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薪百萬是個假議題,你永遠拿不到,怎麼辦?]
昨天與Ray直播,主題原來設定是「怎麼拿到年薪百萬」,我們兩人通常固定在星期日會預演一遍,先溝通彼此的想法,以及敲定內容的走向。我第一句話就說:
「年薪百萬,根本是個假議題。」
這把Ray嚇了一跳,問我為什麼。因為台灣的統計數字明白顯示,九成上班族的薪水低於百萬,足見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是拿不到百萬年薪。因此當我們費盡唇舌討論如何拿到年薪百萬,對於全台灣1100萬上班族中的990萬人是無濟於事,他們只會更挫折,感到努力無用。
所以關於薪水,你要具備的第一個認知是你在哪個賽道,是高速公路﹑省道或小巷子。在高速公路,奔馳的是百萬跑車,甚至是千萬名車;在省道,幾十萬元的國產二手車就很強;在小巷子,騎單車反而比較好使,租Ubike就夠用。這個比喻在說什麼?只有一個,你拿什麼薪水老早注定,看的是你的條件。
首先,決定百萬賽道是哪些因素?
💚第一個決定因素是產業
💚第二個決定因素是企業
💚第三個決定因素是職務與位階
我有個斜槓學生既漂亮又時尚,穿戴講究,當然是個愛買小姐,辦了幾次二手市集出清存貨,我曾去掃貨一次,一看都是名牌。她一直在金融業帶業務團隊,還做到高階主管,每年扛業績20億,年薪千萬。她告訴我,其實她最愛從事的是精品業,可是每次面試過都放棄,心情很無奈,因為數字很現實,她說:
「精品業薪水,就是金融業的攔腰斬再打八折。」
錢是很可愛的,差六成,任誰也下不了決心,不是嗎?這說明產業薪資是有行情水準的,在台灣,讀理工的就屬半導體業﹑IC設計業最令人欣羨,讀商的就屬金融業最高。像我讀新聞系,媒體業是在中後段,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然而同一個產業,落差也不小。以半導體業來說,聯發科平均年薪270萬,而同產業平均是123萬,差了一倍有餘﹗薪資後段班有家公司是70萬,差2百萬﹗台積電員工多達4萬名,非主管職員工平均200萬,遙遙領先同業。當媒體報導的都是這些龍頭企業,這使得不少科技業工程師都被誤以為年薪百萬,他們在網路上大吐苦水:
「不是每個工程師都年薪百萬﹗」
就算是同一家企業,職務之間的薪資差異也明顯,可怕的是越低的職務越不會調薪,每年會調薪的就是原本薪資就高的職務,因此薪資結構M型化也會發生在相鄰的同事身上。另外一個決定因素是位階高低,美國大企業CEO的薪資是員工的300倍,台灣差十多倍至幾十倍應該是有的。
可是能進到高薪產業﹑龍頭企業,做一路發的職務,基本上多半是好學歷的人。如果不是台成清交政,或是中字輩,能擠進去大企業領高薪的,不是沒有,而是幾稀,他們一定具有其他很強的背景。那麼學歷不亮眼的上班族,想要在中小規模企業拿年薪百萬,至少要能做到—
💚1. 7-11型
💚2. 業績扛霸子
💚3. 壓力鍋
💚4. 冒險王
尤其是冒險王,是我最想提醒上班族可以採行的策略。正因為年薪百萬天注定,讓我們明白賽道決定薪資高低,所以不妨儲備實力,長期布局,再奮力縱身一跳,改變產業與企業,才有可能彎道超車。這種跳法,好比從家裡的魚缸跳至公園的水池,再跳至大海,但是你不能只是金魚或錦鋰,而是要進化成大鯨魚。
即使這麼鼓勵你,我仍然深知多數人無法做到,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決心不夠,不想付出加倍的努力;第二價值觀不同,不想為工作犧牲其他層面。人各有志,想清楚就好。可是年薪百萬在台北生活,都未必能買房買車﹑過上理想的人生,更何況領幾十萬,怎麼辦﹖
寫到這裡,以下才是我最想給990萬名上班族的正確觀念,那就是—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上班也不是收入的唯一
也就是說,當我們開始有「找工作不如找收入」的觀念,不靠年薪百萬致富,才會真正步向財富自由的大道。把腦袋從「找工作」的認知架構,轉換成「找收入」的思維系統,會突然發現海闊天空,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上班領薪水不過是其中一條路,然後眼睛一亮,看到其他更多收入的可能性。
對於有錢這件事,沒繼承任何財產的人,靠自己白手起家,也拿不到年薪百萬,大概不脫這三條路可走:
💚會拿高薪不如收入多
💚會賺錢不如會存錢
💚會管錢不如會理錢
不管薪水多少,都要想盡辦法存錢,沒有存錢就無法奢談後面的理財。《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效法有錢人的理財術,學習富人的致富之道》作者花20年訪問5百位富人,富人的定義是資產有3千萬台幣。他發現這些富人在以下三題都答「是」:
💚1.你的父母節儉嗎?
