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提醒20210402更新] 關於預計在2021年10月2-3日舉辦的共修,我們正在做替代性的規劃,請等待我們的消息~
由於各國疫情仍未消解,國際旅遊的限制看來短期內還不會解開(目前台灣因為防疫有邊境管制:外籍人士不得以觀光和一般社會訪問事由來台,海外來台需單人單戶隔離14天+7天自主健康管理、不得出入公共場所)是這樣,楊定一博士與許多海外朋友能否如期入境都有許多變數。
然而,楊博士知道大家相當期待共修,也想跟大家接觸,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是這樣,正在請我們進一步做替代性的規劃。在規劃行程的朋友們,請先不要訂機票旅館,等待我們的消息喔~
[重要公告] 沒有路的路.二日共修活動 延至2021年10月2~3日
COVID-19新冠病毒在全球感染案例發展之快速,遠超過所有人的想像,而在公共衛生的層面帶來很大的危機。有鑑於COVID-19是全新的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面對幾個月後未知的發展,我們寧可謹慎應對。
為此,即使我們已經為2020年5月的共修活動做了大量的籌備工作,也知道大家都很期待共修的來臨,但為了避免可能的群聚感染,保護大家的健康與安全,並方便海內外遠地而來的朋友及早更改行程,我們還是要做出艱難的決定,將「沒有路的路」二日共修延至2021年10月2~3日。
楊定一博士之前提過,這次共修在他心目中是最後一次出來帶領大家,因此,將這難得的共修推遲17個月,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為了減少大家明年重新購票的不便,楊博士也請長庚生技承擔延期所衍生的系統及設備的額外費用,並做好各方面的協調工作來照顧大家,細節請參考以下的活動延期說明。
我們也提醒已經購票的朋友,請妥善保管你手上的票券,這就是參加2021年10月共修的入場憑證。需要變更的朋友,則請參考文末的流程來進行。
楊博士也請我們轉達,雖然我們的共修表面上有一個很大的變動,這段期間大環境的考驗也可能引發恐慌,然而,如果我們能把握這次的機會,不忘記自己這一生來真正的目的,那麼這段等待相聚的時間不會是白白浪費,而是讓我們每一位做更好的準備。只要能守住這一點,其實我們每一位可以說是已經在做長時間的閉關。周遭有再大的變化和動盪,也就把它當作是自己練習和反省的工具,讓我們守住人生的方向,不被週邊分心,不讓任何狀況帶走。
在這段期間,楊博士會抽出時間透過網路來帶領大家,也請我們整理各種素材配合大家一起把心收回來。如果大家把握這段時間,經由練習、淨化和沉澱,讓成熟度和步調能夠趨近一致,那麼這一場共修將是難得的機會,讓我們每一位進入生命更深的層面,真心沉浸在真實。
2021年10月,願我們再次相聚。
■ 活動延期
日期(延期)2021年10月2~3日
(週六日共兩天 8:00入場,09:00開始,21:00結束)
地點(不變)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台北市信義路五段1號
■ 活動入場與贈品說明
1. 2021年入場劵將沿用原票,座位不變,請妥善保管票券。信用卡付款尚未取票的朋友,票會保留在ibon系統裡,明年2021年10月活動前均可取票。
2. 已取票而且確定會參與2021年10月共修的朋友,別忘了自2020年4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仍然可憑票劵上「收執聯」至全台長庚生技門市免費兌換「有機冷壓椰子油」1 瓶(市價520元),當次還可再以250元加購1瓶,數量有限,送/售完為止。
