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而立】
從小就聽過「三十而立」
這個名詞從有段距離的遠方
逐年接近了自己,
直到今天才真正與之重疊
傳統三十而立的意義:#婚姻與成就之完成
是承襲了數百年,父母、親戚、社會
所有眾人思想下的總和
而現在的我其實什麼都沒完成 XD
所有的X9歲
於心理學上有階段性轉化的意思
我承認自己過得辛苦,像是玩了場大風吹
深怕大風吹吹什麼以後
自己是那個佔不到任何位置的人
這種迫切感,領著我去反思
什麼才是屬於我的三十而立呢?
#關於自己
我提了辭呈,原本打算去「愛爾蘭打工遊學」
但因為可愛的疫情,改成了「蘭嶼打工換宿」XD
在那個蔚藍的海島上,我看見了自己的緊縮
沒有綻放的狀態,還有過度依賴他人
那深深的我執
透過不只一種療癒,我還看見了
自己與身體的敵對關係
明白真正的內在統一,把負面判斷都中和了
才能恢復我們與自己的親密
(欣賞與愛自己的本然)
讓身體成為我那愛的延伸
#關於工作
我開始拍影片、經營身心靈個人品牌
因為這些內在工作,是我日日在幫自己做的
也是我這一生中,不會減滅熱情的事
以及去年正式學了塔羅牌(從國中就很愛)
還有阿卡西紀錄解讀,希望以後可為大家服務✨
同時偶爾也接接行銷案子及演講湖口
*下個月要去講TED TALK,完成了人生小小里程碑!
#關於生活
我全然開放了自己,體驗了許多身心靈活動
一個人旅行、7日僻靜、10日內觀
看元辰宮、接觸心理學、每月跳薩滿舞蹈
還買了個綠寶石婚戒給自己
戴上無名指的那刻
象徵著我對自己一輩子的承諾
會永遠自重、自愛及自我保護
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遷
#關於感情
面對每段關係,都十分認真的我
去年也揮別了第三段感情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的遠距離無法維繫
後來也開始學習欣賞不同的異性
並從許多正負向經驗中
修正自己不夠正確的感情觀
體認到了「設定條件是用頭腦挑對象,
而不是用心在看對方」
並沒有所謂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
現在也更能看穿幻象,賞析一個人的靈魂本質
#關於心魔
從六年前受傷的
怕變醜、怕被分手、嫁不出去
不能懷孕、無法走路、找不到工作
受傷標籤、怕社會被邊緣化
拖累家人、心理憂鬱…等等,到逐一解放
#關於感謝
感謝自己總是真誠,還有言出必行
對於做不到的事情,我無法輕易答應
但是做得到的,就一起開心玩吧!
感謝宇宙及高我
對我一直以來嚴格的教養
讓我明白急便受了傷,我也不比大家差
還有自己值得平等,而不需要行使討好
只要願意辨識關卡,還有持續突破
壞事也能美妙人生,傷害可以為我所用
一旦心念對了,資源無比充足呀
.
.
最後想說,對我而言
所謂「正確」的三十而立
是過上自己真心想要的生活
並且不忘移動,如此單純而已
未來一年
希望自己能和壓力衣100%說再見!
還有搬出去住(Maybe是個工作室唷)
成為不依附家人及伴侶
精神及經濟上,真正獨立的成年人 🙂
可以留言跟我說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認識我的喔~
#重生6年
#生日快樂🎂
多寶塔碑賞析 在 Draword - 畫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畫字’s Patreon問與答
► http://www.patreon.com/draword
多謝讀者願意在一條片都未出之下,仍然支持畫字。為答謝大家,八月內訂閱畫字Patreon的所有讀者,畫字將會親筆書寫你的名字,以電子方式發送給你作為小小紀念。在此也回應一些提問,原諒我好長氣:
問:開設Patreon後,畫字會否不再經營facebook、instagram帳戶?
答:所有平台都會繼續經營。Facebook和Instagram是發表創作的前台,Patreon則是分享創作意念的後台,配合網上教學及城市文字賞析,比較著重資訊分享。
- - -
問:開辦Patreon有什麼願景?
