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2:53) ▶ 1938-JUN. 01 超人首部漫畫 /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00:11:26) ▶ 1953-JUM. 02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 / 《#王冠》The Crown (00:36:26) ▶ 1839-JUN....
「六四 電影」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Re: [討論] 滿城盡帶黃金甲影射六四超明顯-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六四天安门(3小时纪录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六四 電影 在 聯影電影cineplex - 今天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讓我們 ... 的評價
六四 電影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符號中國與現實中國 | 盧斯達 on Patreon】
政策文件雖然枯燥,但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東西。2019 年之後,香港有兩種社會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開始被改造,第一是愛國不愛黨思想,第二是香港和中華民國的複雜關係,這是構成香港以前那個社會的兩大主流支柱。
「愛國不愛黨」是政治界前輩們教養這一代的主旨。雖然不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但上一個時代的主流始終認為,這是在香港從事各種工作的定海神針,只要宣稱自己也是愛國,很多事情也有得談,可以避開很多危險。這是 Jimmy 仔在中國說出的「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國」。
在早前關於「愛國者治港」的討論之中,有報道引述香港官員的講法:中國容許不同的政見,但紅線是絕不能允許作出損害中國共產黨帶領的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因此不可能聲稱愛國,但不愛或不尊重共產黨的領導,濃縮標題為:愛國不愛黨「講唔過去」。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改變,至少在之前很多年來,都不會有檯面人物正面給出「答案」。
愛國愛黨的問題在前十年、二十年,在香港都是刻意曖昧,充滿詮釋自由。直至香港人自己不太願意留意的中國法學家強世功在《中国香港:政治与文化的视野》(2014) 這樣說:
//香港雖然以「一國兩制」的方式回歸祖國,可這個「一國」概念在他們心目中,僅僅是一個空洞的符號,缺乏實質的政治內容。所以,在「愛國」問題上,他們經常會說,他們愛的是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而不是包含國家主權在內的政治實體。 這樣的愛國曾經是我們在港英殖民地下提出的愛國標準,而不能成為香港回歸後的愛國標準,否則,香港人與海外華人的愛國有什麼分別?//
所以老一輩香港民主人士的常識和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在 2014 年開始被講了明白——雖然這在香港民主圈子中並不受注意。他們的確表示自己愛國,愛祖國的河山和歷史文化,愛十三億人民。 14 年以來的轉變,就是一場圍繞這個觀念的作戰:香港人整體認同作為「符號」還是「實質」的「中國」?
在保安局和支聯會鄒幸彤的書信往還之中,我們看見他們「討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關於對六四事件的定性問題。
報道中見發給支聯會的文件這樣說:「八九年的『天安門事件』是一場意圖推翻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顛覆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革命暴亂……」,很多香港人對六四的定性,既有自己的意見,也可說是對「符號中國」的認同。所以 89 年之後,感情受創的香港人仍然切肉不離皮,華東水災的時候大家還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雖然對「現實中國」失望,但仍有「符號中國」作為替代。而如果你是當年的中國,看到這樣的香港人,雖然知道思想和立場有距離,但這些來自香港的仍然是「愛國同胞」。
在某個時空容許香港人愛國不愛黨,雖然可能是一個妥協做法,但無疑也令香港人的愛國熱情沒有完全離開「中國」的範疇。2010 年代香港分裂為加速派和穩重派。加速派不知為何極為苦大仇深,穩重派也不知為何過度樂觀。以今天的後見之明來事後總結,穩重派當時不覺得有大問題,主要是創世之初,當時的安排雖然沒有香港人在檯面上參與,但明顯照顧了在香港的大多數港英遺民。
