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母親過世滿四年的當晚,陪著我們送走母親的摯友依然捧著花束到家裡聚聚,就像是儀式一般。
如果說,母親的過世有教會我一些事情,那麼,「好好的過生活,多愛自己一點,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不要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不要被情緒勒索」,是我在這四年裡交給媽媽的成績單,看到活得開心自在的女兒,我覺得媽媽會滿意。
本想請最近生日的先生午餐,奈何他一直忙碌無發抽出時間。今天就索性在家一人午餐,有幫女兒帶便當剩下的屑屑裝成的迷你餐盒,我最喜歡的水煮蛋加松露橄欖油/巴薩米克醋/洲南鹽之花,蔬菜豆皮味噌湯,因為喜歡罐子而買的優格,還有旬好咖的日曬咖啡。
就算是一人吃飯,也要弄得整齊漂亮,這也是母親的教導。
四年過去,媽媽在天堂一定一切都好,我們也都很好,不要掛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290的網紅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胃食道逆流中心執行無線食道酸鹼膠囊 200例了! 我們也執行了國內第一例第二代無線食道酸鹼膠囊 好的檢查方式真的幫助醫師揪出假逆流 一直吃藥都沒效,有時醫師也很困擾 還記得香港一對母女來台找我做胃食道逆流手術 主述是多年來胃酸逆流到喉嚨,口腔酸苦,火燒心,每天生不如死,尋遍當地腸胃科醫師都無解 所以...
一直 被情緒勒索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編輯ooxx】
讀新書稿,裡面作者提到在照顧年邁母親的體悟——當出了力氣,騰出時間,費心關注的照顧失智長輩時,卻被惡劣的言語攻擊,很難不受傷不自哀,可是作者卻在某一天忽然意識到自己無需認領這份謾罵,因為失智的媽媽其實已經神遊,與現實世界的其他人彷彿處在兩個平行世界,並不是真的在指責現實世界裡的誰。
不去認領即可。
作者因此可以平心靜氣的讓這個被怨懟或被冤枉的情緒快速的,只是從身邊流過。依這個拒絕認領的做法、安頓己心。
我在書頁的這一岸,同時被棒喝,讚嘆好一個修行!
不認領,似乎也可以用在許多處的人際往來,不認領別人的情緒,就可以減少自己的情緒波動,降低被情緒勒索,情緒不波動就容易覺察自己,是不是也被自己的情緒牽引而正在過度努力,不認領可以為自己設下一道好界線,在人際往來的明灘險礁為自己整頓身心,淡然處世。
作者照顧母親的心得,居然引我想起這些年讀過的好些本心理諮商師的好書,好像練了好多功突被打通任督二脈。闔上書頁、因此多喝一瓶可樂,很是快意。
在此也推薦給大家,這些幫我打通任督二脈的好書,給老是覺得自己像是有一個破掉的口袋,收藏的愛會一直掉出來的人們。
《#為什麼我們愛得這麼累》◎ 加藤諦三
《#我想愛你所不能愛的自己》◎ 叢非從
《#這麼在意別人的看法,你一定很累吧》◎ 叢非從
《#擺脫邊緣人生:25則人際攻略,打造有歸屬感與自我價值的人生》◎胡展誥
《#修補生命的洞:從原生家庭出發,為童年療傷》◎胡展誥
《#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洪培芸
《#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洪培芸
《#過度努力:每個「過度」,都是傷的證明》◎周慕姿
《#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周慕姿
《#職場冷暴力》◎林煜軒
《#邊緣人格:以愛為名的控制,被恐懼綁架的人生》◎李訓維
《#有毒的話語:親密關係裡的話語控制》◎羅伯特‧紐伯格
《#有毒姻親》◎ 蘇珊・佛沃, 唐娜・費瑟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陳彥琪
《#創傷發生得太早:放下愛無能、自責、敵意與絕望,找回安全感與存在感》◎李雪
《#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黃啟團
祝人人都能不認領不好的話、不好的事,也敬請期待新書。
(小娘)
一直 被情緒勒索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想要記錄一下這件事「不有趣,很無奈」
我想要盡可能寫得很仔細,但我不是討拍
———————————————————————
昨天,因為家裡的老人好奇我們新家的位置
跟我要了地址想查google map
但是,他找不到。 所以又跟我要了截圖
我出門跟孩子去泳池,再去餐廳再回家這五六個小時裡
我時不時要回答地址、截圖、編輯講解截圖
導致多毛男對我大發火說,可不可以專心在家庭上
但是,(後來才知道)因為技術上的操作錯誤,
家裡的老人還是找不到新家位置
而且堅持我都沒有好好告訴他「新家在哪裡」
最後罵我:「#你真的很不孝」
然後我就大爆炸了⋯⋯
這是什麼「用過的人都知道讚的大絕招」
我當下怒到一個不行
我雖然沒有多孝順,但因為找不到新家地址而罵我是絕對不合理的
跟多毛男抱怨我的遭遇以後,
他說「你幹嘛跟他吵架,他人很好」
我當下更怒,我被情緒勒索而且我還沒有權利生氣是嗎!?