💚2.你節儉嗎?
💚3.你的配偶節儉嗎?
現在你知道了,當你瞧不起父母東摳西省的小器樣,省錢與存錢竟然是一般上班族的致富之道。我有個斜槓學生是公務員,父母親是藍領,不僅把3個孩子養大到各個成器,還買了2棟房子,全都靠省與存。他自己30歲出頭,先是靠省與存擁有1百萬資金,後來理財有3百萬,他的斜槓就是教人怎麼存到3百萬。
相反的,我認識的高薪族群中,不少人賺得多花得多,其實口袋是很空虛的。所以當賺不到年薪百萬,並不是天塌下來的事,而且我得說要翻轉這個命運並不容易,這牽涉太多個人無法控制的因素,包括產業﹑企業﹑職位,你想想洪老師能去聯發科做研發工程師嗎?這叫癡心妄想﹗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三件事:
💚1.賺其他收入
💚2.省錢、存錢
💚3.投資理財
讀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心得] 新鮮人台積電面試心得與時間軸分享- 看板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電二次面試- 科技業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電行動面試車進校徵才預計開1500個職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二次面試的測驗範本和範例,1111、104、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二次面試的測驗範本和範例,1111、104、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經典】台積電面試流程大公開!掌握2大關鍵順利錄取大企業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請益] 奇怪的台積面試- Tech_Job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請益] 第二次面試台積沒有面試到人資代表? - Tech_Job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請益] 面試台積兩次以上- 看板Tech_Job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談薪水ptt 2023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2023 打工離職dcard - bizedemiabi.online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軟體工程師自學ptt 2023 的評價
- 關於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2023 軟體工程師自學ptt - birvideodasana.online 的評價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Microsoft Taiw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二屆 Careerhack 黑客松競賽圓滿落幕🎉
由台灣微軟與台積電共同舉辦,邀請國內外大專院校學子共計 27 支隊伍
以「#數位轉型」為主題,運用 Azure、HoloLens 2 等軟硬體平台
在 AIoT 應用、AI Chatbot 智能助理、MR 混合實境三大領域展現創意與實力💪
例如以 TinyML 模型分析影像進行晶圓瑕疵檢測
運用 AI 聊天機器人搜尋名畫、改善交通、協助銀髮族
透過 MR 混合實境培訓廚師、規劃宴會場地等
讓評審驚呼:「今年 Careerhack 展現超乎預期的創意、技術能量、以及團隊合作精神。」
總決賽期間雖不巧碰到疫情升溫
但改為透過 Microsoft Teams 全程線上舉行,卻也意外成為一大亮點✨
27 支隊伍共計 100 多人連續兩天不中斷的線上視訊腦力激盪、遠距團隊協作、與業師互動請益
並運用 Power Apps 進行線上即時評分機制,產生優勝隊伍
也讓此次賽事成為 #數位轉型的最佳示範👍
