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網絡觀察:阿富汗動蕩,與你同樣年輕的她們正在戰火中如臨深淵】
「世界可能沒辦法做點什麽,至少世界不應該朝哭泣著的他們祝賀,不該替深陷痛苦的她們說她們非常幸福。」
「當塔利班掌權時,學校將不會再有女孩子,而此時,阿富汗有900萬個女孩在上學。就在這幾周,塔利班摧毀了多所學校,200多萬女孩將被迫輟學。」
上周日(8月15日),最後一個阿富汗主要城市首都 #喀布爾 被塔利班士兵攻佔、#總統府被佔領,一日之内,總統阿什拉夫·加尼宣佈辭職逃亡,塔利班宣佈從政府將移交權力、戰爭已經結束…
阿富汗政府軍在兩周内快速敗退引發全球譁然,一則城陷前喀布爾商店主緊急用白漆覆蓋女性廣告的影像快速傳遍社交媒體。在這些被掩蓋的廣告中,美麗的女性模特穿著西式的白紗裙,長髮自然披散未被頭巾覆蓋;但這樣在西方國家司空見慣的造型,在奉行伊斯蘭教遜尼派中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想的塔利班看來,卻是「傷風敗俗」的。
如今塔利班即將重新執掌阿富汗政權,在嚴苛的塔利班律例之下,阿富汗的女性們還能穿上美麗的紗裙嗎?
#重返黑暗時代?
「他們屠殺我們的人民,他們綁架許多兒童,他們將女孩作為童養媳賣給了他們的男人,他們因為一個女人的打扮謀殺她 ,他們活活挖掉一個女人的眼睛,他們折磨並謀殺我們最受愛戴的喜劇演員之一…」(相關中文翻譯來自公眾號《同時》,已取得授權,相關內容已遭微信刪除)
知名阿富汗電影製片人薩拉·卡里米(Sahraa Karimi)8月13日在個人社交帳號上發佈的這封公開信,在國際輿論引起震盪。信中她指出阿富汗女性 #因塔利班大量失學、藝術家被威脅;面對國際的沉默,她痛苦的說:「我無法理解這個世界。我無法理解這種沉默。」
不少推特網民難過於她信中提到的女性殘酷處境:「很難想象當她寫這封信的時候有多絕望」「我們不應該生活在一個 #受教育女性被迫害、#兒童被强制結婚 的世界」。大量網民嘗試tag聯合國(UN)、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人權組織尋求幫助,詢問「我們是否有能力為這些女性提供生命援助?」也有人質問失去美國援助的阿富汗的軟弱,「一個嚴肅的問題:20 年來,美國和其他國家向阿富汗政府派遣了軍隊、提供了財政援助和軍事援助,所有這些金錢和努力有帶來什麽改變嗎?為什麼沒有正確使用它們來建設一個國家?」
在聲援的評論中,不少印度網民感同身受、呼籲印度施以援手。一位印度網民寫道,「當克什米爾的印度教徒撤離之時,當印度的無辜者被强奸殺害之時,沒有任何國際論壇聽到我們呼救的聲音。今天阿富汗的境況與我們當初多麽相同,每個人都只是冷漠的注視、卻無人發聲反對。這就是殘酷的世界,現實更加痛苦。」鄰國伊朗的用戶也留下評論:「最傷人的是這一切的野蠻侵略、掠奪破壞都是以神的名義做的,而狂熱的人類只是玩具。」
然而,除了在推特上轉發呼籲,不少網民也感到力不從心,「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麽,太無力了,除了流淚我什麽都做不了」。更多的人開始擔憂卡里米的安全:「請一定要平安」「如果有可能請多用英語更新情況」。
在卡里米隨後的更新下,確實出現了幾則讓人憂心的阿拉伯語評論:「卡里米女士,如果阿富汗情況平定了、塔利班沒有像你預計一樣對待你,你會怎麽辦?」「塔利班會因為你的異見殺掉你。」
#人權危機?