好的,這只是前情提要而已😉
一路上我被長輩罵不孝
還被老公罵一直用手機,而且不應該跟長輩吵架
滿滿委屈只能在深夜找個洞埋起來的時候
多毛男突然跑來跟我說
你不覺得你太容易生氣了?而且永遠都在生氣狀態
我覺得你可能需要去做心理諮詢
我「?????????」
我聽了這段話更怒,明明常常惹我生氣的人居然來跟我說我太容易生氣
於是對他說「你惹我生氣還怪我太容易生氣?你講這句話只讓我更生氣」
他很無奈地笑出來說「你看,你真的需要幫助,心理諮商是有幫助的」
我聽到這裡突然覺得很可笑、荒謬、然後又沮喪
我常陷入焦躁易怒是因為多毛男是我的壓力源
但多毛男卻說我的焦躁易怒造成他的壓力源
這是什麼雞生蛋蛋生雞的千古難題?
在我拒絕去心理諮商,拒絕繼續這個對話以後
有一瞬間我有一種「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的解離感
我甚至開始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沒有病識感(我只是問問,並不想要你們真的給建議)
然後我又想著,為什麼是我有問題?
為什麼不是很簡單的「多毛男太白目,讓我生氣,所以我造成他的壓力,而他本來就是我的壓力源」
———————————————————————-
婚姻生活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
「不要結婚真的可以省去非常多溝通上的麻煩」
當人很難,不結婚你又被長輩碎念得要死
一直 被情緒勒索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胃食道逆流中心執行無線食道酸鹼膠囊 200例了!
我們也執行了國內第一例第二代無線食道酸鹼膠囊
好的檢查方式真的幫助醫師揪出假逆流
一直吃藥都沒效,有時醫師也很困擾
還記得香港一對母女來台找我做胃食道逆流手術
主述是多年來胃酸逆流到喉嚨,口腔酸苦,火燒心,每天生不如死,尋遍當地腸胃科醫師都無解
所以專程坐飛機來我們胃食道逆流中心
我幫他安排了24小時食道酸鹼導管檢查
結果正常,排除是嚴重的逆流,我就不幫他手術
她說吃藥沒效,希望再進一步檢查,
於是我安排了96小時無線食道酸鹼膠囊檢測
結果還是一樣好的很,其實跟我的預期一樣。
食道壓力檢測也沒有食道肌力問題,
我安排了身心科會診,並跟他好好解釋,
也開了適度神經痛調節劑,她安心的回香港了!
我相信病患談的主述不適與痛苦
但確診仍需要科學化儀器的客觀數據
否則,很容易醫師被情緒勒索,病患也會失望受挫
希望未來新的醫療診斷慢慢能納入健保
減少患者不必要的長期用藥支出與負擔

一直 被情緒勒索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