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保母,我以為台北市文基會應該是文化團體的保母,現在卻成為大漲房租的 #惡房東。
今天文基會上了新聞,很多人來問我文基會到底在幹嘛的?
文基會基本上是台北市文化局主管的法人,執行長就是文化局長,每年文基會支出的總經費超過6億,掌管了 松菸文創、西門紅樓、國際藝術村、寶藏巖 等文化場館。
最近有藝文團體反應松菸文創調漲房租,把公法人文化團體都趕走。
我向市府瞭解,原來松菸為了配合市府政策,認為等大巨蛋開幕,更有錢潮,一舉調漲房租 40%,被認為根本是要把文化團體趕走,園區變成商場。
松山文創園區,法定業務定位是,強化文創軟實力且提升城市競爭力為使命的「台北原創基地」,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文基會經營,過去5年來,「松菸 LAB 實驗室」以「松菸 LAB 新主藝」計畫扶植許多藝文表演團體。
松菸過去扮演扶植的角色,讓藝文團體 #免費使用場地排演,且予以補助,還有表演藝術專業老師做 #陪伴式輔導,提供藝文表演團體成長所需的養分。
無論是老字號知名舞團「世紀當代舞團」、「古舞團」、「賴翠霜舞創」,或是近年崛起的「小事製作」、「盜火劇團」、「許程崴製作」、「安娜琪舞蹈劇場」,都曾是松菸創意 LAB 實驗室的優秀校友。
但今年卻因為柯市長「經營目標調整」,上述的補助、場地和輔導全部被取消。
未來要進駐的團隊要付 #每月24萬3千元的租金,與原本扶植藝文表演的目標背道而馳。
文化保母,整個變成惡房東。
這麼高額的租金已經引發文化界強烈反彈,每月營業額若超過 200 萬還要被抽取 13% 的營業租金,到底哪種「展演」才能有如此高額的利潤,難怪許多藝術家、文化人都擔心會不會只剩 #漫威超級英雄展 或 #皮卡丘展 才能負擔得起。
這麼大的變動,並未經過議會審查。
去年議會審查文基會預算時,文基會提供的預算補充說明中仍把「松菸 LAB 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寫進松菸經營計畫中。
想不到預算通過後就搖身一變,原本用來培育表演團體的場地淪為北市府的 #收租工具,藝文扶植的精神蕩然無存。
一顆大巨蛋,竟整個扭轉松菸文創的命運。
大巨蛋已經那麼多商場空間,由台北市管理,帶有扶植文化使命的松菸文創園區,應該以 #公共性 為最高主旨,若純利潤考量,由政府經營的意義在哪?
文基會的主管們,請聽聽文化團體的聲音好嗎?
⬇ 延伸閱讀 ⬇
吳牧青|誠品租金的2.5倍!松菸空間高價外租商辦化,是在文什麼創?
https://reurl.cc/xZZN8b
聯合報 / 記者 邱瓊玉|松菸空間租金變貴 遭質疑商辦化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4399040
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進駐營運徵選計畫
https://reurl.cc/vDDQbl
照片 (上) 攝影/趙可斌,松山菸廠的歷史照片。
照片 (下) 攝影/李欣哲,作品/葉名樺 《寂靜敲門》,舞者/陳武康、葉名樺,裝置/董育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的網紅台南市議員林易瑩,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性平書展不性平 #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審查機制 #緊急救護回歸專業判斷 #違章建築成為不定時炸彈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低人口高空屋房價漲不停 #性平不性平玫瑰少年書展有這個? 今年是台灣的同性婚姻元年,但在台南市立圖書館十月舉辦的「性別平權‧擁抱玫瑰少年主題書展」當中,卻...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徵 才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柯文哲的網軍,大概是首次入侵ptt的最大宗.
他們不只把風向帶去挺柯,挺柯以後順便引去挺韓,然後是帶起一股對本土的仇恨,無上限的教訓民進黨政府.
我觀ptt近年發生的質變,百分之百可以確定,是從柯文哲和Kofan開始的.
