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萬的網紅{{越煮越好}}Very Goo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nglish recipe follows⬇️⬇️ 金桔蜜 材料: 金桔2磅 黃冰糖300克 鹽少許 處理: 1. 金桔,加入粗鹽2湯匙,清水浸10分鐘,去除污漬及農藥。 2. 金桔,搣去椗,清水沖洗乾淨,擎乾水。 3. 金桔,在頂部輕手十字。 烹調: 1. 大火在鑊中煲滾清水50...
ware字根 在 柳廣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Day 2 笑什麼 你也是Sequential Art (上篇)
少時專心琢磨技藝,長大後發現創作者最需要克服的是既定認知、刻板印象。
_________________
在同一個媒介苦修打滾多時,自然而然會走出自己的軌道。但太過自我感覺良好地走在這條路軌上,就會只專注看著自己軌道的正前方,不經意放棄了觀看其他路軌的景色,甚至還以為那些景色根本沒什麼好看的。
我是個由漫畫出發了解藝術的人,所以今天容我從漫畫講起。
如 Day 1 所說,可能因為日本成長的緣故,自人生有記憶起,我就每天在看漫畫,尤其是少年Jump。隨著漸漸長大,我也變得喜歡解構集英社旗下的漫畫。什麼每頁平均5-7格分鏡、黑白色比例、玄幻打鬥漫畫的武器一定有劍、男女角色數目的比例等等。聽起來像是個專家。
那時全中大Fine Art Undergraduates只有我一個在畫漫畫,(江記黃照達等人都早就畢業了)心想,該沒什麼人challenge到我關於漫畫的認知吧。突然一句。
「喂,你覺得漫畫是什麼呀?」
聽起來多簡單的問題,我卻支吾以對地答辯著。
用「答辯」,是因為我發現自己不懂得回答,卻又不想被看穿。即使看著那提問者純粹出於好奇的誠懇臉色,那毫無敵意的請教,我還是選擇砌詞答辯。那刻即使真的成功說服了他,也讓我內心誤以為足夠堅牢的漫畫知識庫像國人玻璃心般輕聲敲碎。
隨著多年對漫畫漸漸深入的認知,鞏固下來的是對漫畫的既定認知。且這種既定認知在內心刻劃得愈深,就愈難以接受其他形式的漫畫,甚至拒絕理解,把不熟知的漫畫歸類為邪魔外道。
幸好我未算病入膏肓,仍能就自己對一種媒介輕妄、粗糙的觀念提出質疑。
然後我就認真地想「漫畫是什麼」。
我嘗試把視野拉遠來看。但一旦把視野拉寬,什麼影像藝術、動畫、舞蹈等等的,都映入視線。媽啊。我只是想思考漫畫是什麼。為什麼你們都走進來了?
「因為你剛才在想『漫畫是有序的圖像排列』啊」。
錄像 動畫 舞蹈 etc has joined the chat。
「我也是有序的圖像排列。」
「我們也是。」
「那我們都是漫畫囉?」
「不是吧。」
「為什麼不是?」
「那你們是何時開始出現分野的啊?」
「圖像排列的邏輯、媒介、方法。」
我嘗試扒開來看它們之間出現分區的界線。但發現界線很糢糊,糢糊得像是形容顏色的詞語,什麼「藍綠色」、「綠藍色」、「青色」、「鴨綠色」、「青玉色」、「綠松色」、「碧綠色」。但後者要定義區別,其實可以用光波長、Hex Color Code等賦予每個詞彙絕對且可量化的定義。可是,藝術媒介又可以嗎?或許硬要在藝術形式上找出絕對量化的定義並不可行,但透過思考媒介間微妙的區別及共享之處,就能更理解自己處理不同媒介時,腦袋究竟出現過怎樣的思維轉換。
於是,媒介之間的糢糊界線、未明之處,變成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也開始在這些地方鑽起牛角尖,用另一種心態重新畫起漫畫來,還把一批Copic Marker,G筆頭擺進蘋果迷你倉封印起來(說起來,有人想要嗎?可dm我,還有很多哦)。
如果真的深究這道問題,需要大量實驗及閱讀經驗。於是就傾家蕩產買起書來。還記得,第一年受邀參展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時,我花了10000多元港幣買了一個行李箱份量的書。因為那時覺得當地的書,錯過就沒了,因為我活在被港漫、英雄美漫、日漫當道的香港,生怕回來後就再也找不到這些書。所以當時的想法就是有殺錯無放過,要買下一眼間看不透是什麼東西的書,回港再慢慢研究。
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將介紹我自己在一些作品的嘗試,以及不同藝術家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2、3、4張:Cube Escape Paradox (柳廣成)
_________________
我在腦海內的漫畫VS動畫之思辯:Frame Rate vs Panel
年少時買過漫畫化的寵物小精靈劇場版:《超夢夢的逆襲》、《利基亞爆誕》、《結晶塔的帝王》、《穿梭時空的相遇》。發現內文都是電影動畫幀格的截圖,排列成漫畫形式印作紙本漫畫書。後來我在想一個顯而易見但卻耐人尋味的問題:
是否把上述電影的Frame Rate 調至平均On 90(不是粗口哦),就看起來像漫畫了?
