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 Jockey Club ICH+ Innovative Heritage Education Programme
今個星期六!
📣立即報名Enroll now:
https://hkacartshop.store/item/Painting-with-Child-Workshop-%E7%AB%A5%E7%95%AB%E8%B6%B3%E5%8D%B0%E8%A6%AA%E5%AD%90%E5%B7%A5%E4%BD%9C%E5%9D%8A/5605667885940736?cat=all
【童畫足印親子工作坊🦶🏻🎨】
透過色調、筆觸、選材都反映了創作者的想法,你多久沒有執筆繪畫呢?是次工作坊藝術家葉雯將會分享個人創作的藝術經驗, 並誠邀家長與小孩一同以繪畫記錄身體, 創作出獨有的紀念作品,讓繪畫留在當下。
導師簡介: 葉雯 Manny Yip
葉雯⽣於香港,2017年獲墨爾本皇家理⼯⼤學與香港藝術學院合辦之榮譽學⼠,主修繪畫。創作圍繞記憶、童年和⾃我探究過程,以過去與想像建造出⾃有抽象及開放的詮釋空間。2017年獲香港特別⾏政區政府獎學基⾦外展體驗獎,於保加利亞及芝加哥進⾏藝術家駐留計劃,2019年獲藝發局新苗藝術資助展覽《某年某地》,作品先後於香港、美國及東歐展出。葉⽒曾被邀與多個⽂化及商業單位合作聯乘創作,並策劃藝術教育活動。
【Painting with Child Workshop 🦶🏻🎨】
Creation is an innate ability born with, we know drawing before writing, while pain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rimitive ways of creation. The colour, brushstrokes and selection of themes all reflect the artist’s thoughts. How long have you not been painting? In this workshop, Manny will share her personal artistic experience, and sincerely invite participants to record their bodies with children through painting, creating unique artwork.
Tutor introduction:
Manny Yip (Hong Kong) received BAFA at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co- presented with Hong Kong Art School), major in painting in 2017. Her works capture senses of childhood innocence which are both reflections of her memories and yearnings. The abstraction and openness of the spatial interpretation in her works also speak for themselves. They are not merely an obsession with the past, but also an inviting space for viewers to freely associate with their own memories and imaginations.
She has been awarded the Reaching Out Award (2017) which included artist residency programmes in Bulgaria & Chicago, and Grant for Emerging Artists (2019) from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Her artworks were collected by private collectors and exhibited in several cities, Hong Kong,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She has also been invited as a selected artist by commercial corporations and as a programme instructor for schools.
_______
📅 25. 09. 2021 (Sat)
⏰ 14:00 - 17:00 (3 hrs)
🏢香港藝術中心10樓香港藝術學院 (灣仔校舍) 1012室
Rm 1012, 10/F Hong Kong Arts Centre, Hong Kong Art School (Wan Chai Campus)
粵語主講 (輔以英文講解) Cantonese (supplemented with English)
📣立即報名Enroll now:
https://hkacartshop.store/....../5605667885940736......
🛎️截止報名日期 Deadline of Registration: 20 .09. 2021 (Mon)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 Jockey Club ICH+ Innovative Heritage Education Program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20的網紅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ampus TV, HKUS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凡是渴望在這個遺忘之島上尋找意義與故鄉的人必須勇敢承擔思想、記憶與認同的重量。」──吳叡人 香港民族位處於中國邊陲,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身份和歷史。香港大學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的推薦目錄:
- 關於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葉雯 Manny Yi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UChicago Yuen Campus Hong Kong | Facebook 的評價