那時的「兩岸一家親」風向很有趣,除了有秦楊聲稱要拍兩岸一家親的電影,強調是省對省的愛情故事,還有在市長選舉前夕,涂們在金馬獎上大喊「高興來到中國台灣當頒獎嘉賓,並感覺到兩岸一家親」,滿街四處跑的兩岸一家親宣傳車,可惜,還是喚不回人們醒覺的意識.
只要看一下這個時序的ptt,就能知道是怎麼回事.
舉凡任何天災,或者政府部門疏失,都會是這股被操作的厭憎,如聖甲蟲鑽進埃及人的傷口,任何瑕疵並能放大並且血流如注,好比南部發水災,上傳了一堆中國水災的假影片,人們大肆嘲諷,好似在踐踏什麼境外之地似的,有用了15年ptt的鄉民忍不住跳出來說話,他說以前莫拉克風災,大家都在相約救災、集氣,捐物資,交換訊息,現在不知為何都在「幸福城市、自己愛選死好、老天有眼、德不配位什麼的都出來了」.
神父個人,看到Kofan洗的風向頗為驚異,好像過去沒有參與過八卦版的人寫出來的東西,比如別人談到鄭南榕,就盛讚朱高正,直接竄改了民進黨的歷史,用來怒罵姚文智,民進黨是法西斯.
更有甚者,說鄭南榕如果在世,一定會成為沈富雄或者施明德,被罵做是背骨,這些人,捧柯已經捧到去搬別人的神主牌了.
到了言論自由日,稱鄭南榕沒什麼貢獻,造成公共危險,還說是妻子點火害死丈夫,這般荒謬的話來.
並還是老招數一般,學柯文哲那樣「他們自己做死的」、「自己害死自己」,講鄭南榕過往被黨外人士檢舉入牢的經歷,說是民進黨陷害自己人,又利用鄭南榕,事實上,神父寫篇文,說明民進黨那時還沒成立,而且主謀是國民黨政府.
神父本來不想發文的,畢竟曾經立下過約定,母豬教不滾不回ptt,不過為了鄭南榕,還是開個56上去解釋個一番.
Kofan在ptt的所作所為,有如鳩佔鵲巢,連母豬教主都看不下去,這傢伙,一開始跟著一起吶喊挺柯,後來又反柯粉不反柯,但是呢,Kofan網軍肆虐ptt太過劇烈,他也忍不住,大罵柯糞.
Kofan過往帶起的論述,例如兩岸一家親=實質強台,柯文哲=台獨,一邊又好罵台獨吉娃娃,有事沒事就攻擊台灣獨立,柯文哲本身也很會說謊,說什麼打柯=倒英,自稱「只有我是會說真話的人」,然後操著乞丐皇帝的論調,「所以我每次講,還是要看《武狀元蘇乞兒》,如果皇上英明神武、國泰民安,鬼才要當乞丐,每次人家問,我都這樣回答,不要防備柯文哲,我現在只是丐幫幫主而已.」合理化自己對社會的負面行為,責歸民進黨政府,怎麼看,這些論述,都是在抄襲鄉民的文化而已,不過拿來做為親中政客的開脫之詞,不久,就被韓國瑜拿去用.
那時候,這些Kofan,瘋狂狩獵吳音寧,進攻質詢的北市議員,把曾經批判過柯文哲的議員,做起了柯黑議員名單,要其他人去抵制他們,又習慣在政黑板操作民調,推文當投票,然後計算後成為了「網路民調」,被中國時報拿去用,帶現實社會的風向.
那時,還有人公然在ptt上徵人,徵Kofan參加訪談和直播節目,到後面還有算什麼時薪價碼,沒多久,一隻隻奇怪的柯粉名人被捧了出來,儼然就是個產業鏈了.
阿,順道一提,我還看到當時吳崢,因為拒簽認同卡,被發到版上噓爆,這些巨奸選民,居然對著他意識檢查,公開這樣罵著,「時代力量是否支持以下四個理念,1. 廢死2. 台獨3. 同婚4. 廢核」,稱,「你們(時代力量)是完全站在年輕人和柯文哲的對立面」,就可以看到這些Kofan網軍已經完全想像自己是一種政治正確,是ptt的主流了,敢公然質疑別人的信念,不禁令人想問,柯文哲原本是代表什麼東西?他用什麼口號去欺騙選民?說自己跟大家一樣進步?
