拉拔長大太不容易了!
我自己覺得光靠抽血就能檢查到這麼多項目真的太輕鬆了
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我嘔心瀝血寫出來的文章喔!
🔍 https://beheap.pixnet.net/blog/post/33194023
天使症候群機率 在 #羊水基因晶片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唐氏症是多了一條第21對染色體所致,屬於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發生機率約1/800。由於懷孕婦女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生出 ... 胎兒潛在疾病#天使症候群 #迪喬治症 #貓哭症. ... <看更多>
天使症候群機率 在 [寶寶] 我的老大是罕病(上)發現及確診-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我與毛毛的媽媽共同撰寫的,由我的帳號代為發表
圖文網誌版:https://0rz.tw/gQ6FT
最近版上常出現準媽媽詢問小孩有狀況該怎麼辦的文章,
好友貓太太說我應該要分享一下心路歷程,
但希望準媽媽們不要嚇到,因為我們都想要自己的小孩是健康正常,
但生產中有許多風險,不能輕忽,
除了各式各樣的預防性檢驗/篩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小朋友的狀況,
生產的當下,甚至之後的照顧,都會有許多意外產生,
不是怪醫生怪誰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之前的想法是自己小孩有問題,我一定拿掉,
因為我養不起,但生了才發現小孩有狀況,那怎麼辦呢?
資深鄉民的我,在這板獲得許多育兒的經驗,現在也分享給大家參考,
希望這些資訊,大家可以盡量不要用到。
(以下文長慎入)
----------------------------分隔線--------------------------------------
我老大是罕病狄蘭吉氏症候群(Cornelia De Lange Syndrome),
發生機率為萬分之一到五萬分之一,中部醫院的遺傳諮詢員告訴我,
每年他都接觸到三至五個,可見發生機率不小。
目前罕病基金會統計全台約30多名病友,但仍有一些人沒通報基金會,
或未找到基因變異點,外觀及病況卻顯示為這個症候群,
因此他們不一定加入罕病基金會,故實際人數會更多。
先把重點寫出來,有人一定會問為何當初沒發現是罕病?
其實孩子出生後我問過許多人,包括病友媽媽、婦產科醫生,
小兒遺傳科醫生,醫院及罕病基金會的遺傳諮詢員,
甚至柯刺王那也問過,是否有可能在懷孕時,多做其他檢查,
發現小孩是此項罕見疾病,結論是【不太可能】。
因為此罕病是基因的小小變異(染色體上的某個基因轉變),
除非小孩的身體有明顯的狀況,器官哪邊不行,或是手指合併,
才能在產前超音波看出小孩的異常。
事實上,很多罕病都是要生出來,才有可能發現。
晶片檢查是可測出機率更高一點的罕病。
tips:若小孩外觀有點異常及發育發展異常,
建議有時可諮詢遺傳內分泌科醫生,有可能是基因變異問題
我們同一症候群的病友媽媽啥檢查都做了,
還是生出一樣罕病的小孩
罕見疾病發生機率就是1/10000以下,
這麼小的機率,碰到了,就是命運。
我們能抵抗這些生老病死嗎?