■ 退票規則(需由「原始購票帳戶」進行)
1. 從「博客來售票網」購票但已確定無法參加2021年10月2~3日共修的朋友,即日起至2020年5月22日(郵戳為憑)可向「博客來」進行退票,完成退票流程後,博客來會將購票金額全額退款。(請注意:退款是退給原始購票人。)
2. 2020年5月23日起,退票需依照「博客來售票網」規定,收取票面金額10%之手續費。
3. 請注意:需以「完整票劵」進行退票,如「收執聯」已撕下兌換椰子油,剩下的非「完整票劵」仍舊可以入場,但無法退票。
4. 退款路徑:ibon已付現取票/客得樂貨到付款的朋友,退款是退至博客來會員帳戶餘額。信用卡付款的朋友,退款是退到原扣款信用卡帳上。退至「博客來帳戶」之款項可於「博客來主站」購物,但不得使用於「博客來售票網」。如退款要轉為現金,請洽博客來客服中心02-2653-5588。
■ 退票流程
1. 需要退票而手上已有實體票券的原始購票人,請將欲退的「完整票券」附上便條紙註明「辦理票券退款、訂單編號、聯絡人姓名、聯絡電話」,一併寄回博客來辦理。
✩ 退票請以郵局「印刷品掛號」寄至「115 台北市南港區八德路四段768巷1弄18號B1之一 博客來客服部收」。
✩ 博客來收到您寄回的退票後將以e-mail與您確認(請留意當初註冊博客來會員所填寫的e-mail),退款時間約需3-5個工作天。退款完成,您將收到一封退款通知e-mail。您寄回票券所代墊的「印刷品掛號」郵資,也會一併退到您在博客來的帳戶餘額。
2. 需要退票而票券仍在ibon系統裡的原始購票人,如在台灣請先取票再進行退票動作,如在海外請電洽博客來客服(886-2-26535588)或發函至客服中心(https://www.books.com.tw/question/inquiry/,問題類型請選擇「取消訂單」)。
==
我們每天會在facebook專頁分享從「全部生命系列」摘出來的字句。在匆忙和急促的世界裡,楊定一博士透過這些書籍和音聲作品,隨時在為你我打氣,為我們提醒真實,為我們調整注意力的焦點,滌清頭腦帶出來的煩惱,讓我們回到平安。
無論讀書會、問答、書籍、音聲作品、專訪,包括共修,其實是一個整體,讀書會可以就一個小主題深入,練習可以幫助我們頭腦淨化而接受醒覺的觀念,書籍作品則幫助我們建立一個穩固的理論基礎,帶來一個藍圖。
風潮線上課程的「楊定一課程專區」是全部生命系列讀者的影音圖書館,讓楊博士為大家早就準備好的運動、靜坐、呼吸、觀想到真實的分享,透過各種聲音和影片帶領的練習,一步一步陪伴我們走下去
楊博士的這一份心意,願我們不會錯過→ https://reurl.cc/rlGrRN
==
海外讀者的好朋友~
1. 長庚生技海外購書服務>> https://reurl.cc/b6aZWd
2. 風潮線上課程>> https://21days.windmusic.com.tw
3. 電子書平台
Kobo✓、Readmoo✓、Pubu✓ 、Amazon✓博客來✓
「全部生命系列」74集讀書會音頻,已經在主要Podcast服務上線,可下載到手機平板,隨時離線收聽
❦iPhone/iPad 在 podcast 裡搜尋「楊定一」可以訂閱
❦各種手機 SoundOn APP: www.soundon.fm/download 到【學無止盡】區塊訂閱「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讀書會」
ibon退機票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什麼我們互相體貼卻總是彼此爭吵 BY 沒力史翠普yucaio
#頑固的老頭與體貼的小精靈
#生活瑣事 #有一本書 #散文
#把老去的每一天都噗地笑出來 #柴門文
