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播音鼻祖李我逝世 】
香港播音鼻祖李我離世,享年九十有九。
著名傳媒人劉天賜,今午(5/5)大約二時許,於其facebook帳戶公布前輩死訊,以簡單六個字表示:「李我先生走了。」而李我叔的妻子蕭湘回覆傳媒查詢時亦承認丈夫已魂歸天國。
李我叔行內別稱「You Me」,原名李晚景,一九二二年在廣州市西關晚景園出世,外公是江西人,是清代最後一位太醫,精通醫、卜、星、相,後來將自己懂得的統統傳授給女兒,即李我的母親、中醫師葉藹雲。
早於年幼時,李我叔已跟母親學習粵曲,及至一九三五年,即他十三歲時,開始跟隨知名導演湯曉丹學習編劇,惟未幾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了餬口,李我叔開始於粵港兩邊走,試過做伙頭和行船,行船時曾遇過沉船意外,又與二十多位同伴自組「新春秋劇團」在廣州演出,結果給在戲棚聽粵劇的風行電台台長賞識,邀請李我開咪講古,節目名為《文藝小說》,一九四六年秋天首播,由於表達方式新穎,一人分飾多角,更負責聲效,播出後大受歡迎,每天中午十二時,街頭巷尾都能夠聽見李我叔的聲音,通街都是聽眾,帶挈涼茶舖發大達,節目亦於首播後兩個月,由半小時延長至兩小時,當時李我叔才二十五歲。
一九四八年年底,李我叔二十七歲,他遇上第一個人生高峰,在咪前開始講述長篇廣播劇《慾焰》,故事圍繞孤兒蕭月白的人生跌宕,歷時半年,報紙同步連載127期,每個月又出版單行本,更吸引當時著名報人及作家任護花,開出港幣六千元購入版權拍成電影《蕭月白》(1949),而他亦為李我叔的節目命名為《天空小說》,意旨李我用聲音,透過大氣電波向聽眾講故事。
到底當時李我有幾紅?李我叔於2008年受訪時說:「通街省港澳,都係我一把聲,乜嘢音樂都冇!」更癲在,有錢到有鋪「坐飛機落香港飲茶」的癮,中環的陸羽、告羅士打酒店、香港大酒店等,他都去過,飲完茶就坐飛機返回廣州,準時於中午十二時半開咪。
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李我叔離開廣州,南下香港,加盟麗的呼聲,第一個月的收聽人數已急升一倍,一年間更升六倍,人工暴漲,他十多年前出席香港電台「公共廣播75年」的口述歷史座談會時曾分享:「如果我識得剩錢呢,我諗我喺香港買咗十條街,但係而家十個廚房都冇呀!」
但他只在麗的呼聲打了一年工,其後跳槽至澳門的綠邨電台(Radio Vilaverde),認識了何佐芝,亦即商業電台的創辦人,李我叔獲邀加盟,並有份決定商台啟播的日子,即一九五九年八月二十六日。李我叔主政期間,與程雪門、岑少文、高唐等文化人,一起製作大量優質廣播劇,於六十年代中期開始退居幕後,期間參演多套電影。及至一九八一年,參演無綫經典處境劇《香港八一》,飾演玄學家覺悟因,一直去到《香港八六》,自此正式退休,再沒有參加任何演藝工作。
李我叔曾說為何以此藝名自居:「當時想到自己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無妻,只有一個我,所以就改了單名一個我字。」但世事是有趣的,因為李我,令他在風行電台認識了妻子蕭湘,結婚超過70年,兩口子一直並肩而行,成為圈中典範。
更多訪問內容可以重溫香港電台製作的《文化樹下之我們的廣播人─ 李我、蕭湘》:https://bit.ly/3bl70TR
(0505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李我 #蕭湘 #商業電台 #劉天賜 #香港電台 #RIP
「丈夫別稱」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老婆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老婆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諸葛亮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老公的稱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老公的稱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丈夫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 關於丈夫別稱 在 丈夫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動漫二維世界 的評價
丈夫別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4日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 鴉片如何由救命之藥到奪命之毒的?