香港歷史複雜,180 年來三次易手,所以民眾的背景和思想都很複雜。而 97 年的安排,安了老外商界的心、照顧了原居民陣營、民主派可以用「愛國民主派」的立場來參與遊戲、親北京派更可以成為政府伙伴……就算是支持中華民國的人,也擁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就像愛國不愛黨,「九二一中」曾幾何時也是通關密語。支持中華民國,也是支持中國認同 (符號) 中國,政治沒有不正確。這是開局時的狀態。
###
第二慢慢改變的是「香港和中華民國」那一塊。雖然中華民國沒有實質管治過香港,但香港和民國有很多千絲萬縷的關係。談到這個,有網友談到:
//「香港一兩代人是讀南來文人的書長大。本地精英泰半受教於「暴大」(中文大學)。還有市井間的老式人情味、工商創業,不就是民國政治專制、但社會散漫自由的遺緒?這些都藏在我們的肌理,與親不親國民黨、慶不慶祝雙十無關。」//
97 之後,關於中華民國和清末革命歷史的紀念活動並沒有停止。人們去孫文傳說曾開過會的「青山紅樓」紀念、紀念抗日活動、紀念雙十「國慶」都可以。以前在各大小遊行,都會見到堅定的民國派去舉青天白日旗。文化上,很多上一代是在南來文人的小說、電影劇集之中長大;知識上,新儒家在香港有她的重鎮,很多學者都奉中國為正朔。晚至 7、80年代,香港還有很多報紙甚至電視台使用耶誕與民國紀元並行。
(使用民國紀年的《工商日報》在得知香港將在 97 年回歸中國之後,於1984 年 11 月宣佈結業)
消息引述保安局長鄧炳強在《星島日報》的訪問,其表示:
//「特別關注雙十節可能出現嚴重違法,稱根據中國憲法,台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任何人意圖、鼓勵或煽動他人將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都屬違法,必然會果斷執法。」//
###
在 97 年的開局,覺得「未盡完善」的人,其實最終都不會太不滿意,因為新制度確實為重要的人留了寬容,所以才無意中製造了 97 後的兩個階級,也就是比較滿意和比較不滿意。前者對後者的苦大仇深並不理解,後者也 get 不到前者總是老神在在,又是在怎樣的歷史經歷中養成。他們總是說,無論甚麼,一國兩制還是最重要。
我們一直認為香港的紛雜處是一個對任何國家都有利的生機。
這一兩年來,最不覺得有甚麼變動的,是在 97 年也沒有變動的那一撮人群。可能是一班來到香港但不是因為逃避政治運動的人,他們在觀念上不紛雜,所以不需要改造,也會很容易適應。至於上一波的菁英也可以移民,他們精神家園的遺跡會在香港被抹除,但可以整套 intact 地帶到其他地方。因為機緣巧合而長出的之異色花朵,究竟是要培養下去還是要將之掐死,在這裡和其他可以存留甚麼,又要用一代人甚更長的時間,用試的方式來解答。
六四 電影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敗者回憶錄0913)
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從流行文化中,可以看到1967年香港人社會意識大轉變。
1949年中共建政後,五十年代大批大陸人來港,其中由江浙人帶來工商業,和上海的流行文化,對社會影響最大。當時不是叫流行曲,而是叫國語時代曲,流行歌星是周璇、姚莉、白光、李香蘭和吳鶯音;到六十年代,就是台灣的流行歌星佔領香港市場,姚蘇蓉、湯蘭花、蘇芮、歐陽菲菲、翁倩玉以及一直紅到九十年代的鄧麗君。粵語流行曲不是市場主流。電影方面,五六十年代從永華,到長城、邵氏、電懋、國泰,這些拍國語片的電影公司佔領了大影院市場,與西片互領風騷;粵語片的製作很多,但多在街坊流連的小影院放映。
1967年11月,暴動剛退潮,香港第一家無線電視TVB 誕生。TVB 的新聞報導,和電視劇、處境劇的製作,覆蓋了香港相當大比率的人口。
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許氏兄弟的電影、特別是許冠傑的粵語流行曲冒起,風行全港,由此而帶入香港粵語流行曲、電視劇、粵語電影的新時代。香港流行文化爆發式的興旺,不但覆蓋全港,更風靡東南亞、台灣、歐美等地華人社區,以至文革後的大陸。香港歌星、影星、導演、作曲作詞者,出現好多超級奇葩,可說歷史僅見。
這就是香港的黃金時代。從1967年末開始,只有這二三十年。短短時間,在良好管治和充分自由的空氣下,就創造出許多奇蹟,產生許多傳奇人物。在戴麟趾、麥理浩開始的大刀闊斧建設市政與革新中,最值得稱道、當時我也認為是最難得一件事,就是創立了廉政公署。廉政公署的成功,將香港締造成一個公平社會。
本土流行文化的崛起,反映了香港人對這個英治下的地方,產生越來越強的認同感。在所有的華人地區仍然處於不同程度的不自由的狀態下,香港享有充分的言論自由,在香港可以看到所有在海峽兩岸被禁閉的消息和評論。香港人在公平的法律制度下,可以自由做任何不違法的事。香港公共事務、交通、稅制、醫療,提供的服務比任何地方都方便。七十年代之後到香港生活的人,無論從大陸、台灣還是世界其他地方來,大都認為香港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地方,沒有之一。