答:以書法為眼,觀文字之美。作為新一代寫書法的人,早就習慣在生活中留意文字。走在街邊看到一個漂亮的招牌會駐足欣賞,臨摹字帖時往往為精妙的技巧擊節讚賞。作為寫字人,我想將所看到文字的美,讓大家也看見。
- - -
問:我無學過書法,適合報讀網上課程嗎?
答:當然適合啦!我的課程會介紹初學者書法用具、執筆姿勢,然後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有系統地由筆劃到佈局,逐步帶你學寫字。你寫完的功課也可以上載到指定位置,我也會給予回饋。
---
問:報讀課程我需要準備什麼?
答:首先需要的是用具,不過請先別衝動自己隨便買,好容易中伏!我會在Patreon介紹用具在哪裡可以買,也會提供郵寄用具服務(另外收費)。
---
問:網上課程一個月幾堂?
答:入門課程會以字帖為教材,每星期最少兩堂,每堂教四至八個字,輔以講解及示範,再給予功課讓同學練習。建議同學每週練習兩次,每次練習一小時。
---
問:會教寫什麼書體?
答:首個字帖課程將以顏真卿《多寶塔碑》楷書書體為入門教材。之後會加入隸書及行書教材。
---
問:你的教學經驗如何?有能力教學嗎?
答:畫字有超過十年書法教學經驗,曾在大、中、小學,以及不同公私營機構及企業教授書法,亦開辦書法教室,多年來為千計學生提供書法教學。至於書寫能力,當然不能稱為書法家,但對於臨摹字帖,藉著廿年書寫的經驗,總算有些心得分享予後學。
---
問:你過往主要面授教班,網上課程會否只是玩玩吓?
答:面授和網上課程針對不同內容,面授以畫字自家製作字帖為教材,網課以經典碑帖臨寫為主軸。兩種教學在將來會同步進行。事實上,碑帖的系統教學一直是我想做的,只要有人訂閱,我也會繼續教。
---
我還在努力適應新平台,期望與大家在Patreon一起繼續探索文字和書法的可能性。大家如果有問題也可以留言問我呀!
畫字Patreon► http://www.patreon.com/draword
多寶塔碑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惟有死亡 ◎巴勃羅·聶魯達(陳實譯)
有許多孤零零的墓地,
墳裡無言的白骨累累,
心穿過地道,
黑暗、黑暗、黑暗,
像海難船,我們從外向內死亡,
像窒息於心中,
像由皮膚下陷至靈魂。
有許多屍骸,
有許多冰冷潮濕的石腳,
有骨頭裡的死亡,
像純粹的聲音,
像無犬的吠聲,
來自某些鐘某些冢,
從濕氣冒出的淚或雨。
有時,我獨自看見
揚帆的棺木
載著蒼白的死人,載著頭髮枯死的婦女,
雪白如天使的麵包師,
下嫁公正官的多愁思的女郎,
棺木上溯垂直的死河,
紫色的河,
溯向源頭,帆漲滿死亡的聲音,
漲滿死亡靜默的聲音。
死亡靠近響聲
像無腳的鞋,像無聲的衣裳,
它敲門的指環不鑲寶石,也沒有手指,
它呼喊卻無口無舌無喉,
然而它的腳步發出聲音,
它的衣裳發出聲音,象哑的樹,
我不知道,我不認識,我幾乎看不見,
但我相信它的歌有濕紫羅蘭的顏色,
熟識大地的紫羅蘭,
因為死亡的臉呈青色,
死亡的目光亦青色,
帶著紫羅蘭葉子刺鼻的濕氣,
和嚴冬的陰沉色調。
然而死亡也穿戴著掃帚在世上行走,
舐著地面搜索死人,
死亡在掃帚裡,
是死亡的舌頭在找尋屍骸,
是死亡的針在尋找線。
死亡在嬰兒床上:
在懶洋洋的墊褥裡,在黑毯子裡,
活著伸展著,猛然吹氣:
吹出曖昧的聲音鼓起床單,
有許多床駛向一個港灣,
死亡在那兒等著,穿著海軍司令的制服。
--
◎作者簡介
「巴勃羅.聶魯達」(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詩人,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勃羅.聶魯達」是年輕的十六歲詩人刊登作品時,為了不被父親發現,而以仰慕的捷克詩人「揚.聶魯達」的姓氏所取的筆名。他的本名為「內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爾托」。