不行,所以我們當媽要跟醫生一樣,一切「盡力而為」囉。
<出生>
由於我懷孕時快滿34歲,我有自費做羊膜穿刺確認染色體正常,
覺得晶片很貴,沒做。
在產檢中,小朋友的生長一直都非常穩定,雖沒有做高層次,
但每次醫生都看的很詳細,器官並沒特別狀況,
不同的就是胎位不正,一定要剖腹產。
最後小孩在38w3d產檢後破水,到醫院後已開5cm,緊急剖腹生產。
醒來之後,問了先生小孩如何,先生說很健康,
給我看一眼小孩照片,44cm,2795g的女孩,
我只覺得小孩毛髮真多啊,眉毛好濃,
額頭大腿耳朵都有胎毛,是在肚子裡我都叫她「毛毛」的關係嗎?XDDD
開心的在網路上跟同事朋友報喜。
<醫院裡>
剛生完還沒下樓看小孩,惡露流不停,
未排氣,不能進食,好痛苦,只好下床走動。
突然接到一通電話,
護理站說:「小孩聽力沒過,這是常見的狀況,可能耳朵有羊水,之後會再檢測。」
儘管說這是常見,但也沒幾個小孩聽力完全是0啊,開始擔心了起來。
護理站第二通電話告知,
兒科醫生說小朋友有異常,等等醫生會過來跟你說明。
心情很沉重的聽兒科醫生說,
小朋友哭聲微弱,雙手斷掌,小手小腳,小下巴,併眉,
醫生問我是否有做羊膜穿刺,我說有,
他建議出院後去再XX醫院遺傳科做檢查,目前新生兒室會持續監測心跳與呼吸。
聽到這,我跟我老公都無法言語,
隔壁床一直講話的一家人也靜止了下來。
我止不住的哭泣。好難過,我好想下樓去見我的寶貝。
強忍收縮疼痛,帶著尿袋,腳因惡露不斷流出而步行緩慢,
看到嬰兒室裡,毛毛單獨放在最裡面,好孤單。
玻璃心的我,邊看邊哭,
想說是不是她們覺得毛毛怪怪的不能給人看,超難過。
(後來才知道是讓輪班的護理師都可以隨時接觸到她的狀況。T_T)
我請她們把毛放在玻璃前,其他家長都驚訝毛毛頭髮好多。
我只能無言以對。
現階段我不知道還能做些甚麼,
只能努力擠母奶(心情很差,也擠不太出來),定時去親餵刺激,
毛毛不太會吸(這症候群的特徵之一,餵食困難),
所幸還會喝奶瓶,但容易溢奶。
出院前有做醫院自費的心臟腎臟檢查,都顯示為正常。
tips:後來去大醫院做,卻又發現心臟有點狀況,所以我還是建議,檢查去大醫院的
專科檢查比較好
<月子中心>
離開醫院前,護士告知比較容易溢奶,
要注意嗆到及拍嗝,無太大問題。
到了月子中心,先告知她們毛的狀況。
tips:月子中心條約中有寫小孩若是有狀況,
月子中心是有權利因照顧不來不接的
她們戰戰兢兢的接了我小孩,
月子中心是婦產科附設,
一樣也沒見過毛這樣的狀況,只能監測心跳。
我開始在月子中心過著擠奶,睡覺,吃東西,
四小時去親餵一次的生活。
過了三天,先生把毛毛帶去某教學醫院遺傳科,
回診後卻不告訴我結果,
只淡淡的跟我說,醫生說疑似某種罕病,要全身麻醉來檢測聽力。
我聽到"罕病""全身麻醉",我就哭得很慘,
但先生不願講得很清楚,他很怕我產後憂鬱,
尤其白天我都一個人待在無窗的月子中心房間,
會有很多不該有的念頭。
但想很多的我才不會作罷,
我白天偷偷打電話去詢問該科醫生,
終於知道小孩的罕病名稱,一查又狂哭,
瘋狂的上網搜尋相關的新聞及諮詢,越看越難過。
晚上跟先生說不用隱藏了,我已知道病名。
他告訴我,他也很傷心,
尤其是醫生告知他病名的當下,態度是如此的冷靜,
只淡淡地說你不幸運,然後給他看一堆google上的重症的圖片,
他回家後也在房間偷偷哭了一場。
先生並不是多話的人,
他出現如此的情緒,讓我覺得也要堅強,
因為我也問他說:「要是我想不開會怎樣??」
他說他無法承受。
這時我心裡知道:產後憂鬱不是只發生在媽媽身上,爸爸也有可能。
<奔波的日子>
既然是由外觀判定的疑似,還抱有一絲絲的希望,
知道病名,就要尋求一些方法。
1.向罕病基金會詢問醫療資訊
在NGO工作的我,知道台灣有很多疾病的團體,
既然我的小孩是罕病,我便去電詢問罕病基金會
