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警員被刀刺]
在香港暑熱的七月,一位警員於鬧市被人用刀刺傷,血流如注,警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送往醫院治理。
對於警察於值勤時受襲,記者上網搜集市民的反應。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題為「網民有嘢講:希望個警察冇事。」
內文引述討區留言,兩名網民這樣說:
「有時真係唔知啲人點諗,少少嘢,畀人捉咪算囉,襲乜嘢警呢?後果嚴重咁多。」
「我唔覺得做得警察就預呢一日,不同既情況有不同既解決方法,相信個個警員都想平平安安返屋企。希望受傷既警員快啲好番。」
刊登報導的,是剛被逼停止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
不過,那是遠在16年前,被刀刺的警員名叫朱振國,於2005年7月19日於深水埗行咇,遇上一名23歲廖姓青年,朱警員截查該青年並請他拿出身份證,青年亮出一把生果刀,插向朱警員頸部,朱負傷追捕數十米,失血過多,心臟一度停頓。朱警員送往醫院後,腦部缺血引致全身癱瘓,變成植物人。
在2005年至2007年,朱警員的消息,長據於全港報紙的當眼處。只是一張《蘋果日報》,關於他受傷之後的遭遇和動向,至少有百多篇,全部都是關心他及其家人的福祉的正面陳述。
我當時在另一報社《明報》工作,被派往採訪於廣華醫院留醫的朱振國,亦有採訪其妻子、母親及9歲女兒。當時,全香港群情洶湧,社會上上下下都祝願朱警員早日康復。
朱警員被刀刺後,現場出現了兩名熱心市民,從事銀行的蕭先生及飛機工程的趙先生,兩人懂得一點急救,看到朱警員浴血街頭,他們留下來替朱警員止血,獲頒好市民獎。
朱警員受傷時只有31歲,一名年輕爸爸當值受襲,那時警隊及政府受壓,需要為朱警員找尋最佳治療方案。而曾經治療過於英國火車意外嚴重受傷的鳯凰衛視主播劉海若的北京腦科專家凌峰教授,更南來香港,到廣華醫院看朱警員。
那時我是記者妹,被派往廣華醫院守候凌峰來,醫院大堂現場的「墟冚」情況至今難忘。至少數十名記者從早到晚長駐大堂,等待這位北京名醫來港,給朱家燃點希望。在空檔的時候,我跟瘦弱但漂亮的朱太,及朱警員六旬的母親閒聊。兩個女人自朱警員受傷忙得團團轉。
朱母本來忙打麻雀湊孫,惡噩傳來令她哭到昏倒;本來是幸福小婦人的朱太,帶着9歲女兒出現。女兒十分精靈可愛,在鏡頭前稚氣地說叫懶睡的爸爸早點起牀,聽得人心酸。其妻更把朱警員的婚照讓我們刊登,郎才女貌,好一對璧人。朱妻說:「愛警察,因為愛他夠正義。」如此句子,抄寫在報紙,合乎民意,不突兀。
傳媒對朱警員的描述慢慢由平實轉為正面。《蘋果日報》最初的突發消息只寫警員遇刀刺,後來轉為形容「勇警朱振國遇襲」「英勇捉賊遇襲受傷」。襲警青年被告上法庭,表示跟家人口角後拿刀準備打劫,被截查時慌亂刀刺警員,認罪後被判囚六年,律政司上訴至十年。
翻查當年《蘋果日報》,關於朱警員報導詳細,全港市民上下都關心他。在港聞、體育版、娛樂版,作家專欄,都看到大家提及朱振國的遭遇。
有熱心市民到天后廟祈福把平安符送到醫院,還有深水埗魚檔東主義賣龍躉替朱振國籌募醫療費,英超球隊曼聯訪港球員也送上親筆簽名足球(朱警員是曼聯球迷)。
連一名在赤柱坐牢的囚犯,都兩度寫信支持朱警員,勸勉他在病榻中「別放棄」。當年政黨支持度,也受到朱警員影響。自由黨在民調中支持度上升,是因為該黨熱心為朱振國籌醫藥費。
朱振國病情嚴重,由於腦部失血,水腫,腦細胞死亡,手腳痙攣,不能自控大小二便並要插喉。
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高慧然,在朱受襲三年後仍沒有忘掉他,寫了一篇專欄歌頌默默貢獻的普通人朱振國:「一個普通警員,在街頭截查藏刀疑徒時被割傷頸部……警員的使命促使他跑完人生最後五十米……聞者心酸,一個兒子,一個父親,為了做好他那份工,從此不能再盡他的倫理責任。」
一個警員被刀刺,民情洶湧,甚至轉過來令警方及政府感受到壓力。
老弱婦孺,朱太朱母及朱女兒,母親節獲邀上電台節目,參加民間團體的殘疾人士記者會。三個大中小女人的訴求,獲全港不同立場的傳媒熱切報導:「希望爭取有中藥醫療,希望爭取有高壓氧治療。」警察部破例又破例滿足家人訴求,不同年代一哥親身探望,並由警察部保送朱警員北上到廣州進行百餘次高壓氧治療。
直至2011年,朱妻控告該襲警青年(服刑完畢但已破產)、警隊及政府索償,入禀高等法院,至2016與政府達成和解,向朱家付錢賠償,朱振國警員的遭遇,才於公眾視線淡出。
