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上年我的十大
2016年觀影約250次,首次觀看的共有98套新片,126套舊片,其餘為重看。
首先談談新片。有好幾套頗多好評的電影未有機會觀看,如一念無明、Elle、路邊野餐、亂世備忘等,故未有納入考慮之列。另外,有幾套同樣是坊間評價很高的作品,如比海還深、The Lobster、哭聲等,我有看但說不上喜歡(有些我倒認為是頗差的),故亦未有出現在以下名單-2016最喜愛的十套新片 Ten Favorite Films in 2016:
1. La La Land 《星聲夢裡人》 (2016, dir: Damien Chazelle)
電影未正式上畫,稍後才詳談。但總括而言,電影由場面調度、拍攝、音樂、美術、演出等等所有都配合得近乎完美。電影的魅力盡在此展現出來。
2. Carol 《卡露的情人》(2015, dir: Todd Haynes)
動人的故事,兩位女主角的演繹非常出色。更厲害的是Todd Haynes很多細膩的描寫,如那場兩位女主角再次在餐廳遇上的戲,Cate Blanchett 的手就拍得很有味道(網上有人這場戲跟經典The Brief Encounter 中兩主角即將要離別的戲並讀,也是很有趣)。
= Spotlight 《焦點追擊》(2015, dir: Tom McCarthy)
這是過去一年看過最具正義感的電影。雖然電影似乎沒有風格化的處理,也沒有特別高的娛樂性,但一直吸引著眼球的、牽動觀眾的,是那個優秀的團體演出、是那份從電影中滲出來的人道精神、是記者們抱有敬業樂業的堅毅態度。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實至名歸。
4. Café Society 《情迷聲色時光》(2016, dir: Woody Allen)
情迷聲色時光肯定是活地亞倫另一套佳作。他的創作力實在驚人,每年總給影迷一次難忘的旅程。他的casting 永遠都是很準確的,不論是跟他年少時有幾分相像的Jesse Eisenberg,或是全片不停散發著魅力的Kristen Stewart 都彷似跟角色融為一體,很容易就被他們拉了入戲。
5. Knight of Cups 《聖杯騎士》(2015, dir: Terrence Malick)
Malick 的電影是詩,而觀看他的電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體驗。不論看多少遍,每次看總會引發觀眾不停地思考。
這套戲好像比上一齣To the Wonder 有更多的留白,故事線更不明顯。整套電影都是關於Christian Bale 飾演的荷里活編劇Rick,與不同的角色相遇、相處(女角為主,但亦有主角的弟弟和父親),發展出甚麼關係,得出怎樣的結果。看電影時要不斷靠僅僅的劇情及大量內心的V.O. 去猜想整個故事。在故事層面上,電影(相對前作)是清楚易懂的。人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太複雜,而且基本上都是二人關係(二人當中其中一人是Rick)。大部分跟Rick 發生關係的角色都是獨佔一段戲,有點像一個個獨立單元,留心看的應能大概理解整個故事脈絡。
然而若果想更深入地解讀故事,一如以往,會遇到一定困難。今次電影繼續探討宗教,首先又會有很多和聖經和基督宗教相關的Symbol。引經據典是Malick 電影的Signature,除了聖經外,電影一開始就有V.O. Quote 了寓言詩The Pilgrim's Progress 的一段;又有不少和塔羅牌有關的reference,例如每個「單元」都是以不同的塔羅牌命名(電影名稱也是啦),電影當中也有段Rick 以塔羅牌占卜的戲;音樂也是跟電影緊緊扣連,我不懂,上映後再向朋友請教。再加上千千萬萬句意味深長的V.O.、每個演員每個動作猶像優雅的舞步、配合貫徹全片的無休止的鏡頭運動、和Lubezki 對城市(Los Angeles, Las Vegas)對大自然對人物極其厲害的捕捉,使得電影非常豐富,也多了很多切入點去想這部電影。
6. Three 《三人行》(2016, dir: 杜琪峯)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223
7. Nagasaki: Memories of My Son 《給兒子的安魂曲》(2015, dir: 山田洋次)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557
8. Trivisa 《樹大招風》(2016, dir: 許學文、歐文傑、黃偉傑)
這樣高質素的香港電影,竟是出自三位新導演之手,絕對是驚喜萬分。當然,最厲害的是David Richardson 的剪接,把三段戲天衣無縫地結合起來。尾段出現的回歸典禮畫面(據說也是David Richardson 的意思?)也是神來之筆,給人無限遐想。
9. Sully 《薩利機長:迫降奇蹟》(2016: dir: Clint Eastwood)
之前有寫過:
https://www.journesis.com/post/?id=400
10.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2016, dir: Ang Lee)
早前看了兩次,其中一次是在上海看120fps,之後略略寫了兩句:
1. 我之前在香港看了preview, 又一城,60fps。今日再看120fps, 感覺上分別不大。
2. 因為套戲內容其實好豐富,第一次看的時候錯過了某些細節/劇情。第二次睇,我對電影中軍人命運的描寫特別深刻。因為已經知道整個故事,今次睇更加體會到Lynn 的掙扎,同埋佢作出決定嘅理由。好多戰爭片都係扮以軍人角度出發,但係拿捏唔到真係一個軍人嘅感受,最後淪為一部大美國主義嘅(反戰)電影。但這套戲是真真正正以軍人嘅角度出發,不是以照顧觀眾為先。戲入面嘅軍人唔係經由觀眾所想像、好理想化嘅形象去塑造(e.g. Tom Hanks in Saving Private Ryan),反而係呈現現實軍人嘅狀態,令觀眾接受現實同理想(or幻想)嘅分別。
