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丑》:當前圍繞在這部片的紛擾,正是小丑所樂見的社會樣貌】
《小丑》首週末票房開出紅盤,美國將近一億美金、全球共賺進2.35億美金(成本僅五千萬美金),是有史以來首週末表現最好的10月電影,也一掃過去幾週圍繞在這部片的爭議陰霾。某種程度來說,觀眾還給了《小丑》一個公道,華納應該也可以稍微鬆一口氣。
然而《小丑》的專業影評評價從九月初到現在一個月左右,卻不斷往下掉。爛番茄 87% → 70% / Metacritic 75 → 58 ,究竟是怎麼回事?圍繞在這部片的負面新聞,無論是《#黑暗騎士:#黎明昇起》槍擊案受難者家屬的公開抗議,或是美國各大影城禁止觀眾穿著小丑服裝和面具出席等,再加上具爭議性的導演和演員言論,都讓這部片在正式上映前即蒙上一層陰影。
有關《小丑》的影評很多了,這篇文試著從電影之外的事件耙梳種種爭議的始末,並對照去年《#羅馬》、《#一個巨星的誕生》、《#登月先鋒》等,談談《小丑》獎季的後續發展。
爭議不見得是壞事,看看去年的《#幸福綠皮書》與《#波西米亞狂想曲》即可略窺一二。而今年《小丑》跟《#兔嘲男孩》,兩部兩極的電影,兩部都拿了國際影展首獎,但當《小丑》評價往下掉的同時,《兔嘲男孩》不減反升(爛番茄 55% → 78% / Metacritic 47 → 53)。兩種截然不同的公關行銷策略,也許最終只會有一部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
-
▍ 內文節錄
一部作品理論上無需要為其潛在性的效尤效應負責,更無須擔起教導是非評斷的責任;流行文化本該是現今世界的反照,而非現今世界的禍害來源。然而,電影亦是一個時代的產物,也必須在時代背景等脈絡下檢視。當2012年美國科羅拉多州歐若拉市,一名白人恐怖份子闖入放映《黑暗騎士:黎明昇起》的影廳釀成12死70傷的槍擊事件還歷歷在目的時候,你也很難苛責部份媒體和社會人士的擔憂。
在後續的媒體訪談中,男主角 #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和導演 #陶德菲利普斯(Todd Phillips)的發言反而有火上澆油的趨勢。他們顯然對於社會歧見爭議的論戰感到無奈且不解:「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是可以清楚判斷對跟錯的」,瓦昆繼續說道:「而那些沒有此能力者,則可以隨便想怎麼詮釋就怎麼詮釋。」而在與英國《每日電訊報》的專訪中,當瓦昆被問到此議題時,更是直接中途離席,造成眾人嘩然。
導演菲利普斯面對這些爭議則無奈表示:「電影藝術是複雜的,如果你要不複雜的藝術,你可以去學寫書法」。菲利普斯更接著說,「這些討論最讓我訝異的是,當情況符合他們自身利益的時候,左翼人士跟右翼人士竟可以如此異口同聲,這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了。」當被問到為何不再拍攝喜劇時,導演語帶嘲諷地將矛頭指向體質敏感的覺青跟鄉民:「要不然你去試試看,在現在的『覺醒世代』搞笑有多麼困難。」
此翻言論也引發了網路上更多爭執,因其似乎意味著「不開政治不正確的玩笑,就無法成功拍好喜劇」。同樣身為導演的《兔嘲男孩》、《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導演 #塔伊加維迪提(Taika Waititi),隨即在個人推特轉貼該該則消息,並意謂深遠地簡短寫道:「他金促咪,笑笑」(Lol he funny)。
最終,《小丑》憑藉著IP本身的強大吸引力,以及美漫電影愛好者的基本盤優勢,在上映後應能開出票房紅盤。或許當有更多人實際觀賞電影本身之後,電影最終的好壞評價和影史價值,終能透過群眾的討論而匯聚成共識。
-
▍ 完整文章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438
(感謝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丹眼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一個巨星的誕生結局討論- 電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 好雷] 一個巨星的誕生,是誰擱淺了?-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一頁華爾滋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昨晚《一個巨星的誕生A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女神卡卡Lady Gaga - 不再愛戀I'll Never Love Again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Re: [討論] 日本的小美人魚聯名商品- movie板-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登月先鋒》家喻戶曉事蹟的重新詮釋 (8.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52048069