前幾天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柴門文的書回來,之前這本新書宣傳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柴門文跟弘兼憲史是夫妻,同樣是創作者的這對夫妻有兩個孩子,這本散文則是柴門文中年後的作品。
我一直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散文,跟文學性的散文相比,像隨筆一樣輕描淡寫生活瑣事的散文特別有意思。這類散文筆調輕鬆,閱讀時,就像聽一個有趣的大姊碎碎念的感覺。
書裡面有一段是柴門文提到弘兼憲史不用3C,也不太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後來雖然有用,但還是不太會用APP之類的,查轉車&時刻表還是靠實體表格),平素交稿或聯絡還是靠傳真比較多。弘兼憲史有一套堅持不用的原因,並且貫徹到底。
對於年輕人來說,3C產品填補了人們大多數的空檔與閒暇,要學習一個新的系統,新的APP,新的功能等等,都是順手就學了,這個順手可能基於朋友建議或是網紅推薦,也有可能自己意外發現了,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試著去了解看看,最後上手。對年紀大的人來說,陌生的一套系統,陌生的幾個按鈕,真的可以完全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這實在令人懷疑。
我開始依賴手機其實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可說是完全離不開這個小東西。四個月前去歐洲我根本沒帶筆電,主要靠手機一應APP來解決旅途中的大小事,大到訂房訂機票門票,小到跟朋友確認要不要幫忙採買。
之前跟小夥伴們去北海道,途中也是隨時用圖片確認對方需要幫忙帶飯回去或是買什麼紀念品嗎?現在我已經到了哪裡,等會在哪裡集合。我們的旅行因為網路跟智慧型手機的關係,簡直變成逛巷口小七一般輕鬆。
這陣子,因為小精靈常駐我家養病,跟老是眩暈無力爬不出門覓食的太太互相照顧,在她的陪伴下我開始對收納及清潔感興趣,一起生活就像彼此學習照顧的兩隻樹懶一樣,進度雖慢,但心情跟生活都逐漸步上軌道,至少,過去【收無能】&完全沒有體力打掃的我,很難想像家裡地板浴廁持續光潔如新的模樣。
小精靈曾經當過家政婦,以前讀的是電子方面的科系,也會寫程式之類的事,她在收納整頓上有一套獨特的做法(優化流程很厲害,雖然她自己沒自覺),常常令我們十分讚嘆。
這些年因為身心因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壓榨自己的身體工作,有時還會被身心症拖後腿。剛開始她也只是偶而幫忙我們一下,後來各種神秘因緣的促使下,她開始常駐我們家。
對我跟銀快來說,她有點像是充當了小精靈、小夥伴,貓或小孩的感覺,我需要陪伴的時候拉著她,銀快需要協助的時候她也會陪著幫忙。
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動不動就出差的銀快在家總是會跟我們產生一些小小的矛盾,這矛盾很小,甚至很莫名其妙,可能只是繳個帳單,或是丟個回收垃圾之類的,就會鬧起來。剛開始我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明明是體貼對方,明明是想為對方省點力氣,對方卻那麼不耐火大,也不甘心自己明明是為對方著想,卻被罵。
看了柴門文這本書之後,突然意識到,過去勇於嘗試網路的大叔,在經過二十年後(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喔),已經變成一個雖然願意接觸新事物,但不見得完全信任新事物的頑固老頭了啊!