(得出on 90的根據:90分鐘電影有129,600幀(24FPS),用一頁漫畫平均7 Panel,一本書200頁的算法來算,129,600/(7x200)≈90)
影片需要高frame rate的原因之一是為了讓圖像連續變化、運動(播放)的速度而導致肉眼的視覺殘象產生的錯覺,而誤以為圖畫或物體(畫面)正在活動。漫畫的Panel間的提示因不需要考慮殘象運動錯覺的事實,令腦袋足以腦補Panel間的缺失即可。
自4年前畫起動畫後,我就在想如何把畫作的frame rate變得尷尬,慢得既不像動畫,快得又不像漫畫。於是在此書,就試試看了。動畫裏上一個幀格映入你的眼球後,就是下一個幀格的事了。上一幀格消失,下一幀格出現,如此輪替。但漫畫就是要所有畫面乖乖地印在紙上讓人一覽無遺。那不如讓onion skin更透徹些、延伸得更遠些幀格,全畫出來好了?(哈哈,literally OnionGhost)
在我這次作品上,我覺得漫畫可以玩的是發生於頁面上的圖像排列,不是輪流替換單一幀格畫面。但又可以應用在處理動畫會思考的事。
這時你可能會說,漫畫就非得是平面紙本不可了?
很好的提問。所以,下一個。
_________________
此Post第5、6、7張:Here(Richard Mcguire)
_________________
要在電子熒幕介紹這本書的魅力,恐怕有點難。因為Here作出的嘗試,是有意圖地讓漫畫書作為立體、具厚度的印刷品,如何藉其物理性與內文的空間感巧妙呼應。但它不是pop up立體書,因為它還是以完全平面的紙本製作而成,圖像的解讀仍然依賴平面紙張的表達。我說的立體,意思是指作者賦予書本在釘裝上的立體空間意義,令書本的釘裝不流於紙本書籍純粹的物理特徵。
Here是左揭書,封面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屋子窗口,封底則同樣是從外界視覺看到的牆壁。內頁則是由屋內視覺向外看的景象。亦即,內頁左頁一定是向窗戶外看的,右頁一定是向牆壁看的。以90度角翻閱,就會構成封面、封底是屋外空間,內頁則是屋內空間。Here這本書的原則,就是空間上的視點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Here內文近300頁,透過漫畫鏡框再加標明的年份,由固定的視覺,持續變化的時間,交代這一空間發生過的人和事。
內文最初較在想像範圍內,就是屋內在數十年間換過不同的租客,有過長期租客,看著家人數目多了起來。還有數頁這樣的場景:在相隔甚遠的時間說過的各種話語,硬被漫畫的分鏡力量截下來,放在同一畫面。彼此間的語句本應毫無關聯,但卻因為漫畫的力量而被安排在同一空間重遇,使得兩者間的話語像在交談般。
後來,時間的尺度開始拉闊。時間延伸至房屋仍未被蓋起來的時代,剛好有個獵人經過,他射出的箭,剛好擦過漫畫內永恆不變的視點;還有城市化的經過、築屋的過程、工人等,都被這絕對不變的視點映下來。漫畫中後段還來到未來的時光、以及遙遠的過去:地球剛誕生,仍無大氣層之際,漫天星星、隕石的場景。
_________________
我發現自己寫太長了。要分兩天寫。明天會進入動畫世界多一點。
另外,介紹多點在漫畫媒介的既定語言、概念上大作發揮的藝術家及作品,可以google,還可以上網買買他們的書看:
(此Post第8、9、10張)
榮念曾 天天向上
Tobias Schalken Balthazar
Chris Ware (我推薦他所有書,算是Infographic x comics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
老實說,愈是探索,就愈不知道漫畫是什麼。但我樂在其中,如Day 1 所說,這並不是一種迷失的狀態,而是令我雀躍的事情。就像研究量子力學的物理學家般,發現在宏觀世界行得通的物理定律,在微觀世界卻莫明其妙地一一被推翻否定。量子力學像是有意識般地對你說,「再想清楚才嘗試定義『規則』吧。」
漫畫的全貌是什麼,就算是手塚治虫,我也不覺得他會知道。他也只是漫畫作為藝術形式的始祖發現者。像是物理學的…愛因斯坦吧。愛因斯坦發現了很多事,卻也帶著對量子力學的種種不解,歸入塵土了。不是他們渺小,而是世界太宏大了。
