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時間
巴西伊帕內瑪莊園日曬淺培豆,磨片手沖粉水比1:12、冷萃、Espresso Martini、O’right coffee 😎....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spresso粉水比」的推薦目錄: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葛望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王獅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義式] 粉水比- 看板Coffe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請教新手espresso入門的粉水比?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咖啡飲品|粉水比|配方比例|開啟cc字幕|《柒陸玖769》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粉水比、萃取率、咖啡濃度-元食咖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義式] 粉水比 - PTT 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其它] James Hoffmann 咖啡因含量分析PTT推薦Coffee 的評價
- 關於espresso粉水比 在 [其它] James Hoffmann 咖啡因含量分析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espresso粉水比 在 Vvcafe-咖啡、咖啡豆、咖啡機、咖啡館資訊分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獅子寫的好文,大家來認識認識澳洲咖啡和台灣的差異吧
|澳洲咖啡文化|
隨著不少人前往澳洲工作,旅遊。
在台灣也越來越能聽到不少人討論著澳洲的咖啡文化,尤其是咖啡大城墨爾本,亦或其他大城,像是雪梨、布里斯班、伯斯等等。也不少台灣咖啡店打著從澳洲回來的口號,賣起所謂的「澳洲咖啡」。
前幾天與moonshine兩位店主聊過後,覺得在澳洲有些品項挺有意思的。雖說我們知道大部分用咖啡機萃取的義式咖啡名稱來自歐洲。但隨著咖啡四處遠播,在不同地區肯定有各自文化下所誕生的咖啡品項。而原有的義式咖啡名稱,在不同國家的配方與樣貌也相對的不同。
查了一個網站,把澳洲的咖啡品項解析得很清楚。
再次幫大家講解一下好了。
◎ espresso/ short black :
澳洲喝濃縮可以說short black。比例上來說粉水比通常是1:2。22g的粉,44g的雙份濃縮(咖啡師愛用雙份的把手去萃取),想淡一點的就萃到55g,濃一點就33g。 22g的粉不是絕對,但對比歐洲的14-18 ,美國的18-20,澳洲的店家用超過20的比較多。
◎ Long Black/Americano:
不喝較濃的short black可以喝加水的Long black。也可以看做是美式,但加多少水就看店家,可能1:1 可能1:2。還有作法上是說,先放水再放shot。水也不會全熱水,而是較為就口的溫度。
◎Milk Coffees
►latte/cappuccino/flat white
加奶的咖啡最常見的三種,都是比較大杯一點,但也沒有台灣那麼大杯,台灣很多都超過300c.c,但在國外比較常喝6-8oz(180-250c.c)。
這三種咖啡的分別主要是口感上的差異。 過往拿鐵就是咖啡上面是牛奶跟厚奶泡,卡布就是厚奶泡跟可可粉,但因為很多人想要咖啡上面是牛奶或是薄一點的奶泡,所以才有flat white的誕生。
但如今,很多店家技術精進,要讓奶泡滑順到不行很容易,所以這三種也越來越難區分,也不再是拿鐵用小口徑杯子,flat white用寬口的杯子,反正就是flat whie的奶泡大概就是比拿鐵再更薄,然後卡布的奶泡稍稍厚一點(但不是傳統的Q彈奶泡),並且在上面灑上可可粉(也可能沒撒,但有灑的多一點)。至於杯子,moonshine跟我說拿鐵還是用玻璃杯裝多一點,flat white還是用寬口杯多一點,但我跟你說反正外帶杯是最大宗,根本很難分了。
**重點整理:
1. 奶泡厚度 卡布(1.5cm)>拿鐵(1cm)>flat white(0.5)
2. 卡布上面可能會灑可可粉
3. 小白沒有一定是用什麼杯子裝,但是奶泡要薄
4. 單份雙份濃縮這看店家追求的濃郁度
5. 澳洲人說他們發明的,但紐西蘭人說是澳洲人偷去的
►Long/short Macchiato
台灣人喝的瑪琪雅朵大多是星巴克建立起來,但其實國外的Macchiato並不大杯,而在澳洲Macchiato也有變種。 傳統的Macchiato是濃縮上面挖上一匙『粗奶泡』
澳洲的 Long Macchiato 則是讓他變大杯,可能是雙份濃縮加點熱水再放奶泡(墨爾本),也可能是放上多匙厚奶泡(伯斯),甚至就多倒點牛奶再放上粗奶泡....所以我想重點反而是粗奶泡就是了....
