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在知識中爆炸 ═─◄█▓
▱ 每天打開追劇平台,卻不知道看什麼嗎?擁有超越影集、媲美電影的華麗陣容podcast的 #鏡好聽,提供你週間的休閒新選擇,#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 鏡好聽在此隆重介紹 11 位能帶我們走向知識殿堂的專業講師,主持陣容集結了眾多大學教授與專業人士;我們週週推出各種精心規劃的知識補帖,每集知識含量極高且跨足各界,可說是檔檔精彩,邀請你每天一起 #熬夜聽podacst !
➤ 我們也特別獻上講師群的第一手訪問與圖像,去看見他們在學術以外不一樣的樣貌及背後的所思所想,你會發現原來這些主持人也能這麼酷!
➤ 知識是人類存在的總和,不該被侷限在框架之中──我們期望以 podcast 打破知識的疆界,一起引爆求知慾,在知識中爆炸!
🌟 黃金陣容,領銜獻聲 🌟
░▒ 打破知識疆界-立即思想革新 ▒░
💫 09/14|《 #大家來談拚教養》: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 09/21|《 #作家的靈魂腳本》:
周慕姿(知名諮商心理師/作家)
💫 9/28|《 #臺灣話臺灣味》:
洪伯邑(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
郭忠豪(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10/05|《 #性別好好玩》:
康庭瑜(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 10/12|《#動物好好玩》: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 10/19|《 #大腦好好玩》: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 10/26|《 #犯罪心理學大解析》、《 #戒不了的癮》:
戴伸峰(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
💫 11/02|《 #物理好好玩》:
張嘉泓(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
💫 11/09|《 #哲學好好玩》:
紀金慶(師範大學與海洋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11/16|《 #香港來的風》:
張潔平(記者,專欄作家)
ıllıllı 立刻收藏本文,設定月曆提醒! ıllıllı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莊詠程 內容簡介: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 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 多少年來他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直到現在,我才終...
中正大學 心理師 在 張淵翔 JCI Sean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期 2021/07/13 星期二 農曆六月初四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m0937507877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吳勝凱留言說:「午安吉祥好。」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基隆社區大學 免費線上公益系列講座開跑囉 !!
🔰「疫起撐臺灣‧學習不停歇」
七月起,基隆社大將陸續推出共九場線上公益講座,如:【一】心理調適與親子成長系列共五場及【二】心理科普、生活與社會文化系列共四場,透過講座在疫情期間發揮正向安定的能量,讓大家能在落實居家防疫的同時,也能吸收新知、富足心靈!
講者群:
🙍♂️柯書林(筆名舒霖)/心靈療癒暢銷作家
🙍♀️吳銀玉總監/光寶文教基金會
🙍♀️梅鈴老師/生涯規劃輔導師
🙍♂️蘇益賢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洪德仁醫師/台灣健康城市聯盟副理事長
🙍♀️劉妙華老師/職訓中心中式米麵食資深講師
🙍♀️陳美霞老師/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及創所所長
🙍♂️胡元輝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對象:基隆社區大學師生、一般民眾
★ 授課方式:本次系列講座,均採線上Google Meet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iAZhft8GEwhvskM7
🌟為了提升聽講品質,我們仍在嘗試多樣可能性。因此本次講座採報名制,欲參與的朋友請填寫報名表單以取得講座入場連結。
☎️ 02-24322699轉15 /游淑君執行秘書