《登月先鋒》是一部美國歷史傳記電影,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萊恩·葛斯林主演,故事改編自紐約時報記者所著的口述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劇情講述太空人阿姆斯壯生平最重要的時光,從他進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到1969年乘坐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完成當時美蘇太空競賽下舉世聞名的成就。
據說當時在阿波羅11號發射現場聚集超過100萬人,同時觀看電視直播的觀眾人數也達到創下史上新高的六億人,就能看出這行動受人矚目的程度,更不用說在登陸月球那一刻,阿姆斯壯爬下登月艙時那句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言「我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聽在NASA與全世界耳中,是有多麼讓人感動。
因此,在2017年以《樂來越愛你》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達米恩·查澤雷,再度找來同片男主角萊恩·葛斯林,儘管本片看似已經跳脫他先前《進擊的鼓手》和《樂來越愛你》的音樂電影風格,並轉而投向人物傳記類型,不過只要仔細把故事外皮撥開就不難發現,達米恩·查澤雷依然把整體核心鎖定在「追逐夢想」的母題,只不過這次追夢的主角不再是音樂學院學生或兩位相愛的男女,而是全體人類。因此導演從這位生性木訥、沉默寡言英雄人物身上著手,以第一見證者的觀點來呈現這寫下人類太空史上最重要一頁的登月行動,確實是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就我而言,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是對導演、演員,還有當時所有參與計畫的人員感到全然的敬佩。拿近期同樣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巨星的誕生》來相比,如果說《一個巨星的誕生》是利用感人愛情的與對巨星殞落的惋惜,以滿滿感性來博得觀眾的喜愛;《登月先鋒》就是導演以非常準確的切入角度、既沉穩又不失大膽的創新思維,透過登月過程的震撼與角色背後真實情感,配上大量手持攝影,主觀客觀視角的來回切換,在理性與感性面之間取得絕佳平衡的完美作品。
《登月先鋒》以典型人物傳記電影的形式,深入描寫尼爾·阿姆斯壯選擇加入太空計畫這將近十年的歲月。從火箭實驗機的試飛員、太空人的面試過程、雙子星計畫的軌道對接,到最後的阿波羅11號達成人類太空史上最高的成就,電影多次特寫他遙望月球的畫面,進而顯示阿姆斯壯對目標的嚮往。除此之外,我也特別喜歡他剛從一般飛行員轉為太空人的橋段,片中不只用簡單的宣傳影片講述他們的登月計畫,另外也提到因為太空中繞地旋轉的切線速度平方與軌道半徑成反比,因此與一般飛機的概念相反,在軌道上運行的太空船要上升高度反而必須要減速的理論基礎,都可以看出導演盡力幫助觀眾融入劇情的貼心之處。不過一部傳記片要感染觀眾光有完整的奮鬥事蹟是遠遠不夠,《登月先鋒》會如此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導演在拍攝他執行任務之餘,同時也帶出阿姆斯壯的家庭、身邊朋友與他自己長久以來的內心傷痕。
打從一開始,阿姆斯壯會從飛行員轉至太空部門,根本原因是因為小女兒在夫妻結婚紀念日當天的離世,他希望藉著參與當時人類登陸月球,這看來有點天馬行空的幻想,來沖淡糾結在心中的傷痛,也正是如此,當他終於完成任務,並在月球上把小女兒手鍊丟進隕石坑,讓她留在最美的地方,並正式與她道別之時,觀眾才能完全看到阿母斯壯背後那有血有肉的一面。雖然他不擅長表達情感,但也跟我們相同,也會因為女兒、因為好友意外身亡而感到悲傷,而且同時,在生活中看到身邊孩童所喚起的內心陰影,加上在NASA因為任務危險性所產生的巨大壓力,都使他漸漸與家人產生隔閡。這幾年來阿姆斯壯的目標,一直都是離開地球,前往月球,但等到他到月球後才終於發現,原來他的家永遠只會在地球,準備離家的最後一晚,阿姆斯壯的脆弱和與妻子跟兒子們成熟對比,述說著一位父親久久不能走出內心陰霾,差點忽略身旁珍視之人的遺憾,其中為了精準完成任務和心中人性面的兩者衝突,都透過萊恩葛斯林那憂鬱且充滿情緒的雙眼清楚傳達。
