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今日打十號風球,我決定出個post]
[大家留哂係屋企被逼睇我廢話...wahahaWaHaHaWAHAHA...]
有日,一個睇落都相當肥胖嘅中年男士,訓住係床比救護員推入黎急症室。男士睇落都仲相當清醒。
醫生:「做咩事架?」
男士:「好肚痛呀!」
醫生:「痛左幾耐呀?點樣痛法呀?」
男士:「幾日啦,壓住壓住咁痛呀。本來唸住過兩日無事,今日太痛落街睇醫生,點知一落街就真係頂唔順要叫白車!」
醫生聽完,就叫姑娘幫手量血壓、做心電圖之類,開始唸下肚痛點解會搞到咁。點知,姑娘就突然之間拎住心電圖衝過黎比醫生睇。
醫生一睇完,「oh sh**」一句就衝左出去,臨走掉低左一句「你自己睇」。
我一攞起張心電圖,我都心唸一句「oh sh**,STEMI(心肌梗塞是也)」。
大家一見到,全部都即刻忙亂起黎。抽血嘅抽血,打豆嘅打豆;係五分鐘裏面,心臟科醫生都已經出現埋會診,幫病人做心臟超聲波。
心臟科醫生一睇完,「oh sh**」;將超聲波轉比我同醫生睇,我地再加多兩句「oh sh**」。從心臟超聲波可見,大塊心臟肌肉都已經唔識郁,明顯到我小小醫學生都一望就見到。
心臟科醫生:「我地而家要即刻幫你通波仔,如果唔係你生命真係會有危險。」
男士嚇到哦左一聲,簽完紙就比人推左上去通波仔。
人的心臟主要有三大條冠狀血管提供血液,大家估下佢塞左幾多?
===我是分隔線===
心臟病同電視節目一樣,都有好多種,正確名稱為「冠狀動脈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簡稱「冠心病」,可以引發嘅徵狀,醫學界通稱「Acute Coronary Syndrome(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簡稱「ACS」。
若果我地望住個心臟,如果冠狀動脈塞左:
(1) 唔劇烈運動就無事,我地稱之為「穩定性心絞痛(Stable Angina)」
(2) 坐定定都會無啦啦心絞動,是為「非穩定性(Unstable Angina)」
(3) 坐定定都痛,塞到心肌開始壞死,是為「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簡稱 MI)」
而只有 (2) 同埋 (3) 會被歸類為 ACS。
[MI其實仲會分為 ST-Elevation MI (STEMI) 同埋 Non-ST-Elevation MI (NSTEMI),但分別對普羅大眾黎講太難啦,只需要知道STEMI比較嚴重,(亦即係故事發生個款)就足夠。]
心絞痛或心肌梗塞所引致嘅痛原來相當獨特,醫學界一般會咁樣形容:
Compressing chest pain at left lower chest, with radiation to the neck, jaw, and left arm, often accompanied by palpitations, shortness of breath, and sweating.(左面心口拿住痛,會好似成噸重嘢壓實,抽到上頸同埋左手手臂都會痛,痛起上黎標哂冷汗,心口之前都試噗噗咁狂跳。)
可惜,呢種最典型嘅痛法,其實唔會次次都發生,亦唔一定會一有就符合以上講嘅所有野,有時可以只有其中幾樣亦得,有時更加可以痛都唔痛,所以一切都並唔係咩金科玉律。非典型嘅痛,醫書就會話係女士同埋有糖尿病嘅病人中比較常見。
無論如何,當大家一運動起上黎就會心口痛(無熱身拉親當然唔計)、或者坐定定都會痛到標哂冷汗,咁就要盡快睇醫生啦!
P.S. 附圖就係一張顯示住STEMI嘅心電圖,ST Elevations即係箭咀指住嘅地方。
===我是分隔線===
開估時間。
頭先中年男士有嘅三條冠狀動脈,係塞足三條,通波仔亦係通足三條。一路做嘅時候,旁邊嘅人都不斷話:「佢撐到黎急症室真係一個奇蹟...」。
stemi醫學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標準照護」看DRG....