►Piccolo Latte
其實就是小杯的拿鐵(<5oz )。但因為小杯,所以咖啡味道比起傳統的拿鐵還重很多,但就不用喝那麼大杯跟那麼多牛奶了,還能嚐到更多咖啡基底風味
► Magic/magik
說是墨爾本比較常出現的牛奶咖啡,特點是用萃比較濃的濃縮基底(ristritto )倒上有薄奶泡的牛奶,然後很奇妙的只會倒3/4滿,而且溫度也比較低,但這飲品似乎也沒個特定樣貌,反正就不會是全滿。
以上是常見的,但也不代表卡布就一定會灑粉,拿鐵一定玻璃杯。但先有個認知至少才前往不同國家時,才會見怪不怪。不同文化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咖啡樣貌,至於追求正宗也不是不行,但飲食文化是很容易改變的一種文化,也是會與時俱進的。
資料來源:
https://ppt.cc/fKd9Ix
espresso粉水比 在 王獅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澳洲咖啡文化|
隨著不少人前往澳洲工作,旅遊。
在台灣也越來越能聽到不少人討論著澳洲的咖啡文化,尤其是咖啡大城墨爾本,亦或其他大城,像是雪梨、布里斯班、伯斯等等。也不少台灣咖啡店打著從澳洲回來的口號,賣起所謂的「澳洲咖啡」。
前幾天與moonshine兩位店主聊過後,覺得在澳洲有些品項挺有意思的。雖說我們知道大部分用咖啡機萃取的義式咖啡名稱來自歐洲。但隨著咖啡四處遠播,在不同地區肯定有各自文化下所誕生的咖啡品項。而原有的義式咖啡名稱,在不同國家的配方與樣貌也相對的不同。
查了一個網站,把澳洲的咖啡品項解析得很清楚。
再次幫大家講解一下好了。
◎ espresso/ short black :
澳洲喝濃縮可以說short black。比例上來說粉水比通常是1:2。22g的粉,44g的雙份濃縮(咖啡師愛用雙份的把手去萃取),想淡一點的就萃到55g,濃一點就33g。 22g的粉不是絕對,但對比歐洲的14-18 ,美國的18-20,澳洲的店家用超過20的比較多。
◎ Long Black/Americano:
不喝較濃的short black可以喝加水的Long black。也可以看做是美式,但加多少水就看店家,可能1:1 可能1:2。還有作法上是說,先放水再放shot。水也不會全熱水,而是較為就口的溫度。
◎Milk Coffees
►latte/cappuccino/flat white
加奶的咖啡最常見的三種,都是比較大杯一點,但也沒有台灣那麼大杯,台灣很多都超過300c.c,但在國外比較常喝6-8oz(180-250c.c)。
這三種咖啡的分別主要是口感上的差異。 過往拿鐵就是咖啡上面是牛奶跟厚奶泡,卡布就是厚奶泡跟可可粉,但因為很多人想要咖啡上面是牛奶或是薄一點的奶泡,所以才有flat white的誕生。
但如今,很多店家技術精進,要讓奶泡滑順到不行很容易,所以這三種也越來越難區分,也不再是拿鐵用小口徑杯子,flat white用寬口的杯子,反正就是flat whie的奶泡大概就是比拿鐵再更薄,然後卡布的奶泡稍稍厚一點(但不是傳統的Q彈奶泡),並且在上面灑上可可粉(也可能沒撒,但有灑的多一點)。至於杯子,moonshine跟我說拿鐵還是用玻璃杯裝多一點,flat white還是用寬口杯多一點,但我跟你說反正外帶杯是最大宗,根本很難分了。
**重點整理:
1. 奶泡厚度 卡布(1.5cm)>拿鐵(1cm)>flat white(0.5)
2. 卡布上面可能會灑可可粉
3. 小白沒有一定是用什麼杯子裝,但是奶泡要薄
4. 單份雙份濃縮這看店家追求的濃郁度
5. 澳洲人說他們發明的,但紐西蘭人說是澳洲人偷去的
►Long/short Macchiato
台灣人喝的瑪琪雅朵大多是星巴克建立起來,但其實國外的Macchiato並不大杯,而在澳洲Macchiato也有變種。 傳統的Macchiato是濃縮上面挖上一匙『粗奶泡』
澳洲的 Long Macchiato 則是讓他變大杯,可能是雙份濃縮加點熱水再放奶泡(墨爾本),也可能是放上多匙厚奶泡(伯斯),甚至就多倒點牛奶再放上粗奶泡....所以我想重點反而是粗奶泡就是了....