據BBC報導,1990年代塔利班統治下,婦女被迫穿著全身罩袍、10 歲以上女孩的教育受到限制,包括公開處決在内的殘酷刑罰被推行。就在一個月前的7月16日,《印度斯坦時報》還曾報導塔利班發表聲明,要求阿富汗當地宗教領袖提供 15 歲以上女孩和 45 歲以下寡婦的名單,以供與他們的戰士結婚。
「阿富汗的婦女和女孩都被抛棄了。 她們的夢想和希望呢?她們為之奮鬥了二十年的權利呢?」著有《追風箏的孩子》等暢銷書的阿富汗裔美國小説家哈立德·侯賽尼(Khaled Hosseini),在個人推特賬號上轉發一名阿富汗女孩的視頻、表達對塔利班占領後女性權力的擔憂。視頻中女孩表示,「我們什麽都不是,因為我們出生在阿富汗…我們在被歷史慢慢絞殺。」侯賽尼所發起的 #PrayforAfghanistan 詞條,成為了網絡聲援阿富汗的標簽。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僅在過去一個月,就有超過 1,000 名平民在阿富汗的戰火中喪生。戰亂之中,比起大國局勢更值得關注的,可能是此刻正在生死邊緣掙扎的阿富汗人。阿富汗人即將面臨什麼?雖然各國都表示「尚不明朗」,但其實2001年前塔利班的統治已經給出過答案。誠然,塔利班剛剛表態「將允許婦女出門上學、工作」,但這種口頭保證在1990年代就做過好多次,每次都以「阿富汗缺少基礎設施、不能保證婦女安全」為由變卦。
處境更為危急的是阿富汗60%的非普什圖人口,尤其是至少10%的什葉派穆斯林。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的不完全統計,從5月末塔利班發動進攻以來,已有250萬阿富汗人流離失所,其中80%為婦女和兒童,這個數字還在呈指數級增長。戰火讓農業活動幾乎停擺,目前境內有1/2的兒童處於嚴重的營養不良中。這還不是全部,在上一輪統治中塔利班有大肆屠殺被佔領城市的平民的記錄,而本輪進攻雖然注意國際輿論影響,但也已經有數起針對曾與政府合作的阿富汗人、什葉派以及女學生的爆炸襲擊。
塔利班在戰鬥中不會刻意迴避平民目標,橫死街頭的人更無法統計。很多阿富汗人通過媒體呼籲國際社會關注阿富汗即將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聯合國也要求各國向塔利班施壓、並對難民開放邊境。然而作為回答,為了應對可能湧入的難民潮,奧地利、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希臘等國立刻收緊了移民政策,甚至開始驅逐已經在境內的阿富汗難民。
「我處於危險之中——(但)我不再考慮自己了,」在8月14日接受BBC蘇格蘭廣播的采訪時,卡里米含淚解釋她站出來的原因, 「我想到了年輕的女孩們……這個國家還有成千上萬美麗、年輕有才華的女性,她們需要保護。」
端傳媒今日刊出評論:「殘酷的事實就是,站在民族國家視角上,只能看到民族國家。很多國家關心阿富汗,沒有國家關心阿富汗人……塔利班的極端案例讓國際政治中『人』的缺席以一種最諷刺、最災難的方式呈現,而實際在人格化國家的爭鬥中,關於人的考量的缺席存在於大國博弈的每一瞬間。」
「當我們津津樂道地談論國際政治、品評阿富汗風雲中中美各國的進退得失時,需要不斷提醒自己:中國、美國、俄國……尤其是阿富汗的人民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他們從大國博弈中獲得過什麼?他們未來會受到何種影響?作為主權國家人口一部分的自己,跟被主權世界驅逐的阿富汗人,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https://bit.ly/2VQ5Z1x
圖:2010年6月26日,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上學途中的女孩們向裝甲車內的美軍部隊揮手。攝:Chris Hondros/Getty Images
📌卡里米公開信全文:https://www.facebook.com/karimisahraa/posts/369984744490720
📌端傳媒即將刊出深度文章討論為何塔利班能迅速拿下阿富汗;以及資深報導阿富汗的記者的手記,反思對國際媒體在阿富汗戰爭中扮演的角色,敬請期待。
#相關閱讀
【美國撤軍後阿富汗局勢解析:塔利班重新佔領國家?中亞變為新冷戰犧牲品?】
https://bit.ly/3risY0s
★ 8/30前加入 #端Plus會員,免費送《端六週年電子書》:https://bit.ly/2UL1Tqt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阿富汗 #塔利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
「反社會人格國小」的推薦目錄: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怎麼培養孩子體貼的心?羅老師說懂得「感恩」、心裡有「愛」的孩子,自然就會體貼】
「孩子在困苦、貧瘠的環境成長,未必就能長出感恩體貼的心;所以孩子未來懂得體貼與否,還是要看大人的身教、以及給予的教育。」- 羅寶鴻
…………….