臨床醫學過度使用「標準治療」(Standard of Care) 一詞,反而給醫療人員帶來困擾,如果沒有按照「標準照護」,在法庭上,甚至於有「違法」可能。
所謂標準治療是一整套包裹,但包裹大小及內容不見得全部適用每個病人。我們是否過度濫用「標準」一詞?
例如治療社區細菌性肺炎需要抗生素,這是「標準照護」。但非得限定哪一種抗生素,這也是DRG及總額給付之下,另一種擠壓作法。社區肺炎可以使用以下抗生素之一或合併兩種:
ceftriaxone, levofloxacin,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zithromycin, vancomycin, 等等。
一個健康情況良好的病人可能使用azithromycin即可,兒童可以高劑量的amoxicillin 有效,一位同時合併其他疾病者,就需要住院治療,使用多種藥物。而HIV陽性者,需要pentamadine 及 prednisone.
但DRG 是以診斷相聯為給付標準,無法給予不同病人不同治療,不同給付。
如果以「標準照護」或DRG 來框住醫療人員的臨床裁量權及處置方法,病人並無法得到合適合理的治療,更惶論醫療品質。
以急性ST上升心肌梗塞(STEMI)為例,如果以「標準照護」方式,先給病人aspirin。但如果病人對aspirin過敏者,不能使用。所以就特別註明,「aspirin過敏者」勿使用。這種方式就不是「標準照護」的模式,因為標準就是每個人都一樣,這樣的「標準」可能存在於現實環境中嗎?
如果病人發病前6小時,才服用過aspirin,那麼到了急診室,還要再服aspirin嗎? 是標準照護?還是用藥重覆?
因此,應該棄使用「標準照護」、「標準療法」等字眼,除了引發醫、病、法,之爭議外,沒有實質效用。
醫界應該推廣使用「合理」治療,不要硬梆梆的卡死非關鍵的小細節與步驟。
合理治療,合理醫療品質,才是全人醫療品質。
如果以數據,費用統計結果,來訂定DRG,只是看到「數字」,而沒有看到「病人」,更看不到「生命品質」!
#Standard of Care #DRG
stemi醫學 在 NEJS -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Stupi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心臟醫學會更新心跳停止 (cardiac arrest) 處理流程】
早晚偏涼了,請大家注重自己的身體喔!
名字被寫到死亡筆記本 (death note) 上就會發生這種事,隨著AED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 可見度增加、路人CPR (bystander CPR) 機率增加,許多辛苦的病人撐過了第一階段.
但是仍然還是昏迷不醒 (comatose),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美國心臟醫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提出了處理流程↓↓↓
這個流程除了原有的ACLS處理流程外,強調:
(1) 到院10分鐘內做12導程心電圖,區分ST段有沒有上升?
(2) 考慮進行低體溫療法 (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 減少缺血、再灌流引起的組織傷害
(3) ST段上升:啟動STEMI團隊 (如果有啦!)、考量利益風險後緊急心導管
(4) ST段沒有上升:快念口訣「ACT」
A:評估 (assess) 復甦預後差的特徵
C:諮詢 (consult) 介入性心血管或重症專家
T:決定心導管後,運送 (transport) 到心導管室
(5) 預後差的特徵包括:
時間太長:沒有人目擊的心跳停止、沒有路人幫忙CPR
狀況不好:一開始的節律不是心室顫動 (non-VF)、酸血症 (pH低於7.2)、乳酸鹽濃度高 (Lactate大於7 mg/dL)、非心臟原因導致心跳停止 (例如外傷)
共病太多:末期腎衰竭
年紀太大:年齡大於85歲
資料來源:J Am Coll Cardiol. 2015; 66: 62-73.
PubMed: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139060
全文連結:http://content.onlinejacc.org/article.aspx?articleid=237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