漫畫的世界還有什麼未被發現,其實真的還有很多人不想停留在已知的既定形式,貫徹實驗精神,務實地用創作探索著。就算眾人不一定關心,作品不一定出名。
動畫也是吧。
隨著在藝術的造藝及年齡的增長,就更得提醒自己要謙卑。
謙卑不是說在公眾形象上盡量以禮待人、說話盡量客氣謙遜,而是指對藝術保持謙卑。才能看得更清,藝術史的接龍遊戲才能玩得下去。於我而言,藝術是一種思考訓練,要對自己的創作時刻保持質疑,不能只苦修技藝,被自己畫作的視覺之美矇騙。
我覺得對藝術形式愈是Judgemental的人,他們對藝術媒介的既定認知就愈深,就愈需要否定,以捍衛他們內心對於藝術媒介片面的認知。因為如我經歷般,這種認知好歹也是用歲月建構出來的,就算被據理力爭地挑戰了,也會害怕信念失守,於是需要死守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才不會令長年建構出的自我搖搖欲墜。
Artist Statement 常見的語句「向____提出挑戰」雖有被濫用之嫌,但考慮適當的Context,其實本身的說法並沒有錯。
挑戰的就是我們自己對世界的認知。作品會證明某些認知是過時的,此時我們就得承認這些認知已不合時宜。而這種不合時宜,與今期流行什麼東西無大關聯,因其否定來自創作上實驗結果的推敲。經不起推敲的觀念就捨棄吧。若此觀念出自你心,就更需要虛心捨棄。
打了四小時字,發現打子4000字,見諒lol
下篇明天出!再會!
#onionghost #onionghosthk #動畫 #動畫推薦 #插畫 #illustration #animation #illustrationartists #animator #happynewyear #newyear #drawing #art #artist #pencil #comic #manga #bd #bandedessinee #柳廣成
ware字根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伊拉克戰爭紀錄片《唯有死亡》(Only The Dead):唯有死亡,可以看到戰爭的終結
【澳洲記者Michael Ware,2003年時赴伊拉克採訪,當時他是《時代》雜誌戰地記者,奉命採訪伊拉克南部衝突,他說那時才30多歲的他,不知天高地厚,享受在槍林彈雨中採訪的刺激。在伊拉克駐地期間,他見證了美軍在戰爭中跌宕起伏的戰況,陰差陽錯下,成了頭號恐怖分子扎卡維的信使,讓世界看到整個戰爭的血腥與恐怖。不論我們是西方媒體還是游擊隊,砲彈面前人人平等,"唯有死亡可以看到戰爭的終結"】
{內文}
(時任美國總統/布希)
我親愛的美國人民,此刻,美國和聯合部隊開始展開解除伊拉克軍事武裝行動,解放伊拉克人民,讓世界遠離威脅的軍事行動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們在伊拉克人的槍口下,在這裡度過了一個晚上,我們得到消息,小布希已經向全國發表開戰演講
六年,數百小時的拍攝帶,澳洲籍戰地記者Michael Ware,親眼見證了伊拉克自海珊政權倒台以來,如何從一個充滿希望與富足的國家,走向一個充滿血腥與恐怖的死亡國度。這不是電影,這是歷史。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當時是一名《時代》雜誌戰地記者,奉命揭秘伊拉克南部衝突。那時候我30多歲又年輕又蠢,誤以為戰爭只是一場冒險,只覺得開心得不得了
(時任美國總統/布希)
我親愛的美國同胞,伊拉克的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了,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和其同盟取得了勝利
時間回到2003年,當全世界報導伊拉克人民,陷入推翻獨裁者的狂喜之中,沒有多久,事情的發展,就脫離美國的想像的劇本。
(新聞片段/2003)
今晨在巴格達聯合國總部發生的爆炸,至少造成20人死亡 數百人受傷...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當我們扳倒了,我們西方同盟推翻了海珊政權,我們創造出一個全球聖戰的新舞台
