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想成為阿諾舒華辛力加?阿諾效應 (The Arnold Effect)
阿諾舒華辛力加,人中之神。他在成為知名健美先生、演員、政客之前,阿諾曾經也是位所謂的「常人」。從一開始平凡的他,到成為一個能風靡全球啟發無數的偶像,究竟為什麼阿諾會成為一個不朽的傳奇?
“At the age of 20, I went to London and I won the Mr. Universe contest as the youngest Mr. Universe ever, and it was because I had a goal. So you can’t get around the hard work, it doesn’t matter who it is. Work your ass off.” Arnold Schwarzenegger, 2018
「在20歲,我到倫敦贏了宇宙先生健美比賽,成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宇宙先生,全因為我有個目標。無論你是誰,你不能忽視努力和付出…」阿諾舒華辛力加,2018
阿諾的成功是靠努力換取的。我們從小都聽過父母、老師和長輩們說過類似「努力是成功的要訣」的話。我不是想表達「努力」在成功路上並不重要,但我認為大家心中對「努力」的定義可能有不同。消化了阿諾的至理名言後,我們可以領略到一個3個重點。第一,建立一個目標。第二,不停地努力。第三,最終你會成功/開心/滿足。但是,事情往往都不是那麼的簡單。
當我們看到那些成功人士,例如:阿諾,我們會得到一些啟發(inspiration),我們可能會獲得一些動力(motivation)。相信我們都聽過不少人說過類似「在2020年,我一定會開始努力,我會好好去健身房訓練!」的話,都是一些要接下來努力地達成目標的自我承諾。其實都不需要是一些國際知名的偶像,一般在社交平台上看似正在努力追求進步的人都能激起你對健身的鬥志。
而這些能具啟發性的人物不只限於體適能訓練,在其他運動中可能都會有相同效應。而很多人都會看完這些成功者的成就,可能是他們非凡的身型、傑出的運動表現或無與倫比的力量。然後就只看到成就背後最表層的「付出」,再看到標題中的一句類似「努力會迎來收穫 Hard work pays off」的說話,最後決定「我想做到他做到的事!」在這一刻,他們定立了一個目標努力地前進,可能是想減掉xx公斤的脂肪,也許是舉起xx公斤的大重量… 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目標,在他們心中「達到目標」就是「成功」。而在他們心目中,「達成目標」就等同於歡樂和喜悅。
4至6星期後,可能訓練上遇到一些阻滯,飲食上鬆懈了,而他們現實中的成果與理想中的成果形成了巨大的落差。種種的難題和壓力堆積,最終可能會讓他們放棄繼續努力。
回到最初的起點,他們看到阿諾、Larry Wheels、Devon Larratt、Dmitry Klokov 等人的成就,都會得到啟發。而被啟發者也的確設立了一個目標,然後付出了努力。而當他們面對困難或心理落差時,得知他們心中的成功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他們可能會立即聯想到「失敗 failure」,然後抱住一個「我永遠都不能達到這個目標」的心態,最後放棄。
Zack Telander這種現象名為「阿諾效應 The Arnold Effect」:
“When an influencer inspire you to set a goal and you mistakenly place your happieness on the achievement or non-achievement of that goal.”