作為一個有點年資的記者,我親身經歷過,香港市民是如何尊重、愛護、尊敬為香港人安全付出性命的警務人員。那種民情,甚至倒過來讓警隊及政府感到苦惱。
但彼一時此一時。時光飛逝,16年前朱振國受襲的時候,警務處在港人心中的評價一致甚高。
港大民意研究所數據顯示,2005年底有75% 受訪者表示滿意警務處表現,不滿意的只有5%。時至今日,不滿意警隊的受訪者比例上升至47%,滿意的只有37%。
而對香港政府整體滿意的市民,比例亦由2005年的近6成,下跌至近來的2成4。不滿意港府的,在2005年只有1成人,至今上升至6成。
對警隊對香港政府,按港大民研數字所看到,十六年來,出現幾近相反的倒置。
於是,幾天前,2021年的7月1日,一名警員在銅鑼灣被刀刺,民間的反應亦和16年前出現了差異。
持刀的中年男士,令警員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從危殆至變成穩定),被追捕時,持刀者自行用刀插自己胸口而去世。當值那天,萬計警力在銅鑼灣,為要不讓任何集會遊行發生。
警方把事件定義為「孤狼式恐怖襲擊」;但網上卻有人稱該男士為「義士、烈士」,警方再指出這種說法是「美化暴力」「鼓勵恐怖活動」。有人帶孩子到事發地點獻白花,警方更出言讉責,或發告票懲罰有人亂拋垃圾。
是甚麼,在十六年之間,讓曾經向以性命保護香港人的警察,那滿有的愛戴、擁護、尊敬之情掏空了?
(圖為當年我在病房外採訪朱警員妻子刊於《明報》的報導,當年誤寫朱被刺月份為十月,事發應為七月)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福利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檢討有關傷殘津貼的申請制度。現時傷殘津貼醫療評估表格附設檢視申請人身體狀況的檢視清單,以協助醫生審定申請人是否屬嚴重殘疾,政府先計劃刪去醫療評估B表格中的部分殘疾類別,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擔憂一些原可申領傷津人士會變不合資格。 第I(B)部提及的殘疾類別提及的殘疾類別包括...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香港肌健協會- 事實上,不同的醫生對於傷津所界定「喪失百份 ... 的評價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民福陣線」參選綱領:殘障人士 的評價
- 關於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悅安心- 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 的評價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米歇爾經歷過焦慮和抑鬱,她發現這只會助長她的孤獨感,因為她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無處發洩。
「和一些人交往時,人們問我過得如何,我總會說”我很好”。這幾乎就像是一種靈魂出竅,明明昨晚我還在為了睡覺而犯愁,在別人面前時,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或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孤獨,這種感覺從來都沒法與人分享。」
透過米歇爾的主訴摘要,我們可以了解到幾個重點:
● 無論外向或內向,都會感受到孤寂,最主要是沒有深交的關係。
● 淺層社交或許可以打發時間,但沒有人懂得自己內心的感受,讓人的孤寂感更為加劇。
● 和周圍的人際圈,若失去共同經驗,或自己的生活過於獨特,會使孤寂感上升。
● 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也覺得沒有人認識真實的自己,這讓我們的心和外在世界產生難以一致的疏離感。
那麼,現在我們聚焦談論一下關於「社會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無法感受到內外在自我的一致和統整。
越是崇尚包裝、表象、面子和要完美的社會,最能讓人感受到自我分裂,也帶來人的焦慮和抑鬱。
