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KORS 貝殼包斜背包
💝💝💝人人都該有的一顆最難買最實用貝殼🐚包
品牌故事 :
Michael Kors,美國設計師,1959年生於美國紐約長島,於 1981 年創立同名品牌 Michael Kors 。結合美式實用性及歐洲經典設計,發展出 Michael Kors 優雅奢華的美式風格,被視為美國新派前衛的設計師之一。曾於1992 被 LVMH 任命為 Celine 的創意總監,2004 年開創了自己品牌的事業王國,並於 2010 年拿下 CFDA 史上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在他的設計生涯中不斷引發驚嘆,他同時也是熱門電視節目「Project Runway決戰服裝伸展台」的首席評審。奢華典雅、簡約時尚的都會風格,廣受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及眾好萊塢女星的喜愛,如卡麥蓉狄亞、娜塔莉波曼、珍妮佛羅培茲、瑪丹娜、及花邊教主布蕾克萊芙莉、慾望城市夏綠蒂等,皆為 Michael Kors 的品牌愛好者。
顏色 : 黑色 、粉色
外層 : 拉鍊開合 前有開放夾層
內層 : 1萬用口袋 1拉鍊袋
尺寸約 : 寬22cm 高17cm 厚8.5cm
斜背袋長約 : 118~136cm(7段調整)
michael kors品牌故事 在 Likehaus服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小故事是 Michael Kors 這個品牌~
1981年,紐約精品百貨店BergdorfGoodman得知有邁克·柯爾(MichaelKors)這樣一個年青才俊,
便下了定單,這就是邁克高仕(MichaelKors)品牌的開始。
邁克高仕(MichaelKors)品牌在80年代保持著低調,儘管有一批忠誠客人的大力支持,
但並沒有躍到唐娜·凱倫(DonnaKaran)和CK(CalvinKlein)的那種寶座上。
在90年代早期,邁克高仕(MichaelKors)品牌突然大受歡迎,小生意也變成了大買賣。
但是當品牌的意大利設計師在1993年跳槽的時候,卻險些要破產。
而Grunge風(海報編編註:一種隨意、故意有點臟兮兮的風格)大刮,
為邁克高仕(MichaelKors)品牌帶來了甘霖,又煥發出活力。
2004年,Michael Kors在主線外延伸出MICHAEL Michael Kors和KORS Michael Kors兩個副線,
前者以配飾為主,價格區間在主線之下;而後者則販售價位居中的鞋履及成衣。
這兩條副線以可負擔的奢侈品為主打,朝二線消費者滲透、擴大了品牌的受眾,
替Michael Kors在以往的高端印象外,建立了更為親民的輕奢形象。
而它的這套成功模式,也成為了許多品牌爭相仿效的商業範本。
看完今天分享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唷~
#LIKEHAUS #MichaelKors #MK #MMK #品牌故事
michael kors品牌故事 在 加個零的社群觀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加零不睡覺 —— 下半場社群樣貌談什麼?】
嗨,大家晚安,我順利抵達北京了!
今年已經第二次來北京,明天要去參加第三年的『新媒體營銷深度分享會』(https://www.huxiu.com/zhuanti/wow2018)。
連續參加三年活動,這次光是從北京首都機場到地鐵,沿途的廣告就已經沒前幾次來這麼活潑,中共互聯網對內容監管越來越嚴格了,也難怪在北京新媒體行業工作許久的友人知道我要去參加論壇的時候說:「現在開這個好像有點尷尬呢!」不過也是在有所限制下,才能做出突破跟創造吧。
這次論壇我最期待的是新世相品牌故事實驗室主編(去年跟紐時 T Brand Studio 共同為王者榮耀做了一款多媒體互動作品)、故宮淘寶創意負責人(中國故宮跟台灣故宮一樣,社交內容都做得很有趣),還有奧美出來的行銷網紅姜茶茶(在中國行銷圈應該沒人不知道)這次跟趙圓圓(前奧美資深創意總監,現在到阿里淘寶去做市場),還有去年一起爆款案例『衣二三』(共享衣櫥)當中《我的職場秘密武器》被刷爆的視頻,負責人 Doriskeke 來頭也是不小,之前是在美國紐約 Michael Kors 做新媒體經理。對了,還有二更傳媒副總裁(二更跟一条商業模式有很大差別,改天會在影片介紹)
明天我要早起去佔個好位置,回來台灣後也會辦個小小分享會,分享今年中國整個內容趨勢跟現階段台灣社群觀察,這兩週再跟大家公佈時間地點。
如果問我,接下來社群樣貌是什麼?我想『二次創業』是非常值得觀察(二次轉型)的趨勢。
綜觀中國內容行業現況,打開率普遍下降,加上外界新平台的勢力圍剿,分割用戶注意力,此外,創作者日更壓力及創作瓶頸,催促著「轉型」,進入「二次創業」。
以中國頭部大號為首、具有標竿意義的內容創作者、媒體人與自媒體創業大軍紛紛率先尋求突圍方式,例如咪蒙的職場成長課、胡辛束的線下奶茶店、一條即將開設實體線下門店,或是米未傳媒戰略佈局下的短視頻標竿節目《透明人》。
台灣一線創作者也差不多進到這個階段了,但似乎還看不太到令人驚豔的二次轉型。
這也是我這趟來的目的,想來看看別人做出選擇是基於什麼洞察,會遇到什麼問題,他們看到什麼。
簡單來說,想要重複做一件事做到老死,在社群上是不可能的。你必須想辦法去基於既有的基礎上去嘗試更多事。內容生產者應該是最有感的。
「二次創業」是我為年中大會訂下的主題。 此行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是邀約講者。
其實當初就只是出於一個想把中國這邊我見識過非常優秀的內容創業者請來台灣做分享,從找人脈、邀約信、等回覆、細節行程安排到內容對焦,沒想到比想像中更困難,各種累,各種不順。因為決定權不在自己,走一步算一步,每一步都不踏實。
既然都來了,明天還要陌生攔截講者要聯絡方式,在心裡跟自己精神喊話一百次。關於此行的悲慘過程,晚點發在自己個人臉書好了。畢竟很多時候不是攤出來給別人看你有多努力就可以成功的。
如果你看到這裡,跟我說加油吧哈哈!
--
■ 歡迎入群討論 ➝ [ 新媒體營銷深度分享會 ]
■ 或追蹤我 ➝ [ 張嘉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