台灣微軟總經理孫基康表示今年的 Careerhack 有三大目標:
賦能所有參賽同學、強化專業技能與提升科技強度、促進成長思維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競賽後,優勝隊伍不僅獲得 Xbox 大獎
也將有機會優先取得台灣微軟與台積電正職或實習的面試機會😍
看完整報導👇
https://aka.ms/MSTW_020403
#Careerhack #MicrosoftTeams #PowerApps
#AIoT #AIChatbot #智能助理 #MR #混合實境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確定大家有沒有留意最近的一則新聞,裡面說著一個清大化工博士在去台積電面試的前夕,卻選在新竹的陸橋懸樑尋短的事情。
從客觀條件看起來,我們會覺得這麼一個人才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是一件相當令人惋惜的事情;但從媒體揭露的事情來看,一個四十歲卻還在做博士後研究,"可能"才準備開始找工作的男人--這是個背負社會期待的性別,那怕那個期待不盡正確--來說,他的近況或許真的嚴苛了點。
更別說,我們無法知道他在這之前在多少面試的場合中被洗臉、質疑、挑戰,遇到了甚麼樣的挫折?
(雖然,也要衡量的是抗壓性、自我調適或是體況等因素,畢竟困難人人有,但選擇讓結果大不同)
社會很殘酷。
你是學霸,只表示你在出社會之前在學校萬人矚目、呼風喚雨;但在你出來社會之後,學霸成績只是讓人對你的履歷多一點矚目,其他的,還在於你們能不能習慣這個社會的運作又或是能不能找到規則,並且超前部屬。
----------------------
但每每看到這類消息,我總會想到那個人人有功練....阿不是,是"人人有大學念"的年代。
2000年初期,大批的技術學院被升格成科技大學。升格跟廣設大學增加了許許多多的額度,給那些學生......跟老師們。
很多其實不適任的學生(不是去念書,是去玩的;不是因為想念,而是因為同學們都去唸了,自己不念好像很奇怪);還有很多不適任的老師們(如果教職只是求職,很難期待有風骨跟品質),都在大環境變好的情況下得到了老師跟大學生的頭銜。
(十多年後,開始一批一批倒閉......)
現代大學的原身要推溯到中古歐洲,只是要在這裡講完大概大家也受不了;但要強調的是,在我國官方說法中的定義裡面,大學的定位在於 : "開展教學活動、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提供強且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促進改革創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
從各種社會觀感跟媒體回饋中,各位認為呢?
遠的不說。在我小的時候"大學生"是一個非常讓人另眼青睞的頭銜,因為它承擔了社會的期待,以及社會會因此變好的遠景。
為何?
-----------------------
其實中國人對學歷的迷戀,其來有自的。
最遠可以推到戰國時期引發百家爭鳴的"學宮",漢朝時出現,影響後世上兩千年的"太學";然後到後期各朝代出現的不同等級的官學,而跟考試-做官做出連結的操作,更直接讓中國人用上一千年的時間苦讀以做官。
學而優則仕,變成巨大的理想;修、齊、治、平更幾乎成為讀書唯一的出路與目的。
甚至有一些經濟(史)學者認為,中國之所以無法在商業發達的南宋、晚明期間發展出資本主義的一大關鍵在於 : 那些從商致富取得成功的商人們,最終目的還是因為能因此做官,來取得更大的財富與勢力(然後相輔相成),因而商業沒有辦法在制度上出現突破。
在這樣的綁標下,明清時代的人們傾全家(族)之力供養一個最會念書的,然後希望他能一路考上舉人,然後得到官缺,之後光大門楣、造福鄉里。
就算沒這麼順利,在就學率極低的情況下,就算有個低中皆功名,就能成為庄里中的領頭人物;更別說那些退休官員回鄉後,能夠成為極具影響力的仕紳,他們有資歷、有錢、有關係,所以有權,堪稱人生最強歸宿。
這樣觀念,從明朝到清朝,再傳到現代,將近七百年的洗腦,讓華人文化中"書讀的好就會有出息"的觀念被烙印在許多人的基因裡。
所以,許多家長都砸進了許多資源讓孩子們不要輸在起跑點上,希望他們什麼都會、什麼都超前部屬的贏過同儕;卻忽略了他們忘了交給孩子什麼?