【一】心理調適與親子成長系列
日期/時間/課程名稱/師資
7/21(三)10:00-12:00/面對疫情的心理建設一寄生在你身上最頑強的大魔王其實不是病毒/柯書林(筆名舒霖)
7/28(三)14:00-16:00/親子自我探索心器成長:我的角色披跳奥我的家庭樹/吳銀玉總監
7/30(五)19:00-21:00/面對疫情·攜愛向內看~透過星盤認識自己/梅鈴老師
8/04(三) 10:00-12:00/那一天起我們暫時分隔兩地:WFH的心理調適與工作技巧 蘇益賢心理師
8/11(三)10:00-12:00/當小心肝變大暴龍一疫情下家長情緒照護的素養/柯書林(筆名舒霖)
【二】科普、生活與社會文化系列
日期/時間/課程名稱 /師資
7/23(五)13:00-15:00/ 認識COVID-19疫情及防疫策略/ 洪德仁醫師
7/24(六)14:00-16:00/「防疫宅」健康飲食輕鬆搞定/ 劉妙華老師
7/31(六)14:00-16:00/以公共衛生原理反思台灣新冠防治/陳美霞老師
8/07(六)14:00-16:00 /假訊息免疫力-練就疫情下的打假防身術/胡元輝教授
分享二
打疫苗後吃「5食物」效果更好
高敏敏營樣師建議,施打疫苗後,可以多吃新鮮原型食材,首先是雞湯或魚湯,因為內含豐富胺基酸、精胺酸,有助強健細胞及腸胃道。其次,可多次降發炎食物,高敏敏舉例,如鮭魚、綠茶、薑黃、莓果,內含有Omegs-3、多酚類,幫助降低發炎。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白蘿蔔、油菜,可抑制自由基、保護細胞。高敏敏指出,也可以食用新鮮水果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蘋果,因為富含植化素、維生素,可幫助抗氧化。同時建議補充水分,一天最少飲用2000c.c.。
施打疫苗後,有5大事情要避免,包括避免食用易發炎食物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首先,高敏敏建議,避免吃油炸重鹹等垃圾食物,因為易造成發炎。且少吃高糖食物,糖分攝取過高,容易導致發炎體質。
生活習慣部分,接種疫苗後,避免抽菸,因為抽菸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也千萬別酗酒,過量的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她叮嚀,民眾不要熬夜,每天務必睡滿7至9小時。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health/1543935
分享三
奧運歷屆獎牌得主
金牌
陳葦綾
2008年北京
舉重
女子48公斤級
銀牌
盧映錡
舉重
女子63公斤級
銅牌
朱木炎
跆拳道
男子58公斤級
銅牌
宋玉麒
跆拳道
男子68公斤級
金牌
許淑淨
2012年倫敦
舉重
女子53公斤級
銅牌
曾櫟騁
跆拳道
女子57公斤級
金牌
許淑淨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舉重
女子53公斤級
銅牌
雷千瑩、林詩嘉、譚雅婷
射箭
女子團體
銅牌
郭婞淳
舉重
女子58公斤級
分享四 基隆新聞
避免學童成為被害人 基警:家長反應很重要
為防制學生於暑假期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致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基隆市警察局婦幼隊於7月2日前往復興國小,利用線上直播方式向學童宣導網路安全,也呼籲家長及師長平常就要多關心學生使用3C產品、網路交友情形。
警察姐姐也建議家長與老師:有些小孩因為擔心大人責罵而不敢說或隱忍,對方便食髓知味。因此家長的反應非常重要,聽到小孩求助時,一定要理性處理仔細詢問,若情緒反應過於激烈,小孩不再求助,情況就會雪上加霜。
婦幼隊也溫馨叮嚀,如果需要更多資訊可上「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外,也可以到YOUTUBE搜尋由警政署成立的「婦幼抱抱」觀賞宣導影片,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兒少遠離大野狼的魔爪,擁抱健康、安全的童年生活。
新聞網址:https://reurl.cc/1YMxkG
中正大學 心理師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期 2021/07/13 星期二 農曆六月初四日 天氣 晴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m0937507877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吳勝凱留言說:「午安吉祥好。」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基隆社區大學 免費線上公益系列講座開跑囉 !!
🔰「疫起撐臺灣‧學習不停歇」
七月起,基隆社大將陸續推出共九場線上公益講座,如:【一】心理調適與親子成長系列共五場及【二】心理科普、生活與社會文化系列共四場,透過講座在疫情期間發揮正向安定的能量,讓大家能在落實居家防疫的同時,也能吸收新知、富足心靈!