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華人民主書院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聯署聲明 | 6.26 聯合國國際支持酷刑受害者日 】
#呼籲國際持續關注中國酷刑問題
#敦促中國履行締約義務 #包括落實有效措施禁止一切形式酷刑
1987 年 6 月 26 日聯合國《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簡稱《禁止酷刑公約》)正式生效。至 1997 年,這一天被定為「國際支持酷刑受害者日」。
今年是《禁止酷刑公約》的 34 周年紀念,我們以下聯署團體及個人謹此呼籲國際社會團結一致並堅定不懈地監督中國的酷刑問題,這對推動中國政府正視其人權違反狀況,至為關鍵。
中國為《禁止酷刑公約》的首批締約國,卻從未顯示其消除酷刑的決心。我們不忘聯合國人權專家多年來透過與中國政府的對話,提出對中國酷刑與不人道待遇問題的關注和憂慮。即如專家多次強調作爲締約成員,中國政府務須依據國際人權標準及原則,為酷刑定義,修訂刑法及刑訴程序,規範行政及執法權力,整理數據,完善監督問責機制等。
但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政府對專家的大部分建議和呼籲,置若罔聞,而酷刑受害人亦鮮有成功申訴、索償或是追究刑責的例子。
中國政府背道而行,近年不斷強化嚴刑峻法、以含糊虛泛的國安之名,拓張行政和執法權力、將諸如「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長期羈押和任意拘禁合理合法化,縱容酷刑繼續存在,將申訴人滅聲,令司法制度進一步扭曲。
根據酷刑受害人的報告指出,他/ 她們在關押期間,曾遭遇的酷刑和不人道的對待包括受襲、毆打、電擊、強迫長時間固定動作、幽禁、剝奪睡眠和足夠食物以至言語侮辱、威嚇和脅迫等等。
就此,我們深切關注近期關於北京丁家喜律師、法律學者許志永、廣東人權捍衛者牛騰宇曾在羈押期間遭受酷刑的報道。
此外,我們仍然憂慮以下各人的身心以及精神健康狀態:
- 陝西人權律師常瑋平,疑因公開自己在 2020 年年初曾受酷刑後,同年 10 月被帶走,至今音訊全無。
- 長沙公益仨人程淵、劉永澤和吳葛健雄;從 2019 年 7 月被羈押後至今音訊全無。
- 北京女權倡議者李翹楚,研究員,2021 年 2 月被帶走,至 3 月正式逮捕,至今無法會見律師及家人。
- 北京人權律師余文生,被判四年徒刑,現於南京服刑中。
除牛騰宇外,上述各人均被控以國安相關罪名,並因而被其本國法律剝奪會見律師的權利,直接增加其遭受酷刑的風險。
我們要進一步指出,近年有報告揭露,在中國酷刑除了被用來針對個別異見和維權人士外,更已被發展成為臣服新疆少數民族的系統性手段,也是管控和鎮壓其他少數民族地區的工具。
就著這些嚴重的關切,我們呼籲中國政府與相關的聯合國人權專家充分合作;亦即是作爲優先事項,允許國際人權專家,包括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立即前往新疆,並在尊重高級專員提出的條件下,讓她不受限禁,進入當地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吉爾吉斯族及其他受影響社區作有意義的接觸探訪。
我們重申,作爲《禁止酷刑公約》的締約國,中國政府必須履行其締約義務,以積極認真態度面對聯合國專家的關切,並竭力消除其國内的酷刑和不人道對待問題。
我們再次確認國際人權原則和標準,呼籲中國據此改革其刑事訴訟程序和機制:
1. 立即釋放所有被不符合國際人權準則程序關押和囚禁的律師、人權捍衛者以及公民。
2. 承認不受酷刑為不可克減權利的特殊性,不能以國內法給予但書。
3. 以《禁止酷刑公約》爲本,將酷刑的定義納入中國法規;並據此檢視修訂其《刑事訴訟法》,包括但不限於廢除任意羈押和長期拘留、確保會見自選律師的權利等。
4. 制定可及、透明和有效的酷刑投訴機制,以確保受害人可以申索救濟和補償,而加害者得以被法律追究。
5. 設立包含官方和非官方專家的獨立委員會,監督《禁止酷刑公約》在中國有效落實。
作爲此聲明的聯署團體及個人,我們承諾將繼續為中國的人權狀況發聲,並共同努力,推動在中國和世界範圍內消除酷刑。
聯署:
團體
-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Amnesty International Taiwan) 臺灣
- 無國界律師組織(Avocats Sans Frontieres)
- 改變中國(China Change) 美國,華盛頓
- 中國死刑關注(China Against the Death Penalty)(CADP)
- 中國政治犯關注組(China Political Prisoners Concern Group) 香港
- 中國人權捍衛者(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 美國,華盛頓
- 全球基督教團結組織(Christian Solidarity Worldwide) 英國
- 中國律師之友(Committee to Support Chinese Lawyers) 美國,紐約
- 經濟民主連合(Economic Democracy Union) 臺灣
- 國際危難律師日(Foundation day of the Endangered Lawyer) 尼德蘭
- 前線衛士(Front Line Defenders) 愛爾蘭
- 香港邊城青年執行委員會(Hong Kong Outlanders Executive Committee) 臺灣
- Human Rights Now 日本
- 人權觀察 (Human Rights Watch) 美國
- 國際人權服務社 (International Service on Human Rights) (ISHR), 瑞士
- 國際西藏網路 (International Tibet Network) 美國
-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Judicial Reform Foundation) 臺灣
- 律師助律師 (Lawyers for Lawyers) 尼德蘭
- 律師權利觀察(Lawyers' Rights Watch) 加拿大
- 萊特納國際法暨正義中心(Leitner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w and Justice)美國,紐約
- Monitoring Committee on Attacks on Lawyers 法國
- 國際人民律師協會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ople's Lawyers )(IAPL).