羅老師您好:
已經follow您的FB一段時間, 對您的教育理念很認同, 您的文章也讓我在教養小孩上有很多啟發. 昨天發生了一件事, 讓我擔心我家4歲的孩子(老大) 是否被我教養的不知感恩, 而讓我惶惶不安.
我家背景: 全職媽媽帶2個小孩. 大寶目前是小班生. 我自認是慈母但要求紀律, 對孩子的教育和個性成長會特別注意. 所以二寶和大寶相差2歲4個月但互相很友愛. 家中收入在新北市還算不錯, 吃的用的不會缺, 但也不會給孩子用名牌 (通常是lativ & net打折採買的, 鞋子是全家福買的). 我重視孩子們要常運動, 所以每天放學只要天氣充許就是去公園或學校玩. 除非是特殊情況 (比如一個星期都在下雨), 才會想說花錢帶他們去一次室內遊樂場玩.
也許是4Y後突然很有自我意識, 前天本來的行程是要帶孩子去有湖的公園餵魚, 途中經過了一個先生曾帶孩子去過的付費遊樂場(那次也是整個週末都在下雨), 孩子突然一直說他想去. 我回說不可以, 不然等下次生日時再帶他們去. 我當下的想法是, 不能讓孩子予取予求, 破一次例, 之後就很難收拾. 我希望讓他認為, 去一次這樣的遊樂場是只有在生日或節日時才能有的機會. 大寶不甘願的跟著我來到公園時, 突然爆發, 大哭大叫和我說這裡一點也不好玩, 他想要去有玩具的地方玩, 這樣他會不開心 (重覆N次). 我和他解釋去室內遊樂場是很貴的, 爸爸要辛苦加班才能讓我們去. 但他完全聽不下去. 動之以情無效但我也是鐵了心. 干脆和他說, 你可以在這裡繼續哭鬧(反正是空曠場地), 我要帶弟弟去餵魚, 他就一把抓住我的腳但還是不肯鬆口堅持要去遊樂場玩.
最後.... 我和他說我決定大家直接走回家不要回原路坐公車, 因為經過那間遊樂場他又要哭鬧 (對, 我問他如果走原路回去坐車, 經過遊樂場他會不會哭鬧, 他說"會."). 他才發現事態不妙, 終結了哭鬧, 然後我也給了他台階下(問他要不要坐上本來是給弟弟坐的推車, 問的當下弟弟已經下推車逛公園了), 他在推車上賴了一陣子後, 到了湖邊他還是下來餵魚.
雖然孩子才4歲1個月, 這也是他第一次發生這種事, 但我很緊張. 我的孩子和我不同, 他出生時, 我們家的經濟讓他可以去上不錯的私立幼兒園 (但不是貴族學校), 同學都是來自重視孩子的家庭. 每次學校有同學生日他們都會有禮物或點心. 先生的原生背景和我十分不同, 加上他是急性子, 比如玩具如果壞了就說再買個新的比較快. 而我則是認為可以修就修, 如果提醒了還不注意把東西弄壞那就一陣子都不會再給. 大概3歲半時我就發現孩子也會跟著說”買新的就好”, 那時起我就提醒先生不要再這麼說, 也開始和孩子說他們是很幸福的小孩, 很多小孩連吃穿都有問題. 我以為這樣的提醒就以足夠, 先生也有刻意避免再隨口說”買新的”的話, 但沒想到還是發生了2天前的這件事.
我回到家想了想到底該怎樣和孩子說, 後來我和他這樣說. “如果你真的很想常常去要付錢的遊樂園玩, 媽媽可以讓你去, 但這樣的話, 媽媽就要回去上班賺錢. 因為你想要去的遊樂園很貴. 這樣的話, 你就要和其他同學一樣, 等到天黑爸爸媽媽下班才能來接你. 這樣可以嗎? 很多你的同學其實爸爸媽媽都要上班的, 他們也都是天黑等爸爸媽媽來才回家.” 我這樣說不是威脅他, 而是想讓他知道他想要的, 想做的, 不是都理所當然沒有代價. (他目前都是第一班娃娃車又近, 4點前就能回到家再吃一次點心).