3. 一直都有同朋友討論高fps嘅必要性(尤其係一套80%都係文戲嘅電影)。李安說這是要呈現軍人嘅高警覺性和敏感度。佢地嘅情緒起伏不定,容易被煸動(不論係其他人有意無意嘅言談、定係場館內發生的一切,e.g. 煙火)。睇過兩次後,我認同高fps能夠讓觀眾較易理解軍人嘅處境。一如上次李安在Life of Pi 裏的3D運用,我認為他又一次很聰明地懂得以新科技幫助他說故事。這是很少導演能夠做到的。
Other 2016 recommendations (in alphabetical order):
• 45 Years《緣來他不夠愛我》 (2015, dir: Andrew Haigh) Review Link
• Anomalisa《不正常麗莎》 (2015, dir: Duke Johnson, Charlie Kaufman)
• The Big Short《沽注一擲》 (2015, dir: Adam McKay)
• Dheepan《流離者之歌》 (2015, dir: Jacques Audiard)
• Eye in the Sky《天眼狙擊》 (2015, dir: Gavin Hood)
• Genius《筆羈天才》 (2016, dir: Michael Grandage) Review Link
• Happiness《幸運是我》 (2016, dir: 羅耀輝)
• Land of Mine《十個拆彈的少年》 (2015, dir: Martin Zandvliet)
• The Long Excuse《漫長的藉口》 (2015, dir: 西川美和)
• Meru《登上須彌山》 (2015, dir: Jimmy Chin,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 Mustang《青春禁不住》 (2015, dir: Deniz Gamze Ergüven)Review Link
• My City《西西・我城》 (2015, dir: 陳果)
• A Perfect Day《十萬水急》 (2015, dir: Fernando León de Aranoa) Review Link
• Trumbo《荷里活黑名單》 (2015, dir: Jay Roach) Review Link
• Son of Saul《天堂無門》 (2015, dir: Nemes László)
• What a Wonderful Family!《嫲煩家族》 (2016, dir: 山田洋次)
• Zootopia《優獸大都會》 (2016, dir: Byron Howard, Rich Moore)
稍後再談舊片。
alphabetical order意思 在 男孩媽媽的育兒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honics (1)
好多人著我教他們 phonics,好讓他們回家幫助孩子,其實香港的教師只是非常倉促地介紹一些 consonant & vowel sounds 而已,並沒有很有系統地利用 phonics 去教讀寫。例子,正統的方法,是學會了某些 phonics sounds,小朋友只自己拼讀這些 phonics sounds 所組成的字,而 spelling 也是拼寫這些字。如是者掌握基本42音,小朋友已經拼讀拼寫很多簡單的字,尤其cvc words(consonant-vowel-consonant),打後學習 digraph、r/l blends, tricky words 等等,小朋友可以獨立自己閱讀,進展便會加快很多。
但香港的教育那容許這般「慢學」?整個星期學/s/, /a/, /t/, /i/所組成的 is, at, sit, sat ... 有甚麼意思?快快教 a for astronaut, alligator。不是純粹認識生字,增加詞彙絕沒有問題,我談的是認讀和串字,結果小孩無法單從拼音去學習,需要死記、猜估,而 phonics 便沒法學得好,上了小學五、六年級,每個星期仍努力死背爛記一些幾年來不斷重覆默寫的簡單生字,就是記不牢。
首先,我這裡用的是 Jolly Phonics(簡稱 Jolly),以動作、短歌去記 42 個 phonics sounds,簡單容易有趣,尤其 Jolly 的歌仔由小朋友的歌聲唱出來真的十分動聽。Jolly 把 42 個音分成 7 組,不以 alphabetical order 去學習,這七組是按英文字詞出現的頻繁、深淺程度去設計:
1. s, a, t, i, p, n
2. c k, e, h, r, m, d
3. g, o, u, l, f, b
4. ai, j, oa, ie, ee, or
5. z, w, ng, v, oo, oo
6. y, x, ch, sh, th, th
7. qu, ou, oi, ue, er, ar
只要完成第一組,便可學習由這6個字母組成的
it, tin, pat, nip, sat, as, ant, tip, pan, sit。究竟怎樣由學會了字母的 sounds 到 blend 在一起而讀到字呢?Blending 的過程,有機會再談。
以下是英語的 42 sounds:
https://youtu.be/nFM_UjJZXuk
alphabetical order意思 在 ABC order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How do I put words in ABC order? Try YouTube Kids. Learn more. Show less Show more. Transcript. Next: NaN ... ... <看更多>