聶魯達詩歌的兩個重要主題,分別是愛情與政治;看似無關的兩點,卻可能源自同一個根源--他的童年環境。聶魯達是司機的兒子,生長在貧困的小礦區,那兒率性熱情的女性,老早就在他心中埋下了情種。例如小聶魯達家的對面,那兩個時常盯著他看的小姑娘,竟然用苔蘚和小羽毛建造的鳥窩誘惑他,然後在無人的小胡同扒他的褲子(恰好響起了聶魯達父親的腳步聲,他才免於失身)。又例如少年聶魯達一次離家,到很遠的村子去作給麥子脫殼的活兒,忙碌了一天躺在麥推上準備休息。突然,一個陌生的身體在麥堆下悄悄地靠近,寂靜中,一隻女人的手伸向他,溫柔地撫摸,讓聶魯達在麥堆中留下了初夜,也哺育了聶魯達的熱情性格。當時他正十四歲。而童年的環境除了給予他對愛情的渴望,那貧困的生活經驗,與無產階級的身影,在聶魯達心中留下了強烈的印象,讓聶魯達心中埋下了另一顆政治關懷種子。
(順帶一提,在西班牙語詩歌中,歌詠愛與性是一項悠久的傳統,然而很少有作家像他一樣地渴望,一樣地殷情與放肆)
聶魯達最著名的作品為1924年出版的情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隻絕望的歌》,而奠定他文學史上不朽地位的作品為1950出版的《漫歌集》(舊譯《詩歌總集》、《一般的歌》、《平凡的歌》、《凡人的歌》等)。《漫歌集》是一部史詩性的詩集,分15章,由250首詩組合而成,在於描寫拉丁美洲在歐洲殖民者,未到新大陸之前的和平與寧靜,與殖民者對美洲印第安民族的屠殺、掠奪……等苦難史。在這本詩集中,詩人個人的命運和情感,與整個美洲大陸輝煌的歷史和悲慘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這也正是瑞典學院在授講詞所說的,因「詩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復甦了一個大陸的命運和夢想」( "for a poetry that with the action of an elemental force brings alive a continent's destiny and dreams.” )而獲得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
參考資料:
(1)邱景華〈拉美兩大師——聶魯達與帕斯〉
http://luis4949.pixnet.net/blog/post/37240148-%E2%97%8E%E6%8B%89%E7%BE%8E%E5%85%A9%E5%A4%A7%E5%B8%AB%E2%80%94%E2%80%94%E8%81%B6%E9%AD%AF%E9%81%94%E8%88%87%E5%B8%95%E6%96%AF
(2)蘇鷹/甘潤遠/李麗編著〈精神生活的孤獨圖景--諾貝爾文學獎或得者100年圖說〉,重慶出版社。
(3)林光澤譯《回首話滄桑--聶魯達回憶錄》(上海:知識出版社,一九九四),頁四。
(4)趙振江、滕威編著《聶魯達畫傳--愛情、詩、革命》(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二○○六)。
--
◎小編酸石賞析:〈死亡灌溉的花--讀聶魯達唯有死亡〉
一個人在板橋捷運站熱舞,甩脫生活的壓力;或一群人在台南彩虹遊行,用足跡來溝通社會。這些個人或整體社會的宣洩都有明確的目標,然而在面對沒有形體的死神,我們該把拳頭伸向何方?不能戰勝的恐懼,該如何得到解脫?〈惟有死亡〉一詩正是聶魯達,對於無法迴避的死神進行的一場對視。在命題討論以前,先讓我們先還原詩作描寫的情境。
——當時天色昏暗、下過雨,或正在飄雨。事物吸飽了水,樹幹、草皮、土壤,都顯得沉重。濕漉漉的灰石墓碑,看起來更加深邃。墓園中,聶魯達看著孤零零的墓碑,他的「心穿過地道」似地穿過地表,好比感受到埋於土裡的棺材內的幽閉。這也不光是想像,因為身邊的死寂像埋葬他的腐土,濕冷的空氣彷彿使聶魯達從皮膚開始生鏽,進而「像海難船」地「從外向內死亡」。可以說,是墓園讓本來無形的死亡具體而可感:從遠方傳來的喪鐘、視覺壓迫的墓碑,或是「從濕氣冒出的淚或雨」,都像死神趴在聶魯達耳邊呢喃似地,彰顯她自身的存在。而死亡的可感性,便也是〈惟有死亡〉一詩中最重要的核心,如同末段所說:「死亡在嬰兒床上/在懶洋洋的墊褥裡/在黑毯子裡」,死亡基本上無處不在,連新生的嬰兒都能發現。
