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家有時候會看到有一些很有錢的企業家,會辦一些慈善演講,即是說他辦了個半天或一天的演講,所有收入都是捐助某些慈善團體的。
一些人也會對這種把盈利全捐出去的善舉,大大的讚賞。
但,我的問題很簡單:既然都是要捐錢給慈善團體,為甚麼有錢企業家不直接捐呢?
難到他真的要給你一些做功德的機會嗎?
曾經美國的一位 Syndicated 名電台主持人 Howard Stern,(這傢伙除了很具爭議性、很搞笑外,他說一個很肯思考的人)。某次,他的節目中談到為甚麼一些電台的搞笑DJ,要在搞一個慈善棟篤笑表演,呼籲群眾來娛樂,同時又行善。Howard很坦然的評這個人不是很會搞笑,他可能只是要觀眾。(註:Howard 說他有自己相信的慈善,但,那是很個人的信念。他會做捐獻,但,不會公開給所有人知道。)
曾經某次我為一吉隆坡藏傳佛教的中心做翻譯的時候,有一個年紀大保險界的名教練也有出席。他見我中英對照的翻譯做得好,在法會完畢後,叫我去他的家幫他翻譯(他的中文不行)。我用過藉口推了他。
最後,再從旁人口中知道,他叫了眾喇嘛和各位中心負責人到他的家後,長篇大論的說他要怎樣為了佛法。。。
其實最後的目的是要中心負責人們幫他舉辦一堂課,他教,所有收入全數捐給佛堂云云。
媽的,他應該是太久沒有上台,戀台戀到慌了。要捐錢,就直接真金白銀獻出去,不需要耍甚麼大龍鳳來傳播正能量給佛教徒。
若有一人是先有改變世界的使命,然後開始賺到錢,而另一個人則是先純粹賺到錢,然後再想用錢改變世界,而且低調的在做。
我會有更多的理由相信後者行善的目的才是純正的。
賺錢後,又要用慈善之名來捆綁群眾去聽他演講的,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想做舞台上的明星,被掌聲和目光的肯定。我可以告訴你,現實情況中這種慈善式的演說,群眾最多只能應酬你兩次。
這些企業家,利已經得到了,現在他想得到智者的名和面子。
我要提醒大家兩件事:
一,消費者不是笨的。
二,投機者就可以借用一些平台來封給這些企業家一些甚麼獎,然後要他們上台發表,狠狠的刮他一筆就對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yndicated中文 在 Change video distribution - YouTube Help - Google Support 的推薦與評價
... русский, српски, українська, עברית, اردو, العربية, हिन्दी, বাংলা, ไทย,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日本語, 한국어, English.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