鴉片如何由救命之藥到奪命之毒的
歷史春秋網
罌粟是阿拉伯使者帶給大唐的禮物,在進入中國的最初幾百年裡,罌粟是悅目的觀賞植物和救命的治病良藥,而後卻演變為謀財害命的毒品。
阿拉伯使者帶來的禮物
罌粟原產於西亞阿拉伯半島、南亞印度等地。中國並不是罌粟的原產地,罌粟及其製品鴉片都是從國外傳入的。
罌粟及其製品的傳入始於唐代。《舊唐書》列傳載:「乾封二年(667)拂霖遣使獻底也伽。」經德國學者夏德(Friedrich)等的研究,「拂霖」就是大秦,即東羅馬帝國,其中心位置約在今敘利亞。唐時,由於阿拉伯人的大舉擴張,敘利亞已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省。
「底也伽」,古音為te ya ka,是當時西方的珍貴藥品。據阿拉伯史家記載,上等的「底也伽」產自伊拉克的巴格達。西方自古就認為,「底也伽」是療效最佳的解毒藥,它由600種物質混制而成,這種丸狀藥的作用可解除一切毒素。「底也伽」的主要成分是:鴉片、龍涎香、縮砂、肉荳蔻、肉桂等,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鴉片。
從這些史料中基本可以推斷出,鴉片是古阿拉伯人傳入中國的。
唐代時,正在急速擴張中的阿拉伯帝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十分頻繁,阿拉伯向中國派遣正式使者就達37次。古阿拉伯進入中國,主要有陸、海兩條路。陸路由著名的絲綢之路進入長安,海路則是經馬六甲海峽到達廣州、泉州、揚州等地。成書於10世紀上半葉的不朽名著《一千零一夜》,也反映了西亞與中國的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這種交流的規模即使在交通十分發達的今天看來,也令人歎為觀止。那時在長安、廣州、泉州等地經商的阿拉伯人不下萬人。阿拉伯人帶來了象牙、棉花、白糖、寶鐵等特產,也帶來了罌粟和鴉片。
從文獻記載考證,乾封二年阿拉伯使者貢獻「底也伽」,是鴉片進入中國之最早記錄。但中國人對鴉片的認識要早於這一文獻記載。成書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的《唐本草》有「底也伽」一條,載:底也伽,味辜苦平無毒,主治百病中惡客忤邪氣心腹積聚,出西戎。這本世界上第一部官修藥典的成書,比史載的阿拉伯人獻「底也伽」還要早八年,而且明確地記載了它的藥用效果。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斷:在公元7世紀的上半葉,唐朝初期,底也伽——也就是鴉片——已進入了中國。
阿拉伯人在貢獻「底也伽」的同時,也將罌粟帶到了中國。
美麗的藥物
不久,中國人就開始種植罌粟。由於罌粟花異常嬌豔,唐代人多將它作為觀賞植物。成書於唐開元時期的《本草拾遺》中記載:「罌粟花有四葉,紅白色,上有淺紅暈子,其囊形如箭頭,中有細米。」生活於唐文宗時期(826~840)的郭橐駝,也具有種植罌粟的經驗。他在《種樹書》裡寫道:「鶯粟九月九日及中秋夜種之,花必大,子必滿。」詩人雍陶在《西歸斜谷》中唱道:「行過險棧出褒斜,出盡平川似到家,萬里客愁今日散,馬前初見米囊花。」這裡的「鶯粟」「米囊」都是罌粟的別稱。
罌粟在傳入中國的最初數百年裡,並沒有造成大的危害。這是因為當初很少有人吸食,罌粟主要還是作為觀賞花卉和藥用植物。
進入宋代後,罌粟花又稱「鼓子花」,被當作妓女的別稱。原來宋人之美學觀念尚淡雅而不喜濃豔,故將豔麗的罌粟花用來形容姿容不佳的妓女。詞人張先,晚年在杭州時「多為官妓作詞」,所以有詩曰:「天興群材十樣花,獨分顏色不堪誇。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官員王元之被謫齊安郡,見當地「民物荒涼,菅妓(宦妓)有不佳者」,便感嘆:「憶昔西都看牡丹,稍無顏色便心闌。而今寂寞山城裡,鼓子花開亦喜歡。」