當我們的社會越是拒絕聆聽關於生命的真實感受,也對於認識真實的彼此沒有興趣時,反而追求許多表面的包裝,或是滿足人們對於完美的期待和想像時,那麼人們就傾向把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漂亮的、精彩的,給予別人看,卻把那些我們認為沒人想了解、想看的,甚至覺得是醜陋的、難堪的,全丟在腦後,或隱藏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的話,往往離開人群時,就是獨留自己一個人,面對那些自認為不堪的、脆弱的、羞恥的總總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有些人,包括前文提到的米歇爾都這樣說過,看到別人在臉書或IG放上那些既幸福又光鮮亮麗的生活照片時,內心的孤寂感就越陷越深。
我們眼中看見別人的閃耀和精彩,卻獨自在品嚐自己的孤單和寂寞,或是在自我懷疑下,產生滿腹的愁煩和憂鬱時,那種覺得自己處在社會上是很失敗的感受,就會悄悄升起。
越是強調成功、優秀和競爭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損害。越是被社會定義為成功人士,都可能是一路競爭,承受許多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歷程,在職場叢林裡具有八面玲瓏的社交手腕,才能一路闖關。
更可能經歷昨天是朋友,今天卻在商場或職場上變敵人的變化。所以職場上,才會很流行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有一句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些潛移默化的社會氣氛和社會運作規則,都會影響我們看待職場關係和人際經驗。往往最大的影響,就是「信任感」。如果我們曾經在職場上遭受過背叛和霸凌,那不僅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讓我們自信心破碎,還會讓我們頓失信任的能力,不知道該再怎麼和人合作及共事。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我聽到許多當事人告訴我,他們無法信任人,特別是職場環境,深怕一不注意就被出賣或被背叛。
無法在生活中信任伴侶,無法在職場上信任同事,無法在社會上信任社群,這些經驗都會使我們生活起來戰戰兢兢,看到別人開心有成就感,就暗自看低自己,然後嫉妒和自卑的希望別人也會有跌到低谷和落魄的時候。
若是我們必須以這樣心態,懷恨和敵視來過日子的話,那人不孤寂和抑鬱,也是奇蹟了。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調節自我情緒,更需要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越是無法清楚認識自己,越是害怕呈現真實自己,而必須刻意隱藏或假裝的話,長期下來我們會過的非常耗竭,也會對自我感到否定和心情低落。
若是沒有從社會氛圍及主流文化去覺察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我們可能無從發現究竟自己是如何受到社會的支配和操弄,那麼你可能會一直沮喪、一直對自己不滿,卻遲遲無法意識到,你始終沒有正視自己,也沒有承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只是一直無意識的受主流價值的操弄,以為必須要那樣追隨成功優越,才算是個能在這個社會被認可的人。
無法具有多元價值的社會,將無法提供社會成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那麼這種只有唯一標準和唯一價值的社會,勢必會讓很多無法受主流價值標準肯定的人,遭遇到很大的排拒及壓迫,像是年長者、中年失業者、喪偶者、疾病患者、天生殘疾者、後天損傷者…等等。
若還必須受到很大的不理解及負面評價,則鬱鬱寡歡感受不到社會的支持及包容,就會讓我們孤寂成傷了。
#孤寂會成傷
《療癒孤寂》
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51?sloc=main_mb
圖/攝於高鐵站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米歇爾經歷過焦慮和抑鬱,她發現這只會助長她的孤獨感,因為她發現這些負面情緒無處發洩。