就在中東,立馬在此插旗的就是ISIS創立者,他的名字是扎卡維,2003年8月,我人就在巴格達,扎卡維發動了伊拉克史上首起自殺炸彈攻擊,這也是ISIS成立以來首次攻擊,汽車炸彈攻擊的目標是約旦大使館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電話連線/2003.😎
(Michael 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是的Steve,一個自殺炸彈在約旦大使館前爆炸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你們現在大概很難想像,但是在此之前 自殺炸彈 汽車炸彈,在伊拉克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原來是伊拉克史上第一起自殺炸彈攻擊,當時我們這些外國記者並不知道,
連伊拉克人自己都不知道
美軍四處遭到攻擊,卻連是誰攻擊他們都不知道。Michael試圖挖崛真相,他和當地人攀關係,在朋友的朋友引薦下,深入反美游擊隊陣營。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很快的,我不只是看他們給的影帶,他們開始帶我參加夜半的秘密會議,這是我的呼吸聲,是我在拍攝影帶時的呼吸,當時氣氛非常可怕,我只能任憑這些游擊隊擺布,他們被美軍追殺,而我卻見到他們了,其實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把我當朋友,還是準備幹掉我,當下我自己明白這很瘋狂,可是我卻無法自拔
這些人沒有出賣他,後來還多虧了他們,救了Michael一命。
(澳洲ABC主播/Tony Jones/2004.5)
網站聲稱,這起人質撕票案是蓋達組織在伊拉克的領導人扎卡維所犯下
(新聞片段/2004)
影帶拍下美國人質Nicholas Berg死前最後的影像,他被按壓在地,頭被割下的完整過程
這是扎卡維媒體造勢的起步,他要打響他的名號,扎卡維找上了Michael Ware
(新聞片段/2004)
一名西方記者看到這段驚悚的影帶,說這是伊斯蘭激進組織寄給他的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2004.7)
這是非常非常精心設計的劇本,扎卡維要透過訊息戰,將自己推上全球聖戰領袖的地位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扎卡維可以說是中途殺出,綁架了這場伊拉克戰爭,將這場仗轉成他個人的所有物
,導向了他所籌劃的聖戰,因為一剛開始 與美軍作戰的,其實是海珊麾下的士兵 官員和將軍,要把占領他們國家的美軍趕出去
(澳洲ABC主播/Tony Jones)
這實在是一個歷史上最諷刺的結果,因為你回頭去想想小布希說的,他攻打 入侵伊拉克
其中一個理由是,雖然最後證是錯誤情資,小布希說蓋達組織已經在伊拉克壯大
,並且與海珊有高度勾結,這是個誇大的情資,最後卻因美國出兵讓這件事成為事實。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伊拉克戰爭創造出的眾多悲劇之中,這實在是最大的一起悲劇,我們間接 不可避免的,我們西方在伊拉克創造了我們口口聲聲說要避免的情況,在海珊統治期間,伊拉克是沒有蓋達組織活動的,根沒有ISIS,可以說甚至連個伊斯蘭民兵組織都沒有,
因為海珊不允許,然後在推翻了海珊政權之後,我們意外的創造出這個完美的舞台,
讓這些恐怖組織成長茁壯
扎卡維甚至明目張膽,占領了巴格達市中心一條街做為根據地,Michael堅持,眼見為憑。
(電影片段)
我的朋友,一名游擊隊指揮官被推翻了,他派了一個人來帶我回去那條街,好讓我親眼目睹這一切,扎卡維占下的地盤等於是紐約曼哈頓,就位在巴格達的市中心。