2017年,羅恩惠導演拍了六七暴動的記錄片《消失的檔案》,引起關注。她原想將記錄片的內容出書,並邀我寫序。我的序寫了,書卻沒有出成。
我在序中,引用法國印象派大師高更(Paul Gauguin)在1897年的一幅畫作中的三句問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是甚麼人?我們往何處去?」
香港人從哪裡來?不用說,絕大多數香港人來自中華大地。我們是什麼人?我想在1967年前絕大多數的香港華人市民都會說「我是中國人」,至於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當時社會輿論的主要左右派之分。我們往何處去?那就各有選擇了,除了在香港土生土長、有些家族生意繼承的本地人之外,1949年後從大陸來的人,大概那時候都不會認為香港是他們永久的家。鄰近的強權使許多人不安,他們想把香港當作跳板,藉此跳出海外,遠離中國。
英國維持在香港的管治,是為了觀察和接觸中國;中國讓英國繼續管治香港,是以香港作為通向西方世界的窗口。中英雙方都沒有把香港市民當一回事。如果中英都沒有把香港當一回事、而許多香港人又把這裡視為「跳板」的話,這個「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就不是香港人的永久的福氣。
當中國在極左狂潮下,用語講到要「粉碎港英統治」而結果卻是「香港還是那樣子」,就意味著這裡可以作人生的長期規劃了。儘管英國那時候已經知道1997年會有條約到期的問題,但在中共不干預下,全力建設一個輝煌的香港,可以使英國在國際社會的關顧下,提高與中國議價的能力。
儘管中英雙方都各有打算,但香港人就在這個歷史時空,享受到最大的自由,最方便最發達的經濟文化,最文明最公平的社會秩序。香港流行文化的奇蹟般崛起,意味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已經從「我是中國人」轉為「我是香港人」,至少是「不一樣的中國人」了。這之後,身份認同的民調雖有起落,但倘若沒有先驗的政治觀念,整體趨勢就沒有什麼懸念了。以0至100分的「身份認同指數」計算,2018年民調顯示,認同自己是「香港人」的,指數破紀錄高達83分。
「我們往何處去」?儘管九七問題泛起,和近年政治環境大轉變,使香港人在六四後、九七前和現在,都掀移民潮,但留下來的和離去的,心中仍然追求著憧憬著那黃金時代的香港。(62)
圖1,香港流行文化的先驅者——許氏兄弟和父母(網上照片);
圖2,香港新聞業輝煌時期的傳媒人,前左起,毛孟靜,黃應士(TVB新聞總監),張敏儀,包雲龍(亞視新聞總監),黃志強(港台新聞部);後左起,林旭華(商台),邵廬善(港台),吳明林(港台),李怡,蘇狄嘉(港台),戴天,李錦洪。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六四 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2:53) ▶ 1938-JUN. 01 超人首部漫畫 /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00:11:26) ▶ 1953-JUM. 02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 / 《#王冠》The Crown
(00:36:26) ▶ 1839-JUN. 03 虎門銷煙 / 《#鴉片戰爭》The Opium War
(01:06:03) ▶ 1989-JUN. 04 天安門事件 / 《#頤和園》Summer Palace
(01:31:33) ▶ 1967-JUN. 05 六日戰爭 / 《#情書戰場》Pour Sacha
(01:51:23) ▶ 1944-JUN. 06 諾曼第登陸 /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02:08:23) ▶ 1895-JUN. 07 日軍佔領臺灣 / 《#一八九五》Blue Brave: The Legend of Formosa in 1895
(02:32:18) 結語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6/1~6/7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MBtleciF6Ks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e3znzp8r8408904dd7s2dn/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38-JUN. 01 超人首部漫畫 / 《#超人鋼鐵英雄》Man of Steel
至今已有82年歷史的經典漫畫角色-超人,在1938年6月1日《動作漫畫》第一集中初次登場,是美國漫畫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這本漫畫在當年售價10分美金,在2011年eBay上以210萬美金的價格拍賣,最終落槌價320萬美金的天價。
.