- 華人民主書院(New School for Democracy) 臺灣
- 台北律師公會(Taipei Bar Association) 臺灣
-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Taiwan Alliance to End the Death Penalty)
- 台灣人權促進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Human Rights) 臺灣
- 全國律師聯合會(Taiwan Bar Association) 臺灣
- 臺灣聲援中國人權律師網絡(Taiwan Support China Human Rights Lawyers Network) 臺灣
個人
- Jean-Philippe BEJA,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巴黎政治學院國際研究所名譽教授(Research professor emeritus CNRS-CERI Sciences po, France)
- Jerome A. COHEN, 美國紐約大學法學院 榮譽法學教授(Professor of Law Emeritus, New York University, US)
- Martin FLAHERTY,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國際公共關係部門 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School of Public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Princeton University, US)
- Eva PILS, Professor,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潘迪生法學院 教授(Dickson Poon School of Law,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 Stuart RUSSELL, 澳大利亞麥覺里大學法學院 教授 (退休) Macquarie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 Australia (retired)
- TENG Biao, 美國芝加哥大學波津人權中心 客座教授 Pozen Visiting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Chicago, US
(2021 年 6 月 26 日--臺北.日内瓦)
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高聳入雲的 IFC 裏,有一家佔地多層的私人銀行,內裏有位同事,就叫他 Henry 吧。
那家銀行的前線同事都很喜歡帶 Henry 去見客。
不但是因為他生得高大,又長得一張孩子臉,而是作為一名 IC (investment consultant),他是那種,少有地願意 go extra miles 或去動腦筋的同事。
砌 proposals 及跟客戶解釋產品固然是 Henry 的家常便飯,但當問他有關借 loan 的,他可以頭頭是道地跟客戶解釋 currency hedging,而問他有關股票時,他可以帶出 warrants derivatives 的一些選擇。就算不是自己專長的範疇,他也會主動代你和 trading desk 或 credit 跟進。
去年,Henry 的第一個孩子出世了。
現在一家三口和工人姐姐住東涌一個單位,開始覺得不夠大,而 Henry 一直也想多賺一點錢,給太太及孩子好一點的生活。
最近他認真地在想,是否應該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地方。
兩位合作多年的 banker 找 Henry 一起組隊跳糟,而這兩位 RM 各有大約八百球美金的資產,也有總共三百球左右的 loan。
因為其中一名RM 正準備轉型做 team head,所以會 download 部份「盤」給 Henry,又會再請新人。大概由於 Henry 現在人工不算太高,他的 package 有機會做一個 40% 至 50% 上升的調整。
「我冇信心,」Henry 喝了一口啤酒,「我諗我要開始學打 golf,又要學飲紅酒,如果唔係適應唔到做 RM 嘅新生活。」
坐在 Henry 對面的,是 Amy,Henry 的中學同學,自小青梅竹馬,後來 Amy 中學畢業後到 University of Chicago 讀書,Henry 則在香港大學修讀政治。
「你打波飲酒都好唔掂喎,」Amy 取笑他。
聽到這句其實無心的話,勾起了 Henry 以前的回憶。「當年你都係嫌我悶,唔識氹你,所以先唔要我啦,冇良心。」
「咁你真係好鬼悶吖嘛,」 Amy 撥了撥頭髮在耳朵後邊,露出了脖子。
那麼多年來,Henry 依然很喜歡看她的頸部線條。
其實當年大家剛畢業,Amy 回港後斷斷續續在和 Henry 拍過幾年拖。
那時兩人喜歡行山及跑步,而只有每次做完運動後,平時把頭髮梳得直直的她才會把頭髮紮個馬尾。
「依家搵你拍檔個 RM 夠唔夠數?如果夠盤俾你做都 ok,你有大有細,最緊要有job security。」
回過神來,Henry 嘆了口氣:「我唔係驚數唔夠,而係我驚我嘅性格可能根本唔適合做RM…...我冇信心改變到自己...」
Amy 坐近了一點,輕輕搭着他的膊頭,問:「你其實知唔知道點解個 RM 搵你一齊走?」
這樣的近距離,Henry 不懂反應,於是 Amy 繼續說:「佢睇中你係咪因為你識吹水?搵你係咪因為你識得人多?」
的確唔係。
很多時候 banker 都反而不喜歡把太 aggressive 的 IC 介紹給客戶,因為怕給人搶客。近年就是有間英資私人銀行故意把有能力的 IC 去 match 客戶,從而嘗試淡化客戶與 RM 之間的關係。
「搵你嘅人應該就係鍾意你而家呢個 style,即係踏實、穩陣、有產品知識,我唔覺得你有需要改變自己。」
Stereotyping,閃過 Henry 腦裏的一個字。
很多時候,我們都喜歡 stereotype 一個角色。
律師一定是牙尖嘴利的,保險 sales 一定是死纏爛打的。
那些 stereotypes,有時讓你感覺自己力有不逮,令你覺得需要改變自己。
我們又怎樣去 stereotype 銀行前線的角色?Private bankers 是否都愛花天酒地,愛吹水唔抹嘴的 aggressive animals?