這些人到底是從哪裏來?要帶其他人往哪裏去?他們是原生居民?還是境外勢力?如果是ptt原來的自然使用者,他們是如何被洗腦的?從洪仲丘到現在,從太陽花和1985到柯文哲.
柯文哲的逐字稿每天都會定時定量的板上,一字不漏地貼出,最後,韓國瑜和柯文哲、國民黨合流,喊出的口號是「1124滅東廠」.
1124過後,他們的確達成目標了,不過,台灣社會承受的代價也很明顯,那就是因著兩岸一家親,中國的滲透開始一點一滴地浮現,因為過去的合理化,使得人們擱置懷疑,那些捧韓的,捧柯的,開始露出真面目,風向是「和平統一沒問題阿」、「和平協議沒問題啊」等等,加上韓國瑜種種跳票,和柯文哲力量不夠大小聲會被笑,與種種內政的失能,與失言,引起了人們的反感.
ptt這時在幹什麼呢?在抓綠網軍.
這時,我笑了.
有柯粉版主,散播了神奇id濾鏡,把批判柯文哲的人做記號;網軍怎麼抓,都是綠的,其實,那種亂槍打鳥的方式,無辜的人所在多有,只要上板務版,就會看到很多人明明沒說話,只因為id有所連結,就被點名了,然後他們要自己上來解釋自己不是.
神父個人其實是反對任何網軍,或政治勢力,介入網路和ptt,但我也不是個左膠,如果有親中候選人介入已經十分嚴重,要其他人在旁嚴守高潔,勿沾網路,好比搶匪已經洗劫村莊,村莊內部的村長之流,早已失能,若其他人在高唱和平主義,而不用點手段抵制搶匪,訴諸於清高的標準,放任白粉作亂,謠言四起,那,才奇怪呢.
說到謠言,除了蘇啟誠的大阪處事件,陳其邁的耳機,中國新歌聲事件,有台大鄉民反映問題,卻被指稱造謠,禁言水桶,有Kofan堅持「堅持場地沒有經過文化局」所以誣指他人造謠,事實證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科長全程參與協調」,蔡英文在雲豹甲車上不願涉水、吳音寧送紅酒、圖利...等等.
對於所謂1450,我不會認為那是一種正義的一方,或者是必要之惡,不過若從Kofan檢舉的角度來說,有些只是挺香港,然後被檢舉,1450;有些是捧蔡英文,1450,有些是澄清假消息,1450,有些宣揚政府政績,1450,有些批判柯文哲,還是1450,整體來說,危害並不大,反而具有正面的意義.
反而是Kofan的危害較大,他們拿特定人士單方面的檢舉-來塑造對1450的恐慌,網軍都是綠的,來危害我們的印象,並成為柯文哲、韓國瑜的政治籌碼,兩人同聲一氣,用來轉移焦點,迴避自己的質疑.
柯文哲買的公關公司網軍行為有見報的,韓國瑜選舉時出現的中國騰訊員工成立的挺韓粉絲團,短時間聚集了萬起跳粉絲,操著廈門話假裝台語的youtuber,最近還有什麼x國人的,據說原本只是個街頭藝人,看他說的話,似乎是寫好稿子,上頭有不少中國用語.
若要把這檯面下的東西當作一種議題來打,柯文哲滿嘴新媒體、自媒體,台北市各種奇奇怪怪的預算條目,人事任命,韓國瑜的境外勢力大軍,這些基本上都是不堪檢驗的.
神父仍然希望網路正常化,不過在網路行銷公司產業興盛的現在,這個灰色產業鏈恐怕遏止很難.
不過,我仍希望盜亦有道,仍然需要遵守某些「價值」,不要去侵奪自然使用者的空間.
像是柯文哲和韓國瑜,我想是沒什麼資格去講網軍這回事,因為他們當初的所作所為,早已逾越了價值這回事,brother.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徵 才 在 早安.台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鑄字欲」之下,鑄煉文字、鍛字成篇...... 什麼是「文學年金」?
http://www.rti.org.tw/radio/programView/id/789
◎人文巡禮-台北市第21屆文學獎開跑了!