「有些事本來就該去做,只是現在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登月先鋒》在執行任務與家人相處時的氣氛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導演拿非常高明的拿家庭的溫暖與太空艙裡危險狹小的空間來做對比,無論是片頭阿姆斯壯駕著X-15偏離軌道的驚險降落、雙子星的意外翻轉、登月載具在測試時墜毀,還是因為設計不良導致三位太空人被活活燒死,皆顯示此任務在當時是多麼的危險艱鉅。不過有趣的是,在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對蘇聯的敵意,依舊使人們趨之若鶩的為上月球這個夢想而努力。
或許也正是人類不斷挑戰困難的精神,我們現在才能在這享受前人努力累積的成果。因此在太空人打開艙門,電影從全片膠捲切換成全版IMAX畫面,讓我們感受到月球寂靜與遼闊震撼感的同時,更別忘記地球上那群在降落後就屏息以待,希望能聽見好消息的技術人員。眾人合力達成目標的熱血,就如同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於萊斯大學發表的演說:「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是月球?這問題就像為什麼要登上最高的山,為什麼當初要越過大西洋。我們決定要登上月球,不是因為它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縱使民間許多輿論皆表示不支持美國繼續發展太空計畫,但我想這就是人類進步的必經之路,在過程中所經歷的犧牲,最後都將化為趨使我們成長的養分,把他們付出的努力銘記在心,並繼續朝著美好未來前進。
整體而言,我相當佩服達米恩·查澤雷的導演功力,成功把每人早就聽膩的偉人事蹟,用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渴望,配上熱血、壓抑又內斂的多變敘事手法,完成另一種引人入勝的重新詮釋。其中從尼爾·阿姆斯壯的主觀視角出發,聚焦在這十年間的生活與心境轉變,雖然「登月計畫」乘載的是全人類的夢想,但《登月先鋒》就透過感人肺腑的親情告訴觀眾它同時也可以非常的私人,萊恩·葛斯林成功把這個角色提升到與我心目中完全不同的層次,實在想不到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到底怎麼拍才能比《登月先鋒》還要優秀。
環球影片粉絲專頁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登月先鋒》家喻戶曉事蹟的重新詮釋 (8.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52048069
《登月先鋒》是一部美國歷史傳記電影,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萊恩·葛斯林主演,故事改編自紐約時報記者所著的口述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劇情講述太空人阿姆斯壯生平最重要的時光,從他進入美國太空總署(NASA),到1969年乘坐阿波羅11號登上月球,完成當時美蘇太空競賽下舉世聞名的成就。
據說當時在阿波羅11號發射現場聚集超過100萬人,同時觀看電視直播的觀眾人數也達到創下史上新高的六億人,就能看出這行動受人矚目的程度,更不用說在登陸月球那一刻,阿姆斯壯爬下登月艙時那句流傳至今的經典名言「我的一小步,是全人類的一大步」聽在NASA與全世界耳中,是有多麼讓人感動。
因此,在2017年以《樂來越愛你》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的達米恩·查澤雷,再度找來同片男主角萊恩·葛斯林,儘管本片看似已經跳脫他先前《進擊的鼓手》和《樂來越愛你》的音樂電影風格,並轉而投向人物傳記類型,不過只要仔細把故事外皮撥開就不難發現,達米恩·查澤雷依然把整體核心鎖定在「追逐夢想」的母題,只不過這次追夢的主角不再是音樂學院學生或兩位相愛的男女,而是全體人類。因此導演從這位生性木訥、沉默寡言英雄人物身上著手,以第一見證者的觀點來呈現這寫下人類太空史上最重要一頁的登月行動,確實是個非常聰明的選擇。
就我而言,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是對導演、演員,還有當時所有參與計畫的人員感到全然的敬佩。拿近期同樣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巨星的誕生》來相比,如果說《一個巨星的誕生》是利用感人愛情的與對巨星殞落的惋惜,以滿滿感性來博得觀眾的喜愛;《登月先鋒》就是導演以非常準確的切入角度、既沉穩又不失大膽的創新思維,透過登月過程的震撼與角色背後真實情感,配上大量手持攝影,主觀客觀視角的來回切換,在理性與感性面之間取得絕佳平衡的完美作品。