「和一些人交往時,人們問我過得如何,我總會說”我很好”。這幾乎就像是一種靈魂出竅,明明昨晚我還在為了睡覺而犯愁,在別人面前時,卻表現得非常積極。或許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有多孤獨,這種感覺從來都沒法與人分享。」
透過米歇爾的主訴摘要,我們可以了解到幾個重點:
● 無論外向或內向,都會感受到孤寂,最主要是沒有深交的關係。
● 淺層社交或許可以打發時間,但沒有人懂得自己內心的感受,讓人的孤寂感更為加劇。
● 和周圍的人際圈,若失去共同經驗,或自己的生活過於獨特,會使孤寂感上升。
● 無法面對真實的自我,也覺得沒有人認識真實的自己,這讓我們的心和外在世界產生難以一致的疏離感。
那麼,現在我們聚焦談論一下關於「社會文化」如何影響我們無法感受到內外在自我的一致和統整。
越是崇尚包裝、表象、面子和要完美的社會,最能讓人感受到自我分裂,也帶來人的焦慮和抑鬱。
當我們的社會越是拒絕聆聽關於生命的真實感受,也對於認識真實的彼此沒有興趣時,反而追求許多表面的包裝,或是滿足人們對於完美的期待和想像時,那麼人們就傾向把那些看起來美好的、漂亮的、精彩的,給予別人看,卻把那些我們認為沒人想了解、想看的,甚至覺得是醜陋的、難堪的,全丟在腦後,或隱藏壓抑在內心深處,這樣的話,往往離開人群時,就是獨留自己一個人,面對那些自認為不堪的、脆弱的、羞恥的總總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有些人,包括前文提到的米歇爾都這樣說過,看到別人在臉書或IG放上那些既幸福又光鮮亮麗的生活照片時,內心的孤寂感就越陷越深。
我們眼中看見別人的閃耀和精彩,卻獨自在品嚐自己的孤單和寂寞,或是在自我懷疑下,產生滿腹的愁煩和憂鬱時,那種覺得自己處在社會上是很失敗的感受,就會悄悄升起。
越是強調成功、優秀和競爭的社會,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感勢必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損害。越是被社會定義為成功人士,都可能是一路競爭,承受許多阿諛奉承,勾心鬥角歷程,在職場叢林裡具有八面玲瓏的社交手腕,才能一路闖關。
更可能經歷昨天是朋友,今天卻在商場或職場上變敵人的變化。所以職場上,才會很流行一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更有一句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這些潛移默化的社會氣氛和社會運作規則,都會影響我們看待職場關係和人際經驗。往往最大的影響,就是「信任感」。如果我們曾經在職場上遭受過背叛和霸凌,那不僅嚴重損害我們的自尊,讓我們自信心破碎,還會讓我們頓失信任的能力,不知道該再怎麼和人合作及共事。
在我的諮商經驗中,我聽到許多當事人告訴我,他們無法信任人,特別是職場環境,深怕一不注意就被出賣或被背叛。
無法在生活中信任伴侶,無法在職場上信任同事,無法在社會上信任社群,這些經驗都會使我們生活起來戰戰兢兢,看到別人開心有成就感,就暗自看低自己,然後嫉妒和自卑的希望別人也會有跌到低谷和落魄的時候。
若是我們必須以這樣心態,懷恨和敵視來過日子的話,那人不孤寂和抑鬱,也是奇蹟了。
所以,我們需要學習調節自我情緒,更需要學習統整內外的自我。越是無法清楚認識自己,越是害怕呈現真實自己,而必須刻意隱藏或假裝的話,長期下來我們會過的非常耗竭,也會對自我感到否定和心情低落。
若是沒有從社會氛圍及主流文化去覺察對自己的影響,那麼我們可能無從發現究竟自己是如何受到社會的支配和操弄,那麼你可能會一直沮喪、一直對自己不滿,卻遲遲無法意識到,你始終沒有正視自己,也沒有承認和接納真實的自己。只是一直無意識的受主流價值的操弄,以為必須要那樣追隨成功優越,才算是個能在這個社會被認可的人。
無法具有多元價值的社會,將無法提供社會成員找到屬於自己的獨特價值,那麼這種只有唯一標準和唯一價值的社會,勢必會讓很多無法受主流價值標準肯定的人,遭遇到很大的排拒及壓迫,像是年長者、中年失業者、喪偶者、疾病患者、天生殘疾者、後天損傷者…等等。
若還必須受到很大的不理解及負面評價,則鬱鬱寡歡感受不到社會的支持及包容,就會讓我們孤寂成傷了。
#孤寂會成傷
《療癒孤寂》