►Piccolo Latte
其實就是小杯的拿鐵(<5oz )。但因為小杯,所以咖啡味道比起傳統的拿鐵還重很多,但就不用喝那麼大杯跟那麼多牛奶了,還能嚐到更多咖啡基底風味
► Magic/magik
說是墨爾本比較常出現的牛奶咖啡,特點是用萃比較濃的濃縮基底(ristritto )倒上有薄奶泡的牛奶,然後很奇妙的只會倒3/4滿,而且溫度也比較低,但這飲品似乎也沒個特定樣貌,反正就不會是全滿。
以上是常見的,但也不代表卡布就一定會灑粉,拿鐵一定玻璃杯。但先有個認知至少才前往不同國家時,才會見怪不怪。不同文化本來就會有不同的咖啡樣貌,至於追求正宗也不是不行,但飲食文化是很容易改變的一種文化,也是會與時俱進的。
資料來源:
https://ppt.cc/fKd9Ix
espresso粉水比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espresso粉水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espresso粉水比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espresso粉水比 在 請教新手espresso入門的粉水比?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不知道各位先進會建議新手入門先以那種粉水比為基準,再依口味調整自己的喜好,或分享自己目前喜歡的粉水比,我新手試沖1比2的感覺不錯,想聽聽大家的沖泡 ... ... <看更多>
espresso粉水比 在 咖啡飲品|粉水比|配方比例|開啟cc字幕|《柒陸玖769》 的推薦與評價
espresso #義式濃縮咖啡# 粉水比 聊聊不同 粉水比 的義式濃縮咖啡以及其可製作而成的咖啡飲品|恆光咖啡Everglow Coffee|Instagram ... ... <看更多>
espresso粉水比 在 [義式] 粉水比- 看板Coffe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
在查看許多義式沖煮的粉水比討論文章、影片
大多都是1:2,甚至1:3的人也不少
我的粉杯是ims 18~20g,粉量18g的headroom最為剛好,因此都粉量都固定在18g左右
流速則控制在1~1.5秒落下1g,預浸抓10~14秒,表面沒出油的中焙豆
嘗試了許多次萃取的咖啡液重量,發現30g內最為剛好
嘗試過粉水比1:2,也就是36g的濃縮,喝起來都有股生味、草味、尖銳的酸味
30g的濃縮,喝起來則是很醇厚,味道很不錯
萃取時觀察無底把手,應是無通道效應,萃取結果還滿完美,只是通常萃到第20g時
滴下的咖啡液就開始轉微微透明,無底把手下方的咖啡也無虎斑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經驗上,就是無法萃到粉量2倍的咖啡液
雖然還是能掌握到好的結果,但還是想知道為什麼我的經驗與大多數人不同呢?
板上的大家的粉水比經驗又是如何呢?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245.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609392940.A.95F.html
※ 編輯: gangland (114.45.245.233 臺灣), 12/31/2020 13:36:01
我是用拉霸機
※ 編輯: gangland (114.45.245.233 臺灣), 01/01/2021 00:56: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