扎卡維的黑色旗幟插滿了整條街放眼望去都是他的戰士。直到我們被發現,一名扎卡維的手下走上車道,拔出手榴彈的拉環 逼停了我們的車,我的拍帶到此為止。從那個時刻開始,我只有支離破碎的記憶,一群聖戰者控制了我們的車,把我拉出車外,抓著 拖著我,他們要把我斬首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相當明確 我的下場會和其他人質一樣,我被捉走不久,就被拖到一個房子裡,裡頭有一個伊斯蘭黑色的布條,就像我們在那些斬首影帶裡看到的那種,那裡站了一排人,他們是要來砍我的頭的,真的,其中一人手裡拿著一把刀,而且他們還要拿我的錄影機,拍下我被斬首的影帶,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開始爭執起如何操作機器,我的游擊隊好友最於發話,告訴他們"你們不能砍他的頭"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的游擊隊護衛就是指揮官派來帶我過去的那個人,他威脅扎卡維的人,如果殺了我,他們將發動一場地盤爭奪戰,我的命沒有那麼重要,扎卡維的人顯然覺得不值得,他們咬牙切齒的把我扔回車裡,這一頁翻過去了
Michael死裡逃生,他活著看到了這位恐怖大王的末日。美國最終在2006年拿下了這個男人,扎卡維在巴格達一場空襲中喪命。這是當時《時代》雜誌的頭條,在報導中 Michael Ware的同僚寫下,扎卡維的理念"...將會在他死後繼續摧毀這個世界"。事實證明扎卡維死了,又來了巴格達迪。
美軍或許可以把ISIS趕出城池,但卻沒有辦法能夠扼殺掉激進的思想。
ware字根 在 {{越煮越好}}Very Goo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nglish recipe follows⬇️⬇️
金桔蜜
材料:
金桔2磅
黃冰糖300克
鹽少許
處理:
1. 金桔,加入粗鹽2湯匙,清水浸10分鐘,去除污漬及農藥。
2. 金桔,搣去椗,清水沖洗乾淨,擎乾水。
3. 金桔,在頂部輕手十字。
烹調:
1. 大火在鑊中煲滾清水500毫升。
2. 加入冰糖,轉中火煮溶。
3. 冰糖已煮溶,加入金桔,轉大火煮至大滾,冚蓋煮10分鐘。
4. 已煮了10分鐘,加入鹽帶動味道。
5. 熄火,放金桔在碟上,攤凍30分鐘。
6. 預備一個玻璃容器。
7. 金桔已攤凍,放入玻璃容器。
8. 取出金桔1粒放入杯內,加入60度滾水,攪勻,可享用。
Fortunella margarita drink
Ingredients:
Fortunella margarita 2 lbs
Rock sugar 300g
Salt little
Preparation:
1. Fortunella margarita, soak in tap water with cooking salt 2 tbsp for 10 minutes to remove dirts and pesticide.
2. Fortunella margarita, remove anchors. Rinse thoroughly, hang dry.
3. Fortunella margarita, mark a cross with knife lightly on top of it.
Steps:
1. Heat up water 500ml at high flame in wok.
2. Put rock sugar, melt it with medium flame.
3. Rock sugar has been melted, put margarita. Turn to high flame until totally boils up. Cover up the pot and cook for 10 minutes.
4. Have been boiled for 10 minutes, put salt to enhance the taste.
5. Turn off fire. Put margarita on plate. Leave it for 30 minutes, waiting for cooling down.
6. Prepare a glass ware.
7. Margarita has been cooled down. Put into the ware.
8. Get 1 margarita in mug, pour 60 C water. Mix well. Serve.
冷飲/熱飲/ 煲嘢飲?