講者群:
🙍♂️柯書林(筆名舒霖)/心靈療癒暢銷作家
🙍♀️吳銀玉總監/光寶文教基金會
🙍♀️梅鈴老師/生涯規劃輔導師
🙍♂️蘇益賢心理師/臨床心理師
🙍♂️洪德仁醫師/台灣健康城市聯盟副理事長
🙍♀️劉妙華老師/職訓中心中式米麵食資深講師
🙍♀️陳美霞老師/成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特聘教授及創所所長
🙍♂️胡元輝教授/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對象:基隆社區大學師生、一般民眾
★ 授課方式:本次系列講座,均採線上Google Meet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6iAZhft8GEwhvskM7
🌟為了提升聽講品質,我們仍在嘗試多樣可能性。因此本次講座採報名制,欲參與的朋友請填寫報名表單以取得講座入場連結。
☎️ 02-24322699轉15 /游淑君執行秘書
【一】心理調適與親子成長系列
日期/時間/課程名稱/師資
7/21(三)10:00-12:00/面對疫情的心理建設一寄生在你身上最頑強的大魔王其實不是病毒/柯書林(筆名舒霖)
7/28(三)14:00-16:00/親子自我探索心器成長:我的角色披跳奥我的家庭樹/吳銀玉總監
7/30(五)19:00-21:00/面對疫情·攜愛向內看~透過星盤認識自己/梅鈴老師
8/04(三) 10:00-12:00/那一天起我們暫時分隔兩地:WFH的心理調適與工作技巧 蘇益賢心理師
8/11(三)10:00-12:00/當小心肝變大暴龍一疫情下家長情緒照護的素養/柯書林(筆名舒霖)
【二】科普、生活與社會文化系列
日期/時間/課程名稱 /師資
7/23(五)13:00-15:00/ 認識COVID-19疫情及防疫策略/ 洪德仁醫師
7/24(六)14:00-16:00/「防疫宅」健康飲食輕鬆搞定/ 劉妙華老師
7/31(六)14:00-16:00/以公共衛生原理反思台灣新冠防治/陳美霞老師
8/07(六)14:00-16:00 /假訊息免疫力-練就疫情下的打假防身術/胡元輝教授
分享二
打疫苗後吃「5食物」效果更好
高敏敏營樣師建議,施打疫苗後,可以多吃新鮮原型食材,首先是雞湯或魚湯,因為內含豐富胺基酸、精胺酸,有助強健細胞及腸胃道。其次,可多次降發炎食物,高敏敏舉例,如鮭魚、綠茶、薑黃、莓果,內含有Omegs-3、多酚類,幫助降低發炎。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花菜、高麗菜、白蘿蔔、油菜,可抑制自由基、保護細胞。高敏敏指出,也可以食用新鮮水果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蘋果,因為富含植化素、維生素,可幫助抗氧化。同時建議補充水分,一天最少飲用2000c.c.。
施打疫苗後,有5大事情要避免,包括避免食用易發炎食物及不良的生活習慣。首先,高敏敏建議,避免吃油炸重鹹等垃圾食物,因為易造成發炎。且少吃高糖食物,糖分攝取過高,容易導致發炎體質。
生活習慣部分,接種疫苗後,避免抽菸,因為抽菸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受病毒侵襲。也千萬別酗酒,過量的酒精會削弱免疫系統。她叮嚀,民眾不要熬夜,每天務必睡滿7至9小時。
新聞網址:https://news.tvbs.com.tw/health/1543935
分享三
奧運歷屆獎牌得主
金牌
陳葦綾
2008年北京
舉重
女子48公斤級
銀牌
盧映錡
舉重
女子63公斤級
銅牌
朱木炎
跆拳道
男子58公斤級
銅牌
宋玉麒
跆拳道
男子68公斤級
金牌
許淑淨
2012年倫敦
舉重
女子53公斤級
銅牌
曾櫟騁
跆拳道
女子57公斤級
金牌
許淑淨
2016年里約熱內盧
舉重
女子53公斤級
銅牌
雷千瑩、林詩嘉、譚雅婷
射箭
女子團體
銅牌
郭婞淳
舉重
女子58公斤級
分享四 基隆新聞
避免學童成為被害人 基警:家長反應很重要
為防制學生於暑假期間脫離家長、師長的監督管教,致有偏差行為或成為犯罪被害人,基隆市警察局婦幼隊於7月2日前往復興國小,利用線上直播方式向學童宣導網路安全,也呼籲家長及師長平常就要多關心學生使用3C產品、網路交友情形。
警察姐姐也建議家長與老師:有些小孩因為擔心大人責罵而不敢說或隱忍,對方便食髓知味。因此家長的反應非常重要,聽到小孩求助時,一定要理性處理仔細詢問,若情緒反應過於激烈,小孩不再求助,情況就會雪上加霜。
婦幼隊也溫馨叮嚀,如果需要更多資訊可上「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外,也可以到YOUTUBE搜尋由警政署成立的「婦幼抱抱」觀賞宣導影片,希望藉由寓教於樂的方式,使兒少遠離大野狼的魔爪,擁抱健康、安全的童年生活。
新聞網址:https://reurl.cc/1YMxkG
中正大學 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標籤不能決定我是誰:破土而出的黑色生命力」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莊詠程