有些我們發自內心的體貼,不管是代替對方直接去IBON列印信用卡帳單繳款的事情,還是優先把所有紙箱跟回收都拆好摺好再拿去社區集中等垃圾車的地方(沒有先拆好會被管理人唸),對於粗枝大葉並且頑固不願意改變&學習新事物(好比3C或因網路及手機而更便利的服務)的大叔而言,會成為不安&焦慮的原因。
(垃圾那個是因為大叔覺得既然是垃圾只要丟出去就好了,為什麼要多做那麼多,不是很耗體力嗎?大叔其實是因為覺得我們兩個身體都不給力,最近又老是痠痛,才剛因為扭到手跟搬家過度疲勞去給師父喬過而已,以他的立場是不希望我們累,以我們的立場是不希望他被唸&希望他可以把垃圾推過去就好,不需要再留在那邊幫忙拆箱子)
雖然我們是出於關心和體貼才想建議對方某種作法,但常常也因為體貼與牴觸碰撞而變成爭吵,結果就是雙方都一肚子悶氣。
然後我就意識到,所有的體貼,其實都建立在對方願意為此付出了解及行動上,如果體貼的行動對於對方來說,是增加了信任或成本,那麼這樣的體貼,就會顯得吃力不討好。
經過這幾件事我也開始想,體貼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別人沒有主動要求要這份體貼,有時也許我們也可以退一步,尊重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那不符合我們心中合適的處理方式,但重點應該落在解決了這件事或這個困擾上,重點在於搞定,而非完美。
身心天生內建體貼APP的人,對上頑固又不怎麼細心的大叔,要不吵架真的很難,要不生悶氣跟莫名其妙也難,畢竟大叔可能前一刻把我們氣到爆炸,下一刻還能一臉無辜地問我為什麼對方會生氣?我和銀快結婚快要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我逐漸學會了修正自己的期望值,學會了不跟對方的無名火計較,然後最近我學會了,收回自己的體貼。
當然這個收回並不是指我就完全不為對方著想了,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有些體貼,其實也可以省下來,不需要事事都為他人籌謀仔細,世上有很多事,順其自然永遠比步步驚心來得好,畢竟總有我們無法預測的狀況會發生,與其恐懼現實跟我們推測的不符,不如順應自然,把那個為別人忐忑的心收回來一些,適度把專注力收回自己身上。這大概也是讀了這本50+的散文集子後最深刻的感觸吧!
這本輕鬆好入口的散文,推薦給大家:D
BY沒力史翠普yucaio 20200215 12:10
ibon退機票 在 沒力史翠普yucai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我們互相體貼卻總是彼此爭吵 BY 沒力史翠普yucaio
#頑固的老頭與體貼的小精靈
#生活瑣事 #有一本書 #散文
#把老去的每一天都噗地笑出來 #柴門文
前幾天從圖書館借了一本柴門文的書回來,之前這本新書宣傳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柴門文跟弘兼憲史是夫妻,同樣是創作者的這對夫妻有兩個孩子,這本散文則是柴門文中年後的作品。
我一直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散文,跟文學性的散文相比,像隨筆一樣輕描淡寫生活瑣事的散文特別有意思。這類散文筆調輕鬆,閱讀時,就像聽一個有趣的大姊碎碎念的感覺。
書裡面有一段是柴門文提到弘兼憲史不用3C,也不太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後來雖然有用,但還是不太會用APP之類的,查轉車&時刻表還是靠實體表格),平素交稿或聯絡還是靠傳真比較多。弘兼憲史有一套堅持不用的原因,並且貫徹到底。
對於年輕人來說,3C產品填補了人們大多數的空檔與閒暇,要學習一個新的系統,新的APP,新的功能等等,都是順手就學了,這個順手可能基於朋友建議或是網紅推薦,也有可能自己意外發現了,覺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試著去了解看看,最後上手。對年紀大的人來說,陌生的一套系統,陌生的幾個按鈕,真的可以完全或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這實在令人懷疑。