我覺得困難的點是, 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要體貼他人付出這件事, 我也疑惑4歲的孩子, 是否有能力同理他人? 我自認是個體貼有禮的人, 只要有人協助一定是請謝謝對不起掛在嘴上; 而當初選了一個較好的私立幼兒園, 是怕有習慣不好的同儕而學到不好的習慣. 之後也是打算讓他去上公立國小(國小後比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以他目前的生活圈, 他也看不到(或看不出?)有部份的孩子是沒有像他這麼幸運的. 我搜尋了您之前的文章好像比較沒有針對這部份做著墨, 這問題又很難向其他媽媽們請教, 畢竟每個人家庭狀況不同. 請問羅老師是否能給我一些建議呢? 感激不盡.
擔心的二寶媽上
…………….
你好我是羅老師。
從你的來信裡,我感到你是一位很努力、很用心的母親。你常思考要怎麼做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常省思目前的做法有沒有錯,可以怎麼改進,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而在文中,我看到你對孩子也有做很多很好的事情。
例如:
「我當下的想法是, 不能讓孩子予取予求, 破一次例, 之後就很難收拾」- 基本上這是正確的;孩子固然會有他自己的想法,但基於大人也有自己各種的考量,所以不代表我們一定要配合孩子,給他想要的。你能如此堅定地維持原則,並告訴他你的底線,這是沒有問題的。
然後你說:「大寶不甘願的跟著我來到公園時, 突然爆發, 大哭大叫和我說這裡一點也不好玩, 他想要去有玩具的地方玩, 這樣他會不開心 (重覆N次)」-
孩子會突然情緒爆發,用情緒、哭鬧、大聲的方式跟大人魯,這也是在現今比較尊重孩子的社會觀念下,小孩子常會有的事情。我們繼續看下去...
「我和他解釋去室內遊樂場是很貴的, 爸爸要辛苦加班才能讓我們去. 但他完全聽不下去」- 他完全聽不下去,這也是很正常的,因為情緒正亢奮的孩子,當下無法聽得進道理(其實大人也是)。
所以我常提醒家長,孩子在有情緒時,不要跟他一直講道理,因為會沒用。(至於怎麼做才好,在我的書「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蒙特梭利專家親授」都已有詳盡的說明,有需要可以參考)
然後,你說:「最後.... 我和他說我決定大家直接走回家不要回原路坐公車, 因為經過那間遊樂場他又要哭鬧 (對, 我問他如果走原路回去坐車, 經過遊樂場他會不會哭鬧, 他說"會."). 他才發現事態不妙, 終結了哭鬧, 然後我也給了他台階下(問他要不要坐上本來是給弟弟坐的推車, 問的當下弟弟已經下推車逛公園了), 他在推車上賴了一陣子後, 到了湖邊他還是下來餵魚. 」-
很好的做法,這正是正向教養裡所說的:「決定你要做的,和善堅定地執行」。
你既用尊重他的態度堅持原則,並沒有因為他的情緒而妥協,也沒有用對立的姿態指責他,卻說出了他繼續這樣會有的後果,讓他後來做出了較好的選擇。你能做到這樣「和善且堅定」是很難能可貴的,也因為如此,所以你的孩子瞭解到「不是一直用魯的就會得到想要的」。
我也會建議你下次下課後,如果要讓孩子去公園玩,可以先給予孩子「事前約定」,事先告知他們:今天下課後媽媽會去帶你們公園玩,不會去遊樂場。如果你們想去公園,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去;若不想去公園,我們就回家。但如果去到公園卻一直用哭鬧的方式說要去遊樂園的話,那我們就回家了。
跟孩子約定好再去,去到如果魯就會家,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裡的「自由與紀律」 - 透過給予孩子有規範的自由、有限制的自由,逐漸讓孩子學習做出正確的選擇。
另外,「大概3歲半時我就發現孩子也會跟著說”買新的就好”, 那時起我就提醒先生不要再這麼說, 也開始和孩子說他們是很幸福的小孩, 很多小孩連吃穿都有問題. 我以為這樣的提醒就以足夠, 先生也有刻意避免再隨口說”買新的”的話」-
這也是對先生、對孩子很好的提醒。「惜福」是很重要的觀念,要從小由大人的身教上慢慢讓孩子瞭解。
至於接下來你跟孩子這樣說,我有一些建議:「... 如果你真的很想常常去要付錢的遊樂園玩, 媽媽可以讓你去, 但這樣的話, 媽媽就要回去上班賺錢. 因為你想要去的遊樂園很貴. 這樣的話, 你就要和其他同學一樣, 等到天黑爸爸媽媽下班才能來接你. 這樣可以嗎? 」
我不會這樣跟孩子講,因為萬一他說「好啊~ 那媽媽你去上班,讓我可以去遊樂園玩」,就弄巧成拙了!!