當然不是。
不少銀行 top sales 或高層其實都是文靜內斂的人,他們有的 quality 有時就是那種細緻,對人敏感的觀察,或是有著那種 passive aggressive 的耐性,還要是與世無爭,只想超越自己的態度。
當然外向及進取的是大有人在,不過一個團隊合作,確是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去互補不足。
「更何況,it’s never easy to change,is it?」Amy 看著 Henry 說,「做人,將自己嘅長處繼續發揮到最好就夠。」
這雙眸子,讓 Henry 心中感到一種莫名其妙的安定。不知怎的,腦袋有點空白,好像想跟Amy 說些什麼,但一時又想不起來。
放在桌上的電話突然響起,是太太打來告訴他已到達樓下,正等他去和朋友一起吃晚飯。
兩人離開酒吧,見到 Henry 的太太後,大家互相打了個招呼,Amy 跟 Henry 太太說,很久沒見了,下次一起再吃個飯。
別過,望着 Henry 和太太離開的背影,Amy 覺得有點暖,卻又有點釋懷與不能釋懷之間的不快。
無論工作上或感情上,很多人的內心,從來都不會輕易改變。
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Campus TV, HKUSU 香港大學學生會校園電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ampus TV, HKUSU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hkucampustv
「凡是渴望在這個遺忘之島上尋找意義與故鄉的人必須勇敢承擔思想、記憶與認同的重量。」──吳叡人
香港民族位處於中國邊陲,努力尋找屬於自己的身份和歷史。香港大學學生會特意邀請了《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佈》譯者吳叡人先生為我們分享,透過比較沖繩、香港及台灣民族主義的興起和流變,引發我們對於「自我」與「他者」的思辨。
日期:二零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星期二)
地點:百週年校園LG.08室
時間:晚上六時至九時(五時半登記入場)
講題:沖繩、香港及台灣的民族主義興起
名額:150人
語言:國語(大會將提供英語即時傳譯)
講者:吳叡人
台灣桃園人,畢業於臺灣大學政治系、芝加哥大學政治系博士,專攻比較政治和政治理論等範疇。吳老師為《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和散佈》的譯者,早年任職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講座教授,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持:李啟迪
學苑前專題編輯、《香港民族論》的作者之一,現就讀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雙主修政治與公共行政和歷史。
‘He who desires to pursue meaning and origins on this island of oblivion must bear the weight of thoughts, memories, and recognition.’—Dr Wu Rwei-ren
At the periphery of China, the Hong Kong nationality has been pursuing our own identity and history. HKUSU has now invited Dr Wu Rwei-ren, the translator of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to share his thoughts on such issue. A comparison of the rise and change of nationalism among Okinawa, Hong Kong, and Taiwan shall surely inspire our thoughts on the meaning of ‘ourselves’ and ‘the others’.
Date: 21 April 2015
Venue: LG.08, Centennial Campus
Time: 6:00 p.m.–9:00 p.m.
Topic: The Rise of Nationalism in Okinawa, Hong Kong, and Taiwan
Seats: 150
Language: Mandarin (instant English interpretation will be provided)
Guest speaker: Dr Wu Rwei-ren
From Taoyuan, Taiwan, Dr Wu graduated from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at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and earned his doctoral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politics with a research focus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political theory. As the translator of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s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he was formerly the Chair Professor at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at the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He is currently the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at th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of the Academia Sinica.
Host: Mr Lee Kai-tik, Jack
Mr Lee is a former Feature Editor of Undergrad, HKUSU and one of the writers of ‘Hong Kong Nationalism’. He is a student from the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of HKU and is currently majoring in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History.
university of chicago香港 在 UChicago Yuen Campus Hong Ko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芝加哥大學香港校園位於摩星嶺,校園內的銀禧炮台見證著香港社會的變遷。 了解更多:https://heritage.uchicago.hk/ UChicago Yuen Campus Hong Kong is located a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