但其實事情並不是這麼絕望的,在阿諾2018年的演說中,他曾經提及過一個具啟發性的例子。
“Imagine you read 1 hour a day about history. How much would you learn after 365 hours in one year?” 這個例子說明了一個道理,「眾多微小的努力會最終創造一些難以置信的改進/進步」。
根據享樂原則(Freud’s Pleasure Principle),人心理上有一面是嚮往和追求快樂的,同時也想減少痛苦。而Zack用了一個相當有趣的例子,就是人們有一方面想不做正式組來進行訓練,然後直接舉起自己的1RM,再放上社交平台上讓朋友們好好讚揚一波。而另一方面,現實原則 (Freud’s Reality Principle) 亦代表着人心理上了解現實的原則,同時也呈現理性、有意義的表現,並不會尋找即刻的滿足以保障利益。Zack也給了一個讓人更易於理解的例子,就是你放下手機,繼續做你訓練計劃中所安排的東西,繼續控制好你的飲食,自律地遵守自己當初所立下的規條。
其實,當我們細心地觀察自己,所謂的「改進」正在一點一滴地累積。你每天努力地理性訓練,身體都會有一些改變,你看不到而已。
突然又想到大H的一句話
「也許不是你不夠努力,你只是努力得不夠久」。@hsin0126 , 2019
也許不是你不夠努力,也許你努力得不夠久,也許是你沒有回頭看看自己究竟走了多遠。健身不只是單純的鍛練肌肉,精神上的修練也是健身的過程。這次的分享最後是想大家整理自己的心態,好好設立自己的目標。以上的內容希望能令你思考一下,讓你更了解自己心裏的想法。肌肉是讓你舉起重量的工具,你的「心」才是讓你繼續努力下去的理由。
Credit: instagram @coach_zt
想更了解Zack的見解可以再看他的影片!
如果你覺得帖子對你有用的話,請追蹤我們IG:@mr_muscular2017
#增肌減脂 #增肌 #健身 #健美 #飲食控制 #肌肉 #健康 #健體 #深蹲 #腹肌 #重訓 #重量訓練 #肱二頭肌 #二頭肌 #運動 #增肌 #減脂 #健身迷因
「devon larra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Mr. Muscular - 你的網上健身百科全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金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Devon Larratt VS Michael Todd | ARM WRESTLING SUPER ...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WWE Braun Strowman VS Devon Larratt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Devon Larratt VS Levan Saginashvili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Arm Wrestling Vs Devon Larratt at Olympia 2021 | After Pull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Devon Larrat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8 Devon Larratt ideas in 2021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devon larratt 在 Devon Larratt's YouTube Stats (Summary Profile) - Social Blade 的評價
devon larratt 在 金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提及史泰龍,除了《Rocky 》及《Rambo》系列以外,還有1987年一齣拗手瓜的《Over the Top》。當年史泰龍為求十足真實感,特別請來美藉拗手瓜頂尖專業高手John Brzenk作技術顧問。
相比其他拗手瓜大隻癲佬,冒起中的John Brzenk比較文質彬彬,沒有Devon Larratt般英俊挺拔,他更溫文儒雅,而且他真正拗抵過堪稱史上最強的烏克蘭選手,手指粗過香蕉的Denis Cyplenkov,實力超強橫。講番正題,史泰龍當年係扮邊種強男角色都七情上面似模似樣,而且係的確好靚仔。