▶ 1953-JUM. 02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 / 《#王冠》The Crown
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於1953年6月2日繼承父親喬治六世的王位,於西敏寺加冕登基。至今已統治68年,是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同時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年長的國家元首。
.
▶ 1839-JUN. 03 虎門銷煙 / 《#鴉片戰爭》The Opium War
1839年6月3日,清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來到廣東查緝鴉片,嚴格實施禁菸令,封鎖廣東的鴉片煙商,嚴逞走私;他扣押了將近兩萬箱鴉片,並在虎門挖了三個大坑進行銷燬,規模之大,歷時22日才銷燬完畢,史稱「虎門銷煙」。
.
▶ 1989-JUN. 04 天安門事件 / 《#頤和園》Summer Palace
六四這兩個在中國只能知道卻又不能說的數字,相信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再度被提及;其實,事件並不複雜,但複雜的總是人心。1989年6月,學生群眾自發性地聚集在天安門廣場,悼念已逝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最終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流血衝突。
.
▶ 1967-JUN. 05 六日戰爭 / 《#情書戰場》Pour Sacha
你能夠想像,一個小國在六天之內打趴了三個大國,如果繼續打還有可能滅掉其中一個國家嗎?以色列在1967年6月,辦到了這件事。二戰後的猶太人,在聯合國的幫助下於巴勒斯坦土地上建國,引發周邊阿拉伯國家的不滿,陸續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
.
▶ 1944-JUN. 06 諾曼第登陸 / 《#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
人類近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作戰,就在76年前的今天發生,將近300萬的盟軍官兵橫渡英吉利海峽來到法國諾曼第登陸,與控制該地區的納粹德國軍隊展開激烈戰鬥;縱使盟軍反攻行動最終取得勝利,但同時也付出相當慘痛的代價。
.
▶ 1895-JUN. 07 日軍佔領臺灣 / 《#一八九五》Blue Brave: The Legend of Formosa in 1895
中日甲午戰爭後,臺灣因《馬關條約》被清廷割讓,日軍派軍登陸台灣引發了「臺灣民主國」以及「乙未戰爭」。這場乙未戰爭,不論是日方還是臺灣民兵或平民接付出慘痛代價,也讓日方在日後建立了強力的民政機關與現代化的殖民政府制度。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六四 電影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江圖 六四年加入 #香港新聯影業公司,他表示其藝名也有一段故事,「入新聯的時候,當年流行筆劃序,公司內已有個丁亮,有人提議我改姓丁,筆劃少,名字可以行頭,我不想叮叮聲,當時最紅就是江漢,姓江也很少筆劃,就改了藝名江濤,江河裏面的波濤洶湧,後來跟關聰等人開酒吧,做生意要找人看看名字是否合得來,法師說無風不起浪,江河裏面沒有吹東風,怎可以波濤洶湧?我是 #江濤,又不是海濤,於是我就改名江圖,我喜歡做戲,意思是一幅江邊的圖畫任我畫,喜歡畫任何都可以,幾開心!」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六四 電影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歷史上的今天 1989-JUNE-04 天安門事件
六四這兩個在中國只能知道卻又不能說的數字,相信每年到了這一天都會再度被提及;其實,事件並不複雜,但複雜的總是人心。
▶ PODCAST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b07yz7uis6c0873rhcu29ll
1980年代後,時任中共領導人鄧小平開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經濟、社會、政治都面臨到巨大的變化;市場化的結果開始出現通貨膨脹以及缺乏彈性的官僚體制,對這個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加上中共派系的鬥爭,鄧小平的權力地位也在這樣的改革氣氛中受到了動搖。