我開始依賴手機其實也有好幾年的時間了,現在可說是完全離不開這個小東西。四個月前去歐洲我根本沒帶筆電,主要靠手機一應APP來解決旅途中的大小事,大到訂房訂機票門票,小到跟朋友確認要不要幫忙採買。
之前跟小夥伴們去北海道,途中也是隨時用圖片確認對方需要幫忙帶飯回去或是買什麼紀念品嗎?現在我已經到了哪裡,等會在哪裡集合。我們的旅行因為網路跟智慧型手機的關係,簡直變成逛巷口小七一般輕鬆。
這陣子,因為小精靈常駐我家養病,跟老是眩暈無力爬不出門覓食的太太互相照顧,在她的陪伴下我開始對收納及清潔感興趣,一起生活就像彼此學習照顧的兩隻樹懶一樣,進度雖慢,但心情跟生活都逐漸步上軌道,至少,過去【收無能】&完全沒有體力打掃的我,很難想像家裡地板浴廁持續光潔如新的模樣。
小精靈曾經當過家政婦,以前讀的是電子方面的科系,也會寫程式之類的事,她在收納整頓上有一套獨特的做法(優化流程很厲害,雖然她自己沒自覺),常常令我們十分讚嘆。
這些年因為身心因素,無法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壓榨自己的身體工作,有時還會被身心症拖後腿。剛開始她也只是偶而幫忙我們一下,後來各種神秘因緣的促使下,她開始常駐我們家。
對我跟銀快來說,她有點像是充當了小精靈、小夥伴,貓或小孩的感覺,我需要陪伴的時候拉著她,銀快需要協助的時候她也會陪著幫忙。
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動不動就出差的銀快在家總是會跟我們產生一些小小的矛盾,這矛盾很小,甚至很莫名其妙,可能只是繳個帳單,或是丟個回收垃圾之類的,就會鬧起來。剛開始我還搞不清楚為什麼明明是體貼對方,明明是想為對方省點力氣,對方卻那麼不耐火大,也不甘心自己明明是為對方著想,卻被罵。
看了柴門文這本書之後,突然意識到,過去勇於嘗試網路的大叔,在經過二十年後(2000年已經是20年前了喔),已經變成一個雖然願意接觸新事物,但不見得完全信任新事物的頑固老頭了啊!
有些我們發自內心的體貼,不管是代替對方直接去IBON列印信用卡帳單繳款的事情,還是優先把所有紙箱跟回收都拆好摺好再拿去社區集中等垃圾車的地方(沒有先拆好會被管理人唸),對於粗枝大葉並且頑固不願意改變&學習新事物(好比3C或因網路及手機而更便利的服務)的大叔而言,會成為不安&焦慮的原因。
(垃圾那個是因為大叔覺得既然是垃圾只要丟出去就好了,為什麼要多做那麼多,不是很耗體力嗎?大叔其實是因為覺得我們兩個身體都不給力,最近又老是痠痛,才剛因為扭到手跟搬家過度疲勞去給師父喬過而已,以他的立場是不希望我們累,以我們的立場是不希望他被唸&希望他可以把垃圾推過去就好,不需要再留在那邊幫忙拆箱子)
雖然我們是出於關心和體貼才想建議對方某種作法,但常常也因為體貼與牴觸碰撞而變成爭吵,結果就是雙方都一肚子悶氣。
然後我就意識到,所有的體貼,其實都建立在對方願意為此付出了解及行動上,如果體貼的行動對於對方來說,是增加了信任或成本,那麼這樣的體貼,就會顯得吃力不討好。
經過這幾件事我也開始想,體貼本身沒有錯,但如果別人沒有主動要求要這份體貼,有時也許我們也可以退一步,尊重對方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那不符合我們心中合適的處理方式,但重點應該落在解決了這件事或這個困擾上,重點在於搞定,而非完美。
身心天生內建體貼APP的人,對上頑固又不怎麼細心的大叔,要不吵架真的很難,要不生悶氣跟莫名其妙也難,畢竟大叔可能前一刻把我們氣到爆炸,下一刻還能一臉無辜地問我為什麼對方會生氣?我和銀快結婚快要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我逐漸學會了修正自己的期望值,學會了不跟對方的無名火計較,然後最近我學會了,收回自己的體貼。
當然這個收回並不是指我就完全不為對方著想了,而是,隨著年齡增長,隨著生活型態改變,有些體貼,其實也可以省下來,不需要事事都為他人籌謀仔細,世上有很多事,順其自然永遠比步步驚心來得好,畢竟總有我們無法預測的狀況會發生,與其恐懼現實跟我們推測的不符,不如順應自然,把那個為別人忐忑的心收回來一些,適度把專注力收回自己身上。這大概也是讀了這本50+的散文集子後最深刻的感觸吧!
這本輕鬆好入口的散文,推薦給大家:D
BY沒力史翠普yucaio 20200215 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