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主辦的台北文學獎,已成為每年華文文學界最重要的活動,透過徵文讓有文學夢的人藉此一展長才。
專訪 台北文學季活動企劃 黃基銓( 黃丹尼)談本屆文學獎主題「鑄字欲」。
用意在於喚醒文學創作者創作的初心,願意潛心在書房裡「鑄煉文字、鍛字成篇」。
本屆台北文學獎徵件項目分為「競賽」及「年金」兩大類。
競賽類徵文包括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臺劇本五大項目;至於「文學年金」則是國內首創。
第一階段依投稿者提出的寫作計畫,選出入圍作品3名,先頒發入圍獎金20萬元。
第二階段是一年後3篇作品完成,再從中選出一位得獎者,加頒發40萬元獎金。
為了培植與發掘優秀舞台劇本,「臺北文學獎」早在2011年首創「演出製作獎金」,只要是獲得舞臺劇本首獎者,就可以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申請最高30萬元的「演出製作獎金」。
有關台北文學獎徵文活動簡章請至「第21屆臺北文學獎」官網(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1th)查詢。
另外2019年臺北文學季的主題則訂定為「文學移動──街角遇見說書人」。
將以四大主題:「書街‧移動」、「性別‧流動」、「閱讀‧轉動」、「族群‧游動」,暢談文學。
明年四月還將舉辦文學特展,以「耳朵帶路──臺北街道尋聲」為主題,結合聽覺的感官文學、文本形式的轉化以及臺北街聲的採集與運用,讓耳朵帶路,輔以文字、輔以影像,聽見臺北、聽見文學、聽見自己。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徵 才 在 台南市議員林易瑩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性平書展不性平
#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審查機制
#緊急救護回歸專業判斷
#違章建築成為不定時炸彈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低人口高空屋房價漲不停
#性平不性平玫瑰少年書展有這個?
今年是台灣的同性婚姻元年,但在台南市立圖書館十月舉辦的「性別平權‧擁抱玫瑰少年主題書展」當中,卻展出內容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書籍,諸如「母親可以和女兒玩家家酒」、「父親可以和兒子玩騎馬打仗」等等論調,我認為如此缺乏性別意識的書籍,卻可以於性別平權書展中展出,相當荒謬且諷刺。
圖書館業務屬文化局管轄,文化局應針對此一疏失進行檢討,並加強人員的教育訓練,但教育局轄下的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網站上,就已有由中央教育部審核完備的性平書單,已經有的書單為什麼不好好利用?此狀況也顯示出台南市政府在橫向溝通上的不足。文化局也承認,這本書的確不適合放在性平書展裡展出,會檢討並改進。
#晨光時間教材誰來把關
針對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質詢,在教育局提供的教材當中,有「等待真愛手環」、「認識婚前性行為的後果」等帶有既定價值觀的內容,然而教育局對晨光時間志工團體入校的掌握狀況,也是由我行公文至教育局後,才開始採取動作進行全市國中小的普查,這樣的把關力度是否太過消極?