這時,中國人對罌粟的認識更加深入,其種植也日益普遍。如北宋蘇頌在《圖經本草》裡寫道:「罌粟花處處有之,人多蒔以為飾,花有紅白二種,微腥氣,其實形如瓶子,有米粒極細。圃人隔年糞地,九月布子,涉冬至春始生,苗極繁茂,不爾則不生,生亦不茂,俟瓶焦黃乃採之。」可見宋人對罌粟的植物特徵、種植及採摘已有了一定的認識。
宋代的醫家已用罌粟來治病消災。在楊士瀛的《直指方》、王璆的《百一選方》、王碩的《易簡方》、林洪的《山家清供》等醫書裡,均以罌粟的殼蒴為治病妙劑。著名詞人辛棄疾曾患有疾,後遇一異僧,以陳年罌粟加人參等製成敗毒散,吞下威通丸十餘粒,此後即愈。
金元的醫家承宋朝之傳統,已普遍用罌粟主治咳嗽和瀉痢。到元初,忽必烈於1270年設廣惠司,專門製造阿拉伯藥劑。1292年,元人又設「回回藥物局」,所用之藥當然也包括罌粟。
罌粟不僅被醫家所重視,還得到了民間百姓的歡迎。人們普遍視罌粟子煮粥為大補之物。劉翰在《開寶本草》中記錄了這種習慣:「罌粟子一名米囊子,一名御米,其米主治丹石發動,不下飲食,和竹瀝煮作粥,食極美。」將罌粟子稱作「御米」,一方面我們可推斷出它已進入了皇宮,另一方面也可見其珍貴。實際上,民間使用罌粟已越來越廣泛了。蘇軾有詩道:「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鶯粟湯。」蘇轍在《種藥苗詩》中指出罌粟粥還可治消化不良:「……研為牛乳,烹為佛粥。老人氣衰,飲食無幾,食肉不消,食菜寡味,柳槌石缽,煎以蜜水,便口利喉,調肺養胃……」所以,罌粟在宋代,竟成了醫療與食補兼而有之的物品。
但宋代人們已經認識到了罌粟的副作用。《易簡方》記載:「粟殼制痢如神,但性緊澀,多令嘔逆,故人畏而不敢服。」王碩提出抵消罌粟副作用的良方:「令醋制加以烏梅則用得其法矣。」還可與四君子藥合用,「不致閉胃妨食而獲奇功也」。元代名醫朱震亨對罌粟認識最深,他指出:「其止病之功雖急,殺人如劍,宜深戒之。」 可見元代人對罌粟的毒性已有深入的瞭解。而且我們可以從「殺人如劍」這四個字裡,推測出那時社會上應已有不少因食罌粟中毒而死亡的事例了。
儘管宋、元時期,人們對罌粟的醫學功用已相當瞭解,但那時尚無「鴉片」之稱,也還不懂得鴉片的製法。直到明代成化年間,才有了製作鴉片的記載。
明代醫家王璽在《醫林集要》中記載:「鴉片治久痢不止,罌粟花花謝結殼後三五日,午後於殼上,用大針刺開外面青皮十餘處,次日早津出,以竹刀刮在瓷器內,陰乾,每用小豆大一粒,空心溫水化下,忌蔥蒜姜水,如熱渴以蜜水解之。」 他採集生鴉片的記錄相當詳細,是中國有關鴉片製作的最早記載。王璽曾任甘肅總督達二十餘年,在那裡,他有可能長期與穆斯林接觸,從他們那裡瞭解到了阿拉伯的物產、醫術、習俗等。其後有名醫李梴的《醫學入門》,書中寫道:「鴉片一名阿芙蓉,即罌粟花未開時,用針刺十數孔,其津自出,次日以竹刀刮在瓷器內,待積取多了,以紙封固,曬二至七日,即成鴉片矣,薴急可多用。」從這兩則記錄可以判斷,那時的醫家已懂得熟練採取罌粟之液,製成鴉片,配作藥劑了。
阿芙蓉一詞是從阿拉伯語Afyun音譯而來的,而鴉片一詞的直接來源,則是英語Opium,其同義詞還有雅片、阿片、阿扁等別稱。最常用的是鴉片一詞。另外,罌粟的別稱還有藕賓和蒼玉粟等。
明代人對鴉片醫學作用的認識,已達到相當的高度。根據醫學大師李時珍的調查和實踐,鴉片可以用來治療各種瀉痢、風癱、百節病、正頭風、痰喘、久咳、勞咳、吐瀉、禁口痢、熱痛、臍下痛、小腸氣、膀胱氣、血氣痛、脅痛、噎食、女人血崩、血不止、小兒慢脾風等二十餘種病痛。另外,李時珍已記載了鴉片對性功能的作用,他指出,鴉片「能澀丈夫精氣」,因此「俗人房中術用之」。