教他們面對失敗挫折?面對失落?自我調適?.......最後他們甚至不懂得怎麼跟自己相處......
但好像也不能怪。因為那些家長們自己也不會。
畢竟辛苦賺錢後,砸錢叫小孩去學才藝,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是相對簡單的;自己要以身作則,當然千難萬難。
小孩辛苦,大人們快樂嗎?
我們被這些不健康的氛圍所養成。追求頂標,然後卻吞不下那些落差之下的挫折。
再回頭將這些病態,混雜著自己的期待,逼下一代吞下。
美其名曰 : 望子成龍。
----------------------------
而在我談過好幾次的"學歷貶值議題"後,
大家依然很熱中的追求大學學歷,卻沒想過在我們小時候大學生之所以值錢,是因為量少,所以可以期待品質;而在應屆畢業生16萬,大學生缺額二十幾萬的現在,我們還能對這個頭銜跟制度寄予多少期待?
而大學生氾濫了,研究生跟博士生也氾濫了。
他們也同樣面對品質下降的問題。
當到處都是博士碩士時,他們是否能表現出相對的品質呢?
我想,碩士貶值了、博士也貶值了,這是逼死這些用三十年時間追尋學歷、用學霸天份追逐頭銜的資優生的一大主因。
因為,他們可能從沒想過自己在學校中稱霸了三十年後,出了社會卻會面對這種窘境。
這位化工博士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嗚呼哀哉
.
.
.
#如何自適才是人生的最大課題
#贏了世界卻輸了自己
#持續人生迄今的最大挑戰
#操瘦了四公斤.....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來實體店面會會真實的我 :
https://www.facebook.com/%E6%89%93%E9%8B%BC%E8%B2%B4%E5%80%AA-%E5%89%B5%E6%84%8F%E5%B0%8F%E9%A4%90%E9%A4%A8-100750331729506/?modal=admin_todo_tour
https://tw.news.yahoo.com/%E7%A2%A9%E5%A3%AB%E5%AD%B8%E6%AD%B7%E8%B2%B6%E5%80%BC-7%E6%88%90%E9%87%91%E8%9E%8D-%E7%A7%91%E6%8A%80%E6%9C%8D%E5%8B%99%E6%A5%AD%E4%B8%8D%E9%A1%98%E7%B5%A6%E6%9B%B4%E9%AB%98%E8%96%AA-061841024.html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電二次面試- 科技業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問各位,關於台積電的二次面試大概都是會問些什麼?第一次面試完後人資就跟我預約第二次面試的時間,我心裡想哇靠還有第二次面試,他說是直接電訪 ... ... <看更多>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台積電行動面試車進校徵才預計開1500個職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國內大廠 台積電 ,今日直接把特製的行動 面試 車直接開進台大校園,鎖定明年畢業的碩士及博士,碩士學歷年薪可上看 2 百萬元,預計開出1500個職缺, ... ... <看更多>
台積電 第 二次面試 在 [心得] 新鮮人台積電面試心得與時間軸分享- 看板Tech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年薪500萬的前輩早安~
最近有幸獲得台積電 offer
由於有蠻多資訊都是在版上獲得,抱著回饋的心情來這邊跟大家分享一下面試心得
先說一下自己的背景:
學士碩士皆為四大化學系,但碩班比學士略差一些
大學畢業排名約30%,曾經有一個學期賽到書卷獎
今年2月初退伍,大概在春節連假期間自行上GG官網投遞履歷
2月中旬開始接獲面試邀約,以下為時間軸:
A/A’皆為竹科12B乾蝕刻製程工程師缺