我要求教育局應參考台北市作法,針對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補充教材建立審核機制、以及針對晨光時間校外團體入校應開放家長、教師觀課,讓家長可以確認和了解教材的內容。最後教育局長承諾,不當的教材必須離開校園,性平教育應由專業的老師來進行教學。
#緊急救護回歸專業判斷
根據中央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9條法規以及內政部函釋,賦予救護員在處理緊急傷病患案例時的送醫判斷權力。然而,臺南市消防救護車收費執行要點卻違背中央法規,該要點的內文形同開放讓緊急傷病患可以指定後送醫院,讓民眾的指定權凌駕於救護員的判斷之上,漠視他們的專業。我要求市府,救護車收費與否應該只針對非緊急的狀況,而非連可能危及生命時,都還開放付費指定後送醫院。相關局處應趁收費機制上路前審視台南救護車相關之要點與規則是否存在漏洞,若有則盡快修法改善,讓台南的醫療體系能夠回歸救護專業,不再發生悲劇。
#違章建築成為不定時炸彈
目前台南尚存許多違章建築,光未登記工廠的部分就高達3000多間,這些工廠若發生火災,常會因為難以取得建築設計圖而無法即時了解工廠內部構造,且工廠往往缺少合格的消防設備,若建於農地中,更可能不易取得消防水源,增加救災難度。違章一般多鐵皮構造,若遇火便很容易因為高溫而變形,致使建築結構不穩,讓消防員必須冒著更大的風險來救災。因此,我要求市府應該要好好檢視並且徹查所有台南市的違建數量,該拆的就不要心軟,莫等到像台中的違章工廠大火事件發生,有消防員因此喪命時才肯檢討。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從大前年(2016年)開始,桃園、雙北就開始陸續開辦取消內側車道禁行機車,2017年至今,六都均已長時間試辦、評估,新北、桃園更全市取消內側禁行機車的規定,六都以外,基隆市也開始試辦此一政策。
在台南,右側車道常常被違規臨時停車的車輛佔據,縱使沒有臨時違停的車輛,當汽車在尋找停車位、切換車道準備右轉時,外側車道很容易就被一台車子完全佔滿。此時,機車騎士如果不想撞上去,只能被迫切進內側車道,如果內側有禁行規定,機車族等於在生命危險和違規中被迫擇一。
在各縣市試辦之後,數據上顯示違規情況、肇事率並未惡化,桃園市的試辦路段,在2017-2018年度,事故率更是下降了40%,可見此一政策的成效值得期待。可惜的是,台南市政府面對此一狀況,可說是反應遲緩,至今仍遲未跟進。在本次總質詢中,林易瑩要求台南市交通局提出具體規畫,交通局也承諾3個月內會完成路口盤點以利進行試辦,並進一步研議,如果是特別狹小的路口(例如二線道T字路口)除了取消內側禁行機車,也應評估是否有取消強制二段式左轉的可能性。扣除掉捷運系統發達的台北市,台南機/汽車比率為六都中第二名,汽機車數量差距達224%,政府應該照顧廣大機車族需要,讓我們可以平安上路、開心回家!
#左側不給行右邊要臨停機車騎士何去何從
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台南市2019年第二季房屋價格值數相較於去年同季,漲幅為六都最高,與全國相比增幅多達3倍,同時也是連續第五季上揚。自縣市合併後,購屋平均單價從每坪10.5萬元成長至14.8萬元,漲幅近41%。這些數據顯示,台南的房價增幅驚人,年輕人買房的負擔沉重。
台南不僅房價提昇,人口也呈現下降的趨勢,總人口數從2017年持續下降至今,已快跌回縣市合併前的人口水平,生育率更是六都最後;更慘的是,台南的空屋率也高於全國平均,顯見台南的房價主要是炒房的結果。觀察六都的囤房成本,持有三戶以上房地產,台南市既沒有採累計稅率、每棟課徵稅率亦為法定範圍內最低,並且也沒有完全依照時價計算單棟房屋的基價。在這個情況下,台南完全成為投機客的囤房天堂。希望市政府能提出具體的打房政策,讓台南成為青年人願意安居的城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TvBy7goxMA/hqdefault.jpg)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徵 才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日縣政總質詢排了視察的行程,
第二組議員的質詢部分會從下午 3:30 開始
也請大家持續關心定期會的狀況
另外,不好意思近期產出緩慢,我們會趕緊補上各質詢片段
________
以下是森堡在5/10針對主計處與地政局的業務報告所質詢的內容
質詢重點如下:
✅ 關於主計處
1. 金門地區的基金用途都大於收入,用途也都併決算,議會根本無法去審核到預算的流向
2. 依照台北市的狀況,每年從土地平權基金撥補回台北市的財政不超過10%,而金門並沒有統一標準與限制,似乎違背了原本土地平權基金創立的精神
3. 以市港路為例,撥補回縣庫的這八億不但對之後區段徵收或重劃所需資金沒有幫助以外,反而讓縣府有掩飾隱密財政問題之疑,請仿照台北市政府訂定撥補回縣庫的辦法。
4. 金門縣政府近幾年成立了很多基金,從公庫轉用途到基金內不僅造成議會無法管控預算的花用,也容易造成縣府財政的僵化,是否要檢討縣內所有基金的成立與使用,考慮廢除各項基金,讓其使用可以重回預算編列的正軌上?