(電話問是最快的,mail問都太慢了),
由於是疑似,並未確診,
他們也要跟捐款人交代,必須要真正的罕病確診才能有補助,
因此她們僅能給諮詢方面的協助。
我跟諮詢員告知我們與原本的遺傳科醫生之間的狀況,
她覺得我們可能沒有這位的醫生緣,
她推薦我們向其他醫生諮詢,我們從此就換到另一家教學醫院看診。
2.醫院持續追蹤,各科會診
遺傳科醫生說由外觀及發展判定,應該就是此項罕病沒錯,
遺傳科醫生會根據此項罕病,再轉診其他科醫師協助追蹤。
(根據我的經驗,可參考各罕病的說明,
若容易發生啥問題,就可能要去看其他科,畢竟小兒專科分工很細)
(我真的很謝謝健保,也謝謝眾多辛苦的小兒科醫生,讓我小孩平安的長大)
●小兒遺傳科
-做基因檢測
遺傳科醫生建議滿六個月再來驗基因,
基因檢測的部分,若是公告的罕病,只要是疑似這項罕病,
基金會可申請補助檢驗基因的部分,
畢竟驗基因也要幾萬元跑不掉,有的甚至要送到國外。
(若無法歸類公告的罕病,單純的染色體變異,罕病基金會就無法補助了)
-追蹤生長狀況
染色體異常會會有發育發展遲緩的狀況,
因此我們半年回診一次遺傳科,看毛的生長狀況如何。
前陣子體重增加太少,醫生便請營養師教我們如何讓熱量增加。
毛缺乏生長激素,所以很小隻,但也要等到國小才能施打,
現在只能盡量讓營養均衡。
-轉診
遺傳內分泌科對我們罕病來說,有點像一般的家醫科,
她最了解我們小孩的狀況,會知道啥時該請哪一科會診。
●小兒心臟科
如毛的罕病,轉診了心臟科。
照了詳細的超音波才知道,毛的心臟仍有小圓孔及動脈狹窄的問題。
所幸一歲後的檢查已沒有問題。
●小兒腎臟科
遺傳科醫生研究論文,覺得毛的罕病容易有腎臟問題,
正好那陣子毛的尿量較少,因此請小兒腎臟科協助檢查,幸好也無礙。
●小兒腸胃科
毛罕病的狀況,包括餵食困難,容易胃食道逆流。
在滿四個月送保母時,常鼻孔溢奶,保母擔心會猝死而想退貨,
因此我趕快帶毛去看腸胃科,除了少量多餐的餵法,
並且吃醫生給的腸胃藥及益生菌,改善了不少。
●耳鼻喉科
婦產科合作的醫院聽力中心,告知可以不用麻醉測聽力,
所以我當然選擇這一家。
結果毛依舊測不出來,只能持續追蹤。
這些日子走來,發現聽力會隨著小孩成長,會越來越聽得見。
只是毛的問題不是在於聽不聽得見,
而是聽到後,能了解意思,進而講出來。
●復健科
在快要六個月的時候,我發現毛毛想要翻身,但翻不過去,
詢問遺傳科醫師後,她立馬幫我們轉到復健科,
由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評估,毛毛在那邊不到一個月,就會翻身。
目前已經復健兩年了,正在學習上下樓梯及平衡中。
<尋求外界資源>
1.各縣市兒童發展系統
若知道自己小孩因為各式各樣的疾病或是傷害,
導致身心障礙或發展遲緩,
我都會建議詢問各縣市兒童發展系統,因為只要確診是發展遲緩,
幾乎都可以獲得每3000到4000的早療費用補助
毛毛有一些自費的早療課程,就是因為有補助,
我負擔才減輕了不少。
2.各疾病非營利組織
不管是先心兒,或是唇顎裂等等,台灣很多病友團體,
除了你可以向醫院社工詢問,
也可以用臉書或是google搜尋關鍵字,
有時都會看到一些你可以加入的社團。
3.天使心基金會
天使心是由一對有特殊兒的夫妻所創立,
她們認為,父母走出來,孩子才有希望~
我深深認同這一點,加入不用會費,
但是若要參加喘息營或是一些演講活動,每年一千的會員是優先的。
我加入後,雖然我沒工作沒繳會費,他們的工作人員還是過來訪視,
跟我聊聊天,讓我覺得她們真的有在做事,
後來也引介我去參與會員的聊天群組,
讓我了解該區的早療資源及過來人前輩的經驗。
4.臉書重症兒社團及LINE群組討論
這個是同罕病兒的媽媽網友介紹的,
在上面可以問到鼻胃管,胃造口,氣切口,癲癇照顧的相關資訊,