我們先藉由再現聶魯達描寫的情境去貼近他,而現在,讓我們重新回到命題--「該如何面對死亡?」。「該如何面對死亡?」的命題並非「死亡的可感性」在詩中隨處可見,卻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層面。
聶魯達對死亡的態度,可以從第五節對死亡形象的描寫所窺見。他「相信」死亡「的歌有濕紫羅蘭的顏色」,那是「熟識大地的紫羅蘭」,而死亡本體則帶有植物的形象 。他說:「死亡的臉呈青色/死亡的目光亦呈青色/帶著紫羅蘭葉子刺鼻的濕氣/和嚴冬的陰沉色調」。死亡的目光陰沉如冬天的葉綠色,卻無法抹滅其本質,綠色代表生命;就像四季輪迴般死亡與新生互為表裡。如果進一步挖掘植物的形象,更能發現死亡的美感,因為舊的生命在土裡安息後,終化作開花的養料。於是,當我們承受死亡巨大的陰影,便能更加珍惜地去愛。於是紫羅蘭似的歌聲不將僅通過死亡的喉嚨,就像聶魯達在第四節說死亡「呼喊卻無口無舌無喉」,死亡的歌聲必須由感受到死亡的我們表達,而死亡的傷感,亦將被紫羅蘭的撲鼻的芬芳給沖淡。
總體來說,這是一首極度聶魯達特色的作品,華麗的詞藻、和堆疊譬喻所產生的韻律,正如他在回憶錄的表白:「在一種力求逐漸自我毀滅的苦澀風格中,我堅持真實和講究修辭(因為這兩種麵粉做的是詩的麵包)」1;而聶魯達偏好使用自然意像的習慣,則是他童年熱情的延續,他說:「不了解智利大森林的人,也不會了解我們這個星球。我就是從那疆土,從那樣的泥濘,從那片岑寂出發,前往世界各地去謳歌。」2所以「聶魯達的作品中蘊含某種一致性,無論是愛情詩、史詩還是政治抒情詩,其內核都是連貫的--大地的、感官的、物質的。」3
雖然陳實的翻譯尤為精彩,但還是推薦各位聽西班牙語的朗讀版本(西班牙文稱作〈 Solo la muerte 〉在youtube搜尋就有了4),聶魯達的語音像海浪,前一句的尾音和後一句的起頭相連,隨著排比漸漸高潮又突然墜落。如果對聶魯達產生了興趣,亦推薦您找他本人參與演出的《郵差》觀賞,真的,非常精彩。
【註釋】
(1)出自巴勃羅‧聶魯達著,林光澤譯《回首話滄桑--聶魯達回憶錄》(上海:知識出版社,一九九四),頁四。
(2)同註一,頁一一二。
(3)出自趙振江、滕威編著《聶魯達畫傳--愛情、詩、革命》(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二○○六),頁七一。
(4)推薦西班牙文朗讀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mJgNurqOMg」。
--
來源:unsplash
美編:驀地
#拉美文學 #死亡 #愛情 #聶魯達 #智利 #西班牙文現代詩 #惟有死亡 #生活好累 #閱讀 #植物 #自然 #賞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17.html
多寶塔碑賞析 在 唐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Chinese #Calligraphy #書法 的推薦與評價
Nov 11, 2015 - This Pin was discovered by Redd Liao. Discover (and save!) your own Pins on Pinterest. ... <看更多>
多寶塔碑賞析 在 顏真卿《多寶塔碑》临摹教学【全100集】10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顏真卿《 多寶塔碑 》临摹教学【全100集】10. 115 views115 views. May 20, 2019. 1. Dislike. Share. Save. 书法 赏析. 书法 赏析. 417 subscriber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