此時,民間也開始出現思想上的解放,對於自由、人權、政府組織等議題,也開始在學生族群間討論;當時與鄧小平在政治地位不分上下的前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耀邦,傾向政治體制改革的作為,與鄧小平的政治立場形成強烈對比,也因此胡耀邦在1989年4月中旬因病去世後,引發了學生群眾自發性地聚集悼念。
學生群眾慢慢地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附近,發起小規模及會,北京和清華大學也在校園內設置胡耀邦的靈堂;這起活動也因為人潮逐漸聚集後,逐漸升溫、擴大,最後演變成為要求政府立即改革的民主化運動、學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衝突就在崩潰邊緣。
就在政府與學生代表對化沒有共識,各地衝突不斷,情勢逐漸升溫的情況下,鄧小平決定以強硬的方式將天安門聚集的群眾驅散,在6月3日晚間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解放軍以優勢的武力和人數,開始進入天安門廣場;此時,對外的通訊被切斷,清場的過程也遭到官方封鎖,僅有少數的影像畫面被西方媒體以新的通訊方式帶出,才讓世人知道這起嚴重的流血事件。
當然,就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中國強硬的作為遭到國際共同譴責,改革的腳步也喊停,直到江澤民被確立為新一代的領導核心後,才逐漸恢復政治改革的氣氛。但1980年代後,逐漸開放的人權、民主政策,到了今日似乎正朝著讓人不安的方向邁進。
有關天安門事件的影視文化作品相當多,其中在2006年由中國導演婁燁所執導的《頤和園》,是一部不論幕前幕後都相當有趣的作品。電影雖然不完全以六四天安門事件為主,但確實利用了天安門事件的時空背景,講述了一對年輕男女的感情糾葛。劇情中充滿大量的政治色彩以及裸露的性愛場景,在坎城影展上首映後受到國際關注,同時也引來了中國關切。
縱使《頤和園》和婁燁是以獨立參展的身分參加坎城影展,中國卻以未經授權審查擅自參賽的理由,在中國全面封鎖《頤和園》和婁燁,以及本片的製作團隊;事後劇組按照規定送電廣局審查,也用「畫面太暗,看不清,聲音也聽不清楚」的理由拒絕審查。
自由,得來不易;誰說電影沒有辦法改變世界呢?一部電影若無法改變什麼,那為何這樣的強權會如此刁難、緊張呢?就在歷史上的今天,我們看得不只是歷史,也看得不只是電影,或許我們能夠透過電影來認識這個世界,也該慶幸我們身處的地方,能夠讓我們安心地看電影、享受電影、談論電影、甚至是愛電影。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中國 #天安門事件 #六四 #鄧小平 #中共 #人權 #自由 #流血 #頤和園
六四 電影 在 六四天安门(3小时纪录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陸禁片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全过程《3小时纪录片》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with English Subs: 纪录片天安門六四事件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 ... <看更多>
六四 電影 在 聯影電影cineplex - 今天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讓我們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就是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了!!讓我們一起回顧大陸禁片《#頤和園》 「無論自由相愛與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終結,憧憬光明, ... ... <看更多>
六四 電影 在 Re: [討論] 滿城盡帶黃金甲影射六四超明顯-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Tosca ( )》之銘言:
: 內容有電影雷
: 今天又是六四
: 赫然想到 當年我看到滿城盡帶黃金甲
: 片尾那段 周杰倫反叛失敗後
: 一堆工作人員出來運走成千上萬的士兵屍體
: 然後清洗地板
: 在鋪花裝飾 弄得天下太平 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 喂 這段影設六四事件 也太明顯了吧=.=
: 現在想起來 當初這部電影怎麼上映會沒有問題呢@@??
: 居然沒被中國禁止上映
: 中國政府難道看不出張藝謀在想三小嗎???