5. 中央有一些名目是可以爭取經費,例如前幾日質詢到的國際交流議題,中央就有「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推動國際教育要點」可以進行申請,這部分主計處或行政處是否可以協助整理告知或辦理?
6. 預算書請電子化,為落實縣政透明,亦建議能統一放在縣府的政府資訊公開或其他網路位置以供下載。
____
✅ 關於地政局
1. 呼應土地房價飆漲的議題,區段重劃後的土地將其標售出去,是不是會助長炒地的風氣?
針對這一點,局長提到的外部資金的投入與創意進入,是有助於地方產業的發展,然而,以陳福海縣長任內 104 年市港路土地售出的狀況,現已109年了,該精華地段為金湖地區創造了什麼樣的產業發展?更不用說該地段某些區域現在還有公部門進入維護整理,不僅與局長的售出美意不符,反而恐造成公部門讓人觀感不佳的情況發生。
2. 內政部曾釋法過,區段徵收重劃過後的土地之標售,應以土地無法設定地上權者才來做標售,有土斯有財,這類型的用地如果是為了地區發展,是否應用租用而不是標售的方式呢?
3. 土地平權基金在去年大選前,核定進用人員5人、聘用人員1人,另外包法律專業諮詢三百萬、人力派遣外包兩百四十萬,請問有沒有選舉綁樁之嫌?是否也會造成外部人員觀感不佳的狀況?
4. 金門近幾年的歷史建築或古蹟被交易出去,是不是請與文化局跨局處合作,建立通報機制,未來可以讓這些建物避免被交易後遭到破壞或其他惡意處置?
5. 早年土地量測技術與現今技術有落差,導致有土地面積減少或增加,希望地政局這邊能列入下鄉宣導或是盤整的重點項目。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YXkQCC0HDg/hqdefault.jpg)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徵 才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 #木雕創作展 #翁千筑專訪
靜止的溫柔與憂愁
著迷於人們淡然所思的表情與氛圍,翁千筑以木雕刻劃人像,試圖傳達生命經驗中的憂愁與溫柔,期許作品中的生命力讓觀者投射所感。
▶成長過程◀
成長於嘉義布袋的翁千筑,與我們聊起自己的成長過程,每位家人對她走藝術創作這條路都有所影響。對文化歷史很有興趣的父親,節儉卻不吝於為家中添購書目,許多美好的童年回憶就是伴她成長的漢聲繪本。在幼稚園任教的母親,讓她幼時開始接觸摺紙、3D手作紙模型,啟發在立體類創作的興趣。除了父母親,身為老么的翁千筑有兩位優秀的姊姊,她微笑說家有三姊妹,十分熱鬧也發生許多趣事,從小擅於畫畫的二姊可說是繪畫的啟蒙者,說到大學考取台藝大雕塑系,翁千筑笑說進入台藝大是一圓與姐姐同校的夢想!