綜上所述,中國人知道罌粟至少已有1300年的歷史,懂得罌粟的藥用價值已有900多年的歷史,而製作鴉片業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請您暢所欲言,歡迎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丈夫別稱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可一世的匈奴最早完敗於哪兩個「私生子」將軍手中?|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匈奴這個民族,很早時就與中原為敵,他們生活在現今西伯利亞的苦寒地帶,司馬遷認為其是「夏後氏之苗裔也,名淳維」。夏後氏,就是大禹。大禹的後代。如果這樣說起來,也是龍的子孫,炎黃傳人。還有一種說法是夏桀的後人,說夏桀的兒子叫獯粥(也即匈奴,別稱),這個不孝的兒子跟老爸的妾私通,被夏桀發現後逃跑到了西伯利亞,成為匈奴的先祖。西伯利亞是苦寒之地,不利於生存,所以匈奴人千百年來便與中原爭奪生存權,對中原的國家安全形成巨大威脅。
對匈奴的戰爭,是從戰國時代就開始了。秦朝的蒙恬,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曾率兵三十萬北擊匈奴,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馬,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就是蒙恬為防匈奴而修建的。不過,蒙恬並未根絕匈奴的攻擊。他活著,匈奴只懼蒙恬一人;他死了,匈奴便又如脫韁的野馬,大肆侵犯中原。英雄如漢高祖劉邦,手下強將如雲,率兵三十萬軍隊抗擊匈奴,也遭遇了「白登之圍」,差點要了老命,最後不得不請客送禮,採取和親政策懷柔之,屈辱地維持大漢帝國。就連強勢的呂后,也被匈奴羞辱,如果不是推托年老色衰,也要成為匈奴單於的小妾一枚了。
漢朝反擊匈奴,是經過漢高祖、漢惠帝(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五代帝王的「臥薪嘗膽」的。武帝時,一代英雄橫空出世,他就是大英雄衛青。要說這個衛青,實際是不應叫衛青,而應叫鄭青。因為他是一個「私生子」,親生父親叫鄭季,是一個縣吏。親生母親叫衛媼。媼是舊時的一個稱呼,「老夫人」的意思。衛青名義的父親姓衛,他的母親自然就被稱為衛老夫人了。衛老夫人不守婦道,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還與人私通懷孕,生下了衛青。
衛老夫人與丈夫衛公共生了一子三女:衛長君、衛君孺、衛少兒、衛子夫,衛青與這四位是同母異父。少時家庭貧困,衛老夫人便將衛青送到了他親生父親鄭季那裡養活。沒想到這個鄭季和他的親生孩子們,都不把衛青當親戚。鄭季讓衛青去放羊,衛青同父異母的哥哥們把衛青當做奴僕畜生一樣虐待。衛青沒辦法,又回到母親身邊,當了平陽公主的一名騎奴。身份低劣到一名家奴的程度。
衛青命運的改變,是從他同母異父的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寵幸開始的。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衛子夫後來因為有了身孕,遭到漢武帝正妻陳皇后的嫉恨,想法設法加害她的弟弟衛青。不過,漢武帝已經不再寵愛曾有過「金屋藏嬌」誓言的陳皇后。最終陳皇后非但沒能加害衛子夫姐弟,反而因為「惑於巫祝」的罪名遭到廢黜。衛青因禍得福,更加為漢武帝信任。先後被任命為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車騎將軍、大司馬大將軍之職,擔當起遠徵匈奴的重任。
另一位與衛青同時受命遠徵匈奴的將軍名叫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說起來這個霍去病,和衛青可說是「同病相憐」,也是個「私生子」。他的母親,是衛青同母異父的二姐衛少兒,其親生父親,叫霍仲孺,是平陽縣的一名小吏,不敢承認與衛少兒有私,所以霍去病少時不知親生父親是誰。衛少兒後來嫁給西漢開國功臣陳平的曾孫陳掌,霍去病和衛青一樣,因為衛子夫的關係,而得到漢武帝的重用,十七歲就被任命為驃姚校尉,十九歲就升職為驃騎將軍。舅甥二人後因軍功同為大司馬,顯赫一時。