B為南科光罩製程工程師,但是職務描述跟板上先前有人詢問的不太一樣,有特別提到之後會
負責2奈米製程的部分
D為第一次面試日
D-5 收到面談邀約(早上收到部門A’,下午收到部門A)
D 遠端面談(早上面部門A,下午面部門A’)
D+3 HR邀約面談
D+7 HR邀約廠測英文與適性測驗
D+8 HR面談,並告知僅有部門A的流程繼續往下跑
D+13 部門B面談邀約
D+14 南科廠測
D+18 部門B 小主管面談
D+19 HR邀約部門B二面
D+20 HR邀約辨色力測驗
D+21 部門B大主管二面
D+25 HR通知寄出資歷查核信件
D+27 11:00 指導教授通知完成資歷查核
D+27 14:30 A部門感謝信
D+34 HR致電詢問B部門報到意願以及說明薪資與可能的報導日期
D+36 e-offer get
再來是心得的部分:
首先第一場面試,也就是A部門,因為實在有夠緊張
自我介紹跟碩論的報告我都講超快,雖然主管不是化學專業但也是會問研究動機跟研究方法
之類的
也有詢問是否有修半導體相關課程,我表示雖然沒有但有買一本半導體製程概論當兵的時候
帶進去看
最後詢問是否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主管表示感覺得出來我一開始很緊張,但覺得後來漸入佳
境之後就沒打算提醒我
當時這位主管也表示盡快幫我安排人資,並希望我面試日期押快一點
再來是當天下午的A’部門,很明顯感受到主管興趣缺缺
只是翻了我的成績單說成績不錯之類的,有點忘記當初有沒有報碩論
果不其然面人資的時候就提到往下跑流程的是A部門
人資面試的部分,是所有面試中唯一有開鏡頭的XD
主要針對人格特質、壓力與挫折處理去詢問,然後再針對你的回答更深入去詢問
像是我大學唯一被當掉的一門課就是主科,這部分就有特別詢問
但最後詢問人資今日面試表現時對方表示回答得都還算不錯且完整
再來B部門一面,和A部門蠻類似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前面的面試有主管認為我的碩論
報告太冗長,所以在這邊我有明顯縮減內容且講得比較快
B主管表示我的報告是有料的,但既然都主管願意面試了那麽他們就會希望我們慢慢講,講清
楚一點
並表示希望我在接下來二面大主管的時候好好表現,準備報告這部分
3天後B部門大主管面試,先叫我自我介紹,問我為什麼想加入台積
然後就問我有什麼問題要問的(???
到這邊我整個傻掉,最後有點忘記問了些什麼
但照慣例一樣問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大主管只表示「哦沒有啊,只是想認識一下」
總管面試時間才7分鐘,感覺就是整個涼掉
再來後續資歷查核完當天竟然收到竹科的感謝函,心情也是整個跌到谷底
但是發感謝函的速度實在快到誇張,只好催眠自己說不定是南科這邊跟竹科喬好要收我之類
的(當初應徵問卷把南科排第一順位)
一週後在月台上接到人資的意願電話,並詢問報到日期,才再度燃起希望
但人資也強調這不是口頭offer ,一切以紙本為主
所以後續還是依約前往群創面試,再來當天吃晚餐的時候就收到正式offer了~
先感謝大家看完這麼長的文章到這邊
總結來說如果是非本科新鮮人,碩論一定要好好準備,當作是一場口試,所有可能被挑戰的
地方都要想好怎麼回答
然後網路上一些面試考古題也要準備並想好回答,而且遠端面試的好處就是可以放一台平板
在旁邊稍微作弊一下XD
在人事凍結的氛圍下真的是要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offer,也知道接下來才是挑戰的開始
也祝福還在面試以及求職的各位能夠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
----
Sent from BePTT on my iPhone 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66.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680316868.A.0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