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元一本。DM本人FPS 或 PayMe 後給我名字電話地址即可,我會SF給妳。
<
這本書令正在港大修讀PCLL的我,產生很多共鳴。
當中說到的英國貴族學校(我先生就是畢業於Rugby School)、對Lord Denning, Lord Neuberger的敬佩、看Downton Abbey一些對白的覺悟(solicitor is a working class)、經CPE/GDL踏入這個行業,當然少不了PCLL中對CCT的恐懼,對於同樣不是第一個學位就修讀法律的我來說,林作寫的與我所經歷的十分接近。
我十分認同林作在這本書中不同篇章提到一個觀點﹕背景如何重要。
讀書選中學開始,就是建立背景的第一步。Eton/Harrow,OxBridge, Scholarship, I Firm/Chambers 等等,都是這一行的排頭。我記得有同學曾經跟我說讀法律的印刷費和教科書花費太高,還要為將來tenancy等等憂慮。根本法律這個行業,從學生時代開始已經在篩選你的背景,不是嗎?有一些同學家景普通,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為律師發圍,但想不到要付交的不只是學費,還有很多其他費用,當然還有有錢都買不到的背景、社交圈子。大家都明白的,只是沒有說出口﹕「窮,真係唔好讀law」。
如果沒有經濟負擔,同時又有一點人脈的人,讀這一科,幹這一行,就算是僧多粥少,還是會如魚得水,「跌唔死」。
正因為排頭重要,我更期待林作會貫穿這一個觀點延伸至「人靠衣裝」,可能這個會是下一本著作不錯的題材。
另外,出奇地從這一本書幾個章節中看到一個沒太大自信的林作。在報紙上,社交媒體上的林作,有太多marketing考慮,這本書,呈現一個真實的林作多一點。
最後在書中末段說出一個我的心聲,很多人因為政治氣候,或慕「博士」之名去讀JD,哈哈哈哈,真心一笑置之。從來讀書轉行,一定是要自己喜歡才會讀/做得好,才會成功。香港人真心喜歡拜金、捷徑、名牌,往往都不會理會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麼,到最後又後悔又花青春心神。我同意legal training 是令人不一樣,對做任何工作都是有得益的。
希望多一些家長會在兒女小學開始前就讀到這本書,說穿一點,人生的路如何走,真的是父母為你選擇的,我也因此很欣賞林作的媽媽。
如果可以給予一個意見﹕英文版會更好。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