30堂課學會接住自己,建立內在安全感,成為能與他人連結的完整自我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6551?sloc=main_mb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天福利事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檢討有關傷殘津貼的申請制度。現時傷殘津貼醫療評估表格附設檢視申請人身體狀況的檢視清單,以協助醫生審定申請人是否屬嚴重殘疾,政府先計劃刪去醫療評估B表格中的部分殘疾類別,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擔憂一些原可申領傷津人士會變不合資格。
第I(B)部提及的殘疾類別提及的殘疾類別包括器質性腦綜合症、弱智、精神病、神經官能病、人格障礙及導致完全喪失心智機能的任何其他情況,政府的修改將以上情況撇除於嚴重殘疾外,已將其列入附帶的解釋另外再作評估,我擔心醫療評估表格簡化後,沒有了殘疾狀況的細化分類,可能會令到有需要的人得不到必要的幫助,希望政府能在新表格中加入以上殘疾類別。
政府官員回應指,新表格會將第I(B)部提及的殘疾類別納入其他類別,讓醫生作判斷,對於我的提議,會再作詳細研究討論。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
張超雄議員:葉建源議員所提的我們也很關心。我和葉議員在融合教育的小組委員會擔任正副主席。去年平機會發表了一個研究融合教育問題的報告,這個報告也有一連串建議,我們也請過平機會上來和我們討論這個報告。但很可惜,平機會的建議教育局並無全數接納,對好幾項的建議表明有保留,包括平機會建議在學校設一個新增的位置—特殊教育統籌員,獨立的職位去檢視在主流學校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們的需要如何被照顧得到。現在這些工作是被現有職級,包括主任或副校長兼任。我想問周一嶽主席,就這一方面,平機會會如何跟進;二是周主席提到及早識別、及早介入很重要,但現在的輪候情況很嚴重,有些到了5歲才得到這些服務。我們說在0至6歲的黃金時期給予他們適當的治療,他們日後的成長和發展就會好得多。如錯失機會,會影響他們一生。平機會在這方面會否積極一些?我有一點擔心的是,之前周一嶽醫生是局長身份,現在是平機會主席。如果你發覺這些政策或服務提供的足夠程度導致一些殘疾人士處於較差的位置,甚至可能觸犯平等機會的《殘疾人士條例》,你會否考慮用法律的途徑跟進呢?多謝主席。
周一嶽主席:我們關注到現時有多達6000多個小朋友在等這方面的服務,服務量已經飽和,而申請服務的人次越來越多。雖然衛生署做鑒別的工作做得好,但有太多人在等候。我們也認為過去這幾年出生率增加了,這方面的需求相信在未來幾年會持續增加。我們和教育局溝通,希望他們盡快落實這些措施,要求他們作更加切實的回應。我希望這些措施能幫助到許多小朋友,令他們接受到服務,進入主流學校,他們接受的教育會更加好,將來的出路也會更好。
張超雄議員:主席,我希望周一嶽主席在這方面更加具體一些,我想方向大家不會有爭議,問題是政府不作為的時候,平機會有什麼辦法去執法呢?以及有關殘疾的定義,最近負責殘疾津貼的扶貧委員會的工作小組吹風說沒有辦法做。這方面我們覺得平機會是有特別的角色的。
周一嶽主席:主席,我剛才也解釋過可能會有些法律的行動來處理這些問題的,平機會在這方面是有權力。殘疾定義方面,我感覺到這問題在香港拖延了相當長的時間,亦影響很多康復服務,特別是殘疾津貼的批發。我希望我們能跟得上世界的發展,譬如殘疾方面用一個國際的,以功能來分組的方法,這樣會更加好。
日 期: 2013年6月17日(星期一)
時 間: 下午2時30分
地 點: 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室1
議程: http://legco.gov.hk/yr12-13/chinese/panels/ca/agenda/ca20130617.htm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2年11月21日立法會會議
經張超雄議員修正的議案: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經濟發展先進,社會發展卻落後,殘疾人 士的基本權利往往被忽視;鑒於自2008年8月31日起,聯合國《殘疾 人權利公約》('《公約》')已在香港生效,本會促請政府盡速成立獨 立專責委員會,推動、落實及監察特區政府尚未全面履行《公 約》的有關條文,並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國際殘疾定義標準,擴大 對殘疾人士的保障範圍,檢討傷殘津貼'嚴重殘疾'的定義, 並讓12歲以下的殘疾人士,同等享有'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 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賦予的權利。