衛青和霍去病雖因姻親關係上位,但最後權傾天下卻是因為軍功。初伐匈奴第一戰,車騎將軍衛青、騎將軍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驍騎將軍李廣各率一部同時出兵,只有衛青取得龍城大捷,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返。「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實際上龍城大捷是衛青的大捷,跟李廣沒什麼關係。龍城之戰是自漢初以來對戰匈奴的首次勝利,意義非常。隨後,衛青率漢軍主力七戰七捷,遠徵漠北,未嘗一敗,是真正的常勝將軍。
霍去病是討伐匈奴的另一支生力軍,十七歲時隨衛青遠徵漠南,斬捕首虜過當,斬獲敵人2028人,其中包括相國、當戶的官員,斬殺單於的祖父輩籍若侯產,俘虜單於的叔父羅姑比,勇冠全軍;十九歲兩次率兵出擊佔據河西地區的渾邪王、休屠王部,殲敵4萬餘人。俘虜匈奴王5人及王母、單於閼氏、王子、相國、將軍等120多人;二十二歲率軍北進兩千多里,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封狼居胥。使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匈奴為此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強大的匈奴,竟然慘敗於兩個「私生子」將軍之手。漢武帝曾經為霍去病修建過一座豪華的府第,霍去病斷然拒絕入住,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與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同成為漢人的豪言經典。衛青與霍去病,都是作戰勇敢,但性格不同。衛青雍容大度,霍去病有仇必報。李廣的兒子李敢,將父親的自殺歸結於衛青不重用,曾經刺殺衛青,罪當夷族。對待此事,衛青大度隱忍不報,霍去病卻找個機會射殺了李敢。同是軍人,處理方式不同,卻都贏得了各自的美名。
至於匈奴,被衛青、霍去病戰敗以後,終於領教了大漢的鐵拳。衛青、霍去病激起了漢人抗匈的雄風,二人之後,匈奴一度退出漠南,撤回漠北。隨著與漢將的幾次爭鋒失敗,一部分慢慢漢化,一部分遠走中亞,匈奴作為一個民族的名字,竟然消失在茫茫歷史長河之中。(作者:陸棄、孫玉良;作者為歷史春秋網專欄作者,版權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丈夫別稱 在 老婆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諸葛亮 的推薦與評價
“老公”“老婆”的别称知多少?_永伟视觉设计_新浪博客- 新浪通行证登录2013年10月8日· 对“老婆”的称谓40个: 1、配偶2、妻子3、老婆4、夫人5、太太6、爱人7、内人8 ... ... <看更多>
丈夫別稱 在 老公的稱呼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媽媽最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丈夫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丈夫,是男女婚姻中對男性的稱謂,與妻子相對應。 古代妻子對自己配偶又稱夫婿、夫君、相公、官人,閩南語則稱翁婿(閩南語讀「 ... ... <看更多>
丈夫別稱 在 老婆別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 諸葛亮 的推薦與評價
“老公”“老婆”的别称知多少?_永伟视觉设计_新浪博客- 新浪通行证登录2013年10月8日· 对“老婆”的称谓40个: 1、配偶2、妻子3、老婆4、夫人5、太太6、爱人7、内人8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