《登月先鋒》以典型人物傳記電影的形式,深入描寫尼爾·阿姆斯壯選擇加入太空計畫這將近十年的歲月。從火箭實驗機的試飛員、太空人的面試過程、雙子星計畫的軌道對接,到最後的阿波羅11號達成人類太空史上最高的成就,電影多次特寫他遙望月球的畫面,進而顯示阿姆斯壯對目標的嚮往。除此之外,我也特別喜歡他剛從一般飛行員轉為太空人的橋段,片中不只用簡單的宣傳影片講述他們的登月計畫,另外也提到因為太空中繞地旋轉的切線速度平方與軌道半徑成反比,因此與一般飛機的概念相反,在軌道上運行的太空船要上升高度反而必須要減速的理論基礎,都可以看出導演盡力幫助觀眾融入劇情的貼心之處。不過一部傳記片要感染觀眾光有完整的奮鬥事蹟是遠遠不夠,《登月先鋒》會如此成功的最大原因,就是導演在拍攝他執行任務之餘,同時也帶出阿姆斯壯的家庭、身邊朋友與他自己長久以來的內心傷痕。
打從一開始,阿姆斯壯會從飛行員轉至太空部門,根本原因是因為小女兒在夫妻結婚紀念日當天的離世,他希望藉著參與當時人類登陸月球,這看來有點天馬行空的幻想,來沖淡糾結在心中的傷痛,也正是如此,當他終於完成任務,並在月球上把小女兒手鍊丟進隕石坑,讓她留在最美的地方,並正式與她道別之時,觀眾才能完全看到阿母斯壯背後那有血有肉的一面。雖然他不擅長表達情感,但也跟我們相同,也會因為女兒、因為好友意外身亡而感到悲傷,而且同時,在生活中看到身邊孩童所喚起的內心陰影,加上在NASA因為任務危險性所產生的巨大壓力,都使他漸漸與家人產生隔閡。這幾年來阿姆斯壯的目標,一直都是離開地球,前往月球,但等到他到月球後才終於發現,原來他的家永遠只會在地球,準備離家的最後一晚,阿姆斯壯的脆弱和與妻子跟兒子們成熟對比,述說著一位父親久久不能走出內心陰霾,差點忽略身旁珍視之人的遺憾,其中為了精準完成任務和心中人性面的兩者衝突,都透過萊恩葛斯林那憂鬱且充滿情緒的雙眼清楚傳達。
「有些事本來就該去做,只是現在我們還不知道而已。」
《登月先鋒》在執行任務與家人相處時的氣氛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導演拿非常高明的拿家庭的溫暖與太空艙裡危險狹小的空間來做對比,無論是片頭阿姆斯壯駕著X-15偏離軌道的驚險降落、雙子星的意外翻轉、登月載具在測試時墜毀,還是因為設計不良導致三位太空人被活活燒死,皆顯示此任務在當時是多麼的危險艱鉅。不過有趣的是,在冷戰時期太空競賽的時代背景下,美國對蘇聯的敵意,依舊使人們趨之若鶩的為上月球這個夢想而努力。
或許也正是人類不斷挑戰困難的精神,我們現在才能在這享受前人努力累積的成果。因此在太空人打開艙門,電影從全片膠捲切換成全版IMAX畫面,讓我們感受到月球寂靜與遼闊震撼感的同時,更別忘記地球上那群在降落後就屏息以待,希望能聽見好消息的技術人員。眾人合力達成目標的熱血,就如同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於萊斯大學發表的演說:「常有人問我為什麼是月球?這問題就像為什麼要登上最高的山,為什麼當初要越過大西洋。我們決定要登上月球,不是因為它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很難。」縱使民間許多輿論皆表示不支持美國繼續發展太空計畫,但我想這就是人類進步的必經之路,在過程中所經歷的犧牲,最後都將化為趨使我們成長的養分,把他們付出的努力銘記在心,並繼續朝著美好未來前進。
整體而言,我相當佩服達米恩·查澤雷的導演功力,成功把每人早就聽膩的偉人事蹟,用我們對未知領域的渴望,配上熱血、壓抑又內斂的多變敘事手法,完成另一種引人入勝的重新詮釋。其中從尼爾·阿姆斯壯的主觀視角出發,聚焦在這十年間的生活與心境轉變,雖然「登月計畫」乘載的是全人類的夢想,但《登月先鋒》就透過感人肺腑的親情告訴觀眾它同時也可以非常的私人,萊恩·葛斯林成功把這個角色提升到與我心目中完全不同的層次,實在想不到一部人物傳記電影,到底怎麼拍才能比《登月先鋒》還要優秀。
環球影片粉絲專頁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 好雷] 一個巨星的誕生,是誰擱淺了?-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男主角 布萊德利庫柏,是本片的導演、編劇、監製。 相異的歌曲+15段電影對白將會帶領你開啟一趟反映出電影觀感的旅程。」歌曲幾乎都是電影中的原創! ... <看更多>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一頁華爾滋Let Me Sing You A Waltz - 昨晚《一個巨星的誕生A ... 的推薦與評價
昨晚《一個巨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終於在洛杉磯風光展開了世界首映, ... Beyoncé 主演,男主角則考慮過Leonardo ... Bradley Cooper 擔任,而女主角Lady Gaga ... <看更多>
一個巨星的誕生男主角怎麼死的 在 一個巨星的誕生結局討論- 電影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防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剛剛看完電影總覺得結局不太對勁Jackson的自殺動機到底是什麼我覺得結局好像沒有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