devon larratt 在 金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神臂老爸】
如果只可以專注一種運動,有信心練習過後會取得不俗成績,我很大機會選擇拗手瓜。至少年輕時曾經跟不少大個子火拚過,成績也不賴,大概跟一般認屎認屁「我都拗贏好多大隻過我」的程度差不多。可能小時候替父親農場幹過不少粗活,手臂力量向來不壞,後來在預科期間開始發育完成,個子雖小自感臂力比一般男生強。
自己唸文科班,男生較少,勢頭經常會給人多勢眾的理科男生壓著。試過在課堂小息,隔籬班一位六呎高的籃球校隊男生自稱力氣厲害,不知他哪裡聽來小道消息,走過來要求想拗手瓜。過往跟個子相若的比賽,贏的機率也算高,甚至跟地盤工人比拚也沒害怕,但也未試過跟身高如此懸殊,而且看來算壯碩的高大男生作賽。尤其班房內許多女生在場,也有我少少暗戀的小英,他奶奶的把心一橫就拼命吧。
於是理科男生也來了幾位助慶,我倆在班房書枱就開拗了。共三盤二勝,事前大家左對位右量尺,絲毫不想蝕底于對方,哇哇聲吶喊中,極激烈鬥爭中我們各先勝一局,他的確較強壯。第三局真的發了狂般互相嘶叫,最後真的透支了腎力,兩人谷到滿臉通紅把班枱都幾乎拗到斜傾倒下,才僅僅把他拗倒。前後該有四分鐘,那是人生最脫力最關節勞損的比拚。右手足足軟癱了一個星期,自此當我明知敵不過,會比較不堅持及容易放棄,不會再作傷身的垂死掙扎。
再強調,我沒有神力,亦遇過幾位超強壯士,可怕到讓我迅間投降。其中一次,約二十歲自以為最強健的時候,唯一一次大膽挑戰四十多歲的父親,我們的手掌互相扣握,才真正量度到他的手掌比我粗壯巨大得多,互握時他幾乎把我的手掌完全包裹。他事先聲明讓賽,把手臂張開讓手背攤放在離我方枱面二吋位置,態度其實輕蔑,然後我只要把他拗下二吋碰枱面就可勝利。結果一開始拚力,我就感到碰上像機器的堅韌強度,我出盡吃奶力他亦紋風不動。然後他又幾乎沒太努力沒運過勁的,就輕輕鬆鬆把我整條手臂作一百六十度掹過去。記得我才剛剛在外邊贏了幾位體重比我強的對手,面對他仍無一拼之力。我後來想,如果經過適當苦練,他可能有機會代表港區比賽。我只是遺傳他不到一半的臂力,已夠我跟差不多個子的同輩牙擦逞強。現在他老了多躺在床,閒來無事數他腕表的鋼帶格數,竟然還比我多粗一格半。
Arm Wrestling是一種最靜態也最暴烈的運動,其實雙方只比拚手臂幾個支撐點,動作不太大,比賽過程就是把對方手臂拗過來,甚至膊頭也沒有大動作。拗手瓜的力量好像奇妙,跟你打出一拳有多重,能舉起幾多百公斤的巨鐵,甚至是否可以一個人拉動火車頭亦未必有直接關係。據個人拗手瓜頭號偶像Devon Larratt形容,那是前臂內側一條不太顯眼的肌肉,你必須費盡心神把那小部分筋肉練壯,才可以跟強橫的對手力拚。除此之外,最廣泛認同就是五隻手指的握勁和腕力,所以台灣和日本都會叫做腕力大賽,跟英文Arm Wrestling不算是純粹直譯。別忘了介紹,台灣拗手瓜八十五公斤級別冠軍是蔡偉仁,個子不算高大,卻經常把中台日三地高手拗低,是一號人物。
當然來自加拿大的Devon Larratt才是我神級偶像。四十三歲Devon已處於半退役狀態,他的外形靚仔瀟灑,一張像舊超人基斯杜化李夫(Christopher Reeve)的俊臉,身體缐條優美,不像其他爆肌形怪獸對手,雖然他的手臂還是超粗壯。他外號”No Limit”,往往在比賽開端給對手甜頭,然後在劣勢憑技巧意志力挽狂瀾,曾大敗傳奇對手John Brzenk及超畸形粗左臂王Oleg Zhokh贏過兩次世界冠軍。六呎五的Devon曾接受在《權力遊戲》飾演巨山怪物,身高六呎九吋體重四百多磅,被譽為歐洲最強男人Hafthor Bjornsson約戰,他只是半開玩笑輕鬆愉快就把他掹下。唯一遺憾是他最終沒有跟來自烏克蘭,手指像香蕉般粗壯,外號綠色巨人的Denis Cylenkov作夢幻對决。
《神臂大叔》沒想像中好看,馬東石仍可愛,他實在挽救了大叔形像,為大叔在社會掙到個有利位置,非常不易。但正如大部分影迷會懷疑:拗手瓜怎麼可拍成電影,結果劇情有些俗套陳腔。讓人更懷念1987年史泰龍主演的《Over The Top》。的確要佩服他,不管拳手、退伍軍人、爬山家、逃獄犯甚至拗手瓜天王,他都有能力把那個角色的職業級水平演出來。
devon larratt 在 Devon Larratt VS Michael Todd | ARM WRESTLING SUPER ...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