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Maker運動的成長,我們有兩個大目標可以追求。第一,擴大運動的規模,讓更多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們能接觸到合適的工具,並發展其Maker的技能和思考邏輯。第二則是創造一個開放式社群來整合形形色色的Maker,以解決更複雜、意義更重大的問題。」
來看看Maker Movement的下一步行動!👊
【延伸閱讀】
為腦性麻痺孩童打造可與外界溝通的裝置>>goo.gl/E5LJrH
我們為什麼要打造身心障礙友善裝置>>goo.gl/86NVVo
14歲少年用Arduino為身心障礙好友打造溝通裝置>>goo.gl/rLZiQB
#Make國際中文版 #makermovement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aker movement中文 在 《Make》國際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新政府即將上任,Maker Movement會不會因此改變方向呢?來看看Maker Media創辦人暨執行長Dale Dougherty的說法吧~
【延伸閱讀】
「不自造者」在社群中的價值>>goo.gl/wh8EnC
現今教育中體現的Maker思維>>goo.gl/DK6K4J
你打算在中國生產產品嗎?給新手的中國製造指南>>goo.gl/2YBWyi
#Make國際中文版 #makermovement #maker
maker movement中文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你,就是未來的發明家!
City News也將推出AIC論壇影音報導,敬請期待~
【#創新創業】翟本喬、Strawbees台灣區負責人:Maker態度 未來世代的必備思維
什麼是下一個世代的科技趨勢?近年,「Maker」、「大數據」、「VR虛擬實境」等成為大眾討論、研究的話題,只要你肯動手做,人人都有成為Maker的可能,但是台灣的培育環境如何繼續突破和改善,讓更多Maker被看見呢?在美國創新中心舉辦的「想向下一個世代」論壇,邀大眾一起激盪未來新思維。
「Maker的教育沒有教材,你要有拆開東西、再裝回去的精神。」和沛科技總經理翟本喬說。他強調Maker的精神是「動手做」,小時候的他喜歡拆東西,想要知道每個東西是怎麼做的。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參訪時,他看到一流研究大學好像工專,洗床、吹玻璃等的裝備都在校園裡出現,只要動手做就可以從中學習。
翟本喬也提到「一萬個小時」定律,目標是任何專業的工作,都要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嘗試,有機會出師成為高手。他說關鍵在於日積月累的嘗試和練習,要有不害怕的精神。
「如果想要成為maker,給你一個挑戰,在24小時內,不可說YES、No、But三個字,其中BUT是夢想殺手。」James Allen Chen說。James 是「Strawbees」台灣區負責人,他引進了這一款用簡單元件串連吸管的玩具,就像樂高疊積木一樣,可以用吸管組合出各種有趣的造型。
身為英文老師的他,教室裡充滿著Strawbees組成的「裝置藝術」,在學生喜歡問「產品對不對?」「好不好?」等問題,他會改問學生「你的目標是什麼?」「為什麼你想要做這個?」James說,這才是maker的精神!
「maker不是制度,而是一種態度。」Maker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顏妤安則分享,要改變教育體制不容易,但是可以透過Maker Movement 的活動,鼓勵大家去「做」的價值,從體制外改變到體制內。
想讓生活更美好,不等新的產品,你自己就可以成為maker,改變世界不再是夢!
記者俞品慈/台北報導
圖│AIC提供、取自網路
#AIC美國創新中心 #想向下一個世代 #大數據 #VR #maker Strawbees 吸多必 #翟本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