你想要「讓他知道他想要的, 想做的, 不是都理所當然」,只要透過剛才這樣「和善且堅定」地守住你的原則,他就會慢慢瞭解了。你也可以說媽媽不想常常花錢去玩,因為大人賺錢很辛苦,點到為止就好;因為年幼的他,確實還沒有足夠的成熟度瞭解何謂「物力維艱,要多惜福」的觀念。如果大人的身教是如此,對孩子也是如此,其實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著,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從大人身上體會到。
所以,最後你問到:「我覺得困難的點是, 我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要體貼他人付出這件事, 我也疑惑4歲的孩子, 是否有能力同理他人? 」- 這是要等孩子慢慢長大、成熟了之後,在對的成人與環境薰陶下,孩子才會瞭解的。
什麼樣的人會體貼呢?簡單來講就是懂得「感恩」、心裡有「愛」的人,自然就會體貼。要培養孩子感恩與愛心,我常鼓勵家長要落實「睡前三件事」,你的孩子現在已經四歲了,可以開始進行。
在每天睡前,在燈光美氣氛佳的床上,睡前故事結束以後,我都會跟我孩子具體地說三件今天我要謝謝他的事;然後,換他跟我說三件今天他想謝謝爸爸的事。這樣的做法,不但能培養孩子感恩的心,還能透過我們的言語,增長孩子歸屬感與價值感,這養成孩子未來正向人格最重要的兩大關鍵。更詳盡的說明,你可以參考我的線上課程。
最後你說:「當初選了一個較好的私立幼兒園, 是怕有習慣不好的同儕而學到不好的習慣. 之後也是打算讓他去上公立國小(國小後比較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但以他目前的生活圈, 他也看不到(或看不出?)有部份的孩子是沒有像他這麼幸運的」-
孩子在困苦、貧瘠的環境成長,未必就能長出感恩體貼的心;
所以孩子未來懂得體貼與否,最重要還是要看現前大人的身教、以及給予他的教育。
很欣喜知道你是一位這麼用心的母親,也因為你的提問,帶出了我很多想跟家長分享的話。
祝福。
更多安定教養學請看:https://cplink.co/yab6nz9d
羅老師的線上課程: https://reurl.cc/qm20kN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靈重建有我同行 法鼓山僧團領眾三時繫念
法鼓山僧團於4月9日上午9點,在信行寺舉行「三時繫念祈福超薦法會」,由副住持果醒法師主法,臺東市長張國洲、臺鐵臺東站長楊舜安與當地上百位鄉親,陪伴日前太魯閣號事故中的罹難者家屬,虔誠同為亡靈及傷患,以佛事做布施、供養,祈願代受苦難的同胞,放下驚恐與牽掛,逝者安息依願往生,傷者安心早日康復。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法會圓滿前,專程搭機前往關懷與會的罹難者家屬,並且為數千名網路共修的信眾連線開示。方丈和尚表示,太魯閣號事故中罹難、受傷的同胞,大多數是花東民眾的親友,他們承擔起大家的共業,因此僧團特地在臺東舉辦法會,希望能超薦罹難者往生極樂世界,祝福受傷的民眾能平安度過難關。
「示現無常相,更起大悲心。」方丈和尚進而以佛法與悲慟難捨的家屬分享,生命會有無數次旅程,可以感恩此生與罹難親人的因緣,並且為他們祝福;而社會大眾也當感恩受難者的示現,加緊學習奉獻利他,共同以慈悲心待人、以智慧心安己,一起反省相互合作,消彌災禍的發生。隨後,方丈和尚更前往臺東殯儀館,與縣長饒慶鈴、市長張國洲共同撫慰罹難者親友。
面臨突然的無常巨變,罹難者家屬、傷患乘客難免身心受創,為護念他們的安穩及安全,法鼓山花蓮分會義工從太魯閣號事故發生至今,主動排班前往醫院、殯儀館,協助關懷助念、接送往返,或應家屬需求,沿途誦念佛號,陪同罹難者的大體返回家鄉。
國小老師江郁倩說,事故當天收到群組通知,立即暫停休假計畫,她兩度陪同罹難者的家屬、護送大體回到臺東,自己再開車或搭火車返回花蓮;沿途聽著家屬為往生親人高聲念佛,望見信行寺的法師、義工,在殯儀館靈堂周圍列隊助念守候,都令人格外感到安心。
到花東各地傾聽、答覆罹難者親屬的提問,並轉達僧團對助念蓮友、救護人員的身心關懷,關懷院常哲法師表示,全國的支持、人心的溫暖,在在帶起整體社會正向的療癒作用,有家屬也將法鼓山提供的慰問金,轉捐回來做公益,希望罹難親人的愛,可以在人間流轉不息。
提供傷難事故家庭,可以感到身心平安自在的空間和時間,信行寺監院常覺法師說,傷難者家屬在念佛時難免會聲淚交錯,這是一種健康的情緒宣洩;而鄉親們也都在默默付出關愛,有站務人員為搭車到花蓮的法師買下來回車票,也有廠商和義工發心護持舉辦法會所需的器材,可以感覺得到,人人都想奉獻自己的微薄心力,表達對於傷難者及其家屬的深切關懷。