▶求學與踏入創作◀
木雕創作削、切這樣(減)的過程,對翁千筑來說如同挖鑿內心深處,在創作時釋放自己情感,這也是為何翁千筑如此喜愛木頭的原因。她從小性格就很鮮明:我喜歡整理東西、收納整齊,也善於保存物品,應該是有點整理癖吧!在她的創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不疾不徐的步調,與有些內斂拘謹的氣質。在台藝大求學期間,只要創作上遇到技法上的瓶頸,翁千筑便會默默投注更多時間來克服問題,也因此經常在早上五、六點遇到來工作室看學生作品的老師。翁千筑認為老師們願意在課後私人時間來關心學生創作很令人感動,也感受到系上師生間緊密的關係。木雕創作的啟蒙恩師為賴永興老師,另外一位楊北辰老師則是思想上的啟蒙老師,畢業展時楊老師一句話:妳的作品有一種氣質。成為翁千筑持續創作的原因。大學畢業後為顧及生計歷經了五、六種工作,其中有台北故事館的導覽員與咖啡廳店員等,也因為擔任導覽員這份工作,有了機會訓練面對大眾的膽量與口條。
▶以人為創作◀
從很小開始翁千筑便對(人的表情)產生興趣,尤其著迷中性獨特的氣質,作品中的人物多半來自翁千筑的想像,再參考自己的樣貌刻劃而成,藉由記住生活中片斷的畫面或感受,表現記憶中的情緒。
人物木雕創作者中,翁千筑很欣賞日本的舟越桂和義大利Bruno Walpoth,他們的作品都有著平淡的表情,卻極具情感穿透力,能深深打動她。兩位木雕家的作品呈現也是她想追求的美與目標。Bruno Walpoth曾說他對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是最滿意,因此對於作品總是不太自信。翁千筑覺得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滿意、覺得可以更好,一件作品的形成要經過思考與多次的修改與調整,因此她期許能將沒有自信的部分轉化為前進的動力,讓創作達到更高的境界。
▶溫柔與憂愁◀
此次展出主題(靜止的溫柔與憂愁)象徵著正面與負面情緒,兩者存於她的性格當中,也在作品中交雜並存著(憂愁)來自於她的性格特質,經歷親人的病逝,以及生活不穩定所帶來的焦慮、憂愁與壓抑的狀態…,在翁千筑看似平靜的表情下,內在部份卻是情感濃烈、亟欲宣洩,卻又難以釋放。她將這些情緒置入作品當中。除了憂愁,(溫柔)也是她本質的一部份,那淡淡的溫柔是什麼樣呢?翁千筑舉例攝影師Jenny Lewis在母親與新生兒的系列作品中,母親溫柔而淺淺的微笑,就像是她欲表達的溫柔氛圍。
▶將生命經驗融入作品中◀
翁千筑所刻劃的人物以簡單的肢體動作,表達出在生命中各種困頓、焦慮抑或欣喜的心理狀態,希望作品能呈現某種情緒與氛圍,緩慢滲透而出,引領觀者進入我想表達的靜與美。相似的沉靜感,藉人物臉部些微的表情差異和肢體動作,營造出不同的氛圍。
藉由下面介紹本次展出的三件作品,希望能讓讀者與觀者更了解作品背後的故事與氛圍,(夕陽下等待)刻劃年輕女子拉長著頸與思索的表情,似乎獨坐久候多時,源自於翁千筑看見至親坐在椅上、思念已逝老伴,那看向窗外、望其歸來的樣貌,將等待思念對方的氛圍轉換為不同形體的木雕呈現出來。(入懷)刻劃兩位相似的人們輕擁彼此,臉上掛著淡淡的微笑,默契不言而喻、樣貌有許多契合之處,這件作品在表達遇到氣味相投、聊得來的知己時,感到輕柔放鬆的甜蜜、欣喜之感。(融不進的圈)則是翁千筑以自己的樣貌作刻劃,前傾的姿態像是想要接近,卻微駝著背、避開視線交集。人物的表情與姿態象徵創作者逃避於人群,卻想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矛盾感,消失的嘴巴代表其不善言語,在團體中常感覺到格格不入的邊緣感,孤獨而壓抑的心理狀態。
電影導演李安曾說:我是個脆弱的人,但我真誠地面對自己的脆弱,才有動人的作品。對翁千筑來說,創作像是揭露自己內在的過程,當中有些矛盾、猶豫與膽怯,對她來每件創作都像是一種自我挑戰與突破。
翁千筑 – 以木雕將記憶中的情緒用簡單的肢體動作刻劃出來,靜靜傳達那憂愁與溫柔並濟的氛圍。
翁千筑簡歷:
2012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畢業
2014~至今 /進駐於435藝術家工作室, 435藝文特區, 新北
獲獎經歷:
2016 / 第34屆桃源美展雕塑類 入選,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 桃園
2014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入選,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3 / 臺灣國際木雕競賽 佳作, 三義木雕博物館, 苗栗
2011 / 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師生美展 木雕類 優選獎, 新北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fV2ofPQxo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