很多重症兒的媽媽辛苦的照顧小孩,需要有經驗的媽媽網友可以詢問,
這個社團就可以發揮功能。
另外也有家長組成的分區LINE群組,即時的資訊交流。
(若想加入,可詢問我,我可以協助申請加入)
<心態的調整>
1.長輩
最難開口的是對自己的母親,無法告訴她,
她愛的外孫身體跟一般小孩不太一樣。
獨居的她要是知道,一定會想很多很多,甚至睡不著,
真不知該怎麼處理。
毛毛七個月時,我終於告訴我媽了,
用非常中性的字眼,
說我女兒基因有一個跟別人不一樣,所以發育會比較慢,
我媽反應還好,說她養三個小孩很輕鬆,
我們養一個小孩怎麼就那麼辛苦。
婆婆則是第一時間就知道毛毛的狀況。
生活的歷練讓她成了ㄧ個強韌而積極的人,
她選擇用自己的方式積極,也就是拜神明。
神明說要先吃中藥,那麼小的小孩我無法接受神明開的中藥,
所以我請婆婆陪我去小兒腸胃科看醫生,希望能改變她的觀念。
只能說我和婆婆各自用自己的方式為毛毛努力著,
這說明毛毛是被大家所愛著的。
2.自身
我不會否認我後悔生小孩,
因為生出有問題的小孩,坐月子期間我幾乎是以淚洗面,
甚至會想帶毛毛消失在這世界上。
還去查了送養的資訊,看是不是送到國外會比較多資源,
各種可能我都想過。
但隨著時間,也靠同事及好友同學們的鼓勵與關心,
我發現我不能再這樣,我還是要走出來,
首先我先把毛毛送給有經驗的保母帶
(讓我有餘裕研究蒐集資源來幫助毛毛),
她是我好友小孩的保母,也了解毛毛的狀況。
帶的第一個月,因為毛毛身體的關係,很容易從鼻孔溢奶,
保母的協力人手,她媽媽很擔心毛突然發生意外,
勸她女兒退貨,不要收托毛毛。
還記得知道這事情,正好是我老公去日本出差的第一晚。
我很難過毛毛被當作問題人物,
我又哭了,
但在懷裡的毛抬頭對我笑,
我說:「唉呀,妳看媽媽哭這麼醜,妳還以為在逗妳笑齁。」
她又笑著鑽進我的懷裡。
抱著她暖暖的,
我知道愛支撐了我,讓我可以跟命運繼續奮鬥,
妳真可愛,親愛的女兒。
就這樣,我和先生跌跌撞撞照顧著毛毛,
我請育嬰留停,邊跑復健,其他時間送保母家,當作喘息,
隨著毛毛長大,也一天一天更愛她。
在毛毛爸爸的生日的那天(也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
毛毛放保母家,他請假跟我出去走走。
我們路上都在談毛毛,她是多可愛的一個孩子,
昨天半夜三點把她移回她的小床,她就起床了,
一直翻滾與趴趴,還帶著笑容,
我都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甜美的小孩。
可是看到她從超級小隻,到現在好像有一點肉,
還是很有那種當父母的感覺,
我也很感謝毛毛的爸爸堅強的陪我走過。
回首這兩年多,真是我生命的大轉變,
以前再怎麼痛苦的失戀,都及不了為小孩生病難過的萬分之一。
曾有特殊兒家長前輩告訴我,有他們會讓我們人生劇本更精彩。
我也因為這樣,了解身心障礙兒童的狀況及問題,
有機會協助一些家長,這是一直在舒適圈的我,從來沒想過的事。
接下來由好友貓太太,她來發表這兩年多看我跟毛長大的心得,
希望板友看了,能更了解有特殊兒的家庭,進而願意與我們及毛毛做朋友唷!
歡迎到懶貓太太的日常粉絲團與我們聊聊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98.71.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63760751.A.BC5.html
※ 編輯: glassesgirl (114.41.20.200), 05/27/2016 23:24: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