(系列)播放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U_SdeTtB_RkcZGzuXnnc4vUpuZ9XKpw
1. 南瓜露 電飯煲糖水https://youtu.be/5UieUzG_WvU
2. 清潤蘋果水https://youtu.be/RaNVtc52OeY
3. 魚腥草 聲沙喉痛消炎https://youtu.be/9-ByxItzypM
4. 土茯苓 去濕毒 濕疹救星https://youtu.be/MicM4DxDT9Y
5. 青木瓜水 治療膝痛 擺脫痛風https://youtu.be/G91vn8NHoPY
6. 老黃瓜去濕 大暑煲佢https://youtu.be/a6b8KBBt3tY
7. 荔枝椰果爽 養顏https://youtu.be/IgZ8i2s7864 京都千八
8. 紫米露 美顏滋潤https://youtu.be/S1PeIJq1UJY
9. 山楂蘋果 開胃消滯https://youtu.be/-ohpYv5YIyg
10. 洛神花 降壓 養眠https://youtu.be/cfDLGy-9d6k
11 . 粉葛去濕https://youtu.be/p3OGjJrJZ_8
12. 南瓜珍珠
?youtube熱爆影片?https://youtu.be/LRK-oIbs1xo
13. 楊梅山楂 解暑消滯https://youtu.be/UuUdbmw6xeI
14. 山楂 降血脂https://youtu.be/0xZy3wdkDWA
15.酸梅湯 消暑下火 https://youtu.be/KEWGOiw4T90
16. 秋冬滋潤茶
?youtube熱爆影片?https://youtu.be/pbCfQ7FIoag
17. 安睡茶 洛神圓肉https://youtu.be/dTOCFaY2AqU
18. 預防感冒https://youtu.be/C-0f1I3KGEU
19. 脹肚消滯茶https://youtu.be/_Qvr2zLxMVs
20 . 牛大力土茯苓 解毒去濕https://youtu.be/MsS2zWNOim8
21. 黑豆桑枝 周身骨痛https://youtu.be/iCHrygjXotY
22. 預防麻疹 有根有據https://youtu.be/Bcqjd3oCTiA
23. 消脂排毒養顏抗氧化https://youtu.be/6AESIM2D4Kg
24. 冰涼綠茶益力多 消脂美白 抗氧化https://youtu.be/xhbm_icm9RE
25. 大暑小暑必飲https://youtu.be/kPPMCDA7HmE
26. 蜜糖苦瓜汁 清熱解毒 倉倉豆豆拜拜https://youtu.be/kzT81aDn880
27.洛神花蘋果 助睡通便https://youtu.be/_l-vFt_DKjQ
28.綠豆 急救湯https://youtu.be/toEc-53Ow_A
29.. 菊花檸檬蜜 護膚美顏https://youtu.be/iVyUx94NZlc
30.蜜糖菊花鮮檸檬 美白清熱
https://youtu.be/Gjttk8e55vE
31. 港式奶茶 茶餐廳技巧https://youtu.be/bsH1NbxoYJY
32. 凍檸茶 靚過餐廳https://youtu.be/bsH1NbxoYJY
33. 強肺 羅漢果https://youtu.be/VtqVpdTf1Xo
34. 菠蘿冰 贏曬https://youtu.be/s66LOKN8piQ
35. 玫瑰杞子 消除壓力https://youtu.be/lcNND3lQDqI
36. 龍鬚 神仙果 寶中寶https://youtu.be/hu1_x4v7c-w
37. 圓肉花旗參茶
花旗參杞子茶https://youtu.be/6V66ZVWy2PI
Preserved Kumquat Drink?Rich in Vit. C, A & Fiber✅ Anti-Oxidant✅
金桔飲
含豐富维他命C,A及纖維,抗氧化
Kumwuat Drink
ware字根 在 [請益] 如何判斷是字根還是字首? - 看板Eng-Class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請問一下
英文裡有所謂的字根、字首、字尾。
「字尾」比較單純好理解,但「字根」和「字首」要怎麼判斷呢?我意思是指,一個單字
的最前面有可能字首,也有可能是字根?
譬如Microsoft這個字,Micro放在一個單字前面的部分,從位置來看自然是「字首」,但
「字根」也有可能放在前面不是嗎?此時要如何判斷呢?
查英文維基百科字典,Microsoft字源的部分寫"From Microsoft, the computing
company; a blend of microcomputer + software",這樣要算字首還是字根?
再查字典,"micro-"大多是說PREFIX或COMBINING FORM。
再舉一例:
"memory"這個字,AHD5的字源寫[Middle English memorie, from Anglo-French, from
Latin memoria, from memor, mindful; see (s)mer-1 in the Appendix of
Indo-European roots.]
這裡有寫明了,大概"memor"的部分是字根。不過這還是回到我前面的問題,memor也是字
的前面位置,如果不查字典,如何判斷是字首或字根呢?
這樣一想,突然覺得台灣市面上那麼多字根字首的書,到底是哪來的根據?作者真的都這
麼辛勤一個字一個字地去查字典嗎?蠻懷疑可不可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87.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486438678.A.72D.html
※ 編輯: scju (1.160.87.238), 02/07/2017 11:40:13
而且劈頭就列出某某某是字根、某某某是字首、某某某字尾,
卻沒有哪本書點明這三者的差異。
您從詞源學和構詞學著眼,倒是闢出一條蹊徑QQ
-----
補充:有熱心網友來信,建議查詢大型英英字典來判定。
※ 編輯: scju (1.160.87.238), 02/07/2017 13:26:48
※ 編輯: scju (1.160.87.238), 02/07/2017 21:19: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