法鼓山表示,「三時繫念祈福超薦法會」將是事故後心靈重建的開始,法鼓山慈基會、人基會、關懷院以及各分寺院會團,都將持續藉由長期慰訪、提供心靈及生活禪法課程等等,為此次事故中身心受創的民眾、罹難者家屬,以及無私奉獻的救難人員,提供所需的安心服務,一起朝向心安平安的道路前行。
#三時繫念祈福超薦法會
#法鼓山信行寺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人性越界.犯罪心理解剖書:首部監所心理教師視角,逼近犯罪行為的起心動念」介紹
訪問作者:陳建安
內容簡介:
人性若是邪惡,犯罪還需要解釋?
善惡的界線真的有那麼容易跨越嗎?
僅憑外顯行為,就能將人歸類為好人或壞人嗎?
情殺、隨機殺人、分屍、家暴、性侵、
縱火、毒癮、黑吃黑、酒駕、神棍……
是衝動、僥倖心態、精神失常,還是理性預謀?
走進時間收集器──監獄,一窺被禁錮的慾望和眼睛
本書深入解讀臺灣近年來重大刑案,包含隨機殺人、殺童、恐怖情人、性侵、縱火、青少年毒品成癮等社會問題,深入剖析其心理痕跡,揭開犯罪者的精神狀況、異常人格、成長背景以及犯罪促發動機與監禁心理歷程。
本書不是以刀光劍影、血腥殺戮的犯罪情節,來滿足我們對違法者的變態圖像,而是作者富有獨特而細膩的社會心理對話,以及逼近圍牆內受刑人生命的日常流淌。
✦你想知道捷運無差別殺人犯──鄭捷的犯罪動機嗎?
✦所謂的正常人和犯罪者之間,距離沒你想的遠,而且存在更多共通點?
✦惡魔真的存在?道德感低落的人就會犯罪?犯罪也會有功能嗎?
✦入監也是要花錢的?被關也算是一種「孝順」?監所的會客室都能看到什麼樣的故事?
✦身為另一種狀態存在的人,死囚會想家嗎?死囚症候群是什麼?
我們常常會驚訝於一個好人,怎麼會做出壞人的事。
臺灣近年發生的重大矚目刑案,從北捷案、北投文化國小割喉案、小燈泡事件、臺大宅王情殺案、多起家暴弒親案與殺妻兒案、分屍案,以及因債務糾紛潛入女友家中勒斃母女二人案等震驚社會案件,這類犯案者一反過往,多為單純、沒前科者,有些還是一路表現優秀的年輕人所為。
作者簡介:陳建安
大三開始便出入監所至今二十年以上,本身生命經驗就是非典型。接觸過少年、成年到死刑犯,一直覺得跟監獄受刑人談話,比起跟學生聊還容易的大學老師。
學歷:
英國羅浮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社會科學系心理學博士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法學碩士
現任職於: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監事
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毒品防制計畫督導
經歷: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系主任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戒毒班團體輔導授課教師
法務部矯正署台北看守所極刑犯個輔老師
專長與研究興趣:
犯罪心理學
矯正心理學
犯罪學
社會心理學
作者粉絲頁: 看啥 犯罪心理解剖室 Chen's crimpsych chamber
出版社: 和平國際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反社會人格-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這時候不能列他為精神疾病,否則每一個反社會人格,最後都變成無罪,社會就天下大亂。應該是他精神先有疾病,之後開始慢慢的自我放棄,慢慢得不到尊嚴,慢慢開始得到精神 ... ... <看更多>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討論] 統神跟國棟是靠反社會人格紅的嗎| C_Chat 看板 - My PTT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實況界最知名的兩兄弟,也是台灣實況最負能量實況台,實在很想知道像這種負能量偶爾看看還可以,但是很多人似乎非常沉迷這兩個實況台,吸收這麼多反社會特質的言論 ... ... <看更多>
反社會人格國小 在 [新聞] 北捷殺人》當心反社會人格心理醫師提4大- 看板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在版上看到他國小及國中的畢業照片
國小還是很正常的感覺 但國中眼神就帶有一點叛逆之氣
想不到長大後......