內容簡介: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家族仇恨、外遇父親、陪酒母親、
醉酒家暴外公、囤積癖外婆、退學、憂鬱症、尋死……
多少年來他跟世人的評價對抗,
以一種不服輸,和傷痕累累的倔強。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能夠承認,我始終是那個惶恐的男孩,
但我不再擔心他人的評價或感受,
我有自己想探索的目標、自己的生活方式。
別人給的標籤,無法決定我是誰。
李崇建:「這是一本讓人翻閱了就停不下來,卻又不忍不停下來的文本,
生命能這麼荒謬痛楚,卻又能這麼有韌性,只能讓人一嘆再嘆……」
所有諮商室裡難解的問題,
都在他年輕的生命中,真實發生。
外婆咒罵他:「看你那畜生老爸怎麼教你做畜生!」
母親向他哭訴:「你就不能體諒我一個女人要扛起整個家的苦嗎?」
「讀書……」失智外公吃力訴說著對他的期許,忘了他早被退學。
而他記不起父親的臉,只記得那男人離家前,對他的蔑視。
他是旁人口中「那種家庭」的小孩:單親,母親陪酒,相依為命的外婆是情緒勒索的控制狂,跟外公彼此痛恨,更仇視他的父母。
他也是眾人眼中資優又乖巧,唯一能替家族「爭一口氣」的孩子。
儘管自我懷疑,但他只能順著家人的期待走;為了藏起自卑,他笑著裝豁達。別人輕易貼上的標籤把他逼入憂鬱的死角,他瞞著家人不斷休學再復學,直到那紙退學通知──
一切偽裝被徹底撕裂了!然而在崩解之後,才是重建的開始……
從憤恨、質疑、絕望到迎向修復,諮商心理師莊詠程以小說般的高超筆法,自剖在別人的眼光中掙扎著長出力量,終於認同自我的深刻歷程。
揭開創傷,真的好痛,但唯有正視傷痕,細數傷痕,才能寫出全新的生命劇本,以我們自己的方式。
作者簡介:莊詠程(諮商心理師)
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班畢業
十八歲考進中正大學心理系,歷經過三次休學,最後被退學後,以天珠買賣、電話客服、倉儲管理維生。直到二十歲後半,決定走回自己的路,重考入東吳大學心理學系,以「莊寶」的名號隱身大學生間,在大專院校擔任助教,也是學生諮商的對象,同時在看守所擔任輔導志工,與受刑人對話,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和當事人共同創造生命故事的新篇章。
被友人誤認為酒鬼,其實只是期待他人的酒後真言,以窺視苦冽與奮鬥為樂。信仰苦痛,相信困頓裡總隱藏著存在的意義,最陰暗的角落中藏著再珍貴不過的瑰寶,因此不斷嘗試述說和梳理生命中,那些難以被理解的傷痛與遲疑,期待苦痛的意義終將編織成網,承接住所有受傷的靈魂。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5AQSIBMUZY/hqdefault.jpg)
中正大學 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胡展誥
內容簡介:
華人家庭父母帶給孩子的傷,
往往包裹在「我愛你」、「我為你好」的甜美外衣下,所以傷害不易察覺,
但卻在孩子心中形成一座座牢獄。
‧一本最接地氣的探討華人原生家庭傷害的書寫。
‧6個最溫暖的療癒跨頁,陪你面對原生家庭的疼與痛。
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不是為了讓父母向你認錯、道歉,而是把自己愛回來。
有一種傷,隱而未顯。
但它卻屢屢讓我們在工作、愛情、家人相處上衝突不斷。
有一種疼,不時刺痛。
你覺得自己沒人愛、沒有價值,一如童年時,你總是被責備、感覺被遺棄……
來自於原生家庭的傷痛,正時時刻刻禁錮著我們。
因此,
‧即使你表現完美,你依然覺得自己不夠好。
‧即使被傷得千瘡百孔,你也覺得是自己的錯。
‧你時而像刺蝟、時而像驚弓之鳥,有時脾氣又會像地雷般突然爆炸。
‧你常常還沒開始行動,就認為自己一定會失敗、會搞砸,會惹大家不開心。
許多父母並不覺得嘲諷、批評、貶低、辱罵、情緒化、冷漠、刻意忽略、操控,以及拿孩子「與他人比較」……是對孩子的暴力與傷害,父母認為這是為了激勵孩子,因為「你如果夠好,還怕我拿你跟別人比較嗎?」甚至「我們賺錢養家壓力很大,罵你幾句,有什麼不行?」但這些沒有傷口的傷,卻深深斲傷孩子的內在,而這份羞辱與壓抑更會讓孩子選擇以憤怒或放棄自己的極端方式,向這世界拋擲。
這是一本為童年療傷的書,也是胡展誥心理師貼著自己的呼息所寫的書。書中的每一個對話、每一則例子,都來自於這個文化底下隨處可見,卻經常被輕忽的互動。
擁抱、治癒自己的童年傷痛,不是為了怪罪父母,而是要找回完整的自我,不再讓傷害傳遞到下一代,特別是那些以愛之名,卻行控制、貶抑、嘲諷之實,對孩子傷害至深的行為。
作者簡介: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出生屏東沿海漁村,從小就喜歡聽故事、騎車到處亂晃。因為喜歡旅行、熱愛這塊土地,所以立志將工作的足跡遍及台灣每一個鄉鎮。