議案獲得通過: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counmtg/voting/v20121121.pdf
張超雄議員:代理主席,首先我要多謝梁耀忠議員提出這項"締造傷健共融社會"的議案。正如議案內容所述,我們其實早應在2008年便開始實施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公約》"),而《公約》第三十三條"國家實施和監測"中清楚說明:"締約國應當按照本國建制,在政府內指定一個或多個協調中心,負責有關實施本公約的事項,並應當適當考慮在政府內設立或指定一個協調機制,以便利在不同部門和不同級別採取有關行動。"就這一點,梁耀忠議員剛才已經提及,現時政府內所謂的協調機制,其實便是隸屬勞工及福利局的康復專員,可是康復專員這位屬首長級薪級第2點的官員,根本是沒有能力協調其他政策局和各部門來實施整份《公約》的。
《公約》第三十三條下 的第二點說明:"締約國應當按照本國法律制度和行政制度,酌情在國內維持、加強、指定或設立一個框架,包括一個或多個獨立機制," -- 請注意是獨立的機制 -- "以促進、保護和監測本公約的實施。在指定或建立這一機制時,締約國應當考慮與保護和促進人權的國家機構的地位和運作有關的原則。"還有一點便是︰"民間社會,特別是殘疾人及其代表組織,應當獲邀參加並充分參與監測進程。"這些便是《公約》第三十三條的內容。現時在政府心中用以促進和監測《公約》的實施的框架或獨立機制,其實便是我們的康復諮詢委員會,但該委員會只是一 間諮詢機構,並沒有實權,根本沒有能力監察政府落實《公約》的情況。代理主席,所以如果現時要來到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面前,即使只是就着第三十三條來說,我們其實也是未曾履行《公約》的要求。
所以,梁耀忠議員提出的議案非常重要,而我的修正案乃是指出有關機制必須是獨立的。如果每次也是由政府自設諮詢委員會,然後現在又要經中央政策組的高小姐審閱,看看是否符合政治正確,在親疏有別之下,那麼如何可以監察政府呢?在《公約》中還說明我們有責任讓殘疾人士及民間社會的團體代表參與,但在現時所有政府的諮詢架構中,基本上絕大部分人士也是以個人身份獲委任,他們根本不能夠代表任何組織或社團,所以現時的制度根本便不符合這要求,我們希望政府可以認真地履行《公約》。雖然今次的議案辯論沒有法律效力,但《公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政府不按照着它來執行,基本上便是等於犯法。
日期:2012年11月21日星期三
時間:上午11時正
地點:會議廳
議程:「締造傷健共融社會」
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counmtg/agenda/cm20121121.htm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民福陣線」參選綱領:殘障人士 的推薦與評價
檢討傷殘津貼批核制度,以較合理的傷殘定義批出傷殘津貼。因應殘疾人士 ... 増設高度護理傷殘津貼以支援嚴重殘疾人士購買維生器材、藥物及醫療用品。 5. ... <看更多>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悅安心- 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 的推薦與評價
嚴重 智障/肢體傷殘人士,現居於觀塘區及黃大仙區,並正輪侯以下資助院舍︰ • 嚴重智障人士宿舍﹔ • 嚴重 ... 於服務區域內嚴重智障/肢體殘疾人士,及3. ... <看更多>
嚴重殘疾人士定義 在 香港肌健協會- 事實上,不同的醫生對於傷津所界定「喪失百份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讚成立即把「喪失百份百謀生能力」剔除於嚴重傷殘定義之外。 ... 長遠來說,應考慮推行殘疾人士社會保險制度。 Joanna Cheung 和馮濠濠.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