實在很難想像 國小時候這麼清純的小孩 日後會變成如此
聽說事主小學時候就有把烏龜支解帶到學校的事件
所以以後在學校如果看到有以虐殺小動物為樂的學生 可能要特別小心了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JVLOPLQ ]
作者: KANEDA (姑姑 我愛你)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北捷殺人》當心反社會人格 心理醫師提4大
時間: Thu May 22 09:42:44 2014
自由時報
北捷殺人》當心反社會人格 心理醫師提4大特徵
〔本報訊〕台北捷運殺人狂鄭捷,因具有反社會傾向,持刀殺害4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引發社會恐慌。心理醫生就提醒,如果身邊有親朋好友具有臨床上常見的4大反社會人格
特徵,應特別注意並盡早就醫治療。
台北馬偕醫院精神科醫師臧汝芬昨天在事發當下就緊盯事件進展,並撰文提醒:「人不可
能一瞬間變成殺人犯。」「這個年輕人很可能小時候注意力不足合併行為規範障礙(
conduct disorder ),也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忽視別人的感受,自私、不負責任、衝
動、缺乏罪惡感,常責備或歸咎他人,對自己的過錯卻總有很多理由辯解。」
「長大後,他就出現反社會人格。」臧汝芬醫師說,反社會人格的常見特徵有4項,但不
表示有以下徵狀的人就是反社會人格,反社會人格的人也未必一定有以下徵狀。
一、良心發展不足
他們無法接受或了解道德的價值,嚴重的缺乏良心譴責,所以不會因不道德行為而焦慮或
有罪惡感。他們甚至會輕視那些被他們利用的人。而且受到被利用過的人指責時,不會感
到內疚和不安,更會憤怒、反駁及責罵他人。
二、不負責任和衝動的行為
他們很少為未來長期的利益考量,所以傾向於在短時間內尋求立即的滿足,他們也較為難
忍受例行性或過於複雜性的事物。有需要時,可以暫時跟隨社會一套行事。並且他們對自
己的衝動行為並無法給出充分合理的解釋。比方說,在完全沒有必要撒謊的情況下或者撒
謊並無法帶來任何利益時,又或者即使謊話很容易被揭穿時,他們還是會選擇撒謊。
三、善於利用他人
他們看來幽默、樂觀、討人喜歡,容易解除別人的武裝。他們似乎對別人的需要和弱點有
敏銳的觀察力。他們也擅長辯解與說服別人。
四、無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雖然他們容易得到他人的友誼,但因為他們的自我中心與不負責任,讓他們難以維持一個
真正且良好的關係。他們欠缺同情心、感激和悔意。他們也是不忠實和不負責的伴侶。他
們對於重要事件缺乏一定的情感反應。
在診斷反社會人格的標準上,臧醫師說,對他人權益侵犯及不尊重的廣泛模式,下列至少
有三項符合:
1.無法遵從社會規範,經常遊走於法律邊緣。
2.經常說謊、欺騙。
3.個性衝動,無法做長遠的規劃。
4.情緒不穩,有攻擊性,不時與人鬥毆。
5.不在意自己及他人安危,像超速駕車。
6.在工作上不敬業且不負責任,像亂開空頭支票。
7.缺乏道德、良知、冷漠無情,即使目睹他人受害亦無動於衷。
--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蕉向日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1.61.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00722969.A.55A.html
※ 編輯: KANEDA (42.71.61.156), 05/22/2014 09:44:4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lamda (114.160.71.148), 05/22/2014 10:35:10
※ 編輯: lamda (114.160.71.148), 05/22/2014 10:38:0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