畢業於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系、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現為崑山科大兼任心理師、風傳媒專欄作家、愛心理合作心理師、永齡希望小學諮詢委員、新竹市新住民服務中心外聘督導。工作之餘熱衷演講與寫作,著作及創作:《遇見,生命最真實的力量──一個諮商心理師的修練筆記》(聯經)、《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寶瓶)。
專長: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親職教育、遊戲治療、情緒議題。
2017年開啟浪跡天涯的工作模式,演講及工作坊經歷超過200場,合作單位包括海內外各級學校、企業、補教業、政府部門、就業服務機構、社會福利機構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V54-ML6qoQ/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vwuCrlvOIQecoFxDsMqPIB25M3g)
中正大學 心理師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愛媽媽,為什麼這麼難?」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黃惠萱 心理師
內容簡介:
「如果早20年看到這本書,媽媽就可以沒有遺憾的離開……」──資深媒體人陳安儀最深的疼痛與吶喊。
一本給女兒,也給媽媽的母女關係療癒書。
「只要和媽媽相處超過三天,我們就一定會吵架。」
「我無法忘記媽媽對我的批評、謾罵與控制……」
「我怨恨媽媽,但看她流淚,我的心卻好刺痛。」
世界上,再沒有一種關係,
如同母親與女兒之間,緊密複雜、幽微又糾葛。
當帶傷的女人成為母親,當所有心理困頓在家族裡代代相傳,
身為女兒的妳,有機會將彼此的傷痛劃上句點。
★完整收錄20種令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
★38種給女兒的自我療癒方式。
★3段暖心的修復叮嚀。
讓「每一個媽媽」的成長創傷被看見,
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女兒」都能被擁抱。
曾經,那個好小好小的妳,媽媽就是妳的天地,妳的全世界。
媽媽微笑,妳的心就暖成一片;媽媽蹙眉,妳感覺心灰灰;而媽媽一哭,妳也跟著掉淚。
小小的妳,很想好好保護媽媽,更想一直擁有媽媽的愛,但……
「我身上像是多長一顆心,隨時準備照顧媽媽。」──憂鬱型的母親
「大家都欺負媽媽,只有我為媽媽抱不平……」──懦弱型的母親
「媽媽,我過得好,是不是會傷害到妳?」──嫉妒型的母親
「媽媽說她都是為了我好,可是我一吃東西就狂吐。」──控制型的母親
「我在每個愛我的人身上,尋找媽媽的味道……」──缺席型的母親
「最應該保護我的人,卻看著我被爸爸性侵……」──旁觀型的母親
「小時候我字寫不好,媽媽就說我是雜種、蠢豬。她用棍子打我的手,甚至用針刺我的手。」──殘忍型的母親……
20個真實案例,每一篇都令人唏噓,甚至噙滿淚水。
女兒即使脫離母體,卻往往有條無形的「心理臍帶」,連結母親與女兒,讓彼此成為聯繫很深,但又糾葛不已的生命共同體。
黃惠萱心理師在這本談論母女關係的書裡,探討20種讓女兒煎熬、痛苦的母親類型。與一般談論此類型的書不同,除了女兒的困境,黃心理師更細膩分析母親在成長環境中所受的種種貧乏與創傷。母親不是不愛女兒,但她可能是沒有能力;母親也不是不回應女兒,但她可能身上滿是傷……
而當女兒覺察母親所帶來的桎梏與傷害,除了理解母親當年的困境,並在相處上,立下情緒界限外,女兒也需先放下罪惡感,例如「媽媽養我很辛苦,我不是應該多體諒她?」「媽媽是因為愛我才這麼做,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呢?」等,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找尋自我,讓「自我的碎片」回家,讓困在痛苦裡的「每一個妳」都能被擁抱……
作者簡介: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同時也兼具女兒、妻子、媳婦與母親的角色。目前於黃偉俐診所擔任臨床心理師,並於《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擔任專欄作家。
畢業於中正大學心理系,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系研究所。曾任職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臨床心理師 、台北市心理衛生中心團體帶領者。
希望透過簡單的心理學理論與諮商經驗的分享,帶給一樣身兼多重角色的女性心靈上的支持與鼓舞。
作者粉絲頁: 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UNJxi7Tg7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