因為2002-2012胡錦濤時期的中國,是最開放甚至最有機會接近變成民主國家的時期。
就六四天安門事件來說,
當時的胡錦濤主席跟溫家寶總理,甚至更早時期的江澤民,我想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他們都有對該事件發表過看法的,不像現在的習近平是連提都不提的,更不可能有機會有媒體在他面前提到敏感的關鍵字。
溫家寶:
溫家寶2008年9月在紐約接受CNN專訪,主播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秀出已故中共總書記趙紫陽當年赴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而溫家寶站在身後的舊照片,當場讓溫家寶神情凝重,沉默許久。
接著,溫家寶緩慢地回答,在推動經濟改革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推進政治改革,因為發展是全面的,改革也應該是全面的」。
溫家寶說,在中國發展民主,要「逐步完善民主選舉制度,使國家權力真正屬於人民」,而「政府應受人民、媒體及其它黨派的監督」。但在中國發展民主,「必須考慮中國的國情,需要引進適合中國國情的制度,要循序漸進」。
胡錦濤:
2004年10月,時任法國總統席哈克(Jacques Chirac)訪問北京時,曾與胡舉行聯合記者會,有外媒當場要求胡錦濤回答對六四的看法,大出中國方面意外。
胡錦濤僅簡短回答,「1989年那場政治風波」發生後,「我們黨、我們國家迅速採取果斷措施」平息,繼續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共的)基本路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江澤民:
2000年8月,江澤民在北戴河接受美國新聞主播華萊士(Mike Wallace)的專訪,首度對六四公開發表看法。
江澤民當時說,在「1989年的動亂」時,「我們真心明白學生的熱情,他們要求更加民主和自由的訴求」。事實上,「我們也一直在努力改善中國的民主制度」。但「我們不允許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打著民主和自由的幌子,利用學生運動推翻政府」。
來源:https://www.cna.com.tw/project/20190515-tiananmen30/page1-1.html
--
從上面可以得知,就算他們不一定是認同這場抗爭行為,但他們都承認有這件事,或者把他定調成政府非不得已做出的決定,這段很重要,因為跟待會我會說的滿城盡帶黃金甲片段有關。
由此可見,在當時其實中國是有較開放的態度,就連溫家寶都很明確的說要做民主體制改革。
在李敖可以去中國演講偷罵共產黨,中華民國國旗可以在中國揮的時代,這種暗示性的電影可以通過審查也不奇怪了。
只是可惜內部可能也有很多不同派系聲音,政令不出中南海,在習近平上任後看來是失敗了,中國走向更極權封閉。
--
關於張藝謀,張藝謀可是深深經歷過六四的。
當時張藝謀的《菊豆》的拍攝進入尾聲。六四之夜,張藝謀徹夜未眠,他和幾位劇組人員看到了鎮壓的真實場面:血泊中的學生、燃燒的公車、狼藉的街道。
於是張藝謀更改了《菊豆》的結尾。在《菊豆》的結尾出現了一場大火,這表現了他們的心情,那是六四。
後來菊豆在中國就被禁播。
甚至張藝謀後來的多部電影也被禁播,像是《活著》 因為涉及一些文革議題,難逃封殺。
一直到後來漸漸洗白,尤其拍了《英雄》以認同為了統一天下、穩固江山,皇帝有權大開殺戒。你可以發現張藝謀內心的一些掙扎,他面對一些歷史悲劇,漸漸轉化來理解當權者的兩難,努力向前看,在現今體制下來歌頌國家。
滿城盡帶黃金甲,周杰倫帶菊花軍衝進在天安門拍攝的禁宮來反抗父親,保護大王的軍隊卻突然從禁宮深處排列而出,令菊花軍措手不及,結果被圍剿除了杰倫全數陣亡。
沒過多久屍體一下被太監清空,地板的血跡也被清洗乾淨,滿地撲滿菊花,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
這就是在隱喻六四事件沒有錯。
這是個中國歷史上的悲劇。
不過電影中定位終究是叛軍,三個兒子各懷鬼胎,大王也說過:朕給你的,你才能取。也說過原本就是要把位子傳給杰倫。這暗喻著六四的過程有些有心人士,想趁機利用學生的熱情來達成自己的政治目的,來分裂國家,於是政府的血腥鎮壓,也合理化了。 接著粉飾太平,假裝什麼事也沒發生過,這就是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河蟹。
這可能也是當初該電影會送審過的原因。
我覺得經歷過那麼多事情,張藝謀內心也是很矛盾的吧!一下諷刺一下愛國,越是真心愛國的越會對歷史的悲劇有感觸。
最後,在習近平執政的時代,像讓子彈飛,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夾帶一些暗喻電影,可能也很難再有了,
張藝謀的2019電影《一秒鐘》,因涉及文革議題一直沒有過審,電影節臨時退出,一直到最近去年才修修改改過審
習近平主席本人對張藝謀也持批評態度。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公布的一份2007年的電報,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批評中國電影人沒有推廣正確的價值觀,並特別點到了張藝謀的名字。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90214/zhang-yimou-berlin-film-festival/zh-hant/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6.8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49345645.A.CB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